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儿Holter监测及胎心率量化参数在产程中的应用重点
- 格式:pdf
- 大小:765.09 KB
- 文档页数:5
临产前后胎心率监护联合胎儿脐血流监测在预测产时胎儿情况中的应用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孕产妇和胎儿的监护方式也在不断改进和完善。
临产前后,胎儿的情况对于医护人员和家属来说都是非常关键的。
采用有效的监护手段来预测产时胎儿情况显得尤为重要。
临产前后胎心率监护联合胎儿脐血流监测就是其中一种常用的手段,本文将围绕这一监护手段在预测产时胎儿情况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一、临产前后胎心率监护的重要性临产前后,胎心率的监护是非常关键的。
胎心率是表示胎儿心脏活动的指标,其变化可以反映出胎儿在子宫内的生命体征。
通过监测胎心率的变化,医护人员可以及时了解胎儿的情况,包括胎位、胎心率异常等。
对胎心率进行有效监测,有助于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保障胎儿的安全。
二、胎儿脐血流监测的意义脐血流监测是一种新型的监测手段,通过超声心动图仪对脐动脉和/或静脉进行监测,可以了解胎儿的循环情况,包括血流速度、阻力指数等。
通过监测脐血流,可以及时了解胎儿的营养供应情况和氧气供应情况,从而判断胎儿的发育和健康状况。
脐血流监测对于及时发现和预防胎儿宫内窘迫、胎儿宫内发育迟缓等重要意义。
在实际应用中,医护人员可以通过联合胎心率监护和脐血流监测,实现对胎儿情况的全面监测。
当胎心率异常时,结合脐血流监测结果,可以更准确地判断胎儿的情况,并制定相应的处理方案。
通过这种联合监测手段,可以最大程度地保障胎儿在产时的安全,减少不必要的风险和并发症。
尽管临产前后胎心率监护联合胎儿脐血流监测在预测产时胎儿情况中具有重要作用,但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监测设备的技术水平和操作者的能力会直接影响监测结果的准确性。
而且,此种联合监测手段在预测产时胎儿情况时并不是百分之百准确的,还需要结合临床医生的经验和观察进行判断。
脐血流监测对于胎儿的实际营养供应情况并不能完全准确反映,还需要结合其他指标来进行综合判断。
五、未来的发展方向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未来临产前后胎心率监护联合胎儿脐血流监测有望在预测产时胎儿情况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胎心率电子监护在产前检查中的应用目前围产儿监护手段很多,如B超、胎动计数、孕妇24小时尿E3测定、胎心率电子监护、脐血流等,胎心率电子监护包括无应激试验(NST)及缩宫素激惹试验(OCT)。
本文主要讨论无应激试验(NST),即在没有宫缩,也没有其他外界负荷刺激的情况下,对胎儿进行的胎心率宫缩图观察、记录。
至今为止,公认NST是测定胎儿机能状态较为理想的方法,根据监测结果并结合临床,以早期发现胎儿异常,采取有效急救措施,及时娩出尽可能好的胎儿,避免胎儿遭受不可逆的损伤。
本文选取自2022年1月至10月期间,在我院进行胎心电子监护监测并在我院分娩的孕妇100例,其监测结果与分娩后的情况进行比较,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文选取自2022年1~10月期间,在我院进行产前检查的妊娠32周以上的孕妇100例,常规每周检查一次,异常的每天或2~3天一次,共进行NST监测1036次。
分娩后记录每例新生儿情况及胎盘、脐带、羊水情况和分娩方式。
1.2 方法孕妇采取斜坡卧位,个别孕妇出现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改为左侧斜侧卧位;查清胎方位,在胎背或胎心最响位置固定胎心探头;孕妇拿着记录胎动的手动按钮,在胎动时立即用手指按一下按钮;走纸速度调定为1cm/min,连续记录20分钟为一单位,如20分钟内无胎动,再延长20分钟监护时间,或予以触诊、孕妇翻身或走动后再监测。
2 结果一般将NST的结果分为4型,即反应型、无反应型、可疑及正弦型。
反应型:在20分钟的记录时间内,胎心率基线为120~160bpm,细变异振幅在6bpm以上,伴随胎动的胎心率加速大于4次;无反应型:至少记录40分钟以上,胎心基线率120bpm~160bpm细变异振幅小于5bpm,无胎动,如出现宫缩还会出现迟发减速或重度变化减速。
