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核病人-麻醉管理
- 格式:doc
- 大小:22.50 KB
- 文档页数:2
呼吸道疾病患者麻醉管理麻醉实施的原则为:①加强呼吸循环监测;②维持呼吸道通畅和足够的通气量,防止缺氧和二氧化碳蓄积,避免PaCO2长时间低于35mmHg,否则可引起脑血管痉挛和供血不足;③维持循环稳定,避免血压过高或过低,预防心律失常,及时纠正休克;④纠正酸碱平衡失调及电解质紊乱,合理控制输血输液,防止过量或不足;⑤在满足手术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麻醉药用量,全麻不宜过深,椎管内麻醉阻滞范围不宜过广。
一、全麻的管理对于不同病理生理的呼吸系统疾病,全麻管理有不同的要求。
麻醉过程中需要根据疾病的病理生理、术中病情变化、患者的治疗反应及时作出判断,并选择个体化的处理方案。
对于严重COPD的患者,心肺功能极其脆弱,麻醉诱导和维持既要有效地消除患者的应激反应,又要保持患者血流动力学的稳定。
麻醉中应注意:①麻醉诱导的药物应小剂量缓慢给予,麻醉维持采用低浓度吸入麻醉复合硬膜外阻滞较佳。
②选择通气模式为小潮气量、延长呼气时间,必要时加用PEEP以防止呼气初细支气管萎陷闭合。
吸∶呼比(I∶E)宜为1∶2.5~3,并根据监测PETCO2和血气分析调节呼吸频率,使PaCO2保持在允许的高碳酸血症范围。
③术中要彻底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但吸引忌过频,吸痰前应加深麻醉、吸高浓度氧,每次吸痰持续时间不超过10秒。
④对呼吸道分泌物多而潮气量小的危重患者,手术完毕时可作气管切开,以减少解剖无效腔,便于清理呼吸道及施行呼吸支持治疗。
阻塞性呼吸睡眠暂停综合征全身麻醉应注意:①麻醉诱导中因上呼吸道张力消失和舌后坠,上呼吸道障碍远较正常人多见且严重,此类患者目前多主张清醒插管,尤其是保护性反射已严重消退的重症患者,应用带套囊的气管导管保证气道开放十分重要。
②麻醉维持中需要控制呼吸并调节PETCO2至术前水平,避免应用肌松剂。
③OSAS患者的主要危险在拔管以后,拔管前麻醉应完全恢复,清醒拔管是必要的,尽管患者意识基本清醒,但麻醉药的残余作用并未完全清除,有可能诱发呼吸暂停。
结核病人管理肺结核病人的系统管理是指在指定的结核病防治机构登记的肺结核病人按照规定的时间痰检、病人在治疗过程中实行全程督导或全程管理达到规律治疗。
一、肺结核病人痰检(一)痰检时间。
1.初治涂阳病人(含重症涂阴病人)在疗程满2、5、6个月时,复治涂阳病人在疗程满2、5、8个月时,各查痰一次。
2.初、复治涂阳病人在疗程满2个月痰菌仍为阳性时,应在治疗满3个月时增加查痰一次。
(二)要求。
1.初诊病人应送3份痰标本(即时痰、夜间痰和清晨痰)。
如无夜间痰,在留清晨痰后2-3小时再留取一份痰标本;或在送痰时,留取两份即时痰。
疗程中或复诊随访病人应按时查痰,每次送检2份痰标本,即时痰和夜间痰。
2.痰标本采集:即时痰为病人就诊时咳出的痰液。
清晨痰为清晨深咳出的痰液。
夜间痰为就诊前夜间咳出的痰液。
痰标本应以脓样、干酪样或脓性粘液样性质的痰液为合格标本,痰量应为3-5毫升。
应由检验人员或专人验收痰标本,痰液不合格者,要求重新送检。
难以获得合格标本时,也应进行细菌学检查,但应注明标本性状以供分析结果时参考。
3.送检时,接诊医师应填写检验单。
填写项目包括:病人姓名、地址、登记号(或门诊序号)、送检日期(或初诊日期)、送检原因(初诊病人或随访病人)。
检验单应与痰标本分别放置在不同容器中送实验室待检。
4.实验室检验人员收到痰标本后,应仔细核对标本和检验单各项内容,查看痰标本是否合格。
随后按顺序编号,及时检查和登记,并将检验报告单送接诊医生。
对不合格标本要求重送。
二、肺结核病人的管理肺结核病人管理方式包括全程督导化疗管理、强化期督导和全程管理。
对初治和复治涂阳肺结核病人采用全程督导化疗管理,对涂阴肺结核病人采用强化期督导即在病人治疗强化期采用全程督导治疗管理,继续期采用全程管理。
(一)全程督导化疗管理指在病人治疗的全过程中,病人的每次用药均在医务人员或接受过培训的志愿者督导员的直接面视下服用抗结核药物。
它是保证病人全程规律用药最有效的管理措施。
经C型臂引导喉罩辅助通气全身麻醉下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治疗术,具有定位准确、检查阳性率高的优点,是近年来逐渐应用于临床的新技术之一[1]。
现将本科自2009年5月以来经C型臂引导全身麻醉下纤维支气管镜治疗空洞型肺结核的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09年5月至2012年2月在本科住院的36例患者,经确诊为空洞型肺结核,其中男22例,女14例,年龄19~55岁,体质量37~75kg。
剔除标准:张口度小于3cm、活动性肺结核、合并严重肝肾疾患或血液病患者。
1.2方法1.2.1治疗方法患者入室后取平卧位,常规监测血压(BP)、心率(HR)、心电图(ECG)、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采用微量泵注射麻醉药物行麻醉诱导,置入喉罩后连接麻醉机控制通气。
待术者将气管镜通过声门时经气管镜注射2%利多卡因3mL,予以气管内表面麻醉,气管镜进入到病变段支气管时,由放射医师以C型臂行体外辅助定位,通过气管镜活检孔置入显影导管,待导管明确进入空洞内部时注射抗结核药物。
待患者意识清醒,麻醉作用消失后返回病房[1]。
