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时期佛教文化兴盛查考剖析
- 格式:doc
- 大小:104.00 KB
- 文档页数:18
武则天与唐代佛教
赵云旗
【期刊名称】《五台山研究》
【年(卷),期】1989(000)004
【摘要】佛教传入中国后,自隋唐进入黄金时期,从武则天执政走向鼎盛阶段。
这一盛况的出现显然是与武则天分不开的。
所以,研究武则天与佛教的关系,不仅是揭示武周时期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一个重要方向,而且可从中深入了解五台山佛教发展的原因和背景。
一、武则天对佛教的发展武则天从光宅元年(684)执政到长安四年(704年)让位唐(?)宗李显,二十年中对佛教给予了大力
【总页数】5页(P13-17)
【作者】赵云旗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B9
【相关文献】
1.河北正定广惠寺唐代玉石佛座铭文考释——兼议唐代国忌行香和佛教官寺制度[J], 聂顺新
2.唐代佛教的化世与俗化:佛教庶民化与庶民化佛教 [J], 纯一
3.武则天称帝的政治基础--试论武则天与泾川佛教文化之关系 [J], 方喜涛
4.唐代诗学对唐代南岳佛教诗歌创作的影响 [J], 全华凌;岳可欣
5.唐代佛教建筑文化对唐代家具的影响 [J], 王晓利;赵子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论佛教在武则天时期兴盛的原因学生姓名:吕隆豫学号:200602020045系别:政法系专业:历史学指导老师:张守权职称:副教授摘要:唐朝统治者的宗教政策至武则天时期为之一变,由唐初的“道先佛后”而变成“佛先道后”。
由于武则天个人的宗教信仰及在位时期利用政治与佛教的互动关系并大力提倡,在这一时期出现了佛教兴盛的局面。
武则天对佛教的信仰是比较虔诚的,作为政治家有必要运用佛教的社会影响力来达到某些政治目的,对唐代佛教的全面兴盛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关键词:武则天;佛教;原因;宗教信仰Abstract:Tang Dynasty Empress Wu ruler's religious policy to the period of change, from the early Tang Dynasty's "Road after the first Buddha," which became "the Buddha after the first Road." Since the reign of Empress Wu during the individual's religious beliefs and use of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politics and Buddhism, and strongly advocated, in this period, Buddhism flourished in the situation there. Empress Wu of the Buddhist faith is more pious, as a statesman has to exercise social influence of Buddhism to achieve political purposes, the flourishing of Buddhism in Tang Dynasty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promoting.Key words::Empress Wu;Buddhism;causes;religious beliefs 前言隋唐时期是中国古代社会的强盛时期,在隋唐思想领域中,儒道佛三家合流是总体趋势,但与此同时,佛教的社会影响有盛过另两家之倾向。
文化繁荣下的武则天时期在中国历史上,武则天是唐朝时期唯一一位女性皇帝,她的执政时间被称为“武则天时期”。
这一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文化繁荣的重要阶段之一。
在武则天的统治下,文化艺术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和推广,以及在社会和政治领域的突破。
本文将探讨武则天时期文化繁荣的原因和影响。
一、政治稳定与文化繁荣1.1 强大的统治能力武则天在位期间,她展现了出色的统治能力和出色的政治手腕。
她聪明睿智,善于权谋,不仅成功掌握了权力,还确保了治理的稳定。
这种政治稳定为文化繁荣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1.2 壮大的帝国在武则天的领导下,唐朝逐渐壮大成为一个强大的帝国。
她通过扩展领土和平定边疆的战争,确保了帝国的安全和稳定。
这种强大的帝国为艺术和文化的繁荣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二、文化繁荣背后的文艺复兴2.1 文学艺术的繁荣武则天时期,文学艺术达到了高峰。
诗歌、绘画和书法成为时代的代表。
著名的文学家王勃、杨炯等人被任命为官员,他们的才华为武则天时期文化的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
2.2 科技进步的推动武则天对科技进步给予了极大的重视和支持。
她鼓励人们学习和发展新技术,并推动科学研究的进展。
这些努力为唐朝的科技和文化繁荣奠定了基础。
