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必修二 乙酸
- 格式:ppt
- 大小:1.14 MB
- 文档页数:34
高中化学必修二乙酸教案
一、基本信息
1. 化学名称:二乙酸
2. 分子式:C4H6O4
3. 分子量:146.1 g/mol
4. 物态:固体
5. 性质:无色结晶,易溶于水,呈酸性
6. 用途:食品添加剂、医药制剂、溶剂等
二、二乙酸的结构
1. 二乙酸的分子式和结构式
2. 二乙酸的官能团分析
3. 二乙酸的化学性质
三、二乙酸的合成及反应
1. 二乙酸的合成反应
2. 二乙酸的酸碱中和反应
3. 二乙酸的酯化反应
四、实验
实验一:二乙酸的制备
实验二:二乙酸的性质测试
实验三:二乙酸的酯化反应实验
五、知识点回顾与拓展
1. 二乙酸的水解反应机理
2. 二乙酸与金属的反应
3. 二乙酸在工业上的应用
六、练习题
1. 请写出二乙酸的分子式和结构式,并分析其官能团。
2. 请简要描述二乙酸的合成反应过程。
3. 二乙酸用作食品添加剂的原因是什么?
七、作业
请同学们完成练习题,并自行查阅二乙酸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并撰写一份小论文。
八、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二乙酸的基本信息、结构、性质、反应及应用,并进行了实验操作,希望同学们能够深入理解并运用这些知识。
《乙酸》学案设计一、学习目标(1)知道乙酸的组成与结构特点,掌握乙酸的酸性和酯化反应。
(2)关联乙酸的化学性质和结构特点 (羧基) ,建立用途、性质、结构之间关联的学习思路,认识乙酸的性质与官能团羧基之间的关系。
(3)通过有机物的类别、官能团和典型代表物,从官能团分析的角度认识陌生有机物的性质。
二、学习过程一、选择题1.下列方法不能用于区分乙酸与乙醇的是A.闻气味B.观察颜色C.滴加NaHCO3溶液 D.加入金属铝2.下列关于乙酸性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乙酸的酸性比碳酸的强,所以它可以与碳酸盐溶液反应,产生CO2气体B.乙酸具有酸性,所以能与钠反应放出H2C.乙酸分子中含有碳氧双键,所以它能使溴水褪色D.乙酸在温度低于16.6 ℃时,就凝结成冰状晶体3.下列有关乙酸的说法正确的是A.乙酸溶液俗称冰醋酸B.乙酸的结构简式为242C H OC.乙酸熔点低,常温下是无色、无味的液体D.乙酸的官能团是羧基O||H C OH--,或写作COOH-4.可以说明CH3COOH是弱酸的事实是A.CH3COOH与水能以任何比互溶B.CH3COOH能与Na2CO3溶液反应,产生CO2C.0.1 mol·L-1的CH3COOH溶液中c(H+)=0.001 mol·L-1 D.1 mol·L-1的CH3COOH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5.下述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A B.B C.C D.D二、实验题6.在中学实验室可用下图所示装置制取少量乙酸乙酯.回答下列问题:(1)试管a中需加入浓硫酸、冰醋酸各2mL以及乙醇3mL.正确的加入顺序是____________.(2)为防止a中的液体在实验时发生暴沸,在加热前应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3)实验中加热试管的目的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4)试管b中加有饱和Na2CO3溶液,其作用是_________.(5)反应结束后,振荡试管b静置,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6.先加入乙醇,然后边摇动试管边慢慢加入浓硫酸,最后再加入冰醋酸在试管a中加入几粒沸石(或碎瓷片)加快反应速率及时将产物乙酸乙酯蒸出,以利于平衡向生成乙酸乙酯的方向移动吸收乙醇、除去乙酸、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b中的液体分层,上层是透明的油状液体。
高中化学必修二教案乙酸教学目标:1. 了解乙酸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2. 掌握乙酸的制备方法和应用;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重点:1. 乙酸的结构和性质;2. 乙酸的应用。
教学难点:1. 乙酸的制备方法和反应机理;2. 乙酸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和试剂:乙酸、乙醇、硫酸、硫酸钠等;2. 实验操作步骤和安全注意事项;3. 相关教学资料和案例。
教学过程:一、引入:通过展示一些乙酸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场景,引导学生对乙酸感兴趣,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乙酸的性质:1. 结构和物理性质:介绍乙酸的化学结构和常见的物理性质;2. 化学性质:讲解乙酸的酸碱性质和氧化性质,以及其与其他物质发生的反应。
三、乙酸的制备方法:1. 实验演示:通过实验演示乙酸的合成方法,引导学生理解乙酸的制备原理;2. 反应机理:讲解乙酸的合成反应机理,并对反应条件进行讨论。