1.2.2护理方法1.2.2.1术前准备患者方面:患者禁食12h、禁水8h;做好术前访视,给予适当的心理疏导,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稳定患者情绪。
术前取掉一切金属物品,体内带有的应注明,以防出现伪影。
麻醉方面:建立静脉通道,补充术前生理缺失液体;备好电源、氧气、麻醉机、喉罩、牙垫、气管插管、简易呼吸器、吸引器、心电监护仪、微量泵等。
1.2.2.2术中配合麻醉方面:患者入室后取平卧位,连接心电监护仪,并协助麻醉医生进行全麻诱导,待患者意识消失、下颌松弛,护士将患者头后仰,协助麻醉医生置入喉罩并妥善固定,避免喉罩移位,连接麻醉机控制呼吸。
检查方面:术前先将显影导管置入气管镜,测试活动度并测量好导管至气管镜镜头部距离。
术中待术者将气管镜进入病变段支气管口时,将显影导丝插入气管镜,当导管刚好出镜头时,示意影像医师打开C型臂,在其引导下将导管置入。
结核毁损肺单侧全肺切除的麻醉处理方式分析目的:分析结核毁损肺单侧全肺切除的麻醉处理方式。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1年6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56例结核毁损肺患者,均行单侧全肺切除,按术前肺功能减损程度分为,轻度者16例,中度者28例,重度者12例。
结果:轻度组术后并发症为0例,中度组2例,重度组5例(6.67%),经适当处理均自行消失。
结论:结核毁损肺行单侧肺切除,术前需参考FEV与MVV占预计值的百分比,一般两者分别小于50 ml/d者16例。
行左全肺切除33例,右全肺切除23例。
右侧支气管闭塞、变形或狭窄5例,左侧支气管闭塞、变形或狭窄,26例。
56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肺功能障碍,按肺功能减损程度分级[2],轻度者24例,中度者28例,重度者12例。
S术前不同肺功能程度患者的一秒钟用力呼气量(FEV1),最大换气量(MVV),肺泡氧分压(Pao2),肺泡二氧化碳分压(Paco2),如表1所示。
1.2 麻醉方式术前常规抗结核和应用抗生素消炎治疗,将排痰量控制在<50 ml/d之后进行麻醉。
56例均给予快速诱导插管,静吸复合维持麻醉。
快速诱导为咪达唑仑0.1 mg/kg、依托咪酯0.2 mg/kg、阿曲库铵0.6~0.9 mg/kg、芬太尼4~5 μg/kg。
23例行右全肺切除的病人中,17例双腔支气管导管,其中5例为左侧Robertshaw 管,12例为Carlon管;1例左单腔支气管导管、1例气管导管。
行左全肺切除的病人41例,其中32例双腔支气管导管,包括Robertshaw管左側7例、右侧9例,17例White管,5例Carlon管右单腔气管导管4例,支气管导管7例。
术前、术中、术后常规监测,血压(BP)、心率(HR)、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VT(潮气量)、心电(ECG)动脉血氧饱和度(SPO2)、分钟通气量(MV)、气道阻力、尿量。
仔细确定导管位置,并将其固定,进行机械通气并将潮气量6~10 ml/kg,通气频率保持在12~14次/分,同时反复听诊双肺,确保双肺隔离好,导管无移位,没有出现正常肺上叶开口堵塞,则可以进行开始手术。
肺结核患者的手术麻醉医院感染管理
肺结核患者的结核杆菌主要经呼吸道传播,在手术和麻醉过程中,如消毒隔离或防护不到位,可引发医务人员的感染。
为标准医院感染,防治交叉感染发生,特制定本制度。
一、术前准备:
1、择期手术尽量先控制结核,防止在结核活动期进行手术,以防病灶扩散;
2、选择在隔离手术间手术,假设无隔离手术间,那么手术安排在最后一台;
3、手术前关闭手术间的通气系统,开启空气消毒机;
4、胸科手术采用双腔支气管内麻醉,有条件尽量备用纤维支气管镜;
5、螺纹管,呼吸囊,面罩等尽量选用一次性耗材,尽量用全麻辅料包。
二、术中个人防护:
〔1〕优先选择N95口罩,其次选择一次性外科口罩帽;
〔2〕穿一次性隔离衣;
〔3〕戴一次性无菌手套;
〔4〕戴护目镜。
三、术后消毒隔离:
1、手术间空气采用空气消毒机或紫外线灯管照射消毒;
2、物体外表及仪器外表采用1000mg\L的“84〞消毒液进行擦拭消
毒后,再用清水擦拭;
3、麻醉器具消毒:
①麻醉机、麻醉车、听诊器等物体外表采用1000mg\L的“84〞消毒液擦拭消毒;
②重复使用的螺纹管、面罩、呼吸囊、过滤器使用1000mg\L的“84〞消毒液浸泡30分钟以上晾干备用;
③喉镜片使用2%戊二醛浸泡45分钟以上;
④吸痰器中痰液1000mg\L的“84〞消毒液混合30分钟以上清理倒掉,清理干净后1000mg\L的“84〞消毒液浸泡30分钟以上,枯燥后保存备用;
⑤麻醉机内部采用臭氧式管路清洗消毒机。
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感控科
2021年8月12日。
关于重症肺结核患者麻醉处理的临床研究目的探讨重症肺结核患者麻醉处理的临床处理及效果。
方法本次研究以我院收治重症肺结核患者为研究对象,共计入组82例,入院治疗时间范围为2016年4月~2017年1月,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51例,采用连续硬膜外+强化麻醉;对照组31例,接受静脉吸入全身麻醉。
比较临床相关指标。
