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用植物资源调查的方法
- 格式:docx
- 大小:16.71 KB
- 文档页数:10
我国药用植物资源现状的调查与分析摘要:我国药用植物资源极为丰富,主要包括藻类、菌类、地衣类、蕨类和种子植物等类群。
本文简述我国药用植物资源利用的大概现状,我国药用植物资源的八大区域主要的一些药用植物,以及总结我国热带药用植物开发的现状。
关键词:药用植物;植物资源;现状;热带药用植物中国现有药用植物资源383科2309属11146种,占中药资源种类的87%。
在药用低等植物资源中,菌类种数最多,以真菌为主,常用药材有冬虫夏草、灵芝,等。
药用藻类以海洋藻类种数最多,有120种以上,用作药材的主要有海带、昆布等。
药用地衣较多的有梅衣科、松萝科、石蕊科等,约占药用地衣种数的77%,常用种有破茎松萝、长松萝,等。
苔藓类主要药用种类有地钱、石地钱、蛇苔(蛇地钱)等。
蕨类属为孢子植物之首,较重要的是石松亚门和真蕨亚门,占药用种数的98%,常用种有贯众狗脊、骨碎补等[1]。
在药用高等植物资源中[2],种子植物占90%以上是我国药用植物资源的主体,其中裸子植物药用种类有10科27属126种,最重要的是松科,有10属113种29变种,柏科有8属29种7变种,常用药材为侧柏和松花粉,等。
三尖杉科中许多都含有抗癌活性物质,近年来颇受关注,我国有1属10种,均可药用。
红豆杉科中常用药材有东北红豆杉、南方红豆杉和云南红豆杉,含有抗肿瘤活性物质紫杉醇。
麻黄科有11种3变种1变型,其中草麻黄、中麻黄、木贼麻黄为药典收载种。
苏铁科药用资源主要有苏铁、华南苏铁,等。
买麻藤科主要有买麻藤和垂子买麻藤。
银杏科仅银杏1种。
被子植物的药用种数十分庞大,有213科1957属10027种。
菊科是第一大科,含药用植物778种,常用药材有白术、苍术、云木香,等。
豆科是我国4个含1000种以上的植物大科之一,供药用的有490种,重要的药用资源有甘草、黄芪、鸡血藤,等。
毛茛科药用植物有420种,占全科种数的58%,其中乌头属可药用的有103种,是被子植物中最大的一个药用属,常用药有川乌、草乌等。
药用植物资源调查的方法 The document was prepared on January 2, 2021第六章药用植物资源调查的方法目的要求掌握:资源调查准备工作;资源调查内业工作。
熟悉:药用动植物资源调查;药用资源的评价。
了解:资源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基本背景资料当今中药行业引用的数据资料基本是来源于20年前(第三次全国中草药资源普查)的统计资料!《濒危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CITES)列出的640种世界性濒危物种中,中国占156种,其中属于中药物种的占主体。
中药资源调查的意义中药现代化的迫切要求和基础工作。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需要。
中药行业的战术需求。
中药可持续发展的国际形象。
中药资源调查的准备工作组织准备、物质准备、技术准备组织准备基本程序制定并提交计划任务书→上级主管部门审批立项→组织有关单位召开调查准备会议→建立组织机构→讨论和审定技术方案和工作计划→确定各单位和部门职责→举办技术培训(含野外调查和自救生存练习)物质准备(1)收集资料:调查地区的动植物资源资料,地图、生产规划、研究报告等资料。
动植物资料:区域生态系统、植被和植物群落以及动植物志等。
物质准备(2)地图资料: 地形图、植被图、土壤图、农业和林业区划图。
野外物资: GPS卫星定位仪,数码相机或摄像机,照度计、温湿度计、枝剪、标本架。
技术准备制定技术方案:外业调查技术方案→编写野外调查实施细则→编制各种记录表格→确定调查路线→编制工作日程表。
确定取样调查方法:取样调查的精度和误差,取样单位和取样方法,标准样方调查1、线路调查2、样地调查常用样地调查取样方法:典型取样法、随机取样法、系统取样法、分层取样法。
技术准备“3S”技术调查法:遥感(RS,remote sensing)是指从远距离、高空,以至外层空间的平台上,利用可见光、红光、微波等探测仪器,通过摄影或扫描、信息感应、传输或处理,根据地物反射和发射的波谱特性不同,识别地面物质的性质和运动状态的现代化技术系统。
中药药用植物的种质资源研究一、引言中药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
药用植物是中药的主要来源,种质资源研究对于中药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中药药用植物的种质资源研究的意义、方法和应用。
二、意义1. 保存和鉴定药用植物的种质资源种质资源是指某一特定种类的生物体的遗传多样性。
药用植物的种质资源保存和鉴定对于保护和研究中药的遗传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种质资源的保存和鉴定,可以确保植物的纯度和品质,为中药的生产和质量控制提供有力支持。
