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辞学13
- 格式:doc
- 大小:101.50 KB
- 文档页数:4
一、单项选择题(共20 道试题,共40 分。
)1.我国最早把“修”和“辞”连用(“修辞立其诚”)的著作是。
A. 《论语》B. 《庄子》C. 《易经》D. 《老子》满分:2 分2.“她们轻轻地划着船,船两边的水哗,哗,哗。
”使用的修辞方式是( )A. 比拟B. 摹状C. 映衬D. 比喻满分:2 分3.我国最早提出“修辞格”这一名称的学者是。
A. 孔子B. 刘勰C. 唐钺D. 老子满分:2 分4.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属于()。
A. 正对、严对B. 正对、宽对C. 反对、严对D. 反对、严对满分:2 分5. 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中的“飞流直下三千尺”属于( ) 。
A. 直接、缩小夸张B. 直接、扩大夸张C. .间接、夸大夸张D. 间接、缩小夸张满分:2 分6. 我国最早提出修辞格的学者是()。
A. 孔子B. 刘勰C. 唐钺D. 陈望道满分:2 分7. 陈望道的《修辞学发凡》把修辞格分为( ) 。
A. 38种B. 30种C. .42种D. 231种满分:2 分8.“一头猪等于一个有机化工厂。
”属于比喻中的。
A. 明喻B. 借喻C. 暗喻(喻体—本体)D. 暗喻(本体—喻体)满分:2 分9. 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中的“疑是银河落九天”属于( ) 。
A. 直接、缩小夸张B. 直接、扩大夸张C. 间接、夸大夸张D. 间接、缩小夸张满分:2 分10.杭州瘦西湖是一位楚楚可人的小家碧玉。
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A. 比喻B. 借代C. 夸张D. 拟人满分:2 分11.“每条岭都是那样温柔”属于比拟中的。
A. 无生命事物拟人化B. 有生命事物拟人化C. 把人拟作物D. 把一物拟作另一物满分:2 分12.“山本这么一走,怕是黄鹤一去不复返了。
”一句中“黄鹤一去不复返”属于( ) 。
A. 暗引、正引B. 意引、正引C. 明引、反引D. 暗引、反引满分:2 分13.关于修辞和语境的关系表述错误的是( )A. 语言的运用的优劣得失是对语境而言B. 话题统一,叙述一致是修辞适应语境的表现C. 说话的用语、语气要因不同的情态或场合而有所变化D. 为了某种特殊的表达需要,修辞可以突破语境的限制满分:2 分14. “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
英语修辞学知识要点Chapter 1 Syntactic Devices1. Long and Short Sentences 长句和短句2. The Simple Sentence 简单句3. The Compound Sentence 复合句4. The Complex Sentence 复杂句5. Simple,Compound and Complex Sentences简单句、复合句和复杂句6. Branching Sentences 分支句(松散句和圆周句)7.The Active and the Passive Voiced Sentences 主动句和被动句8. Syntactic Schemes of Balance平衡句{排比句(parallelism);对偶句(antithesis);逆转反复句(chiasmus)}9. Syntactic Schemes of Inversion倒装句10. Syntactic Schemes of Omission 句子的省略{省略句(ellipsis);局部省略句(fragmentary elliptical sentence);连词省略/散珠(asyndeton);跳脱(aposiopesis)}11. Syntactic Schemes of Addition or Insertion 添加句{连词叠用(polysyndeton);修正法/换语(epanorthosis);注释法(exegesis);扩充法(exergasis) ;并列法(apposition) ;插入法(parenthesis)}12.Syntactic Schemes of