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记录
- 格式:doc
- 大小:167.04 KB
- 文档页数:22
手术记录记录病人的手术过程及操作细节病人姓名:XXX 病历号:XXX 手术日期:XX年XX月XX日手术记录主刀医生:XXX 手术助手:XXX 麻醉医生:XXX手术部位:XXX 手术名称:XXX一、手术环境手术室整洁无菌,手术台准备充分,手术灯光照明良好,监护设备运行正常,术前麻醉情况稳定。
二、麻醉过程1. 患者于XX时XX分进入手术室,麻醉医生根据术前评估情况选择了全身麻醉/局部麻醉/椎管内麻醉进行麻醉。
2. 麻醉过程中,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呼吸心率正常,麻醉深度适中。
3. 麻醉医生根据手术情况随时调整麻药剂量,确保患者安全度过手术。
三、手术过程1. 皮肤消毒完毕,铺盖巾覆盖,手术巾开根据切口位置合理铺设,暴露手术部位。
2. 主刀医生按照手术计划逐步展开手术,清晰分层解剖,小心避开重要血管神经结构。
3. 手术过程中使用了XXX器械,XXX材料,操作规范,血管结扎牢固,缝合整齐。
4. 手术时发现XXX情况,及时处理,未出现意外情况。
5. 手术结束后留置引流管/敷药物/固定XXX,术区无出血渗出。
四、术后处理1. 手术结束,患者送至恢复室,监护护士进行术后观察,记录生命体征。
2. 麻醉复苏过程中,无恶心呕吐,无呼吸循环障碍,术后疼痛得到有效控制。
3. 术后指导患者及家属注意事项,如伤口护理、饮食锻炼等。
4. 术后XX小时,患者病情稳定,恢复良好,无并发症发生,可转出恢复病房继续观察治疗。
五、术后随访1. 出院后,患者定期复诊,术后病情恢复良好,无感染出血等并发症。
2. 术后恢复满意,无不适症状,无手术部位异常感染,切口愈合良好,术后康复效果良好。
六、备注以上手术记录属实,如有疑问请及时沟通,以利于医疗质量保障和病人安全。
手术医生签名:日期:XX年XX月XX日。
⾻科⼿术记录模板股⾻粗隆粉碎性⾻折DHS内固定⼿术程序:1.⿇醉成功后,平卧位,右侧腰背部垫⾼450,在C-臂机透视下牵引复位⾻折,常规消毒铺⼱。
2.以右侧股⾻⼤粗隆为起点作外侧纵切⼝,长10cm,逐层切开,纵形切开阔筋膜、股外侧肌,⾻膜下剥离暴露股⾻上段外侧。
3.术中见股⾻粗隆粉碎性⾻折,⼤粗隆和⼩粗隆均劈裂、移位,将⾻折复位,以⼀枚导针进贴股⾻颈前⽅打⼊股⾻头作为股⾻颈前倾⾓导向,于⼤粗隆下⽅约2cm钻孔为进针点,在1350定位导向器确定⾓度并与前⼀导针平⾏以确定前倾⾓,钻⼊股⾻颈,C-臂机透视下观察⾻折复位满意,导针位置尚好,测得导针在股⾻颈内长8cm,选⽤7.5cm长DHS螺钉,调好绞⼑,顺导针钻⼊绞⼑7.5cm,丝钻攻好螺纹,拧⼊7.5cm长DHS螺钉,装⼊滑槽钢板,使钢板紧贴股⾻,逐⼀钻孔拧⼊4枚螺钉,拧⼊DHS螺钉尾钉,使⾻折端得到加压,检查髋关节活动度好,冲洗伤⼝,置引流管⼀根,逐层缝合切⼝,术毕。
髌⾻⾻折1.平卧位2.常规消毒铺⼱。
3.在右膝关节作横弧形切⼝,切开筋膜层,显露髌⾻⾻折端,及断裂的髌韧带扩张部,冲洗膝关节腔,清除⾎肿,见⾻折粉碎,移位,将⾻折复位,以⼱钳维持,平⾏髌⾻纵向钻⼊两枚克⽒针,再以钢丝“8”字环绕绑扎,取1—0Dexon线环绕髌⾻缝扎两周,以固定。
4.冲洗术野,彻底⽌⾎,逐层缝合。
肱⾻⾻折⼿术程序:1.臂丛⿇醉成功后,患者取平卧位,左上臂置于胸前,左上臂根部绑⽌⾎带,常规⼿术野⽪肤消毒铺⼱。