2. 挖掘和利用药用植物的种质资源中药药用植物作为药物材料,其有效成分和药理作用对于中药的疗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种质资源研究可以帮助挖掘和发现药用植物中的有效成分,并研究其药理作用和应用价值。
通过研究种质资源,可以为新药的研发提供重要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三、方法1. 野外调查和收集样本种质资源研究的第一步是进行野外调查,了解药用植物的分布情况和数量。
根据调查结果,再进行样本的收集和保存,以保证种质资源的多样性和完整性。
2. 形态和遗传特征的研究种质资源研究需要通过对药用植物的形态特征进行观察和记录,了解不同品种的差异和特点。
同时,可以通过遗传学方法对不同品种之间的遗传关系进行研究,揭示药用植物的遗传多样性。
3. 化学成分的分析药用植物的化学成分是其药效的重要基础,种质资源研究需要对药用植物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
通过先进的分析技术,可以对药用植物的有效成分进行鉴定和定量,为药物的生产和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四、应用1. 新品种的选育和推广种质资源研究对于新品种的选育和推广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研究药用植物的种质资源,可以发现具有重要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的优良品种,并进行繁育和推广,为中药产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2. 药材的质量控制种质资源研究可以为药材的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研究不同品种的药用植物,可以了解其化学成分的差异和变化规律,从而制定合理的质量控制标准,保证药材的质量和疗效。
药用植物新资源的开发途径和方法
药用植物是传统医学中的重要资源,寻找新的药用植物资源可以帮助人们治疗更多的疾病。
以下是药用植物新资源开发的途径和方法: 1. 植物分类学研究:通过对植物的分类学研究,可以发现新的
物种或亚种,从而寻找新的药用植物资源。
2. 植物地理学研究:通过对植物地理学的研究,可以发现在不
同地理环境下生长的植物,可能具有不同的药用价值。
3. 现代科技手段:如基因工程、组织培养、化学分析、药理学
评价等,可以加快药用植物新资源的开发和筛选。
4. 民间传统知识:通过对民间传统知识的搜集和整理,可以获
得药用植物的使用方法和药效,从而发现新的药用植物资源。
5. 植物化学研究:通过对植物化学成分的研究,可以发现新的
天然产物,从而寻找新的药用植物资源。
6. 植物生态学研究:通过对植物生态学的研究,可以发现植物
生长的环境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从而寻找新的药用植物资源。
综上所述,药用植物新资源的开发需要多个学科的交叉研究和综合应用,通过多种方法和手段寻找新的药用植物资源,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贡献。
- 1 -。
我国药用植物的调查报告李义明 08级生物技术 200806044024前言:本文对我国药用植物的概况和分布进行了概括,论述了东北地区的长白山区药用植物的概况与今后发展的建议,以及我国药用植物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药用植物;概况;分布;长白山;展望1 我国药用植物概况目前已知有20000-30000种高等植物在全世界范围内的不同文化中被作为药物。
药用植物是用来治疗疾病的主要物质基础。
中国现有药用植物资源383科2309属11146种,占中药资源种类的87%。
在药用低等植物资源中,菌类种数最多,以真菌为主,常用药材有冬虫夏草、灵芝,等。
药用藻类以海洋藻类种数最多,有120种以上,用作药材的主要有海带、昆布,等。
药用地衣较多的有梅衣科、松萝科、石蕊科等,约占药用地衣种数的77%,常用种有破茎松萝、长松萝等。
苔藓类主要药用种类有地钱、石地钱、蛇苔(蛇地钱),等。
蕨类属为孢子植物之首,较重要的是石松亚门和真蕨亚门,占药用种数的98%,常用种有贯众狗脊、骨碎补等。
在药用高等植物资源中,种子植物占90%以上。
是我国药用植物资源的主体,其中裸子植物药用种类有10科27属126种,最重要的是松科,有10属113种29变种,柏科有8属29种7变种,常用药材为侧柏和松花粉等。
三尖杉科中许多都含有抗癌活性物质,近年来颇受关注,我国有1属10种,均可药用。
红豆杉科中常用药材有东北红豆杉、南方红豆杉和云南红豆杉,含有抗肿瘤活性物质紫杉醇。
麻黄科有11种3变种1变型,其中草麻黄、中麻黄、木贼麻黄为药典收载种。
苏铁科药用资源主要有苏铁、华南苏铁,等。
买麻藤科主要有买麻藤和垂子买麻藤。
银杏科仅银杏1种。
被子植物的药用种数十分庞大,有213科1957属10027种。
菊科是第一大科,含药用植物778种,常用药材有白术、苍术、云木香等。
豆科是我国4个含1000种以上的植物大科之一,供药用的有490种,重要的药用资源有甘草、黄芪、鸡血藤,等。