Repetition 反复句{二项式(binomials);三项式(trinomials);多项式(catalogues);首语重复(syntactic anaphora);尾语重复(syntactic epiphorea);首尾语重复(syntactic framing)}13. Syntactic Schemes of Climax and Anti-climax 层进和突降14. Rhetorcal Question 修辞问句15. Apodioxis 断然拒绝16. Apostrophe 顿呼17. Syntactic Schemes with "it" it句18. Existential Sentences 存在句Chapter 2 Lexical Devices1.Lexical optionsShort words or long words 长短词Common words or learned words 普通词和书面词Formal,informal or colloquial words 正式词、非正式词和口语词General or specific words 一般词和特殊词Concrete or abstract words 具体词和抽象词Referential or emotive words 指称词和情感词Choice between synonymous words 近义词的选择2.choice of abbreviationsAcronyms 首字母缩略词ClippingsBlends 混合词3.Lexical repetitionImmediate repetition连接反复Lexical anaphora 首语反复Lexical epistrophe 尾语反复Symploce首尾语反复Anadiplosis链形反复distant or intermitten repetition间隔反复root repetition 词根反复ploce换义反复Chapter 3 Phonetic Devices and Prose Rhythm 1. Phonetic Devices语音词格Alliteration头韵Assonance元韵Consonance 辅韵Homeoteleuton谐缀格Onomatopoeia拟声Combined use of Phonetic Devices2. Prose Rhythm散文节奏Stress重音Pitch语调Pause and tempo停顿和语速Chapter 4 Figures of Speech1.Simile明喻2.Metaphor暗喻3.Analogy类比4.Personification\physicalification拟人\拟物5.Metonymy借代6.Synecdoche提喻7.Antonomasia换称8.Syllepsis一笔双叙9.Zeugma轭式搭配10.Paradox隽语11.Oxymoron矛盾修饰法12.Hyperbole夸张13.Understatement低调陈述14.Euphemism委婉语15.Irony反语16.Innuendo讥讽17.Sarcasm讽刺18.Transferred Epithet 移就19.Pun双关(antanaclasis语音双关;paronomasia语义双关)20.Epigram警句21.synesthesia通感22.palindrome 回文Chapter 5 Allusions典故的来源和改引。
一、第一章1:现代修辞的意义?(1)帮助我们说话更动人,写文章更优美。
(2)帮助我们欣赏别人的语辞,文辞。
(3)对一篇作品,不但知道它的文辞美,而且知道为什么美。
(4)帮助我们鉴赏作品,分析文章的措辞,造句技巧,认识语辞、文辞美在何处2:修辞的含义?(1)词性上有名词和动词之分。
(2)语用上指向修辞活动、修辞规律、修辞现象、修辞学科、修辞方式等方面。
(3)内容和形式上要求内容形式的统一(4)语体风格上,适用于不同语言风格的文体(5)现代修辞学中的修辞内涵。
3:刘勰的《文字雕龙》陈骙《文则》现代修辞建立的标志:以1932年陈望道《修辞学发凡》发表为标志。
4:修辞定义:修辞就是修文、修语词、也包括修词、修句和修段,是篇、章、句的系统。
5:什么是修辞学?(1)修辞学是研究修辞现象及其规律的学科。
修辞学与语法学,训诂学,文字学一样,是语言学的重要分支学科。
(2)是指修辞学书籍和著作等,是指系统的理论和学术观点。
6:修辞学研究的范围?音韵的配合,词语的配合,句式的选择,语篇、语体和语段贯穿了语境理论的始终。
