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瑰宝——对联
- 格式:ppt
- 大小:1.42 MB
- 文档页数:34
对联的含义、典故及种类对联的含义、典故及种类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知道一些经典的对联吧,对联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汉语独特的艺术形式。
对联一般是怎么写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对联的含义、典故及种类,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什么是对联】对联,汉族传统文化之一,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文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
对联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
它是中国汉民族的文化瑰宝。
对联的别称:对偶、门对、春贴、春联、对子、桃符、楹联(因古时多悬挂于楼堂宅殿的楹柱而得名)等,对联是一种对偶文学,起源于桃符。
【对联典故】对联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它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春节时挂的对联叫春联,办丧事的对联叫做挽联,办喜事的对联叫庆联。
对联是利用汉字特征撰写的一种民族文体,一般不需要押韵(律诗中的.对偶句才需要押韵)。
对联大致可分诗对联,以及散文对联。
随着唐朝诗歌兴起,散文对联被排斥在外。
散文对联一般不拘平仄,不避重字,不过分强调词性相当,又不失对仗。
【对联的发展阶段】1、对偶阶段2、骈偶阶段3、律偶阶段【对联的种类】按用途1、通用联——春联,例如;''堂绕紫气臻福禄,庭盈春光添寿禧''2、专用联——茶联、寿联,婚联,喜联,挽联,行业联,座右铭联、赠联,题答联3、春联:新年专用之门联。
如:杨柳吐翠九州绿;桃杏争春五月红。
4、贺联:寿诞、婚嫁、乔迁、生子、开业等喜庆时用。
如:一对红心向四化;两双巧手绘新图。
(喜联),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寿联)5、挽联:哀悼死者用。
如:著作有千秋,此去震惊世界;精神昭百世,再来造福人群。
6、赠联:颂扬或劝勉他人用。
如: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7、自勉联:自我勉励之用。
如:有关家国书常读;无益身心事莫为。
8、行业联:不同行业贴于大门或店内之用。
传统文化的瑰宝——对联素有“高原明珠”之称的滇池,湖光山色十分壮丽。
在烟波浩渺的滇池之滨,昆明大观楼的对联有“天下第一长联”之誉,作者为清代康乾时诗人孙髯,著有《永言堂诗文集》,三原县人,后迁居云南。
他厌恶清朝官场的黑暗腐败,不参加科举,终身贫困潦倒,晚景更是凄凉。
他写的大观楼联寓意深刻,为人所爱。
其联云: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
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
趁蟹屿螺洲,梳裹就凤寰雾鬓,更萍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
莫辜负四周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
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残照。
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这副长联,上联写滇池及周围风光景物,歌颂昆明大好河山及农民的辛勤耕耘,只有他们的业绩(四周四围香稻)永久存在;下联联想云南历史,把历代王朝看作不长久的幻影,一朝跟着一朝兴起,衰亡,连幕都拉不及(卷不及暮雨朝云),最后只剩下些断碣残碑横卧于苍烟落日之中(都付与苍烟残照)。
长联观物写景,内涵深刻,令人叫绝,流传不衰。
长联挂在“五百里滇池”岸边的大观楼前两百多年,与其描绘的景色交相辉映,令人心旷神怡。
长联使大观楼名扬四海,大观楼因长联而驰誉九州。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陈毅读长联后赋诗赞曰:“滇池眼中五百里,联想人类三千年。
腐朽制度终崩溃,新兴阶级势如磐。
诗人穷死非不幸,迄今长联是预言。
”毛泽东对长联的评语是:“从古未有,别创一格。
”坐落于洞庭湖畔的岳阳楼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之誉,与江西南昌的滕王阁、湖北武汉的黄鹤楼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
在岳阳楼正堂前楹柱上有一副长联: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
诗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见古人,使我怆然涕下;诸君试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扬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州城东道岩疆,潴者!流者!峙者!镇者!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此联为清朝道光进士窦兰泉所撰,这位大人著作甚丰,尤以岳阳楼长联名誉天下,作者用问答手法指点江山,写出了洞庭湖的山川形势、地理环境;借助名人典故、名人诗文名句、传说逸事,描情绘景,抚今迫昔,淋漓尽致地抒发作者的情怀,内涵十分丰富;排比法的运用颇富表现力,上下联用了两组排比句,从各个角度有层次地反映岳阳楼的传说佳话和四周形势景象,揭示了岳阳楼著名和雄伟奇特的原由。
