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19世纪德国政治思想
- 格式:ppt
- 大小:60.50 KB
- 文档页数:14
18世纪末19世纪初德国政治思想一、德国社会状况18世纪末,德国依然时一个政治上分裂,经济上落后的封建国家。
众多的公国、自由城市、独立王国、诸侯国、皇室领地等构成了德意志帝国。
帝国皇帝并未拥有至高无上的实际权力,封建势力依然强大。
维也纳1815年决议建立的德意志联邦实际上也是一个松散的政治联盟。
德国并未实现真正的国家、民族的统一。
实现国家和民族的统一与发展时德国面临的历史任务。
经济上,资本主义的进程发展缓慢。
在随着拿破仑帝国的覆灭而来的普遍反动时期,封建专制统治的加强,使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更为严重的阻碍。
德国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在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表现得异常软弱无力,始终未能成为一支对抗封建贵族统治的强大力量。
德国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表现在:一方面他们对封建专制制度表示不满,要求废除封建关系和贵族特权,主张改革,实现国家和民族的统一;另一方面,由于对国家的依赖性以及对人民的畏惧,又拜倒在君主权力之下,希望在君主制的范围内实现某种改良,求得资本主义经济得顺利发展。
二、政治思想的状况德国资产阶级的政治思想是通过其知识分子阶层表现出来的。
德国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在反对封建专制的实际斗争中无所作为,但在精神生活领域却创造了辉煌的成果。
产生了所谓的“狂飙猛进"的时代,出现了歌德、席勒等伟大的诗人。
德国古典哲学成果在西方思想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
德国古典哲学家的政治思想是新兴资产阶级争取解放斗争的理论表现,主要代表人物为康德、费希特、洪堡、黑格尔、赞尔巴哈等人。
法国启蒙思想是其政治理论的思想渊源,但是由于软弱性,在反封建中采取保守的中庸立场和态度。
他们把社会的进步理解为理性和道德的发展,要求在君主制范围内进行某种改良。
其政治思想浸透着资产阶级自由主义的倾向。
历史法学派因“从历史上研究法律"而得名,主要代表人物有G ·胡果(1764-1844)和F ·K·萨维尼(1779-1861 )。
逻辑框架整理第一章古代希腊政治思想●第一节西方政治思想的产生1、古希腊是西方政治思想的发源地2、希腊政治思想的萌芽:荷马、赫西俄德3、早期立法家的政治思想:来库古、梭伦4、早期自然哲学家的政治思想●第二节城邦制度和政治思想的特点1、城邦和城邦制度2、古希腊政治思想的特点●第三节智者和苏格拉底的政治思想1、城邦民主制的繁荣和思想界的变化2、智者的政治思想3、苏格拉底的活动和贡献●第四节柏拉图的政治思想1、生平和著作2、国家的理念和正义的国家3、哲学家治国思想4、政体思想5、第二等好的理想国●第五节亚里士多德的政治思想1、生平和著作2、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3、城邦的起源、本质和目的4、政体分类及其变革5、对理想城邦的设计6、对西方政治思想的贡献第二章希腊化时期和古代罗马政治思想●第一节这一时期时期政治思想的特点1、城邦制度的解体和政治思想的演变2、种族和文化的融合及世界主义思潮●第二节斯多葛派的政治思想1、斯多葛派的产生和流传2、自然法思想3、人的精神自由思想4、人人平等思想●第三节波利比阿和西塞罗的政治思想1、政治学由希腊向罗马的转移2、波利比阿的政治思想3、西塞罗的政治思想●第四节罗马法学对政治思想的影响1、罗马法和罗马法学2、罗马法和罗马法学对政治哲学的影响●第五节罗马基督教政治思想1、基督教的政治价值观2、奥古斯丁的双城论第三章中世纪西欧政治思想●第一节 5—10世纪西欧的政治状况和观念1、5—10世纪西欧社会政治状况2、罗马传统和日耳曼传统的结合3、5—10世纪西欧政治思想的特点●第二节教权和王权斗争中的政治思想1、中世纪西欧的政教关系2、教权和王权斗争中教权派的政治思想●第三节托马斯·阿奎那的神权政治思想1、生平和著作2、信仰和理性3、教会和国家4、国家的起源和目的5、政体理论6、法的性质和分类●第四节城市的兴起和反对教会统治的政治思想1、城市的兴起及其对政治思想的影响2、但丁的世界帝国论3、马西略的政治思想4、市民和农民异端的政治思想第四章 