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优质课公开课优秀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30.00 KB
- 文档页数:8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李白》教学设计(第一至五章)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了解李白及其作品《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的背景。
2. 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教学内容:1. 李白的生平简介。
2.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的创作背景。
教学步骤:1. 介绍李白的时代背景和生平。
2. 引导学生关注《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的题目,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3. 讲解作品的创作背景,为学生深入学习做好铺垫。
第二章:文本解析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的文意。
2. 引导学生欣赏李白的诗意和审美情趣。
教学内容:1. 文本内容解析。
2. 诗意和审美情趣的探讨。
教学步骤:1. 逐句解析文本,帮助学生理解文意。
2. 引导学生关注诗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情感表达。
3. 分析李白的诗意和审美情趣,让学生感受古典文学的魅力。
第三章:词语解析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掌握《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中的重点词语。
2. 培养学生查阅词典、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内容:1. 重点词语的释义。
2. 词语在文中的运用和意义。
教学步骤:1. 列出重点词语,引导学生自主查阅词典。
2. 讲解词语在文中的具体运用和意义,巩固学生对词语的理解。
第四章:句式与语法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分析《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中的句式特点。
2. 引导学生掌握文言文的语法知识。
教学内容:1. 句式特点分析。
2. 语法知识讲解。
教学步骤:1. 分析文本中的特殊句式,如倒装句、省略句等。
2. 讲解文言文中的常见语法知识,如主谓结构、宾语前置等。
第五章:情感与价值观1. 引导学生感受《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中的情感。
2. 培养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教学内容:1. 文本中的情感分析。
2. 情感与价值观的引导。
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关注文本中的情感表达,如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等。
2. 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探讨如何追求美好生活。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李白》教学设计(第六至十章)第六章:课堂互动与讨论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的习惯。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池州市第八中学姚伟一.导入配图咏诵诗句导入:滚滚长江淘尽盛唐诗千篇多少丹青化长卷颂你在浩浩千古间冥冥青天映你逍遥饮花前任青史轮番转唱不完这清弦谁能长剑挑尽人间知冷暖纸扇墨客回眸间随口的唐诗传了千年李白的诗歌是豪情万丈的诗歌,李白的人生是潇洒浪漫的人生。
那么李白缘何浪漫?这个问题的答案也许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就让我们一起来感受李白的《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希望大家在学习这篇文章后能够找到自己的答案。
二.诵读文章,初步感知教师范读,注意读音;学生齐读,感受文章。
三.释题幻灯片展示标题,学生尝试解读标题中所含信息。
明确:春夜——季节,时间。
万物复苏、暖风和煦、花香遍地的春天的夜晚。
引出疑问:为什么要在夜晚摆开宴席呢?宴——活动、事件。
宴饮。
从弟——对象、人物。
堂弟。
桃花园——地点、场所。
在桃花盛开的园中。
序——文体。
宴集序(古人宴集时,常同赋诗,诗成后公推一人作序)。
《兰亭集序》《滕王阁序》也属于这一种。
四.诵读文章,解读文本,鉴赏语言美。
学习文言文,我们首先要做到的是读懂篇章,积累文言知识,这是理解赏析文章的基础,是十分重要的,我们一定要重视。
大家从小学开始接触文言文,又在初高中学习了大量的文言文文章,积累了一定的文言知识。
现在面对这么一篇只有119字的短文,应该是信心满怀了吧。
教师板书文章文句梗概,学生诵读后翻译质疑。
(一)学生齐诵,教师板书梗概①(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
②(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
③(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
1.抽点学生诵读并尝试翻译①句,有疑问可质疑。
明确:天地如同万物的旅舍(空间——宇),时光就像绵延百代的匆匆过客(时间——宙)。
点拨:逆旅:逆者迎也(以意逆志);旅者客也;逆旅就是客栈、旅店的意思。
过客:过往的人,匆匆过客。
设疑:用比喻的手法,从宇宙的角度落笔,会引发出什么样的感慨呢?2.抽点学生诵读并尝试翻译②句,有疑问可质疑。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优秀教案(夏长欢)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2)理解并掌握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3)了解作者夏长欢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
(2)学会欣赏古典文学,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热爱自然的情怀。
(2)学会珍惜亲情和友情,培养和谐人际关系。
(3)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文本解析:(1)介绍夏长欢及其作品《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2)分析文本的主题思想、艺术特色和结构特点。
(3)解读文中的难点词语和句式。
2. 教学重点:(1)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2)文中关键词语和句式的掌握。
(3)朗读和背诵技巧的培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介绍夏长欢及其作品《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文本,感受语言美。
(2)引导学生理解文中关键词语和句式。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深入解读文本,分析文本主题和艺术特色。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情感体验:(1)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热爱自然的情怀。
