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网公司10kV电缆防盗报警器技术规范
- 格式:pdf
- 大小:289.68 KB
- 文档页数:15
1. 总则1.1 本技术条件仅适用于交流额定电压10KV XLPE绝缘电力电缆的订货。
1.2 本技术条件的内容包括遵循的标准和电缆使用条件、构造及其技术要求、试验项目和方法、验收规则、标志、包装。
1.3 本技术条件中凡标明参数数值的,是作为特别强调,其他未标明的均应执行相关GB、IEC和DL标准。
1.4 如果卖方没有以书面形式对本规范书的条文提出异议,则表示卖方提供的设备完全符合本规范书的要求。
如有异议,不管是多么微小,都应在报价书中以“对本规范书的意见和同规范书的差异”为标题的专门章节中加以详细描述。
1.5 卖方应有有效质量保证体系。
1.6 本设备技术规范书经买、卖双方确认后作为订货合同的技术附件,与合同正文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1.7 本设备技术规范书未尽事宜,由买卖双方协商确定。
2. 引用标准下列标准包含的有关条文,通过引用而成为本技术条件的条文;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技术条件的各方应探讨采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12706 额定电压35KV以下铜芯、铝芯塑料绝缘电力电缆IEC60502 额定电压1KV至30KV挤包绝缘电力电缆及其附件DL401 高压电缆选用导则GB2952 电缆外护层GB6995 电线电缆识别标志3. 使用条件各单位订货时应参照下列条文结合工程实际提出使用条件,并符合DL401的规定。
3.1 运行条件3.1.1 系统额定电压:10KV3.1.2 系统最高运行电压:12KV3.1.3 系统中性点接地方式和电缆额定电压(Uo/U):a.中性点不接地系统,电缆Uo/U为8.7/10KV;3.1.4 系统频率:50HZ3.2 敷设条件:可以为直埋、排管、沟道、隧道、桥架等方式;沟道内积水时电缆可局部或完全浸于水中;直埋于高地下水位地区时电缆可能经常或周期性地被水浸泡。
3.3环境条件:3.3.1周围空气温度最高温度: +40 0C最低温度: -30 0C最大日温差: 25 0C日照强度: 0.1 W/cm2(风速0.5m/s)3.3.2海拔高度 1100~1500m3.3.3 环境相对湿度日平均值: 95 %月平均值: 90 %3.3.4 地震烈度: 8 度水平加速度: 0.3 g垂直加速度: 0.15 g3.3.5 污秽等级:Ⅲ级3.3.6 覆冰厚度: 104. 技术要求各单位在招标时,应要求厂商提供电缆结构尺寸、特性参数、结构图等技术资料和电缆构造各部分的原材料及其来源、性能指标等,并在供货合同中明确。
电缆防火、防盗和敷设管理规定范文电缆是现代化社会中广泛应用的一种电力传输设备,其运行状态和安全性直接关系到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为了确保电缆的安全性能,防火、防盗和敷设管理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
针对电缆防火、防盗和敷设管理的规定,本文将从法律法规、管理制度、技术措施和监督检查等方面进行探讨和分析。
一、法律法规1. 电缆防火规定:1.1 在电缆敷设过程中,应根据电缆本身的耐火性能,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阻燃材料进行隔离和封堵,以提高电缆的防火性能。
1.2 电缆敷设区域应设置明显的标识,禁止燃烧物品和易燃易爆物品靠近电缆,防止电缆因外界原因而引发火灾。
1.3 电缆维护和检修时,应在符合安全操作规程的情况下进行,禁止使用明火和具有火花飞溅的工具,保证电缆系统的安全性。