2.驱⾎⾄300mmHg,上⽌⾎带,⾃尺⾻鹰嘴⾄肱⾻下段后⽅切开约长10cm,切开⽪肤及⽪下组织,显露肱三头肌及腱膜,显露出尺神经,牵开尺神经以免损伤,⾃肱三头肌中线切开直⾄肱⾻⾻膜,将肱三头肌向两侧拉开,显露肱⾻⾻折端,见远端向前成⾓移位,将⾻折端⾎肿清除,牵引复位⾻折并维持,取5孔肱⾻重建钢板预弯后置于肱⾻后侧,钻孔,攻螺纹,拧⼊螺钉固定,并使⾻折端加压,检查⾻折固定稳定,肘关节活动不受影响。
肱骨骨折1.臂丛麻醉成功后,患者取平卧位,左上臂置于胸前,左上臂根部绑止血带,常规手术野皮肤消毒铺巾。
2.驱血至300mmHg,上止血带,自尺骨鹰嘴至肱骨下段后方切开约长10cm,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显露肱三头肌及腱膜,显露出尺神经,牵开尺神经以免损伤,自肱三头肌中线切开直至肱骨骨膜,将肱三头肌向两侧拉开,显露肱骨骨折端,见远端向前成角移位,将骨折端血肿清除,牵引复位骨折并维持,取5孔肱骨重建钢板预弯后置于肱骨后侧,钻孔,攻螺纹,拧入螺钉固定,并使骨折端加压,检查骨折固定稳定,肘关节活动不受影响。
3.冲洗伤口,彻底止血,留置胶管引流1条,逐层缝合。
4.麻醉满意,术程顺利,术后予左上肢石膏托外固定。
髌骨骨折1.平卧位2.常规消毒铺巾。
3.在右膝关节作横弧形切口,切开筋膜层,显露髌骨骨折端,及断裂的髌韧带扩张部,冲洗膝关节腔,清除血肿,见骨折粉碎,移位,将骨折复位,以巾钳维持,平行髌骨纵向钻入两枚克氏针,再以钢丝“8”字环绕绑扎,取1—0Dexon线环绕髌骨缝扎两周,以固定。
4.冲洗术野,彻底止血,逐层缝合。
髌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1.麻醉平稳后,患者仰卧位,常规消毒铺单,取右膝前正中长约8厘米纵行切口,切开皮肤浅深筋膜,分离显露骨折处。
2.术中可见髌骨骨折,呈粉碎性,关节腔可见有大量凝血块,髌腱膜于骨折处横断。
3.手术清除骨折端处凝血块,将骨折复位后,暂用巾钳固定。
于髌骨旁纵行切开关节囊,手指探查髌骨关节面复位良好,以髌骨记忆合金张力钩固定,用生理盐水充分冲洗关节腔及切口,用粗丝线缝合修补髌腱膜及关节囊。
4.清点器械无误后缝合皮下组织及皮肤。
手术顺利,术中出血不多,术后患者安返病房。
左肱骨骨折内固定术后再次骨折1.麻醉平稳后,患者取仰卧位,常规消毒铺单。
2.沿原手术切口切开,逐层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分离显露桡神经,游离桡神经并牵开保护,充分显露骨折断端,可见左肱骨骨折,内固定物松脱,骨折断端处有大量肉芽组织形成,有碎骨块,骨折断端错位成角,骨折端骨质硬化,髓腔封闭。
手术记录病员姓名:唐中琼,女、50岁,49床住院号:8711、术前诊断:⑴、右侧卵巢肿瘤⑵、子宫肌瘤⑶、更年期宫血⑷、轻度贫血⑸、慢性高血压疾病麻醉方式:全身麻醉2、手术方式⑴、右侧卵巢肿瘤切除术⑵、全子宫切除+右侧附件切除术⑶、左侧卵巢囊肿剥除+部分卵巢切除术。
3、手术所见:打开腹膜,发现腹膜色泽正常,腹腔内无腹水,网膜不粘连,无结节。
探查盆腔,子宫如2月孕大小,质中,形态不规则,前壁无粘连,子宫右后方有10×15cm大小囊性包块嵌顿于子宫直肠陷凹,与子宫后壁粘连严重,右侧附件包裹其中无法探及,包块包膜光滑,壁薄,张力大,可见内为透明液体。
左侧卵巢有3×4cm大小囊性包块,卵巢外观色泽灰白,无硬结,表面光滑,输卵管外观正常。
4、手术步骤:⑴、在全麻下,常规消毒,取下腹正中脐耻之间作一长约14cm纵行切口,皮下脂肪厚约3cm,逐层进腹。
打开腹膜如上述手术所见。
⑵、因子宫后壁与包块粘连,包块较大无法提出,用无菌手术血帕垫护包块周围,以保护肠管及切口周围组织,先在包块顶部切开1cm 小1口,吸出囊内液体(清亮透明)约200ml,以减轻包块张力,探及包块内有3×5cm大小形态不规则卵巢组织,质硬。