16世纪西欧政治思想●第一节社会状况及其对政治思想的影响1、民族国家的兴起2、文艺复兴运动3、宗教改革运动4、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产生●第二节马基雅维利的政治思想1、生平和著作2、权力政治观3、共和理想和君主专制4、君主的统治方法●第三节路德和加尔文的政治思想1、路德的宗教改革思想2、加尔文的宗教改革思想●第四节布丹的政治思想1、生平和著作2、国家理论3、主权理论4、政体理论●第五节法国反暴君派的政治思想1、反暴君派的产生2、浩特曼和莫耐的反暴君思想3、鲍埃西的反暴君思想第五章 17世纪欧洲大陆政治思想●第一节 17世纪欧洲的社会和思想状况1、各国的社会经济和政治状况2、科学和哲学的发展3、政治思想的世俗化●第二节格老秀斯的政治思想1、生平和著作2、自然法学说3、国家和主权学说4、国际法的原则●第三节斯宾诺莎的政治思想1、生平和著作2、自然权利观3、社会契约论4、思想自由权●第四节普芬道夫的政治思想1、生平和著作2、自然法理论3、国家理论第六章 17世纪英国政治思想●第一节 17世纪英国革命和政治思想概况1、英国的宪政传统2、17世纪英国社会状况和革命的特点3、政治思想的特点4、革命时期各派政治思想●第二节霍布斯的政治思想1、生平和著作2、国家的起源和本质3、主权学说和政体理论4、人民的自由和主权者的义务●第三节弥尔顿和哈林顿的政治思想1、弥尔顿的政治思想2、哈灵顿的政治思想●第四节洛克的政治思想1、生平和著作2、对政治思想的清理和总结3、自然权利理论4、政府的起源和目的5、法治和分权第七章 18世纪法国政治思想●第一节 18世纪法国社会状况和启蒙运动1、18世纪法国的社会经济和政治状况2、启蒙运动的兴起和政治思想的特点3、启蒙时期各派的政治思想●第二节孟德斯鸠的政治思想1、生平和著作2、法的精神3、政体和政治自由理论4、分权学说●第三节卢梭的政治思想1、生平和著作2、平等理论3、社会契约论4、人民主权学说5、对政治思想的影响●第四节法国大革命时期的政治思想1、18世纪末的法国大革命2、《人权和公民权宣言》3、革民时期各派的政治主张第八章 18世纪美国政治思想●第一节 18世纪美国社会和政治思想特点1、美国社会的形成和特点2、18世纪美国社会的政治斗争3、政治思想的特点●第二节潘恩的政治思想1、生平和著作2、美国独立思想3、代议制共和政体思想4、人权理论●第三节杰斐逊的政治思想1、生平和著作2、自然权利理论3、民主自治思想●第四节汉密尔顿的政治思想1、生平和著作2、性恶论和精英论3、分权和制衡思想第九章 18世纪末19世纪初德国政治思想●第一节这一时期社会状况和思想特点1、德国社会状况2、政治思想的状况和特点●第二节康德的政治思想1、生平和著作2、伦理学说3、国家学说4、永久和平思想●第三节洪堡的政治思想1、生平和著作2、自由和个性3、国家作用的范围●第四节黑格尔的政治思想1、生平和著作2、体系和方法3、市民社会和国家4、君主立宪制主张5、民族主义思想第十章 19世纪法国国政治思想●第一节 19世纪法国社会和政治思想特点1、法国大革命后的社会状况2、政治思想的特点●第二节孔斯坦的政治思想1、生平和著作2、权利和自由3、分权思想●第三节社会主义各派的政治思想1、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2、空想共产主义3、无政府主义思想●第四节孔德的政治思想1、生平和著作2、实证主义体系3、社会团结思想●第五节托克维尔的政治思想1、生平和著作2、民主是历史发展的必然3、民主和平等4、自由和平等5、政治和革命第十一章 19世纪英国政治思想●第一节 19世纪英国社会和政治思想演变1、社会经济政治状况2、科学文化的发展及其对政治思想的影响3、政治思想的演变和特点●第二节柏克的政治思想1、生平和著作2、保守主义的社会政治观3、代议制思想●第三节边沁的政治思想1、生平和著作2、功利原则3、政府理论●第四节密尔的政治思想1、生平和著作2、对边沁功利思想的发展3、自由思想4、代议制争政府理论和主张●第五节斯宾塞的政治思想1、生平和著作2、普遍进化论3、社会有机体论4、同等自由法则第一章古代希腊政治思想第一节西方政治思想的产生●古希腊是西方政治思想的发源地对雅典民主政治评述:一方面,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是公民政治,主要体现在:A 政府官职向全体公民开放,取消财产和等级的限制;B 公民大会构成城邦的权力核心,公民政治得到充分的体现;C 贵族会议形同虚设,贵族特权丧失殆尽;D 国家公职实行薪金制,进而为公民参政议政提供经济保证。