二、第二章修辞和语境的关系1、论述语境赋予修辞确切的含义?p19-p24(1)语境可以确定变化了的语言含义。
例:流氓欺乡下佬,洋人打中国人,教育厅长冲小学生,都是善于克敌的豪杰。
从前面的语言来看,这里的“豪杰”是原义的反语。
(2)语境可以补充出省略的内容。
(3)语境可以赋予特定具体语言以感情色彩。
(4)语境可以排除歧义。
(5)语境可以创造条件,使词语活用或巧用。
(6)语境可以丰福词语的意义。
(7)语境可以揭示文外之意,使文章造成曲笔。
2:同义手段:是指词汇意义、语法意义、表达效果相同或相近,但修辞效果不同的一组语言单位。
也称同一手段。
3:修辞与语境的关系语境是修辞的基础,帮助修辞的表达,同时也制约着修辞。
修辞必须在特定的语境下运用,同时它也创造或补充着语境。
两者如影随形,密不可分,互相补充,互相制约。
4:语境和修辞关系给我们的启示。
修辞学基础知识修辞学是研究修辞手法和修辞效果的学科,也是文学创作和语言运用的基础。
在修辞学中,有许多基础知识需要了解和掌握。
本文将围绕修辞学的基础知识展开,并对其进行详细解析。
一、修辞学概述修辞学是对语言运用中的表达和说明手段进行系统研究的学科。
它在文学创作和日常语言交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巧妙运用修辞手法,可以使文字更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
修辞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修辞手法、修辞效果和修辞运用。
二、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是指在语言表达中运用的特定技巧和手段。
常见的修辞手法包括比喻、夸张、排比、反复、对比、设问等。
比喻是一种将事物进行比拟的手法,可以增加表达的形象感;夸张是夸大事物的手法,常常用于强调和渲染;排比是将若干个事物进行并列,以形成鲜明的对比或并承;反复是通过重复使用同一词语或句子,达到强调和增加印象的效果;对比是通过将两个相对的事物进行对照,以彰显差异和强化表达;设问则是用疑问形式来引导读者思考和引起注意。
三、修辞效果修辞效果是修辞手法运用后所产生的效果。
通过恰当的修辞手法,可以使文章更具感染力和表现力。
比如,比喻可以使意象更加鲜明,并丰富读者的联想;夸张可以夸大事物的特点,以达到强化印象的目的;排比可以使表达更加明确、生动;反复可以强调主题、增加感染力;对比可以凸显差异,使观点更为突出;设问则可以引导读者主动思考,增强表达的说服力。
四、修辞运用修辞运用是指在具体的语言表达中,灵活地运用修辞手法和修辞效果,以达到良好的修辞效果。
在文学创作中,修辞运用是其中的关键环节,作家通过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和效果,使作品更具艺术魅力和感染力。
而在日常语言交流中,修辞运用也可以使我们的表达更加生动有趣,增加说话的吸引力。
五、修辞学的应用领域修辞学不仅在文学领域有广泛应用,也在其他领域有其独特价值。
在广告和营销领域,运用修辞手法和效果可以使产品广告更加吸引人;在演讲和演讲领域,修辞学可以使演讲更富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在社交交流中,运用修辞手法可以使我们的表达更为生动有趣。
一、填空(1)“修辞”一词最早见于(《周易》)原文是(“修辞立其诚。
”)。
(2)主要的四个修辞观是(修改加工文章说“美辞说”)、(同义形式选择说“表达效果说”)、(语境题旨说)、(言语形式最佳组合说)。
(3)言外语境主要包括(物理语境)(文化语境)(心理语境)。
(4)主要的修辞原则有(把握对象)(保持自我)(适应语境)(明确前提)(选择视点)。
(5)语言变体是指(全民语言的特殊变异和特殊表现形式)。
(6)隐语是特殊的社会方言具有(保密性)。
(7)语言的风格变体分为(语体风格)(表现风格),而“简练-繁丰”属于(表现风格)。
(8)导致网络变体的主要途径有(腾讯QQ)(BBS)(blog博客)(网络文学)。
(9)辞格“相反相成”的产生原理是(对立统一律)。
(10)语言变体的主要条件(历史长)(使用人口多)(通行范围广)(社会的不断发展)(传媒方式)(11)声调悦耳的原因是其(音高变化)(12)中国人对声调的精妙运用的体现是(平仄有致)(13)拟声调悦耳的原因是(如闻其声,如临其境)(14)音节对称悦耳的原因(节拍协和)二、名词解释(1)修辞观是指对修辞现象的总的看法和观点,却到底什么是“修辞”。