对联基本常识对联基本常识对联,雅称「楹联」,俗称对子,对联知识。
它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汉语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
可以说,对联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与对联紧密相关的横批,可以说是对联的题目,也是对联的中心。
好的横批在对联中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相互补充的作用。
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对联基本常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对联基本常识篇1楔子对联,雅称「楹联」,俗称对子。
它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汉语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
可以说,对联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对联自产生的那天起,就在我国文学百花园中站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为广大人民所喜爱。
这是因为汉字的独特造型与结构造就了对联:(1)汉字的方正典雅、齐整庄重,上下联语句的工整对仗,赋予了对联结构上的均称美,给人以视觉上的冲击力与享受。
(2)汉语音韵的抑扬顿挫,上下联语调的和谐应对,使得对联诵读时表现出神妙的音韵美,给人以听觉上的愉悦和快感。
(3)就其内容而言,有褒扬、有批判;有抒情、有绘景;有对历史的深思、有对现在的剖析……。
可以说:优秀的对联是集思想、书法、音乐、诗歌、造型艺术于一身的完美的艺术珍品。
它能启迪人们的心智、慰藉人们的心灵、陶冶人们的情操,具有永恒的艺术魅力。
对联的演革与渊源早在秦汉以前,我国民间过年就有悬挂桃符的习俗。
所谓桃符,即把传说中的降鬼大神“神荼”和“郁垒”的名字,分别书写在两块桃木板上,悬挂于左右门,以驱鬼压邪。
这种习俗持续了一千多年。
这是对联最原始的形式。
在两千多年前的先秦书籍中,就存在许多含有对偶因素的句子。
例如,《诗经》中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老子》中有“有无相生,难易相成。
”《论语》中有“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后来,在汉赋以及魏晋南北朝盛行的骈文里,句子更是“奇偶相配”。
隋唐以后,律诗兴起,其颔联、颈联都是对仗的,把它们单独抽出来,就是一副对联。
如“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
对联对联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
对联,又称“桃符”、“对子”等。
从格式看,对联由出句、对句和横批三部分组成。
从反映内容和使用的场合来看,对联可以分为春联、婚联、挽联和寿联等。
对联源远流长,相传起于五代后蜀皇帝孟昶。
孟昶在寝室门桃符板上的题词:“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
这算是中国最早的对联,也是第一副春联。
许多对联佳作可以反映时代风貌,弘扬真善美,催人奋进,使人观后受到启发和教育。
我最喜欢的一副对联是顾宪成的“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意思是读书人不仅要读好书,还要关心国家大事,关心天下大事,不能读死书。
我把这副对联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时刻牢记心中,勉励自己刻苦学习,报效祖国。
对联中含有丰富的文化知识,我喜欢对联!这个风俗的起源应当从我们祖先当初挂“桃符“的事说起。
传说,早在两千年前的春秋战国时候,人们把暗红色的桃木削成长方形的板条,钉在大门上,说是能用它赶跑“鬼怪”,消灾灭祸.人们还在桃木板上写一些“避邪”的符号,要不就画上两个神像━━神荼[shen shu音申舒]和郁垒[yu lu音玉律].据说这哥儿俩住在山上的大桃树下,看见恶鬼就把它们逮住,再去喂老虎.这么一来,人们就把这两位画在桃木板上,一左一右钉在大门上,给自个儿家站岗守卫,镇鬼驱邪,还把他俩叫“门神爷”.那会儿科学不发达,人们都挺迷信,家家都要挂桃符。
往后,到了唐朝末年,人们过年,有的在桃木上不再画神像了,而是写上对偶的两句详话.到了唐以后的五代十国,后蜀的皇帝孟昶有一年过年之前,他让翰林学士辛寅逊在桃木板上写两句吉祥话,好挂在自己卧室门外.辛寅逊写完了,孟昶一看,直摇晃脑袋,不满意.他就干脆自己编了两句,亲自写在桃木板上.孟昶写的是: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这两句全是吉祥话,是说新一年开始了,万事大吉;春节一到,美好的春天就来了,万事如意.“长春”还有总是年轻的意思,孟昶也盼着自个儿能“长春”,老当皇帝.这还是个嵌字联[对联里加进有特殊含义的字,叫嵌字联].头尾嵌上“新春”两个字,中间嵌上了“佳节”两个字.孟昶是个吃喝玩乐、花天酒地的皇帝,他压根儿就不管国家大事,这样的皇帝怎么能“长春”呐?他写完上面那副对联的第二年,后蜀就让北宋给灭了,孟昶投降,没多久就死了.孟昶写对联那年是公元九*年,他那幅对联因为记在了《宋史》等史书上,而保存了下来,成为我们今天能看到的顶早的一副对联.1.通用联——春联2.专用联——茶联、寿联,婚联,喜联,挽联,行业联,座右铭联、赠联,题答联按字数分类1.短联(十字以内)2.中联(百字以内)3.长联(百字以上)等。
