葡萄根域限制栽培技术
- 格式:ppt
- 大小:7.36 MB
- 文档页数:83
葡萄限根栽培技术要点作者:周国强来源:《农家科技》2019年第07期摘要:葡萄种植引用了限根栽培新技术,实行标准化生产,精细化管理,保证了葡萄品质。
关键词:葡萄;限根栽培;技术要点近年来,为了适应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转变传统种植模式,桐乡市濮院镇在倡导适度规模经营基础上,积极探索葡萄限根栽培新技术,通过大圣果蔬农场示范建设,进一步提升葡萄品质,实现节本增效、农民增收的目的。
同时,将示范园作为样板来带动全镇产业发展,助推现代农业迈上新台阶。
葡萄限根栽培是指在固定的空间里,通过控制根系的生长,来调节地上部分的营养生长,以及生殖生长,确保有更多的养分输送到果粒里,减少葡萄后期的裂果。
其主要优点,根域容积小,不受土壤条件制约,可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根系密度大,可控水、控肥、控虫、控产量、控品质,还可节水、节肥,省劳力,防止养分流失,避免肥效延迟,管理方便,亩产可比常规种植提高10%以上。
下面以大圣果蔬农场为例,就葡萄限根栽培技术简要归纳如下:一、建园葡萄种植园要选择在光照充足,排灌和交通方便,土壤通透性好的位置。
秋、冬季时候根据天气情况翻耕葡萄园内的土壤。
在翻耕过程中,给予一定的营养成分的添加,主要是添加钙、镁、磷肥和土杂肥。
二、品种选用阳光玫瑰、巨峰、醉金香、夏黑。
三、种植时间一般从2月上旬开始到3月中旬结束,必须保证在未萌芽前种植完毕,以确保苗的成活率。
四、根域土壤培肥限根栽培对土壤培肥的要求较高,通过培肥投入大量的有机质,提高土壤通透性能,改良土壤结构。
一般有机肥和土的混合比为1:7,切记要分层混肥。
五、栽植密度与定植树形不同栽植密度也不同,一般采用主干棚架形,株距2~2.5m,行距8m。
在定植前将苗木浸没在1000倍辛硫磷和1000倍阿米西达混合液中进行消毒处理,一般12~24h。
葡萄成品苗留3~5芽定干。
在土壤封冻前进行定植,栽后进行一次充分的滴灌,覆土越冬;还可以在次年温度稳定在10℃以上时进行定植,定植后进行一次充分的滴灌。
(10)申请公布号(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510305399.9(22)申请日 2015.06.08A01G 17/02(2006.01)(71)申请人安顺市平坝时尚果蔬专业合作社地址561100 贵州省安顺市平坝县夏云镇老鸡场村(72)发明人王相林(74)专利代理机构重庆博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0212代理人李雪梅(54)发明名称一种葡萄根域限制栽培方法(57)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葡萄根域限制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苗木培育、栽培密度、根域容积、土壤管理、水分管理、营养管理、整形修剪、花果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病虫害防治。
采用本发明所述的葡萄根域限制栽培方法,能促进果实着色,促进花芽的形成,提高花芽的质量,可以提高葡萄产量、改善果实的品质,在果实发育后期可以显著增加可溶性固形物,并加速果实含酸量的下降。