2. 电缆防盗规定:2.1 电缆敷设区域应设置安全警示标志,加装防盗设备,增加电缆被盗的风险和难度。
2.2 电缆敷设结束后,应切断电缆与电力源的连接,并采取接地措施,防止电缆被盗后引发事故。
2.3 加强对电缆敷设区域的巡逻和监控,及时发现和处理电缆被盗行为,保证电缆的安全性。
二、管理制度1. 电缆防火管理制度:1.1 电缆敷设前,应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和安全操作规程,明确防火材料的选择、敷设区域的隔离要求和维护检修的安全措施等,确保施工过程中的防火措施得到有效执行。
1.2 电缆敷设结束后,应进行防火验收,检查电缆敷设区域的防火措施是否符合要求,如存在问题应及时采取纠正措施。
1.3 建立健全电缆防火管理档案,记录施工方案、验收报告和日常维护等情况,为防火工作提供参考和依据。
2. 电缆防盗管理制度:2.1 建立电缆防盗责任制,明确相关人员的职责和权限,确保电缆防盗工作的有效推进。
2.2 加强对电缆敷设施工的管理和监督,严禁私自拆卸和挪动电缆,确保电缆被盗的风险和难度。
2.3 建立健全电缆防盗报警和应急处理机制,提高电缆被盗事件的处置能力和效率。
电缆防盗技术及不同领域应用要求分析周界报警系统是在防护的边界利用如微波、主动红外、电子围栏等技术形成一道或可见或不可见的“防护墙”,当有越墙行为发生时,相应防区的探测器即会发出报警信号,并送至控制中心的报警控制主机,发出声光警示的同时显示报警位置,还可联动周界模拟电子屏,甚至联动摄像监控系统、门禁系统、强电照明系统等。
近年来周界防范系统已经成为安防系统基本且不可或缺的安防子系统,不仅在军工厂、军营、机场、港口、政府机关等高端领域可见其“踪影”,同时还被广泛应用到住宅小区,并在这些领域保持着相当高的应用增长速度。
电缆防盗便是常见的技术运用。
常见的几种电缆防盗技术1、电力载波通讯监测系统防盗电力载波属于电力与通信交叉学科中衍生的一个概念。
电力载波通讯法(如图一所示)在电线电缆防盗系统中利用利用信号传输手段,在检测范围的电缆上加载检测载波信号,监控中心的报警器与被监测电缆上的载波信号连接,一旦电缆出线断面导致信号传输中断,报警器无法接到信号则会自动报警,起到警示作用。
电力载波通讯法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一种防盗手段,因为它是在被监测的电缆上传输载波信号,不需要额外的线路,因此电力载波通讯法具有安装简易、侦查隐蔽、监测范围广(达数公里以上)等优点。
但是由于电缆被盗时只能警报无法威慑到犯罪分子,并且无法视频影像取证,单一的电力载波通讯正面临着集成化、系统化的挑战。
2、电容探测监测系统防盗电容探测法的原理是首先利用一对空置电缆短路电缆终端,另一端连接报警器的多谐振荡上,当电缆正常工作时,报警器的振荡器不产生振动现象;当电缆出线断面时,空置电缆变成一个简易电容,振荡器会输出信号,引起报警,且振荡器输出信号的频率随着电缆被切断位置不同而变化。
图二为电容探测法基本模型。
3、电流检测型监测系统防盗该系统以在线检测电缆回路中是否有传输电流来判断电缆系统的完整性。
也就是说当电缆正常工作时,检测系统无反应;当电缆中无电流传输时,检测系统便会启动报警系统。
页眉内容10kV电力电缆通用技术规范1 标准和规范1.1 除本规范特别规定外,卖方所提供的设备均应按下列标准和规范进行设计、制造、检验和安装。
所用的标准必须是其最新版本。
如果这些标准内容矛盾,应按最高标准的条款执行或按双方商定的标准执行。
如果卖方选用标书规定以外的标准,需提交与这种替换标准相当的或优于标书规定标准的证明,同时提供与标书规定标准的差异说明。
1.2 本条件中标明的参数数值是作为特殊强调的条款。
1.3 引用标准,引用标准一览表见表1。
紧压,紧压系数不小于0.9,其他应符合GB/T3956。
2.1.2挤出交联工艺导体屏蔽、绝缘、绝缘屏蔽应采用三层共挤工艺,全封闭化学交联。
