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自制教具说明
- 格式:doc
- 大小:21.00 KB
- 文档页数:1
初中生物自制教具教案
目标:通过自制教具的制作和实验,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生物学知识,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教具制作:自制植物模型
材料:
1. 黏土
2. 绿色毛线或棉线
3. 绿色纸板
4. 剪刀
5. 色彩画笔
步骤:
1. 将黏土捏成植物的基本形状,如茎、叶、花等。
2. 将毛线或棉线绕在黏土模型的茎上,代表植物的细胞结构。
3. 用绿色纸板剪出叶子的形状,然后用画笔上色,代表植物的叶片。
4. 将叶片贴在植物模型上,让学生观察植物的结构。
教学过程:
1. 学生制作完成后,老师可以带领学生一起观察植物的结构,让他们了解植物的基本组成和功能。
2. 老师可以向学生介绍植物的生长过程和特点,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让他们用自制的植物模型回答。
3. 老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分享自己的观察和体会,促进思维和交流。
评价方式:
1. 学生制作的植物模型是否符合植物的基本结构特点。
2. 学生是否能够通过植物模型展示对植物知识的理解。
3. 学生在观察和讨论过程中是否积极参与,能否提出合理的问题和解答。
生物教具制作初中教案模板
【教学目标】
1. 了解生物教具的重要性和作用。
2. 掌握制作生物教具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3. 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生物教具的制作方法和技巧。
难点:如何设计和制作具有生物特征的生物教具。
【教学准备】
1. 生物教具制作所需材料:纸板、剪刀、胶水、彩色笔等。
2. 图片或视频展示生物教具的实际应用和效果。
3. 针对不同生物特征设计的教具模板。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介绍生物教具的重要性和作用,引起学生兴趣。
二、知识讲解(15分钟)
1. 讲解不同生物特征的生物教具设计原则。
2. 演示生物教具制作的基本步骤和技巧。
三、实践操作(30分钟)
1. 学生根据教具模板,制作具有生物特征的生物模型。
2. 学生在制作过程中,老师进行指导和辅导。
四、展示交流(10分钟)
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生物教具,交流分享制作经验和心得。
五、总结反思(5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引导学生反思学习收获和不足之处。
【作业布置】
请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想法,设计并制作一个具有生物特征的生物教具,并在下节课展示给全班同学。
【教学反馈】
根据学生展示的生物教具和作业情况,及时进行评价和反馈,指导学生进一步提高制作技能和创作能力。
七年级生物自制教具说明第一篇:七年级生物自制教具说明探究鱼尾鳍作用的教具模型制作说明【名称】:探究鱼尾鳍作用模型【材料】:气球一个、吸管、塑料片(鱼尾形)、塑料小刀、橡皮筋、曲别针【制作过程】:1.取一个气球,向里边灌进去少量水,2.将饮料的吸管插入气球口中,用手压扁吸管,然后用橡皮筋扎紧气球口部。
3.将饮料吸管折过来,并用另一个橡皮筋扎紧。
4.将剪成鱼尾鳍形状的两个硬塑料片放在气球口两侧,用一根皮筋扎好后,再用曲别针把两片尾鳍沿着边缘夹在一起。
5.将塑料小刀从下向上插入两片尾鳍之间。
6.将做成的教具放入一盆水中,用一个手指按住气球的前部,再拨动塑料小刀,使鱼的尾鳍左右摆动,这条鱼就会向前游泳了。
【教具特点】:本教具用塑料小刀的振动来模拟鱼尾鳍的摆动,根据实验的现象知道,当塑料小刀振动时,会带动塑料片左右摇摆,因此“小鱼”会向前游动。
这模拟了鱼的尾鳍左右摆动的现象,证明了尾鳍的摆动会给鱼产生动力。
本教具制作比较简单,而且现象明显,可以很好的证明鱼尾鳍的作用是给鱼提供前进的动力。
【运用对象】:本教具适用于八年级生物上册、鱼类,讲解鲫鱼尾鳍的作用时所用到。
第二篇:自制教具说明[模版]简单制作1.首先用笔和直尺在硬纸板上画出四个相同大小的正方形2.用笔在从左面开始数第三个正方形的下面画一个同样大小的正方形 3.用笔继续在这个正方形的上面也画出一个同样大小的正方形。
4.用剪刀沿着笔印剪下来。
5.然后按每个正方形的印痕折叠出来6.最后用胶带把每个正方形边缘粘合在一起,正方体就完成了7.首先用笔和直尺在硬纸板上画出四个相同大小的长方形8.用笔在从左面开始数第三个长方形的上下两面分别画一个以长方形宽为边长的正方形。
9.用剪刀沿着笔印剪下来。
