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生产事故调查规程》实施细则(2016)解析
- 格式:doc
- 大小:66.50 KB
- 文档页数:34
电力生产事故调查规程目录1.引言2.调查目的3.调查程序– 3.1 事故报告和记录– 3.2 事故调查小组的组建– 3.3 调查范围和调查对象的确定– 3.4 调查方法和工具– 3.5 事故现场勘察和取证– 3.6 事故过程的还原– 3.7 事故原因的分析和评估– 3.8 结果报告和推荐措施4.事故调查流程图5.总结1. 引言电力生产事故的发生在工业生产和民生用电中都可能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财物损失和社会影响。
为了进一步提高事故预防和处理的能力,制定电力生产事故调查规程是必要的。
本规程旨在规范电力生产事故的调查程序、方法和报告要求,以便更好地了解事故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2. 调查目的电力生产事故的调查目的主要包括以下几点:•确定事故的原因;•评估事故对人员、财物和环境造成的损失;•提出事故防范和处理措施的建议;•为事故责任的认定提供依据。
3. 调查程序3.1 事故报告和记录一旦发生电力生产事故,相关责任单位应立即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并同时进行详细的记录,包括事故基本信息、现场状况、人员伤亡情况、事故时间和地点等。
3.2 事故调查小组的组建在收到事故报告后,主管部门应尽快组建事故调查小组,由专业人员组成,包括电力工程师、安全专家和法律顾问等,以确保调查的全面和客观性。
3.3 调查范围和调查对象的确定调查小组应根据事故报告和现场情况,确定调查范围和调查对象。
调查范围包括事故直接原因、间接原因、背景原因和管理原因等方面;调查对象包括人员、设备、材料、环境等。
3.4 调查方法和工具调查小组应根据调查范围和调查对象,选择合适的调查方法和工具进行调查,包括现场勘察、文献资料查阅、专家访谈、实验室测试等。
3.5 事故现场勘察和取证调查小组应前往事故现场进行勘察和取证,以获取更多关于事故的信息。
勘察工作要全面细致,包括事故现场的布设、环境状况、残留物的收集等。
3.6 事故过程的还原调查小组应根据勘察和取证的结果,还原事故发生的过程,以了解事故的发生原因和过程。
电力安全事故调查程序规定第一条为了规范电力安全事故调查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和《电力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和调查处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国家能源局及其派出机构(以下简称能源监管机构)组织调查电力安全事故(以下简称事故),适用本规定。
国务院授权国家能源局组织调查特别重大事故,国家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条事故调查应当按照依法依规、实事求是、科学严谨、注重实效的原则,及时、准确地查清事故原因,查明事故性质和责任,评估应急处置工作,总结事故教训I,提出整改措施,并对事故责任单位和人员提出处理建议。
第四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阻挠和干涉对事故的依法调查。
第五条能源监管机构调查事故,应当及时组织事故调查组。
第六条重大事故、国务院授权组织调查的特别重大事故由国家能源局组织事故调查组。
第七条较大事故、一般事故由事故发生地国家能源局派出机构(以下简称派出机构)组织事故调查组。
较大事故、一般事故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由事故发生地国家能源局区域监管局组织事故调查组;较大事故、一般事故跨区域的,由国家能源局指定派出机构组织事故调查组。
国家能源局认为有必要调查的较大事故,由国家能源局组织事故调查组。
派出机构可委托事故发生单位组织调查未造成供电用户停电的一般事故。
第八条组织事故调查组应当遵循精简、高效的原则。
根据事故的具体情况,事故调查组由能源监管机构、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应急管理部门、负有电力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地方电力管理部门派人组成。