可疑型:有胎动,但不加速(或有胎心率上升,但小于15bpm,或达到15bpm而持续时间少于15秒),或胎心率基线变异减少;正弦型:在无胎动反应的基础上,基线率保持在正常范围内规律摆动,其振幅变化一般在5bpm~10bpm,短变异消失, 其基线圆滑一致多持续时间在10分钟以上,是胎儿缺氧的表现,但此类图形比较少见。
Holter辅助CDFI预测胎儿宫内窘迫的研究李春;孙艳芳;杨一;王会敏;周思【期刊名称】《影像科学与光化学》【年(卷),期】2022(40)2【摘要】本文探讨母胎动态心电图心电监测(Holter)辅助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Tei指数预测胎儿宫内窘迫的价值。
选取进行产前登记、分娩的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其中53例出现胎儿窘迫症状的孕妇作为窘迫组,同期未出现胎儿窘迫症状的100例孕妇作为对照组。
两组均进行动态心电图监测,采用CDFI检测胎儿脐动脉、大脑中动脉的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收缩期与舒张期峰值血流比值(S/D)、Tei 指数。
结果显示,窘迫组的PELV测定值高于对照组(P<0.05);窘迫组的脐动脉、大脑中动脉的PI、RI、S/D测定值均高于对照组孕妇(P<0.05);窘迫组的Tei指数测定值高于对照组(P<0.05);PELV测定值预测胎儿窘迫的最佳临界值为18.68%,曲线下面积为0.655;PELV+脐动脉S/D值+大脑中动脉S/D值+Tei指数联合预测胎儿窘迫的灵敏度为90.57%、特异度为87.00%。
临床上,单独用Holter预测胎儿宫内窘迫敏感性较差,作为辅助手段联合CDFI、Tei指数预测胎儿宫内窘迫具有更好的效果。
【总页数】5页(P367-371)【作者】李春;孙艳芳;杨一;王会敏;周思【作者单位】武汉市第三医院(武汉大学附属同仁医院)产科;武汉市第三医院(武汉大学附属同仁医院)超声科;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湖北妇幼保健院超声诊断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1【相关文献】1.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胎儿MCA、UA及孕妇UtA血流参数预测胎儿宫内窘迫的价值研究2.胎儿肾动脉阻力指数及胎儿右心室Tei指数在预测胎儿宫内窘迫中的价值研究3.CDFI联合胎心监护对孕产妇胎儿宫内窘迫确诊率的影响4.监测胎儿脐动脉、大脑中动脉血流阻力指数预测胎儿宫内窘迫宫内缺氧的价值分析5.胎儿大脑中动脉及脐动脉血流参数变化预测胎儿宫内窘迫的应用价值研究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胎心监测在产程中的应用效果观察发表时间:2016-02-23T14:28:17.977Z 来源:《系统医学》2015年第1卷第10期作者:朱云芬[导读] 云南省昆明市甸县第一人民医院胎心监测应用在产程中,可有效降低新生儿的窒息率,并且漏诊率较低,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云南省昆明市甸县第一人民医院云南昆明 655200 【摘要】目的:探究胎心监测在产程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2014 年5 月-2015 年5 月期间来我院产科分娩的114 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例数相同的两组,实验组57 例产妇给予胎心监测,参照组57 例给予常规监测,对比两组剖宫产、胎儿窒息等指标。
结果:实验组的剖宫产率38.60%明显高于参照组19.30%,对比结果存在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的新生儿窒息率1.75%明显低于参照组10.52%,对比结果存在显著差异(P<0.05)。
,实验组的漏诊率0.00%明显低于参照组8.77%,对比结果存在显著差异(P<0.05)。