结果观察组中感染11例、昏迷7例,与对照组(感染9例,昏迷1例)相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血压变化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而心率变化相比,观察组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
结论本次研究发现对于重症肺结核手术治疗患者,选择连续硬膜外+强化麻醉安全性较好,值得临床借鉴。
标签:重症肺结核;麻醉处理;心率变化;临床效果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以及人们生活压力的不断增大,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导致人们体质下降、疾病发生率显著增加,其中以肺结核的发生情况尤为严重[1]。
对于病情较为严重的患者,主要以低热、乏力、胸痛、咳痰甚至咯血,治疗手段主要以手术为主[2-3],因而重症肺结核患者的麻醉处理成为目前临床严重的重点和难点之一。
本次研究以我院收治的相关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不同麻醉手段,比较临床效果,详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次研究以我院收治重症肺结核患者为研究对象,共计入组82例,入院治疗时间范围为2016年4月~2017年1月,所有患者均采用手术治疗方案,其中男性49例,女性33例,年龄范围为16~81岁,均年龄为(49.33±6.72)岁。
82例患者中,原发型为17例,血液播散型为29例,浸润型23例,其他类型13例。
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51例,采用连续硬膜外+强化麻醉;对照组31例,接受静脉吸入全身麻醉。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疾病情况等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
重症肺结核病手术患者麻醉处理研究摘要】目的:探究重症肺结核病手术患者的麻醉处理。
方法:选取96名正在接受治疗的重症肺结核患者作为观察组,观察组根据手术的类型以及患者的实际情况选取不同的麻醉方式,再选取相同条件下的96名已经做过手术但未选取针对性麻醉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总结并记录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手术恢复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患者整个过程无意外情况出现,身体特征表现正常,且自主呼吸和意识恢复较快。
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9.34%,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3.34%,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针对患者的实际情况以及不同的手术类型采取不同的麻醉方式对病人有更好的疗效,应该推广应用。
【关键词】肺结核;麻醉处理【中图分类号】R5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01-0113-02结核病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一般以肺部感染最为常见。
多为老年人为多发群体,主要是肺部感染了结核菌导致肺结核,合理就医,加强管理,结核病是可以控制的。
近年来,外科手术在肺结核治疗上已较少应用,医生根据情况作全肺或者肺叶切除、行肺叶-胸膜切除术,重症肺结核类型多种,麻醉处理难度极大,而在手术前的麻醉处理更是关键一步,需要充分做好术前准备。
此研究针对重症肺结核病手术患者的麻醉处理进行探讨,结果如下。
1.研究资料1.1 一般资料将96名正在接受治疗的不同类型重症肺结核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称为观察组,再选取96例已做过手术的患者作为对照组。
其中,观察组男性患者50例,女性患者46例。
年龄在20~75岁之间,平均年龄(57.01±3.34)岁,对照组男性患者48例,女性患者48例。
年龄在20~78岁之间,平均年龄(56.34±3.01)岁,所有患者均未携带其他疾病,病程1~2年。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重症肺结核病手术的麻醉处理赵宏颖;贾建明【期刊名称】《黑龙江医药科学》【年(卷),期】2001(24)2【摘要】@@我院1975年开展胸外科手术以来,其中施行重症肺结核手术300例,现将麻醉处理报告如下。
rn1 一般资料rn①男患15~30岁59例,30~55岁68例,55岁以上15例;②女患15~30岁74例,30~55岁72例,55岁以上12例。
这些病人中一侧全肺切除术的64例,肺叶切除术127例,胸膜剥脱或加肺段切除术的42例,1~2期胸廓改形的67例,肺功减损至61%~70%的81例,41%~60%192例,40%以下27例,心脏受累的人数为114例。
从以上病例看73%为严重肺功减损,38%心脏受累,心脏受累的病人多半是由于病情重、消耗大,纵隔气管明显移位所致,心电表现多半是左、右心室肥厚,肺性P波改变以及T波改变,心肌供血不全等改变。