10.然后按每个正方形的印痕折叠出来11.最后用胶带把每个长方形和正方形边缘粘合在一起,长方体就完成了12.用以上制作方法制作四个正方体和一个长方体。
13.最后以四个正方体两两分组作两个桥墩,一个长方体作为桥面粘合成一个小桥。
生物教具制作一、引言生物教具是生物学教育中非常重要的辅助工具,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物学的知识和概念。
制作生物教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加深他们对生物学的理解。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生物教具制作方法,希望能对广大教育工作者有所帮助。
二、显微镜制作1.材料准备•空心铅笔•一块平整的玻璃片•胶布•手机相机2.制作步骤1.将空心铅笔的尾部削尖,使其成为一个小孔。
2.将玻璃片置于桌面上,将空心铅笔的小孔对准玻璃片的中央。
3.用胶布固定空心铅笔,确保小孔与玻璃片始终保持垂直。
4.将待观察的物体放在玻璃片上方,用手机的相机功能对准空心铅笔的小孔。
5.调整手机的焦距,就可以通过观察小孔中的映像来观察待观察物体的微小结构。
3.注意事项•使用空心铅笔时要注意尖端的安全性,以免伤到手指。
•玻璃片要保持干净,以获得清晰的观察效果。
•使用手机相机时要调整焦距,确保获得清晰的映像。
三、植物模型制作1.材料准备•小型塑料花盆•泥土•小苗或种子•几块小石头或小木棍2.制作步骤1.先将小型塑料花盆填满泥土,使之基本平整。
2.将小苗或种子栽种在泥土中心位置,保证有足够的空间生长。
3.将小石头或小木棍插在泥土中,模拟植物的根系。
4.按照实际植物的特征,给植物模型做上标示(如叶子、茎等)。
3.注意事项•选择适合小型塑料花盆的植物品种,不要选取过于庞大的植物。
•在栽种过程中,注意保持泥土湿度适宜,避免植物干枯。
•可以添加一些人工阳光来模拟日光照射。
四、鸟巢模型制作1.材料准备•棉花或麻绳•手工纸•创可贴•彩色纸•剪刀2.制作步骤1.将手工纸剪成需要的鸟巢形状。
2.使用棉花或麻绳将手工纸上下层粘合在一起,模拟鸟巢的结构。
3.用创可贴在鸟巢的边缘固定棉花或麻绳。
4.用彩色纸剪出鸟巢上围绕着的草或树枝,用胶水粘贴在鸟巢的表面。
5.在鸟巢底部开一个小口,以便观察内部结构。
3.注意事项•使用剪刀时要小心,避免伤到手指。
•可以根据实际鸟巢的特征,来调整鸟巢模型的形状。
初一简单生物模型制作方法生物模型是生物学教学中常用的教具,通过制作生物模型,可以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生物的结构与功能。
下面,我将介绍一种简单的生物模型制作方法,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首先,我们需要准备一些基本的材料,包括牛奶盒、剪刀、胶水、颜料、画笔、纸板等。
接下来,我们就可以开始制作生物模型了。
首先,我们可以选择一个适合大小的牛奶盒作为模型的主体。
然后,根据需要,可以用剪刀将牛奶盒进行一些简单的修剪,使其形状更贴近我们要制作的生物模型。
接下来,我们可以用纸板或者其他材料制作一些生物模型的组成部分,比如头部、身体、四肢等。
然后,用胶水将这些部分粘贴到牛奶盒上,组装成一个完整的生物模型。
接着,我们可以用颜料和画笔给生物模型上色,使其更加逼真。
在上色的过程中,可以根据生物的特征和颜色进行细致的描绘,让模型更加生动。
最后,我们可以根据需要在模型上添加一些细节,比如眼睛、嘴巴、毛发等。
这些细节的添加可以让生物模型更加立体,更加具有观赏性。
通过以上的制作步骤,我们就可以制作出一个简单的生物模型了。
这个生物模型可以用于生物学教学中,也可以作为科学实验的辅助工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物的结构与功能。
当然,这只是一个简单的生物模型制作方法,如果有更高要求的话,可以根据需要使用更加专业的材料和工具,进行更加精细的制作。
希望大家可以通过这种简单的方法,更加深入地了解生物学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总之,制作生物模型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力。
希望大家可以尝试一下这种简单的生物模型制作方法,为生物学教学增添一份乐趣。
初中生物自制教具推荐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初中生物实验教具的种类和作用。
2. 掌握如何使用自制教具进行初中生物实验。
3. 能够在实验中观察、记录和分析实验结果。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掌握自制教具的制作方法和使用技巧。
2. 学会合理地设计实验方案,并能够准确地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
三、教学准备
1. 准备不同种类的自制教具,如显微镜、叶片、显色试纸等。
2. 准备实验指导书和实验记录表。