(2)同义手段是指表达相同意义内容的语言材料,是某个零度形式和它所有的偏离形式的总和。
(3)语言的同义手段存在于语言系统之中,对个语言社会一视同仁,相对稳定的语言材料。
既不因个人意志而转变,也不取决定于具体的语境。
(4)言语的同义手段在特定的语境中能够指同一事物,或表达相同思想内容的语言材料。
可能是语言系统当中同义的语材料,也可能是语言系统中不同义的语言材料。
(5)语言的变体是指因性别,年龄,职业,行业等社会因素而使语言呈现出来的语言差异,又叫社会方言。
二、问答题(1)“修辞”的含义“修改文章”,其缺陷主要有哪些?答:①忽视口语“一言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
”②忽视语言的全民性1981年争取每人“五证明四美”③忽视语言的选择性。
13秋汉语修辞学形考作业1_0010 客观60分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一、单项选择题(共20 道试题,共40 分。
)1. 修辞与语音、词汇、语法都有关系,修辞研究是综合性的。
()A. 综合性B. 单一性C.双向性D. 多向性满分:2 分2. 修辞格是人们在长期的语言交际过程中,在本民族语言特点的基础上,为提高语言表达效果而形成的格式化的方法、手段。
()A. 格式化B.规律化C.法律化D. 标准化满分:2 分3. 寻常的作文,用不着修辞,要有点文学意味的作品,才讲究修辞。
()A. 需要B. 不需要C. 作文不需要D. 文学需要满分:2 分4.口语语体在句式上的特征主要是( )A. 严肃呆板B. 简短明白C. 结构复杂D. 长句较多满分:2 分5.属于事务语体的是( )A. 广告B. 新闻C. 论文D. 诗歌满分:2 分6. “辞达而已矣。
”和“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的作者是()。
A. 孔子B. 孟子C. 庄子D. 老子满分:2 分7. 我国最早对比喻作出精辟解释的是( )。
A. 孔子B. 墨子C. 孟子D. .荀子满分:2 分8.《修辞学发凡》一书把修辞格分为()。
A. 二十种B. 三十种C. 四十种D.三十八种满分:2 分9. 文章“必以情志为神明,事义为骨髓,辞采为肌肤,宫商为声气”语出自()。
A. 《文心雕龙》B. 《文则》C. .《文选》D. 《文赋》满分:2 分10. 有些修辞现象还同汉字的特点有关,所以研究修辞也会涉及文字。
()A. 涉及B. 不涉及C. 涉及文字的声调D. 涉及文字的含义满分:2 分11.最集中的体现出书面语体的诸多特点,与口语语体距离最大的是( )A. 政论语体B. 事务语体C. 科技语体D. 文艺语体满分:2 分12.最集中的体现出书面语体的诸多特点,与口语语体距离最大的是( )A. 政论语体B. 事务语体C. 科技语体D. 文艺语体满分:2 分13.依次填入下面这段话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光盘是一种区别于软盘的存储——,它有点类似我们见到的唱片。
修辞学参考书目(按作者拼音顺序排列)修辞学参考书目王希杰教授主要著作有:1. 《汉语修辞学》/北京出版社1983年//28万字(现在由商务印书馆重印)2.《语言的美和美的语言》/山东教育出版社1983年//13.5万字3.《语言学在您身边》(与于根元合作)/浙江教育出版社1986年4.《说话的情理法》/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年初版,1991年再版5.《修辞·语法·文章》(与秦旭卿合作)/湖南教育出版社1989年6.《数词、量词、代词》/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年7.《汉语释疑辩难集》(与李晋荃、朱泳燚合作)/宁夏人民出版社1991年/27万字(收入王希杰文章33篇)8.《这就是汉语》/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2年/18.1万字9.《说写的学问和情趣》/河南大学出版社1992年//16.5万字10.《修辞学新论》/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3年/27.6万字11.