汉字对联大全100副介绍汉字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通过对汉字的游戏性组合,既能展现中国人的智慧和文化底蕴,又能表达美好的寓意和祝福。
下面,我们将为大家介绍一些经典的汉字对联。
分类我们将这100副汉字对联分为以下几类进行介绍:1. 喜庆对联在喜庆的场合上,人们喜欢用对联来表达对他人幸福快乐的祝愿。
1.1 恭喜发财•发财花开正当年•喜气洋洋迎新春1.2 十全十美•子孙绵绵福满堂•气象万千景无边1.3 吉祥如意•和合家庭乐无边•顺风顺水任往返2. 福字对联福字对联是最常见的一类汉字对联,人们把福字看作吉祥和幸福的象征。
2.1 福如东海•神州大地福无边•吉祥如意达天颠2.2 福满堂•五福临门财滚滚•喜迎门庭盛彩头2.3 幸福美满•幸福美满踏春来•家家户户乐洋洋3. 学业对联学业对联是用来激励学生努力学习、取得好成绩的形式。
3.1 勤奋进取•勤奋努力成大器•进取精神出人才3.2 明明德•博雅文化明德茂•知行合一治世安3.3 知识改变命运•读书增智元气长•知识改变命运疆界4. 稳定对联稳定对联是在婚姻、家庭方面用来表达希望长久稳定的祝愿。
4.1 白头偕老•白头偕老情深似海•甜蜜幸福恩爱长4.2 家庭美满•家庭和美风调雨顺•美满幸福情甜蜜4.3 金榜题名•金榜题名宏图展•名列前茅乐开颜5. 环保对联环保对联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类汉字对联,以呼吁人们保护环境和推动可持续发展为目标。
5.1 绿色发展•绿水青山是金山•环境康泰富民安5.2 爱地球•爱护地球从我做起•共同呵护创绿岛5.3 和谐共生•生态平衡和谐美•共同发展促资源结语汉字对联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有着丰富的内涵和深刻的寓意。
无论是在庆祝喜事、学习中激励自己、还是表达对别人祝福,汉字对联都能起到独特的作用。
希望这100副汉字对联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和欢乐。
让我们一起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对联的特点和基本知识
概念:对联也叫楹联、对子、等,是汉语特有的文学瑰宝。
由横批、上联、下联等三部分组成。
特点:1、字数相等。
上下联的字数,必须相同。
2、对仗工整。
同等位置的词语,要词性相当,都是名词、动词等;相同位置的词组语法,要结构一致或相近,都是主谓宾、主谓结构等。
3、平仄相谐。
上联末句尾字是仄声,下联末句尾字是平声。
句内,词与词之间,平仄要间隔;上下联的对应位置词,平仄要相对。
同时,上下联在节奏上的停顿,要一致。
4、内容相关。
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呼应,但不能重复。
怎样区分上下对联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之一——对联,雅称楹联,俗称对子。
分为春联、喜联、寿联、挽联、装饰联、行业联、交际联和杂联等,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
春联源远流长,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
他在寝室门桃符板上的题词:“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谓文“题桃符”,这要算中国最早的对联,也是第一副春联。
对联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文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是利用汉字特征撰写的一种民族文体。
一般不需要押韵(律诗中的对联才需要押韵)。
对联大致可分诗对联,以及散文对联。
随着人们文化生活的丰富,不仅许多传统文化热爱者视之为消遣娱乐、展示风采的高雅艺术;而且它更是成为中国人节庆文化的一部分,成为一种大众的艺术,比如商铺开业、新婚喜庆、乔迁新居等,往往都要张贴对联。
可是,长久以来,人们对于对联中上联和下联的识别模棱两可,以至于在张贴上也随意性很大。
那么,怎样区分上下对联呢?一般而论,上联结于仄声,挂在右边;下联结于平声,挂在左边。
一、区分春联的上下联,简单来说有四种区分方法:首先是按音调平仄分。
春联比较讲究音调平仄,上联最后一个字为仄声,下联最后一个字应是平声,比如“春风吹绿门前柳,康泰一家生百福”,“柳”是仄音,“福”是平声。
(仄声判断:普通话中的第三声和第四声:平声判断:普通话中的第一声和第二声)其次是按因果关系分。
“因”为上联,“果”为下联。
比如“春回大地百花争艳,日暖神州万物生辉”,因为只有“百花争艳”这个“因”,才会有“万物生辉”这个“果”。
再次是按时间先后分。
时间在前为上联,时间在后为下联。
比如“风送莺歌辞旧岁,雪伴梅香迎新春”,“辞旧岁”在前,“迎新春”在后。
最后是按空间范围分。
一般是小者在前,大者在后。
比如“勤俭持家家道昌,团结建国国事兴”。
这副春联中的“国”比“家”大,所以“家”在前,“国”在后。
二、春联的正确贴法:当人面向对联时,上联在右侧,下联在左侧。
什么是对联
什么是对联
,汉族的传统文化之一,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
对联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华语言独特的文化艺术形式。