(2)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珍惜亲情和友情。
5.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
(2)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审美情趣。
四、作业布置1. 熟读并背诵《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2. 分析文中关键词语和句式的运用,写一篇短文。
3. 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文中情感态度的理解。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使学生深入解读了《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这一文本。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了学生的朗读和背诵技巧,提高了他们的审美情趣。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态度,培养了他们的和谐人际关系。
但在教学过程中,对文中难点词语和句式的讲解尚需加强,今后教学中应注意这一点。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李白》教学设计(建设兵团省级优课)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理解并背诵《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全文。
分析并掌握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了解李白的生平背景及其在唐代文学中的地位。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文本内容。
学会通过注释和背景资料,解读古文。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自然美景和人生哲理的热爱与感悟。
领会兄弟情谊和宴乐氛围。
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提高文化素养。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文本内容选取《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全文进行教学。
重点讲解文中的难句、生僻字和经典句子。
2.2 作者背景介绍李白的生活年代、生平事迹及文学成就。
分析李白诗歌风格的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问答法、讨论法、比较法等。
利用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和文献资料,增强教学的生动性和直观性。
第三章:教学重点、难点3.1 教学重点熟读并背诵《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理解文本内容,把握文章结构和主旨。
分析李白的诗歌风格和修辞技巧。
3.2 教学难点文中生僻字词的解释和难句的翻译。
理解李白诗歌中的意境和哲理。
运用批判性思维对文本进行深入分析和解读。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桃花盛开的图片,引导学生进入文章情境。
简介李白和《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的背景。
4.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借助注释理解文意。
学生通过查找资料,了解李白生平。
4.3 合作探究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难点和重点问题。
分享研究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4 课堂讲解讲解文中的难点字词和修辞手法。
分析文章的结构和主旨,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4.5 课堂练习翻译文中难句,进行句子仿写。
选取其他李白的诗作,进行比较阅读。
4.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布置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评价目标评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公开课教案教学目标:1、疏通文意,理解关键字词。
品味鲜活优美的语言,熟读成诵。
2、把握情感,理解文中“浮生若梦,为欢几何”流露出来的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豪情逸兴。
3、比较“一觞一咏”与“世俗浪游者”宴饮之乐的不同之处,并引申至《兰亭集序》《滕王阁序》作比较,领悟李白飘逸潇洒、豪情纵情的诗意。
教学重点:通过文章理解,体会文中流露出来的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豪情逸兴。
教学难点:通过比较同类文章,领悟李白独特的文情诗意。
课时安排:一课时一、导入:上课之前,我们先来欣赏一幅画,(一边出示幻灯片一边解说)这是一幅月光下的桃源胜景,是一位画家根据李白的一篇散文《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想象创作的。
画中一千多年前的李白正在开满桃花的庭院中大宴宾客,(今天就让我们一同来走进这篇千古传颂的美文,感受一下李白的“夜宴”诗情。
)二、初步阅读整体感知(首先请同学们翻开课本110页,带着你们对画中美景的向往初读课文,感受李白笔下的这场盛宴,读的过程中,请同学们注意两点:读准字音,读出节奏)1、请同学们齐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为个别字正音,点评,并做诵读指导。
明确:本文以骈偶句式为主,整句散句穿插其间,注重对偶、音律和谐。
要读出错落有致,潇洒流动的音韵美。
2、请同学们再读课文,读出错落有致的音律美。
老师点评:这一次就比上一次有感情多了,读出了一些趣味了。
3、要想把文章真正地读好,还必须更加深入地了解文章的内容。
下面就请同学们参照注释,同桌合作,在字词义不明确的地方做上记号,跟同学讨论解决,如果还有疑问,我们就共同探讨。
(分组讨论——质疑释疑——提问解答)三、解读与探究(一)赏析课文1. 解题:文章字词释疑先暂告一段,下面我们来具体欣赏诗文。
首先来看标题,题目给我们交代了哪几点内容?题目信息:①题目点出了时间(春夜)、地点(桃花园)、人物(李白和从弟)、事件(聚宴)②文体:序。
看题目就知道文章的基本内容:一个春天的夜晚我李白和各位堂弟在桃花园宴游,并为之作序。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优秀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2. 能够理解并运用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3. 能够分析并欣赏文中运用修辞手法的技巧。
1.2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2. 学会通过朗读、背诵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3. 学会从文中汲取文化素养,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感受作者对桃花园美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2.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惜时光的情感态度;3. 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珍惜亲情的价值观。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1. 课文的理解与背诵;2. 文中重点词语和句式的掌握;3. 文中修辞手法的分析与欣赏。