事故有关人员涉嫌失职、渎职或者涉嫌犯罪的,应当邀请监察机关、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派人参加。
能源监管机构可以聘请有关专家参加事故调查组,协助事故调查。
第九条事故调查组成员应当具有事故调查所需要的知识和专长,与所调查的事故、事故发生单位及其主要负责人、主管人员、有关责任人员没有直接利害关系,由能源监管机构核定。
第十条事故调查实施调查组组长负责制,事故调查组组长由能源监管机构指定。
电业生产事故调查规程电业生产事故调查规程的目的是确保对任何电业生产事故进行全面、彻底、客观的调查,找出事故的原因并提出改进建议,以预防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2. 负责人及调查组成员负责人应为公司高级管理人员或专业的安全专家,调查组成员应为技术、生产和安全等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员,调查组成员应在事故调查期间全权负责事故调查工作。
3. 调查范围电业生产事故调查范围应包括事故发生的具体时间、地点、人员、设备及操作程序等相关因素,对数据、文件、记录、现场状况等进行全面、详细的调查。
4. 调查程序(1)召集调查组成员,确定调查任务和分工;(2)收集相关的数据、文件、记录等资料;(3)现场勘查,记录和收集现场证据;(4)对事故原因进行分析,找出事故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5)提出改进建议,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6)整理调查报告。
5. 调查报告调查报告应包括事故的详细描述、原因分析、改进建议、责任分析等内容,并在一定时间内提交给公司高级管理人员。
6. 调查结果处理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应及时对调查报告进行审阅,对报告中的改进建议进行审慎评估,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预防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7. 审核、修改和更新电业生产事故调查规程应定期进行审核、修改和更新,以适应电业生产事故调查工作的实际需求,并提高事故调查的效率和质量。
8. 总结电业生产事故调查规程的实施将有助于提高事故调查的专业化水平,减少事故对企业造成的损失,保障生产安全。
同时,调查过程中应注重保护相关人员的合法权益,尊重事实,客观公正地进行调查工作。
9. 培训与意识提升公司应当针对员工进行针对事故调查的培训,包括如何收集证据、分析数据、制定改进建议等方面的技能。
员工应被教育意识到,对事故进行全面调查是为了提高工作场所的安全性,不是用来追责或惩罚员工的手段。
通过培训和意识提升,员工将会更积极地参与到事故调查中来,提供更准确和详细的信息。
10. 信息和数据收集在进行电业生产事故调查时,应当确保充分收集相关的信息和数据,包括相关文件、记录、现场照片、视频资料等,以便于更准确地还原事故现场,找出事故的原因。
电力生产事故调查规程一、目的本规程是为了规范电力生产事故的调查程序,提高电力生产安全管理水平,确保电力设施和设备的安全运行,最大限度地保障人员生命财产安全。
二、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所有涉及电力生产领域的事故调查,包括火灾、爆炸、机械故障等事故。
三、责任相关1.电力生产部门负责制定并执行事故调查计划,明确各岗位责任。
2.事故调查组成员应当严格执行调查程序,确保调查结论准确无误。
四、事故调查程序1.事故发生后,立即启动事故调查程序,成立专门的调查组。
2.调查组应当在事故发生24小时内到达现场,保障现场安全,防止证据丢失。
3.调查组应当对事故现场进行勘察,获取相关证据和资料,记录现场情况。
4.调查组应当对涉事人员进行询问和讯问,收集相关证词和证据。
5.调查组应当对事故原因进行分析,提出具体的调查结论,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6.调查组应当编制事故调查报告,报告内容应当详实,准确,客观。
五、事故调查记录1.调查组应当对事故调查过程进行全程记录,包括现场勘查、询问情况、调查分析等。
2.调查记录应当详细、准确,便于后续分析和总结。
六、事故调查报告1.事故调查报告应当由调查组成员共同草拟,经领导审核后方可发布。