小止血钳夹持包块小切口,防止囊内余夜流出污染腹、盆腔⑶、分离右侧阔韧带及子宫后壁,将包块完整剥出,大止血钳夹持起根部,切除包块及右侧附件,残端用7号丝线双重缝扎。
⑷、行左侧卵巢囊肿剥除,并切除部分卵巢组织,用1号丝线间断缝合止血。
(术中与家属沟通,征得家属同意切除子宫但要求保留左侧卵巢并签字后,)⑸、按全子宫切除术操作常规步骤行全子宫切除术。
残端均用7号丝线双重缝扎止血,⑹、用可吸收线缝合阴道残端。
清点术中用物无误后,常规关闭腹壁各层。
手术顺利,历时1小时20分,术中出血约200ml 。
⑺、切除组织分装并标明部位及名称经家属签字后送病检。
2。
手术记录模板手术记录是医院中非常重要的工作之一,是记录医生在手术过程中所采取的措施、操作和处理过程、手术时间、无菌技术等内容,供医疗记录和质控全过程中使用,也是医疗纠纷处理中的重要证据之一。
为了方便医生进行手术记录,制定了以下手术记录模板。
病例信息患者姓名:___________ 性别:___________ 年龄:___________ 住院号:___________ 手术名称:___________ 手术部位:___________手术前检查1.手术部位清洁、标识符合要求2.患者准备充分,采集必要的生命体征和检查项目3.术者和麻醉医生再次确认患者和手术计划,明确手术部位和方式手术过程1.文献及体系复核2.无菌操作3.麻醉4.手术切口及操作5.术中处理及判断6.成功取出肿物7.切口缝合8.切口覆盖术后处理及检查1.解除麻醉,小心翼翼地离开手术间2.翻身,检查手术成功部位有无渗液、渗血等3.拆线时间及注意事项4.饮食恢复及护理实施5.患者的病情观察和必要的生命体征和检查项目的跟进手术结束手术记录结束后应交由相关医务人员签名、审核确认以及日期签名,完成书写,并及时归档。
后续发现问题,可以通过手术记录进行查找和解决。
注意事项手术记录是医疗纠纷处理中的重要证据之一,因此需要严格按照相关要求和标准进行书写。
在书写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标题要规范、准确,包括病例信息、手术名称、手术部位等内容2.手术过程要详细记录,包括麻醉、操作、处理、切口缝合、切口覆盖等,确保无遗漏3.注意符号规范,语句通顺易懂,错别字不可出现4.手术记录必须真实,不得随意篡改或删除信息内容5.手术记录应该尽量简洁明了,重点突出,不应冗长拖沓。
手术记录模板是医疗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详细的手术记录能够为医疗工作提供重要参考依据,也是医疗纠纷处理中的重要证据之一。
同时,在书写手术记录的过程中也需要注意相关操作规范和书写要求,确保手术记录真实、准确、规范。
肺叶切除微创手术记录日期:[日期]手术医生:[姓名]手术室:[手术室名称]一、患者信息- 姓名:[患者姓名]- 年龄:[患者年龄]- 性别:[患者性别]- 住院号:[患者住院号]- 诊断:[患者诊断]二、手术准备- 麻醉方式:[麻醉方式]- 患者体位:[患者体位]- 术前准备:[术前准备情况]- 手术器械:[手术器械清单]三、手术过程1. 切口:- 位置:[切口位置]- 长度:[切口长度]- 针线:[使用的针线类型]- 封闭方式:[封闭方式]2. 镜下操作:- 左下叶肺段切除:[具体过程描述]- 淋巴结清扫:[具体过程描述]3. 出血量:[出血量]4. 引流管插入:[引流管插入情况]5. :[是否进行了]四、手术结束- 手术时间:[手术开始时间-手术结束时间]- 切口缝合情况:[切口缝合方式、是否有渗液] - 引流液量:[引流液量]- 患者转入恢复室:[时间]五、术后恢复- 患者病情:[术后患者病情]- 伤口情况:[伤口愈合情况]- 引流情况:[引流液性质、引流管拔除时间]- 疼痛管理:[疼痛评分、疼痛管理措施]- 患者情绪:[患者术后情绪状态]- 转归:[患者手术后转归情况]六、特殊情况- 术中出现的问题及处理方法:[术中出现的问题描述及处理方法]- 术中输血:[是否进行了输血,输血量及输血品种]七、手术后随访- 随访时间:[随访时间]- 患者恢复情况:[患者手术后恢复情况]- 忌讳事项:[术后忌讳事项]- 下次复查时间:[下次复查时间]以上为肺叶切除微创手术记录,仅供医学研究参考。