2.2 教学难点1. 文中古文词语的理解与运用;2. 文中修辞手法的深入分析;3. 课文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1. 引导学生回顾《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的文学背景;2. 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3.2 自主学习1. 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美;2. 让学生通过查阅工具书,理解文中重点词语的意思;3. 让学生分析文中的修辞手法,体会作者的表达技巧。
3.3 合作探讨1. 分组讨论,共同解决学习难点;2. 分享学习心得,互相启发灵感。
3.4 课堂小结2. 强调课后巩固与拓展的重要性。
第四章:课后作业4.1 朗读与背诵1. 要求学生课后朗读课文,加强语音语调的把握;2. 要求学生背诵课文,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4.2 练习与巩固1. 要求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课堂所学知识;2. 要求学生运用文中重点词语和句式进行造句练习。
4.3 拓展与提升1. 要求学生从网上搜集相关资料,了解作者背景及创作背景;2. 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思考课文中的亲情、友情等价值观。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过程性评价1. 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如朗读、讨论等;2. 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发言、作业等。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优秀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1.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全文;了解并掌握文中出现的生僻字词的含义;理解文中表达的意境和情感。
1.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讲解、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和特点,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1.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1.2 教学内容1.2.1 课文朗读:让学生反复朗读《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感受文言文的韵律和节奏。
1.2.2 生字词讲解:讲解文中出现的生僻字词的含义,帮助学生理解文意。
1.2.3 文言文翻译:对课文进行逐句翻译,让学生理解文言文的表达方式。
1.2.4 文中意境分析:分析文中的意境描写,让学生感受作者的情感表达。
1.2.5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讨论文中的优美语句和表达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2.1.1 让学生能够背诵《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2.1.2 掌握文中出现的生僻字词的含义。
2.1.3 理解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和特点。
2.2 教学难点2.2.1 理解文中复杂的意境描写和情感表达。
2.2.2 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3.1.1 采用讲解法,对课文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文意。
3.1.2 采用朗读法,让学生反复朗读,感受文言文的韵律和节奏。
3.1.3 采用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2 教学手段3.2.1 使用多媒体教学,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帮助学生正确发音和把握节奏。
3.2.2 使用PPT课件,展示生僻字词的含义和文言文表达方式。
第四章:教学过程与时间安排4.1 教学过程4.1.1 课堂导入(5分钟):简要介绍《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的作者和背景。
4.1.2 课文朗读(10分钟):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感受文言文的韵律和节奏。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教案(付卫平)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2. 理解并掌握文中的生僻字词和句式结构;3. 分析并欣赏作者运用修辞手法表达情感的艺术。
1.2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2. 学会欣赏古典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3. 学会通过朗读、表演等方式,感受文本所传达的情感。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体会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赞美之情;2. 培养学生珍惜时光、享受生活的乐观态度;3. 增强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文本解读1. 介绍作者付卫平及其作品《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2. 分析文本的主题思想,理解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3. 解析文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语言风格。
2.2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掌握文中的生僻字词和句式结构;2. 分析并欣赏作者运用修辞手法表达情感的艺术;3. 理解文本中所传达的生活哲理。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1. 引入话题:欣赏古典文学;2. 提问:你们对《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有哪些了解?3. 讲解:介绍作者付卫平及其作品。
3.2 自主学习1. 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文本的韵律美;2. 要求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文中的生僻字词和句式结构;3. 分组讨论:分析并欣赏作者运用修辞手法表达情感的艺术。
3.3 合作探讨1. 教师提问:文本传达了哪些生活哲理?2. 学生分享:从文本中体会到的美好生活;3. 教师总结:强调珍惜时光、享受生活的态度。
3.4 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2. 强调学生在课后进行朗读和背诵。
第四章: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2. 分析文中的生僻字词和句式结构,总结学习心得;3.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文本所传达生活哲理的理解。