2.报告内容包括事故的经过、原因分析、调查结论、防范措施建议等。
3.报告应当及时提交相关部门,避免事故的再次发生。
4.报告应当保密,不得泄漏调查过程中的敏感信息。
七、附则1.本规程自发布之日起生效。
2.电力生产部门应当定期对事故调查规程进行评估,及时进行修订和完善。
以上是电力生产事故调查规程文档,希望能够对电力生产领域的事故调查工作提供参考和指导。
电业生产事故调查规程 SANY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SANYUA16H-【释义】本条是制订本规程的基本原则和要求,“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是电力工业生产和建设的基本方针,是电力事业实现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基础和保证。
本条所提坚持保人身、保电网、保设备的原则,其根本目的是为了保护生产力,而人是生产力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这是电力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所决定的。
严禁违背科学规律,硬拼设备,酿成重大的电力系统事故和大机组设备严重损坏事故。
因此只有确保人身安全、确保电网安全,确保设备安全才能保证电力安全生产,才能更合理地满足全社会的电力需求。
本条规定了电力行业必须充分运用法律的、行政的、经济的和技术的手段保障电力生产的安全,不使国家财产遭受损失,不发生人员伤亡。
本条所称生产是广义概念,含基本建设。
电力工业部文件电技[1994]800号关于发布《电业生产事故调查规程》电力行业标准的通知各电管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电力局,南方电联,华能集团公司,其他有关单位:《电业生产事故调查规程》电力行业标准经部审查通过,批准为强制性标准,现予发布。
该标准编号为DL558_94,自1995年4月1日其实施。
原部标SD168_85同时停止使用。
请将执行中的问题和意见告部安全监察及生产协调司并抄送部标准化办公室。
本标准由电力出版社负责出版和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工业部(章)一九九四年十二月二十二日主题词:电力事故标准通知抄送:国家技术监督局,中电联标准化部,中国电力出版社。
本部:安生司,建设司,水农司,计划司,监察局,办公厅,政法司,存档。
附加说明: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工业部提出。
本标准由电力工业部安全监察及生产协调司归口并负责解释。
本标准由电力工业部华东电业管理局负责起草。
主要起草人:陈其祥、林文真、周尚艺、李英帆、黄裕福、邵之祺、许植树、巢大同、聂晓临、唐炳兴、居志清、徐祥生1.总则电力工业的安全生产对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关系极大,也是电力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基础。
电业生产事故调查规程说明1. 引言电力产业是现代社会的重要基础设施,但在电力生产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可能会发生事故。
为了保障电力生产的安全和稳定性,必须对事故进行调查和分析,从而采取措施以防止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
本文档旨在说明电业生产事故调查的规程和步骤。
2. 调查规程2.1. 调查目的电业生产事故调查的目的是确定事故发生的原因,分析事故的过程和结果,以及识别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以避免将来类似的事故发生。
2.2. 调查范围电业生产事故调查的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 人员因素:如操作不当、安全培训不足等; - 设备因素:如设备故障、设备维护不当等; - 管理因素:如管理不善、制度不健全、监管不到位等。
2.3. 调查步骤电业生产事故调查的步骤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事故现场勘察:到达现场,了解事故发生的具体情况,收集现场资料和证据。