三、宗教繁荣与文化交流3.1 佛教的兴盛在武则天时期,佛教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和推广。
她自己也非常虔诚地信奉佛教。
在她的推动下,佛教繁荣起来,寺庙和佛塔遍布大江南北。
佛教的兴起不仅推动了宗教文化的发展,也成为交流与融合的桥梁。
3.2 文化交流的扩大武则天时期,中国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交流得到了加强。
她积极与邻国建立外交关系,互派文化使节,加深了对外交流和互鉴。
这种文化交流为中国文化的繁荣和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机遇。
四、对现代的启示武则天时期的文化繁荣不仅对当时的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为现代社会带来了许多启示。
4.1 女性权益的意义作为唐朝的女皇帝,武则天展现了女性的才华和领导力。
她的执政经验和克服的困难为后世女性争取平等权益树立了榜样。
浅谈武则天嵩山封禅与道佛两教的兴盛李锋敏【摘要】政治与宗教在我国历史上有如一对孪生兄弟,统治者出于政治上的需要扶持宗教,宗教为政治服务,政治又为宗教尤其是道佛两教的发展提供了充分的社会环境.唐武则天时期,继泰山封禅后,嵩山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武则天的推崇,成功实现了嵩山封禅,道教、佛教极为兴盛.此后,嵩山的地位大大提升.【期刊名称】《甘肃高师学报》【年(卷),期】2003(008)006【总页数】3页(P66-68)【关键词】武则天;嵩山封禅;道教;佛教【作者】李锋敏【作者单位】兰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人事处,甘肃兰州,73007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教科文艺第 8 卷第 6 期(2003)曾寸青itolfi才EVol.8 No.6(2003) 浅谈武则天富山封禅与道佛两教的兴盛李锋敏(兰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人事处,甘肃兰州 7主0070)摘要:政治与宗教在我国历史上有如一对孪生几弟,统治者出于政治上的需要扶持宗教,宗教为政治服务,政治又为宗教尤其是道佛两教的发展提供了充分的社会环境。
唐武则天时期,继泰山封祥后, ;t 山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武则天的推崇,成功实现了高山封禅,道教、佛教极为兴盛。
此后,磊山的地位大大提升。
关键词:武则天;高山封禅;道教;佛教中图分类号: B91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008 - 9020(2003)06 一066 一03篱山古称外方,又称篱高,是我国五岳之一,由太室、少室两山组成,主体部分在登封市西北。
东邻省会郑州,西邻九朝古都洛阳,全长 60 公里,主峰峻极峰,海拔 1492 米,《诗经》上有“商山维岳,峻极于天”的诗句。
需山因其地理位置优越是历代帝王将相封禅祭祀、文人学士游宴讲学、佛儒道传习修炼的重要场所。
唐武则天时期,由于政治需要,武则天多次驾|陷登封,使商山在五岳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一、武则天富山封禅及“除罪金简”的发现从我国历史典籍记载来看,“国之大事,唯祀与戒”。
武则天时期的宗教与信仰多元化武则天,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自690年至705年在唐朝半统治。
她执掌朝政期间,社会发展繁荣,宗教与信仰也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
本文将探讨武则天时期的宗教与信仰多元化现象,并分析其原因和影响。
一、佛教的兴盛佛教在武则天时代达到了巅峰。
自唐太宗时期开始,佛教逐渐在中国传播开来,而在武则天统治时期得到了巨大的发展。
武则天本人信奉佛教,她积极地支持佛教的兴盛,并亲自下令修建许多佛教寺庙。
同时,国家亦提供大量的资金和资源来赞助修建寺庙、印制佛经以及支持佛教组织的运行。
这些举措使得佛教在社会中的地位得到显著提升,吸引了大批信徒加入佛教。
二、道教的发展在武则天时期,道教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
虽然道教在唐朝早期曾遭受到排斥和压制,但在武则天上位后,她对道教持较为宽容的态度。
据记载,武则天本身具有信奉道教的习惯,她对道教的兴盛持着支持的态度。
她下令修建了许多道观和道场,并且鼓励人们信奉道教。
武则天时期的道教在政府的支持下迅速发展,形成了独特的道教传统。
三、其他宗教与信仰除了佛教和道教,武则天时期还存在其他宗教和信仰,其多元性得到了进一步体现。
在当时,众多民间信仰和土地信仰的存在是不可忽视的。
特别是在农村和山区地区,人们普遍信奉土地神、山神等信仰,他们相信这些神明可以保佑农作物的丰收和家庭的幸福。
此外,在西域和边疆地区,还有一些少数民族信奉独特的宗教或神灵信仰。
四、多元化原因武则天时期宗教与信仰的多元化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1. 政府支持:武则天壮大了皇权,并主动支持和发展各种宗教和信仰。
政府提供的资源和资金大大促进了各宗教的兴盛。
2. 文化交流:随着唐朝的繁荣,文化交流和旅游活动频繁开展。
不同地区和国家的宗教思想和信仰不断传入中国,进一步丰富了多元化的宗教面貌。