第五章: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了解掌握程度;3. 长期效果:关注学生在后续课程中对文本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关键字词,疏通文意,品味鲜活优美的语言,熟读成诵。
2、把握情感,理解“浮生若梦,为欢几何”背后所流露出来的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豪情逸兴;3、比较阅读同类“宴序”文章,理解本文与古人作的“宴序”情感、章法的不同之处,领悟李白飘逸潇洒、豪情纵情的诗意。
【教学重难点】正确理解作者所流露出的“浮生若梦”“及时行乐”思想的积极意义。
【教学过程】一、导入:曾经有这么一句话:”酒是水质的诗,诗是心酿的酒”. 在中国的文学史上,酒与文人结下了不解之缘。
多少文人因酒忘却人世间的痛苦忧愁,因酒在自由的时空中尽情的翱翔,因酒而丢掉面具,吐露真情,因酒而成就传世的佳作。
(附:①三国时的政泉,临死前要求将其尸体埋在陶瓷作坊旁,说:“以后我的尸体真成了土,土又可被陶瓷作坊做成酒壶,人生快意莫过于此!”②西晋刘伶乘坐马车,酣饮不休,且备锄头于车上,对马车夫说:“死则葬我。
”)唐代诗人李白,便是这其中的佼佼者,他“自言臣是酒中仙,天子呼来不上船”,他可以“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这就是李白,李白饮下去的是美酒,是物质,喷薄而出的是诗篇,是精神。
世俗之人只是饮酒,李白的饮酒却是一种创造。
二、出示教学目标1、理解关键字词,疏通文意,品味鲜活优美的语言,熟读成诵。
2、把握情感,理解“浮生若梦,为欢几何”背后所流露出来的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豪情逸兴。
3、比较阅读同类“宴序”文章,理解本文与古人作的“宴序”情感、章法的不同之处,领悟李白飘逸潇洒、豪情纵情的诗意。
三、教学过程一)、作者常识李白(公元701年—公元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李白是唐朝著名诗人,也是中国最著名的诗人之一,好剑术,志气宏放,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
李白和杜甫合称“李杜”。
风格豪放飘逸。
下列典故或传说,哪些与李白有关?①天上谪仙人②坦腹东床③铁杵成针④煮酒论英雄⑤才高八斗⑥玄宗调羹⑦贵妃捧砚⑧水中捞月⑨力士脱靴⑩梦笔生花二)、解题题目给出了哪些信息?我们学过哪些同体裁的作品?时间(春夜)、地点(桃花园)、人物(李白和诸从弟)、事件(聚宴)。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一.导入图片,提问,李白与酒红楼梦、兰亭、滕王阁……这些都是古代文人的宴饮宴游,畅快无比;那么,今天我们跟随着李白,参与一场别开生面的宴会——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从弟:堂弟,一个姓,序:文体,分为赠序、书序、宴集序,这篇属于宴集序;二.作者、文体简介诗风引入散文说到李白,我们熟知的是他卓绝的诗才,唐代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谁能回顾他的诗风“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庚开府,俊逸鲍参军;”清新,俊逸,但其实,他的散文创作也有着很高的成就,自己也说过“颇工于文”PPT;只不过他的诗名太盛大了,忽视了他的散文;所以今天我们要抓住这个机会,一起来欣赏这篇短小精美的序文;三.初读,疏通文意齐读,自读,字词解释,対译文字,再次齐读,一句话概括1.集体齐读这篇序文;点评:无感情,和不了解文章内容有关;2. 现在我们先自读一遍,带着笔,根据课下注释疏通文意,把翻译不过去的,句意词意模糊的画出来,我们一会儿来交流;3.提问不会的字词4.展示字词PPT,让生回答,并由此引出课文中的三个典故;展示对译文字;6.我们了解了大意,一起来齐读课文,希望这一次可以更靠近作者、贴近作者,读出感情,读出韵律,把握节奏;点评:大家读的怎样比先前好多了,但是还有不足,感情没有完全的迸发出来;相信我们学完这篇序文,会有更深刻的感受;7.那么,我们疏通了文句,也大略读了这篇序文,谁能试着用一句话来概括一下这篇短文其实,题目就是最恰当的总结,恰如其分;好,那我们就回到文章最开始的地方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来一一解读这篇千古之序;四.赏析题目入手赏析一.首先我们看题目中的第一个字:春;先来解读春天;我们找一找春所在的句子:“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齐读1.这是什么样的春天——阳春,这个阳春有什么样的感觉如果说“春天”呢形容词除了春天特有的生机勃勃,万物复苏,还有阳光明媚,温暖美丽的感受;2.如此和暖的春天要以“烟景”召唤我,广博的大自然要把锦绣的风光送给我,在这里,我希望大家先来关注这几个词;首先是“召”,拟人的修辞手法,换成“送、勾”,体现出春的端庄亲切;接下来是“烟景”这个词;古人诗句中常有“烟”字,如“蓝田日暖玉生烟”等,李白自己的诗中也有“烟花三月下扬州”“烟涛微茫信难求”的诗句;烟柳,烟涛,烟霞展示图片;“烟”字让人感到朦胧梦幻;那么烟景,是美丽的景色,笼罩着氤氲蒸腾的气息,这是春天特有的景致和味道是春天的美景;二春天像我们的朋友、亲人,美丽的大方的,端庄有情热情大方,热爱大自然的李白又怎可“无情”呢快快天人合一,拥抱大自然吧所以才有了一场这样的宴会,可是,李白却把宴会开在了——晚上,李白为什么要在夜晚聚会呢,除了我们刚才说的美景召唤外,还有什么原因是他的独创吗——“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我们的诗人实际上是在效仿古人这是沿袭千年的风气;李商隐,苏轼也做过相似的事情PPT呈现花下醉海棠;所以,阳春三月,夜色旖旎,合适的时节合适的时间,秉烛夜游,来一场夜宴,也是别有一番情味的; 三说到宴会,想问大家,平时我们的宴会聚会有哪些内容你们聚会都有哪些活动各问男女生那我们看看里李白,他们宴会都在做些什么;文中这样说道“幽赏未已,高谈转清;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不有佳咏,何申雅怀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在这里面,你比较喜欢哪一种活动宴会内容:清幽高雅的欣赏美景;有高谈阔论,有清雅的聊天;1.尤其是“开琼筵……”,这一句看起来很有格调很有文艺范啊,在花前月下摆开筵席,觥筹交错推杯换盏,举杯如飞,酒不醉人人自醉,花不迷人人自迷光有痛饮可不行,否则就成了餐馆里常见的“哥俩好啊,五魁首啊”的凡夫俗子了;要写诗作赋来表达自己的快乐,作诗不成,罚酒三杯,舒展自己高雅豪放的情怀;2.由此,把我们的宴会内容和诗人相比,大家有什么感受——俗和雅立见高下很多人都在玩,很多人也经常聚会,但是内容有质的区别,我们是“吃喝逛街KTV”“吃喝逛街发自拍”,诗人是“琴棋书画诗酒花”,诗人把我们想过的过不了的日子都过了,诗情画意,风情万种,别开生面,难怪有人评价这篇小序“写一觞一咏之乐,与世俗浪游者迥别”PPT展现;我们再次将古人的这场浪漫潇洒的宴会,有感情的体会一遍张开嘴,放出声;四好,雅趣无限清雅唯美的宴会,什么样的人才能参与其中呢“群季俊秀,皆为惠连,吾人咏歌,独惭康乐;”我的堂弟们绝非普通人,像谢惠连一样的倜傥人物,而我却不似谢灵运一般有才,很谦虚;如此一来,整个宴会才有了质感,很和谐,其乐融融,叙天伦之乐才更有意义;五这样一群有着浪漫气息,风趣无限的人,自然是要找一个合适的地点来安排这场宴会了,室内太过憋闷,唯有户外才够畅快——桃花园;齐读桃花园的句子“会桃花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写桃园的句子就这么一处,很少,这就要求大家打开想象的空间,你觉得这样的宴会该开在怎样的桃园里才会有感觉把你想到的画面和我们做一个分享吧;有谁能想到,没有标准答案繁花盛开,花香满地;桃花典雅明丽,千朵万朵压枝低,灿烂;迁移——诗经·桃夭:逃之夭夭,灼灼其华;有蕡其实;其叶蓁蓁;大林寺桃花白居易: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桃花园与桃花源,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虽然两个“园”不一样,但有着一样的闲适自由;金庸笔下黄老邪的桃花岛,世外仙境,连黄药师这样的高人都愿在此平静度日,足见其好;所以虽然没有轻歌曼舞,没有管弦丝竹,但是春夜,花下,醉月,赋诗,唯美的审美空间,丰富的精神特质,闲适安逸,人面桃花相映红,片片飘落,缤纷灿烂,如此才构成一场纯粹的文人墨客的聚会,一次高雅的精神盛宴,想想都醉了;所以这场宴会,严格来说,就是提升自我修养,提升文学素养和品位的; 六最后,还剩一个“序”字,本文是宴集序,古人在宴会上赋诗,最后推举一个有才学有声望的人专门为这些诗作一篇小序,序的作用除了介绍宴会情况,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功能——抒怀;可举例兰亭集序滕王阁序前赤壁赋1.