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食用油脂制品
- 格式:doc
- 大小:64.00 KB
- 文档页数:5
食品生产许可证产品类别编号产品类别编号由阿拉伯数字组成,位于QS代码第5位至第8位,编号由国家质检总局统一确定。
具体类别编号规定:粮食加工品小麦粉0101;大米0102;挂面0103;其他粮食加工品0104食用油、油脂及其制品食用植物油0201;食用油脂制品0202;食用动物油脂0203调味品酱油0301;食醋0302;糖0303;味精0304;鸡精调味料0305;酱类0306;调味料:0307 肉制品肉制品0401乳制品乳制品0501;婴幼儿配方乳粉0502饮料饮料0601方便食品方便面0701饼干饼干0801罐头罐头0901冷冻饮品冷冻饮品1001速冻食品速冻食品1101薯类和膨化食品膨化食品1201;薯类食品1202糖果制品(含巧克力及制品)糖果制品1301;果冻1302茶叶及相关制品茶叶1401;含茶制品和代用茶1402酒类白酒1501;葡萄酒及果酒1502;啤酒1503;黄酒1504;其他酒1505蔬菜制品蔬菜制品1601水果制品蜜饯1701;水果制品1702炒货食品及坚果制品炒货食品及坚果制品1801蛋制品蛋制品1901可可制品可可制品2001焙炒咖啡焙炒咖啡2101水产制品水产加工品2201;其他水产加工品2202淀粉及淀粉制品淀粉及淀粉制品2301;淀粉糖2302糕点糕点食品2401豆制品豆制品2501蜂产品蜂产品2601婴幼儿及其他配方谷粉产品婴幼儿及其他配方谷粉产品2701其他食品其他食品2801需要办理QS的28类食品食品分类QS编号规则(1)《食品生产许可证》编号由英文字母QS加12位阿拉伯数字组成。
QS为英文"Quality safety"(质量安全)的缩写,编号前4位为受理机关编号,中间4位为产品类别编号,后4位为获证企业序号.(2)受理机关编号。
参照GB/T 2260-1999《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的有关部门规定,受理机关编号由阿拉伯数字组成,前2位代表省、自治区、直辖市,由国家质检总局统一确定;后2位代表各市(地)由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确定,并上报国家质检总局产品质量监督司备案。
食用油、油脂及制品食用植物油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2006版)一、发证产品范围及申证单元实施食品生产许可证管理的食用植物油是以菜籽、大豆、花生、葵花籽、棉籽、亚麻籽、油茶籽、玉米胚、红花籽、米糠、芝麻、棕榈果实、橄榄果实(仁)、椰子果实以及其他小品种植物油料(如:核桃、杏仁、葡萄籽等)制取的原油(毛油),经过加工制成的食用植物油(含食用调和油)。
其申证单元为1个,即食用植物油。
在生产许可证上应注明获证产品名称及申证单元,即食用植物油(半精炼、全精炼)。
食用植物油生产许可证的有效期为3年,其产品类别编号为0201。
二、基本生产流程及关键控制环节(一)基本生产流程。
1. 制取原油⑴压榨法制油工艺流程:①以花生仁为例:清理→剥壳→破碎→轧胚→蒸炒→压榨→花生原油。
②以橄榄油为例(冷榨):低温冷压榨→鲜果→清理→磨碎→融合离心倾析→离心分离⑵浸出法制油工艺流程:以大豆为例:清理→破碎→软化→轧胚→浸出→蒸发→汽提→大豆原油⑶水代法制油工艺流程:以芝麻为例:芝麻→筛选→漂洗→炒子→扬烟→吹净→磨酱→对浆搅油→振荡分油→芝麻油2. 油脂精炼化学精炼工艺流程:原油→过滤→脱胶(水化)→脱酸(碱炼)→脱色→脱臭→成品油物理精炼工艺流程:原油→过滤→脱胶(酸化)→脱色→脱酸(水蒸气蒸馏)→脱臭→成品油3. 油脂的深加工工艺(包括油脂的氢化,酯交换,分提等)⑴棕榈(仁)油分提工艺流程①干法分提工艺:棕榈(仁)油→加热→冷却结晶→过滤→软脂、硬脂②溶剂法分提工艺:棕榈(仁)油→溶剂稀释→冷却结晶→分离→蒸发溶剂→软脂、硬脂③表面活性剂法分提工艺:棕榈(仁)油→棕仁软脂稀释棕仁油→冷冻→润湿硬脂晶体→离心分离→洗涤→干燥→软脂、硬脂(二)关键控制环节。
