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三角城际轨道2020年规划
- 格式:docx
- 大小:13.06 KB
- 文档页数:7
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文本(送审稿)广东省人民政府二○○四年五月前言一、工作背景和工作过程珠江三角洲是我国最重要、最具发展活力、最有发展潜质的经济区之一,也是亚太乃至全球经济增长最快、现代制造业竞争力较强的地区之一。
推动珠江三角洲城镇群的协调发展,对于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会议精神和“五个统筹”、“五个坚持”的发展要求,整合发展资源,优化发展环境,提升发展优势,消除发展障碍,走出一条经济持续发展、社会全面进步、资源永续利用、环境不断改善、生态良性循环的发展道路,更好地发挥“排头兵”的作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根据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同志关于“立足广东,着眼全国,面向世界,高起点地做好珠江三角洲城镇群规划,通过资源整合,增创发展新优势,提升珠江三角洲综合竞争力,推动广东省加快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指示精神,朝着“拿出最好的成果”的工作目标,在省委、省政府与建设部的领导下,由广东省建设厅、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和广东省城市发展研究中心联合组成的规划工作组,在1995年《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城市群规划》和2003年开展的“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协调发展调研”工作的基础上,于2003年7月启动了本次规划编制工作,同年9月底完成了规划纲要。
2003年10月8日,张德江书记、汪光焘部长、黄华华省长及钟阳胜、汤炳权、许德立等省领导在广州听取了规划工作思路的汇报,对规划工作的初步成果给予了充分肯定,对下一步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为了“拿出最好的成果”,给省委、省政府提供可操作的“抓手”,在省建设厅的精心组织下,规划工作组在其后近半年的时间里,反复征询了省直有关部门的意见,多次实地走访了珠江三角洲的有关城市,深入细致地调研踏勘,并与有关领导、专家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讨论。
为了多层次、多角度地审视规划内容,除了由省委,省政府办公厅联合发文征求珠江三角洲各市政府、省直有关部门以及省委、省人大、省政府领导同志的意见,并提交全省城镇化工作会议讨论外,建设厅还组织召开了多次研讨会,既有省内规划专家研讨会,也有各省直部门及各市政府参加的研讨会。
珠三角新一轮起跑大胆先行先试,五个一体化规划出炉E右/李宜桦陈t宁珠三角—体化进程m加速畦蛆前行,引起利:会极大关注。
近日.政舸挪『J正式公布丁珠-mⅡ个体化胤划B口基础设施、产业柑埘基奉公共服务、城乡脱劓和环境保护K十钵化娓削,规£0钋近期、远期两十H标,近期规划目标到2012年远期规2恻2020年项U垃施一体化承拳出击,150个承^项目总投资近2)i 亿元.扮建殊=肌Ⅲ蛞5■)”产业体系;公共救行公共Ⅲ生、生f^保障、住房保障.就业雠障等十项公共服务将勰碍对接流转:依托省、市县二级绿遭建成】小时区域休闻生活圈.如如年璩!角环境质鼍接近或选到世辨先进水。
P作为推盛球=角体化的函噩行动指‘K十体化规则M“杯任务、蛮施饥制憬谁惜施等古日j F}学漳划布埘.大H阡先行先试突破{j政界限统辱魁捌自埘栳舟各类资源助力推进珠=角—体化进程.基础设施一体化150个重大项目总投资近2万亿在新鲜出炉的《珠江三角洲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规划(20舻∞加年)》中规划建设交通能源、水利、信息化日蹙承^I悝共150项总投资19767亿J c为商蛙整台Ⅸ域内资源加建K域经济佛他进程提供强有力的直撑,住这批一体化基础垃施大项目的点撑下,珠二角九市要力争_9012年基奉建成城际轨遭空通暮础设施,区域内整体i联网辟厦牢、区域内汕气、电基率实现『目类喇同州阿价无线宽带^¨覆盖卓分刺达90%、60%以J。
枉I m十晕凡项目t I|规划建没的轨道交通项目就有凹项建醴总里{茔达493567公里与此『q时在形成稳定安全的4$f匕睡源供应体系方衄.广束婴完善区域内甘f土撑也源总体布舶建成球-珀内仆环电M和区域内黼配酬络},型址市韧步形成智能化电时.基本建成麟多气源的*然气上千管嘲和贯穿东西两翼玮二角的成品nh输送曹道:区域内油气电基本实现JⅫ婪删『日州同价广东还要韧步建屯怫商联动的一似化水舒掉保护开发格埘.建立统辱高技安钧均水资源开发刹川和侏护体系;基本实现橐约共卓的一体化信息化格局.区域内信息化整唪水平进^全球魈行刊30∞”oi 产业布局一体化掏建珠三角一体化”530”产_p体系企业如果水按照产业《规划》的枷局要求,虽然也能建厂矾&,fH可能得不到政府的融资月I地等优惠政策支持铀建5Ⅻ产业体系形成A”字型产业总体空间布局速地菲+地一业船局体化规郫幻dj卅帅未来产业发楗喧点和空m Jm J埘。