现在我们回过头看李白,在这样的宴会中抒何样之怀齐读——“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发现大家声音想高昂,但高不起来;李白抒发的是一种怎样的感受或者我们说,在那些诗篇中好像也有这样的论断曹操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苏轼的“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王羲之兰亭集序王勃滕王阁序胜地不常,盛筵难再;兰亭已矣,梓泽丘墟;这都是什么样的论断感慨呢——浮生若梦,人生如梦;2.天地匆匆,人生能够得到的快乐能有多少呢怎么看待这样的论调;生回答比较消极的论调兰亭集序滕王阁序前赤壁赋都是如此,可是,李的文读完后你有低沉甚至颓废的感觉吗为什么都在抒发人生短暂的感慨,却有不同的效果对比阅读;可是他后面玩的很开心啊,很尽兴很享受啊,这样的论调,与我们刚才说的活泼,快活,积极的感觉有点不一样啊这是为什么呢3.其实,很多古人在宴会中,游玩中,过程中,很高兴,但是渐渐的,就像十二点钟的灰姑娘,狂欢过后,水晶鞋要消失一样——兴尽悲来这是自古文人写作的套路;可是李白,怎么能和别人一样呢他的后面是“兴结”,前面是“悲起”,而且这感叹也不过是一种说辞,人生苍凉,如梦似幻,能有多少欢乐呢但是,正是时不待我,我才要努力的去——及时行乐;当然,这种及时行乐和我们说的消极、颓废,肆意狂欢,空虚无聊一样吗李白作了一个很好的示范,行怎样的乐才会有人生品味:他把乐寄托在旖旎的春夜,高雅的宴会,和聪慧的堂弟们,在缤纷桃园中,行天伦之乐,行自然之乐,行当下之乐,而且还给后人留下了这篇精金美玉之文,实际上,他的及时行乐的内核就是——热爱生命热爱生活;当然,李白处于大唐帝国,盛大的气象,给了他莫大的自信和兴奋;不知不觉,那种感伤、落寞便荡然无存,而生命中的活泼、洒脱、浪漫的气息全被调动出来了,这就是李白和其他人不一样的地方;难怪鲍鹏山先生这样来总结李白PPT展示齐读——我们注意这几个词语“生龙活虎,生机盎然,浓墨重彩”这样一种性格在中国,尤其是在文人身上是很少见的,我们的文人大多是阴柔的,含蓄的,内敛的,收藏式甚至是娇羞的,什么事都往心里藏,然后再用迂回,曲折的方式表现出来;而李白之所以高格,就是大胆的,飘逸的把生命中的活泼劲、热情大气舒展出来;由此,我们感受到的不是一滴水,而是一片汪洋,不是一片花瓣而是整个春天,这就是李白送给我们最珍贵的,积极向上,昂扬的精神;古今中外,不管是时间还是空间,都跨越不过热爱生活热爱生命这个主题,还记得我们学过蒙田的热爱生命,不也是如此的积极昂扬吗在这纷繁复杂的世间,去发掘生活的乐趣,过好今生而不是寄希望于来世,思考用什么样的方式将生活过的丰盈饱满,怎样将生活中的苟且过成诗和远方;让这一路花开满地,让这一路走的风情万种,海阔天空,如果有一天,我们自然而然的把这种情绪点燃之时,我觉得这也许就是我们怀念李白最好的方式;最后带着热情,带着感悟再次来朗读这篇小序;热爱生命我对某些词语赋予特殊的含义;拿“度日”来说吧,天色不佳,令人不快的时候,我将“度日”看作是“消磨光阴”,而的时候,我却不愿意去“度”,这时我是在慢慢赏玩、领略美好的时光;坏日子,要飞快地“度”,好日子,要停下来细细品尝;“度日”“消磨时光”的常用语令人想起那些“哲人”习气;他们以为生命的利用不外乎在于将它打发、消磨,并且尽量回避它,无视它的存在,仿佛这是一件苦事、一件贱物似的;至于我,我认为生命不是这个样的,我觉得它值得称颂,富有乐趣,即使我自己到了垂暮之年也还是如此;我们的生命受到自然的厚赐,它是优越无比的;如果我们觉得不堪生之重压而白白虚度此生,那也只能怪我们自己;“糊涂人的一生枯燥无味,,却将全部希望寄托于来世;”古罗马哲学家语不过,我却随时准备告别人生,毫不惋惜;这倒不是因为生之艰辛或苦恼所致,而是由于生之本质在于死;因此只有乐于生的人才能真正不感到死之苦恼;享受生活要讲究方法;我比别人多享受到一倍的生活,因为生活乐趣的大小是随着我们对生活的关心程度而定的;尤其在此刻,我眼看生命的时光无多,我就愈想增加生命的力量;我想靠迅速抓紧时间,去留住的日子;我想凭时间的有效利用去弥补匆匆的光阴;剩下的生命愈是短暂,我愈要使之过得丰盈饱满;。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李白》教学设计(第一部分)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全文。
(2)了解作者李白及其创作背景。
(3)分析并掌握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欣赏古典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朗读、默写、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体会作者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3)增强民族自豪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重点:1. 熟读并背诵《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2.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创作背景及情感表达。
3.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生僻字词的认读和理解。
2. 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的深入分析。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含课文原文、译文、作者简介等。
2. 准备相关参考资料,以便在课堂上进行拓展讲解。
3. 安排学生在课前预习课文,了解作者及创作背景。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介作者李白及其创作背景。
2.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3.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预习效果。
4.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内容,讲解重点字词、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
5. 学生合作探讨,深入理解课文。
6.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朗读、默写训练,提高语文素养。
7.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8.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熟读并背诵课文。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李白》教学设计(第二部分)六、教学反馈与评价:1. 课堂互动: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鼓励积极发言,提高课堂氛围。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中熟读和背诵课文的完成质量,以及对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的理解运用。