药用植物的开发利用1.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种途径对药用植物资源加以开发和利用:①开展药用植物资源的调查。
②整理和推广民族药、民间草药,丰富新药源。
③利用化学分类学原理寻找新药源,开发一类新药材途径。
④对药用植物不同部位开发利用,提高药材资源利用率。
全面实施GAP标准,实现中药材和产的集约化和规模化。
⑤探索老药的新用途,或从古代本草中挖掘失落品种。
⑥应用生物技术保护和开发药用植物资源。
⑦综合开发药用植物系列绿色保健食品和轻工产品,提高药材资源的综合利用率。
2.药用植物资源以后的发展战略1.实现药物资源的有效保护,大力发展规范化栽培是实现药用植物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根本出路,人类将来的生存和健康一大部分依赖对药用植物资源的合理开发和使用。
为切实保护好药用植物的生物多样性,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应做好如下工作:加强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的保护:实行植物的就地或迁地活体保存;利用现有的种质资源库或新建专用的药用植物种质资源库,进行种质的低温保存;在药用植物种质资源分布集中的地域,建立自然保护区;有效控制对野生药材资源的采挖;开展致危因子、繁殖特性等方面的研究。
但很多濒危稀缺药用植物的野生资源蕴藏量已经很少,其资源的自我再生能力难以满足市场需求。
对每一种来源于野生资源,大量开发使用的药用植物,研究它们成熟的栽培技术,建立产业化生产基地,是保证药用植物资源可持续利用最有效的手段。
另一方面,面对当前天然产物开发的热潮,我们不能再走开发→资源破坏→濒危→保护→栽培的老路,对每一种正在开发利用的野生药用植物,都应未雨绸缪,研究它们的栽培技术,建立起相应的人工生产基地。
2.坚持突出优势、市场导向的原则。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的调控能力极其巨大。
在药用植物资源的利用上,必须始终坚持市场导向、突出优势的原则。
既考虑眼前市场需求,又兼顾长远的发展。
执行资源保护利用的规划、指导的部门,除在宏观上对资源的“怎样保护”,“怎样利用”,“如何开发”等问题上给予指导外,应做好市场的前瞻性调研,并提供相应的咨询,使资源的开发既有优势、重点,又与市场需求相符,对资源实施有序开发,使资源得到尽可能大的合理利用。
植物资源调查实践论文药用植物资源调查学院:专业班级:学号:姓名:分数:组员:药用植物资源调查摘要:通过对周边地区药用植物资源的调查,了解药用植物如草药植物、农药植物等的主要作用,通过调查,能够了解主要种类,熟悉主要功能和用途;了解药用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应用前景。
关键词:药用资源、种类、主要用途、利用部位引言:我国药用植物资源极为丰富,主要包括藻类、菌类、地衣类、蕨类和种子植物等类群,共有11118种,385科,2312属。
按照我国气候特点、土壤和植被类型,以及药用植物的自然地理分布特点,我国大致可分为八大药用植物区,本文将简述西北药用植物区的常见药用植物种类、主要特征、利用部位及主要用途等。
1.抗病原微生物中草药:地锦草、紫草、决明子、黄精、鱼腥草、桑叶、野菊花等。
地锦草茎细,呈叉状分枝,表面带紫红色,光滑无毛或疏生白色细柔毛;质脆,易折断,断面黄白色,中空。
单叶对生,具淡红色短柄或几无柄;叶片多皱缩或已脱落,展平后呈长椭圆形,长5~10mm,宽4~6mm;绿色或带紫红色,通常无毛或疏生细柔毛;先端钝圆,基部偏斜,边缘具小锯齿或呈微波状。
地锦草鲜汁、水煎剂、水煎醇提物等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卡他球菌、白喉杆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施氏痢疾杆菌、福氏痢疾杆菌、宋内氏痢疾杆菌、绿脓杆菌、肠炎杆菌、猪霍乱沙门氏杆菌等均具有明显的抑菌作用。
地锦草注射液及地锦草去鞣质等的精提物也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有抑菌作用。
本品所含的黄酮在体外具有较强的广谱抑制菌作用,于0.002-0.63mg/ml浓度时对20种常见致病菌均有明显抑制作用,在0.005-1.25mg/ml时呈杀菌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为0.005mg/ml,绿脓杆菌为0.32mg/ml,痢疾杆菌为0.16-0.63mg/ml。
桑叶:桑叶是桑科植物桑的干燥叶,又名家桑、荆桑、桑椹树、黄桑等,全国大部分地区多有生产,具有降血压、血脂、抗炎等作用。
6第六章_药用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的途径和方法药用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对于人类的健康和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为了更有效地开发利用药用植物资源,需要选择合适的途径和方法。
