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气胸患儿的护理
- 格式:pdf
- 大小:157.72 KB
- 文档页数:2
新生儿气胸的护理体会关键词 新生儿 气胸 护理气胸是新生儿危重急症,若处理不及时可危及生命。
多数发生在原发肺部疾病的患儿如呼吸窘迫综合征、胎粪吸入综合征等,在需要正压通气时更易发生,已成为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常见疾病。
我科于2009年11月收治一例新生儿重度窒息并气胸患儿抢救成功,经过精心治疗与护理治愈出院。
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病例介绍患儿女,系G 2P 2,胎龄42+6W,自娩于当地卫生院,生后苍白窒息Apgar评分1分钟2分,5分钟评分8分,患儿呼吸浅促,持续呻吟,口吐白沫,经清理呼吸道2小时后由家长抱入我院。
查体;神清,反应可,呼吸浅促,哭声微弱,肤色苍白,肢端冰凉,皮肤粪染,鼻翼扇动,口唇发绀,气管左移,右侧胸廓饱满,呼吸动度减弱,肋间隙略增宽,呼吸音浅弱,左侧如常,两肺散在湿啰音。
体温35O C 心率130次/分 呼吸74次/分 血压 60/27mmhg 体重 2500kg.急查动脉血气;PH7.11 Paco 2 58mmHg Pao 271mmHg BE-12mmol/L HCO 3 18.2mmol/L,血十八项示WBC 15.7*10 9/L Hb222g/L, 急查胸片示:左侧吸入性肺炎,右侧重度气胸。
以1.胎粪吸入综合征 2.右侧气胸 3 新生儿窒息 (重度).4.新生儿代谢性酸中毒 5.过期产儿收住入院。
即刻予清理呼吸道,吸出大量黄色胎粪样粘液。
急诊行右侧胸腔穿刺术,抽出气体约30ml ,复查胸片见右侧胸膜腔内气体较前明显减少,予碳酸氢钠纠酸后复查血气正常,头罩吸氧需氧浓度逐渐下降,更换为鼻导管吸氧0.3L/分,一般治疗予保暖、镇静、抗感染、化痰、改善肾血流及静脉营养支持等。
治疗9天痊愈出院 .2 护理2.1一般护理将患儿置于婴儿辐射保暖台,床头抬高15--30度。
清洁并擦干全身皮肤,头枕冰袋,保持患儿安静,避免哭闹,为防止哭闹加重气胸,必要时遵医嘱给予鲁米那镇静。
新生儿气胸的护理措施概述气胸是指气体进入胸腔并在胸腔内积聚的病理现象。
新生儿气胸是指在新生儿期间发生的气胸。
新生儿气胸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需要及时采取护理措施来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
护理措施1. 早期识别和评估及时识别和评估新生儿气胸是关键。
护士应定期观察新生儿的呼吸情况和胸廓形态。
当发现新生儿出现呼吸困难、气急、皮肤发绀等症状时,应及时报告医生进行进一步诊断。
2. 保持气道通畅保持新生儿气道通畅是非常重要的。
护理人员应定期检查气道,确保气道畅通无阻。
如果发现有异物或分泌物阻塞气道,应及时清除,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如头部抬高、侧卧位等。
3. 监测呼吸情况护士应定期监测新生儿的呼吸情况,包括呼吸频率、呼吸深度和呼吸节律。
如果发现呼吸异常,应立即报告医生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如辅助通气等。
4. 维持适宜的体位维持适宜的体位可以帮助新生儿排出积聚在胸腔内的气体。
护理人员可以将新生儿放置在侧卧位或头部抬高位,有助于气体排出。
5. 确保营养与水分摄入新生儿气胸会影响新生儿的进食和水分摄入。
护理人员应确保新生儿的营养与水分摄入,避免因气胸导致营养不良或脱水。