3. 民众需求:社会经济的发展为民众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不同层次的人们对于宗教和信仰的需求各不相同,但相对自由的社会环境促使这些需求得到满足。
佛教在唐代的兴盛与影响唐代是中国历史上佛教发展最繁荣的时期之一。
在这个非常有文化底蕴的朝代里,佛教迅速获得了皇家和民众的广泛关注和支持,对中国社会、文化以及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佛教在唐代的兴起,追溯到太宗皇帝李世民。
李世民在位期间,提倡善政和和谐社会,看重佛教的教义和修身养性的价值。
他亲自迎请高僧鉴真来中国传教,并在洛阳建造了著名的白马寺。
随着皇家的支持,佛教很快在全国范围内获得了广泛的认可和拥护。
佛教在唐代得到的影响不仅仅局限于别具风格的寺庙建筑和宏大的佛像雕塑,它还与许多其他方面的文化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唐代佛教文化。
佛教艺术在绘画、雕塑和文学方面都有很大的突破和创新。
在绘画艺术中,佛教的题材和造型成为了主要的表现对象,壁画和手卷中常常描绘佛陀的生平和佛教教义。
佛教雕塑则体现了唐代人对美的追求和富有创造力的表达能力。
同时,许多唐代文学作品也受到佛教思想的影响,其中包括大型史诗《长恨歌》和诗人白居易的作品,这些作品充满了禅宗和佛教的修行思想。
佛教在唐代社会发挥的另一个重要作用是提供了对社会不平等和贫富差距的批判,为底层民众带来了信仰的支持和安慰。
唐代是封建社会的高峰时期,社会阶层分化严重,贫富差距悬殊。
佛教的传播给了无数人另一种寻求心灵安宁和人生救赎的途径。
佛教强调慈悲和普度众生,呼吁追求内心的平静和修行的道路。
这种教义和价值观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社会的不公和民众的痛苦,成为底层人民的一种精神寄托。
同时,佛教在唐代也在政治、经济和外交领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唐代政权倚重佛教,尤其是武则天在位时期,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也是佛教的坚定支持者。
佛教的兴盛加强了皇帝与僧侣之间的紧密联系,佛教往往成为国家统治的工具之一。
此外,佛教在经济方面的影响也不可忽视。
寺庙的兴建和维护,僧侣的生活需要给产业和商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推动力。
佛教寺庙不仅成为信仰和修行的场所,还是商业和社交活动的中心。
总的来说,佛教在唐代的兴盛和影响是多方面的。
论武则天与佛教<论武则天与佛教>唐代女皇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统治天下的女皇。
她不但是唐代政治、文化、经济等多方面成就的见证者和推动者,同时也是唐代佛教事业的重要保护者和赞助者。
本文旨在分析武则天与佛教的关系,并通过五个具体例子,阐明其佛教敬重和支持的具体表现。
一、武则天的佛教信仰首先,需明确的是,武则天确实是一位佛教信徒,而她的佛教信仰亦影响了她的政治决策和人际交往。
她曾在岳墓山上宣读《楞严经》、在李家村三宝寺对《大般若波罗蜜经》展开演讲等等。
二、武则天的信教态度尤为值得一提的是,武则天并未像其他佛教徒那样过于崇拜禅师和觉者,她曾直言“道术孤才,禅家专车,冷落他人;而佛法普及,人人可参”。
武则天在佛教中的地位是信教但不迷信的,更加注重的是佛教所涉及的社会改革和人类利益。
三、武则天加强佛教教育在社会改革方面,武则天对于佛教教育的重视不容忽视。
她曾经在唐太宗时期曾经设立的“戒律院”基础上,建立了“戒律寺”,即培养僧尼引导士人文明、道德建设的地方。
在其统治期间,她还供养佛寺、修建佛塔、建设佛学院等,大力发展佛教文化。
四、武则天保障佛教事业合法运作在政治方面,武则天不仅仅强化了佛教的文化地位,同时积极保障和推动佛教事业的合法运作。
她下令在洛阳设立了寺库官,负责管理官府捐助佛寺的物资,保障佛教僧侣得到优待和治安保障。
同年,她又下令颁布《两税法式》、《农民丁男集解》等一系列法令,压缩贵族权利,消弱地主私益,调节佃租关系,使数万农民得以解民困。
五、武则天推动佛学的繁荣在卓越女强人的统治下,佛教教义和文化出现了重大的变化和发展。
她推动佛学的繁荣,使一些优秀的僧侣顿悟高度的创造力和智慧,如智度论治、唯识论、法华经等实现了新的发展和更新,同时对逐渐深入人心的禅宗作出了更为好的注解和推广。
总结:通过以上五个具体例子,我们能够发现武则天与佛教关系十分密切,在她的统治下,佛教得以繁荣发展,并给后人留下了一笔非常珍贵的文化遗产。
广元皇泽寺写心经洞与武则天关联考析第一篇范文广元皇泽寺写心经洞与武则天关联考析广元皇泽寺,位于我国四川省广元市,是一座历史悠久的佛教寺庙。
寺内有一洞,名为写心经洞,洞内刻有《心经》全文,堪称书法艺术瑰宝。
关于这个洞与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的关联,一直备受学术界关注。
本文将对此进行探讨,以期揭示这段被遗忘的历史。
写心经洞的创建时间可追溯至唐代,而武则天正是唐朝的一位杰出女性政治家。
她在位期间,积极推动佛教事业的发展,以此来巩固自己的政治地位。
写心经洞的刻造,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
通过对洞内壁刻的《心经》进行考察,我们可以发现许多具有重要价值的线索。
首先,洞内刻字的书法风格与武则天的书法风格相似。
据史料记载,武则天擅长书法,其字迹飘逸、端庄、有力。
而写心经洞内的《心经》书法,同样具有这些特点。