油脂精炼:脱酸,脱臭。
水代法制芝麻油:炒子温度、对浆搅油。
橄榄油:选取原料、低温冷压榨。
棕榈(仁)油:分提工艺。
(三)容易出现的质量安全问题。
1. 酸值(酸价)超标;2. 过氧化值超标;3. 溶剂残留量超标;4. 加热试验项目不合格三、必备的生产资源(一)生产场所。
食用油油脂及其制品食品安全风险清单和措施清单1. 食用植物油(1)风险隐患因素①真菌毒素:黄曲霉毒素B1等真菌毒素限量超标;②质量指标:酸价、过氧化值、加热试验指标、浸出工艺的溶剂残留超标;③污染物:苯并[a]芘等污染物限量超标;④其他污染物:塑化剂、壬基酚污染;⑤食品添加剂:超范围使用乙基麦芽酚等香料,叶绿素铜钠盐等着色剂,超限量使用抗氧化剂;⑥掺杂掺假:花生油中掺入其他低价油脂、芝麻油中掺入其他低价油、添加精炼后的废弃食用油脂;⑦标签:用转基因原料生产的产品未标注转基因字样,调和油含量标识不清。
(2)原因分析①进货查验、贮运环节控制不严格,花生、玉米等植物油原料霉变;②生产过程温度控制不当、贮运过程中受到光照使油脂氧化酸败;③压榨过程或烘炒环节控制不当;④使用含塑化剂的管道、容器、包装材料,生产加工过程中接触了酚醛树脂、可塑性聚酯等;⑤配方管理、配料环节控制不严格;⑥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培训不到位;⑦标签审核人员不具备专业知识;⑧出厂检验落实不到位。
(3)防控措施①严格执行原料进货查验制度,结合企业原料特性开展快速检测;②严格控制精炼工序的温度和时间,确保油脂的质量控制符合要求;③加强贮运管理制度的执行,严格落实贮运管理要求;④加强采购管理,应使用不含塑化剂等有害物质的食品接触材料;⑤加强配方管理,严格落实配料工序质量控制;⑥加强食品生产企业法律法规及标准培训;⑦严格落实出厂检验制度,保证出厂产品质量。
2. 食用油脂制品(1)风险隐患因素①污染物:镍等污染物限量超标;②质量指标:酸价、过氧化值、反式脂肪酸超标。
③微生物:人造奶油(人造黄油)的大肠菌群、霉菌等微生物限量超标。
(2)原因分析①油脂氢化过程催化剂镍残留;②生产过程温度控制不当和贮运过程中受到光照使油脂氧化酸败;③杀菌温度或时间不当或储运条件不当导致微生物限量超标;④出厂检验落实不到位。
(3)防控措施①严格控制精炼、杀菌等工序的温度和时间,确保质量控制符合要求;②加强贮运管理制度的执行,严格落实贮运管理要求;③严格落实出厂检验制度,保证出厂产品质量。
一类:小麦粉、大米、挂面及其他粮食加工品类二类:食用植物油、食用油脂制品及食用油脂制品类三类:酱油、食醋、糖、味精、鸡精调味料、酱类及调味料产品类四类:肉制品类五类:乳制品及婴幼儿配方乳粉类六类:饮料产品类七类:方便食品类八类:饼干类九类:罐头食品类十类:冷冻饮品类十一类:速冻食品类十二类:膨化食品及薯类食品类十三类:糖果制品(含巧克力及巧克力制品)及果冻类十四类:茶叶、含茶制品及代用茶类十五类:白酒、葡萄酒、果酒、啤酒、黄酒及其他酒类十六类:蔬菜制品(含酱腌菜)类十七类:蜜饯及水果制品类十八类:炒货食品及坚果制品类十九类:蛋制品类二十类:可可制品类二十一类:焙炒咖啡类二十二类:水产加工品及其他水产加工品类二十三类:淀粉及淀粉制品及淀粉糖类二十四类:糕点类二十五类:豆制品及其他豆制品类二十六类:蜂产品、蜂花粉及蜂产品制品类二十七类:婴幼儿及其他配方谷粉产品等特殊膳食食品类二十八类:其它食品类28类食品已全部强制纳入食品生产许可QS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
食品实行QS准入的28类525种全部食品为:1,小麦粉、大米、挂面、其他粮食加工品类(1)小麦粉实施食品生产许可证管理的小麦粉产品包括所有以小麦为原料加工制作的小麦粉产品,分为通用小麦粉和专用小麦粉。