实验组的胎儿窘迫检出率22.81%明显高于参照组7.02%,对比结果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胎心监测应用在产程中,可有效降低新生儿的窒息率,并且漏诊率较低,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胎心监测;产程;应用效果【中图分类号】S882.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5)-10-042-01 胎心监测指的是医务人员通过超声波监测孕妇子宫中的胎儿情况,而且采用专门的电子仪器设备连续记录观察到的胎心率,直观观察宫缩、胎动等情况,具有简单操作、对产妇无痛苦等优点。
为探究胎心监测在产程中的应用效果,本次选取2014 年5 月-2015 年5 月期间来我院产科分娩的114 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划分例数相等的两组,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次选取2014 年5 月-2015 年5 月期间来我院产科分娩的114 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全部研究对象都不存在妊娠合并症,足月妊娠,单胎。
胎心监护在产程观察中的价值分析目的:分析总结在产程观察中应用胎心监护的临床价值。
方法:选取2008年10月—2010年10月间200名来我院进行分娩的产妇,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对100名产妇在产程观察中使用胎心监护,此为实验组;其余100名产妇为对照组,在观察产程的过程中并不使用胎心监护,比较分析两组产妇出现胎儿宫内窘迫的情况和新生儿产生窒息的情况。
结果:在实验组的100名产妇中有19名产妇出现胎儿宫内窘迫状况,有1名产妇漏诊,有2名产妇的新生儿出现窒息;对照组中有16名产妇出现胎儿宫内窘迫状况,有10名产妇漏诊,有9名产妇的新生儿出现窒息。
实验组与对照组在漏诊率和新生儿的窒息率的比较上具有有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在产程观察过程中应用胎心监护,判断宫内胎儿情况,便于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减少新生儿窒息情况的发生。
标签:产程观察;胎心监护;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胎心监护是临床上经常应用的一种产前检查,其优点是操作简单,无疼痛感[1]。
准确判断宫内胎儿的情况是胎儿顺利出生的关键。
本文将分析总结在产程观察中应用胎心监护的临床价值。
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选取2008年10月—2010年10月间200名来我院进行分娩的产妇,所有孕妇都是足月妊娠,怀有单胎,产妇年龄在25~3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4.7±1.2)岁;怀孕时间在36周~41周之间,平均为(37.8±1.27)周。
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产妇100名。
两组产妇在年龄、体质等方面没有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实验组的100名产妇在产程观察中使用胎心监护,并且对孕妇持续进行胎心监护。
助产士监护直至孕妇分娩,产科医生对孕妇的监护图及时进行分析,出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对照组产妇在观察产程的过程中并不使用胎心监护,使用多普勒检测胎心,每30分钟检测一次,每次持续1分钟。
1.3 诊断标准根据我国规定的胎儿窘迫诊断标准对宫内胎儿状况进行诊断,依据我国的新生儿窒息诊断标准诊断新生儿情况[1]。