这无疑为武则天与写心经洞的关联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其次,写心经洞内刻有“皇泽寺”字样。
据考证,武则天在位期间,曾赐予皇泽寺“皇泽寺”匾额。
这表明,武则天对皇泽寺有着特殊的情感。
而写心经洞作为皇泽寺的一部分,很可能是在武则天的支持下得以创建的。
再次,写心经洞的刻造时间与武则天的在位时间相吻合。
武则天在位期间,国家繁荣昌盛,佛教事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而写心经洞的刻造,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进行的。
这进一步证明了武则天与写心经洞的关联。
然而,对于这段历史的深入研究,还需进一步的考古发掘和学术探讨。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加全面地了解广元皇泽寺写心经洞与武则天的关联,揭开被历史尘封的真相。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将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体系,以期达到触类旁通的境界。
第二篇范文探索广元皇泽寺写心经洞:武则天背后的神秘面纱广元皇泽寺,一个在四川盆地静静诉说着历史的名字。
这里的写心经洞,藏着唐朝唯一女皇帝武则天的秘密。
我们试图从网络的海洋中捞出那些散落的碎片,拼凑出这个故事的轮廓。
走进写心经洞,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些苍劲有力的刻字,它们仿佛在低语,诉说着古老的故事。
浅析佛教在武则天掌权时期勃兴的原因
崔佳
【期刊名称】《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7(000)004
【摘要】佛教自从东汉末传入中国以后,经过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发展,在唐代达到全面兴盛,唐朝初期实行抑佛政策,在武后掌权时佛教才逐渐全面兴盛发展,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从武则天加封皇后的永徽六年(公元655年)一直到唐中宗复位的神龙元年(公元705年),在这半个世纪的时间里,佛教达到了巅峰状态.基于历史角度针对该时期佛教勃兴的具体原因进行分析,重点强调当时的社会背景以及思想渊源的复杂属性,而且还探究了当时政教关系、统治者个人思想状况等方面因素,从而阐述出这一时期佛教兴盛的根源所在.
【总页数】2页(P35-36)
【作者】崔佳
【作者单位】河南大学,河南开封475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B94
【相关文献】
1.魏晋时期道家勃兴、异变之原因初探
2.试析武则天时期士族地位变化的原因——从宫廷斗争的视角
3."五四"时期湖南报刊勃兴的原因
4.试析战国至西汉时期中国经济城市勃兴的原因及类型
5.浅析佛教在南北朝隋唐时期没有成为国教原因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武则天称帝的政治基础--试论武则天与泾川佛教文化之关系方喜涛
【期刊名称】《城市地理》
【年(卷),期】2014(000)024
【摘要】隋唐时期是中国佛教文化盛行的时期,时全国有众多佛教建筑、塔寺遗存,如泾川即有南、北石窟寺、大云寺等,并有北魏宣武帝、隋文帝、唐武则天等在此下诏敕赐或巡幸泾川佛事。
武则天曾敕赐在此建大云寺供奉佛祖舍利,并珍藏《大云经》写本,在武则天称帝之始,宣扬《大云经》及建造大云寺、瘞埋舍利等对其称帝都有一定影响和推动作用。
文章从武则天称帝前后受佛教文化的影响,到以佛教信仰为称帝渲染,而后在泾川地区建造恢弘的佛教艺术殿堂为主线,探讨武则天与泾川佛教文化的联系。
【总页数】1页(P253-253)
【作者】方喜涛
【作者单位】西北大学,陕西西安 710069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论武则天的知识基础与其称帝之关系 [J], 栗莎
2.武则天是第一个称帝的女人吗? [J], ;
3.武则天称帝的政治奥秘 [J], 孟宪实;
4.论武则天称帝 [J], 孟宪实;
5.从以"曌"为名看武则天称帝与传统文化 [J], 顾乃武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析佛教在武则天时期盛行的原因 ----提纲如下一、武则天在位之前佛教的发展状况
(一)佛教自东汉初传入中国两千多年的发展分期
(二)与中国传统文化逐渐融合
(三)论据魏晋南北朝时期佛寺增多的事实及唐初佛教地位低于儒教和道教
二、武则天的个人宗教信仰
(一)、家庭背景影响
(二)、个人生活行动中的表现
1、在位时期大量施舍财物修建寺庙
2、论据其母卒
3、创建新的禅宗,钻研佛法
三、武则天在位时期政治与佛教互动
(一)佛教为政权服务
1、论据修建佛像
(二)佛教对政权的促进
1、佛教影响统治者的思想
2、让僧人干预政治决策。
唐朝的佛教繁盛大乘佛教在中国的兴起唐朝的佛教繁盛:大乘佛教在中国的兴起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文化繁荣的时期之一,也是佛教在中国迅速发展的重要时期。
在唐朝,佛教得到了皇帝的支持和推广,成为当时社会的重要信仰之一。
特别是大乘佛教在唐朝达到了巅峰,对中国佛教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唐朝的佛教繁盛以及大乘佛教在中国的兴起。
一、唐朝佛教的背景佛教于东汉末年传入中国,起初受到社会的冷漠和排斥。