300例中,大咳血休克抢救性手术12例,支气管胸膜瘘及气管胸膜胸壁瘘118例,占39.3%.其余也均属重症湿肺病例,故麻醉处理难度极大。
【总页数】1页(P56)【作者】赵宏颖;贾建明【作者单位】佳木斯市结核医院麻醉科;佳木斯市结核医院麻醉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21【相关文献】1.重症颅脑损伤合并胸外伤急诊手术的麻醉处理 [J], 张山;张韫辉;付征;边庆虎;董振明2.重症创伤复合口腔颌面创伤后急诊手术的麻醉处理 [J], 叶建辉3.下肢外周神经区域阻滞用于老年重症患者手术的麻醉处理 [J], 蔡秋萍;徐萍4.重症肺结核病手术患者麻醉处理 [J], 王伟5.重症肺结核病手术患者麻醉处理 [J], 王伟;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肺结核患者的治疗管理肺结核患者采用统一的标准化疗方案之后,实施有效的治疗管理是化疗成败的关键。
只有积极有效的落实患者的治疗管理工作,才能确保患者完成规定的疗程,从而为患者获得最终的治愈提供有效保证。
一、管理对象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均为治疗管理的对象,其中涂阳肺结核患者是重点管理对象。
二、管理内容1、督导患者服用抗结核药品,确保患者做到全疗程规律服药。
2、观察患者用药后有无不良反应,对有不良反应者应及时采取措施,最大限度地保证患者完成规定的疗程。
3、督促患者定期复查,掌握其痰菌变化情况,并做好记录。
4、采取多种形式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结核病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及家属督促服药的责任心。
5、保证充足的药品储备与供应。
三、组织与分工在不住院条件下,对活动性肺结核患者进行治疗管理的机构及相关人员进行分工。
(一)县(区)结防机构1、执行统一的短程标准化治疗方案,为肺结核患者提供免费抗结核药品。
2、向患者做好有关结核病治疗方面的健康教育,使每一位患者了解结核病治疗方面的注意事项。
3、给患者发放肺结核患者联系卡,与其签订治疗管理协议。
4、通过电话、结核病管理信息系统或书面等形式,将患者的诊断信息告知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和厂矿、企事业单位医务室的医护人员,并指导其开展对患者的治疗管理工作。
5、定期对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和厂矿、企事业单位医务室的医护人员和肺结核患者进行督导。
6、对肺结核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考核、分析和评价。
(二)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接到县(区)结防机构确诊的肺结核患者诊断信息后,应立即对患者进行访视,并落实患者的治疗管理工作。
同时要在“乡镇肺结核患者管理登记本”上进行登记。
乡镇肺结核患者管理登记本填写说明:(1)编号:从“1”号编写,逐人按顺序填写。
(2)现住址:农村患者要注明乡、村组和门牌号,城区患者要注明至街道和门牌号。
·临床医学系统研究·SYSTEMS MEDICINE系统医学系统医学2016年7月第1卷第7期结核病是这种临床上较为常见的慢性传染病主要是由于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能够侵及多种脏器,最为常见的为肺部结核感染,以纳差、消瘦、盗汗、低热(午后为著)、乏力、胸痛、咳痰、咳嗽、咯血、胸闷或呼吸困难等为主要的临床症状,对于病情严重的患者临床上一般采取手术治疗[1]。
该文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2016年4月期间接受手术治疗的84例重症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麻醉资料,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于2012年5月—2016年4月期间在该院接受手术治疗的重症肺结核患者84例,以上患者均DOI:10.19368/ki.2096-1782.2016.07.025重症肺结核病手术患者麻醉处理王伟吉林省长春市传染(结核)病院麻醉科,吉林长春130123[摘要]目的对重症肺结核手术患者的麻醉处理措施和效果进行分析研究。
方法选取于2012年5月—2016年4月期间在该院接受手术治疗的重症肺结核患者84例,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以及手术种类的不同而选取针对性的麻醉方式,63例接受连续硬膜外+强化麻醉,21例接受静脉吸入全身麻醉。
对比两组患者的心率、血压变化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连续硬膜外+强化麻醉组患者的心率变化为(20.18±1.88)mmHg,血压变化为(30.25±2.56)mmHg。
全身麻醉组患者的心率变化为(19.85±1.64)mmHg,血压变化为(31.05±2.21)mmHg。