3. 提前准备好实验室和相关实验材料。
四、教学步骤
1. 引入:介绍实验教具的种类和作用,引导学生了解实验教具在生物学实验中的重要性。
2. 操作演示:老师演示如何使用自制教具进行实验,让学生了解实验步骤和技巧。
3. 分组实验: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并使用自制教具进行实验。
4. 实验记录: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要认真观察、记录实验结果,并填写实验记录表。
5. 分析讨论: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6. 总结提升:老师对本次实验进行总结,帮助学生加深对实验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五、教学反思
1. 是否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
2. 是否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掌握实验技巧和方法?
3. 是否能够让学生对生物科学产生更深的兴趣和认识?。
生物学自制模型成品及说明,太精美!(一)引言概述:生物学自制模型成品是通过创造性的手工制作,结合生物学知识与技巧而制作而成的模型。
这些模型以其精美的外观和详细的结构展示了生物学中的各种生物体或器官。
本文将介绍五个主要方面的生物学自制模型成品及说明,包括细胞模型、人体解剖模型、植物解剖模型、动物解剖模型和生态系统模型。
正文内容:一、细胞模型1. 细胞模型的概念和作用2. 细胞模型的制作材料与工具3. 细胞模型的制作步骤4. 细胞模型的展示与说明5. 细胞模型的意义和应用二、人体解剖模型1. 人体解剖模型的意义和用途2. 人体解剖模型的制作材料和工具3. 人体解剖模型的制作步骤4. 人体解剖模型的展示与说明5. 人体解剖模型的应用领域和价值三、植物解剖模型1. 植物解剖模型的概述和功能2. 植物解剖模型的制作材料和工具3. 植物解剖模型的制作步骤4. 植物解剖模型的展示与说明5. 植物解剖模型的教学与科研价值四、动物解剖模型1. 动物解剖模型的介绍和特点2. 动物解剖模型的制作材料和工具3. 动物解剖模型的制作步骤4. 动物解剖模型的展示与说明5. 动物解剖模型在教学与研究中的应用五、生态系统模型1. 生态系统模型的定义和意义2. 生态系统模型的制作材料和工具3. 生态系统模型的制作步骤4. 生态系统模型的展示与说明5. 生态系统模型的教育与环保意义总结:通过手工制作的生物学自制模型成品为我们提供了直观、生动的学习工具,加深了对生物学的理解和认识。
细胞模型、人体解剖模型、植物解剖模型、动物解剖模型和生态系统模型都是生物学自制模型成品的重要内容,它们在教学、研究及科普普及中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通过制作和展示这些精美的模型,人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生物学的知识,促进生物科学的发展和普及。
第三节中学生物自制教典型范例一、反应速度测试仪1.自制教具的项目名称:反应速度测试仪2.教材原实验方案的缺陷:目前,在中小学教科书中安排的测定反应速度的实验,测试者手握一把尺子刻度值大的一端,被测者将拇指和食指对准这把尺子上的刻度值为0的一端。
当测试者松手,尺下降时,被测者尽快用拇指与食指夹住这把尺子,手指所夹到尺子的刻度的大小,大致反映了被测者的反应速度。
这样的测定手容易抖动,夹尺的手指常偏离尺的零刻度,增大实验误差;拇指与食指张开的宽度不一,对夹尺有影响;夹尺时手指与尺的接触面积较大,手指边缘不整齐,无法精确读数。
这些不足,使得测定不能准确的反映出被测者的反应速度,也就是只能定性,无法定量。
因此,对人们来说,还缺少一种克服上述缺点,能直接准确地测定通过视觉引起的反应速度的测试仪或训练工具。
3.设计方案及创新点:设计方案简介:在底座上安装一个支架,支架前面的底座上粘上缓冲垫,支架顶部安装上滑轮,在滑轮的左下方的支架上安装一个按钮,在支架的正面有根据自由落体公式换算出时间与距离对应的刻度表,0刻度在上端的刻度表,支架左下方安装有固定环,刻度表的前面设置有钢球,钢球上设制作一个环形指针并系上细线,细线穿过导线环(同步发声控制器),绕过滑轮,再穿过按钮,由固定环固定,支架的背面每一毫米所对应的精确到千分之一秒的反应时间的数据表,刻度表的0刻度处的支架上设置有导线环,能使环形指针准确对准刻度表的0刻度。
本方案的创新点:①时间与距离对应的刻度表与数据表能直接准确读出精确到千分之一秒的反应时间,使测定由定性提升为定量。
②通过利用支架,灵敏的按钮,滑轮,细线,导线环(声音同步控制器)能克服因手抖动增大误差的缺陷,使操作简单、结果真实、重复实验稳定。
③环形指针准确示数,克服了原来手指边缘不整齐不能准确读数的缺陷。