绝缘料采用交联聚乙烯料,半导电屏蔽料采用交联型材料,绝缘料和半导电料从生产之日到使用不应超过半年。
生产厂家提供对产品工艺制造水平的描述,包括干式交联流水线方式,生产设备中的测偏装置、干式交联,冷却装置的描述等。
2.1.3导体屏蔽导体屏蔽应为挤包的半导电层,电阻率不大于100Ω·cm。
半导电层应均匀地包覆在导体上,并和绝缘紧密结合,表面光滑,无明显绞线凸纹,不应有尖角、颗粒、烧焦或擦伤的痕迹。
标称截面积500mm2及以上电缆导体屏蔽应由半导电带和挤包半导电层复合组成。
2.1.4绝缘绝缘标称厚度为4.5mm,绝缘厚度平均值应不小于标称值,任一点最小测量厚度应不小于标称厚度tn的90%。
任一断面的偏心率[(最大测量厚度-最小测量厚度)/最大测量厚度]应不大于10%。
电缆的绝缘偏心度应符合下式规定(tmax-tmin)/tmax≤10%式中:tmax——绝缘最大厚度,mm;tmin——绝缘最小厚度,mm;tn——绝缘标称厚度,mm。
tmax和tmin在绝缘同一断面上测得。
2.1.5绝缘屏蔽绝缘屏蔽为可剥离挤包半导电层,电阻率不大于500Ω·cm,半导电层应均匀地包覆在绝缘表面,表面应于于mm2GB/T12706.2要求。
天津市电力公司电缆线路故障指示器通用技术条件2009年10月目录1 总则 (1)2 术语和定义 (1)2.1 短路故障指示器 (1)2.2 接地故障指示器 (1)3 使用条件 (1)4 技术参数 (1)5 结构 (1)6 功能要求 (2)7 试验 (2)7.1 型式试验 (2)7.2 出厂试验 (2)8 标志、包装和贮运 (3)8.1 铭牌 (3)8.2 包装 (3)8.3 贮运 (3)9 厂商应提供的技术文件 (3)10 维护和技术支持 (3)1 总则1.1本技术规范规定了10kV配电系统中用于电力电缆线路的短路和接地故障指示器的技术性能、型式试验和出厂试验以及标志、包装和贮运的要求,适用于天津市电力公司室内开关站、室内配电站、箱式开关站、箱式变电站、前置环网装置等设施中故障指示器的选型。
1.2本设备技术规范书提出的是最低限度的技术要求,并未对一切技术细节做出规定,也未充分引述有关标准和规范的条文,卖方应提供符合工业标准和本规范书的优质产品。
1.3如果卖方没有以书面形式对本规范书的条文提出异议,则意味着卖方提供的设备完全符合本规范书的要求。
如有异议,不管是多么微小,都应在报价书中以“对规范书的意见和同规范书的差异”为标题的专门章节中加以详细描。
1.4 标书内技术资料应根据技术条件参数提供投标产品,提供制造方主要的材料明细。
1.5本技术条件经买、卖双方确认后作为订货合同的技术附件,与合同正文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2 术语和定义2.1短路故障指示器用来指示配电系统电力电缆线路发生短路故障的检测装置。
2.2接地故障指示器用来指示配电系统电力电缆线路发生接地故障的检测装置。
3 使用条件1)环境温度:-25℃~+65℃;2)环境湿度:≤95%;3)使用寿命:20年以上;4)安装地点:户内。
4 技术参数1)热稳定电流:20kA/4s(短路)、600A/10s(接地);2)相间故障工频短路电流出厂保护定值为630A,为,宜根据电网变化(600~1000A)现场进行定值调整,连续可调、0.15s;3)电缆网单相接地出厂整定值为30A,架空或复合网单相接地整定值为15A,宜根据电网变化(5~60A)现场进行定值调整,连续可调、0.8s。
电缆防火、防盗和敷设管理规定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电缆的防火、防盗和敷设管理, 保障电缆的安全运行和利用, 维护社会的公共利益,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 制定本规定。
第二章基本要求第二条对于敷设电缆的场所, 应该有专门的管理人员, 明确专人负责, 确保电缆的安全使用。