具有消耗资源少,葡萄品质高,产量高、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等优点,突破传统栽培观念的限制,而不受地理和土质的限制,可直接推广应用到庭院绿化和盐碱地种植,既起到较好的景观效益,又产生客观的经济效益,对葡萄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10)申请公布号CN 104823799 A (43)申请公布日2015.08.12C N 104823799A1.一种葡萄根域限制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苗木培育:将苗木栽植于内填土壤和有机质的混合物的塑料袋中,在4~8月份期间每月施用含氮15~20%的复合肥20~30克,及时充分灌水;萌芽后留1新梢生长,各节副梢留1叶摘心,8月下旬主梢摘心;(2)栽培密度:采用主干棚架形,其行距为1.5~2.0米,株距3~5米;(3)根域容积:采用垄坑组合式,坑深度为20~30cm,垄高为20~30cm,将根域的一部分置于坑内,另一部分采用垄的方式置于地上,在地面以下部分四壁采用厚无纺布或厚塑料薄膜铺设,底部铺垫厚无纺布,以利于透水;(4)土壤管理:施加有机肥,提高根域土壤有机质含量20~40%,控制含氮量在2.0~4.0%之间;(5)水分管理:灌水量以湿润根域土壤为宜;(6)营养管理:硬核期前每立方米的根域容积浇灌的营养液量为50~60L,硬核期后浇灌的营养液浓度15~20ppm,每周浇灌2~3次;(7)整形修剪:在夏季萌芽抽枝后,选留1个健壮新梢萌发,不留双蔓,去弱留强,去直留平,去生长蔓留结果蔓;(8)花果管理:健壮的结果枝留1~2个穗果,中庸枝只留1穗果,弱枝不留穗果;(9)病虫害防治:在萌芽前、新梢展叶后至开花前、开花期至落花后、果粒膨大初期、果粒膨大中后期分别进行喷药防治;(10)采收:待长出果实时摘除嫩尖和嫩叶,并在坐果后15~20天内用纸袋套住果实,在采摘前1~2周取下纸袋进行果实采收;(11)病虫害防治:在采收后可喷施1:0.8:200倍波尔多液或25%甲霜灵或68.75%杜邦易保1000~1500倍,以防治霜霉病。
葡萄限根栽培技术是什么?相信大家都听说过葡萄限根栽培,这种栽培方式极大减少了土壤耕作、施肥、灌水的面积,大量节约了土壤、肥料和水的使用量,还能实现肥水管理的半自动化和省力化,大大的降低劳动力成本,改善果实品质,提高经济效益。
那么葡萄该怎么进行限根栽培呢?限根栽培有什么好处呢?随专业人士一起来看看吧。
一、什么是葡萄限根栽培葡萄限根栽培是指在固定的空间内,提高控制根系的生长,调节地上部位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确保更多养分疏松到果粒中,减少后期裂果。
这种栽培方式单位栽培葡萄树少,但是亩产量却比常规方法增产10%以上,果实的糖度也提高了2度,每亩种植成本大约节省800块左右。
二、限根栽培要点这种栽培技术就是讲葡萄栽培在超高有机质的土壤中,以此保证根系生长质量和呼吸质量;它和常规栽培的肥水管理完全不同,常规栽培将肥料施入土壤中,利用土壤的缓冲后,肥料才被根系吸收,而限根栽培是肥料直接接触根系,将根系限制在一定区域中,促发大量吸收根,提高肥料吸收利用率;正是因为肥料直接接触根系,所以必须要采取肥水一体化的供应,要限定肥液浓度,以免浓度过高而伤根,同时还有限定肥液中重金属等有害物质的含量;这种栽培技术前期基部不需要施肥,在栽培3-4年后,适当扩盘,同时供应强化水溶性有机肥即可。
三、葡萄限根栽培技术1、垄式栽培指在地面上铺垫微孔无纺布塑料薄膜后,再在上面堆积富含有机质的原因土,呈垄状,再在垄上栽培葡萄。
这种方法适合堆积土壤没有冻结多的地区,但是夏季根域土壤水分、温度稳定性较差。
2、箱筐式栽培利用箱筐式结构或者砖石结构设施根限栽培容器,填充混合土壤栽培葡萄,箱框下沿与土壤接触的缝隙可以留出多余的水分以避免积水。
这种方法缺点是根域缺水,温度不稳定,对低温抵御力差。