通用小麦粉包括特制一等小麦粉、特制二等小麦粉、标准粉、普通粉、高筋小麦粉和低筋小麦粉;专用小麦粉包括面包用小麦粉、面条用小麦粉、饺子用小麦粉、馒头用小麦粉、发酵饼干用小麦粉、酥性饼干用小麦粉、蛋糕用小麦粉、糕点用小麦粉等。
其申证单元为1个,即小麦粉。
在生产许可证上应注明获证产品名称及品种,即小麦粉(通用,专用)。
获得专用小麦粉生产许可证的,其范围可以覆盖通用小麦粉。
小麦粉生产许可证有效期为3年,其产品类别编号为0101。
(2)大米实施食品生产许可证管理的大米产品包括所有以稻谷为原料加工制作的大米。
大米申证单元为1个,即大米。
在生产许可证上应注明获证产品名称,即大米。
或蒸馏酒作酒基,经添加可⾷⽤的辅料配制⽽成的酒,如果酒、⽩兰地、⾹槟、汽酒等;12、发酵酒;指以⾷糖或淀粉类原料经糖化发酵后未经蒸馏⽽制得的酒类,如葡萄酒、啤酒;13、调味品:指酱油、酱、⾷醋、味精、⾷盐及其他复合调味料等;14、⾖制品:指以各种⾖类为原料,经发酵或未发酵制成的⾷品,如⾖腐、⾖粉、素鸡、腐⽵等;15、糕点:指以粮⾷、糖、⾷油、蛋、奶油及各种辅料为原料,经烘烤、油炸或冷加⼯等⽅式制成的⾷品,包括饼⼲、⾯包、蛋糕等;16、糖果蜜饯:以果蔬或糖类的原料经加⼯制成的糖果、蜜饯、果脯、凉果和果糕等⾷品;17、酱腌菜:指⽤盐、酱、糖等腌制的发酵或⾮发醇类蔬菜,如酱黄⽠等;18、保健⾷品:指依据《保健⾷品管理办法》,称之为保健⾷品的产品类别;19、新资源⾷品:指依据《新资源⾷品卫⽣管理办法》,称之为新资源⾷品的产品类别;20、其他⾷品:未列⼊上述范围的⾷品或新制订评价标准的⾷品类别。
⼆、按照营养特点分类:1、⾕类及薯类(⽶、⾯、⼟⾖、红薯等)。
2、动物性⾷物(⽺⾁、鸡、草鱼、鸭蛋、⽜奶及其制品等)。
3、⾖类及其制品(黄⾖、⾖腐、⾖制品等)。
4、蔬菜⽔果类(包括植物的根、茎、叶、果实等,如胡萝⼘、⽩菜、苹果等)。
5、纯热能⾷物(⾊拉油、淀粉、⾷⽤糖、⽩酒等)。
三、按照保藏⽅法分类:1、罐头⾷品。
2、脱⽔⼲制⾷品。
3、冷冻⾷品或冻制⾷品。
4、冷冻脱⽔⾷品。
5、腌渍⾷品。
6、烟熏⾷品。
四、按照原料种类分类:果蔬制品、⾁禽制品、⽔产制品、乳制品、粮⾷制品等;五、按照加⼯⽅法分类:焙烤制品、膨化⾷品、油炸⾷品等;六、按照⾷⽤⼈群分类:①婴幼⼉⾷品。
②中⼩学⽣⾷品。
③孕妇、哺乳期妇⼥以及恢复产后⽣理功能等特点⾷品。
④适⽤于特殊⼈群需要的特殊营养⾷品,如运动员、宇航员⾷品,⾼温、⾼寒、辐射或矿井条件下⼯作⼈群的⾷品,⾼⾎压病患者适宜低脂肪、低胆固醇⾷品,以维持、增进⼈体健康和各项功能为⽬的,适于各类⼈群的各种功能性⾷品。
SC号食品(看前3位):101粮食加工品 102食用油、油脂及其制品 103调味品104肉制品 105乳制品 106饮料107方便食品 108饼干109罐头110冷冻饮品 111速冻食品 112薯类和膨化食品113糖果制品 114茶叶及相关制品 115酒类116蔬菜制品 117水果制品 118炒货食品及坚果制品119蛋制品 120可可及焙烤咖啡产品 121食糖122水产制品 123淀粉及淀粉制品 124糕点125豆制品 126蜂产品 127保健食品128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 129婴幼儿配方食品 130特殊膳食食品131其他食品食品添加剂:201食品添加剂 202食品用香精203复配食品添加剂QS号食品(看第5位至第8位)粮食加工品:小麦粉0101 大米0102 挂面0103 其他粮食加工品0104 食用油、油脂及其制品:食用植物油0201 食用油脂制品0202 食用动物油脂0203调味品:酱油0301 食醋0302 味精0304 鸡精调味料0305 酱类0306 其他调味品0307肉制品:肉制品0401乳制品:乳制品0501 