第三条电缆的敷设应符合相关标准和规定, 确保安全可靠。
第四条电缆的敷设应严禁在易燃、易爆场所、容易受机械损伤的地方以及卫生死角、要堵门等区域进行。
第五条电缆的敷设应符合施工方案, 并按规范操作。
第六条电缆的敷设过程中要避免弯曲过度, 以免影响其使用寿命。
第七条电缆敷设结束后, 应及时做好防护措施, 避免损坏或拆除。
第八条电缆敷设结束后应对其进行性能测试, 以确保其符合要求。
第九条电缆的敷设应按照电缆的规格要求进行, 不得允许超标施工。
第十条对于新敷设电缆的场所, 要进行验收后方可使用。
第三章电缆的防火管理第十一条对于敷设的电缆, 应当采取适当的防火措施, 以确保其在火灾情况下的安全。
第十二条敷设电缆的场所应保持清洁, 且应随时保持电缆的防火通道畅通。
第十三条电缆防火设施应配备灭火器材, 并应随时检查保养, 确保其正常使用。
第十四条敷设电缆的场所应按照规定设置火警报警器, 并定期进行测试。
第十五条电缆防火材料应符合国家标准, 不得使用劣质材料。
第十六条对于暴露在易燃、易爆物品旁边的电缆, 应设置防火罩或屏蔽。
第十七条电缆敷设的场所应定期进行火灾演练, 并制定应急预案。
第章四电缆的防盗管理第十八条电缆的防盗工作应受到高度重视, 必要时应加强监控和防护设施。
第十九条电缆的防盗设施应采用防盗门、防盗网、防盗报警器等措施。
第二十条对于敷设于地下的电缆, 应加强监控和巡视, 以防止盗窃现象。
第二十一条对于敷设电缆的工地, 应有专门人员进行管理, 确保工地的安全。
第二十二条对于电缆的接头处应进行封口和加密处理, 防止被人恶意破坏。
第二十三条对于防盗门、防盗网、防盗报警器等设施, 应定期进行检查维护。
电线电缆防盗报警系统方案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消耗了大量的矿产资源,使得铜、铝等金属价格飞涨,也让一些不法之徒盯上了电线电缆、变压器等电力设施。
有关人士做出保守估计,近几年来,单是电力设施被盗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一项就过亿元人民币。
大多数电线电缆等电力设施处于户外,并且分散于各街道、城乡结合部、农村等地,这就给电线电缆的安全管理带来了很多麻烦;电力部门不可能分派大量人力,以人为的方式对各个时段进行实时监控,防止设备被盗或者被破坏的现象发生。
针对上述情况,我公司开发出电现电缆防盗报警系统。
本系统主要用于电力线、变压器及通讯基站的防盗报警之用。
其特点是:不受距离限制、大容量、全天候工作,可单独或组网使用。
具有功能实用、工作稳定可靠等特点,可广泛应用于电力、石油、矿山等所有在室内外工作的电力及其它贵重设备、设施的安全保护。
电线电缆防盗报警器可以设置上限报警,下限报警,上限与下限超区间报警,上限及上限回差报警,下限及下限回差报警,上限报警及超上限某值后二次再报警(上上限报警),下限报警及超下限某值后二次再报警(下下限报警)等。
电线电缆防盗报警器主要功能:(1)断相检测功能断相检测是报警控制器的主要功能,它是采用先进的电压检测技术来实现的。
具有准确、稳定和可靠性高等特点。
它不会受回路不同负载的影响,也就是说,不管回路用户端的负载如何变化,它都能准确地检测出是否断相。
线路故障报警窗口(2)正常停电过滤功能该功能主要是依据正常停电是三相同时断电,而线路被盗时是一相一相的断电这个特点来设计的。
(3)防拆功能报警控制器安装了防拆开关,当有人非法拆卸时,就会向监控中心报警。
停电显示窗口报警器被拆窗(4)红外微波探测器报警功能(选配)这个功能主要是针对变压器被盗或配电房设备被盗而设置的。
盗贼只要进入红外微波探测器的检测范围,报警控制器就会报警,红外微波探测器与报警控制器的连接线被剪也能立即报警。
(5)太阳能电池供电当报警控制器用于野外无市电状态时,利用太阳能电池供电,全天候守护。