3、坑式栽培在地面上挖一个容积的坑,坑的四壁及底部铺垫微孔无纺布等可以透水但根系不能穿透的隔膜材料,内填营养土后植树于其中。
以上是葡萄限根栽培技术介绍,希望能帮助到你,想了解更多的相关知识,敬请关注百度文库。
【推荐】果树的限根栽培1.根域限制的概念:根域限制(rooting-zonerestriction,rootconfinement)就是利用一些物理或生态的方法将果树的根域范围控制在一定的容积内,通过控制根系的生长来调节地上部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过程的一种新型的栽培技术。
根域限制的方式主要有①垄式(raisedbed,盛土):指在地面上铺垫微孔无纺布或微微隆起(防止积水)的塑料膜后,再在其上堆积富含有机质的营养土呈土垄或土堆栽植果树。
由于土垄的四周表面曝露在空气中,底面又有隔离膜,根系只能在垄内生长。
这一方式操作简单,适合于冬季没有土壤结冻的温暖地域应用。
但是夏季根域土壤水分、温度不是太稳定。
②箱筐式(box,pot,container):指在一定容积的箱筐或盆桶内填充营养土,植果树于其中。
由于箱筐易于移动,适合于在设施栽培条件下应用。
缺点仍然是根域水分、温度不稳定,对低温的抵御能力较差。
③坑式(buriedbed):在地面以下挖出一定容积的坑,在坑的四壁及底部铺垫微孔无纺布等可以透水但根系不能穿透的隔膜材料,内填营养土后植树于其中。
王世平等用巨峰葡萄的研究表明,与垄式、箱筐式相比,坑式根域的水分、温度变幅小,果实品质进一步改善,可节约灌溉用水,并可在冬季寒冷的北方地域应用[1,2]。
近年来,在美、澳等国推广的部分根域干燥技术(partialrootzonedrying)也是根域限制栽培的一种简易的形式[3]。
2.根域限制的研究背景、进展及现状:传统的果树栽培学认为果树是多年生作物,只有培养强健高大的树体结构,才能高产量、长寿命。
所以“根深树大”、“深耕地多施肥”的观念曾支配了人们很久。
为了培养牢固强壮的树体,强调深耕地深施肥。
加上过分强求树形的重修剪,往往造成树体的徒旺生长,成花少,产量低,品质差。
特别是深翻地广施肥,使根系分布在比树冠投影面积更为广泛的范围内,难以判断根系的准确位置,施肥有一定的盲目性,也难以根据果树生长发育的需求适时适量准确地供肥。
G a o x i a o n o n g y e我国南方地区气候湿润、潮湿多雨,因此在栽植葡萄时,采用葡萄避雨限根栽培技术。
基于此,本文分析了葡萄避雨限根栽培常见模式,并阐述了栽植地选定、栽植密度确定、根域土壤培肥、定植技术、土水肥的管理这些葡萄避雨限根栽培的关键技术。
在我国的南方地区,葡萄有着较好的市场,其栽培也得到了重点的发展。
而对于南方地区来说,其气候条件较为特殊,多雨潮湿、土壤中的水分含量相对较高,极易导致葡萄裂果。
针对这样的问题,在葡萄的种植中,使用避雨限根栽培技术能够降低葡萄根域土壤的含水量,保证葡萄的品质。
1、葡萄避雨限根栽培常见模式的分析(1)垄式模式在该模式中,主要在地面上覆以塑料膜,并在其上部堆积营养土,分成垄后展开葡萄的种植。
在葡萄的生长季节,需要在垄的表面覆以深色(一般为黑色会银灰色)的塑料膜,保证土壤的湿润及温度。
通常情况下,要控制垄的规格参数如下:当行距为8米时,需保证垄上宽100厘米、下宽140厘米、高50厘米。
为了保证根域土壤中水分含量的稳定性,必须要配套设置高质量的滴灌系统。
(2)沟槽式模式在深50厘米、宽100厘米的定植沟内,挖出深、宽均为15厘米的排水渠,同时覆以温室大棚用的厚塑料膜。
在此基础上,在排水渠底部铺设砾石、硬枝、毛竹、河沙等材料,并保证排水渠与两侧主排水沟相连,实现及时的排水。
需要注意的是,若是在定植沟的底部使用了无纺布来替代厚塑料膜,则由于无纺布具备透水性,因此可以不需要设置排水渠。
同时,受到无纺布使用年限的影响,相关人员必须要在2-3年更换无纺布,避免限根效果的降低。