4.自制教具的原理图:1.滑轮2.支架3.导线环(同步发声控制器)4.细线5.刻度表6.环形指针7.钢球8.缓冲垫9.底座10.固定环11.数据表12.控制按钮5.该自制教具所材料工具及加工技法:材料:长21cm宽13cm的不锈钢板,高70cm,宽5cm厚1.5cm的不锈钢扁形材,直径4cm的小滑轮,一个塑料探制按钮,一个小门铃,细电线2m,一个直径约2cm的镀铬钢球,120cm长的细线一段,直径2cm环形金属片,自制根据自由落体公式换算制成的长度与时间对应的刻度表。
初中生物立体教具制作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肺呼吸运动的过程和原理;2. 学习制作肺呼吸运动模型教具;3.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1. 肺呼吸运动的原理;2. 制作肺呼吸运动模型教具的方法。
教学准备:1. 塑料饮料瓶;2. Y形管;3. 橡胶管;4. 气球;5. 细线;6. 剪刀;7. 胶带。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肺呼吸运动的原理,即肺的扩张和收缩是由膈肌的收缩和舒张引起的;2. 介绍今天要制作的肺呼吸运动模型教具,并展示图片。
二、制作教具(15分钟)1. 让学生分组,每组分发一个塑料饮料瓶、一个Y形管、一段橡胶管、一个气球和一段细线;2. 讲解制作方法:a. 去掉饮料瓶的瓶底,用细线把气球分别绑在Y形管的两个分支上;b. 将Y形管的另一端插入橡胶管,固定到瓶盖的小洞内(注意密封);c. 将瓶底用气球的一部分薄膜封住。
3. 学生动手制作教具,教师巡回指导。
三、使用教具(10分钟)1. 讲解使用方法:a. 向下拉气球薄膜(膈肌),与Y形管相连的气球(肺)会变大,说明肺吸气;b. 向上推气球薄膜(膈肌),与Y形管相连的气球(肺)会变小,说明肺呼气。
2. 学生演示使用教具,观察肺的扩张和收缩过程。
四、总结与反思(5分钟)1. 让学生总结制作和使用教具的过程,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2. 教师点评学生的制作和使用情况,给予鼓励和指导。
教学延伸:1. 让学生思考如何改进教具,使其更加逼真和实用;2. 鼓励学生尝试制作其他生物立体教具,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制作肺呼吸运动模型教具,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了肺呼吸运动的原理和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在制作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互相帮助,充分发挥了团队合作的精神。
同时,教师也及时给予学生指导,确保了教具的制作质量。
通过使用教具,学生更好地掌握了肺呼吸运动的机制,提高了学习效果。
总之,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生物教具制作第一篇:生物教具制作——显微镜生物学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观察微小结构,并且为了能够更好地观察这些结构,需要一台显微镜。
而制作一台显微镜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显微镜的原理和构造。
下面我们将介绍如何制作一个简单的显微镜:材料:1. 塑料凸透镜(或玻璃凸透镜)2. 手机或平板电脑3. 胶带4. 剪刀5. 胶水步骤:1. 在手机或平板电脑的摄像头上,贴上一张透明胶带,以增强对物体的聚焦效果。
2. 将塑料凸透镜粘贴在手机或平板电脑的摄像头上方。
3. 打开摄像头,调整焦距以获得清晰的图像。
4. 将需要观察的样品放在凸透镜下方。
5. 调整样品和凸透镜的距离以获得清晰的图像。
这些材料都是易于获得的,并且这种制作方法相对简单。
它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显微镜的基本原理,并更深入地了解生物学中的微小结构。
第二篇:生物教具制作——植物观察器植物是生物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领域。
制作一个带有放大镜的植物观察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观察和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和结构。
下面是制作一个简单的植物观察器所需的材料和步骤:材料:1. 一个塑料透明盖子2. 一个透明的塑料水杯3. 一把锋利的剪刀4. 胶水5. 一个放大镜步骤:1. 将塑料杯的顶部切掉,剩下的部分约 6 厘米高,作为植物观察器的基础。
2. 在透明盖子上夹上放大镜。
3. 将盖子和塑料杯底部用胶水黏在一起。
确保盖子便于透视并且不会被粘住。
4. 在杯子下面设置一个底座或板子,用来支撑盖子和透明杯。
5. 将植物放在透明杯中观察。
植物可以是种子、幼苗或成年植物的不同部分。