10kV电力电缆技术规范目录1规范性引用文件 (1)2技术参数和性能要求 (1)3标准技术参数 (3)4使用环境条件表 (7)5试验 (7)6产品标志、包装、运输和保管 (8)10kV电力电缆技术规范1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311.1高压输变电设备的绝缘配合GB/T 2951电缆和光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GB/T 2952电缆外护层GB/T 3048.10电线电缆电性能试验方法第10部分:挤出护套火花试验GB/T 3048.12电线电缆电性能试验方法第12部分:局部放电试验GB/T 3956电缆的导体GB/T 6995电线电缆识别标志方法GB/T 11019电缆用铝带GB/T 12706.2额定电压1kV(U m=1.2kV)到35kV(U m=40.5kV)挤包绝缘电力电缆及其附件第2部分:额定电压6kV(U m=7.2kV)到30kV(U m=36kV)电缆GB/T 14315电力电缆导体用压接型铜、铝接线端子和连接管GB/T 19001 质量管理体系要求GB/T 19666阻燃和耐火电线电缆通则JB/T 8137 电线电缆交货盘2技术参数和性能要求2.1 电缆结构2.1.1 导体导体表面应光洁、无油污、无损伤屏蔽及绝缘的毛刺、锐边,无凸起或断裂的单线。
导体应为圆形并绞合紧压,紧压系数不小于0.9,其他应符合GB/T 3956的规定。
800mm2以下导体应采用紧压圆形导体结构;800mm2的导体可任选紧压导体或分割导体结构,1000mm2及以上应采用分割导体结构。
2.1.2 挤出交联工艺导体屏蔽、绝缘、绝缘屏蔽应采用三层共挤工艺,全封闭化学交联。
绝缘料采用交联聚乙烯料,半导电屏蔽料采用交联型材料,绝缘料和半导电料从生产之日到使用不应超过半年。
防盗报警系统安装调试规范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变电站防盗报警系统安装、调试规范***************************二零一三年八月目录1、编写目的为了规范入侵报警系统工程的设计,提高入侵报警系统工程的质量,保护公民人身安全和国家、集体、个人财产安全,制定本规范。
2、引用的标准GB10408.1-2000入侵探测器第1部分:通用要求(idtIEC60839-2-2)GB10408.2-2000入侵探测器第2部分:室内用超声波多普勒探测器GB10408.3-2000入侵探测器第3部分:室内用微波多普勒探测器(idtIEC60839-2-5)GB10408.4-2000入侵探测器第4部分:主动红外入侵探测器(modIEC60839-2-3)GB10408.5-2000入侵探测器第5部分:室内用被动红外探测器(idtIEC60839-2-6)GB10408.6-1996微波和被动红外复合入侵探测器GB10408.7-1996超声和被动红外复合入侵探测器GB10408.6-1996微波和被动红外复合入侵探测器GB12663-2001防盗报警控制器通用技术条件GB16796-1997安全防范报警设备安全要求和试验方法GB/T15211-94报警系统环境试验GA/T75-94安全防范工程程序与要求GA/T368-2001入侵报警系统技术要求GA/T405-2002安全技术防范产品分类与代码IEC60835-5报警系统第5部分:报警信号传输系统技术要求《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50348—2004)《智能大厦和智能小区安全防范系统的设计与实施》清华大学出版社《安全防范系统工程》高等教育出版社《智能建筑安全防范系统及应用》机械工业出版社《入侵防范电视监控设计与施工技术》电子工业出版社3、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以安全防范为目的的新建、改建、扩建的各类建筑物(变电站、仓库、办公场所、商场、小区等)及其群体的入侵报警系统工程的设计4、防盗报警系统4.1防盗报警系统介绍防盗报警系统是指当非法侵入防范区时,引起报警的装置,它是用来发出出现危险情况信号的。