2. 事故过程还原:通过现场勘察和证据分析,还原事故发生的过程和原因。
3. 证据分析:对收集到的证据进行分析,找出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
4. 结果总结:总结调查结果,明确事故的原因和责任,提出改进措施。
5. 报告和推广:将调查结果整理成报告,向相关部门汇报,并制定推广措施,确保类似事故不再发生。
3. 调查程序3.1. 事故发现和报告任何人员在发现或预见到电业生产事故时应立即报告上级,确保事故得到及时处理和调查。
3.2. 调查组成和权责调查组由相关部门的人员组成,需要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经验。
调查组负责对事故进行调查,查清事实,找出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
3.3. 调查实施调查组在调查过程中需执行以下步骤: 1. 梳理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和细节,收集相关资料和证据。
2. 进行现场勘察,记录现场情况,寻找可能的线索和证据。
3. 对相关人员进行采访,了解他们的观点、经验和意见。
4. 利用专业工具和方法对证据进行分析,还原事故发生的过程和原因。
5. 根据分析结果,总结调查结果,确定事故的原因和责任。
电力生产安全事故调查规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为规范电力企业生产安全事故调查工作,提高事故调查质量和水平,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全国各类电力企业的生产安全事故调查工作。
第三条安全事故定义生产安全事故指不符合国家安全生产法、法规的规定,在生产经营中发生人身伤亡或者财产重大损失的事件。
第二章调查责任及权限第四条责任电力企业应当按照生产经营安全责任制和实施单位安全管理制度的要求,健全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和生产安全事故调查机构,并对调查质量负责。
第五条权限电力企业应当根据生产安全事故调查工作的需要,明确各级责任人员的调查权限。
第三章调查程序第六条确定调查人员当电力企业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后,应当及时启动调查程序,机构应当按照安全生产事故调查机构的设置和调查人员的职责,调派调查人员组成调查组。
第七条调查组成员职责调查组成员应当履行独立客观、全面详实、实事求是、依法依规,维护调查机密等职责。
第八条调查程序调查程序分为四个阶段:勘验现场、收集资料、初步判断、报告处理。
第九条调查报告调查报告应该基于实证调查及资料整理,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结论明确、分析详实,坚持毫不掩盖事实、不遗漏证据、不加推测和理论的原则,提出切实可行的避免类似事故再次发生的对策和建议。
第四章调查结果处理第十条调查结论根据调查报告,调查组提出的结论应当基于事实证据,确切反映事故性质、发生原因、责任部门或人员及应采取的改进措施等。
第十一条处理结果根据调查结论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相关部门或人员应采取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推进整改。
同时,应按照规定对有关责任人员进行问责和处理。
第五章实施细则第十二条实施时间本规程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第十三条规程解释本规程的解释权归国家能源局所有。
结束语通过制定电力生产安全事故调查规程,完善了相关的规章制度,为电力企业的生产安全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
同时,也明确了调查程序和处理结果的基本要求,为各级责任人员提供了必要的指导,提高了安全生产事故调查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电力生产事故调查规程一、引言电力生产是重要的基础产业,但在生产过程中难免会发生事故。
为了提高事故调查的效率和准确性,制定本规程。
本规程旨在指导电力生产事故的调查和处理,以确保事故原因的正确查明和事故预防措施的改进。
本规程适用于各级电力生产企业。