婴幼儿配方乳粉0502饮料:饮料0601方便食品:方便面0701饼干:饼干0801罐头:罐头0901冷冻饮品:冷冻饮品1001速冻食品:速冻面米食品1101薯类和膨化食品:膨化食品1201 薯类食品1202糖果制品(含巧克力及制品):糖果、巧克力及巧克力制品1301 果冻1302 茶叶及相关制品:茶叶1401 含茶制品和代用茶1402酒类:白酒1501 葡萄酒及果酒1502 啤酒1503 黄酒1504 其他酒1505 蔬菜制品:酱腌菜1601水果制品:蜜饯1701 水果制品1702炒货食品及坚果制品:炒货食品1801蛋制品:蛋制品1901可可及焙烤咖啡产品:可可制品2001 焙炒咖啡2101食糖:糖0303 淀粉糖2302水产制品:水产加工品2201 其他水产加工品2202淀粉及淀粉制品:淀粉及淀粉制品2301糕点:糕点食品2401豆制品:豆制品2501蜂产品:蜂产品2601特殊膳食食品:婴幼儿及其他配方谷粉产品2701 其他食品。
食用油脂制品食品安全抽检细则2.1适用范围本细则适用于食用油脂制品食品安全抽检监测产品范围包括食用氢化油、人造奶油(人造黄油)、起酥油、代可可脂、植脂奶油、粉末油脂等。
本细则内容包括产品种类、企业规模划分、检验依据、抽样、检验要求、判定原则、异议处理复检。
2.2产品种类食用油脂制品包括食用氢化油、人造奶油(人造黄油)、起酥油、代可可脂、植脂奶油、粉末油脂等。
2.3企业规模划分根据食用油脂制品产品行业的实际情况,生产企业规模以食用油脂制品产品年销售额为标准划分为大、中、小型企业。
见表1。
下列文件凡是注明日期的,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细则。
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细则。
GB276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15196人造奶油卫生标准GB17402食用氢化油卫生标准GB/T21927食品中叔丁基对苯二酚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GB/T23373食品中抗氧化剂丁基羟基茴香酸(BHA)、二丁基羟基甲苯(BHT)与特丁基对苯二酚(TBHQ)的测定LS/T3217人造奶油(人造黄油)LS/T3218起酥油NY479人造奶油SB/T10419植脂奶油GB4789.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菌落总数测定GB4789.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大肠菌群计数GB/T4789.3-2003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大肠菌群测定GB4789.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沙门氏菌检验GB4789.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志贺氏菌检验GB4789.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GB4789.1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霉菌和酵母计数GB/T5009.11食品中总碑及无机碑的测定GB5009.1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铅的测定GB/T5009.30食品中叔丁基羟基茴香酸(BHA)与2,6一二叔丁基对甲酚(BHT)的测定GB/T5009.32油脂中没食子酸丙酯(PG)的测定SN/T1050进出口油脂中抗氧化剂的测定GB/T5009.37