01防盗报警系统概述Chapter定义与作用010201020304红外防盗报警系统视频防盗报警系统微波防盗报警系统智能防盗报警系统常见类型及特点应用场景及需求家庭安防商业场所工业领域特殊场所02安装前准备工作Chapter确定安装位置与布线方案准备所需材料和工具检查设备完好性检查报警主机、探测器、传感器等设备的外观是否完好,无损坏或变形。
核对设备型号、规格及数量是否与设计方案相符。
测试设备的性能和功能是否正常,如报警主机是否能正常接收信号并发出报警等。
03防盗报警系统安装步骤Chapter选择合适线缆确定布线路径施工技巧030201布线施工要求与技巧设备安装与接线方法确定设备位置设备固定接线方法软件设置与调试过程参数设置软件安装根据实际需求设置软件参数,如报警方式、联动输出等。
系统调试04安装后检查与测试Chapter设备功能检查01020304模拟各种入侵场景,测试系统是否能正确触发报警,并及时将报警信息传输到监控中心或指定人员。
对于需要与公安、消防等部门联网的系统,测试其与外部系统的连接和通信功能是否正常。
按照设计要求,测试各个子系统之间的联动功能,如入侵报警系统与视频监控系统、门禁系统等之间的联动。
系统联动测试常见问题排查与解决方法01020304设备无法正常工作系统误报、漏报无线设备信号弱系统联动失败05维护保养与故障排除Chapter检查电源和线路定期检查报警系统的电源和线路,确保连接稳固,无损坏或老化现象。
保持设备清洁定期清洁报警系统的外壳、感应器和其他部件,避免灰尘和污垢影响性能。
测试系统功能定期测试报警系统的各项功能,如布防、撤防、报警等,确保系统正常运行。
日常维护注意事项定期保养计划制定制定保养周期01明确保养内容02记录保养情况03故障诊断与排除方法故障诊断排除方法注意事项06法律法规与标准要求Chapter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01《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02《安全技术防范产品管理办法》03行业标准及规范要求《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入侵报警系统工程设计规范》《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安装施工流程规范安全生产责任制度质量检验与验收标准后期维护与保养制度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建立THANKS。
10kv电缆中间接头防爆盒(保护盒)技术规范2017年电缆中间头阻燃防爆盒框架招标招标编码:招标文件第二册技术部分第三章标准技术标书总则1.1 本招标技术文件适用于XX供电有限公司电网建设工程项目采购的10kV电缆中间头阻燃防爆盒,它提出了该设备本体及附属设备的功能设计、结构、性能、安装和试验等方面的技术要求。
1.2 本设备招标技术文件提出的是最低限度的技术要求。
凡本招标技术文件中未规定,但在相关设备的行业标准、国家标准或IEC标准中有规定的规范条文,投标方应按相应标准的条文进行设备设计、制造、试验和安装。
对国家有关安全、环保等强制性标准,必须满足其要求。
1.3 如果投标方没有以书面形式对本招标技术文件的条文提出异议,则意味着投标方提供的设备完全符合本招标技术文件的要求。
如有异议,不管是多么微小,都应在报价书中以“对招标技术文件的意见和同招标技术文件的差异”为标题的专门章节中加以详细描述。
1.4 本招标技术文件所使用的标准如遇与投标方所执行的标准不一致时,按较高标准执行。