应用胎儿心电图和电子胎心率监测分析产时胎儿ST段变化及其与脐动脉血气分析的关系Dervaitis K.L.;PooleM.;Schmidt G.;朱晓明【期刊名称】《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妇产科学分册》【年(卷),期】2005(000)002【摘要】This study was undertaken to determi ne the ability of intrapartum electronic fetal heart rate monitoring(EFM)plus fetal electrocardiogram(ECG)ST segment automated ANalysis(STAN,Neoventa Medical,G teborg,S weden)monitoring to predict metabolicacidemia(defined as an umbilical cord artery pH <7.15and basedeficit≥12mmol /L)at birth.Women with singleton,termpregnancies who had a clinical indic ation for internal EFM with a fetal scalp electrode were included in the study.Attending physicians were blinded t o the ST analysis in-formation,only using available EFM as per current clinical practice.After delivery,2trained observers blinded to neonatal outcome and ST analysis inf ormation performed visual classification of the EFM tra cing in 10-minute e-pochs according to FIGO guidelines.ST events automati-cally detected by the STAN S21monito r(Neoventa Medi-cal)were combined with the visual EFM cla ssification as per STAN clinical guidelines(Neoventa Medical).When applying STAN clinical guidelines f rom a sample of143women,our data indicated a sensitiv ity of 43%,speci-ficity of74%,negative predictive v alue of 96%,and a 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 of8%for metabolic acidemia at birth.Poor ECG quality,despite goo d EFM tracings(ECG signal loss),occurred 11%of the tracing time.The STAN clinical guidelines have a p oor 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 and a sensitivity of less t han 50%for metabolic acidemia at birth.【总页数】2页(P16-17)【作者】Dervaitis K.L.;PooleM.;Schmidt G.;朱晓明【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14.7【相关文献】1.367例胎心率电子监护与胎儿心电图联合监测分析 [J], 刘素琴;周春;秦丕效2.518例孕妇胎儿心电图与胎心率无负荷试验临床应用价值的比较 [J], 王文光;王璇;赵毅玲;杨宝丽;柳耀环;李伟阳3.临产前后胎心率监护联合胎儿脐血流监测在预测产时胎儿情况中的应用 [J], 岳洋4.临产前后胎心率监护联合胎儿脐血流监测在预测产时胎儿情况中的影响研究 [J], 黄春英;齐金菊;方喜妹5.胎儿心电图与胎心率无负荷试验临床应用价值的比较 [J], 王文光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胎心监护的观察和处理要点胎心监护的重要意义1、可以较客观的判断胎儿宫内安危情况,给临床提供正确的决策。
2、在医患矛盾日益激化的今天,必须提供更多辅助依据举证处理的正确,而胎心监护图在产科就是最重要且最常见的证据之一。
预测胎儿宫内储备能力无应激试验( NST ) :是指在无宫缩、无外界负荷刺激下,对胎儿进行胎心率宫缩图的观察和记录,以了解胎儿的储备能力。
于 34 周以上进行。