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印发《珠三角城际轨道站场TOD综合开发规划编制技术指引(试行)》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公布日期】2012.09.29•【字号】粤建规函[2012]793号•【施行日期】2012.09.2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村镇建设正文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印发《珠三角城际轨道站场TOD 综合开发规划编制技术指引(试行)》的通知(粤建规函〔2012〕793号)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肇庆、清远市人民政府,省铁路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广东珠三角城际轨道交通有限公司:为了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珠三角城际轨道交通沿线综合开发的重要工作部署,根据省政府《关于完善珠三角城际轨道交通沿线土地综合开发机制的意见》(粤府函〔2012〕16号)关于由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统筹TOD综合开发规划编制工作的要求,结合《城乡规划法》、《广东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实施条例》、《广东省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经商省有关部门,现印发《珠三角城际轨道站场TOD综合开发规划技术指引(试行)》以进一步加快推进规划编制工作,并就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明确站场TOD规划的编制主体和对象(一)规划编制主体。
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城际轨道站场所在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是单个站场TOD综合开发规划编制工作的责任主体,负责规划编制的组织、论证及经费安排等工作。
广东省铁路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下称省铁投集团)、广东珠三角城际轨道交通有限公司(下称珠三角城际公司)配合参与。
省住房城乡建设厅以及省有关部门按职能予以督促和指导。
(二)规划对象。
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成熟一批、建设一批”的要求,可行性研究报告获得批复、线位及站场位置稳定后的城际轨道交通项目,应及时启动相应站场的TOD综合开发规划编制工作,逐步实现珠三角城际轨道站场TOD综合开发规划的全覆盖。
珠三角城际轨道站场TOD发展总体规划纲要11.16珠三角城际轨道站场TOD发展总体规划纲要二〇一一年十一月目录一、总则 (4)1.1制定目的 (4)1.2法律地位 (4)1.3规划依据 (4)1.4指导思想 (5)二、战略定位和发展目标 (7)2.1战略定位 (7)2.2发展目标 (8)三、总体部署 (9)3.1区域级功能节点 (9)3.2城市级功能节点 (11)3.3片区级功能节点 (12)四、 TOD发展规划指引 (12)4.1基本要求 (12)4.2土地使用规划指引 (14)4.3交通组织规划指引 (16)4.4城市设计规划指引 (19)五、站场TOD综合开发规划的技术规定 (21)5.1成果构成 (21)5.2编制内容 (22)六、综合开发机制与支持政策 (25)6.1珠三角城际轨道站场TOD综合开发机制 (25)6.2完善支持政策体系 (27)一、总则1.1制定目的从珠江三角洲地区的长远、可持续发展出发,为加强对珠三角城际轨道站场TOD发展的规范和引导,积极稳妥推进城际轨道沿线土地综合开发,引领区域空间发展模式创新,特制定本规划纲要。
1.2法律地位本规划纲要是指导珠三角城际轨道站场TOD 发展的行动纲领,按照本规划纲要分批制定的珠三角城际轨道站场TOD综合开发规划是编制、调整相关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及站场TOD综合开发项目建设方案的依据。
1.3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广东省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管理条例》(3)《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实施条例》(4)《珠江三角洲地区城际轨道交通网规划(2009年修订)》(5)《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2004-2020)》(6)《珠江三角洲地区城乡规划一体化规划(2009—2020年)》(7)《珠三角城际轨道交通站场周边土地利用状况深化调查》1.4指导思想——区域一体化发展与突出各市、各站场发展特色相协调。