四、乙酸的应用:1. 工业应用:介绍乙酸在食品、医药、化工等领域的应用;2. 生活应用:讲解乙酸在食品保鲜、清洁等方面的实际应用。
五、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探讨乙酸在生活中的更多应用场景,并提出相关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六、作业布置:布置相关习题或研究性课题,让学生在家里继续深入学习乙酸的相关知识,并完成作业。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乙酸的性质和应用有了初步的了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在未来的学习中,可以进一步拓展乙酸的相关知识,深入了解其在现代化工领域的应用和发展趋势。
《乙酸性质》教学设计一、设计理念2001年4月,教育部印发《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将研究性学习作为必修课程列入全日制普通高中课程计划;6月,教育部颁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的改革思路。
根据新课程理念,实现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根据诱思探究学科教学论,改变传统教学过于注重传授知识的倾向,让学生从被动接受式改为主动探究式,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动起来。
我在讲乙酸的酸性时只提供试剂,设置问题,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培养学生动脑思,动口说,动手做,互相探究,互相合作,在应用旧知识探讨新问题中感受到我也行的成功体验。
本节课试图体现教改的精神。
二、教材分析1.教材的知识结构:从知识结构上看,包含了两部分内容即乙酸和羧酸,乙酸是羧酸类物质的代表物,两者是特殊和一般的关系。
本节分两课时完成,其中第一课时包含乙酸概述、乙酸的分子结构特点、乙酸的性质研究。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从教材整体上看,乙酸既是很重要的烃的含氧衍生物,又是羧酸类物质的代表物,它和我们的生活生产实际密切相关,从知识内涵和乙酸的分子结构特点上看,乙酸既是醇、酚、醛知识的巩固、延续和发展,又是学好酯(油脂)类化合物的基础。
故本节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3.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能写出乙酸的分子式和结构式,能说出羧基的结构特点;2.能描述乙酸的物理性质,说出乙酸又称为冰醋酸的原由;3.能写出乙酸具有酸性的化学方程式,并能描述相应的实验现象,能比较乙酸与碳酸的酸性强弱;4.能写出乙酸发生酯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明确酯化反应的实质,能说出浓硫酸在酯化反应中的作用,能描述制备乙酸乙酯时加入碎瓷片以及用饱和碳酸钠溶液吸收的原因,能说出酯化反应的概念。
5.能够初步熟悉制备乙酸乙酯的有关操作。
(2)能力目标——通过实验设计、动手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加强基本操作训练,培养分析、综合的思维能力和求实、创新、合作的优良品质。
《乙酸》教师行为学生学习活动设计意图(一)新课导入1.糖醋鱼,松鼠桂鱼,香甜可口,酸酸的,看得人直流口水,你知道他们的美味离不开一种重要的调料,是什么吗?2.醋的来源(PPT展示)3.两千多年来,食醋把我们的生活调理的有滋有味,是食醋中的哪种成分的功劳呢了解醋的来源思考并回答:乙酸讲述醋文化,让学生感受化学自古以来就与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习兴趣(二)知识点一:乙酸物理性质、结构1.观察乙酸(颜色、状态、气味),并总结乙酸的物理性质2.展示乙酸的球棍模型【板书】一、物理性质二、结构1)分子式:C2H4O22)结构式:H CHHCOO H ————|||3)结构简式:CH3COOH4)官能团是羧基:—COOH 归纳:无色刺激性气味液体,熔点16.6℃,低于16.6℃时就凝结成冰状晶体,所以无水乙酸又称冰醋酸。
乙酸易溶于水和酒精。
认真观察,将球棍模型传给其他同学。
通过球棍模型写出乙酸的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乙酸的球棍模型,让学生有一个感性认识,进而顺理成章的写出乙酸的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三)知识点二:乙酸化学性质【过渡】生活中,醋酸可以除去水垢,利用了乙酸的什么性质呢?酸的通性?【板书】三、化学性质1)、乙酸的酸性(断O-H键)CH3COOH CH3COO- + H+【设问】烧鱼时常加醋并加点酒,这样鱼的味道就变得无腥、香醇【板书】2)酯化反应【讲述】【板书】实质:酸脱羟基、醇脱氢反应类型:酯化反应、取代反应、可逆反应酸性回顾酸的通性①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②与活泼金属反应Mg+2CH3COOH−→−(CH3COO)2Mg +H2↑③与金属氧化物反应CuO+2CH3COOH(CH3COO)2Cu+H2O④与碱反应NaOH+CH3COOHCH3COONa+H2O⑤与部分盐反应2CH3COOH+Na2CO32CH3COONa+H2O+CO2↑酸性: 乙酸 > 碳酸酸的通性学生初中就已经掌握,非常熟悉。