这种植物观察器非常实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和结构,并且可以随时随地观察植物的生长状况。
第三篇:生物教具制作——人体骨骼模型了解人体的结构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生物学的各个方面。
制作一个实用的人体骨骼模型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好的视觉教学材料。
下面是制作一个简单的人体骨骼模型所需的材料和步骤:材料:1. 一套骨骼模型的图片或海报2. 一副骨骼模型的配件3. 一个浅盘子4. 石膏步骤:1. 将骨骼模型的附件分别切割成小块,并用彩色瓷砖背景粘贴在盘子的底部。
自制简易生物教具对于教学过程中,生物教具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辅助工具,可以将抽象的概念变得更加直观、形象,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本文将介绍一些简单易制作的生物教具。
一、化石模型化石是生物进化史的重要记录,通过制作化石模型,可以使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不同生物在不同时期的特点与进化过程。
制作化石模型的步骤如下:材料:黄土、泥土、沙子、水、模型(可用塑料模型或自制卡纸模型)1.将黄土、泥土、沙子和水按比例混合,制成固体状态的泥土。
2.将模型压入泥土中,抹平表面,使之平整。
3.将泥土表面刻画成化石痕迹的形状,可以参考一些已有的化石。
4.将制作好的化石模型放入烤箱中烘干,并在表面喷上保护漆即可使用。
化石模型制作简单,所需材料也比较常见,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到生物的进化历程。
二、植物标本植物标本是植物学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教具之一,通过制作植物标本,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植物的特点、形态和结构。
制作标本的步骤如下:材料:鲜植物、双面胶、剪刀、标签、笔1.选取鲜活的植物,先将其浸泡于50%的酒精水中10分钟,去掉表面的杂质和水分。
2.对植物进行分类分离,并将各部位整齐地排列在一起。
3.在标签上写上植物名称、标本的地点和时间等信息。
4.将植物放在双面胶上,用手轻轻按压,使其贴紧。
5.用剪刀将剩余的胶纸剪掉,并将标签与胶贴在一起。
植物标本可以保存较长时间,并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植物的多样性和结构。
三、生长观察装置生长观察装置可以用于观察植物、昆虫等生物的生长过程,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生物的生长规律和特点。
制作生长观察装置的步骤如下:材料:透明塑料瓶、水、细砂、热带植物或昆虫1.取一个透明塑料瓶,将瓶身剪成两段,取下半部分。
2.在瓶底放入一层细砂,厚度约为1cm。
3.将需要观察的植物或昆虫放在细砂上,并将其固定,可以使用胶水或者细线等。
4.加入适量的水,并将瓶口用保鲜膜封住。
5.将观察装置放在位置明亮、通风的环境中,每天观察生长情况。
初中生物立体教具制作教案
教学内容:生物学中的细胞结构
教学目标:
1. 了解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具有自我复制和功能的基本特征。
2. 了解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不同部位的结构和功能。
教具准备:
1. 颜色纸或卡纸
2. 剪刀
3. 胶水
4. 彩色笔
教具制作步骤:
1. 制作细胞膜:将颜色纸或卡纸剪成一个大圆盘,大约10cm直径,表示细胞膜。
2. 制作细胞质:将另一张颜色纸或卡纸剪成一个较小的圆盘,直径约8cm,表示细胞质。
将细胞膜放在细胞质上。
3. 制作细胞核:用一小块颜色纸或卡纸做成一个小球,直径约2cm,表示细胞核。
将其粘贴在细胞质中央。
4. 制作线粒体:用另一小块颜色纸或卡纸剪成一个椭圆形,表示线粒体。
将其粘贴在细胞质内部。
5. 制作高尔基体和内质网:用颜色纸或卡纸剪成细长形,分别表示高尔基体和内质网,粘贴在细胞质内。
6. 完成细胞模型。
教学活动及评价:
1. 将制作好的细胞模型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观察和比较不同结构部位的细胞。
2. 让学生自行观察细胞模型,并描述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3. 提问学生,引导学生思考: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不同的细胞结构有不同的功能,而这些功能是如何协同工作的?