1.5 本招标技术文件经买、卖双方确认后作为订货合同的技术附件,与合同正文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1.6 本招标技术文件未尽事宜,由买、卖双方协商确定。
1.7 投标方在应标技术文件中应如实反映应标产品与本招标技术文件的技术差异。
如果投标方没有提出技术差异,而在执行合同的过程中,招标方发现投标方提供的产品与其应标招标技术文件的条文存在差异,招标方有权利要求退货,并将对下一年度的评标工作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1.8 投标方应在应标技术部分按本招标技术文件的要求如实详细的填写应标设备的标准配置表,并在应标商务部分按此标准配置进行报价,如发现二者有矛盾之处,将对评标工作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1.9 投标方应充分理解本招标技术文件并按本招标技术文件的具体条款、格式要求填写应标的技术文件,如发现应标的技术文件条款、格式不符合本招标技术文件的要求,则认为应标不严肃,在评标时将有不同程度的扣分。
南方电网公司110kV及以下配电网设备装备技术原则14.1火灾自动报警系统14.1.1变电站的火灾探测报警系统的设计应符合GB501116和GB502229《火力发电厂与变电站设计防火规范》的规定。
14.1.2110kV变电站、35kV无人值班变电站应设置一套火灾报警系统(区域报警器),应采用经国家和地方有关产品质量监督检测单位检验合格的产品。
14.1.3宜采用编码传输总线制火灾报警系统,一般包括自动报警控制器、各类火灾探测器、手动报警按钮、隔离模块、信号模块、联动控制模块等设备。
14.1.4自动报警控制器容量应满足变电站终期建设规模要求,并应具有通信串行口或网口与站监控系统或图像监视系统连接,以实现火灾报警部位信号和联动控制状态信号的实时监视。
14.1.5火灾探测报警范围应包括通信机房、二次设备室、蓄电池室、站用变/接地变设备室、高压配电装置室、电缆夹层和主变压器等处。
14.1.6应根据安装的位置的特点和电气设备的特性选用不同的智能火灾探测器。
14.1.7手动火灾报警按钮应按防火分区设置,应布置在公共活动场所或设备间的出入口处。
14.1.8户内主变压器、户内电容器及地下变电站火灾宜实现自动灭火联动控制。
14.1.9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应设有主电源和直流备用电源,主电源应由站内交流不停电电源系统提供,直流备用电源采用火灾报警控制器的专用蓄电池电源装置。
14.1.10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应采用阻燃型线缆并独立穿管敷设。
14.1.111火灾报警信号应通过无源接点上送监控系统。
14.2图像监视及安全警卫14.2.11110kV无人值班的变电站,宜配置一套图像监视及安全警卫系统。
其功能按满足变电站安全防范要求配置,对环境进行全天候的防盗、防火、防人为事故的监控。
对主要电气设备布置点:二次设备室、蓄电池室、通讯室、主变压器、1110kVGIS、10kV配电装置、电容器、站用变、接地变等进行视频监视,不考虑对设备运行状态进行监视。
10kV 高压开关柜防误装置技术要求生技部2006-11-18. 总则1.为了加强防止电气误操作装置(以下简称防误装置)的管理,做好防误装置的设计、选型、安装等工作,使其在电力安全生产中更好地发挥作用,特制定本规定。
2.防误装置是防止工作人员发生电气误操作的有效技术措施,主要包括:微机防误、电气闭锁、电磁闭锁、机械联锁、机械程序锁、机械锁、带电显示装置等。
3.新建或更新改造的电气设备,防误装置必须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投运。
二.适用范围本规定适用于交流50Hz 、额定电压10kV 的户内三相系统中的高压开关柜。