然而,在唐朝武则天的统治下,佛教逐渐受到重视和支持。
武则天公开接受佛教,将佛教寺庙兴建在宫廷附近,并派遣僧人前往印度求取佛经。
这些举措为佛教在中国的发展铺平了道路。
二、皇帝的支持与推广唐太宗李世民继位后,对佛教的崇尚更甚于武则天。
他批准建造了金光明寺、法门寺等著名佛教寺庙,并聘请了许多著名的佛教学者和高僧前来讲经说法。
太宗还多次派遣使者前往印度取经,以丰富中国佛教的教义和经典。
唐玄宗时期,佛教达到了鼎盛的时期。
玄宗崇尚佛教,不仅修建了法雨寺、大般若寺等规模宏大的佛教寺庙,还亲自撰写佛经和题字。
在这种背景下,佛教逐渐在中国社会中扎根,并获得了社会各界的认可和尊重。
三、大乘佛教的兴起唐朝是大乘佛教在中国的鼎盛时期,大乘佛教以其广大的群众基础和广博的教义对中国佛教产生了深远影响。
1. 大乘佛教的基本教义大乘佛教强调普度众生、悲愍一切众生,并通过修行达到觉悟和解脱的境地。
其核心思想是般若智慧,强调“如实观察”和“彻悟真理”。
这些教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仁爱精神和崇尚智慧的传统相契合,因此受到了广泛的认同和接纳。
2. 大乘佛教的传播和影响唐代的大乘佛教在文化、艺术、文学等方面都具有显著的影响力。
佛教艺术在唐代达到了高峰,塑造了许多著名的佛像和佛塔。
唐诗中也充满了对佛教的赞美和崇敬,许多著名的诗人都写过与佛教相关的作品。
此外,大乘佛教的传播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
佛教兴起后,寺庙建筑兴盛,僧侣的生活也更加富裕。
佛教的慈善事业也得到了广泛的发展,例如修建桥梁、设施医院等,为社会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武则天与佛教结缘在中国封建社会,有许多政权与神权相结合的现象,武则天就是利用宗教进行统治的。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帝王,同时也是一位佛教信徒。
她与佛教关系密切,有着不解之缘。
佛教贯穿了她的一生,她信奉佛教,在童年时期便受到佛教思想的影响。
后来佛教在她的扶持下达到鼎盛时期,并成为她革唐为周建立武周政权的舆论工具和精神支柱,可以说,佛教也对武则天的一生产生了重要影响。
武则天与佛教的结缘,同她的家庭出身和当时的崇佛社会风俗是分不开的。
(一)母亲杨氏的影响武则天(624—705年),名曰“曌”,并州文水南徐村人(今山西文水县东),武德七年(624年)在长安出生,是唐朝开国功臣应国公武士彟的次女。
她的父亲武士彟,早年与同乡一起经商做过木材生意,后来放弃经商参军入伍。
大业十二年(616年),在晋阳宫留守司铠参军,后来随李渊参加晋阳起兵。
唐建立后,作为开国功臣受到李渊的封赏。
武士彟的夫人相里氏死后,他续娶隋朝名臣杨达之女,并生了三个女儿,武则天是他们的第二个女儿。
武则天的母亲杨氏出身于隋朝贵族,受隋朝宗室信仰佛教的传统影响,笃信佛教,并年受戒。
杨氏嫁给武士彟做继室后好景不长,贞观九年(635doi:10.16104/j.issn.1673-1883.2016.04.014武则天与佛教的关系探析郭昊(郑州大学历史学院,郑州450001)摘要: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帝王,同时也是一位佛教信徒。
她与佛教关系密切,有着不解之缘,其母杨氏信奉佛教使她从小便对佛教有所了解,入宫后社会风俗的影响以及后来入感业寺为尼的经历使她与佛教逐渐结缘。
随着对佛教的感情日益加深,她开始大力扶持佛教。
她多次迎奉佛指舍利、翻译佛经、兴建佛寺塑佛像,使佛教得到长足发展。
同时,佛教也对武则天产生了重大影响,佛教为她革唐为周制造舆论,佛教在她建立武周政权后继续为她巩固统治服务。
武则天与佛教相互作用,相辅相成。
关键词:武则天;佛教;关系中图分类号:B943.9;K242.10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1883(2016)04-0060-04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Wu Zetian and BuddhismGUO Hao(School of History,Zhengzhou University,Zhengzhou 450001,China )Abstract:Wu Zetian was an outstanding empress in Chinese history,who is also a Buddhism believer.Closelyassociated with Buddhism,she had the indissoluble bond with it.Her mother's Buddhism belief gave her some knowledge of Buddhism since ter when she went into the palace,Buddhism became popular among the whole society,which offered her more access to Buddhism.And her experience as a nun in Ganye Temple made her more of a Buddhism believer.Being more and more attached to Buddhism,she began to vigorously support it.She enshrined Buddha Sarira,translated Buddhist scriptures,constructed