3. 课后访谈: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喜爱程度,以及对教学方法的满意度。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文学创作,如以桃花为主题的小诗或故事。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教案(付卫平)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1.1 知识目标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的文言文表达方式。
让学生了解并领会文章所描绘的春夜宴会的场景和氛围。
让学生理解并感悟文章所传达的人生哲理。
1.1.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阅读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培养学生分析和解读文言文的能力。
培养学生运用文言文进行表达和创作的能力。
1.1.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培养学生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和探索。
1.2 教学内容课文《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的阅读与理解。
分析文章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讨论文章中的文化背景和人生哲理。
第二章:教学步骤与方法2.1 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新课,介绍《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的作者和背景。
步骤二:阅读课文,让学生自主理解课文内容。
步骤三:分析关键词语和句子,解释文言文的意思。
步骤四:讨论文章中的文化背景和人生哲理。
步骤五:总结课堂内容,布置作业。
2.2 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师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和分析。
问答法:教师提问,学生回答,促进学生的思考和理解。
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
第三章:教学资源与材料课文《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的文本。
相关注释和解释的参考资料。
投影仪或白板,用于展示和解释关键词语和句子。
第四章:教学评估与反馈4.1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通过提问学生,了解他们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学生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和表现。
4.2 反馈与调整根据学生的回答和作业情况,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根据学生的表现,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第五章:教学延伸与拓展5.1 教学延伸组织学生进行文学创作,如写一篇以春夜宴会为背景的小品文。
引导学生进行相关文学作品的学习和欣赏,如其他唐诗宋词。
5.2 教学拓展邀请文学家或文化专家进行讲座,分享对《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的解读和感悟。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李白》教学设计(建设兵团省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的文意,掌握生僻字词的含义。
能够分析并欣赏李白的诗酒文化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文本内容,提升文学鉴赏能力。
学会通过诗句理解作者的情感态度和作品风格。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李白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赞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增强文化自信,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重点1. 理解并背诵《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2. 分析李白诗歌中的意象、情感和哲理。
三、教学难点1. 文中生僻字词的理解。
2. 李白诗歌艺术特色的把握。
四、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语文素养。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熟读《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掌握文本内容及其背景。
搜集相关的教学资源,如李白生平介绍、诗酒文化资料等。
2. 学生准备:预习《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标记生僻字词和不懂的地方。
回顾之前学过的李白诗歌,思考其艺术特色。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桃花盛开的美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入《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的学习。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对照预习时标记的生僻字词,理解文本内容。
3. 合作探讨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共同分析李白诗歌中的意象、情感和哲理。
4.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讨论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讲解,重点解析生僻字词的含义和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
5. 情感体验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李白诗歌中美好生活的理解和体会。
七、课堂练习1. 翻译《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2. 分析并总结李白诗歌中的意象、情感和哲理。
八、课后作业1. 背诵《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2. 写一篇关于李白诗歌艺术特色的短文。
九、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要对课堂教学进行总结和反思,查看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针对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2)理解并掌握文中的重要词汇和句子;(3)分析并欣赏文中运用修辞手法的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2)学会欣赏古典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3)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创意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赞美之情;(2)培养学生珍惜时光、享受生活的态度;(3)增强学生的家庭亲情和友情意识。