手术记录登记本范文手术记录登记本是医疗机构用于记录、管理和存档所有手术相关信息的重要文书。
它是手术过程管理的核心文件,对确保手术安全、保证手术质量、促进医患沟通和医患信任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就手术记录登记本的内容和重要性进行详细介绍。
手术记录登记本通常包括以下主要内容:手术医疗机构基本信息、手术医生、麻醉师和护士的基本信息、患者基本信息、手术名称和术者、手术切口、手术时间、麻醉方式、手术操作和器械使用、手术出血情况、术中意外事件、手术结束时间、术后处理、术后并发症等等。
1.促进医患沟通和医患信任:手术记录登记本能够记录手术过程中的重要信息,如手术操作的方法、器械的使用情况、出血情况、术中意外事件等。
医生可以根据手术记录登记本,向患者或家属详细解释手术过程,帮助患者了解手术的整个流程,减轻患者的焦虑和不安,促进医患之间的沟通和信任。
2.保证手术安全和质量:手术记录登记本能够记录手术医生、麻醉师和护士的基本信息,有助于确保手术操作人员具有合格的资质和经验。
同时,手术记录登记本中的手术名称、切口、时间、麻醉方式以及器械使用等信息能够确保手术操作的准确性和规范性,从而保证手术的安全和质量。
3.术后追踪和处理:术后记录在手术记录登记本中可以详细记录术后处理情况、术后并发症等重要信息,为术后追踪和处理提供依据。
例如,手术出血情况的详细记录可以帮助医生及时掌握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及早采取必要措施避免感染和并发症的发生。
4.数据分析和质量改进:手术记录登记本中的手术操作、麻醉方式、器械使用和术后并发症等信息能够为医疗机构提供重要的数据源,供医院管理者和临床质量管理人员进行数据分析和质量改进。
通过统计和分析这些数据,医务人员可以发现存在的问题、改进的空间,从而提高手术的质量和安全水平。
手术记录登记本的完善与管理需要严格遵守医疗纪录管理的相关规定和标准。
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与手术管理相关的制度和流程,明确各个环节的责任和权限。
医院手术记录
手术记录是医院对于每一次手术过程进行记录和保存的重要文件。
其目的是为了记录手术的全部过程,包括手术的开始时间、手术的步骤、使用的药物和治疗器械、手术过程中的特殊情况和处理方式、手术的结束时间等信息。
手术记录应当包含以下内容:
1. 患者信息:包括患者的姓名、年龄、性别、身份证号码等基本信息,以及患者的病情描述和需要进行手术的原因。
2. 手术团队:记录参与手术的医生、护士和其他相关人员的姓名和职称。
3. 手术开始:记录手术的开始时间,并说明手术室的状态和准备情况。
4. 麻醉情况:记录麻醉方法和药物使用情况,包括麻醉师的姓名和药物剂量。
5. 手术过程:详细记录手术的每一个步骤和操作,包括使用的
器械和药物,特殊情况的处理方式,以及手术中发生的事件和问题。
6. 手术结束:记录手术的结束时间和治疗效果评估,包括手术
部位的处理和伤口缝合的方式。
7. 手术后处理:记录手术结束后的护理和注意事项,以及给予
患者的药物和建议。
8. 护理记录:记录手术后患者的生命体征、饮食摄入情况和其