《王希杰修辞学论集》/何伟棠主编/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9月/45.7万字12.《语林漫步》/上海教育出版社1993年/17.3万字13 . 《修辞学通论》/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46万字14.《动物文化小品集》/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年/25.2万字巧.《语言随笔精品—王希杰特辑》/何伟棠主编/暨南大学出版社1996年16.《修辞学导论》/浙江教育出版社2000年12月/45.8万字17.《这就是汉语—王希杰言语文化随笔集》/[日」加藤阿幸、许山秀树主编/日本白帝社2003年5月18.《语言学百题》(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1983年初版//1991年修订版19.《方光寿语言学论文集》(与卞觉非、方华主编)/江苏教育出版社1986年20.《修辞文荟》(与季世昌主编)/江苏教育出版社1986年王希杰教授主编的学术著作有《汉语修辞和文化论集》、《汉语修辞和汉文化新论》等;参加编写的有《语言学导论》、《新编现代汉语》、《大学修辞》、《新编现代汉语教学自修手册》、《语言学与语文教学》等。
现代修辞学基础知识[指南]现代修辞学基础知识一、定义:1、修辞:名词:为了更好地表达思想和情感,适应特定的语境,而采取的应用语言及语言风格的方法、技巧或规律。
动词:为了适应特定的语境,而应用语言及语言表达的方法、技巧或规律的活动。
2、修辞学:是研究修辞应用的科学,它研究如何依据语境,运用语文的各种材料、各种修辞手法以及表现方法和技巧。
3、语流义变:指词语在连续的语流中,因受到前后词语的影响或者在语流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因而发生语义变化。
4、情景义变:指词语因受到一定情景而产生意义上的变化。
5、准语言:指伴随着语言进行交际的眼神、身态动作、以及语速、声音等。
它包括:辅语言、副语言、体态语。
6、比喻:根据联想,抓住本质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点,用一事物来描写所要表现的另一事物的修辞方式叫比喻,也叫譬喻。
7、比拟:基于想象,化物为人,或化人为物,或化此物为彼物的修辞方式叫比拟。
或者说用描写彼类事物动作形态的词描写此类事物的修辞方式叫比拟。
8、移就:把描写甲事物性质状态的词,用来修辞和描写乙事物的修辞方式叫移就。
9、通感;:在描写客观事物时,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把人们某个感官感觉到的移到另一感官上,从而启发联想,深化意境,体味韵味的修辞方式叫通感,又叫移觉。
10、夸张:为了表情达意,运用远远超过客观事实的说法来渲染强调某事物,造成鲜明的形象和独特的意境的修辞方式叫夸张。
11、移情:为了抒发强烈的感情,作者使周围的物体染上一层与自己情感一致,但实际不存在的感情色彩的修辞方式叫移情。
12、借代:借此代彼,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而借同要说的人或事物有密切关系的其他事物来代的修辞方式叫借代。
13、跳脱:在描写中,由于某种特殊的情景,中间断了语路,没有尽情地描写下去,而用省略号、破折号或其他符号来表示的修辞方式叫跳脱。
14、双关: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利用语言的音义关系,表面上说的是一种意义,实际上指另一种意义的具有双重意义的修辞方式叫双关。
从修辞学角度看莫言的《十三步》作者:刘鸽来源:《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刊》 2014年第8期刘鸽(吉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吉林长春130012)摘要:莫言的长篇小说《十三步》承载了太多的东西——教育、婚姻、人性,莫言的魔幻现实手法又让这部小说更加复杂难懂,而运用修辞学来解读就会清晰很多。
本文从修辞主体关系、宏观修辞、微观修辞等方面解读这部小说,以期更加清晰地明确作者意图,解读文本。