本文将探讨药用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的途径和方法,以期为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一、药用植物资源开发的途径1.野外勘察:通过对自然环境进行考察和研究,发现新的药用植物资源。
2.传统知识挖掘:深入了解和研究传统医学,并从中发掘药用植物资源的利用价值。
3.生物技术手段:利用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等技术手段对药用植物进行研究,提高其药用价值。
4.人工培育:通过选择和培养具有药用价值的植物品种、选育新的植物品种,实现药用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
5.采购进口:根据实际需求,从国内外购买药用植物材料,供药品制造、保健品生产等行业使用。
6.资源共享:通过与国内外相关机构、企业合作,共同开发利用药用植物资源。
二、药用植物资源开发的方法1.药用植物普查和调查:对具有潜在药用价值的植物进行普查和调查,了解其分布、生物学特性、有效成分等信息,为后续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2.药用植物资源评价:通过对药用植物资源的药理学、化学成分、临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评价其药用价值和潜在利用的可行性。
3.植物材料提取和分离:通过采用不同的提取和分离技术,从药用植物中提取和分离出含有活性成分的部分。
4.药用植物成分分析:利用化学分析技术对药用植物中的有效成分进行分析,确定其主要活性成分。
5.药用植物的功能研究:对药用植物的药理学、药效学、毒理学等方面进行研究,探讨其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为药物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6.药用植物种植和栽培:根据药用植物的生物学特性和栽培要求,进行相应的种植和栽培工作,以保证药用植物资源的稳定供应。
7.药用植物的加工和制备:对药用植物进行适当的采集、研磨、干燥、加工等处理,以便于药物制备和后续的利用。
总之,药用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需要综合运用多种途径和方法。
以上提到的途径和方法是其中的一部分,为了更好地开发利用药用植物资源,还需要不断创新和严格控制,保护生态环境,确保药用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接收日期:2020-08-06 接受日期:2020-09-21基金项目:2017年中医药公共卫生服务补助专项“全国中药资源普查项目”(财社[2017]66号) *通信作者。
E-mail:*****************武夷山市药用植物资源调查及其民间传统应用分析吴爱琴1,李 欣1,李云麟2,杨成梓1,3*,黄旭东1,张家源1,王 乐1,庄怡雪1,孟 静1(1.福建中医药大学药学院,福建 福州 350122;2.武夷山市岚谷乡卫生院,福建 武夷山 354311;3.福建省级中药原料质量监测技术服务中心,福建 福州 350122)摘 要:通过查阅文献、野外采集调查、民间走访及传统集市访查等方法,对武夷山市药用植物资源和民间传统用药的特点进行调查分析。
武夷山市药用植物有1842种,分属于253科923属。
其中,共收集到有实物的民间常用药用植物226种,整理鉴定后,明确其来源、入药部位、功能主治的有164种。
武夷山市药用植物种类多,民间医药文化知识丰富,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武夷山市;药用植物;民间用药;调查分析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20.06.014中图分类号:S5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7791(2020)06-0485-05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Folk Traditional Application of MedicinalPlants in Wuyishan CityWU Ai-qin 1, LI Xin 1, LI Yun-lin 2, YANG Cheng-zi 1,3*, HUANG Xu-dong 1, ZHANG Jia-yuan 1, WANG Le 1,ZHUANG Yi-xue 1, MENG Jing 1(1.School of Pharmacy, Fujia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uzhou 350122, Fujian China; 2.Health Center of Langu Township, Wuyishan 354311, Fujian China; 