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乙酸》教学设计《乙酸》教学设计一、设计思想食醋是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重要调味品, 又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学生对醋是很熟悉的 , 从学生熟悉的醋引入本课, 学生易于接受 , 同时结合酒中的乙酸的产生,有利于前后联系 . 结合在初中已经学过的有关乙酸的知识(乙酸的分子式、物理性质及酸性), 通过乙酸弱酸性实验以及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理解乙酸的酸性是源于乙酸分子中 O— H 键的断裂。
并通过实验探究酸与醇的酯化反应,利用同位素示踪法来解释酯化反应的实质,酯化反应生成物水中的水是由醇提供氢和羧酸提供羟基的。
二、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 2 第三章第三节。
从教材整体上看,乙酸既是很重要的烃的含氧衍生物,又是羧酸类物质的代表物,它和我们的生活生产密切相关。
从知识内涵和乙酸的分子结构特点上看,乙酸既是醇、酚、醛知识的巩固、延续和发展,又是学好脂类化合物的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乙酸在生活中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有机物,自古就有民以食为天,食以味为先,味以酸为首的说法,这体现着乙酸作为一种重要调料的社会价值,而进入现代社会乙酸又成为了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
2.教学目标(1)了解乙酸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酸性和酯化反应),认识乙酸的结构和官能团。
(2)学习实验设计方法,学会动手操作实验技能。
(3)树立乙酸与人类的生活生产密切相关的价值观。
3.教学重难点重点:乙酸的酸性和酯化反应难点:从结构角度认识乙酸的酯化反应三、学情分析初中学生只知道乙酸是一种酸,到了高中必修阶段乙酸就是一种有机物,而选修阶段乙酸是一种烃的衍生物,学生对乙酸分类的认知呈上升变化。
从结构的角度来看,初中学生只知道乙酸能解离出 H+, 到了必修要知道有特定的官能团,而到了选修阶段还要了解断键方式,学生对结构决定性质的认知也是呈上升变化的。
学生已经学习了烃的基础知识和乙醇、苯、乙醛等内容,对有机物的学习有了一定的认识,能掌握常见的有机物反应类型,具备了一定的实验设计能力,有较强的求知欲,利于沟通。
第三节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第二课时乙酸教案【背景与教材分析】本案例是以《高中化学必修二》中的第三章第三节《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乙酸》中课堂教学的两个情景为背景设计的,分别是学生合作拼装乙酸的球棍模型和学生分组合作验证乙酸的酸性。
我们崇义中学是省重点学校,我是一名刚参加工作一年的年青老师。
该节课是一节公开课,高一(10)班的学生都比较活泼,化学基础较好,能够积极踊跃地参与进来,为师生互动营造了非常良好的氛围。
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经验和化学实验了解乙酸的组成和主要性质。
2、通过乙酸结构、性质的学习,学生进一步了解官能团对有机物的性质的重要影响。
3、学生能用已知的知识解释见有机物的性质。
重点:乙酸的酸性和酯化反应难点:从结构角度认识乙酸的酯化反应教具:多媒体、乙酸、冰醋酸、球棍模型、镁带、NaHCO3粉末、乙酸溶液、石蕊、教学过程:[引入]糖醋鱼,松鼠桂鱼,香甜可口,酸酸的,看得人直流口水,你知道他们的美味离不开一种重要的调料,是什么吗?[多媒体展示课题]《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乙酸》乙酸是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物质,我们常用的调味品食醋,其主要成分就是乙酸,因此乙酸又叫醋酸,普通醋含醋酸3%~5%,山西陈醋含醋酸7%。
[自主学习]观察乙酸(颜色、状态、气味),并总结乙酸的物理性质。
[多媒体]一.乙酸的物理性质颜色、状态:无色液体气味:有强烈刺激性气味沸点:117.9℃(低,易挥发)熔点:16.6℃溶解性:易溶于水、乙醇等溶剂[思维延伸]温度低于熔点时,无水乙酸凝结成像冰一样的晶体。
无水乙酸又称为冰醋酸。
[过渡]刚才我们已经了解了乙酸的一些外观特征,那么乙酸分子的内部结构又是怎么样的呢?我们来看看乙酸分子的结构模型。
[多媒体] 学生观察乙酸分子的模型。
[学生活动]书写乙酸的结构式、结构简式、分子式。
[多媒体]二、乙酸的分子组成与结构:分子式: C2H 4 O2官能团:羧基(—COOH)对乙酸的结构进行简单分析。