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GB/T5009.138食品中银的测定GB/T5530动植物油脂酸值和酸度测定GB/T5538动植物油脂过氧化值测定相关的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和规定经备案现行有效的企业标准及产品明示质量要求2.5抽样2.5.1抽样型号或规格预包装产品或称量销售产品,优先抽取小包装产品(净含量W5L(kg))o2.5.2抽样方法、基数及数量在生产企业的成品仓库抽取近期生产的同一批次、并经企业检验合格或以任何形式表明合格的产品;或在流通领域的货架、柜台、库房抽取同一批次待销产品。
食用油脂制品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一、发证产品范围及申证单元实施食品生产许可证管理的食用油脂制品是指经精炼、氢化、酯交换、分提中一种或几种方式加工的动、植物油脂的单品或混合物,添加(或不添加)水及其他辅料,经乳化急冷捏合(或不经过)乳化急冷捏合制造的固状、半固状或流动状的具有某种性能的油脂制品。
包括食用氢化油、人造奶油(人造黄油)、起酥油、代可可脂等。
其申证单元为1个,即食用油脂制品。
在生产许可证上应注明获证产品名称及申证单元,即食用油脂制品[食用氢化油、人造奶油(人造黄油)、起酥油、代可可脂等]。
食用油脂制品生产许可证的有效期为3年,其产品类别编号为0202。
二、基本生产流程及关键控制环节(一)基本生产流程。
1. 食用氢化油生产工艺流程动、植物油→精炼预处理→除氧脱水→氢化→过滤氢气、催化剂→后脱色→脱臭2. 人造奶油的生产工艺流程(1) 原料油脂、辅料→熔解混和→乳化→巴氏杀菌→急冷(A单元)→捏合(B单元)→包装→熟成(2)急冷(A单元)→捏合(B单元)→包装→熟成3. 起酥油的生产工艺流程(1) 可塑性起酥油的生产工艺原料油脂、辅料→预混合→急冷(A单元)→捏合(B单元)→包装→熟成充氮(2) 液体起酥油的生产工艺原料油脂、辅料→急冷(或不急冷)→搅拌→包装→熟成(3) 粉末起酥油的生产工艺原料油脂、辅料→熔化、混合→乳化→喷雾干燥(或冷却)→包装4. 代可可脂的生产工艺流程氢化、酯交换或分提后的食用油脂→再精炼→代可可脂(二)关键控制环节。
1. 食用氢化油①选取原料;②氢化过程; ③后脱色、脱臭2. 人造奶油①乳化程度;②巴氏杀菌;③物料进出A、B单元时温度的控制;④熟成条件的控制3. 起酥油①物料进出A、B单元时温度的控制;②熟成条件的控制4. 代可可脂①物料进出A、B单元时温度的控制(有氢化工艺的); ②分提工艺(有分提工艺的)(三)容易出现的质量安全问题。
1. 催化剂使用不当引起金属元素超标;2. 食品添加剂过量使用;3. 酸价、过氧化值超标;4. 含水人造奶油微生物超标。
我国食品行业分类1小麦粉(通用、专用)2大米(可分装)3挂面(普通挂面、花色挂面、手工面)4其他粮食加工品[谷物加工品(可分装)、谷物碾磨加工品(可分装)、谷物粉类制成品]5食用植物油(半精炼、全精炼)(可分装)6食用油脂制品[食用氢化油、人造奶油(人造黄油)、起酥油、代可可脂等]7食用动物油脂(猪油、牛油、羊油等)8酱油9食醋10味精[谷氨酸钠(99%味精)、味精](可分装)11鸡精12酱13调味料(液体、半固态、固态、调味油)14肉制品(腌腊肉制品、酱卤肉制品、熏烧烤肉制品、熏煮香肠火腿制品、发酵肉制品)15乳制品[液体乳(巴氏杀菌乳、高温杀菌乳、灭菌乳、酸乳)、乳粉(全脂乳粉、脱脂乳粉、全脂加糖乳粉、调味乳粉、特殊配方乳粉、牛初乳粉)、其他乳制品(炼乳、奶油、干酪、固态成型产品)]16婴幼儿配方乳粉(湿法工艺、干法工艺)17饮料[瓶(桶)装饮用水类(饮用天然矿泉水、饮用纯净水、其他饮用水)、碳酸饮料(汽水)类、茶饮料类、果汁及蔬菜汁类、蛋白饮料类、固体饮料类、其他饮料类]18方便食品(方便面、其他方便食品)19饼干20