他护理措施的实施情况。
手术记录是医院重要的法律文件,应当由负责手术的医生进行
书写并签名。
手术记录的内容应当准确、完整,并保存在医院的档
案中以供日后参考。
以上是关于医院手术记录的简要介绍,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手术记录范文手术记录示例患者:李某性别:女年龄:32岁手术日期:2022年5月20日手术类型:阑尾切除术手术人员:主刀医生:张医生助理医生:王医生麻醉师:杨医生护士:陈护士手术过程:麻醉:患者进入手术室后,经过基本常规监护后,进行全麻麻醉。
由杨医生负责管理麻醉过程。
通过静脉注射丙泊酚和芬太尼等药物,患者成功进入麻醉状态。
手术准备:张医生和王医生对患者进行皮肤消毒,覆盖巾进行无菌覆盖。
确保手术区域干净无菌。
手术步骤:1. 隆起腹部:采用无菌巾将腹部隆起,用腹部固定器固定。
2. 剖腹入腹腔:张医生在腹部正中线上进行约5cm的切口,用手术刀扩大切口至约10cm,剖腹进入腹腔。
3. 观察腹腔:王医生用纱布清洁腹腔内液体,观察腹腔内情况,检查其他器官是否异常。
4. 查找阑尾:张医生沿着盲肠向右下方沿迹查找阑尾,用胃镜对阑尾进行观察确认。
5. 阑尾切除:通过张医生的操作,成功找到阑尾,使用止血夹将阑尾基底夹住,切除阑尾。
6. 结扎止血:张医生结扎阑尾切口处的血管,并用吸收性缝线进行缝合。
7. 腹腔清洁:王医生将腹腔内出血和分泌物清洁干净,确保手术部位干净。
8. 关闭切口:张医生将切口两侧的皮肤层进行缝合,并进行皮肤粘合剂的涂抹,避免感染。
9. 腹腔排气:用抽气器在手术结束后,对腹腔内进行排气,缓解腹胀感。
术后处理:患者由护士陈护士送至恢复室进行监护。
护士观察患者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的稳定情况,确保患者没有出现感染、出血等并发症。
手术总结:本次手术中,患者李某成功完成阑尾切除术,手术过程稳定顺利。
术中无出血、感染等并发症发生。
患者术后恢复良好,生命体征平稳,无明显不适。
签名:张医生2022年5月20日以上是手术记录的范例,仅供参考。
实际手术记录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手术记录模板患者姓名,XXX 年龄,XX岁性别,男/女住院号,XXXXXX。
手术日期,XXXX年XX月XX日手术名称,XXXX术。
术前诊断,XXXX病。
主刀医生,XXX 手术助手,XXX。
手术部位,XXXX。
手术过程记录:患者于XX时XX分被送至手术室,患者神志清醒,自主呼吸,生命体征稳定。
经过全面评估,患者适合进行XXXX术。
术前患者已完成术前准备,包括洗手、消毒、麻醉、固定等工作。
患者于XX时XX分进入手术室,采取XXXX位,麻醉科医生开始进行全麻诱导。
麻醉科医生于XX时XX分完成麻醉诱导,患者进入麻醉状态。
主刀医生于XX时XX分开始手术,手术助手协助。
手术过程中,主刀医生仔细操作,注意保护周围组织,避免损伤血管和神经。
手术助手协助配合,及时递刀、止血、缝合等工作,保持手术区域清洁。
手术过程顺利,未出现意外情况。
主刀医生于XX时XX分完成手术,手术助手进行伤口缝合和包扎。
患者于XX时XX分被送至恢复室,生命体征平稳。
术后处理及注意事项:患者术后情况稳定,生命体征正常。
术后医生进行详细的术后指导,包括伤口护理、饮食调理、药物使用等。
同时嘱咐患者及时复诊,遵守医嘱,配合康复训练。
术后观察:患者于XX时XX分被送回病房,生命体征平稳。
护士进行术后观察,每小时记录患者生命体征,观察伤口情况。
患者神志清醒,无不适感,伤口无渗血渗液,无发热、红肿等异常情况。