二、责任和职责2.1 调查小组每起电力生产事故都应设立调查小组,并由企业负责人指定调查小组组长和成员。
调查小组的职责包括:•对事故进行详细调查,搜集相关证据和资料;•分析事故原因,确定责任主体;•提出事故处理和事故预防措施的建议。
调查小组成员应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经验,并且保证调查的独立性和客观性。
2.2 相关部门各级电力生产企业应设立相关部门,负责协助调查小组的工作。
相关部门应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和协助,协调相关部门的工作,确保调查的顺利进行。
2.3 责任主体根据调查结果,确定责任主体并追究责任。
负有直接责任的人员应承担相应的后果,包括行政责任、经济赔偿责任等。
三、调查流程调查小组应按照以下步骤进行事故调查:3.1 事故报告和调查启动当发生电力生产事故时,相关人员应立即向企业负责人报告,并启动调查程序。
企业负责人应尽快组织调查小组,并指定调查小组的组长和成员。
3.2 调查计划和调查对象确定调查小组应在调查启动后制定调查计划,明确调查的目标和范围。
调查对象应包括事故发生地点、时间和人员。
3.3 调查数据和证据收集调查小组应搜集相关的数据和证据。
包括但不限于事故现场的照片、视频、相关文件和记录等。
调查小组成员应保证数据和证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3.4 事故原因分析调查小组应对收集到的数据和证据进行分析,确定事故的原因。
事故原因可能包括人为因素、设备故障、管理失误等。
调查小组应根据事故的实际情况,采用科学的分析方法进行分析。
3.5 责任主体确定和处理意见根据事故原因分析,调查小组应确定责任主体,并提出处理意见。
责任主体可能包括责任人员、部门、流程等。
处理意见应包括对责任主体的处理措施和改进措施。
XX电厂规章制度发布通知XX电规章〔2016〕第45号《XX电厂《电力生产事故调查规程》实施细则》已经于2016年3月28日通过,现予发布,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厂长:2016年3月28日规章制度控制表XX电厂《电力生产事故调查规程》实施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生产安全事故的报告和调查处理,落实生产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度、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
及时、准确地查清事故原因,查明事故性质和责任,总结事故教训,提出整改措施,促进生产安全,特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本细则是依据《电力生产事故调查暂行规定》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令第4号、中电投集团公司《电力生产事故调查规程》和《中电投蒙东能源集团公司电力板块事故障碍异常细则》的具体规定要求,结合我厂生产设备的实际情况,补充制定我厂事故障碍异常细则,适用于全厂安全生产事件的调查和处理。
第三条本细则所确定的事故、一类障碍、二类障碍、人身伤害、异常等,要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吸取事故教训,控制和减少事故的发生,保证安全生产。
各单位要及时进行统计、分析、尽快落实整改,并在《事件分析记录》中认真进行登记。
第二章内容、要求与程序第四条设备异常:设备异常厂部不考核,但各检修、发电分场要制定标准自行考核,并将考核情况按月报安全与环境保护监督部(以下简称安环部)备查,对不认真进行分析考核的单位(每月2次及以上)厂部将按设备二类障碍考核该二级单位。
第五条轻伤、重伤:轻伤、重伤的认定执行国家有关规定。
第六条未遂:未构成轻伤及以上人身伤害事故者。
(一)一般人身未遂:一般人身未遂事故系指在电力生产过程中,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使从事生产工作的人员受到轻微的人身伤害(未构成轻伤)或发生可能引起较重伤害的一般险情。
(二)严重未遂:系指在电力生产过程中,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使人身伤亡的条件已完全具备,其过程已经发生或发展,只因遇到非事先有意识预防的偶然因素使事故得以意外幸免或很大程度地减轻的重大险情:如高处坠落过程中衣物偶然被障碍物挂住而未摔落在地,幸免死亡;车辆失控、容器爆炸而附近无人,未造成重大伤亡等。