两组患者的心率、血压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连续硬膜外+强化麻醉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9.05%,全身麻醉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4.29%,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根据重症肺结核患者的实际病情以及手术种类的不同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至关重要,能够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以及促进患者术后恢复。
肺手术的麻醉管理要点肺手术是一种较为复杂的手术,手术过程中麻醉管理的质量和效果对手术成功及术后恢复都有很大的影响。
以下是肺手术麻醉管理的要点:1.预防性应用镇静药物术前,应根据患者的情况,给予适当剂量的镇静药物帮助患者放松,减少患者的紧张,减轻对手术过程和麻醉过程的恐惧感和痛苦感,从而促进患者的心理调节和术后恢复。
2.个体化精准麻醉术前应仔细搜集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患者评估,综合评价患者的整体情况,以及麻醉的药物选择和剂量。
在术中,麻醉师应紧密监测患者的生理指标,根据患者的反应动态调整药物剂量,保持患者意识清醒和呼吸通畅等情况。
3.必要时采用呼吸机辅助呼吸肺部手术后,患者需要在短时间内进入深度麻醉,保证手术过程的顺利。
手术结束后,由于氧气和二氧化碳交换难以维持平衡,患者需要对呼吸进行监测和支持,必要时应采用呼吸机辅助呼吸。
4.患者疼痛管理手术后的疼痛会影响患者的生理和心理状态。
在麻醉管理中,要注意对患者的疼痛进行适当控制和管理。
麻醉师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痛感、手术方式和手术部位、手术时间等因素,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疼痛管理方案,采用全面的麻醉技巧和药物治疗,让患者得到有效缓解,避免后续疼痛的出现和恶化。
5.随访和康复护理麻醉师在手术后还应负责患者康复的监测和护理,定期随访患者的健康状况,及时处理术中和术后的并发症。
帮助患者处理相关问题,如呼吸机的使用方法和抗菌药物的剂量等,为患者创造良好的康复环境。
总之,肺部手术麻醉管理涉及到多个方面的综合要求,麻醉师需要细致了解患者的面临的风险和需要,做到精准的药物选择和剂量,有效监测患者生机指标和疼痛症状,同时,及时处理患者的并发症和康复问题,保证手术的高质量和患者的术后康复质量。
肺结核患者的手术麻醉医院感染管理
肺结核患者的结核杆菌主要经呼吸道传播,在手术和麻醉过程中,如消毒隔离或防护不到位,可引发医务人员的感染。
为规范医院感染,防治交叉感染发生,特制定本制度。
一、术前准备:
1、择期手术尽量先控制结核,避免在结核活动期进行手术,以防病灶扩散;
2、选择在隔离手术间手术,若无隔离手术间,则手术安排在最后一台;
3、手术前关闭手术间的通气系统,开启空气消毒机;
4、胸科手术采用双腔支气管内麻醉,有条件尽量备用纤维支气管镜;
5、螺纹管,呼吸囊,面罩等尽量选用一次性耗材,尽量用全麻辅料包。
二、术中个人防护:
(1 )优先选择N95 口罩,其次选择一次性外科口罩帽;
(2)穿一次性隔离衣;
(3)戴一次性无菌手套;
(4)戴护目镜。
三、术后消毒隔离:
1、手术间空气采用空气消毒机或紫外线灯管照射消毒;
2、物体表面及仪器表面米用1000mg\L的“ 84 ”消毒液进行擦拭消
毒后,再用清水擦拭;
3、麻醉器具消毒:
①麻醉机、麻醉车、听诊器等物体表面采用1000mg\L的“84”消毒液擦拭消毒;
②重复使用的螺纹管、面罩、呼吸囊、过滤器使用1000mg\L的“84” 消毒液浸泡30分钟以上晾干备用;
③喉镜片使用2%戊二醛浸泡45分钟以上;
④吸痰器中痰液1000mg\L的“ 84”消毒液混合30分钟以上清理倒掉,清理干净后1000mg\L的“ 84”消毒液浸泡30分钟以上,干燥后保存备用;
⑤麻醉机内部采用臭氧式管路清洗消毒机。
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感控科
2015年8月12日。
肺结核病人的管理肺结核病人的管理一、治疗管理的原则(一) 以涂阳病人为管理的主要对象。
(二)对所有涂阳肺结核病人实行在医护人员面视下服药为主的全程督导化疗。
(三)县级结防人员、乡级防痨医生和村级医生分级负责。
二、管理的内容督导病人服用每剂抗结核药物,确保病人做到全疗程规律服药。
(二)掌握病人用药后有无毒副反应,如有应及时采取措施,最大限度地保证病人完成规定的疗程。
(三)督促病人定期复查,掌握其痰菌变化情况,并做好记录。
(四)采取多种形式,对病人及其家属进行结核病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提高病人的治疗依从性及家属的责任心。
争取痰菌尽早转阴,减少传播。
(五)保证充足的药品储备与供应。
三、管理工作的分工初治涂阳肺结核病人,不住院治疗可以获得与住院治疗相同的效果,而且不增加对家庭接触者传染的危险性。
不住院化疗比住院化疗更为经济,病人在不改变原有生活环境下接受化疗,有可能使结核病治疗覆盖面普及全社会。
不住院条件下落实化疗管理的组织与分工如下:(一)县(区)结核病防治所(科):是贯彻、实施不住院化疗的基层专业防治机构。
l.负责及时领取并妥善保管抗结核药物,执行统一的短程化疗方案。