术后医嘱:1. 术后保持休息,避免剧烈运动;2. 饮食清淡,避免油腻食物;3. 定期更换伤口敷料,保持伤口清洁干燥;4. 按时服用医生开具的药物,如抗生素、止痛药等;5. 定期复诊,遵守医嘱。
总结:本次手术顺利完成,患者术后情况良好。
在手术过程中,医护人员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做到术中精细、术后细致。
患者术后恢复良好,预后良好。
医生签名,XXX 日期,XXXX年XX月XX日。
以上为本次手术记录,如有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176腱鞘囊肿切除术1.手术范围消毒,用1%的普鲁卡因作包快周围浸润麻醉,2.取包块正中横切口,仔细玻璃囊壁与皮下组织,3.囊肿与关节囊或腱鞘之间有纤维索带连接者,可完整切除,4.囊肿与关节囊或腱鞘之间有比较宽的交通时,切除囊肿,囊肿开口处任其开放,将囊壁缝于皮下,便于粘液吸收,缝合皮肤后加压包扎。
179跟腱延长术1.体位侧俯卧位,垫高病肢。
2.切口沿跟腱内侧作一略呈弧形的皮肤纵切口,长约6~8cm3.显露跟腱向两侧分离皮下组织,显露跟腱腱膜,纵行切开腱膜并向两侧拉开,即可露出光滑的跟腱。
其深面有营养血管,尽量不要分离。
4.Z形切开跟腱用力背伸病足,使跟腱紧张,在跟腱正中用尖刃刀插入,剖成左、右两半,在下端切断跟腱的内半侧,在上端切断半侧。
长度根据病情决定。
或自跟骨上1cm处用刀从侧方插入跟腱,分成前、后两片等厚的腱片,在近侧端接近肌纤维处逐渐斜向后面,切断后片腱,前片腱则于跟腱的止点处切断。
此时,可握住足部,逐渐将其背伸,拉开跟腱,使之延长。
若足下垂仍不能被矫正,可将踝关节的后关节囊切开或向下推移,以松解其挛缩,使踝关节能屈曲至90°位。
5.缝合肌腱畸形矫正后,在踝关节屈曲90°位,将两片肌腱重叠的边缘用丝线间断缝合;缝合要松紧合适,过紧会使畸形矫正不足,过松会使关节不稳。
最后,缝合腱膜及皮肤,作长腿(膝上)石膏托外固定。
182手指截指术(一)手指末节横行截断修复术常用的有V-Y形成形术(推进皮瓣修复)和旋转皮瓣修复术两种。
1.V-Y形成形术清创后,去除部分指骨端,使其较周围软组织短0.3~0.5cm;再于指端两侧皮肤各作V形切开,并将两侧皮瓣向中线拉拢缝合,覆盖指端创面。
最后,将两侧残留的V形皮肤缺损作Y形缝合。
2.旋转皮瓣修复术用伤指背侧环形隆起处所形成的局部皮瓣旋转覆盖在指骨端上修复。
因环形隆起处的皮肤松动度大,供皮区遗留的创面,可用直接缝合法闭合。
(二)手指斜行截断修复术清创后,咬除外露的指骨,锉平骨端,将指神经拉出0.5cm,用利刀切断。
然后,将周围皮下组织覆盖裸露的指骨端。
缝合后,利用掌侧较长皮瓣向背侧翻转,直接缝合,闭合创面。
(三)远侧指间关节平面截断修复术清创后,将指神经拉出0.5cm后用利刀切断,将伸屈肌腱修剪整齐后与周围组织缝合固定,再将暴露的关节面软骨咬除、锉光,使末端呈椭圆形。
两侧皮肤作鱼口形切除后缝合。
亦可采用皮片(或皮瓣)移植来闭合创面。
183拇指截指术(一)拇指末节横行截断修复术常用的有V-Y形成形术(推进皮瓣修复)和旋转皮瓣修复术两种。
1.V-Y形成形术清创后,去除部分指骨端,使其较周围软组织短0.3~0.5cm;再于指端两侧皮肤各作V形切开,并将两侧皮瓣向中线拉拢缝合,覆盖指端创面。
最后,将两侧残留的V形皮肤缺损作Y形缝合。
2.旋转皮瓣修复术用伤指背侧环形隆起处所形成的局部皮瓣旋转覆盖在指骨端上修复。
因环形隆起处的皮肤松动度大,供皮区遗留的创面,可用直接缝合法闭合。
(二)拇指斜行截断修复术清创后,咬除外露的指骨,锉平骨端,将指神经拉出0.5cm,用利刀切断。
然后,将周围皮下组织覆盖裸露的指骨端。
缝合后,利用掌侧较长皮瓣向背侧翻转,直接缝合,闭合创面。