罐头(畜禽水产罐头、果蔬罐头、其他罐头)21冷冻饮品(冰淇淋、雪糕、雪泥、冰棍、食用冰、甜味冰)22速冻食品[速冻面米食品(生制品、熟制品)、速冻其他食品(速冻肉制品、速冻果蔬制品、速冻其他类制品)]23膨化食品24薯类食品25糖果制品(糖果(可分装)、巧克力及巧克力制品、代可可脂巧克力及代可可脂巧克力制品)26果冻27茶叶[茶叶(绿茶、红茶、乌龙茶、黄茶、白茶、黑茶、花茶、袋泡茶、紧压茶)](可分装)茶叶[边销茶(黑砖茶、花砖茶、茯砖茶、康砖茶、金尖茶、青砖茶、米砖茶等)]28含茶制品(速溶茶类、其他类)代用茶(可分装)29白酒30葡萄酒及果酒(原酒、加工灌装)31啤酒(熟啤酒、生啤酒、鲜啤酒、特种啤酒)32黄酒黄酒(加工灌装)33其他酒(配制酒、其他蒸馏酒、其他发酵酒)34蔬菜制品[酱腌菜、蔬菜干制品(自然干制蔬菜、热风干燥蔬菜、冷冻干燥蔬菜、蔬菜脆片、蔬菜粉及制品)、食用菌制品(干制食用菌、腌渍食用菌)、其他蔬菜制品]35蜜饯(可分装)36水果制品(水果干制品、果酱)37炒货食品及坚果制品(烘炒类、油炸类、其他类)(可分装)38蛋制品(再制蛋类、干蛋类、冰蛋类、其他类)39可可制品40焙炒咖啡41糖(白砂糖、绵白糖、赤砂糖、冰糖、方糖、冰片糖等)(可分装)42水产加工品[干制水产品(可分装)、盐渍水产品(可分装)、鱼糜制品(即食类、非即食类)] 43其他水产加工品(水产调味品、水生动物油脂及制品、风味鱼制品、生食水产品、水产深加工品)44淀粉及淀粉制品[淀粉(可分装)、淀粉制品]45淀粉糖(葡萄糖、饴糖、麦芽糖、异构化糖等)46糕点(烘烤类糕点、油炸类糕点、蒸煮类糕点、熟粉类糕点、月饼)47豆制品(发酵性豆制品、非发酵性豆制品、其他豆制品)48蜂产品[蜂蜜、蜂王浆(含蜂王浆冻干品)、蜂花粉、蜂产品制品](可分装)。
附件3:
食用油脂制品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2006版)
一、发证产品范围及申证单元
实施食品生产许可证管理的食用油脂制品是指经精炼、氢化、酯交换、分提中一种或几种方式加工的动、植物油脂的单品或混合物,添加(或不添加)水及其他辅料,经乳化急冷捏合(或不经过)乳化急冷捏合制造的固状、半固状或流动状的具有某种性能的油脂制品。
包括食用氢化油、人造奶油(人造黄油)、起酥油、代可可脂等。
其申证单元为1个,即食用油脂制品。
在生产许可证上应注明获证产品名称及申证单元,即食用油脂制品[食用氢化油、人造奶油(人造黄油)、起酥油、代可可脂等]。
食用油脂制品生产许可证的有效期为3年,其产品类别编号为0202。
二、基本生产流程及关键控制环节
(一)基本生产流程。
1. 食用氢化油生产工艺流程
动、植物油→精炼预处理→除氧脱水→氢化→过滤
氢气、催化剂
→后脱色→脱臭
2. 人造奶油的生产工艺流程
(1) 原料油脂、辅料→熔解混和→乳化→巴氏杀菌→急冷(A 单元)→捏合(B单元)→包装→熟成
(2) 原料油脂、辅料、油溶性辅料
调和→乳化→
水溶性辅料→巴氏杀菌
急冷(A单元)→捏合(B单元)→包装→熟成
3. 起酥油的生产工艺流程
(1) 可塑性起酥油的生产工艺
原料油脂、辅料→预混合→急冷(A单元)→捏合(B单元)
充氮
→包装→熟成
(2) 液体起酥油的生产工艺
原料油脂、辅料→急冷(或不急冷)→搅拌→包装→熟成
(3) 粉末起酥油的生产工艺
原料油脂、辅料→熔化、混合→乳化→喷雾干燥(或冷却)→包装
4. 代可可脂的生产工艺流程
氢化、酯交换或分提后的食用油脂→再精炼→代可可脂
(二)关键控制环节。
1. 食用氢化油①选取原料;②氢化过程; ③后脱色、脱臭
2. 人造奶油①乳化程度;②巴氏杀菌;③物料进出A、B单元时温度的控制; ④熟成条件的控制
3. 起酥油①物料进出A、B单元时温度的控制;②熟成条件的控制
4. 代可可脂①物料进出A、B单元时温度的控制(有氢化工艺的); ②分提工艺(有分提工艺的)
(三)容易出现的质量安全问题。
1. 催化剂使用不当引起金属元素超标;
