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我们周围的材料知识点总结(自己整理)
- 格式:doc
- 大小:50.00 KB
- 文档页数:5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复习资料材料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复习资料材料1.物体都是由一种(材料)或多种(材料)做成的,我们的周围存在着许多不同种类的(材料)。
2.我们常见的材料有(木头)、(纤维)、(纸)、(玻璃)、(钢铁)、(塑料)、(橡胶)等。
3.物体的吸水性是指材料对水的渗透能力,是由于组织结构间的毛细现象造成的,因此材料不同的构造和组成导致吸水性能的不同。
4.水无法渗透到金属和塑料当中去,能部分渗透到木头中,纸的渗透性很强。
5.有的材料在水中下沉,有的材料在水中上浮,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构成的材料有关。
6.柔韧性是指物体在受力变形后(不易折断)的性质。
7.物质的物理性质可以用来(描述)材料,如硬度、柔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的沉浮能力。
这些物理性质可以被观察和测量8.不同的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是不同的。
木头1.木头的特性:(质轻)、(比较坚硬)、(容易加工)、(具有柔韧性)、(能浮在水上)、(具有承重力)等。
2.木头缺点:容易变形、易腐、易燃、质地不均匀、各方向强度不一致等。
3.用适当的词语描述木头:(黄白色,表面有纹路,不太重,能削得动,锯了以后有锯末,能浮在水上……)4..下面这些物品利用了木头的什么性质?1.筷子坚硬、轻便2.桌椅易加工、有承重性较硬、不易传热3.桥墩房梁较硬、有承重性船能浮水上纸1.白纸具有的特征 1.白色、轻、薄、软、有点透明、2.表面比较光滑、折后留有痕迹、3.容易着色、吸水性较强、 4比较柔韧、有纤维等特点。
2.造纸术:我国(东汉)时期的(蔡伦)发明了用树皮、麻头绳、破布、旧渔网做原材料的造纸术。
3.古时造纸过程:1.割草伐木 2.烹煮、浸沤制浆 3.舂捣打浆4.纸模抄纸5.晒干成纸。
4.常见的纸有牛皮纸、腊光纸、餐巾纸、卡纸、瓦楞纸、宣纸、书写纸等。
5白卡纸用于中档包装类,这是利用它的承重性、柔韧性、吸水性弱等特点。
6.牛皮纸用于包装.纸箱.文件袋.档案袋.信封,主要利用它的柔韧性和吸水性弱的特点。
我们身边的材料(学生笔记)
1、(木头、纤维、纸、玻璃、金属、塑料、橡胶)等都是我们十分熟悉的材料
2、金属的特性:坚硬、有光泽、能导电、有延展性、易导热
3、塑料的特性:不导电、导热慢、防水、韧性好、可塑性强
4、纸的特性:轻、薄、易燃、吸水性强
5、木头的特性:
能浮在水面上,导热慢,易燃烧、容易加工,较坚硬
6、韧性好指物品需要具有(能变形)但(不断裂)
7、塑料的循环使用过程:
粉碎、加热、熔化、注入模子、冷却
8、硬度对比实验:(由大到小)铁钉、塑料尺、木条、卡纸
9、韧性对比实验:(由大到小)塑料条、铁片、木条、卡纸条
10、吸水对比实验:
(木片、纸片)吸水,(金属片、塑料片)不吸水
11、为什么木片和纸片吸水:因为木片和纸片由纤维构成,纤维之间有空隙,所以水会渗透进木片和纸片中去。
12、造纸术是由(蔡伦)发明
13、沉、浮的认识:物体向下碰到水槽底部代表是沉;物体不能碰到水槽底部代表是浮
14、像(金属)类材料制成的物品在水中是(沉)的;
像(木头、塑料)类材料制成的物品在水中是(浮)的。
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构成物体的(材料)有关
15、砖、瓦及陶器、瓷器的特性:坚硬、比较重、不易折断、在水中容易下沉。
砖、瓦吸水性好。
陶器、瓷器吸水性差。
16、砖、瓦的主要用途:主要用在建筑方面
17、陶器、瓷器的的主要用途:用在日常生活装饰及盛放东西。
第三单元知识梳理单元知识要点一、感受并记录天气变化1、天气是指一个地方在某一短时间里大气的冷暖、阴晴、雨雪以及风等情况。
2、天气总是在不断变化,它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也影响着地球上所有的生物。
3、通过记录天气日历,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一段时间内某一地区的天气变化规律。