珠三角城际轨道交通建设情况城际轨道交通属于轨道交通的一个新兴类别,主要是在城市与城市之间的轨道交通形式,介于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之间,对于一个地区的多个城市之间的交通问题,提供了一个比较好的解决形式。
已通车的京津城际铁路就是城际轨道交通的典型例子。
目前全国已出台环渤海地区、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中原城市群等六部城际轨道交通建设规划,主要分布区域在我国的中东部。
本期将介绍珠三角地区城际轨道交通建设情况。
一、珠三角城际轨道交通同城化规划根据2009年公布的《珠江三角洲地区城际轨道交通同城化规划(修编)》,到2030年前珠三角将建设23条、线路总长为1890公里的城际轻轨,初步估算为3700亿元,将形成“三环八射”的基本构架,珠三角9个城市1小时内可以互相通达,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大珠三角“一小时生活圈”。
项目规划范围为珠江三角洲地区[包括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江门、东莞、中山、惠州(市区、惠东县、博罗县)、肇庆(市区、高要市、四会市)],同时考虑与香港、澳门的衔接,以及向清远市、云浮等广东省其他地区的延伸。
一环:广佛环线;二环:由穗莞深、中山-南沙-虎门、广州-佛山-江门-珠海、佛山-东莞四条城际线组成的环珠江口的中环线;三环:由穗莞深、深圳至珠海、广州-佛山-江门-珠海、佛山-东莞四条城际线组成的环珠江口的大环线;八条放射线:广州至清远、广州至惠州、东莞至惠州、深圳至惠州、珠海至斗山、江门至恩平、肇庆经高明至南沙、佛山至肇庆等八条城际线。
规划线路覆盖了所有的县级以上市和三级节点,覆盖了广深、广珠、广肇和广惠等城镇带。
线网密度为4.5公里/百平方公里。
规划年度近期为2012年,中期2020年,远期2030年。
线网规模以两条主轴、三条放射线和两条联络线构筑主骨架:即广州—深圳、广州—珠海为二大主轴;广州—肇庆、中山(小榄)—江门、东莞—惠州为三条放射线;在广深、广珠两条主轴间,建设顺德-番禺-东莞、中山-虎门两条联络线,线网总规模约599.6公里。
最新珠三角轨道交通规划2011年09月16日广州:地铁七号线开工一期先设9个站二期延伸至黄埔本报讯(记者杨进实习生杨致珩)迟迟未动工的地铁七号线,终于有了动静!记者昨日独家了解到,虽然七号线沿线车站和隧道尚未开挖,但起点位于广州南站西广场的大洲车辆段出入段已经悄悄开建了两年,目前已接近尾声。
记者昨日上午在广州南站西广场的地铁二号线广州南站A出口附近看到,这里已经用铁皮围起了一个面积近万平方米的工地,工地内只有一个出入口,四周堆满了钢筋、管道以及砂石。
沿线车站尚未开工记者了解到,这里将建为地铁7号线大洲车辆段出入段,明挖隧道总长为530米,最大基坑深为16米。
据介绍,该车辆段南侧为七号线入线段,中间为七号线左右线,北侧为出线段,也意味着该车辆段将有4条七号线的出入线路。
据了解,七号线首期工程是市重点市政工程建设项目,线路西起番禺区广州南站,东至大学城南,沿谢石公路、汉溪大道、南大干线、南村、大学城南铺设,线路全长约18.6公里,在番禺大洲村设有车辆段。
记者昨日获得的最新资料显示,七号线一期已确定只有9个站,分别为:广州南站、石壁、谢村、钟村、汉溪长隆、鹤庄、官堂、南村、大学城南站。
其中广州南站与二号线换乘,汉溪长隆与三号线换乘,大学城南与4号线换乘。
二期工程将延伸至黄埔区记者还获悉,七号线一期在与四号线交会后并不会停止,而是继续前往,一直延伸至黄埔区。
记者在七号线二期的前期研究和环评招标公告中看到,规划设计部门负责人介绍,七号线一期主要经过广州南站地区、汉溪长隆万博发展区、广州大学城,构建广州南站至大学城快速通道。
其中小谷围岛作为大学城发展区的核心,现其开发已初具规模,且由于四号线大学城南站建设时已同步建成七号线车站及部分区间,七号线一期工程终点站选在大学城南站,位于大学城中轴线,在保证近期客流的同时,能有效促进周边地块开发,使得轨道交通运营效益和周边地块开发实现双赢。
据介绍,七号线二期工程将继续延伸至黄埔区,覆盖深井和长洲岛历史文化保护区、黄埔区商业中心,终点选择在黄埔大沙东站。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粤港澳大湾区城际铁路建设规划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日期】2020.07.30•【文号】发改基础〔2020〕1238号•【施行日期】2020.07.30•【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基础产业正文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粤港澳大湾区城际铁路建设规划的批复发改基础〔2020〕1238号广东省发展改革委:你委《关于报送<粤港澳大湾区(城际)铁路建设规划>(送审稿)的请示》(粤发改交通〔2019〕185号)等文件均悉。