三.引用和参考标准GB 3906-83 3~35kV 交流金属封闭柜DL/T 404-1997 户内交流高压开关柜订货技术条件JB/DQ 2182 —87 高压开关设备用机械锁通用技术条件JB/DQ 2181 —87 高压开关设备用电磁锁技术条件SD334 —89 高压带电显示装置技术条件四.名词术语1. 高压开关柜由高压断路器、负荷开关、接触器、高压熔断器、隔离开关、接地开关、互感器,以及控制、测量、保护、调节装置,内部连接件、辅件、外壳和支持件等组成的成套配电装置,其内的空间以空气或复合绝缘材料作为介质,用作接受和分配电网的三相电能。
2. 半封闭式高压开关柜高压开关柜中离地面 2.5m 以下的各组件安装在接地金属外壳内的高压开关柜, 2.5m 及以上的母线或隔离开关无金属外壳封闭。
其金属壳内、外的导 电体对地及相间距离,符合附录 1 的规定。
3. 金属封闭式高压开关柜除进、出线外,高、低压电器组件及其辅助回路完全安装在接地金属外壳内的高压开关柜。
金属封闭式高压开关柜分三种类型: 金属铠装式高压开关柜、 间隔式高压开关柜、箱式高压开关柜。
1)、金属铠装式高压开关柜某些组件分别装在用接地的金属隔板隔开的隔室中的金属封闭式高压开关柜内,金属隔板应符合附录 2 所规定的防护等级 ( 或者更高 ) ,至少下列组件应 在单独的隔室里:a ) 每一组主断路器;b ) 连向主断路器一侧的组件,如馈电线路;c ) 连向主断路器另一侧的部件,如母线,如果有多于一组的母线,各组母线应分设于单独的隔室内。
额定电压U O/U(8.7/10kV)交联电缆技术规范书1.总则 General1.1本技术规范是晶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提供8.7/10kV三芯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的技术规定。
1.2 本规范规定了供货方遵循的标准、电缆的技术要求、试验、包装及储运等。
1.3 供方提供的XLPE绝缘交联电缆,均通过型式试验和鉴定,并经长期实践运行证明产品质量优良、安全可靠。
1.4本技术规范是合同的主要技术文件之一,与合同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2.执行标准GB/T12706.2-2002 《额定电压1kV(Um=1.2 kV)到35kV(Um=40.5kV)挤包绝缘电力电缆及附件第2部分:额定电压6KV(Um=7.2 kV)到30KV(Um=36kV)电缆》GB/T3956-1997 《电缆的导体》JB/T8996-1999 《高压电缆选用导则》GB2952-1989 《电缆外护层》GB/T3048-1994 《电线电缆电性能试验方法》GB/T2951-1997《电线电缆机械物理性能试验方法》GB6995《电线电缆识别标志方法》JB/T8137-1999《电线电缆交货盘》GB8170 《数字修约规则》GB50217-1994 《电力电缆工程设计规范》IEC60502 《额定电压30kV及以下挤出塑料绝缘电力电缆》GB/T18380-2001 《电缆在火焰条件下的燃烧试验》3.使用条件3.1运行条件/U 8.7/10KV系统标称电压U系统最高运行电压Um12KV系统频率 50HZ系统接地方式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或小电阻接地雷电冲击耐受电压75KV3.2运行要求电缆导体的额定运行温度 90℃短路时,电缆导体的最高温度 250℃短路时间不超过5s电缆弯曲半径:铠装型三芯电缆不小于12倍的电缆外径3.3运行环境条件3.3.1 环境温度.:-20~+45℃。
3.3.2 电缆在导体额定运行温度下,其设计使用寿命不低于30年。
3.4敷设条件敷设环境有直埋、沟槽、排管、沟道、桥架等多种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