4、天气日历中一般要记录日期、时间、气温、降雨量、云量、风向和风速等。
5、常见的天气符号。
二、观察、讨论、测量、记录四种天气特征1、气温的测量工具单位测量地点记录方法气温气温计摄氏度(℃)室外阴凉、通风处绘制柱状图一般情况下,同一天中午的气温比早上高,下午2点气温最高,黎明气温最低。
每天应选择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测量气温。
2、降雨量的测量(1)降水是天气的一个基本特征,也是天气日历中的重要数据。
降水的形式有很多,常见的有雨、雪、冰雹等。
(2)雨量器必须选择直筒透明容器来制作。
(3)气象学家根据降雨量的多少,将降雨量划分为6个等级。
3、风的观测(1)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如:北风就是由北向南吹的风。
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测量,风向标的箭头指向的方向就是风向。
工具 单位 测量地点 记录方法 降雨量 雨量器 毫米(mm ) 室外空旷处 绘制柱状图东风 东 南 南风西风 西 北 北风4、云的观察(1)天空中的云是由千千万万的小水滴或小冰晶组成的。
(2)气象学家通常把云分成三类:层云、积云、卷云。
层云是均匀成层、灰色似雾的云;积云是大团、堆积的云;卷云是纤维、羽毛状的云。
三、整理天气日历及天气预报1、对天气信息进行整理、总结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天气的某些特征,了解天气变化的一些规律。
2、一个地方长期的天气平均状况叫气候。
3、天气预报主要由分布在全球各地的气象部门制作并发布的。
制作天气预报大致有5个步骤:数据收集、数值天气预报、气象员做出预报、天气会商、发布天气预报。
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一、天气。
1. 天气现象。
- 天气总是在不断地变化,它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常见的天气现象有晴、多云、阴、雨、雪等。
- 晴:天空中没有云或云很少。
- 多云:天空中有较多的云,但还能看到太阳。
- 阴:天空中布满云,看不到太阳。
- 雨:从云中降落的水滴。
- 雪:从云中降落的冰晶。
2. 天气符号。
- 人们常用一些符号来表示天气,这样可以方便地记录和交流天气信息。
例如:“☀”表示晴,“☁”表示多云,“ ”表示雨,“ ”表示雪等。
3. 气温。
- 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这个地方的温度才能反映当地的气温。
- 测量气温一般使用温度计。
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拿温度计的上端。
- 将温度计下端浸入水中,不能碰到容器的底与壁。
- 视线与温度计液面持平。
- 在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时读数。
- 一天中的气温是不断变化的,一般来说,午后2时左右气温最高,日出前后气温最低。
4. 风。
- 风是空气的流动形成的。
- 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通常用8个方位来描述,如北风是从北方吹来的风。
- 风速是指风每秒钟行进的距离,可以用风力等级来表示。
0级烟柱直冲天,1级轻烟随风偏,2级轻风吹脸面等。
我们可以通过观察风中物体的状态来判断风速的大小。
5. 降水量。
- 降水是指从大气中降落到地面的液态或固态的水,主要有雨、雪、冰雹等。
- 降水量的多少可以用雨量器来测量。
雨量器要水平放置在相对开阔、不受障碍物影响的地方。
- 通常根据降水量的多少来区分小雨(日降水量在10毫米以下)、中雨(日降水量10 - 24.9毫米)、大雨(日降水量25 - 49.9毫米)、暴雨(日降水量50 - 99.9毫米)等。
二、观测天气。
1. 制作简易气象站。
- 我们可以制作简易的气象站来观测天气。
例如,可以制作风向标来观测风向,用简易雨量器来测量降水量,用气温计来测量气温等。
- 制作风向标:可以用吸管、卡纸、大头针等材料。
将吸管两端剪开,一端插入大头针作为轴,在卡纸上剪出箭头和箭尾形状,分别粘在吸管的两端,然后将大头针插在一个可以转动的物体上,如铅笔的橡皮端,这样就可以根据箭头指向来判断风向了。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期末复习知识点:
第三单元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期末复习知识点:第三单元第三单元材料
1、物体都是由一种(材料)或多种(材料)做成的,我们的周围存在着许多不同种类的(材料)。
2、我们周围常见的材料有(木白色,表面有纹路,不太重,能削得动,锯了以后有锯末,能浮在水上??) 5、金属是一种很重要的(材料),有许多重要的(用途)。
6、金属的特性:(坚硬)、(有金属光泽)、(有延展性)、(易传热)、(能导电)、(吸水性差)等。
7、柔韧性是指物体在受力变形后(不易折断)的性质。
物理性质可以用来(描述)材料,如硬度、柔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的沉浮能力。
8、塑料的特性:具有(柔韧性)、(绝缘性)、(耐腐蚀性)、(不容易传热性)、(质轻)、(重复利用性)等。
9、不同的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是不同的。
10、木头的特性:(质轻)、(比较坚硬)、(容易加工)、(具有柔韧性)、(能浮在水上)、(具有承重力)等。
11、砖的主要用途是(砌房子),陶瓷的主要用途是(做生活用品)。
12、砖是用(黏土)烧制而成的。
13、陶瓷是用一种(特殊的黏土)制造的。
14、我们使用的材料有的是天然材料,像(木头)、(黏土)、(棉花)、(牛皮)等。
有的是人工制造的材料,像(金属)、(塑料)、(陶瓷)、(橡胶)等。
有的材料可以回收后再次加工利用,有的却不能。
15、我们应该(合理)使用材料,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头)、(纤维)、(纸)、(玻璃)、(钢铁)、(塑料)、(橡胶)等。
【部编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知识点总结
本文档是关于《部编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的总结。
该单元主要涵盖了以下内容:
1. 物体、物质和材料
- 物体是占据空间、有形体的东西,可以是实物或观念。
- 物质是物体的组成部分,是构成物体的原子和分子。
- 材料是可以制作物品的物质。
2. 纸的种类和用途
- 纸是由植物纤维制成的薄片状材料。
- 纸分为白纸、牛皮纸、包装纸等多种种类。
- 不同种类的纸有着不同的用途,如书写、绘画、包装等。
3. 泥土的成分和用途
- 泥土是由矿物颗粒、有机物质和空气等组成的土壤。
- 泥土可以用来种植植物,供给植物生长所需的养分和水分。
4. 金属和非金属材料
- 金属是具有一定金属光泽和良好导电导热性能的材料。
- 非金属材料不具备金属的特性,如木材、塑料等。
总结:
本单元主要介绍了物体、物质和材料的概念,以及纸、泥土、
金属和非金属材料的种类和用途。
通过研究这些知识点,学生可以
更好地了解和认识周围的物质,培养观察和思考能力。
以上是《部编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的总结。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第三单元《我们周围的材料》复习要点一、《观察我们周围的材料》1.物体都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做成的,我们的周围存在着许多不同种类的材料。
2.我们周围的常见材料有木头、纸、金属、塑料、玻璃、纤维等。
3.用适当的词语描述木头:黄白色,表面有纹路,不太重,能削得动,容易加工,锯了以后有锯末,能浮在水上,容易吸水,容易燃烧等。
二、《哪种材料硬》4.物理性质可以用来描述材料,比如硬度、柔韧性和在水中的沉浮能力。
5.我们用刻画的方法比较材料的硬度。
硬度较大的材料能在硬度较小材料的表面留下划痕。
6.根据观察,将木条、卡纸、铁钉、塑料尺按硬度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答:铁钉——塑料尺——木条——卡纸。
7.金属的特性:坚硬,有金属光泽,有延展性,易传热,能导电。
8.金属的种类很多,我能说出的金属名称有:金、银、铜、铁、铝、锌等。
9.常见的金属制品有:菜刀、硬币、钥匙、钢管、铁钉等。
10.生产铝罐利用了金属的延展性。