4. 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帮助学生理解细胞的重要性和复杂性。
教学反思:
通过制作细胞模型,学生可以直观地了解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激发他们对生物学的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生物学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和互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
自制肾单位简易模型一、制作理论:在新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第一节“尿的形成和排出”中,肾单位的结构是重点,也是难点,因此必须把对肾单位的结构的认识这一部分教学内容处理好。
在授课过程中如果采用挂图来认识结构则无立体感,但采用石膏或塑料模型认识结构虽有立体感但没有动感。
我在进行这一部分内容的教学过程中,采用可以拆装的自制肾单位的简易模型,再在学习尿的形成过程中配以电脑动画的方法,效果很好。
现将自制肾单位简易模型的方法介绍如下。
二、模型教具的制作(一)材料剪刀一把、透明胶一圈、塑料瓶一个(或安全漏斗等)、黄软塑料管一根、红色线一米半,蓝色线一米。
(二)制作步骤1、将塑料瓶从距离瓶盖处约5厘米将瓶子剪掉,制作成相当于一个肾小囊的模型。
2、在瓶盖中央剪一小孔,将黄塑料管固定到瓶盖的小洞内。
3、取一根长约1.5米的红色电线,把中央段的皮小心剥掉,露出里面较多的细铜丝。
这样,两端的电线可表示入、出球小动脉,中间的细铜丝表示毛细血管丛。
考虑到入球小动脉要比出球小动脉粗,可用透明胶带把表示入球小动脉的那一端适当缠绕加粗,待演示教具时,把中间的细铜丝弯曲盘绕成球状,用来表示肾小球。
塑料瓶相当于肾小囊,黄软塑料管相当于肾小管,红蓝电线分别相当于小动脉、小静脉以及缠绕在肾小管外的毛细血管。
红电线折叠成的小球相当于肾小球。
三、使用说明:1、先将电线取出,把红色电线中间数根细铜丝盘绕成球状。
如此一来,学生不仅容易意识到肾小球其实是毛细血管球,而且也清楚了入端为入球小动脉,出端为出球小动脉。
2、把连接着玻璃弯管的肾小囊囊取出,在使用前要让学生意识到胶囊里是空的,最后把表示肾小球的灯头线嵌入胶囊的凹陷内,完成该教具的演示。
3、在此基础上,对红蓝色线段再做处理,使其围绕玻璃弯管,以表现肾小管周围分布着毛细血管的情形,为“尿的形成”的结构基础做形象的演示。
四、效果分析1、通过模型观察,使学生认识到实际上肾单位又是由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组成。
生物教案教学用具制作教案标题:生物教案教学用具制作教学目标:1. 通过制作生物教学用具,提高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教学内容:1. 生物分类:植物和动物2. 生物结构:细胞、组织、器官和系统3. 生物生命周期:种子发芽、植物生长、动物的变态和繁殖教学用具制作一:植物细胞模型材料:- 白色塑料泡沫球- 彩色塑料泡沫球- 彩色纸- 剪刀- 胶水制作步骤:1. 将白色塑料泡沫球剪成半球形状,作为细胞膜。
2. 在细胞膜上用彩色塑料泡沫球制作细胞器官,如叶绿体、线粒体、核等。
3. 使用彩色纸剪出各个细胞器官的形状,并粘贴在相应的位置上,以增加细胞的真实感。
4. 将制作好的植物细胞模型展示给学生,并解释每个细胞器官的功能和作用。
教学用具制作二:动物骨骼模型材料:- 不锈钢线- 铝箔- 剪刀- 胶水制作步骤:1. 使用不锈钢线制作动物的骨架,根据动物的形态和结构,将线弯曲成相应的形状。
2. 使用铝箔将骨架进行包裹,增加骨骼的真实感。
3. 将制作好的动物骨骼模型展示给学生,并解释不同骨骼的作用和功能。