6. 提供心理支持新生儿气胸对家庭和新生儿本身都是一种心理负担。
护理人员应提供心理支持,与家长沟通,解答他们的疑虑和困惑,减轻他们的焦虑和压力。
7. 预防感染新生儿气胸容易引起感染,因此护理人员应加强感染控制措施。
保持新生儿的个人卫生,定期更换床单、衣物等,并且注意洗手和消毒等措施。
8. 定期随访与评估护理人员应定期随访和评估新生儿气胸患者。
对新生儿的病情变化进行观察和记录,及时报告医生,以便采取及时的治疗措施。
结论新生儿气胸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需要及时采取护理措施来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
早期识别和评估、保持气道通畅、监测呼吸情况、维持适宜的体位、确保营养与水分摄入、提供心理支持、预防感染以及定期随访与评估是关键的护理措施。
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新生儿的病情变化,并与家长合作,共同努力促进新生儿的康复和健康发展。
【27例新生儿气胸的护理】新生儿气胸护理气胸是新生儿危重急症之一, 为新生儿重症监护常见急诊, 近年来因加压呼吸的广泛应用, 其发病率明显升高。
新生儿气胸发生后, 肺受压萎缩, 同时静脉回流受阻, 严重干扰了气体交换和降低心排出量, 若有纵隔移位, 更加重上述变化, 必须立即采取治疗措施。
如不能早期诊断和及时处理, 可能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
我院在2009年1月-2011年8月共收治新生儿气胸27例, 现将护理内容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27例,男12例,女15例;胎龄28~41周,平均胎龄(36.22±1.80)周;出生体重875~4150g,平均体重(1658.06±188.50)g;入院日龄1 h-1d;原发病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8例,新生儿肺透明膜病10例,自发性气胸9例。
胸部X 线片检查单侧气胸23例,双侧气胸4例。
鼻导管吸氧后自行吸收治愈5例,一次性穿刺排气治愈8例,胸腔闭式引流14例。
气管插管人工呼吸机高频通气8例。
1.2 方法1.2.1 一次性穿刺排气术:采用6.5#头皮针连接20ml注射器,于患侧锁骨中线第2肋间垂直进针,进入胸膜有落空感,抽出胸腔内气体,感觉有负压停止抽气。
1.2.2.胸腔闭式引流术:12Fr带针胸腔引流穿刺针从患侧第3、4肋间进入皮下后上行至2、3肋间进胸,有脱空感后边退出针芯边用血管钳钳夹胸引管,至全部退出后连接三腔水封瓶,开放引流管持续负压吸引。
3M敷贴与胶布固定胸引管。
1.3 结果:本组27例患儿治愈24例,3例胎粪吸入综合征因PPHN、严重酸中毒死亡。
2护理2.1病情观察根据病情提供各种脏器功能状态的监护,如心肺监护、SPO2监测,常规Q2H测量T、P、R、BP。
严密观察患儿神志、反应、面色等情况。
注意观察胸廓形状、呼吸运动是否对称,观察呼吸的频率、节律及深浅度。
气胸的主要症状为明显呼吸困难、发绀,一侧或双侧胸廓膨隆,机械通气治疗患儿突然出现心率增快、脉压差减小、SPO2下降等,出现这些症状应及时汇报医生,联系床边X线摄片确诊。
新生儿气胸护理我们总盼望着娃儿健健康康地降临世上,但有些时候,确不能如我们所愿,宝宝出现不可预估的急症,可能危及生命。
新生儿气胸就是新生儿急症之一,常表现为突发呼吸困难,面色发绀,如不能及时做出诊断与治疗,将会危及生命。
假若出现了新生儿气胸症状,我们应该如何护理呢?以下我们将新生儿气胸的护理措施稍微讲解番。