二、教学重点:1. 理解并掌握文中的重要词汇和句子;2. 分析并欣赏文中运用修辞手法的技巧;3. 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创意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1. 文中生僻词汇的理解和运用;2. 文中修辞手法的分析和欣赏;3. 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和创意思维能力的培养。
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的背景和作者;(2)学生齐读课文,感受语言美。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生僻词汇的读音和意义;(2)学生合作探讨,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3.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生僻词汇和重点句子;(2)教师分析并欣赏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3)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意境和情感。
4. 课堂练习:(1)学生模仿文中修辞手法,进行口语表达练习;(2)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演绎课文场景。
5.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和感悟。
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2. 运用文中的修辞手法,写一段描绘自然美景的短文;3. 思考并回答:你认为课文中的作者想要传达给我们什么样的生活态度?请谈谈你的理解。
1. 情境创设: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使他们能够更好地融入课文情境。
2. 互动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激发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优秀教案(夏长欢)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2)理解并掌握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3)了解作者夏长欢及其作品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文章的结构和修辞手法。
(2)学会欣赏古典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桃花园美景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2)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惜时光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和背诵《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2. 理解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3. 分析文章的结构和修辞手法。
教学难点:1. 理解并运用文中的古代文化知识。
2. 欣赏古典文学作品的韵味。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介绍作者夏长欢及其作品背景。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意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文章的结构和修辞手法。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欣赏与感悟(1)引导学生欣赏古典文学作品的韵味。
(2)让学生谈谈对桃花园美景的感悟,分享自己的心得。
5. 总结与拓展(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2)布置课后作业,拓展学生知识面。
四、课后作业1. 正确朗读和背诵《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2. 运用文中的词语和句式,写一段描写自然景色的片段。
3. 深入了解古代文化知识,结合课文内容进行思考。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和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3. 课后反馈:收集学生对课堂内容和作业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更好地感受诗歌的美。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优质课公开课【教案+学案】【学习过程】一、导入:曾经有这么一句话:”酒是水质的诗,诗是心酿的酒”. 在中国的文学史上,酒与文人结下了不解之缘。
多少文人因酒忘却人世间的痛苦忧愁,因酒在自由的时空中尽情的翱翔,因酒而丢掉面具,吐露真情,因酒而成就传世的佳作。
(附:①三国时的政泉,临死前要求将其尸体埋在陶瓷作坊旁,说:“以后我的尸体真成了土,土又可被陶瓷作坊做成酒壶,人生快意莫过于此!”②西晋刘伶乘坐马车,酣饮不休,且备锄头于车上,对马车夫说:“死则葬我。
”)唐代诗人李白,便是这其中的佼佼者,他“自言臣是酒中仙,天子呼来不上船”,他可以“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这就是李白,李白饮下去的是美酒,是物质,喷薄而出的是诗篇,是精神。
世俗之人只是饮酒,李白的饮酒却是一种创造。
二、教学目标1、理解关键字词,疏通文意,品味鲜活优美的语言,熟读成诵。
2、把握情感,理解“浮生若梦,为欢几何”背后所流露出来的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豪情逸兴。
三、教学过程一)、作者常识李白(公元701年—公元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李白是唐朝著名诗人,也是中国最著名的诗人之一,好剑术,志气宏放,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
李白和杜甫合称“李杜”。
风格豪放飘逸。
下列典故或传说,何者与李白有关?①天上谪仙人②坦腹东床③铁杵成针④煮酒论英雄⑤才高八斗⑥玄宗调羹⑦贵妃捧砚⑧水中捞月⑨力士脱靴⑩梦笔生花二)、解题题目给出了哪些信息?我们学过哪些同体裁的作品?时间(春夜)、地点(桃花园)、人物(李白和诸从弟)、事件(聚宴)。
体裁(序)看题目就知道文章的基本内容:某个春夜我李白和各位堂弟在桃花园宴游,并为之作序。
(从:指堂房亲属,如堂兄弟称从兄弟,堂伯叔称从伯叔。
从弟就是堂弟或族弟的意思。
但唐代风气喜联宗,凡同姓即结为兄弟叔侄等,所谓从弟未必真有血缘关系。
)追问:序,有书序、赠序、宴集序,我们学过哪些序?都是哪种序?“序”和本单元中的传、书、箴一样,是一种文体,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前言、引言之类的小篇幅文章。
大致可以细分为三种类型:书序、赠序、宴集序。
书序──是著作或诗文前的说明或评价性文字。
如:《<宽容>序》、《<呐喊>自序》等。
赠序──是指亲友间,表达惜别、祝愿、劝勉之意时相赠的文章,如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唐韩愈《送董邵南游河北序》等。
宴集序──是指古人宴集时,常一同赋诗,诗成后公推一人作序,说明情况,并借此来表达一些人生之感,如王羲之的《兰亭集序》。
初唐四杰之一王勃的《滕王阁序》等等。
三)、朗读,初步感悟1.注音解词逆旅(nì,客舍,古意“迎接”)。
过客(旅客。
李白《拟古十二首》其九:'生者为过客。
')秉烛(bǐng拿着,握着。
)假(借,引伸为提供。
)序(同“叙”,叙谈,畅谈。
)琼筵(yán,古人席地而坐时铺的席。