Buddhist temple and figures of Buddha,which enhanced Buddhism development.At the same time,Buddhism also had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Empress Wu,which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transition from Tang to Zhou led by her.After she established Wuzhou regime,Buddhism continued to consolidate her rule.Wu Zetian put an effort to develop Buddhism while Buddhism also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her life.Keywords:Wu Zetian;Buddhism;relationship收稿日期:2016-09-19作者简介:郭昊(1993—),女,山东德州人,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秦汉史。
武则天时期的宗教与信仰佛教道教与宫廷宗教活动的兴盛武则天时期的宗教与信仰:佛教、道教与宫廷宗教活动的兴盛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武则天被视为唯一的女皇帝,她执政的这段历史时期被称为“武则天时期”。
在这一时期,宗教与信仰的发展与演变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尤其是佛教、道教以及宫廷宗教活动的兴盛,对社会文化和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对武则天时期的宗教与信仰进行探讨,以便更好地理解这一时期的历史。
一、佛教的兴起与融入政治佛教在武则天时期迎来了兴盛的发展。
武则天本人对佛教信仰极为热衷,她不仅自己皈依佛教,还修建了大量的佛寺,推动佛教在国家政治中的地位日益提高。
武则天下令在国家各地兴建寺庙,并且以国家的财力支持佛教事业的发展。
由此可见,佛教在武则天时期受到了官方的高度重视。
佛教的兴起与融入政治还表现在佛教与朝廷的紧密联系。
武则天时期,佛教律宗与政府关系密切,佛教僧侣享有法律上的特权。
武则天还任命了许多高僧担任国家重要职务,他们在政治上具有广泛的影响力。
佛教的这种政治渗透使得佛教在社会中扩大了影响力,进一步促进了佛教思想的传播。
二、道教的崛起与在宫廷中的地位与佛教一样,道教在武则天时期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武则天将道教视为宗教信仰的一部分,并将其作为国家宗教的重要组成部分加以培养。
她亲自修建了太清宫,还下诏将道教列为国教。
道教在宫廷中的地位得以提高,武则天信奉道教的同时,也特别赐予道士以封号和金帛之赏。
同时,她还充分利用道教的神权思想来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将自己塑造为神灵的化身。
这种将政治权力与宗教崇拜相结合的做法,使得道教在宫廷中得到了空前的繁荣。
三、宫廷宗教活动的兴盛与影响武则天时期,宫廷宗教活动异常兴盛。
宫廷举行各种宗教仪式和祭祀活动,帝后亲临寺庙,亲自参拜神佛。
这些宗教活动在宫廷中具有极高的声望和影响力。
宫廷中的各种宗教活动,不仅彰显了皇室对宗教信仰的支持,也进一步加强了佛教、道教在社会中的威望。
宫廷宗教活动的兴盛与影响还可以从宗教文化的繁荣中窥见一二。
唐代佛教兴衰研究以佛教发展与政治社会关系为视角唐代是中国历史上佛教发展的鼎盛时期,也是佛教在中国历史上的黄金时期。
在唐代,佛教得到了国家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支持,取得了空前的繁荣。
然而,随着唐朝政治的动荡和社会的变革,佛教逐渐衰落。
本文将以佛教发展与政治社会关系为视角,探讨唐代佛教的兴衰原因,并举出5个实例进行论证。
一、唐代佛教的兴起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佛教发展最为繁荣的时期之一。
唐太宗时期,由于佛教的出现与发展,使得社会风气、人民情绪得以舒缓。
唐太宗改变了佛教只是小部分地区的主要信仰的情况,增强了它的地位和重要性。
在唐朝的统治下,佛教基本上成为了国教。
唐玄宗时期,更是与佛教关系密不可分,废除了平阳宫醴泉宴,把钱粮祭拜的品级比酒色气的品级上升得更高,唐玄宗到了晚年,更是任用了很多的佛教徒为他效劳。
二、唐代佛教的繁荣唐代佛教在官方的支持下,取得了巨大的繁荣。
一方面,佛教在政治上得到了国家的重视,成为了文化传播和社会建设方面的主要力量;另一方面,佛教也在社会中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支持。
1. 普及、发展唐代佛教在政治和社会的支持下,得以广泛普及和发展。
唐代佛教发展以真言宗居领导地位,隋唐以来佛教的宗派开始分化,许多新的宗派诞生。
2. 财富、权力唐代佛教之所以得到了官方的支持,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佛教给国家带来了财富和权力。
唐代佛教修建了大量的寺庙和佛塔,这些寺庙大多数都由寺庙自己负责修建和维护。
在修建过程中,佛教通过集资、捐款和土地等方面进行筹备,筹集资金,获得了相当的财富和资源。
3. 集团、势力唐代佛教也形成了自己的权力集团和势力。