NST 诊断标准反应型① 胎心率基线 110~160 bpm;② 20分钟内至少有3次以上伴随胎心率加速的胎动;③ 胎动时胎心率加速幅度≥15bpm ,持续时间≥15秒;④ 胎心率基线长期变异振幅 6~25bpm ,周期3~6bpm;⑤除遇见伴有胎动的“ V ”型减速(type-o-dip)外,通常的自发宫缩不出现减速现象;⑥ 出现胎儿醒睡周期(20~40 分钟) , 如监护时间内无胎动及加速,通过外界刺激或其他方法唤醒胎儿重复20分钟而出现胎动及加速者,仍可诊断为反应型。
无反应型① 胎心率基线110~160 bpm;② 监护20~40分钟无胎动或胎动时无胎心率加速,经刺激后胎心率仍无明显加速;③ 伴胎心率基线长期变异减弱或消失,振幅小于5bpm,周期小于3 bpm;④ 胎儿醒睡周期不明显;⑤ 须排除镇静、降压药物的影响。
在未用镇静、降压药物外一般情况下很少60分钟不发生胎动。
可疑型符合下列任何一条应列为 NST 可疑型:① 在20分钟内仅有1次或1次以上伴胎心率加速的胎动;② 胎心加速幅度< 15bpm ,持续<15秒;③ 基线变异减弱;④ 胎心率基线水平异常(> 160bpm 或< 110bpm ) ;⑤存在自发性变异减速。
胎心率基线胎心率基线描述了由自主神经系统控制的胎心率。
交感神经的活动使心率加速,而副交感神经主要是迷走神经的活动使心率减速。
在正常情况下,迷走神经的活动是主要的,使心率维持在110~160次/分。
胎心监护在产程中的应用胎心监护作为监测和判断胎儿宫内健康情况的一种方法,已广泛应用于临床。
产时胎心监护能连续动态的观察宫缩时胎儿在宫内的变化,提高对胎儿不良预后预测值,及时为临床做出前瞻性诊断,指导产程处理,以降低围生儿并发症和病死率。
现将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2004年3至12月344例的胎心率、宫缩描记图(CTG)同新生儿出生1 min Apgar评分进行对照分析的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选择2004年3~12月在我院产科住院的344例分娩产妇。
其中初产妇306例,经产妇38例。
孕周为33~43周,足月妊娠332例,早产12例。
采用由日本产OMF-8100K胎心监护仪。
有效样本为一次宫缩压力试验(CST)或(OCT),如有2次以上CST或(OCT),则选取1次决定分娩方式的CST或(OCT)。
共取得344份CTG与新生儿1 min Apgar评分作为分析对象。
1.2 方法1.3 CST的应用我科常规使用CST,在第一产程潜伏期中,10 min内有3次有效宫缩时做一次,进入活跃期破羊水后做一次,进入第二产程再做一次,当产程中发现有异常情况,如羊水污染、胎心频率、节律异常等,随机增加次数。
由当班助产士操作,结束后CTG贴在胎心监护申请单上,值班医生采用Fischer 评分法打上评分,归入病例。
1.4 OCT应用NST结果正常,无缩宫素应激试验禁忌症的孕妇,行缩宫素应激试验,调至10 min内有3次宫缩时做一次,进入活跃期破羊水后做一次,进入第二产程做一次。
当产程中发现异常情况,如羊水污染、胎心节律、频率异常等,随即增加次数。
由助产士操作,结束后OCT贴在胎心监护申请单上,值班医生采取Fischer评分法打分,归入病例。
2 结果344份CTG同新生儿1 min Apgar评分对照分析结果为:①CTG评分为8~10分的249例中,Apgar评分≤7分的4例;CTG评分为5~7分的91例中,Apgar 评分≤7分的18例,低评分率达18%;CTG评分为<4分的4例中,Apgar评分≤7分4例,其中1例新生儿死亡,无医疗纠纷发生;②产妇344例中,剖宫产175例,剖宫产率达51%;产钳助产9例余为顺产。
胎儿心率电子监护在产前检查中的应用摘要】胎儿心率电子监护是指用胎心监护仪连续观察并记录胎心率的动态变化。
由于胎儿心率电子监护具操作方便,无创伤,不受宫缩影响等优点,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