(三)发生严重未遂事件,发生单位必须立即向厂安环部报告,不得隐瞒和拖延。
厂安环部接到报告后,应立即向蒙东能源集团安环部报告。
(四)发生一般人身未遂事故,发生单位必须在当日将情况报安环部。
(五)对隐瞒和拖延报告严重人身未遂及一般人身未遂的单位和个人要严格考核。
第七条人身事故(一)电力生产性企业发生下列情形之一的人身伤亡,定为电力生产人身事故1、员工在从事与发电生产有关的工作过程中,发生人身伤亡(含生产性急性中毒造成的人身伤亡,下同)的。
2、员工在从事与发电生产有关的工作过程中,发生本企业负有同等以上责任的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亡的。
3、在我厂电力生产区域内,外单位人员在从事与发电生产有关的工作过程中,发生本企业负有责任的人身伤亡的。
(二)电力生产人身事故的等级划分和标准发生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身伤亡,为电力生产人身事故:1、员工从事与电力生产有关的工作过程中,发生人身伤亡(含生产性急性中毒造成的人身伤亡,下同)的;2、员工从事与电力生产有关的工作过程中,发生本企业负有同等以上责任的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亡的;3、在电力生产区域内,外单位人员从事与电力生产有关的工作过程中,发生本企业负有责任的人身伤亡的。
电力生产人身事故的等级划分和标准,执行国家有关规定。
第八条设备事故(一)电力生产过程中发生设备、设施、施工机械、运输工具损坏,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超过规定数额的,定为电力生产设备事故。
事故的等级划分和标准执行下列规定1、特大设备事故为一次造成直接经济损失人民币2000万元以上的事故。
2、重大设备事故为一次造成直接经济损失人民币500万元以上不满2000万元的事故。
3、一般设备事故为一次造成直接经济损失人民币50万元以上不满500万元的事故。
(二)电力生产过程中发生下列情形之一的事故,如未构成重大设备事故,定为一般设备事故1、发电厂2台以上机组非计划停运,并造成全厂对外停电的。
2、发电厂升压变电所110千伏以上任一电压等级母线全停的。
3、发电厂200MW以上机组被迫停止运行,时间超过24小时的。
一般环保设施事故。
4、机组正常运行中,烟尘排放浓度连续超标24小时以上或月度累计超标48小时。
5、机组正常运行中,SO2排放浓度连续超24时以上或月度累计超标48小时。
6、机组正常运行中,循环流化床锅炉SNCR脱硝系统在脱硝温度窗口(旋风分离器烟温高于850℃)时,NOx排放浓度连续超标24小时以上或月度累计超标48小时。
7、机组正常运行中,烟尘、SO2和NOx不能在线连续准确监测48小时以上。
8、上传市环保局、自治区环保厅、东北电网公司、集团公司、蒙东能源的主要数据连续48小时以上不能准确上传。
第九条火灾事故火灾事故的定义、等级划分和标准,执行国家有关规定。
第十条交通事故:交通事故的定义、等级划分和标准,执行国家有关规定。
第十一条设备一类障碍电力生产性企业发生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事件,如未构成设备事故,定为设备一类障碍。
设备一类障碍中除含有《中电投蒙东能源集团公司发电管理部事故障碍异常细则》对一类障碍的认定外,还包括我厂对一类障碍认定的补充。
(一)电力设备、设施、施工机械、运输工具损坏,直接经济损失达到5万元以上不满50万元的。
(二) 35-220千伏输变电设备强迫停运,停运时间超过8小时。
200MW以下的发电机组强迫停运,停运时间超过24小时。
(三)发电设备和35千伏以上输电设备(包括直配线、母线)的异常运行或被迫停止运行后引起了对用户少送电或供热中断。
(四)发电机组和35千伏以上输变电主设备(包括直配线、母线)非计划停运,达到下列条件之一者1、虽提前提出申请并得到电网调度批准,但发电机组停运时间超过168小时,或输变电设备停运时间超过72小时。
2、没有按电网调度规定的时间恢复送电(热)或备用。
3、35千伏以上发供电设备发生恶性电气误操作。
(五)发电机组、3千伏以上变电设备因以下原因使主设备强迫停运(六)电气误操作:1、误(漏)拉合断路器(开关);2、错误执行调度命令、错误安排运行方式、错误执行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定值或投、停命令;3、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包括热工保护、自动保护)的误整定、误(漏)接线、误(漏)投或误停(包括连接片)。