教学用具制作三:生物生命周期展板材料:- 彩色卡纸- 彩色笔- 剪刀- 胶水制作步骤:1. 使用彩色卡纸剪出不同生物的生命周期展板,如植物的种子发芽、生长、开花和结果等。
2. 在展板上使用彩色笔绘制出每个阶段的形象,以增加视觉效果。
3. 将制作好的生物生命周期展板展示给学生,并讲解每个阶段的特点和过程。
教学评估:1. 学生根据植物细胞模型,描述细胞的组成和功能。
2. 学生根据动物骨骼模型,解释不同骨骼的作用和适应环境。
3. 学生根据生物生命周期展板,描述生物的生长和繁殖过程。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创造力,制作其他生物教学用具,如昆虫模型、植物标本等。
2. 学生可以分组进行生物展览,展示自己制作的教学用具,并交流分享彼此的制作过程和心得体会。
初中生物自制教具标本教案
教学目标:
1. 能够了解生物标本的制作方法和意义;
2. 能够自制简单的生物标本,如昆虫、植物等;
3. 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观察力。
教学内容:生物标本的制作方法
教学步骤:
一、导入
1. 让学生回顾生物标本的定义和作用。
2. 引入今天的主题:我们将学习如何自制生物标本。
二、示范
1. 示范老师准备制作生物标本所需的材料和工具。
2. 示范老师制作一个简单的昆虫标本,如蝴蝶或蜜蜂。
三、实践
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种生物(如植物、昆虫等)进行自制标本。
2. 学生根据示范,使用所提供的材料和工具,制作自己的生物标本。
四、展示
1. 每个小组展示他们制作的生物标本,分享制作过程和心得体会。
2. 全班同学进行讨论和交流。
五、总结
1. 老师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强调生物标本的重要性和制作方法。
2. 学生反馈自己的学习体会和感受。
教学评价:
1. 观察学生制作过程,检查学生是否掌握了生物标本的制作方法。
2. 观察学生展示时的表现和讨论参与情况,评价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交流能力。
拓展延伸:
1. 鼓励学生利用家庭周边资源,自行制作更多种类的生物标本。
2. 引导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生物标本的制作方法和注意事项,开拓视野。
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掌握了生物标本的制作方法,也提高了动手能力和观察力。
希望学生能够继续对生物领域感兴趣,发现更多生物的奥秘。
初中生物创意自制教具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水生生物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2.培养学生对水生生物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3.学会使用各种观察工具如显微镜等
【教学内容】
1.水生生物的种类及特点
2.水生生物的饲养方法和注意事项
3.使用显微镜观察水生生物
【教学准备】
1.有关水生生物的书籍或资料
2.一个适合放置水生生物的小水族箱
3.水生生物的饲料和容器
4.放大镜和显微镜
【教学步骤】
1.简单介绍水生生物的种类和特点,并和学生讨论,引导学生对水生生物产生兴趣
2.向学生展示装有水生生物的水族箱,介绍水族箱的使用方法
3.给学生分配任务,让他们负责饲养水生生物,注意事项包括每天换水和观察水生生物的状态
4.教导学生如何使用放大镜和显微镜观察水生生物的微观结构,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和观察结论
5.让学生在观察的同时记录下自己的发现和感受,并与同学分享交流
6.对学生的观察结果进行总结分析,引导学生对水生生物的保护意识和重要性