关键词:莫言;《十三步》;修辞学;文本解读中图分类号:I20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4)08—0127—02收稿日期:2014—04—20作者简介:刘鸽(1994—),女,吉林长春人。
吉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本科生,研究方向:新闻学。
《十三步》是莫言运用荒诞派艺术手法描写知识分子境遇和现实社会生活的一部长篇小说。
讲述了中学物理教师方富贵累倒在讲台后,被误认为死了过去,抬进了殡仪馆。
他伺机从殡仪馆逃了出来,妻子屠小英拒绝他再进家门。
殡仪馆美容师把死而复活的方富贵整容成自己的丈夫张赤球,让他代替自己的丈夫登讲台给学生上课,而让张赤球去做生意赚钱。
真正的张赤球在外接二连三地遇到困难,像一个孤魂野鬼变得无家可归——现实生活中原有的秩序已不复存在,每个人物都在荒诞的境遇中失去了本性。
作者在开篇引用马克思《资本论》中第一卷的序言:“不仅活人使我们受苦,而且死人也使我们受苦。
死人捉住活人!”莫言以方富贵离奇的“死”开篇,最后以麻雀单脚跳十三步的寓言收尾暗示着灾难并未结束,活着的人会继续受到良心的谴责,承受社会的压力,立意深远,发人深思。
整个故事以方富贵的“死”引发,以他出来后的生活推动情节发展,动物园驯兽师的死是一个死亡的开端,莫言把几个主人公的结局在最后集中交代,极具冲击力。
几个主人公因为不能忍受良心的谴责、社会的非议、亲人的疏远,有的疯了,有的自杀了——懦弱的屠小英承受不住改嫁给纪检书记的非议而自杀;软弱、自卑、倒霉的张赤球自杀未遂,将自己贡献到了动物园当展品;方富贵因为不能忍受非议、替代张赤球生活、孩子不认自己而自杀;张王两家的孩子因为父亲的离开而放纵自己;李玉婵的母亲蜡美人是唯一一个不是以悲剧收尾的人,她从病榻中站了起来,小说没有交代女一号李玉婵的结局。
修辞学方法1.比喻其中比喻可以分为:明喻、暗喻(隐喻)、借喻、博喻(又名复喻)、倒喻(又名逆喻)、反喻、互喻(又名回喻)、较喻(可分为强喻,弱喻)、譬喻、曲喻、饰喻、引喻2.比拟直接将乙事物所具有的特征、属性加在甲事物对甲进行跨类式描写的修辞格。
有本体、拟体两个部分组成,本体一般为名词性事物,拟体则多为谓词性成分。
从语义特征上说,拟体本不能与本体构成陈述关系。
根据本体与拟体的关系,一般将比拟分为:(一)拟人将非人类的事物当作人来写。
(二)拟物将人直接当作物,或将此物当彼物来写。
3.借代直接用与本体甲有相关关系的乙代替甲的修辞格。
4.夸张对事物或行为作超越事实的描述的修辞格。
5.对偶用字数相同、意义相关、形式整齐的两个句子并列表达所形成的修辞格。
根据两句之间的语义关系,将它分为三类:(一)正对上下句从不同的侧面说明同一事理,意义上互相补充。
(二)反对上下句从正反两个方面加以叙述,意义上相反相成。
(三)串对,也叫流水对,上下句意义相承,表达因果、条件等关系。
6.排比用一组结构相似的语句,表达相关的内容的修辞手法。
7.设问为了强调某部分内容,故意先提出问题,明知故问,自问自答。
8.反问反过来对提问的人发问,也叫反诘。
9.对比把具有明显差异、矛盾和对立的双方安排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的表现手法。
10.双关利用语言上的多义和同音关系,使一句话关涉到两个意思。
11.反复为了强调某种意思,突出某种情感,特意重复使用某些词语、句子或者段落等。
12.通感也叫移觉,用描写一类感觉的语句来描写另一类感觉。
13.顶真顶真(顶针),亦称联珠、蝉联,是指上句的结尾与下句的开头使用相同的字或词,用以修饰两句子的声韵的方法。
14.回环把前后语句组织成穿梭一样的循环往复的形式,以表达不同事物间的有机联系。
15.互文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两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
16.反语指正话反说或反话正说,又称“倒反”、“反说”、“反辞”等,即通常所说的“说反话”,运用跟本意相反的词语来表达此意,却含有否定、讽刺以及嘲弄的意思,是一种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修辞方法。