3.Fujian Provincial Technical Service Center for Quality Identification of TCM API, Fuzhou 350122, FujianChina)Abstrac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edicinal plant resources and traditional folk medicines of Wuyishan were investigated and analyzed by means of literature review, field collection and investigation, folk visits and traditional market visits. There were 1842 species of medicinal plants in Wuyishan City, belonging to 923 genera in 253 families. Among them, a total of 226 species of medicinal plants commonly used by the people were collected. After sorting and identification, the sources, medicinal parts and functions of 164 species were identified. Wuyishan has many kinds of medicinal plants and rich knowledge of folk medicine culture, which has a good prospect for further development.Key words: Wuyishan city; medicinal plants; folk medicine;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我国自古以来对药用植物资源高度重视,对其开发利用具有悠久的历史。
药用植物资源调研报告范文药用植物资源调研报告一、背景与目的药用植物是指具有一定药用价值和临床应用的植物资源。
随着人们对健康意识的提高和对传统医药的重视,药用植物的需求不断增加。
为了解当前药用植物资源的情况,本次调研旨在对某地区的药用植物资源进行实地调查,并整理出相关数据及分析。
二、调研地点本次调研选择了某省某市作为调研地点,该地区处于长江流域中,气候湿润,植被丰富,适合药用植物生长。
三、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实地考察和实地采集的方法,先进行地理环境和气候的调查,然后对采集到的药用植物进行鉴定和采样。
四、调研结果与分析1. 地理环境与气候根据调研数据,该地区地理环境适合药用植物的生长,土壤肥沃,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发育。
气候上,四季分明,春季温和,夏季炎热,秋季凉爽,冬季寒冷,适合各类药用植物的生长。
2. 药用植物资源丰富度经过实地考察和采集,发现该地区拥有丰富的药用植物资源。
根据初步统计,共采集到超过50种的药用植物,其中包括中药材,中草药等,如当归、川芎、黄芪等。
这些药用植物既有市场需求,又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
3. 药用植物分布情况根据调查发现,该地区的药用植物分布较为广泛,主要分布在山区、湿地、河滩等地带。
其中,山区的药用植物数量最多,多集中分布在海拔800-1500米的地区。
4. 药用植物采集情况调研中采集到的药用植物主要通过实地观察和文献查询获得。
药用植物需要定期采集和鉴定,保证品质和药效。
然而,目前该地区药用植物的采集工作尚不完善,存在采集方法不科学、鉴定不准确等问题。
因此,建议加强对采集工作的培训和规范。
五、建议与对策1. 建立药用植物资源数据库。
将采集到的药用植物进行整理和分类,建立相应的数据库,为相关研究和开发提供便利。
2. 加强药用植物的保护与利用。
针对采集不规范和过度利用等问题,制定相应的保护政策,合理利用药用植物资源。
3. 提高药用植物的市场竞争力。
通过对药用植物的开发和加工,提高药用植物的附加值,提高其市场竞争力,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
药用植物调查报告
一、调查目的
本次调查旨在探究当地药用植物的种类、用途及重要性,为保
护和发展当地药用资源提供参考。
二、调查范围
本次调查范围为XXX市的XXX地区。
三、调查方法
采用实地调查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先对当地植物进行初
步调查,再向当地居民进行问卷调查,获取更详细的信息和数据。
四、调查结果
1. 当地药用植物种类较多,主要包括中草药和野生草药两种类别。
前者包括人参、黄芪、桔梗等,后者包括马鞭草、旋覆花、
红景天等。
2. 药用植物的用途也不尽相同,根据问卷调查数据显示,中草
药主要用于调节身体、治疗疾病,而野生草药则用于治疗一些外