(三)拇指远侧指间关节平面截断修复术清创后,将指神经拉出0.5cm后用利刀切断,将伸屈肌腱修剪整齐后与周围组织缝合固定,再将暴露的关节面软骨咬除、锉光,使末端呈椭圆形。
两侧皮肤作鱼口形切除后缝合。
亦可采用皮片(或皮瓣)移植来闭合创面。
190异位乳房切除术1.切口选择应考虑美观、隐蔽。
对于腋前副乳选择胸大肌外缘斜梭形切口,这样患者术后穿着背心看不到手术瘢痕,患侧上肢活动时切口张力较小,有利于切口的愈合及上肢活动。
在胸大肌外侧缘或腋下肿块表面作斜梭形切口,完全切除后,创面置橡皮引流管和负压吸引。
拔管时间在72h后。
2.手术时应将皮瓣游离至包块边缘,切除范围应足够,确保手术治疗效果。
将副乳组织整块切除,以防复发。
腋前副乳应切除至胸大肌筋膜外缘,底部达皮下深筋膜。
腋下副乳前至近胸大肌处,后至近腋窝后缘,底部亦达皮下深筋膜。
3.异位乳房切除手术时切除范围至少距肿块边缘5cm,将其肌肉组织同时切除,清扫同侧腋窝淋巴结,其它治疗同乳癌。
4、创面置橡皮引流管和负压吸收,有利于皮瓣贴合生长,72h后据引流量情况决定拔除引流管。
异位乳房切除手术拔管过早,发生皮下积液、积血。
191皮肤肿瘤切除术1.根据皮肤肿瘤的良恶性:良性仅切除皮肤肿瘤即可;恶性肿物除切除病变组织外,还要切除1~3cm的周围正常组织,有条件者可根据冷冻切片结果选择切除范围。
2.根据肿物的大小:肿物直径在0.5cm,切除后一般可以直接缝合;肿物直径在0.6~1.Ocm时,切除后可以通过周围游离皮瓣、减张缝合来处理;肿物直径在1.1~3.Ocm时,切除后需要游离皮瓣覆盖创面;肿物直径超过5cm时,切除后必须游离植皮或者大的皮瓣来填补创面。
192皮肤疤痕切除术1.单纯切除缝合法。
适用于第三类中小面积的面部疤痕。
将皮肤疤痕切除后,用小针细线仔细闭合创面,术后仅留下一条较细的疤痕线。
2.面部疤痕切除加植皮法。
适用于较大面积的疤痕患者,根据面部自然形态分区,在分区处补上一整块皮肤,依据疤痕切除的多少,决定植几部分皮肤。
适用于面部疤痕布满整个脸部的患者,即一次将整个面部疤痕切除,移植上一整张皮肤,这样能避免分区植皮时相连接处的疤痕形成,术后外形比分区植皮的要好,面部的颜色不会过深,美容效果较好。
3.采用皮瓣法修复疤痕。
适用于面部一些器官附近的疤痕修复,如鼻翼缺损、眼睑外翻畸形、口角畸形等。
皮瓣移植后色泽较接近面部皮肤,还可以对一部分面部组织凹陷缺损进行充填性修复身体其他部位的疤痕切除术原理相同。
193其他部位的皮肤皮下组织缝合术清理伤口,由深层向浅层按局部的解剖层次进行缝合。
避免遗留无效腔,防止形成血肿,缝合时松紧度要适宜,以免影响局部血运。
用间断缝合法缝合皮下组织后,采用70%乙醇消毒伤口周围的皮肤,间断缝合法缝合皮肤。
对齐皮缘,挤出皮下积血,再次用70%乙醇消毒皮肤,覆盖无菌纱布,并妥善包扎固定。
195同种皮移植术1.焦痂切除或清创以切痂术将Ⅲ度烧伤焦痂切除,用过氧化氢、碘伏溶液、生理盐水分别冲洗创面,创面彻底止血。
晚期肉芽创面清创,搔刮去除水肿老化肉芽,显露出血运良好的渗血创面,冲洗创面。
2.皮片于生理盐水中冲洗后,放置于小无菌药杯内,加EGF、无菌生理盐水混合液适量,修剪成所需皮片厚度。
3.皮浆转移附着同种皮取低温贮存的大张同种皮复温后,平铺于无菌操作台上,真皮面朝上。
制备好的皮浆倒在大张同种皮上,以刀柄轻轻涂抹均匀,使皮浆均匀附着、布满同种皮上。
同种皮上做数个引流孔。
4. 把附有皮浆的同种皮真皮面朝上,四周以钳子夹住,提起拉平。
助手抬起患肢,将同种皮妥贴,无错地包裹覆盖患肢创面,以订皮机或缝线将同种皮与创缘固定。
5.以大张凡士林油纱或纳米银纱布、干纱布、棉垫分别覆盖包裹同种皮,将患肢加压包扎。
151尿道口成形术1.平仰卧位,两腿略分开即可。