泛指筵席。
)羽觞(shāng,古代指酒杯。
)2.积累文言知识,疏通文意逆旅:客舍。
逆,古意“迎接”。
古人以生为寄,以死为归,如《古诗十九首》:“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
”过客:过往的客人。
李白《拟古十二首》其九:'生者为过客。
'浮生若梦:《庄子•刻意》有“其生若浮,其死若休”的话,故后人常说“浮生”;又《庄子•齐物论》有庄周梦蝶的故事,表达的意思是:死生之差异,就好像梦与醒之不同,纷纭变化,不可穷诘。
秉烛夜游:秉:执持。
秉烛夜游,谓执烛照亮,夜间游玩,形容人生苦短,应及时行乐。
又作“炳烛夜游”。
出处:曹丕《与吴质书》:“少壮真当努力,年一过往,何可攀援?古人思秉烛夜游,良有以也。
”有以:有原因。
假:借,助。
烟景:风景。
序:通'叙'。
指兄弟聚会之乐。
判断句: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状语后置: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参考译文:天地是万物的旅舍,光阴是百代不停的过客,而人生漂浮无常,就像一场梦,欢乐的日子能有多少呢 ?古人手持烛火在夜里游玩,确实是有原因的啊。
何况那温暖的春天用淡烟轻雾的美景召唤我,大自然把五彩缤纷的花纹图案提供给我。
聚会在桃李芬芳的花园,我们叙谈兄弟之间的欢乐事情。
群季:诸弟。
兄弟长幼之序,曰伯、仲、叔、季,故以季代称弟惠连:南朝宋文学家,幼而聪慧,十岁便能作文,深为族兄谢灵运所赏爱,常一同写作游乐。
康乐:南朝刘宋时山水诗人谢灵运,袭封康乐公,世称谢康乐。
琼筵:华美的宴席。
坐花:坐在花丛中。
羽殇:古代一种酒器,作鸟雀状,有头尾羽翼。
醉月:醉于月光下。
金谷酒数:晋代石崇,官至卫尉卿。
豪富甲天下,生活极端奢侈。
有金谷园,曾与友人宴饮其中,作《金谷诗序》:“遂各赋诗,以叙中怀。
或不能者,罚酒三斗。
”参考译文:弟弟们人品俊秀,个个都有谢惠连那样的才情,而我当哥的吟咏诗歌,却很惭愧唯独没有谢灵运那样的才华。
清雅的赏玩兴致正雅,高谈阔论又转向清言雅语。
摆开筵席来坐赏名花,举怀痛饮以醉观月色,没有好诗,怎能抒发高雅的情怀?倘若有人作诗不成,就要按照当年石崇在金谷园宴客赋诗的先例,罚酒三杯。
3、难点分析概括文中交待的进行夜宴的原因有哪些。
1)浮生如梦,为欢几何?人生不过一场梦而已,欢乐时光又有多少呢?今夜正乐,当然应宴饮作诗,以恣欢乐了。
2)古人秉烛,我辈夜宴。
这里宕开一笔,借古人之行为说自己之行为。
古人夜宴是有原因的,那么自己夜宴也是有原因的。
不直接说自己,而说古人,着实巧妙。
3)美景在前,不容辜负。
“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春景美如画,春光暖人心,一切都是那么融和,春宵一刻值千金,岂能虚度?4)共享天伦,机会难得。
能和兄弟们一起共度良宵,实在不易,为人生一大乐事。
再加上“群季俊秀”,那就更要一展才华,不传千古,也能聊以自慰了。
恰当的时间,美好的情境,欢乐的气氛,怎不生感慨,发诗情?朗读时每条理由应读出什么情感?(讲完可以让学生体验示范着读一下)“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宜悠长、慷慨而苍凉;“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这一句要读得稍稍低落一些,因为相对于天地、光阴来说,李白认为人生太短暂、太脆弱,随时都可能梦一般破灭,享乐的日子太少了,要及时行乐。
因而要明显读出与前两句不同的低落情绪。
“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既是对古人夜游原因的领悟,又是自己夜宴效仿的范例。
因而可以读出(恍然大悟)若有所悟,也可读出理直气壮。
“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这是夜宴的另一个理由,“召我”“假我”写出了春景诱人,对自然的热爱和感激。
要读出对春天美景的向往,禁不住诱惑、压抑不住的喜爱。
低落:人生短暂,须及时行乐有悟:秉烛夜游,古人有先例喜悦:春景召唤,热爱大自然良宵共度,实为不易板书设计夜宴理由文中哪个字可以概括文章的感情基调?围绕这一情感基调,作者写了哪个事?乐:咏歌,高谈,观花,赏月,飞觞痛饮,作诗,罚酒。
A、李白和堂弟们相会在流光溢彩的桃花园中,阳春既召我烟景,大块又假我以文章,此时此地,序天伦之乐,真是百倍的欢乐,这当然是“乐事”之一!B、堂弟们个个都像谢惠连一样聪敏、多才,能在宴席上一同吟诵诗篇,这当然是“乐事”之二!C、在宴席上大家不停地寻觅新颖、奇特的话题,纵情地高谈阔论,进而转变成了清言雅语,这是“乐事”之三!D、他们高兴地观赏盛开的桃花,在月光下频传酒杯,这是“乐事”之四!E、文章最后,写大家举杯痛饮,酒酣之后情绪达到高潮,于是就产生了艺术创作的冲动。
他们相约一同赋诗抒怀,并决定依照石崇金谷园的旧例,作诗不成者,罚酒三杯,这是“乐事”之五!主旨:对人生的热爱,对亲情的珍惜,对自然美景的陶醉。
板书:美好:桃花芳园,天伦之乐高雅:群秀咏歌,高谈幽赏浪漫:坐花醉月,畅谈古今宴会盛况:应带着“美好”“浪漫”“欢乐”“高雅”的情绪朗读这一层。
5、深度挖掘1).有人曾评价“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句,“看似平奇,实则奇奇”,你是否同意这种看法,谈谈你的理解。
同意,这句话只用了几个字就体现了春景的特色。
“春”字前着一“阳”字,就把春天形象化了,让人仿佛感到春天的温暖,看到春天的多姿多彩,春天地气上升,形成了袅袅的轻烟弥漫于空气中,给自然景物披上了一层轻纱,给人以文采焕然、赏心悦目的感受。
另外,这两个句子还运用了拟人的手法。
那“阳春”是多情的,她用美丽的“烟景”来召唤我;那“大块”也是有情的,她把绚烂的“文章”献给我。
平淡的语言将满心的喜悦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2)分析下列语句中使用了什么典故(古代的故事,在文章中用现成的、众人皆知的故事来表达自己的意思,叫做“用典”),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①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庄子》有“其生若浮,其死若休”的话,故后人常说“浮生”;又《庄子•齐物论》有庄周梦蝶的故事,表达的是:人生变幻无常,就像做梦一样。
②秉烛夜游,良有以也。
《古诗十九首》其十五:“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
”曹丕《与吴质书》:“少壮真当努力,年一过往,何可攀援!古人思秉烛夜游,良有以也。
”③群季俊秀,皆为惠连。
惠连,指谢惠连(397?-433),南朝宋文学家,著名诗人谢灵运的堂弟。
他才思敏捷,十岁便能作文,工诗赋,深得谢灵运爱赏。
世称小谢。
谢灵运(385-433),东晋名将谢玄之孙,袭封康乐公,世称谢康乐。
是南朝山水诗派的创始者。
这几句是李白夸奖自己的堂弟才能杰出,各个都像谢惠连;而自己作诗却赶不上谢灵运。
是一种自谦,实际上李白比他们厉害多了。
④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
西晋石崇,官至卫尉卿。
豪富甲天下,生活极端奢侈。
曾在洛阳金谷涧中宴客赋诗,他写有《金谷诗序》说:“遂各赋诗,以叙中怀。
或不能乾,罚酒三斗。
”李白所说的“金谷酒数”,即三斗。
规律总结:用典方式直取其词如“逆旅”“浮生”“大块”借用语句如:“少壮真当努力,年一过往,何可攀援?古人思秉烛夜游,良有以也?”——曹丕《与吴质书》借用古人、古事如:谢惠连(聪慧)谢灵运(擅诗)“金谷酒数”(宴会豪华)3)写作特点:1、语言简洁凝练,句式灵活多变。
文章始终扣着春季、夜晚、桃花园,毫不偏离。
夜宴席上的咏歌、清谈、观花、飞觞痛饮,以及作诗、罚酒,总共才用了寥寥五十几个字。
句式多变,从三言到七言,或长或短,交错运用,而且往往上下两句构成整饬、巧妙的对仗。
2、巧妙化用典故,增添了文章内涵有的直取其词,逆旅,大块等,有的借用其语句“秉烛夜游”,又借用古人古事,增添了小序的历史、文化内涵,同时也为读者提供了盛唐时期文人生活的宝贵资料。
四、小结:这次筵席上,李白和堂弟们没有清歌曼舞,没有管弦丝竹, 没有粗俗的划拳行令,而只是观花赏月,吟咏论文,这纯属一场文人墨客的集会,作者成功地展示了一次高雅的精神盛宴! 古人作的宴集序多有“兴尽悲来”的情绪转换,开始写乐,继而写悲,成了一个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