(七)热机误操作:误停机组、误(漏)开(关)阀门(挡板)、误(漏)投(停)辅机等。
(八)监控过失:人员未认真监视、控制、调整等。
(九)人员误动、误碰设备。
(十)发电设备发生下列情况之一的,未构成一般设备事故的:1、由于炉膛爆燃引起炉墙或炉管损坏的。
2、锅炉受热面腐蚀或烧坏,需要更换该部件(水冷壁、省煤器、过热器、再热器、预热器)管子或波纹板达该部件管子或波纹板总重量的5%以上。
3、锅炉的压力超过工作安全门动作压力的3%,汽轮机超速达到额定转速的1.12倍以上。
4、压力容器和承压热力管道爆炸。
5、 100MW以上汽轮机大轴弯曲、需要停机进行直轴处理。
6、100MW以上汽轮机叶片折断或通流部分损坏。
7、 100MW以上汽轮机发生水击,造成非计划停运或叶片断裂。
8、100MW以上汽轮发电机组,50MW以上供热发电机组烧损轴瓦。
9、100MW以上发电机绝缘损坏需要停机处理的。
10、120MVA以上变压器绕组绝缘损坏。
11、220千伏断路器、电压互感器、电流互感器、避雷器爆炸。
(十一)主要发、变电设备异常运行已达到规程规定的紧急停止运行条件而未停止运行的。
(十二)违反调度纪律,因故拒绝、拖延调度命令以及汇报、联系失误造成严重后果或不良影响者。
(十三)由于防汛、防寒措施落实不力,造成生产厂房进水、厂房严重漏水、泄洪不畅;设备、管路、阀门冻裂、堵塞、泄漏等严重威胁设备安全。
(十四)由于检修、施工、维护不力,造成生产性建筑物损坏或异常,严重威胁设备安全运行。
(十五)因设备检修质量不良,或安排不当使检修后(检修项目内)的主要设备,运行30天重复检修。
(十六)重要辅助设备非计划检修时间超过72小时且影响机组负荷。
(十七)由于人员监控、调整不当,使设备严重超参数运行或灭火放炮,虽未造成被迫停运或非计划检修,但降低了设备原有性能或设备正常使用寿命。
(十八)发电设备的控制系统(DCS)及发电设备的保护装置或单项重要热工保护装置误动作跳闸,引起发电机组停运。
(十九)生产设备,厂区建筑发生火灾,经济损失达到1万元。
(二十)性质严重的同类二类障碍半年内重复发生者。
(二十一)由于灰坝损坏或维护不当造成灰坝运行不正常造成跑灰、跑水,污水排放、排灰管路漏泄、运灰、运渣等造成环境污染及其他损害等,对外经济赔偿达5万元—10万元。
(二十二)流化床锅炉石灰石系统故障,造成环保效率降低及污染物超标排放,受到政府主管单位通报、罚款(5万元以上)的环保事件。
(二十三)正常运行中监调不当或事故状态处置不当,使主机主要参数超过运行规程允许极限值。
(二十四)汽轮机启停过程中造成汽缸进水,未造成严重后果。
(二十五)事故处理中失误,造成扩大或延误,未造成二次事故者。
(二十六)发电机、电网间非同期并列造成一定后果者。
(二十七)发电厂厂用电全停(线路停电和正常倒闸操作切换除外)。
(二十八)发电机失磁运行(100MW及以上)。
(二十九)经上级管理部门或厂长、总工程师及安监部门认定为一类障碍者。
(三十)环保设施一类障碍符合下列条件之一,定为环保设施一类障碍。
1、机组正常运行中,烟尘排放浓度连续超标8小时以上或月度累计超标24小时。
2、机组正常运行中,SO2排放浓度连续超标8小时以上或月度累计超标24小时。
3、机组正常运行中,循环流化床锅炉SNCR脱硝系统在脱硝温度窗口(旋风分离器烟温高于850℃)时,NOx排放浓度连续超标8小时以上或月度累计超标24小时。
4、机组正常运行中,烟尘、SO2和NOx不能在线连续准确监测24小时以上。
5、传市环保局、自治区环保厅、东北电网公司、集团公司、蒙东能源的主要数据连续24小时以上不能准确上传。
第十二条设备二类障碍(一)通用部分1、发电厂异常运行,引起全厂有功出力比调度规定的有功出力降低8%,延续时间超过1小时,或某一台机组有功出力到零。
2、发电厂异常运行, ,引起无功出力比发电系统调度规定的无功负荷曲线数值超过士5%,延续时间超过1小时,或超过士10%,延续时间超过30分钟。
(发电设备达到调整极限除外)3、因故障造成发、供电设备,公用系统设备损坏,修复费用等达到0.3—5万元(不含5万元),或由于人员过失造成零部件、工具、仪器、仪表等损坏达0.1万元及以上者。
4、生产场所发生明火火险或禁火区动火措施不全者。
5、检修或运行的设备,由于措施或调整不当,使带有压力的汽、水、油、酸、碱等喷出,威胁人身安全,或经济损失超过0.1万元及以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