2.切口于阴茎腹侧中线两旁做两条平行切口,间距1.5~2.0cm,上端距冠状沟0.5cm,下端达尿道口下方0.5cm。
每条切口的上、下两端各做一同向的横切口,上端的两个横切口不连接,间距在0.5cm以上,下端的两个横切口绕过尿道口下方相连接,从而形成a、b两个皮瓣。
3.形成尿道先经尿道口置入导尿管以支撑,然后于筋膜下分离a瓣。
b瓣于分离至0.5~1.0cm后包绕导尿管,形成创面朝外的管状,注意勿伤皮下血管网,原尿道口包括于管道内。
用5-0尼龙线或丝线间断缝合,线结打于管道内面,以利术后自行脱落。
必要时可于皮下部分间断加针以加固。
4.封闭创面掀起a瓣向对侧推进,覆盖成形的尿道。
与对侧皮缘用5-0尼龙线或丝线缝合。
术终,拔除导尿管,在新形成的尿道口内置放胶皮片引流条。
166手部腱鞘囊肿切除术1.手术范围消毒,用1%的普鲁卡因作包快周围浸润麻醉,2.取包块正中横切口,仔细玻璃囊壁与皮下组织,3.囊肿与关节囊或腱鞘之间有纤维索带连接者,可完整切除,4.囊肿与关节囊或腱鞘之间有比较宽的交通时,切除囊肿,囊肿开口处任其开放,将囊壁缝于皮下,便于粘液吸收,缝合皮肤后加压包扎。
170手部肌腱缝合术1.切口根据肌腱的部位选择,要求肢体安放稳定,宜于手术显露。
切口宜稍微长些。
2.肌腱近断端缝合先用止血钳夹住肌腱断端拉紧。
取30cm长丝线一条,两头穿细长直针。
在距断端1.5cm处横贯肌腱进针,抽出使两侧线等长,然后紧靠出针点旁侧进针,斜向断端交叉而对称地穿过肌腱,如此交叉进针2~3次,最后在止血钳近侧3mm处穿出。
继之用利刀沿止血钳近侧大部切开肌腱,翻转止血钳以显露断面,同上法进针,自腱断面内两侧对称引出,切除肌腱残端,拉紧缝线。
3.肌腱远断端缝合同上法先用止血钳夹住断端,沿钳的内面大部切断肌腱,翻转止血钳,露出断面,调整肌腱轴线与近断端一致,在远断面选与近断面缝线点相对应的位置斜向交叉进针距断面3mm处引出,同样斜向交叉对称贯穿缝合2~3次,选一针横穿到另针近旁,最后将腱断端切下。
4.拉紧缝线,对合肌腱先拉住一根缝线,另一手扶住远断端肌腱,将缝线拉直,以消除腱内缝线的松弛。
再拉另一根缝线同样收紧,使肌腱断面密切相接。
5.结扎缝线将相邻穿出的两根线结扎,使线结陷入腱表面。
线结是缝合的弱点,应该使之陷入腱内而受最低张力。
6.缝合皮下及皮肤。
180尿道会师术1.做下腹部正中切口,切开膀胱。
2.经尿道外口及膀胱颈各插入一金属导尿管或尿道探子,使两管尖端会师于尿道损伤部。
3.尿道内置入气囊导尿管。
在导入膀胱内的尿道探子上套一普通导尿管;退出尿道探子,使导尿管进入尿道内;再在此导尿管尾端接一气囊导尿管,并将其带入膀胱内。
4.尿道牵引,用无菌等渗盐水20-25ml充胀气囊,沿尿道方向牵引气囊导尿管,借牵引力使尿道两断端对合。
5.耻骨后放置烟卷引流,关闭切口,并行耻骨上膀胱造口术。
201睾丸肿瘤切除术1.取腹股沟韧带上方斜切口。
2.经腹股沟管显露并游离精索,用无损伤的血管钳在腹股沟管内环处分别夹住精索血管和输精管。
3.钝性分离阴囊根部腔隙及睾丸周围,轻提精索将睾丸移出阴囊。
钳夹、切断睾丸引带、残端结扎。
于腹股沟管内环处,分别钳夹、切断、结扎精索动脉和输精管游离睾丸时切勿损伤睾丸包膜及肿瘤包膜。
4.仔细止血,在阴囊底部置引流,伤口加压包扎。
203睾丸附件切除术1.切口与显露:术者用左手握住患侧睾丸并绷紧阴囊皮肤。
在阴囊前外侧相对无血管区作一长约4cm切口。
依次切开皮肤、肉膜、精索外筋膜及提睾肌,将睾丸挤出阴囊。
2.探查:探查的次序依次为睾丸上端、附睾及精索。
留意附件的颜色及其扭转方向。
3.切除附件:将已扭转的睾丸附件复位,然后在其蒂部夹两把血管钳,切除附件,残端用肠线缝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