2. 食品添加剂过量使用;
3. 酸价、过氧化值超标;
4. 含水人造奶油微生物超标。
三、必备的生产资源
(一)生产场所。
食用油脂制品生产企业应具备必备的生产环境,生产车间与设施根据工艺流程合理布局,有与生产相适应的原辅料库、生产车间、熟成车间和成品库。
生产场所有相应的更衣、防蝇、防尘和清洗、消毒等卫生设施。
车间地面稍有坡度,便于清洗。
地面、墙壁、天花板须平整。
车间安装排风扇、抽风机或空调设备;车间入口处设有非手动开关的洗手设施和鞋靴消毒设施。
根据产品需要,成品库内须设有通风或空调设备。
(二)必备的生产设备。
1. 食用氢化油:氢化反应器(封闭式反应器、塔式反应器、管式反应器)、催化剂混合器、除氧脱水器、过滤机等。
2. 人造奶油:辅料溶解熔化罐、乳化混合罐、巴氏杀菌设备、急冷机(A单元)、捏合机(B单元)、滞留管(静止管)、制冷系统、包装设备等。
3. 起酥油: 混合罐、急冷机(A单元)、捏合机(B单元)、制冷系统、包装设备等。
4. 代可可脂: 根据生产工艺应具备氢化设备,或者酯交换设备,或者分提设备、急冷设备、包装设备等。
四、产品相关标准
GB2716-2005《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 GB15196-2003《人造奶油卫生标准》;GB17402-2003《食用氢化油卫生标准》;LS/T3217-1987《人造奶油(人造黄油)》;LS/T3218-1992《起酥油》;备案有效的企业标准。
五、原辅材料的有关要求
生产食用油脂制品的原辅料必须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有关规定。
对使用的原辅材料为实施生产许可证管理的产品,则必须选用获得生产许可证企业生产的产品。
六、必备的出厂检验设备
(一)分析天平(0.1mg);(二)干燥箱;(三)无菌室或超净工作台;(四)灭菌锅;(五)微生物培养箱;(六)生物显微镜;(七)温度计(分度值0.1℃)。
其中(三)、(四)、(五)、(六)适用于人造奶油产品。
七、检验项目
食用油脂制品的发证检验、监督检验、出厂检验分别按照下列表格中所列出的相应检验项目进行。
出厂检验项目中注有“*”标记的,企业应当每年检验2次。
食用油脂制品质量检验项目表
该项检验。
2. 标签除符合GB7718-2004的规定及要求外还应符合相应产品标准中的标签要求。
八、抽样方法
根据企业所申请取证的产品品种,每个品种(食用氢化油、人造
奶油、起酥油、代可可脂)均按照要求进行抽样检验。
抽样基数:同一批次的食用油脂制品不得少于50桶(箱),且总量不少于100kg。
抽样数量:食用氢化油、起酥油、代可可脂抽取2个包装且总量不少于2kg、人造奶油(黄油)抽取4个包装、且总量不少于3kg ,分成2份,1份检验,1份备查。
样品及抽样单内容经确认无误后,由抽样人员与被抽查单位在抽样单上签字、盖章,当场封存样品,并加贴封条,封条上应有抽样人员签名、抽样单位盖章及抽样日期。
检验项目全部符合规定的,判为符合发证条件;检验项目中有一项或者一项以上不符合规定的,判为不符合发证条件。
代可可脂按照GB17402-2003《食用氢化油卫生标准》和备案有效的企业标准进行检验和判定。
企业制定的人造奶油型专用油脂标准,其酸价、过氧化值、脂肪含量、水分含量、食盐含量、熔点(或标签明示值)按LS/T3217-1987《人造奶油(人造黄油)》进行检验和判定。
其铜、镍、总砷、铅、微生物指标按GB15196-2003《人造奶油卫生标准》进行检验和判定。
九、其他要求
LS/T3217-1987《人造奶油(人造黄油)》标准不能覆盖的人造奶油型专用油脂产品,企业应根据需要制定企业标准,其铜、镍、总砷、铅、微生物指标应符合GB15196-2003《人造奶油卫生标准》,其质量指标符合产品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