伤或皮肤病。
3. 药用植物在当地居民中有着极高的价值和重要性,超过80%
的被调查者表示他们认为药用植物非常重要且必要,还有一些被
调查者表示他们非常关注当地药用资源的保护和开发。
五、调查结论
药用植物是当地不可替代的资源,具有非常高的价值和重要性。
因此,在开发和利用药用植物的同时,必须注重保护和合理利用,以确保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需要加强对当地居民的教育
和宣传,提高他们的对药用植物保护和发展的意识和参与度。
植物资源调查之药用植物资源调查植物资源调查是一项重要的工作,有助于我们了解和保护自然界中的各种植物资源。
药用植物是其中一类特别重要的植物资源,因为它们具有潜在的药用价值,可以用于医学和保健目的。
为了更好地开发和利用药用植物资源,进行药用植物资源调查是必不可少的。
一、调查目的和意义药用植物资源调查的目的是全面了解某一特定地区或国家的药用植物资源情况。
通过对植物的种类、分布、生产地、用途、药用成分等进行详细的调查和研究,可以为相关领域的科研、药物开发和临床实践提供科学数据和参考依据。
药用植物资源调查的意义在于保护和合理利用植物资源。
通过了解植物资源的现状和分布情况,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保护那些濒临灭绝的珍稀植物,合理利用那些常见的植物。
同时,药用植物资源调查也有助于挖掘和发掘新的药用植物,为药物研发和医学进步提供新的素材和思路。
二、调查方法药用植物资源调查一般采用多种方法和手段,综合运用植物学、生态学、化学等学科的知识和技术。
1. 野外调查:野外调查是药用植物资源调查的基础工作,主要通过实地走访、采集标本等方式,了解植物的种类、分布和特征。
调查人员需要熟悉各种药用植物的形态特征、生长环境和采集方法,同时要注意保护生态环境,遵循科学采集的原则。
2. 文献调查:文献调查是药用植物资源调查的重要手段,通过查阅各种相关文献,了解历史上和当代的药用植物资源情况。
调查人员可以参考古籍、本草纲目、科研文献等各种文献资料,获取有关药用植物的信息和研究成果。
3. 数据分析:通过采集的相关数据,调查人员可以进行数据分析和研究。
对不同地区、不同植物的数据进行整理和比对,可以得出药用植物的分布规律、优势品种、药用成分等信息,为进一步的研究和开发提供有力支持。
三、调查结果和应用展望药用植物资源调查得出的结果是对植物资源的全面了解和综合评估。
根据调查结果,可以鉴定和筛选出有潜力的药用植物品种,为药物研发和生产提供可靠的候选物质;同时也可以对已有的药用植物资源进行合理开发和利用,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和经济价值。
前言:一、调查目的:1,通过对中药资源的调查,掌握其中药资源的分布特征和特点2,熟悉沿路中药的种类及其所属科属3,了解中药种植基地气候特点及其对生物资源的影响4,通过调查药用资源,掌握其药用资源种类、蕴藏量及生态地理分布规律5,了解艾叶药材的分布及生长环境二、调查任务:1,生物群落特征;2,药用植物资源生态环境调查,即药用植物生长的地理位置、地形、地势、植被;3,药用植物种类及其分布,种类数量特征;4,药用资源的贮藏量及其种类的更新能力三、调查范围:四、调查工作的组织领导与工作过程1,出发前,通过查阅相关资料,熟悉地理环境并确定调查目的;2,通过老师的指导,确定调查任务,并明确分工;3,沿路途中,在老师的带领下,认识、复习途中中药材,采集标本,做好调查记录;4,艾叶蕴藏量估计调查中,分工对样地选取、样方选取及样方内艾叶株数记录。
5,整理资料,得出结论。
6,小组成员分工:沿路熟悉中药材资源分工如下:记录人员:1人采集标本:2人摄影:1人测海拔高度:1人五、调查内容与完成结果的简要概述艾叶分布情况,生长情况,开发现状等。
完成结果:通过沿途的了解以及观察,我们初步了解了艾叶在调查地的大体分布情况和生长情况,同时也对种植的艾叶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
这次的资源调查比较成功。
六、调查方法线路调查:在有代表性区域内选择详查样地,进行药用植物资源种类和储量的详查社会经济概述和自然环境条件社会经济概况:1.生活水平:人民生活幸福,已经达到小康水平2.人口及耕地:全区户籍总人口为429550人,现有农业人口13.6万,耕地面积15.9万亩。
3.中药资源:区内植物起源古老、种类丰富、南北成分兼有、亚热带植被性质显著,野生药用植物达790多种,主要有纤维植物、淀粉植物、油脂植物、芳香植物、树脂树胶植物、保健植物等。
自然环境条件栖霞区地理环境复杂,地势起伏大,地貌类型多,低山、丘陵、岗地、平原、洲地交错分布,水面、滩涂资源丰富,长江横贯东西,有长江岸线81.2公里(含八卦洲环江岸线)。
第六章药用植物资源调查的方法目的要求掌握:资源调查准备工作;资源调查内业工作。
熟悉:药用动植物资源调查;药用资源的评价。
了解:资源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基本背景资料当今中药行业引用的数据资料基本是来源于20年前(第三次全国中草药资源普查)的统计资料!《濒危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CITES)列出的640种世界性濒危物种中,中国占156种,其中属于中药物种的占主体。