佛教力量庞大,国家政治也都有学习佛教的好处。
唐代的很多高官与佛教密切关系甚至是信教者,例如韦执中、李白等人。
三、唐代佛教的衰落随着唐朝政治的动荡和社会的变革,佛教逐渐衰落。
唐朝衰落时期佛教的衰落,经历了三个阶段:中期开始衰落、晚期进一步衰落、到乱世末民又进一步衰落。
1.中期开始衰落唐朝后期,政治环境逐渐加强,对佛教的影响逐渐加大,使佛教逐渐衰落。
本科毕业论文论文题目:武则天时期佛教文化兴盛查考姓名:刘文静学号:2010243108系(部):初等教育学院专业:小学教育班级:10专接本指导教师:王计永完成时间: 2012 年 4 月武则天时期佛教文化兴盛查考摘要武则天在历史上一直是正如她为自己立下的那块无字碑,众说纷纭,褒贬不一。
武则天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①,可以说把唐王朝推向封建政权的巅峰功不可没。
从史书上不难看出,武则天和佛教渊源深厚,那么武则天时期佛教文化兴盛就值得人们深入研究。
武则天时期从武则天当皇后的永徽六年(655年)至神龙元年(705年)中宗复位,这一时期出现了佛教文化的兴盛局面。
本文力图从武则天时期佛教文化兴盛的原因、表现、影响三个方面进行查考。
关键词:佛教;武则天;兴盛①唐玄宗在位44年,前期(开元年间)政治比较清明,任用贤能,经济迅速发展,国力不断增强,人口持续增加,提AbstractWu zetian in history has been just as she made for himself the piece of monuments, without words, twittering, mixed. But her pile on rosperity of zhenguan cure, open yuan under time, can say to tang dynasty to the top of the feudal regime done not have. It was clear from historical, wu zetian and buddhist deep origin, wu zetian period so buddhist culture prosperity is worth people further research. Wu zetian wu zetian period when the queen forever from the badge of six years (655) to dragon first year (705) liaison reset, and this period that the buddhist culture of the prosperous of the situation. This paper tries to wu zetian period from buddhist culture prosperity of reason, performance, influence of the three aspects search.Keywords:Buddhism; Wu zetian; prosperity目录前言 (6)一、武则天时期佛教文化兴盛的原因 (6)(一)佛教自身发展的态势 (6)(二)武则天的个人宗教倾向 (7)(三)佛教与政权的互动关系 (8)(四)唐代社会的风貌 (9)二、武则天时期佛教文化兴盛的表现 (10)(一)佛教地位显著提高 (10)(二)壮大僧侣、广建寺塔 (11)(三)广译佛经、佛事活动众多 (12)(四)扶持创立新的佛教宗派 (12)三、武则天时期佛教文化兴盛的影响 (13)(一)武则天时期佛教文化兴盛产生的积极影响 (13)1、佛经翻译,有力的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 (13)2、独创的一些法事活动影响有唐一代 (14)3、培养的僧才,为佛学和佛教文化的发展提供了人员保障 (14)4、武则天时期加速了佛教中国化的进程............................................14.5、以佛教为核心的中外文化交流局面继续进行 (14)(二)武则天时期佛教文化兴盛产生的消极影响 (14)1、佛寺和僧尼数量的不断增加,加重了人民的经济负担 (15)2、佛教的精神崇拜是酿成邪教的政治土壤 (15)3、帝王干预内道场的辩论,有碍于学术的进步 (15)4、中国文化的主干儒学显得过于沉寂 (15)5、佛教文化使经济处于一种相对落后状态 (16)结论 (16)致谢 (17)参考文献 (18)前言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又名媚娘(公元624-705年),享年81岁。
她一生总揽朝政达50年之久,其中穿戴皇帝衣冠,端坐金銮宝殿,指挥满朝文武长达21年。
在她执政期间,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内政安定,经济繁荣,文化发展,国力强盛,是个值得肯定的历史人物。
在她晚年81岁,暮暮垂老,又肯接受宰相张柬之意见,鞠躬下台,让位与中宗,把政权奉还与唐室。
她不以天下为私,就足以表现其无心篡唐。
和平渡过政权更迭阶段,传唐朝天下延续到以后290年。
既不用武力夺取别人天下,也不因缘时篡取唐朝江山。
一个掌权者,要主持朝纲,治理国家,处理军政大事,独揽神州大权,没有聪明、智慧、气魄、胆略和强健的身体是不行的。
尤其是在封建社会,对于一个女人,就更为困难。
这些与武则天长期坚持信佛有很大的关系。
一、武则天时期佛教文化兴盛的原因(一)佛教自身发展的态势佛教经过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发展,到唐代已经有一定的势力和较具规模的信仰阶层。