2、葡萄避雨限根栽培关键技术的探究(1)栽植地的选择在葡萄的正常生长过程中,必须要有一定强度的光照。
若是出现日照不足的情况,则极易造成开花期花冠脱落不良,受精率低,不利于葡萄产量的保证。
同时,若是葡萄生长环境的日夜温差较大,则能够促进果实着色与糖度提升,保证了葡萄的质量。
因此,在进行栽植地(葡萄园建设地)的确定中,必须要保证该区域日照充足,且排灌与交通更为便捷。
根域限制就是利用物理或生态的方式将葡萄的根系生长范围限制在一定的容积范围,通过调控根系的生长环境因子、养水分供给状态来调节地上部枝叶生长、结实和果实品质形成的技术。
根域限制突破了“树大根深”、“根深叶茂”的传统栽培理论,作者多年的研究表明,对于葡萄的生长来说,并不一定“根深”才能“叶茂”,限制根系生长范围也能“叶茂”。
在南方地区,地下水位高,根系分布在有积水的土壤层,会吸收过多的水分,影响果实的糖积累、果汁香味物质和果皮色素的形成,这是成熟的果实糖度上不去、果皮颜色上不去、果汁风味淡泊的主要原因。
同时,根系分布稀疏,投放在根系范围土壤表层(面)的肥料有相当大的部分不能被和根系接触,不能被根系及时吸收,会随灌溉水或雨水下渗流失,肥料利用率不高。
利用塑料膜等材料将根系生长范围限制在一个狭小的范围内,根系不能伸长到根域外吸收地下水,根域土壤水分状况不受土壤地下水位高低影响,投放到根域上层的肥料营养也可被密集的根系充分吸收,很少流失。
因此,可根据葡萄生长发育需求精确供给水分和营养,进而控制地上部枝叶生长、结实和果实品质形成。
葡萄避雨限根栽培技术葡萄是一种高效的果树,因为它们在适宜的气候和土壤条件下可以生长迅速,并且产量很高。
在中国,葡萄是一种受欢迎的水果,因为它们是美味的,且富含营养物质。
然而,在很多地区,气候条件并不完全适合葡萄的生长。
此外,很多地区的葡萄生长时会受到气候的影响,这就需要将葡萄避免受到风雨和寒冷之类的天气的影响。
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葡萄避雨限根栽培技术。
葡萄避雨限根是一种有效的栽培方法,它通过充分利用葡萄架和其他结构在种植区域内建立遮雨屋,以避免葡萄受到雨水的侵袭。
同时,在栽培葡萄时,需要在地下限制葡萄的生长范围,这样葡萄的生长能够更为有序,从而提高其产量和品质。
1.树行间距和株行间距在葡萄避雨限根栽培技术中,树行间距和株行间距的选择非常重要。
一般来说,树行间距和株行间距必须要与设备大小配合,才能保证能够顺利地进出果园。
推荐的树行间距是3-5米,而株行间距为1.5-2米。
这种配置方式既可以满足设备进出果园的需求,同时也能更好地避免葡萄受到天气的影响。
2.建立遮雨屋在葡萄避雨限根栽培中,遮雨屋是非常必要的建筑物,可以通过在种植区域内建立遮雨屋来避免葡萄受到天气的影响。
遮雨屋的材料应该是轻便、环保、防火、抗震和施工相对容易的材料。
最好是使用UV防护型的聚炭酸酯板(PC板)或者是压型波纹彩钢板来建造遮雨屋,其优点是防水、耐压、重量轻,安装方便等。
3.良好的排水系统在葡萄避雨限根栽培中,需要建立良好的排水系统,以使得雨水可以有序地流出种植区域。
排水系统可以通过建立排水沟、排水管道以及其他排水设施等方式来实现。
4.限制根系生长在葡萄避雨限根栽培中,限制葡萄根系的生长范围是非常关键的一步。
葡萄的生长范围限制在150-200平方厘米的范围内,在种植时可以用土垫或硬质材料来限制其扩散范围。
通过葡萄的生长控制,可以保证葡萄种植的有序性,提高葡萄产量和品质。
总之,葡萄避雨限根栽培技术是一种高效的葡萄种植方式,可以有效地避免葡萄受到天气的影响,提高葡萄产量和品质,而且与传统的种植方式相比,该技术更加环保,更容易控制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