11.钢是一种铁碳合金。
三、《比较韧性》12. 韧性是指物体在受力变形后,不易折断的性质。
通过弯折的方法比较材料的韧性。
13. 根据观察,将木条、铁片、塑料条按弯曲程度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答:塑料条——木条——铁片。
弯曲程度大说明柔韧性好。
14.我知道的塑料制品有:矿泉水瓶子、雨衣、塑料桶、电线外包皮、开关等。
15.塑料的特性:优点:不易生锈,耐腐蚀,轻,绝缘性,可塑性,柔韧性,防水。
缺点:容易老化,易燃烧产生有毒气体,不易分解。
16.塑料是一种从原油中提取出来的人工材料,现在好多塑料用品都是用可回收的塑料制品再加工生产出来的,而且上面有循环利用的标志。
四、《它们吸水吗》15.吸水性是指材料对水的渗透能力,与材料的组成和结构有关。
用滴水的方法比较材料的吸水性。
16. 根据观察,将木片、纸片、金属片、塑料片按吸水性从强到弱的顺序排列。
答:纸片——木片——塑料片——金属片。
17.白纸的特性:白色,薄,能弯折,能写字画画,容易吸水,容易撕破等。
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周围的材料)复习提纲班级________ 学号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1、我们身边的物品大多是(由两种以上的材料)做成的,我们的周围存在着许多不同种类的(材料)。
2、我们周围常见的材料有(木头)、(纸)、(玻璃)、(金属)、(塑料)、(泥土)、(陶瓷)等。
3、可以用这些词描述木头:(黄白色,表面有纹路,不太重,能削得动,,锯了以后有锯末,能浮在水上……)4、可以用(刻画)的方法比较物体的软硬,(硬度较大的材料能在硬度较小的材料的表面留下划痕),(同种材料一般情况下不能留下划痕)。
5、金属的特性是:(坚硬)、(有金属光泽)、(有延展性)、(易传热)、(能导电)、(吸水性差)等。
6、常见的金属有(金、银、铜、铁、铝、锌)。
生产铝罐需要很多过程,它主要利用了(金属的延展性),用过的铝罐可以(回收利用)。
7、韧性是指物体在受力变形后(不易折断)的性质,弯曲程度越大,韧性越好。
8、塑料的特性是:(韧性好)、(不导电/绝缘)、(传热慢)、(可塑性强)、(防水)、(反复熔化成型)。
9、塑料是一种从原油中提取出来的(人工材料),在自然条件下(不易分解),会造成严重的(白色污染),但是许多塑料可以(重复利用)。
10、纸是由(纤维)组成的。
(造纸术)是我国古代的伟大发明,是(东汉蔡伦)发明的,他采用(树皮、废麻、破布、旧渔网)造纸。
11、不同的材料在水中的(沉浮能力)是不同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构成的(材料)有关。
12、木头的特性:(有一定的柔韧性)、(能浮在水面上)、(坚实、耐用)、(容易加工)、(表面有纹路)、(承重能力强)、(轻巧)。
13、砖瓦的主要用途是(建筑方面),陶瓷的主要用途是(生活用品)。
14、砖瓦是用(黏土)烧制而成,陶瓷是用(特殊的黏土)烧制而成。
15、砖瓦、陶器和瓷器的生产都需要消耗大量的(黏土)、(煤)和其他燃料,会对环境产生影响。
16、砖瓦(容易吸水,粗糙,不太硬),陶器(能吸水,比较硬),瓷器(不吸水,光滑细腻,很硬)。
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复习要点一、我们周围的材料、物体都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做成的,我们身边的物品一般都是(二种或二种以上)的材料构成的。
2、我们周围的常见材料有金属、木头、塑料、纸、玻璃、布、陶瓷等。
3、用适当的词语描述木头:(黄白色,表面有纹路,不太重,能削得动,锯了以后有锯末,能浮在水上……)二、哪种材料硬4、材料的硬度可以用刻划的方法来比较,硬度越大就越能防止别的物体破坏它的表面。
、将木条、卡纸、铁钉和塑料尺按硬度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铁钉>塑料尺>木条>卡纸6、金属是一种很重要的(材料),有许多重要的(用途)。
7、金属的特性:(坚硬)、(有金属光泽)、(有延展性)、(易传热)、(能导电)、(吸水性差)等。
8、铝的易拉罐,主要利用了金属有延展性的特性。
三、比较韧性9、物理性质可以用来(描述)材料,如硬度、柔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的沉浮能力。