【关键词】胎心监护;胎儿心率;胎心率基线;胎心率变异【中图分类号】R197.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02-0159-03Fetal heart rate electronic monitoring application in antenatal examination Li jia, Jiaxing tong hui street institutes of health, 314003【Abstract】 the fetal heart rate electronic monitoring refers to the cardiac monitor continuously observe and record the dynamic changes of the heart rate. Dueto the fetal heart rate electronic monitoring its operation is convenient, no trauma, not influenced by the contractions, has been widely applied in clinical.【Key words】Cardiac monitoring; Fetal heart rate; Baseline heart rate;Heart rate variability1.胎儿心率电子监护的概念胎儿心率电子监护是指用胎心监护仪连续观察并记录胎心率的动态变化。
因有子宫收缩描记胎动记录,故能反映三者间的关系[1]。
它的优点是不受宫缩影响,评估胎儿在宫内的安危情况,是实时反映胎儿生物物理活动的主要指标之一。
产程中胎心监护的应用及护理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准确发现胎儿宫内缺氧,指导临床及时处理,降低新生儿窒息率,围产儿死亡率,提高产科质量。
方法对370例36周以上孕妇进行常规监护。
结果无刺激试验(NST)反应型217例,无反应型26例,收缩刺激试验(CST)正常型83例,CST异常型44例。
异常者中52例采取剖宫产结束分娩,围产儿死亡1例。
结论常规使用电子胎心监护,能对胎儿是否存在宫内缺氧做出评价,从而指导临床采取正确处理方案,改善新生儿预后。
【关键词】胎心监护胎心基线率护理胎心监护是利用胎心监护仪连续观察并记录胎心率的动态变化。
监护图形能反应胎心率与胎动及子宫收缩的关系,可用来筛选胎儿是否存在宫内缺氧及缺氧严重程度,从而指导临床采取一系列正确处理方案,最大限度地提高新生儿的生存质量。
2008年2月至7月期间,我院对入院的370例孕妇进行了常规监护。
现将临床应用情况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370例来我院分娩的孕妇,年龄23~36岁,孕周36~42周,初产妇329例,经产妇41例.其中有产科并发症者103例。
1.2 操作方法使用英国牛津Team胎儿监护仪和泰医的TS2002双床位同时监护微机胎儿监护仪。
孕妇在无饥饿状态下,取半卧位或左侧卧位,将超声多普勒探头置于胎心音最清楚的部位,宫缩探头置于宫底下二横指处,各自用腹带固定于腹壁上,以接受胎心与胎动及宫缩信号,并将监护结果通过激光打印自动进行监护,常规监护20min。
如出现异常,重复延长30min~60min,或及时复查,以排除胎儿睡眠,孕妇体位,精神因素等影响。
若孕妇宫口扩张≥2cm,则直接进行连续监护,观察中连续监护时间最短0.5h,最长7.5h,所有观察孕妇均未使用镇静剂。
1.3 护理方法1.3.1心理护理当对产妇进行胎心监护时,腹部捆上连有电线的探头,会引起惊恐不安或拒绝,往往不能获得良好的图形,所以监护前必须告诉孕妇进行胎心监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孕妇自然接受或主动要求进行胎心监护。
临产前后胎心率监护联合胎儿脐血流监测在预测产时胎儿情况中的应用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对于产前胎儿情况的监测和评估变得越来越准确和方便。
在临近分娩的时候,通过对胎儿的胎心率进行监测以及对胎儿脐血流的评估,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胎儿的健康状况,从而为产妇和胎儿的安全分娩提供更加可靠的数据支持。
本文将探讨临产前后胎心率监护联合胎儿脐血流监测在预测产时胎儿情况中的应用。
一、临产前后胎心率监护的意义1.1临产前后胎心率监护的原理在临近分娩时,通过监测胎心率可以直观地反映出胎儿的心脏活动情况。
正常情况下,胎心率会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范围内,但如果出现异常情况,比如胎心率过快、过慢或者有节律异常等,都可能是胎儿健康状况出现问题的信号。
1.2临产前后胎心率监护的意义通过临产前后胎心率监护,可以及时了解胎儿的心脏活动情况,一旦出现异常,就可以及时采取相应的医疗措施,从而保障胎儿的健康和安全。
临产前后胎心率监护还可以帮助医护人员判断分娩的适宜时机,避免因过早或过晚引起的可能的并发症。