经研究,现批复如下:一、为提升粤港澳大湾区城际交通供给质量,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同意在粤港澳大湾区有序实施一批城际铁路项目。
二、规划方案(一)规划目标。
按照科学布局、统筹衔接、创新发展、支撑引领的原则,在继续实施并优化原珠江三角洲地区城际轨道交通网规划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城际铁路建设力度,做好与大湾区内高铁、普速铁路、市域(郊)铁路等轨道网络的融合衔接,形成“轴带支撑、极轴放射”的多层次铁路网络,构建大湾区主要城市间1小时通达、主要城市至广东省内地级城市2小时通达、主要城市至相邻省会城市3小时通达的交通圈,打造“轨道上的大湾区”,完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近期到2025年,大湾区铁路网络运营及在建里程达到4700公里,全面覆盖大湾区中心城市、节点城市和广州、深圳等重点都市圈;远期到2035年,大湾区铁路网络运营及在建里程达到5700公里,覆盖100%县级以上城市。
(二)近期建设安排。
规划建设13个城际铁路和5个枢纽工程项目,总里程约775公里(见附件1),形成主轴强化、区域覆盖、枢纽衔接的城际铁路网络。
其中,2022年前启动深圳机场至大亚湾城际深圳机场至坪山段、广清城际北延线等6个城际铁路项目和广州东站改造工程等3个枢纽工程建设,规划建设里程337公里;待相关建设条件落实后,有序推进塘厦至龙岗、常平至龙华等7个城际铁路项目和广州站改造工程等2个枢纽工程实施,规划建设里程438公里。
粤府办〔2010〕44号━━━━━━━━━━━━━━━━━━━━━━━━━━━印发《珠江三角洲城乡规划一体化规划(2009-2020年)》的通知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珠江三角洲城乡规划一体化规划(2009-2020年》业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执行中遇到的问题,请径向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反映。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二○一○年七月三十日珠江三角洲城乡规划一体化规划(2009—2020年)目录一、发展背景和现状分析(一)要求:珠三角城乡规划一体化发展的目标导向(二)现状:珠三角城乡规划一体化发展的问题导向(三)背景:珠三角城乡规划一体化发展的国际背景和经验借鉴(四)转型:珠三角城乡规划一体化发展的主题和途径二、规划指导思想和目标(一)指导思想(二)总体思路和技术路线(三)规划目标三、主要任务和规划措施(一)构建低碳生态化、高效能、高品质的城乡规划建设模式,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一体化发展提供持续动力(二)建设广州、深圳世界城市,打造珠三角世界城市区域,提升城乡区域一体化的品质和国际竞争力(三)携手港澳共建宜居湾区,打造新型发展模式示范区,携领区域一体化(四)引导区域公交网络与城市-区域空间发展良性互动,促进城镇群紧凑、有序和一体化发展(五)划定区域绿地、推进区域绿道建设,实现保护生态、改善民生、发展经济的完美结合(六)重点优化城市(镇)增长区,培育新城和新型社区,促进城乡融合(七)推进服务中心规划建设,优化城乡服务中心体系(八)推进绿色城乡设计,建设珠三角魅力城乡四、机制创新和政策保障(一)加大体制改革力度,落实各项行动的保障政策(二)建立和完善协调机制,促进规划一体化(三)完善规划法规、标准,增强城乡规划的统筹能力(四)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实施评估考核五、近期重点项目附图1:珠江三角洲城乡建设用地拓展图附图2:珠江三角洲各市、镇总体规划拼合图附图3:珠江三角洲一体化空间结构图附图4:珠江三角洲区域公交走廊与集聚中心图附图5:珠江三角洲区域绿地图附图6:珠江三角洲区域绿道图城乡规划一体化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先决条件和重要保障,是新时期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抓手。
珠三角城际轨道站场TOD发展总体规划纲要二〇一一年十一月目录一、总则1.1制定目的从珠江三角洲地区的长远、可持续发展出发,为加强对珠三角城际轨道站场TOD发展的规范和引导,积极稳妥推进城际轨道沿线土地综合开发,引领区域空间发展模式创新,特制定本规划纲要。
1.2法律地位本规划纲要是指导珠三角城际轨道站场TOD发展的行动纲领,按照本规划纲要分批制定的珠三角城际轨道站场TOD综合开发规划是编制、调整相关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及站场TOD综合开发项目建设方案的依据。