对联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
对联是中国汉族传统文化瑰宝。
对联又称楹联,因古时多悬挂于楼堂宅殿的楹柱而得名,有偶语、俪辞、联语、门对等通称,以“对联”称之,则开始于明代。
它是一种对偶文学,起源于桃符,是利用汉字特征撰写的一种民族文体,它与书法的美妙结合,又成为中华民族绚烂多彩的艺术独创。
文化瑰宝。
对联要具备以下特点:一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二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三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
一般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四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
经典对联千古绝对100副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它以简练的文字表达深刻的哲理和丰富的情感,被誉为“文化的明珠”。
经典对联千古绝对100副,是对联中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一百副作品,它们流传至今,仍然给人们带来启迪和思考。
1.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2.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3.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一寸光阴不可轻。
4.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
5.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6.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7.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8.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9.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10.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1.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是人类进步的动力。
12.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13.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14.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
15.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16.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17.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18.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19.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20.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21.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22.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一寸光阴不可轻。
23.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
24.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25.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26.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27.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28.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29.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30.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31.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32.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一寸光阴不可轻。
33.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
34.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35.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36.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37.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民族文化——对联民族文化,对联民族文化是指一个民族所创造的、代表其独特特色的文化形态和文化体系。
对联作为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的一种形式,负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审美意义,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瑰宝之一对联是指用两幅或两行相对的书法作品相配对的艺术形式。
它具有形式简洁明快、含义深邃丰富、字体优美秀丽等特点,成为了中国书法艺术中的一大亮点。
对联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唐代,当时被称为"联语"。
后来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民族文化的演变,对联成为了一种独特的书法艺术。
对联的制作有许多讲究,首先是选择题材。
对联的题材可以是时事政治、哲理箴言、文人雅士,也可以是生活琐事、人间百态等。
以"天人合一"、"道德修养"、"文化涵养"等为主题的对联常常能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和价值观。
其次是对联的字体。
传统对联常用楷书、隶书、行书等字体,这些字体独特而美丽,展现了中华民族的书法艺术魅力。
最后是对联的结构。
一般对联的结构有对仗结构、转仗结构、承比结构、承转结构等多种形式,灵活运用这些结构可以使对联的意义更加丰富和生动。
对联在民族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首先,对联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之一、它融合了中国象形文字的演变、文化的思想观念、书法艺术的技巧等元素,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智慧和精神。
其次,对联能够表达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对联常常通过表达善良的价值观、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等方式,激励人们努力奋斗、追求幸福和进步。
最后,对联是传承历史和弘扬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途径。
通过对联的制作和传播,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传承中华民族的良好传统。
然而,随着社会的变迁和时代的发展,对联的传统艺术形式也面临一些困境。
首先,对联的创作和传承面临着压力。
现代社会中,对联作为一种传统的艺术形式,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和文化观念的多元化,对联的制作和欣赏逐渐减少。
汉语的瑰宝——对联认识对联什么是对联呢?请你看看下面的两幅图,认出其中的汉字。
认出来了吗?左边的是“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右边的是“虎年奔腾开胜景,春风浩荡展鸿图”,上边的是“虎年大吉”,中间是一个倒贴着的“福”字。
他们分别是什么意思呢?与同学们讨论一下吧。
左边的是说,住的房子只要是高雅的,面积就不必要很大;开放的花朵只要是芬芳的,就不要在乎多不多。
这两句各有五个字,并且结构是一样的,意思相关联,这就是一副对联。
右边的是说,虎年到来了,我们要像老虎一样威风凛凛地去开辟美好的未来;春风吹遍大地,我们要在这大好时光里实现我们的远大理想。
这也是一副对联,并且是过春节时贴在门上的对联。
“虎年奔腾开胜景”叫上联,“春风浩荡展鸿图”叫下联,“虎年大吉”叫横额,“福”之所以倒着贴,是要表示“福到了”的吉祥之意。
对联知识对联也称楹联、对子,是由上下两联组成的对偶语句,常张贴、悬挂或镌刻于门上、柱子上或厅堂内。
楹,就是堂前的柱子。
它融诗歌艺术和书法艺术于一体,是我国文艺百花园中一朵别具风姿的奇葩。
对联的特点,主要有六点:一是字数相同,二是词性相对,三是结构相应,四是节奏相合,五是平仄相协,六是意义相关。
1.字数相同对联由上下两联组成,上联称出句,下联称对句。
字数可多可少,但上下两联的字数必须相等,不能有一字之差。
如:春风大胆来梳柳(上联7个字)夜雨瞒人去润花(下联7个字)如: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上联11个字)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下联11个字)2.词性相对上下两联相应位置上的词,词性也需对称,一般是“虚对虚,实对实”。
如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副词对副词,颜色词对颜色词,方位词对方位词,等等。
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上下两联相应位置上词的词性完全相同,“两”“一”都是数词,“个”“行”都是量词,“黄鹂”“白鹭”都是名词,而且都是飞禽名,其中“黄”“白”又都表颜色,“鸣”和“上”都是动词,“翠柳”“青天”都是名词,其中“翠”“青”也都用来表颜色,对得非常工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