二、胎儿脐血流监测的意义2.1胎儿脐血流监测的原理胎儿脐血流监测是通过超声心动图来评估胎儿脐动脉和脐静脉的血流情况。
胎儿的生长和发育需要满足足够的血液供应,而脐血流的正常与否直接关系到胎儿的血液供应情况,对胎儿健康状况的评估有着重要意义。
2.2胎儿脐血流监测的意义通过胎儿脐血流监测,可以了解胎儿的血液供应情况,一旦发现脐血流异常,就可以及时采取措施,保障胎儿的血液供应充足,避免因胎儿缺氧而导致的各种并发症。
胎儿脐血流监测还可以帮助医护人员评估胎儿生长情况和发育程度,为产时做好充分准备。
3.1联合监测可以提供更加全面的胎儿信息临产前后胎心率监护和胎儿脐血流监测是两种不同的监测手段,但二者联合起来可以提供更加全面的胎儿信息。
胎心率监护可以反映胎儿的心脏活动情况,而脐血流监测则可以反映出胎儿的血液供应情况,两者结合起来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胎儿的健康状况。
产时胎心监护的应用和分析摘要】目的:探讨胎心监护在产程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从我院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接收的产妇中随机性抽取100例作为研究对象,产妇在生产过程中给予胎心监护,并采用Apgar对新生儿窒息情况进行统计。
结果:本组100例患者,Apgar评分在7分以上的有94例,占94.00%;Apgar评分在4~6分的有5例,占5.00%;Apgar评分在3分的有1例,占1.00%。
本组100例新生儿无1例死亡,窒息的新生儿经过积极的抢救和治疗后均治愈出院。
结论:产妇在生产过程中给予胎心监护,有利于对胎儿在宫内的情况进行准确判断,减少新生儿窒息率。
【关键词】产程;胎心监护;应用效果胎心监护即胎心胎动宫缩图监护,主要指的是在产妇生产的过程中,应用胎心率电子仪检测胎心率曲线和宫缩压力波形记录下来供临床分析图形,正确评估胎儿宫内状况的主要检测手段[1]。
应用该种检测技术可以反映胎儿在宫内是否有缺氧现象,同时也可以反映出胎儿在宫内缺氧的程度,根据监测结果,可以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价值[1]。
本文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探讨胎心监护在孕妇生产过程中的应用价值,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从我院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接收的产妇中随机性抽取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为单胎孕产妇,孕妇年龄在22—43岁,平均年龄(26.2±2.6)岁。
1.2 方法1.2.1 监护前准备胎心监护必须取得与产妇的全程配合,让产妇参与到监护中去。
因此,在孕妇生产之前,护理人员应该加强对孕产妇的健康教育,为孕产妇及家属说明胎心监护的重要性。
产时胎心监护主要是为了了解子宫收缩时胎儿在宫内对缺氧耐受情况的一种重要手段,通过监护能够及时的了解胎儿在宫内的安危。
护理人员应简单的向孕产妇介绍分娩的过程,加强与孕产妇的沟通,取得孕产妇的信赖,为生产过程做好准备。
在实施胎心监护前,产妇需排空膀胱,取半卧位,将腰带揭开,充分暴露腹部,并适当变换体位,护理人员将胎心和宫缩探头放置好以后,为避免孕产妇紧张,要加强与孕产妇的交流,转移孕产妇的注意力,缓解孕产妇紧张心理[2]。
胎儿Holter监测系统的临床应用与观察
王宝春;郭瑞华;邹嘉欣;郭晓辉
【期刊名称】《护理实践与研究》
【年(卷),期】2017(014)003
【摘要】目的:应用并评价新型胎儿Holter监测系统在临床监测胎心过程的优势与不足.方法:选取2016年4~9月我院住院的单胎妊娠,孕周为32~ 42周的保胎待产孕妇120例,随机等分为传统组和胎儿Holter监测组.胎儿Holter监测组应用胎儿Holter监测胎心;传统组接受传统胎心监测.胎心监测前登记孕妇年龄、孕周、孕产次、孕期并发症、体重指数及Apgar评分,监测过程中记录孕妇完整完成监测的时间、监测中断次数、舒适度及满意度.结果:两组平均监测时间、中断次数、舒适度及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型胎儿Holter监测系统与传统胎心监测相比具有连续性好、舒适及满意度均较高的优势,具有推广价值.