2.建立和填写门诊病人登记本、结核病人登记本、实验室登记本和肺结核病人治疗记录卡。
3.对乡(镇)、村卫生所和厂矿、企事业单位医务室的医护人员,进行关于结核病治疗、管理专业技术的培训,并指导对肺结核病人的治疗管理。
4.对辖区内乡(镇)、村卫生所和企事业单位医务室定期进行工作督导,对不住院化疗的涂阳病人在强化期及继续期内各进行一次家庭访视,了解病人治疗情况。
督促医务人员实施直接面视下的短程化疗。
5.县(区)结核病防治所(科)要掌握督导化疗的技术并积累经验,以指导下属单位的治疗管理工作。
6.掌握本辖区病人的治管情况,对治疗效果进行考核、分析和评价。
(二)乡(镇)卫生院:1.设专职或兼职防痨医生,负责指导村医生对病人的治疗管理。
2.接到县结核病防治所(科)确诊的涂阳肺结核病人治疗管理通知后,应立即对病人进行访视,并落实治疗管理。
肺结核患者全身麻醉下手术中肺损伤的预处理效果观察马宏伟;丁丽景;赵子军;高景;李凤茹【摘要】目的:观察麻醉时对肺结核患者手术中肺损伤进行预处理的疗效。
方法选取肺结核行肺部手术患者100例,随机分 A 组和 B 组,各50例。
B 组麻醉前静脉注射还原型谷胱甘肽1.2 g、甲泼尼龙80 mg,切皮前将乌司他丁10万 U 加入100 mL 0.9%氯化钠注射液中,持续静脉输注1 h,每4 h 各重复用药1次至患者出麻醉恢复室回病房;A 组不用药。
分别于手术切皮前(T1)、术中单肺通气结束时(T2)、回病房前(T3)抽取患者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并计算氧合指数;抽取外周静脉血查血常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白细胞介素-1(IL -1)、IL -6、IL -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等常见的促炎性细胞因子。
结果 B 组的动脉血氧分压(PaO2)及血氧饱和度(SpO2)、氧合指数明显高于A 组( P <0.05);B 组血液中白细胞计数和促炎性细胞因子水平明显低于 A 组( P <0.05)。
结论麻醉时对肺结核患者肺部手术中肺损伤进行预处理,可减轻患者肺损伤程度,改善肺功能。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ects of pretreatment for lung injury to tuberculosis patients under general anesthesia. Methods One hundred patients with tuberculosis undergoing operation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with 50 each. Group B received in-travenous injection of reduced glutathione(1. 2 g) and methylprednisolone(80 mg) before anesthesia and intravenous infusion of ulinas-tatin 10 × 104 U in 100 mL normal saline(0. 9% NaCL) for one hour before skin incision and every 4 hours thereafter until the pa-tients were sent back to wards. Arterial blood samples were taken before skin incision(T1), at the end of one lung ventilation(T2 ) and before the returnto wards(T3 ) for gas analysis and measurement of oxygen index; peripheral venous blood samples were taken for rou-tine examination and measurements of interleukin - 1(IL - 1), IL - 6, IL - 8 and 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TNF - α)by ELISA. Results PaO2, SpO2 and oxygen index in group B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group A( P < 0. 05); numeration of white blood cells and pro inflammatory cytokines in group B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group A( P < 0. 05). Conclusion Pretreatment for lung injury to tuberculosis patients can effectively alleviate the degree of injury, improve lung function, reduce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shorten anesthesia recovery period and lower expenses.【期刊名称】《中国药业》【年(卷),期】2015(000)015【总页数】2页(P6-7)【关键词】肺结核;肺损伤;麻醉;细胞因子;肺保护通气;乌司他丁【作者】马宏伟;丁丽景;赵子军;高景;李凤茹【作者单位】河北省胸科医院,河北石家庄 050041;河北省胸科医院,河北石家庄 050041;河北省胸科医院,河北石家庄 050041;河北省胸科医院,河北石家庄050041;河北省胸科医院,河北石家庄 05004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69.4;R977.6肺结核患者病程较长,病变已致肺部损伤时,严重影响患者的肺功能。