0、柔韧性是指物体在受力变形后,(不易折断)的性质。
1、木条、卡纸条、铁片和塑料条四种材料中:塑料条的韧性最好,弯曲程度最大。
2、塑料的特性:具有(柔韧性)、(绝缘性)、(耐腐蚀性)、(不容易传热性)、(质轻)、(重复利用性)等。
3、我们身边的塑料制品有(塑料桶、塑料盆、塑料尺、雨衣、雨伞、塑料袋)4、认识循环利用的标志。
、塑料是一种从原油中提取的人工材料,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
四、它们吸水吗7、吸水性是指材料对水的渗透能力,与材料的组成和结构有关。
8、木头、纸、金属和塑料四种材料中:纸的吸水能力最强、木头次之、塑料和金属最弱。
9、纸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造纸术的发明者是蔡伦。
能用来造纸的材料有:树木、草等。
20、古代造纸过程:割草伐木、烹煮浸沤制浆、舂捣打浆、纸模抄纸、晒干成纸。
21、纸的特性:软、易折、透光、能写字画画,容易燃烧。
22、下面这些物品利用了纸的什么性质?信封:轻、可印刷档案袋:轻、柔韧、可印刷纸巾:柔软、吸水书本:轻、可印刷五、材料在水中的沉浮23、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材料有关。
第三单元我们周围的材料1、我们周围的材料1、物体都是由一种(材料)或多种(材料)做成的。
2、我们周围常见的材料有(木头)、(纤维xianwei)、(纸)、(玻璃)、(金属)、(塑料)、(橡胶)等。
4、描述木头:(黄白色,表面有纹路,能削得动,锯了以后有锯末,能浮在水上……)5、身上的物品由哪些材料制成?校服——纤维,拉链——金属、塑料,钥匙——金属,扣子——塑料,发卡——塑料。
6、书包里的物品由什么材料做成的?铅笔——木头,尺子——塑料,书本——纸,文具盒——金属、塑料,橡皮——橡胶。
7、教室里的一些物品由什么材料做的?桌椅——木头,窗户——玻璃、金属,门——木头、金属,电风扇——金属。
2、哪种材料硬1、按硬度从大到小排列:铁钉>塑料尺>木条>卡纸。
2、金属的特性:(坚硬)、(有金属光泽)、(有延展性)、(易传热)、(能导电)、(吸水性差)等。
3、我们周围有哪些用金属做成的物品?勺子,铁桶,小刀,文具盒,自行车,电风扇。
5、我们知道哪些金属名称?金、银、铜、铁、铝。
6、生产铝罐:延展性。
7、喝完饮料后的空铝罐,我们应该怎样处理呢?答:回收利用。
送回工厂的空铝罐经过加热熔炼后能够再制成铝材薄片,生产出新的铝罐。
这要比开采铝土矿节省许多资源和能源。
3、比较韧性1、许多物品有韧性,(能变形),但不(断裂)。
弯曲度大说明了(韧性)大。
2、按韧性(弯曲程度)从大到小排列:塑料条>卡纸条>木条>铁条3、生活中有哪些塑料制品?雨衣,雨伞,盆子,油壶,水壶。
4、塑料的特性:具有(柔韧性)、(不导电)、(不导热)、(防水、不透气)、(质轻)、(可重复利用)等。
5、生活中有哪些塑料制品可以重复利用?为什么?答:我们在生活中常用的塑料袋、泡沫塑料、饮料瓶等就是可以回收重复利用的,因为它们可以反复融化成型。
6、塑料(不易)分解,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但是可以(重复)利用。
7、我们使用塑料制品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答:我们使用塑料制品的时候应该注意不乱扔旧塑料制品,将它们放进垃圾箱进行回收,以使其可以重复利用,减轻环境污染。
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我们周围的材料知识点总结(自己整理)
一、填空题.
1.我们周围的材料
1.我们周围的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物体都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做成的.
2.具有能够满足使用要求的物理性质的物质称为材料 .材料的物理性质是可以被观察和测量的.
3.我们周围的物品都是由不同的材料做成的.
4.生活中常见的材料有金属、塑料、玻璃、木头、纸、橡胶、纤维、砖瓦、陶瓷等.
5.在描述一种材料的特点时;我们可以描述它的颜色、轻重、软硬和常见用途等.
6.材料在生产中可以发生变化;材料经过加工可能改变它们的性质.
2. 哪种材料硬
1.硬度较大的材料能在硬度较小材料的表面留下划痕.要比较材料的软硬可以用刻划法.
