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在高职人才培养中的作用研究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4
论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高等职业院校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着大量的技术技能人才,为社会发展做出着重要的贡献。
而校园文化建设是高职院校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学生素质培养等方面都具有着重要的意义。
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
一、培育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应该以培育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为重点,让学生在良好的文化氛围中获得全面发展。
学校要注重校园文化建设的导向性,明确校园文化建设的目标和方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努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
学校要注重积极的校园文化宣传,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都能感受到浓厚的文化氛围。
学校要注重校园文化建设的凝聚力,通过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增强学生和师生之间的凝聚力和归属感,让学生在校园中有家的感觉,更好地融入学校的大家庭中。
二、建设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除了培育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外,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还要注重建设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校园文化活动是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有力支撑,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实践能力。
学校可以通过举办文艺演出、学术讲座、文化节等形式多样的活动,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交流学习、展示才艺的平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精神。
这些校园文化活动既可以为学生的课外生活增添色彩,又可以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契机,是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三、强化校园文化教育校园文化建设离不开校园文化教育,学校要注重强化校园文化教育,培养学生的文化素质和人文精神。
学校可以加强学生的文化课程教育,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让学生了解国家的历史和文化,树立对文化的感恩之心。
学校可以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浅论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论文关键词: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精神文化行为文化环境文化论文摘要:加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对于提升高职院校的文化软实力,引导高职学生全面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要在科学理念的指导下,统筹安排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和环境文化三个方面的校园文化建设项目。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对于提升高职院校的文化软实力、深化内涵建设,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发展,加强和改进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引导高职学生全面发展及成长成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深入挖掘校园文化底蕴,围绕培育优秀技能人才这一根本目标,从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及环境文化建设三个方面入手,构建校企对接的、充分彰显职业教育特色的校园文化是与时俱进构建富有时代特征的高职院校园文化、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根本要求,也是全体高职教育工作者共同的使命。
1.我院校园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遵循文化发展规律,继续深入挖掘校园文化底蕴,围绕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目标,深化师生对核心价值体系和校训的认同,在校园里营造浓郁的职业氛围,突出职业教育特色,努力建设充满生机活力、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不断增强师生员工的使命感、自豪感、归属感,以及学校发展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树立学校良好的对外形象。
2.我院校园文化建设的工作思路以培育优秀的技能型人才为目标,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走工学结合之路为导向,以制定校园文化建设的战略性规划为依托,以建设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为保证,以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和环境文化的建设为抓手,以实现与企业文化的对接为特色,按照“系统规划、整体推进、分步实施、定期更新”的原则来进行,遵循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在规律,多角度、多渠道、多方位地开展,构建起既充满活力,又有深厚文化底蕴和特色鲜明的职业技术院校校园文化,为实现高职院校育人目标服务。
浅论校园文化在改善高职学生思想状况方面的作用【摘要】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是活跃和丰富校园文化生活的重要手段,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优秀的校园文化有利于学生形成优秀的人格品性,有利于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改善学校的育人环境,有利于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
【关键词】校园文化;高职学生;思想状况一、校园文化及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校园文化随学校的出现而产生,是学校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文化形态,是所有校园人认同和遵循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具体体现在学校的教育思想、办学理念、管理制度和历史沉淀等方面。
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是指高职院校师生在长期的教育实践过程中,共同创造和享有的具有高职院校校园特色的团体意识和精神氛围,融入更多职业特征、职业技能、职业道德、职业人文素养,是高职院校办学理念、办学目标以及校风校貌的综合体现。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四个层次。
物质文化主要指校园内的物质基础,例如图书资料、教学科研设备、生活设施及空间环境等。
精神文化是全校师生的精神面貌和价值追求,例如体现学校特色和精神的优良传统、校风校貌、人文精神等。
行为文化包括校内师生的日常言行,开展的各种学术型、娱乐性活动等。
制度文化指学校成员高度认同并能严格遵守的文化类型。
二、当前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状况1.缺乏自信心。
由于对高等职业教育缺乏正确的认识,一些学生和家长偏激的认为高职院校就是高考落榜生的“收容所”,选择高职院校是高考失利的无奈之举,因此,在学习期间,部分高职学生心态失衡,自信心不足,学习兴趣下降。
同时,由于高职院校学生的学历层次相对较低以及我国传统的就业择业观念,导致很多高职学生面临毕业即失业的危机,因此,在择业期间,高职院校学生更容易表现出烦躁、迷茫、自卑的心理状态。
2.缺乏理想信念。
相对本科院校的学生,高职院校学生的文化基础相对薄弱,其他方面的素质也相对欠缺,加之部分学生对自身优势认识不足,严重的自卑心理时常认为自己难以掌握自己的前途和命运,缺乏精神支柱和奋斗目标,甚至开始随波逐流,相信命运。