中药资源调查的意义中药现代化的迫切要求和基础工作。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需要。
中药行业的战术需求。
中药可持续发展的国际形象。
中药资源调查的准备工作组织准备、物质准备、技术准备组织准备基本程序制定并提交计划任务书→上级主管部门审批立项→组织有关单位召开调查准备会议→建立组织机构→讨论和审定技术方案和工作计划→确定各单位和部门职责→举办技术培训(含野外调查和自救生存练习)物质准备(1)收集资料:调查地区的动植物资源资料,地图、生产规划、研究报告等资料。
动植物资料:区域生态系统、植被和植物群落以及动植物志等。
物质准备(2)地图资料: 地形图、植被图、土壤图、农业和林业区划图。
野外物资: GPS卫星定位仪,数码相机或摄像机,照度计、温湿度计、枝剪、标本架。
技术准备制定技术方案:外业调查技术方案→编写野外调查实施细则→编制各种记录表格→确定调查路线→编制工作日程表。
确定取样调查方法:取样调查的精度和误差,取样单位和取样方法,标准样方调查1、线路调查2、样地调查常用样地调查取样方法:典型取样法、随机取样法、系统取样法、分层取样法。
技术准备“3S”技术调查法:遥感(RS,remote sensing)是指从远距离、高空,以至外层空间的平台上,利用可见光、红光、微波等探测仪器,通过摄影或扫描、信息感应、传输或处理,根据地物反射和发射的波谱特性不同,识别地面物质的性质和运动状态的现代化技术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GIS,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是以地理空间数据库为基础,在计算机软、硬件的支持下,对有关空间数据按地理坐标或空间位置进行预处理、输入、存储、检索、运算、分析、显示、更新和提供应用、研究,并处理各种以空间实体及空间关系为主的技术系统。
全球定位系统(GPS,global position system)通过GPS接收机接收来自6条轨道上的24 颗GPS卫星组成的卫星网发射的载波,来实现全球实时定位,这一用途已在遥感的野外验证,药用植物的样品采样中得到广泛的应用,除了用于定位,值得一提的是现在许多GPS接收机本身也能用于野外感兴趣区域的面积测量,但需要采用多次测量保证其精度。
标准样方:n≥30当样方的面积扩大10%而植物种类增加不超过10%确定样方的最小面积。
对某种特征的总体进行调查时,样方的数目一般不少于30个。
植物生态学“种-面积曲线法”确定样方最小面积药用植物资源调查主要内容:一、区域性自然和社会经济环境调查地理环境:行政区划位置、经纬度、地貌、交通、气候、土壤、植被等。
社会经济状况:人口、劳动力情况、从事中药产业的劳动力数量、专业教育程度等。
资源背景调查:中药产品的种类、结构、产量、市场情况,资源保护与更新等气候资料收集:温度、降水量、蒸发量、无霜期、光照、灾害性天气等。
二、生态条件调查地形地貌条件:坡向、坡度、海拔高度、地形、地貌、地下水等。
植被条件:植物种类的组成、优势种群及其高度、盖度、密度或多度等.植被条件:(1)植物群落的名称(2)多度(或密度) 即某药用植物在群落中分布的密度。
记数记名法;目测估计法非常多(背景化+++++)、多(随处可遇++++)、中等(经常可见+++)、少(少见++)、很少(个别,偶遇+)等5级(3)盖度和郁闭度:植物(草木或灌木)覆盖地面的程度称盖度,以百分数来统计;郁闭度是指乔木郁闭天空的程度,以小数表示。
如该样地树冠盖度为70%,其郁闭度则为(4)频度即药用植物在群落中分布的均匀度。
二、生态条件调查土壤条件:土壤形成环境与剖面形态特征、土壤理化性质和肥力特征、土地利用情况、植物根系分布情况等。
三、野生药用植物资源调查按调查目的分类:资源种类及其种群特征调查、野生药材资源储量的调查。
(一)、资源种类及其种群特征调查基本程序:选定调查区域→初步踏勘→设置调研标准样方→鉴定和统计药用植物种类→记录伴生植物群落→采集并压制3-5份带花种子果实和药用部位的全株药用植物标本→记录植物生长情况(株高、冠幅、分枝数、生育期等)、种群密度、地面覆盖度、种群年龄结构和繁殖特征等。
种群密度:(株/m2)是单位面积上某种药用植物的的数量。
种群盖度(coverage):(%)指群落内某种植物遮盖地面的百分率。
年龄结构:是指种群中各年龄级个体数量之间所占的比例。
繁殖特征:繁殖方式和繁殖力。
药用植物种类调查的一般过程1、药用植物种类的调查包括原植物标本的采集。
2、采集到的原植物应制成蜡叶标本,一般每种应采集制作3~5份,并做好野外记录,如生长习性和生境等。
3 、野外化学成分检验。
4、药用植物资源名录的编写。
标本采集应注意的问题(1)采集的标本应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2)一些草本植物的基部叶与上部叶形状不同(如菊科、十字花科、桉树的异形叶等),叶上的附属物(茸毛、蜡被等)在新老叶上也有不同,应尽量采全。
(3)一些丛生的草本植物,应保留其丛生的特征(4)雌雄异株的植物(麻黄科、桑科、葫芦科等)应注意采集雌株和雄株。
(5)对于含水分较多(如景天科、仙人掌科、马齿苋科等(6)水生藻类植物采得标本,到驻地后要重新放在水里,使其恢复原貌,然后用硬台纸将其托起,压成标本。