1、一般护理:对于要求保守治疗的患儿,医护人员应将其放置在辐射抢救台上,并抬高床头15~30。
所有患儿均做好保暖、镇静,常规监测心率、呼吸、血压、SaO2,动态监测血气指标。
注意各项治疗措施的正确及时,尤其是输液患儿,24小时维持输液,用注射泵严格控制输液的速度。
遵医嘱给小孩进行头罩或面罩吸氧,准确调节氧流量,并注意吸氧的湿度与温度。
给宝宝合理喂养,对吸吮或吞咽能欠佳予鼻饲喂养,保证患儿的饮食喂入,及时更换衣服,做好生活护理。
2、新生儿在出生24小时内应密切观察,一旦发现有呼吸急促、呻吟、面色发绀表现,应及时进行胸部X线检查,发现气胸及时处理。
让患儿进行高浓度吸氧治疗,若处理后无明显缓解的,要及时报告医生。
经常监听患儿肺功能,观察呼吸运动和呼吸音化,若出现呼吸运动减弱或呼吸音消失,有可能是患儿气胸加重,应做好抢救准备。
3、胸腔穿刺的护理:不少气胸患儿需要进行胸腔穿刺,一是明确诊断,二是对闭合性气胸抽气治疗。
做好穿刺前的准备工作,准备好麻醉药品和穿刺包,在胸腔穿刺过程中,配合医生做好抽气,要严密防止穿刺针脱落,保证各管道紧密连接。
4、胸腔闭式引流的护理:水封瓶与负压吸引器紧密连接,负压持续保持在-10~-20cmH2O进行引流。
在成功放入引流管后,观察患儿呼吸改善情况,初步判断引流是否有效。
及时拍摄胸片,以确定导管在胸腔内位置正确,观察引流后肺扩张效果。
在维持胸腔闭式引流时,每天观察引流管有无滑脱,穿刺部位敷料是否干燥,有无渗液渗血,水封瓶内有无气泡逸出及水柱波动情况,记录引流液的性质及量。
妥善固定引流管,不可扭曲或受压,保持引流管通畅。
1例新生儿突发性气胸的护理新生儿突发性气胸是指婴儿胸膜表面或气管膨胀的气体进入胸腔,导致胸膜腔内压力增加,引起胸膜和肺组织之间的粘连断裂,气体进入胸腔。
这种情况对新生儿的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要及时进行护理。
以下是针对新生儿突发性气胸的护理要点。
1.快速评估:对患儿进行全面评估,包括呼吸、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以评估患儿病情的严重程度。
2.给予氧气:将患儿转移到婴儿暖箱或封闭嘴面罩氧疗,以保证患儿的氧供应。
3.管道固定:固定氧疗导管,以防止误拔或移位。
4.血气分析:进行血气分析,评估患儿的氧合状态和酸碱平衡,为后续治疗提供参考。
5.监测呼吸:密切观察患儿的呼吸情况,包括呼吸频率、深度和节律,发现异常及时干预。
6.病情观察:观察患儿腹部是否膨胀、呼吸困难、剧烈咳嗽、喘息声等症状,并及时记录和反馈给医生。
7.疼痛控制:监测患儿疼痛的程度,根据医嘱给予合适的疼痛缓解措施。
8.呼吸道管理:保持患儿的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分泌物和异物,以减少呼吸困难和感染。
9.计算尿量:监测患儿的尿量,及时发现并治疗可能存在的尿潴留或尿路感染。
10.避免刺激:避免过度刺激,保持环境安静,降低患儿的应激反应。
11.倾听婴儿哭声:注意倾听婴儿哭声是否有改变,及时发现哭声变弱或消失等异常。
12.定期观察体温:定期观察患儿的体温,如果体温升高或呼吸浅快,可能存在感染等并发症。
13.父母教育:向家长详细解释患儿的病情和治疗措施,鼓励家长积极参与护理和治疗过程。
14.输液管理:根据患儿情况,按医嘱给予输液治疗,密切观察患儿的输液反应和血流动力学情况。
15.手术治疗:如果患儿病情严重,需要手术治疗,要严格保持手术室及术后监护的无菌环境,监测患儿的手术后恢复情况。
护士在护理新生儿突发性气胸时,应密切关注患儿的生命体征和症状变化,随时做好抢救准备。
同时,护士还应与医生、家长和其他医护人员协同工作,制定合理的诊疗计划,确保患儿能够及时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小儿气胸的常规护理有哪些