2.把木头、纸、金属和塑料四种材料按硬度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依次是:金属、木头、塑料、纸.
3.金属是一种很重要的材料;有很多重要的用途;可以做成很多物
品;如;飞机、汽车外壳、菜刀、小勺、回形针、铁锤、铁桶、铁门等.
4.硬度是指材料的软硬程度;硬度是材料的重要物理性质.
5.用过的空铝罐可以回收利用.
3. 比较柔韧性
1.许多物品需要具有韧性;能变形;但不断裂 .韧性是指物体在受力变形后;不易折断的性质.可以用材料受力后的弯曲度来比较它们的韧性大小.
2.把木条、卡纸条、铁条和塑料条四种材料按柔韧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依次是:塑料条、铁条、木条、卡纸条.
3.塑料是一种从原油中提取出来的人工材料;在自然条件下不易分解;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但是许多塑料可以重复利用.
1 / 5
4.我们在生活中常用的塑料袋、泡沫塑料、饮料瓶等就是可以回收重复利用的;因为它们可以反复熔化成型.
5.在工厂里;首先把它们粉碎、加热、熔化后注入模子;冷却以后这些塑料就成为一件新的产品了.
6.现在好多塑料用品都是用可回收的塑料制品再加工生产出来的;而且上面有循环利用的标志.
4. 它们吸水吗
1.吸水性是指材料对水的浸透/渗透能力;与材料的组成和结构有关.
2.把木片、纸片、金属片和塑料片四种材料按吸水能力由强到弱的顺序排列依次是:纸片、木片、塑料片、金属片 .
3.我们的祖先最早在兽骨上刻字;后来在丝绸上记录;直到发明了纸;书写和印刷才大大地方便起来.
4.造纸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它的发明者是蔡伦.
5. 材料在水中的沉浮
1.不同的材料在水中;轻的容易浮;重的容易沉.
2.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构成它们的材料有关.
3.自古以来;木头就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天然材料.人们直接把树木加工成木材;广泛地用于生活、生产的各个方面.
4.一棵成材的树木在自然界至少要生长几十年.由于环境污染和人工采伐;世界上的森林正在急剧减少.
5.在水中的沉浮能力也是材料的一个重要物理性质.
6. 砖瓦和陶瓷
1.利用材料和工具;研究砖瓦和陶瓷的硬度、柔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的沉浮 .
2.砖是用黏土烧制而成的.用黏土制成的砖坯很容易破裂;
砖坯经过加热;黏土的性质发生了变化;就变成了坚固的砖.
3.陶瓷是用特殊的黏土制成的;也必须经过烧制.
4.砖瓦、陶瓷的生产都需要消耗大量的黏土、煤和其他燃料;会对环境产生影响.
5.砖瓦主要用于各种建筑;陶瓷在生活中的利用比较广泛.
7. 给身边的材料分类
1.同一物品的不同部位可能由不同的材料制成.不同的物品是由不同的材料制成的.
2.材料的不同特性决定了它们的不同用途.
3.我们使用的材料可分为天然材料和人工材料.
2 / 5
3 / 5
4.像木头、黏土、棉花和皮革那样可以直接用来制成物品的材料叫 天然材料 ;像金属、塑料、陶瓷和橡胶那样经过加工合成而制成的材料叫 人工材料 .
5.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各国科学家正在研制 更新 、 更好 的材
料以推动人们生产、生活的不断进步.
6. 在合理使用材料时;应注意 节约 和 环保 .我们应该合理使用材料;减少对 环境 的破坏.
7.材料与人类的关系 十分密切 ;材料的使用也影响着周围的 环境 .
8.材料的物理性质是指: 硬度 、 柔韧性 、 吸水性 、 在水中的沉浮 等.
9.有的材料可以 回收再利用 ;有的却不能.各种材料再利用的程度 不同 .
二、 图表题.
1.金属的特性
2.塑料的特性
3.水的作用
4 / 5
4.木头的特性
三、 简答题.
1.喝完饮料的空铝罐我们应该怎样处理?/使用过的塑料瓶该怎么处理?(小册子P32页)
2.简述古代的造纸过程?(课本P55页)
3.选择用什么材料做物品;我们应该综合考虑哪些因素?(小册子P39
页)
4.我们应该怎样合理使用材料;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同步指导P43
页)
5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