结核患者麻醉不良事件报告分析与麻醉安全管理探讨目的分析结核患者麻醉不良事件,探讨麻醉安全管理措施。
方法对80例结核麻醉不良事件报告进行综合分析,针对分析结果提出相应的安全管理措施。
结果麻醉诱导期和苏醒期所占比例明显高于手术中和回病房后(P<0.05);中青年所占比例明显低于老年(P<0.05);ASAⅡ级患者所占比例明显高于Ⅰ、Ⅲ级(P<0.05);呼吸不良事件所占比例高于其他不良事件(P<0.05);因操作技术不成熟所致明显高于其他原因(P<0.05)。
结论应对结核患者不良事件进行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安全管理措施,以提高结核患者的麻醉安全性。
标签:结核;麻醉;不良事件;安全管理[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adverse events tuberculosis anesthesia,anesthesia discuss safety measures. Methods 80 cases of tuberculosis anesthesi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adverse event reports,the corresponding safety measures for analysis. Results Induction of anesthesia and recovery period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proportion of post-operative and back ward (P<0.05);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proportion of young elderly (P<0.05);the proportion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patients with grade ⅠASAⅡ,Ⅲgrade (P<0.05);the proportion of respiratory adverse events than other adverse events (P<0.05);because the technology was not operating due to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for other reasons (P<0.05). Conclusion Addressing TB patient adverse events analyzed,and targeted safety management measures to improve TB patients anesthesia safety.[Key words] Tuberculosis;Anesthesia;Adverse events;Security management手术是目前治疗骨与关节结核的常用方式之一,患者由于病程长,机体抵抗力下降[1-2],麻醉风险较高,有效的麻醉安全管理措施尤为重要。
肺部肿瘤麻醉管理制度一、肺部肿瘤麻醉管理原则麻醉管理对于肺部肿瘤手术至关重要,其主要原则包括:1.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确定手术前的麻醉风险;2.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法,确保手术过程的安全和有效;3.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和处理麻醉过程中的异常情况;4.术后密切监测患者的复苏情况,确保患者的恢复顺利。
二、肺部肿瘤麻醉管理流程1.手术前:患者在手术前需要进行全面的身体评估,包括心血管、呼吸系统等方面的检查。
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和手术类型,选择合适的麻醉技术和药物。
同时,要告知患者手术前的麻醉准备措施,包括禁食禁水等。
2.手术中:在手术中,麻醉医生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心率、呼吸、血压等指标,及时调整麻醉深度,保持患者的稳定。
同时,要根据手术过程的需要,对麻醉深度和药物剂量进行调整,确保手术过程的安全。
3.手术后:手术结束后,患者需要进行严格的术后监护,包括观察患者的呼吸情况、血压、心率等指标。
如果出现术后并发症,要及时处理并调整麻醉措施。