职业素质培养视角下的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实践与研究[摘要]文章阐述了人才培养视角下的校园文化建设思路,介绍了以提升学生职业素质为核心,实施“五大工程”,全面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实践探索,由此分析了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启示。
[关键词]职业素质;校园文化;建设近几年来,广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坚持依托行业、立足广西、突出财经、服务三产,以就业为导向,走内涵发展道路,加强工学合作,重点抓质量建设,整体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2008年以良好的成绩通过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2009年被自治区教育厅、财政厅确定为自治区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重点培育单位。
学院以校园文化建设为载体,加强职业素质培养,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对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进行了积极而有益的探索与尝试,走出了一条校园文化建设新路子。
一、基于人才培养视角下的校园文化建设思路(一)广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校园文化发展沿革2004年,广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由两所中职校合并升格设置,几经传承发展,积淀了丰富的职教文化底蕴,但由于原两校长期处于中职教育阶段,虽也屡办成人大专教育,但作为高职新军,高教经验不多,中职文化色彩浓重,高校味欠缺。
其主要原因有:1.受客观条件的限制从校园文化的客体即学生成长的客观环境看,校园文化基础设施匮乏,校区分散,规模较小,发展空间欠缺,这些都是制约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因素。
作为校园文化主体之一的学生,其文化素质较之本科生而言,相对起点较低。
教职工对高职教育理念和校园文化了解不多、理解不深、重视不够。
2.在认识上存在误区把校园文化建设职能附属于学生工作部门,校园文化建设局限在学生管理和思想教育层次上,认为校园文化就是学生的课外文化娱乐活动,未纳入教学工作范畴,没有把校园文化建设放到提升学院整体办学水平和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高度给予重视。
甚至把校园文化建设与学院的专业设置、人才培养、课程设置、教学安排等工作割裂开来。
校园文化在高职人才培养中的作用研究
[摘要]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的分支,具有其特殊性。
本文以江苏食品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讲述了校园文化建设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校园文化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作用
校园文化是以校园为活动场所,以师生为活动主体,以科学文体为活动内容,以轻松活泼为活动形式,具有时代特征的一种集体文化。
[1]高职校园文化具备职业性、专业性和实用性的特征。
上述特征都使高等职业教育要以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加强实践锻炼培养高技能人才,同时还要重视职业道德和诚信教育,形成具有行业属性和职业特点的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
江苏食品职业技术学院(下面简称学院)向来非常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及其育人功能。
一、校园文化简述
校园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具有社会文化共性,又有其特殊性。
它所体现的是在校园这一个特殊环境下形成的鲜明的文化背景;其强调的是一种精神状态和文化内涵,体现了学校的重要特色。
[2]
校园文化内容主要分为三部分:即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及精神文化。
物质文化是校园一切活动的基础和场所,包括图书资料、校园氛围、建筑设施、人文景观等。
高职校园文化要求物质文化表现出职业特征,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和鲜明特色。
校园制度文化包括与
高等职业教育相关的法律法规和管理制度。
如学生守则、教学管理制度、文化行为准则、学风、校风建设等。
[3]制度文化要体现职业规范,要使每一项制度、每一条规定都具有特定的内涵,使教师、学生自愿遵守,并使之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
校园精神文化是长期塑造的结果,是师生员工共同创造的一种精神氛围和文化传统,并使师生自觉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文明素养,在校园文化中处于最高层次。
高职校园文化因其特性具有教育导向、规范约束、凝聚激励、传承辐射、陶冶熏陶、补充完善、文化整合、社会化等功能。
二、校园文化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的积极作用
(一)校园物质文化在人才培养中的基础作用
在校园中学生的良好成长离不开优美的校园景观。
学院为提升环境育人功能,近年来重点打造了“三区一林”工程:一是主题教育区,即建造廉洁主题公园,让廉洁文化以轻松、活泼、优雅的形式进入校园,在国内高校中尚属首次;二是励志成才区,分别加强学生修身、立志、惜时、实践、交友等方面教育;三是校企合作区,以食品科技园为依托,立足职业教育特点宣传,促进校与行企在文化氛围上的融合;四是母校纪念林,“纪念林”的建设使校友有一种归属感,对在校学生是潜移默化的爱校情怀教育。
这“三区一林”建设形式优美,内容丰富,融教育性、知识性、艺术性于一体。
既强化了广大师生高职教育理念,又让其感受富有特色的食品文化,在视觉上给人以美的享受,陶冶了情操。
(二)校园精神文化在人才培养中的引领和主导作用
校园精神文化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益补充,对人才培养具有引导和激励作用,有助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
学院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形成了“立德尚能”为核心的教育精神。
加强师德工程建设,培养教师爱岗敬业、廉洁从教的意识。
食品工业是道德工业,食品行业是良心行业。
加强“诚信和良心”教育对学院来说显得尤为必要。
为确保诚信教育落到实处,学院将诚信教育列为“学生素质拓展教育”项目,明确责任人,实行项目化管理。
把诚信教育融入到学生日常教育和管理中,教育学生从小事做起,牢固树立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信用意识。
(三)校园制度文化在人才培养中的规范作用
校园制度文化的有效实施可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团结向上的状态,也可以提高高职教育活动中管理与组织效率。
为实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学院实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π型”育人理念,即专业素质和拓展素质共同提高,平衡发展,二者缺一不可,来构建新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专业素质模块”是通过日常教学、实习、实训实现的。
“拓展素质模块”则包括思想素质、人文素质和身心素质。
学院还创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把“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与团委开展的公益活动、社团活动、“三下乡”社会实践、素质拓
展等活动融为一体,把学工处的学生日常行为考核纳入“思政”课平时成绩。
此改革着眼于知识、能力和素质培养三个目标,打破课堂局限,围绕“三感受”和“五结合”原则开展实践教学。
“三感受”即按照接受论,让学生进行感受、体验和践行三种层次的实践;“五个结合”即实现课内外实践相结合、校内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假期和学期内实践相结合、集中和分散实践相结合、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相结合。
三、结束语
校园文化建设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不可分割的部分,我们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坚持正确的先进理论指导,与时俱进,不断深化校园文化建设内涵,充分发挥校园文化育人的功能。
【参考文献】
[1]曾铄.论校园文化建设在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的作
用[j].科技信息,2009(19):784.
[2]刘德智.校园文化建设与大学生人才培养刍议[j].广西民族
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 (5):273-274.
[3]李雅丽,徐冬梅.具有高职高专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1(2):13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