从19世纪德国洪堡政治思想解读格林童话【摘要】19世纪德国洪堡政治思想对格林童话产生了深远影响。
洪堡政治思想中的人文主义观念在格林童话中得到体现,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格林童话中对社会现实的批判与洪堡政治思想相契合,彰显出对社会公正和人性的关注。
洪堡政治思想中的民族主义情怀与格林童话的联系也十分紧密,鼓舞了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
德国浪漫主义运动的影响使格林童话充满了神秘和奇幻色彩,增添了许多寓意和内涵。
19世纪德国洪堡政治思想对格林童话的重要性不可忽视,而当代社会中,格林童话仍然具有启发人性和反思社会的价值。
【关键词】19世纪德国洪堡政治思想、格林童话、人文主义观念、社会批判、民族主义情怀、德国浪漫主义运动、影响、重要性、当代意义。
1. 引言1.1 19世纪德国洪堡政治思想简介在19世纪,德国洪堡政治思想是一种以自由主义和民族主义为核心的政治理论。
这一思想是由德国政治哲学家威廉·冯·洪堡所倡导的,主张人民应该拥有政治自由和参与政治的权利,同时强调民族的团结和自主。
洪堡政治思想认为,民族的独立和自决是每个国家的基本权利,政府应该以人民的福祉为中心,保障公民的权利和自由。
在19世纪,德国正处于政治动荡和社会变革的时期,洪堡政治思想的影响力逐渐扩大。
许多政治家和思想家受到洪堡政治思想的启发,致力于推动政治改革和民族独立。
洪堡政治思想在当时的德国社会中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影响,并对后来的政治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2 格林童话的背景介绍格林童话是指由著名的德国文学家格林兄弟(Jacob和Wilhelm Grimm)所编纂整理的一系列民间故事集合。
这些故事最早于1812年至1857年间陆续发表在《儿童和家庭传说》(Kinder- undHausmärchen)一书中。
格林童话的背景源自德国的民间传说和口头传统,每个故事都包含了独特的情节和人物角色,反映了当时德国社会的价值观和信仰体系。
第九章19世纪德国政治思想第一节社会背景与政治思想的特点一、19世纪德国的社会背景●政治结构松散,渴望国家与民族的统一●经济发展缓慢,封建制度阻碍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与知识分子软弱,具有两重性●19世纪中期,德意志统一,专制制度与体制未变二、政治思想的特点●深受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影响●以中庸的立场解读革命思想,“法国革命理论的德国式表现”,将社会的进步理解为理性和道德的发展,将现实政治要求解析为软弱空洞的道德原则●实现国家与民族的统一成为政治思想的重要课题,“民族精神”是统一的根源与力量●从人、社会与国家的关系中认识国家本质,发展国家学说第二节康德一、生平与著作○1724-1804●德国古典哲学奠基人○哥尼斯堡大学讲授自然科学和形而上学●后转向哲学和社会科学○一生致力于教学与著述●一生未离开过家乡○受卢梭影响较深●《政治权利原则》、《论永久和平》○《道德形而上学》二、伦理学说◆道德不是建立在经验上,也不是幸福或快乐上◆真正的道德是“善良意志”的体现◆人的行为不能根据个人意志,而要遵守“道德法则”◆道德法则是无条件的,绝对的,也叫“绝对命令”◆人是目的,而不是实现目的的手段◆人愈自由就愈能遵循道德法则行动,道德就愈发展;一个人愈按道德法则行动,道德愈发展,人就愈加自由◆道德是内在而自觉的,而法律是外在而强制的三、国家学说●契约是国家建立的基础,但国家并不真实存在●国家是抽象“绝对命令”要求的结果,而非人的需要产物●国家权力源自公民的自由意志●国家的目的并非是公民幸福,而是维护法律秩序●人民对国家统治只有服从义务,没有反抗权利●权力行使重于政体形式,注重分权制衡,反对人治●将共和制国家作为理想目标推致彼岸世界四、永久和平思想●永久和平是政治的最高目标和道德善●永久和平是人类的目的,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实现永久和平目标的因素。