同时,要密切关注患者的疼痛情况,确保患者的舒适。
三、肺部肿瘤麻醉管理措施1.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法:对于肺部肿瘤手术,可以采用全身麻醉、椎管内麻醉等不同的麻醉方式。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手术类型选择最适合的麻醉方式。
2.定期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在麻醉过程中,要定期监测患者的心率、血压、呼吸等指标,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
根据监测结果,调整麻醉深度和药物剂量,保持患者的稳定。
3.合理使用麻醉药物:在肺部肿瘤手术中,要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和手术类型合理选择麻醉药物。
避免使用对呼吸系统影响较大的药物,确保患者的呼吸通畅。
4.术后观察和处理:手术结束后,要对患者进行严格的术后监护,观察患者的呼吸、心率等指标。
如有必要,及时处理患者的疼痛和并发症,确保患者的恢复顺利。
四、肺部肿瘤麻醉管理的重要性肺部肿瘤手术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和复杂性,需要进行专门的麻醉管理。
科学合理的麻醉管理可以降低手术风险,提高手术成功率,有助于患者的康复。
呼吸道疾病患者麻醉后处理在合并有呼吸道疾病的术后死亡病例中,约有13%~25%死于肺部并发症。
妥善的术后管理,对预防并发症,减少围术期死亡率有重要意义。
对于术后存在严重呼吸功能不全伴有肺部感染的患者,建议转往ICU继续呼吸支持治疗后再拔管。
手术后通气不足的常见影响因素有:①麻醉期麻醉药物的残余作用,以及术后重复应用镇痛药,均可使通气量减少,咳嗽反射减弱,甚至呼吸明显抑制;②椎管内麻醉阻滞平面达胸段时,在麻醉作用消退前将影响通气;③术后因切口疼痛致膈肌活动减弱,以及术后腹胀,胸腹部敷料包扎过紧等因素,均可限制通气而出现低氧血症;④功能性残气量减少及咳嗽无力可致肺不张,肺内分流增加,V/Q比失调,加重低氧血症。
术后需针对上述因素做出相应处理,尤其是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保持呼吸道通畅术后因上呼吸道肌肉松弛,舌根后坠或咽后壁阻塞可导致上呼吸道阻塞,处理方法是头尽量后仰,将下颌向前上提起,如果长时间舌后坠可用口咽通气道或鼻咽通气道。
对于气道高反应的患者,要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尽早应用支气管扩张剂。
手术创伤和吸入麻醉均可抑制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致肺顺应性降低,肺泡萎陷;痰液潴留于气道,可引起支气管阻塞及肺不张,易继发肺内感染。
因此术后要鼓励患者主动咳嗽、深呼吸、拍击胸壁,结合体位引流,协助患者排痰。
祛痰药可使痰液变稀,黏稠度降低,易于咳出,且能加速呼吸道黏膜纤毛功能,改善痰液转运功能,氨溴索是预防术后肺部并发症的有效药物。
尽早开始雾化吸入,将雾状微小颗粒的水溶性药物吸入呼吸道,湿化呼吸道,使分泌物容易排出,解除水肿和支气管痉挛。
常用于雾化吸入的药物包括蒸馏水、庆大霉素、糜蛋白酶及地塞米松。
另外,主动肺量测定法(Incentive Spirometry)是预防黏液栓、防止术后肺不张的主要手段。
对于痰液黏稠无力咳出者,可通过纤维支气管镜清除痰液。
当咳痰无力、呼吸功能严重不全,合并有神志恍惚或昏迷者,应及时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彻底吸痰,供氧并应用呼吸支持。
肺结核患者的手术麻醉医院感染管理
肺结核患者的结核杆菌主要经呼吸道传播,在手术和麻醉过程中,如消毒隔离或防护不到位,可引发医务人员的感染。
为规范医院感染,防治交叉感染发生,特制定本制度。
一、术前准备:
1、择期手术尽量先控制结核,避免在结核活动期进行手术,以防病灶扩散;
2、选择在隔离手术间手术,若无隔离手术间,则手术安排在最后一台;
3、手术前关闭手术间的通气系统,开启空气消毒机;
4、胸科手术采用双腔支气管内麻醉,有条件尽量备用纤维支气管镜;
5、螺纹管,呼吸囊,面罩等尽量选用一次性耗材,尽量用全麻辅料包。
二、术中个人防护:
(1)优先选择N95口罩,其次选择一次性外科口罩帽;
(2)穿一次性隔离衣;
(3)戴一次性无菌手套;
(4)戴护目镜。
三、术后消毒隔离:
1、手术间空气采用空气消毒机或紫外线灯管照射消毒;
2、物体表面及仪器表面采用1000mg\L的“84”消毒液进行擦拭消
毒后,再用清水擦拭;
3、麻醉器具消毒:
①麻醉机、麻醉车、听诊器等物体表面采用1000mg\L的“84”消毒液擦拭消毒;
②重复使用的螺纹管、面罩、呼吸囊、过滤器使用1000mg\L的“84”消毒液浸泡30分钟以上晾干备用;
③喉镜片使用2%戊二醛浸泡45分钟以上;
④吸痰器中痰液1000mg\L的“84”消毒液混合30分钟以上清理倒掉,清理干净后1000mg\L的“84”消毒液浸泡30分钟以上,干燥后保存备用;
⑤麻醉机内部采用臭氧式管路清洗消毒机。
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感控科
2015年8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