1、尽量将宝宝采取半卧位,尽量减少搬动和活动,以免增加患者的耗氧量。
2、合理氧疗。
及早给予氧气吸入,急性期且无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可采用中流量给氧(3~4Lmin),待症状好转可采用持续低流量给氧(1~2Lmin);伴有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的患者,有阻塞性通气障碍和不同程度二氧化碳潴留,若氧浓度过高,会加重二氧化碳潴留而诱发肺性脑病,一般采用持续、低流量给氧(1~2Lmin)。
要加强巡视病房,防止家属随意调节氧气流量而发生意外。
3、保持宝宝大便通畅,防止便秘,避免因大便用力过大而导致气胸再发或加重。
可鼓励患者适当多饮水,多吃青菜、香蕉等食物。
必要时用开塞露、缓泻剂。
4、父母要时刻注意宝宝的呼吸变化和意识状态,若患者呼吸困难加重和意识恍惚,要立即报告医生,做出诊断和处理,以免气胸加重(或破裂处再破裂)和肺性脑病出现。
5、宝宝若在术后若出现体温升高,必要时行物理降温。
新生儿气胸的护理,科学护理最重要
文章导读
新生儿气胸病因中常见的是医源性和自发性,如果是没有什么原发性的肺部疾病引起的气胸,没有出现什么明显的症状只要密切观察,科学护理,等待宝宝自己恢复就可以了。
1、医源性气胸临床表现多较严重。
抢救此类病人的关键在于及时摄床边胸片,发现气胸后先行胸腔穿刺抽气减压,改善呼吸、循环功能,随后尽快行胸腔闭式引流术,才能确保持续排除胸腔积气,防止病情反复,从而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
同时亦应积极针对原发病治疗。
预防医源性气胸的发生,关键在于熟练新生儿复苏的操作规范,复苏时及时彻底清除口腔、咽喉及气管内分泌物,胸外按摩勿过频或过度用力;呼吸囊加压给氧时,最好接压力计,不可用力过大,对烦躁患儿应适度镇静。
2、病理性气胸多由于吸入性肺炎引起,由于炎性渗出物和羊水胎粪吸人,部分气道受阻,使部分肺泡气体吸人多于呼出,致过度充气,导致部分肺泡破裂,产生气胸。
治疗上应积极处理原发病,合理应用抗生素,气道雾化,翻身拍背,及时清除气道分泌物等,除此以外,这类气胸多需行胸腔闭式引流,使患侧肺尽早充分复张,促进肺炎及气胸的痊愈。
新生儿气胸重护理
气体进入胸膜腔,造成积气状态,称为气胸。
可以自发地发生,也可由于疾病、外伤、手术或诊断及治疗性操作不当等引起。
新生儿气胸是新生儿科急症之一,气胸表现为呼吸困难、面色异常,如果不能及时的做出诊断和治疗,将直接威胁宝宝生命。
若新生儿出现气胸症状,正确护理是首要。
新生儿出生一天之内要进行密切观察,一旦出现呼吸急促、呻吟或面色异常问题及时进行检查并处理。
气胸患儿护理期间要做好保暖、镇静工作,并监测宝宝心率、呼吸、血压等是否正常,如异常应做好抢救工作。
为了能够确认诊断,同时为了能够对闭合性气胸进行抽气治疗,有些气胸患儿需要进行胸腔穿刺。
此时要做好穿刺的准备工作,准备好麻醉药品和穿刺包,同时胸腔穿刺时配合医生做好抽气工作,保证各管道紧密连接。
当新生儿确诊为气胸后,要及时寻求医生帮助,按照医生的指示给宝宝进行面罩或头罩吸氧,保证吸氧的湿度和温度。
同时做好合理喂养,保证营养供给,对于吸吮及吞咽困难的新生儿采用鼻饲喂养,并及时更换衣物保持身体清洁。
气胸新生儿一般应采用头罩或面罩吸氧,如果需要使用机械辅助通气则应选择正确的通气模式,应选用压力调节容量控制模式调节氧气浓度和频率,从而维持宝宝需要的每分钟的通气量。
同时要注意检测动脉血气,定时清理宝宝呼吸道中痰液,保持新生儿呼吸通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