【总页数】2页(P51-52)
【作者】王宝春;郭瑞华;邹嘉欣;郭晓辉
【作者单位】518020深圳市深圳市人民医院(暨南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产
科;518020深圳市深圳市人民医院(暨南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产科;518020深圳市深圳市人民医院(暨南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产科;518020深圳市深圳市人民医院(暨南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产科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一种高精度Holter ECG监测系统中的滤波电路设计
2.12导Holter的临床应用
3.植入式Holter的临床应用
4.Holter临床应用中相关问题
5.第二届动态心电图(Holter)临床应用研讨会会讯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胎儿安全监测在产程进展中的应用价值唐晓英;张秀华;何娅娟【摘要】目的:探讨胎儿安全监测在产程进展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7月产后回顾性诊断为胎儿宫内窘迫的80例足月妊娠,35例采用传统的胎心监测方法,26例诊断胎儿宫内窘迫,9例无宫内窘迫;45例采用胎儿电子仪监测,43例诊断胎儿宫内窘迫,2例无宫内窘迫.两种监测方法行卡方检验统计分析.结果:胎儿电子仪监测与传统的胎心监测方法有统计学意义(x2 =5.82,P<0.05).结论:胎儿电子仪监测应作为产程进展监护的主要手段,传统胎心监测具有简便易行,应作为胎儿电子仪监测的必要补充.【期刊名称】《川北医学院学报》【年(卷),期】2012(027)006【总页数】3页(P612-614)【关键词】胎儿;安全监测;产程【作者】唐晓英;张秀华;何娅娟【作者单位】南充市中心医院产科,四川南充637000;南充市中心医院产科,四川南充637000;南充市中心医院产科,四川南充637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14.5产程中胎儿宫内窘迫占围产期新生儿死亡和新生儿神经后遗症原因首位[1-2],严重危害母婴身心健康,安全监测产程中胎儿宫内窘迫并及时处理至关重要。
目前产程中安全监测常采用传统的听取胎心音和胎儿电子监测方法,两种监测方法的优劣态势,文献少有报道,本文对我院产后回顾性诊断胎儿宫内窘迫的足月妊娠,产程进展中采用的两种方法进行对比分析,旨在提高对胎儿安全监测方法的认识。
收集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7月产后回顾性诊断为胎儿宫内窘迫的80例足月妊娠,经产妇45例,初产妇35例,年龄22~35岁,平均(26.5±4.3)岁,体重45~60 kg,平均(57.5±5.6)kg,孕周38~42周。
采用最传统的规范地听取胎心音的监测方法35例,经产妇15例,初产妇20例,年龄22~30岁,平均(23.3±3.7)岁,体重45~56 kg,平均(54.5±4.7)kg,孕周38~41周;采用胎儿电子监测45例,经产妇19例,初产妇36例,年龄24~35岁,平均(27.5±4.6)岁,体重48~60 kg,平均(59.3±6.2)kg,孕周39~42周。
产程中胎心监测的应用分析吕霞【摘要】目的探讨胎心监测在胎儿监护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将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分娩的230例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115例(胎心监护)和对照组115例(传统听诊胎心),对两组胎儿窘迫率、新生儿窒息率以及剖宫产发生率进行对比。
结果相对于对照组,观察组胎儿窘迫检出率以及新生儿窒息率明显较低,剖宫产率则要高出很多,两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
结论在产程中进行胎心监测能够尽早发现胎儿出现的异常状况,及时采取抢救措施,有效降低了胎儿窘迫以及新生儿窒息率,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使用。
【期刊名称】《中国医药指南》【年(卷),期】2013(000)023【总页数】1页(P71-71)【关键词】产程;胎心监测;应用分析【作者】吕霞【作者单位】海南省文昌市庆龄妇幼保健院,海南文昌5713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14在妇产科中,为了对胎儿的实际发育情况进行有效的判断,通常会采取胎儿电子监护这一措施,主要对胎心基线率水平、胎心基线变异情况以及周期性胎心改变等对其进行分析和判断。
在胎儿监护的过程中,判断胎儿存活的一个主要表现因素就是胎心率,一旦发生胎心率异常现象就表明可以出现了胎儿窘迫问题。
做好胎儿监护工作能够让医师及产妇及时了解胎儿的发育情况,尽可能的消除对胎儿生长发育产生不良影响的因素,确保产妇足月妊娠可以分娩出各方面发展均良好的新生儿[1]。
现对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分娩的230例患者的产程监护情况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本组资料共计230例,均为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分娩的产妇,年龄20~34岁,平均(27.3±5.2)岁。
所有产妇都是单胎、头位、足月妊娠,没有发生妊娠合并症,在对产妇进行骨盆测量以及胎儿B超检查评估之后,估计可以经阴道进行分娩。
随机分为观察组115例(胎心监护)和对照组115例(传统听诊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