1.3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广东省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管理条例》(3)《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实施条例》(4)《珠江三角洲地区城际轨道交通网规划(2009年修订)》(5)《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2004-2020)》(6)《珠江三角洲地区城乡规划一体化规划(2009—2020年)》(7)《珠三角城际轨道交通站场周边土地利用状况深化调查》1.4指导思想——区域一体化发展与突出各市、各站场发展特色相协调。
协调珠三角城际轨道交通与沿线城镇空间发展关系,完善区域空间格局,引导人口和现代服务业向城际轨道交通沿线集聚,为经济转型升级提供集约、高效的空间支持,提升已有节点地区功能,培育新兴节点和功能集聚区,促进外围地区快速发展,引导区域城镇的分工协作,实现区域城镇更合理、高效的布局。
——公共交通引导发展与保障轨道交通可持续发展相协调。
通过规划引导,集约高效利用珠三角城际轨道站场周边地区土地资源,大力推动沿线综合开发,提高对于人口和服务的集聚能力,提高城际轨道交通的客源规模,通过沿线土地资源的增值弥补轨道交通运营和建设的资金缺口,实现滚动建设、持续发展。
——集约用地与提升空间品质相协调。
转变蔓延式空间扩张和土地低效利用发展模式,结合城镇功能提升需求,创新土地综合利用模式,打造绿色、智慧、包容、人本的新型城镇化典型空间示范区。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城市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实施意见正文:----------------------------------------------------------------------------------------------------------------------------------------------------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城市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实施意见(粤府〔2013〕120号)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城市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指导意见》(国发〔2012〕64号),加快转变城市交通发展方式,全面实施城市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战略,促进城市公共交通与公众出行、城市发展以及生态环境的和谐统一,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加强城市公共交通规划引导(一)加快规划编制。
抓紧编制全省城市公共交通发展规划,指导和推动全省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
城市人民政府要在2015年底前完成城市综合交通规划和城市公共交通专项规划的编制或修编工作。
城市公共交通专项规划要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并与城市综合交通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相衔接。
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城市公共交通专项规划的编制要报省交通运输厅进行符合性审查。
拟建设城市轨道交通的城市,要编制城市轨道交通规划,按规定程序报批。
(二)坚持试点先行。
支持国家“公交都市”示范工程建设,分区域、分层次开展省级公共交通示范城市和城乡公交一体化示范项目建设,总结和推广先进经验,指导全省公共交通发展。
城市人民政府要积极试点,探索建立与当地城市发展、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出行相适应的城市公共交通主导方式和发展模式。
(三)引导出行需求。
加强舆论宣传,倡导低碳交通、绿色出行理念,综合运用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合理引导城市交通需求。
特大城市要尝试实施不同区域、不同时段、不同类型停车场差异化收费和建设驻车换乘系统等需求管理措施,加强停车设施规划建设及管理,引导公众更多选择公共交通出行。