【延伸学习】
1.组织学生进行水生生物的分类和特征分析活动
2.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探讨水生生物的栖息环境和食物链关系
3.可以邀请相关专家或学者给学生讲解和观察水生生物
【教学反馈】
通过学生的观察记录以及分享交流,了解学生对水生生物的理解和认识情况,对学生的观察方法和结果进行评价和指导。
【教学心得】
通过这次生物水族箱的教学活动,学生对水生生物有了更直观和深入的了解,培养了学生对生物的兴趣和保护意识,教具的使用也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为学生的生物学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自制简易生物教具生物教育是现代教育体系中至关重要的一个领域,它涉及到人类生命的来源、进化与发展,以及周围世界中最基本的物种、组织和生物地理,这些内容需要课堂教育和实践探究相结合来进行教学。
在生物教学中,图示展示和实验操作是必不可少的方式,但是购买原装教具成本高昂,简易自制生物教具成为了一种趋势。
为此,本文介绍了一些简易自制生物教具,以期提升生物教学实践的效果和操作难度,同时降低实验成本,供广大生物教师使用。
1. 孢子种子贴纸材料:玻璃片、玻璃盖片、亚麻布、石蜡、孢子、扫描仪步骤:1)将亚麻布剪成玻璃片大小的尺寸;2)将亚麻布搭在玻璃片上面,用石蜡薄薄涂覆在上半部分的亚麻布上,下半部分不需涂覆;3)孢子撒在玻璃片上面未涂石蜡的亚麻布上;4)将玻璃片伴随着覆盖着亚麻布和孢子的部分倒置过来,将玻璃盖片盖在孢子上,压平,使玻璃片不遗留气泡,然后将余下的亚麻布固定在玻片底部;5)利用扫描仪来扫一扫这个样本,并将孢子从样本顶部拍下来。
应用:在课堂上用来展示种子的内部结构,或可用于教学干涉。
2. 蛋白质染色材料:鸡蛋白、酒精、盐酸、氟光素步骤:1)将鸡蛋白放在小试管里,倒入少量氟光素润湿蛋白,制成氟光素蛋白质溶液;2)取少许氢氯酸加入鸡蛋白中,让其表现出凝聚变得彩色。
应用:展示蛋白质分子的可溶性和沉淀状态,并帮助学生了解蛋白质的化学性质。
3. 细胞模型材料:气球、调色板、剪刀、胶水、丝带、纸板步骤:1)在气球上用调色板制成细胞壁和细胞膜的形状;2)剪出多个圆形或三角形方形的纸板;3)利用胶水将纸板固定在气球上,形成细胞器的形状和数量;4)绑上丝带,完成细胞模型。
应用:可用于展示细胞结构与组成,辅助教学细胞学和生物学。
4. 昆虫标本材料:塑料管、白色粉末、取样夹、塑料袋、管子步骤:1)选择一种昆虫,小心地将它捕捉下来,使用取样夹把它夹住,把它放进塑料袋中;2)加入一点白色粉末进塑料袋,使粉末覆盖全身,然后用手轻轻晃动袋子,把粉末均匀涂覆昆虫;3)将带有昆虫的快递管和取样夹放进塑料管中,在管口处旋紧;4)放置在一个开阔的空间,在几个月后,就会形成一只精美的标本。
探究鱼尾鳍作用的教具模型制作说明
【名称】:探究鱼尾鳍作用模型
【材料】:气球一个、吸管、塑料片(鱼尾形)、塑料小刀、橡皮筋、曲别针
【制作过程】:
1.取一个气球,向里边灌进去少量水,
2.将饮料的吸管插入气球口中,用手压扁吸管,然后用橡皮筋扎紧气球口部。
3.将饮料吸管折过来,并用另一个橡皮筋扎紧。
4.将剪成鱼尾鳍形状的两个硬塑料片放在气球口两侧,用一根皮筋扎好后,再用曲别针把两片尾鳍沿着边缘夹在一起。
5.将塑料小刀从下向上插入两片尾鳍之间。
6.将做成的教具放入一盆水中,用一个手指按住气球的前部,再拨动塑料小刀,使鱼的尾鳍左右摆动,这条鱼就会向前游泳了。
【教具特点】:
本教具用塑料小刀的振动来模拟鱼尾鳍的摆动,根据实验的现象知道,当塑料小刀振动时,会带动塑料片左右摇摆,因此“小鱼”会向前游动。
这模拟了鱼的尾鳍左右摆动的现象,证明了尾鳍的摆动会给鱼产生动力。
本教具制作比较简单,而且现象明显,可以很好的证明鱼尾鳍的作用是给鱼提供前进的动力。
【运用对象】:
本教具适用于八年级生物上册、鱼类,讲解鲫鱼尾鳍的作用时所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