常见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是修辞学中常用的一种表达技巧,通过巧妙的运用可以使语言更加生动、有趣、有力,提高文学作品的艺术性和说服力。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修辞手法的介绍:1.比喻:将两个不同的事物进行类比,以表达出其中一种相似性或共同点。
比如:“她的笑容如阳光般灿烂。
”2.比拟:通过对两个事物的相似性进行对比,来突出一方的特征。
比如:“她的嘴角微微翘起,像是开满鲜花的枝头。
”3.人称借物:将非人物的事物拟人化,使其拥有人的特征和能力。
比如:“时间在悄悄流走。
”4.对偶:通过对相邻的两个词、短语、句子的排比或反复使用,以强调、加强或对比表达的内容。
比如:“晴空万里,鸟语花香。
”5.排比:通过并列的词语或短语的重复,来强调所表达的内容。
比如:“快乐、幸福、忧愁,是人生的三味。
”6.拟声:通过绘声绘色地描述声音的发出,使读者产生强烈的联想和感受。
7.倒装:将句子的主语和谓语的正常语序颠倒,以达到强调、疑问或修饰的效果。
比如:“只有她一个人,独自面对着黑暗。
”8.反问:通过提出一个明显的问题,来表达自己的观点或强调其中一种情绪。
比如:“难道他不知道这个世界上还有人为他拼搏吗?”9.夸张:通过对事物进行夸大的描述,以增强它的感染力和形象感。
比如:“他的我们对这种修辞常见的地方亮度增强的定义之后,太阳似乎变得更加灿烂。
”10.对比:通过对两个相对或对立的事物进行描述,以突出它们的差异。
比如:“他是黑夜中的星辰,独自闪耀;她是白天的太阳,照亮一切。
”11.暗示:通过隐晦、间接地表达,使读者在思考中理解表达的含义。
比如:“飘落的花瓣,似乎在默默诉说着一段过往。
”12.并列:将同一类或同一关系的词语、句子并列起来,以增强表达的力度和效果。
比如:“她是聪明、美丽、善良的女孩。
”13.借代:通过一些代表性的事物或象征来代替所要表达的内容。
比如:“铁血将士,浴血奋战。
”14.推理:"先端结尾"。
在修辞中,将将后面的结论用在先面,而让前面的情形给出而被证明。
一、填空题1、我国修辞学的研究源远流长,早在先秦两汉,古人就已经注意到了修辞现象,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2、西晋陆机的《文赋》是一部对后世有很大影响的文学理论专著。
其中对修辞的方法、技巧也有较多的论述。
3、1932年陈望道《修辞学发凡》的出版,标志着中国现代修辞学的建立。
4、语言包括语音、词汇、语法三个要素。
修辞和语言的三要素有着密切的关系。
5、语言环境对语言表达具有制约作用。
6、词语锤炼的基本要求是准确朴实、简洁有力、新鲜活泼、生动形象。
7、句子的格式简称句式。
8、散句是指结构不一致,形式参差的句子。
9、严格的对偶上下两联要具备以下条件:意义相关,结构相同,字数相等,词类相当,没有重字,平仄,协调。
10、叠用和一般句子比较有以下修辞特点:整齐一致、集中突出、清晰醒目。
11、反问句的修辞作用,主要表现在比一般句式具有更强烈的语气和感情色彩。
12、先秦两汉在我国修辞学史上可以称作萌芽时期。
13、比喻就是人们平时说的‚打比方‛。
14、反问句又叫反诘句,它是用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思。
15、四个音节的语音段落也称‚四字格‛,它两字一顿,整齐匀称,是人们喜闻乐道的一种语言格式。
16、同样的意思既可以用肯定句也可以用否定句。
一般说来,肯定句的语气比较直率明确,否定句的语气比较委婉灵活。
17、顶真就是上文的词语、句子用来作为下文的起头,前后首尾相连,上递下接。
南朝文学家沈约称之谓连珠。
18、1951年《人民日报》连载了吕叔湘、朱德熙的名著《语法修辞讲话》。
19、现代汉语中,声调分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类,阴平、阳平为平声,上声、去声为仄声。
20. 宋代陈骙的《文则》是我国第一部专门论述修辞的著作。
22. 陈望道的《修辞学发凡》创立了我国第一个科学而完备的修辞学体系。
23. 修辞学是研究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科学。
24. 语言环境包括社会时代、题旨情景、对象、场合、时间和话语的具体环境。
25. 长句化短的方法主要有:抽出修饰语、运用叠用句、合叙改分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