《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2004—2020)》交通体系规划 (图)《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2004—2020)》交通体系规划(图) 整合区域高速公路、铁路、城际轨道、航道和机场、海港、内河航运港等交通通道和交通枢纽,构筑由“两环六横十三纵”的高速公路网络、“三横七纵”的干线铁路网络、“四横四纵”的城际轨道网络、“三横三纵”的干线航道网络以及由五大机场、四大深水枢纽港区共同组成的水陆空并举、干支相连、集疏成网的综合交通体系,形成多元化交通方式一体运作、多层次交通枢纽紧密联系、多方位交通通道网络分布的区域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实现对外强化区域辐射、对内促进区域协调的交通运输功能。
1、航空:强化广州新白云国际机场作为枢纽机场的核心辐射作用,发挥深圳机场作为区域航空枢纽的重要补充作用,加强珠海机场对广东西翼地区的干线机场服务功能,条件成熟时建设惠州、肇庆支线机场,并通过通航权资源开放和机场经营权开放,促进珠江三角洲主要机场之间以及与香港、澳门机场之间的经营协作,整合“大珠三角”的航空资源。
2、水运:发挥广州、深圳、珠海三个国家级主枢纽港的主导作用,培育惠州枢纽港。
重点发展广州南沙、深圳盐田、深圳西部港区、珠海高栏等深水港区,培育惠州大亚湾等深水港区,加强佛山、江门、东莞、中山、肇庆等支线港、喂给港与各主要深水港区的联系。
利用珠江三角洲河网密布的特点,发展以西江为主,北江、东江为辅的内河航运网络,加强港口的陆路疏运网络的建设,改善港口与腹地之间的交通联系。
3、高速公路:适时建设(东岸)机荷高速跨珠江口连接(西岸)西部沿海高速、江中高速的南部跨海高速公路通道;延伸常虎高速、莞惠高速向西经西岸都市区至云浮、广西,向东至揭阳、福建,形成珠三角中部高速公路通道;建成京珠高速、粤赣高速、广贺高速、广梧高速、广清高速(北延)、广从高速(北延)、博深高速(北延),打通出省高速公路通道;建设珠三角北部高速、广珠西线(太澳)高速、江肇高速、江珠高速、广深沿海高速、增深高速、深惠沿海高速,加强城镇群内部及与港澳之间的交通联系,与现有高速公路一道,形成完善的高速公路网络。
一、为促进珠江三角洲地区区域经济一体化战略的实施、完善综合交通体系、适应城际客流快速增长的需要,根据《中长期铁路网规划(2008 年调
整)》的要求,在近年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城际轨道交通网规划(2005-2020 年)》的基础上,原则同意对该规划进行修订。
修订后的内容:
(一)发展目标。
形成以广州、深圳、珠海为主要枢纽,覆盖区域内主要城镇,便捷、快速、安全、高效的城际轨道交通网络。
实现以广州为中心、主要城市间1 小时互通,以及珠江三角洲中部、东部和西部都市区内部1 小时互通。
(二)规划范围:以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江门、东莞、中山、惠州、肇
庆为主体,规划衔接粤东、粤西、粤北以及港澳地区。
三)规划期限:2009-2020 年。
远景展望到2030年
(四)规划原则。
根据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的目标,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分期建设,与其它交通方式有机衔接,实现综合运输资源优化配置和协调发展。
(五)规划方案。
建设广州~珠海、广州~佛山、广州~东莞~深圳、东莞~惠州、广州~清远、佛山~肇庆、广州~佛山环线、中山~南沙~虎门、佛山~东莞、广州~佛山~江门~珠海、珠海市区~珠海机场、深圳~惠州、肇庆~南沙(高明~南沙段)、广州~增城~惠州、江门~开平~恩平(含台山支线),合计里程1478 公里。
远景展望部分路网加密线、外围延长线及内部联络线,形成“三环八射”的网络构架。
相关线路预留进一步向港澳地区延伸和衔接的条件
六)近期实施。
2009-2015 年,重点推进以下项目建设:
除已开工建设的广州~珠海、广州~佛山、广州~东莞~深圳、东莞~惠州、佛山~肇庆等线路外,实施以下线路,连接广州至深圳、广州至珠海以及珠江两岸之间的主要城镇,形成城际轨道交通的基本骨架。
其中:
广州~清远线全长约56 公里;
广州~佛山环线(佛山西站~长隆段)线路全长约40 公里;
佛山~东莞线(长隆~东莞段)全长约31 公里;
珠海市区~珠海机场线全长约35 公里;
广州~佛山~江门~珠海线全长约172 公里;
广州~佛山环线(除佛山西站~长隆段)全长约129 公里;
中山~南沙~虎门线全长约54 公里
同时,充分利用铁路客运专线、既有普速铁路等开行城际列车。
、规划实施中需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量力而行、分步实施。
列入近期实施方案的项目可以开展前期工作并组织建设。
其余项目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运量增长、客运专线能力利用和相关线路建成运营等情况,进一步研究建设时机,在近期实施方案滚动调整时纳入。
(二)准确把握功能定位和技术标准。
项目设计中线路、车站应结合沿线城镇布局、相关铁路网规划建设和站点布设等进一步优化,尽量覆盖吸引区规划人口10 万以上的城镇并深入城镇中心,最大程度拓宽吸引范围和辐射半径。
工程建设以经济、适用为原则,线路速度应适中,因地制宜,预留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