(7)木本植物的树皮是鉴别上的特征。
(8)每种植物至少采集3份以上标本,每份标本应有野外记录。
(9)供绘图的标本,应保持原貌,不宜压制成蜡叶标本。
(二)药材蕴藏量的调查(几个概念)药用植物生物量(biomass):是指某一区域的药用植物的药用部位和非药用部位产量的总和。
药材蓄积量(amount of growing stock):某一区域某种药材的总生物量。
药材蕴藏量(standing stock):是指某一时期内一个地区某种药材的总蓄积量。
野生药材资源储量的调查药用植物资源蕴藏量调查是药用植物资源调查的重要内容。
药用植物资源的调查一般采用样方法。
主要包括:样地地理坐标、样地与样方号、样方面积、调查地点、调查时间、群落类型,以及样方内植物的高度、盖度、密度、生物量、利用部位生物量、物候期、生活力、生活型、胸径、冠径等。
调查样地总记录表草本与木本的调查记录表乔木调查记录表野生资源调查的基本方法一、现场调查现场调查是药用植物资源调查工作的主要内容,分为踏查和详查两种方式。
踏查也称概查,是对调查地区或区域进行全面概括了解的过程。
详查是在踏查研究的基础上,在具体调查区域和样地上完成药用植物资源种类和贮量调查的最终步骤二、样线调查沿直线1m的范围内,直线长度不短于50m,直线的数目不少于5~10条。
三、样地调查样地的大小根据调查的目的、对象而定,一般草本植物为1~4 m2,灌木为4~50 m2,乔木为100~10 000 m2,样地可以是方形、圆形,也可以是长方形。
(一)样地选择的方法典型取样法、随机取样法、系统取样法、分层取样法(二)样方的设置1、样地的类型2、样方的大小和数目的确定一般草本植物为1~4 m2,小灌木16~40 m2,大灌木和小乔木100 m2。
样方设置的数目应从统计的角度考虑,样方数目不得少于30个。
3、样方产量的计算方法(1)投影盖度法盖度是指某一种植物在一定的土壤表面所形成的覆盖面积比例。
投影盖度法估算蓄积量U= X · YU——样方上药材平均蓄积量,单位g/m2X——样方上某种植物的平均投影盖度Y——1%投影盖度药材平均重量,单位g2. 样株法估算蓄积量W=X · YW——样方面积药材平均蓄积量X——样方内平均株数,单位:n/m2Y——单株药材的平均重量,单位:g适用于木本,单株生长的灌木和大的稀疏生长的草本植物。
4、样方记载的内容调查地点、日期、样方面积、样方编号、植物所在的群落类型、生境、药用植物种类和伴生植物等。
二、野生药材蕴藏量的计算蕴藏量=单位面积蓄积量×总面积经济量=蕴藏量×比率指达到采收质量标准而又有经济效益的药材量年允收量R:是指平均每年可采收药材的经济量(波里索娃)→ R=经济量 P (T1/T2+ T2)T1:可采收年限 T2:该植物的更新周期人工种植药材资源调查研究方法人工种植药材资源:自然因素制约,人类活动影响栽培技术措施的调查:选地整地→播种育苗→移栽→田间管理。
抚育技术措施的调查:排灌、施肥、病虫害防治、杂草及整枝等抚育措施。
采收与产地加工调查:入药部位、采收时间、加工技术和方法、品质标准等。
药用植物栽培研究观测项目草本植物:发芽率、种子萌发时间、出苗天数、根系类型,茎的长度、分枝、叶的数目、花蕾期、花期、幼果期、果实成熟期等。
木本植物:和草本类似,茎的粗度,枝条数及树高生物量与药材蓄积量测定。
资源调查的内业工作对区域性调查收集到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状况资料进行分类整理,按地区分专题内容进行汇总编表。
对标准样方的测定数据进行整理,并将同一个地区的样方按生境类型进行分类统计,计算出测定数据的平均值等统计参数,最后按生境类型将统计结果填写到专门设计的汇总表中。
对采集的动植物标本进行实验室鉴定和专家鉴定,对采集的药材样品进行质量分析。
根据调查鉴定结果,应着手编写中药资源物种名录。
每种物种应包括:中文名、俗名、拉丁学名、生境、分布、花果期、功效等。
按调查目的和要求,依据调查资料估算资源蕴藏量,分析资源质量,对资源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分析,提出资源可持续利用发展对策,编写调查报告。
在完成上述工作的基础上,由调查任务下达部门组织,由相关专家和技术人员参加,对调查成果进行审查和鉴定,通过鉴定后方可作为调查成果予以应用。
药用资源的评价一、中药资源评价体系建立的原则和要求目标:1、判断药用资源的经济价值(潜在的经济效益)2、判断目前的开发是否合理。
二、主要的评价指标1、经济效益评价指标2、生态效益评价指标3、社会效益评价指标评价指标选择: 体现中药资源本身的经济价值,注重生态、经济和社会环境的相互影响。
解决问题:判断药用植物的经济价值(潜在的经济效益),判断目前开发利用是否合理,能否达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原则:中药资源评价指标的典型性、代表性和可操作性目标:评价体系的建立最终要为中药产业的建设和经营决策服务。
中药资源评价指标:经济效益→药用植物资源种类、药材规格和质量、种群年龄结构、单位面积产量、生产效率、经济效率等。
生态效益→生态效率、生物多样性水平、濒危物种的保护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