●(1) 人们对战争危险的恐惧。
●(2) 每个公民道德意识的成熟。
●反对战争,追求和平●和平的实现不能靠弱肉强食,而是各国平等携手建立国家联盟●永久和平的计划。
西方政治思想史名词解释第一章古代希腊政治思想1、希腊世界:并不是一个统一的国家,而是一个地理和文化概念。
它以爱琴海地区为中心,包括希腊半岛、爱琴海中各岛屿和小亚细亚沿海地区,其边缘延伸到黑海沿岸和意大利南部及西西里岛等地区。
所谓的希腊世界就是由数以百计的城邦构成。
2、荷马史诗:是反映公元前12-8世纪时期社会面貌和人们思想观念的文献,是记载希腊人原始政治观念萌芽的最早的文献资料,相传为盲诗人荷马的作品,但在它长时期流传的过程中,许多民间行吟歌手都参与了它的创作。
包括两部分,一是《伊利亚特》,一是《奥德赛》。
曲折的反映出荷马时代的社会特征和人们的政治观念。
3、逻各斯:指的是自然的普遍规律和共同法则。
是人间法律的源泉。
是后来西方政治哲学非常重要的自然法概念的前身。
是自然与社会政治联系的中介。
4、智者:公元前5世纪后半叶,在希腊一些城邦中涌现出了一大批自称“智者”的职业教师。
智者并不是统一的思想流派,没有统一的政治立场和思想观点。
他们的思想构成后来以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政治哲学理论的出发点和思想来源。
代表人物有普罗塔哥拉、高尔吉亚、安提丰等人。
5、城邦:城邦是一种特殊的国家形式,最显着的特征是小国寡民。
是公民的自治团体,有三个身份集团构成:奴隶、无公民权的自由人和自由公民。
6、整体主义:所谓整体主义,就是在个人与国家之间的关系上,将国家视为第一位的,个人是第二位的,个人没有独立的价值,个人只有融合于整体,为其献身,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
第二章希腊化时期和古代罗马政治思想1、希腊化时期:公元前338年,希腊各城邦沦于马其顿控制之下,失去了独立的主权。
公元前334年,马其顿王亚历山大东侵,建立了一个庞大的世界帝国,开始了所谓希腊化时期。
2、希腊化国家:希腊化国家是地域广阔的专制国家,它们的政治制度具有古典希腊与东方政治制度结合的特征。
其中建立在埃及和西亚的托勒密王国和塞琉古王国东方的因素占优势,它们分别沿袭了古代埃及和波斯的旧制。
第十讲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德国政治思想1.德国的社会状况:①政治上依然处于封建制阶段,未实现真正的国家统一和民族统一。
②经济上资本主义进程发展缓慢③文化上制定了辉煌的成就,产生了古典哲学及随后的马克思主义。
在政治思想上个人主义与国家主义都有新表现,但民族主义、国家主义、种族主义的源头都产生于此。
2.康德的政治思想:①生平:(1724——1804),德国古典哲学奠基人,小工业者家庭出身,深受卢梭的影响。
认为革命可以摆脱专制和压迫,但又把革命与灾难和罪恶联系在一起,认为其只能产生混乱而不能导致理智的改革。
他向往革命的原则(自由与平等),但在现实世界不可能实现。
于是推向了不可及的“彼岸世界”。
总之,矛盾、妥协、调和成为其政治思想的基本特征。
②伦理学说:a.他的伦理思想是其政治思想的基础。
伦理思想的中心是“道德法则”,认为人的行为不能仅仅根据个人的喜好;而要与绝对的、无条件的、普遍的道德法则一致行动才是道德的。
这种道德法则是人的道德行为的最高准则,又称“绝对命令”。
同时,这种道德法则又体现为:你要永远把人当作目的而不能当作实现目的的手段。
b.既然道德法则具有普遍适用性,政治就必然屈从于道德。
法律和政治都要受“道德法则”的指示。
到的是内在的、自觉的,法律是外在的、强制的。
法律是道德的外壳,因此法律的完善是社会进步的标志。
于是,理想的制度无需通过直接的政治实践,而可通过道德的完善来实现。
③国家学说:a.在国家起源上区分了理念中的国家起源与实际存在的国家起源。
契约并不是真实存在的,国家不是人们实际需要的产物,又是“绝对命令”要求的结果。
b.认为国家是许多人在法律统治下的联合,其权力源于公民的自由意志。
国家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公民的幸福,而是维护法律秩序,维护国家本身的存在。
因此,国家是社会生活的形式,人类没有国家是不行的。
人民对国家统治只有服从的义务,没有反抗的权利。
可见,其国家管体现了自由主义与整体主义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