《乙酸》教学设计醋酸也是蛮拼的!----醋酸的妙用一、设计思想《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认为,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而化学教学中则一直提倡“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让学生学习有用的化学”,一直提倡STSE教育。
二、教材分析在高中化学中安排“乙酸”的学习是因为:乙酸既在社会生活中有重要的应用又在化学学科体系中有重要的地位。
从超市中琳琅满目的各种食醋到农药、医药、织物印染和橡胶工业中都有乙酸的身影;从学科方面看,乙酸是重要的烃的衍生物,根据其性质指导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是学习科学的根本目的。
“乙酸”教学内容在必修和选修中同时出现,但是承载的功能不同,处理这部分内容时要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兼顾阶段性和发展性。
必修2中的“乙酸”是参加学业水平考试的学生“知道了解”的内容。
因此,在这节课的设计时,注重从学生的认知基础来设计教学内容,注重感性知识,适当培养理性思维,设计力求源于生活实际。
具体设计思路如下:源于生活,注重感性,发展理性,在平淡、简单的知识认知中挖掘问题,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心情中学好这部分知识;从宏观到微观,再到化学符号,渗透化学学科思想;同时兼顾发展性,为选修教材中的深度拓展打下基础。
三、学情分析在初中化学中,学生已经知道了乙酸的组成、物理性质、能使指示剂变色以及一些用途。
但学生对物质性质的认识上主要停留在宏观表象阶段。
学生已有一定的动手实验能力,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学生亲自动手实践醋酸与水垢的反应,体验动手实验之美;回忆总结证明醋酸的酸性,体会知识迁移、发散思维之美;比较同浓度盐酸与醋酸的酸性,认识到乙酸也是弱酸,弱酸也有强弱之别;乙酸的酯化反应难点,通过教师演示实验、精心设置问题以及同位素示踪法,由表及里,层层突破,揭示酯化反应的实质。
四、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回忆观察,能够列举出乙酸的主要物理性质;2、学生通过分组实验,确定醋酸能够除水垢,并能正确书写反应方程式;3、通过交流、讨论掌握证明醋酸可以电离出氢离子的方法;通过实验树立弱酸也有强弱之分的概念,知道醋酸是弱酸,部分电离,掌握其电离方程式;4、通过酯化反应的教师演示实验以及给出的各物质的部分性质,可以分析得出实验操作中设计某些步骤的原因;5、通过同位素示踪法得到酯化反应的实质,能正确书写反应方程式;6、教师讲解银饰品生锈的原因,学生能够分析得出清除银锈的原理;7、体会到生活中处处都有化学,学习化学能够使生活更加美好。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三章第三节《乙醇和乙酸》教案第一课时一、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结合生活经验和化学实验,了解乙醇、乙酸的组成和主要性质及重要应用,加深认识这些物质对于人类日常生活、身体健康的重要性;(2)从这两种衍生物的组成、结构和性质出发,让学生知道官能团对有机物性质的重要影响,建立“(组成)结构——性质——用途”的有机物学习模式;(3)在初中知识的基础上,突出从烃到烃的衍生物的结构变化,强调官能团与性质的关系,在学生的头脑中逐步建立烃基与官能团位置关系等立体结构模型。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建立乙醇、乙酸分子的立体结构模型来学习“(组成)结构——性质——用途”研究烃的衍生物的程序和方法;(2)通过学习乙酸的性质,使学生体会利用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得到科学结论的过程;(3)通过乙醇的分子结构与化学性质的学习,充分理解官能团对性质的影响,学会通过事物的表象分析事物本质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知道乙醇在日常生活、工业生产中的广泛应用,形成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2)通过新旧知识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3)通过学生实验,培养学生求实、严谨的优良品质;(4)对学生进行“本质决定现象”,“由个别到一般”的辩证唯物主义思维方法的训练。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官能团的概念、乙醇、乙酸的组成;2.乙醇的取代反应与氧化反应;3.乙酸的酸性和酯化反应。
教学难点:使学生建立乙醇和乙酸分子的立体结构模型,并能从结构角度初步认识乙醇的氧化、乙酸的酯化两个重要反应。
三、教学过程【课题引入】古往今来,无数咏叹酒的故事和诗篇都证明了酒是一种奇特而富有魅力的饮料。
【材料一】杜康酒的由来相传杜康酒就是偶然将饭菜倒入竹筒,用泥土封住后形成的。
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在酿酒技术提高的同时,也形成了我国博大精深的酒文化。
中国的酒文化源远流长,古往今来传颂着许多与酒有关的诗歌和故事。
如“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