佛教自身发展的态势为佛教文化在武后时期兴盛奠定了基础。
佛教传入中国两千多年,它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译述介绍阶段,从汉代到南北朝,历时约五百年;第二阶段为创造发展阶段,隋唐时期,历时约三百余年;第三阶段是儒释道三教合一阶段,从北宋到鸦片战争,一千余年。
佛教在中国的发展史不断是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相融合的过程。
两汉之际,佛教传入中国,当时的人们运用已有的知识系统去理解佛教,把它看作神仙方术的一种;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社会上流行玄学,所以人们以玄释佛,渐渐地玄学衰落,而佛教进一步发展。
这一阶段在佛教原典的翻译、传播和佛教思想与中国社会相互适应方面卓有成效。
东汉末年,佛经翻译出现安世高、支娄迦丛两支,前者的翻译属于小乘佛教,注重禅定和佛教的四谛、五阴、十二因缘等教义,后者属于大乘佛教②,主要是般若性空学。
魏晋南北朝又出现了支谦、鸠摩罗什、真谛、菩提流支这样的大翻译家,对于佛教经典的译介已经比较完善,大乘经论有《金刚经》、《维摩诘经》、《华严经》、《摄大乘论》等,小乘经论包括《中阿含经》、《增一阿含经》等,其他的还有一些密教经典和律典。
可以说,这一时期佛教在隋唐的繁荣兴盛奠定了经典的基础。
佛教原典的翻译、传播和佛教思想的推广已经为中国化的佛教宗派创立奠定了信众、基本理论的基础,寺庙经济也有了一定的规模。
所以随着隋唐时期的南北政治统一、经济②大乘是指大型的交通工具,或者优良的交通工具。
这是不仅期求自我的完成与救济,而且也广泛地救助他人的自觉觉他的教法。
不像小乘佛教那样只求自利,而是兼顾自利与利他。
大乘佛教的理想就是最后能成为自觉觉他的佛陀,所以大乘又称为菩萨乘或者是佛乘。
繁荣,佛教走上了独立发展的道路,主要由外来僧人进行佛教传播、翻译原典。
这一时期众多中国僧人成为佛教的代表,他们结合中国实际对佛教义理进行创造性的发挥,法藏、神秀、慧能等都建立了各自的佛教理论体系。
高祖时,诏徐文远讲《孝经》,沙门惠乘讲《般若经》③,道士刘进喜讲《老子》。
德明难此三人,随端立义,众皆为之屈。
高祖大赞,并赐帛五十匹,可知唐初期佛教义理的深度还未足以折服其他思想。
高宗上台后继续推崇道教。
他第一次把老子封为玄元皇帝。
高宗作为李姓皇帝,对道教依然大力提倡。
虽然官方把道教列在第一,初唐诸帝也实行崇道抑佛的政策,但佛教在民间经过了五百多年的传播发展,已经在人们思想中占有很大优势。
佛教义理的细致精密远远胜过儒道两家。
尤其是在对于人本身的生理心理的分析上,佛法更显示出其精微独特之处。
经历过北朝时期玄学、佛学的冲击,作为意识形态主流的儒学依旧未能完成理论的建构,突破在本体论与心性论上的不足。
正是由于人们对于世界本体的思考、内心自性的反省、现实世界之外的向往无从在儒道两家思想中找到答案,所以精深细密的佛教哲学理论体系给人们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展示出它的理论魅力。
佛教依据自身的内在发展态势渐渐向着巅峰发展。
虽然政治上不推崇佛教,但它的发展不以行政命令为转移。
寺庙经济的发达、不同流派佛学经典的完善译介、佛学义理发展的渐趋中国化以及经过南北朝的发展后已在民间形成的势力,这些都使中国的高僧们从被动地接受转为创造性地思考;为建立中国化的佛教哲学体系打下了基础。
(二)武则天的个人宗教倾向在历史上,统治者的个人宗教倾向往往对一个朝代的宗教兴盛起到直接的作用。
这是佛教兴盛的直接原因,她的家庭背景和个人经历,众多诗文中表现出的佛学造诣,以及她的崇佛行动都体现了她对佛教的由衷信仰。
1、家庭背景对武则天的佛学兴趣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武则天的父亲武士鄩,是山西大木材商人,出身寒微,但却曾帮助高祖起义,成为唐朝新贵;母亲是随宗室宰相杨达之女,出身高贵,并承袭随宗室信佛的传统,笃信佛教,她一生习佛修禅,活到九十二高龄。
史料记载:“杨氏死于咸亨元年八月二日,崩于九成宫之山第,春秋九十有二。
”武则天九岁时丧父,随母亲生活,母亲的信仰和相应的宗教行为无疑会影响到她。
③《般若经》:是大乘佛教空宗的主要经典,也是大乘佛教中形成最早的一类经典,由般若部类的众多经典汇编而成.“般若”是“般若波罗蜜多”的略称,是指一种大乘佛教的佛、菩萨所具有的不同于凡俗之人的智慧,它既是大乘佛教修行所要达到的目的,也是观察一切事物的准则。
最早传入中国的大乘般若经是东汉末年的支娄迦谶在桓帝中平年间(公元178—189年)所译的《道行般若经》十卷. 译介般若经的集大成者是我国著名高僧玄奘。
他在晚年以极大的毅力编译了六百卷的巨著《大般若波罗蜜多经》从而使汉译般若经得以完备。
另外公元649年,即贞观二十年,太宗卒,武则天入感业寺为尼,成为佛门弟子,日日参加诵经、礼佛等佛事活动,这段寺庙生活的宗教氛围和宗教维持也加深了她的佛学修养和对佛教的感情。
2、武则天的诗文体现出她与佛教的深厚关系从武则天的诗文中可以看出,数量上,写作佛教方面的文章较多;语气上,对于佛教的兴隆充满热情和关切;内容上,她不仅推崇佛教,而且熟悉佛教名相概念,对佛教义理哲学颇有心得体会,能够拥有学佛的欣悦之情,而且以自己一国之尊的国主身份屡屡表明自己自幼崇佛,具有绍隆佛教、引导众生脱离苦海的决心。
这些都表明她在思想上理解佛法,在感情上接受佛法,与佛教关系密切而深厚。
3、武则天对佛教的尊崇和对佛教教义的奉行首先她多次大舍财物,进行供养、修寺、建像等活动;其次,她亲自钻研经典,学习佛法,崇敬高僧大德,给予特殊礼遇;再次,她还多次加封自己与佛教有关的称号,并将佛教七宝摆上殿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