漯河市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分及规划的保护措施
- 格式:pdf
- 大小:35.65 KB
- 文档页数:1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南省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划的通知正文:----------------------------------------------------------------------------------------------------------------------------------------------------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南省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划的通知(豫政办〔2007〕125号)各市、县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河南省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河南省人民政府二○○七年十二月二十日河南省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划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国发〔2005〕39号)、《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HJ燉T338-2007)》、《河南省水环境功能区划》、《河南省水功能区划》的有关规定,依法划定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
一、区划范围本次区划范围为18个省辖市及20个县级市的城市建成区和规划区的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全省共113个饮用水源地,其中地表水饮用水源地41个、地下水饮用水源地72个。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饮用水源地保护区按照国家和省的有关规定另行划定。
二、省辖市饮用水源保护区(一)郑州市1.黄河邙山地表水饮用水源保护区一级保护区:黄河邙山取水口上游2000米至下游200米的水域及黄河南岸50米的陆域;邙山提灌站前沉沙池水域和沿岸50米陆域;石佛沉砂池厂界内的区域。
二级保护区:一级保护区外,京珠高速公路桥至桃花峪的黄河水域和黄河南岸大堤以内、黄河北岸生产堤以内的滩区。
2.黄河花园口地表水饮用水源保护区一级保护区:黄河107公路桥至花园口取水口下游700米的水域及其黄河南岸大堤外50米的陆域;沉沙池和输水明渠的水域及其沿岸50米的陆域。
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讲解1. 引言本文档旨在对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进行详细讲解。
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是指为保障饮用水安全,将饮用水源周围区域划定为保护区域,并制定相应的技术规范进行管理和保护。
本文档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进行详细阐述。
2. 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分的目的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分的目的在于保障饮用水的安全和可持续供应。
通过划定饮用水源周围的保护区域,可以限制人类活动对水源的污染和破坏,进一步保护水质,减少饮用水安全风险。
3. 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分标准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分标准是根据当地水源特点和相关法规规定制定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水源地类型:根据水源地的地理、地貌特点,将其分为地表水源和地下水源,并针对不同类型的水源地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
- 水源地水质要求:根据饮用水质量标准,确定水源地水质的基准要求。
对于地表水源,应考虑降低水中悬浮物、富营养化物质和微生物的浓度;对于地下水源,应关注水质中各种污染物的含量。
- 周边环境特征:考虑水源地周边的地质、地下水动态、降水、气候等因素,以及周边活动对水源的影响程度,制定相应的保护区划分参数。
- 管理措施:根据水源地特点和保护需求,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包括限制开发、控制污染源、加强监测和管理等。
4. 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分的步骤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分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搜集相关资料:收集水源地地质、水质、地下水动态等方面的数据资料,并整理建立数据库。
2. 划定保护区范围:根据水源地类型和周边环境特征,结合相关法规和技术标准,划定保护区的范围界限,包括核心区、一般保护区和缓冲区等。
3. 制定管理规范:根据划定的保护区范围,制定相应的管理规范和技术标准,确保水源地的有效管理和保护。
4.实施保护措施:根据管理规范和技术标准,实施相应的保护措施,包括禁止活动、控制污染源、加强监测和管理等。
5. 监测和评估:建立定期监测和评估机制,对饮用水源保护区的管理效果进行评估和改进。
三一文库()〔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划分〕*篇一:沙河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划分方案沙河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分方案为加强我镇饮用水水源保护工作,依法保护饮用水水源,保障饮用水源安全和人民身体健康,维护社会稳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特拟定我镇生活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定方案:一、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的确定已作为水源地的水源有:五郞沟水库、柴家沟水库。
二、饮用水源地基本情况介绍(一)五郞沟水库饮用水源地五郎沟水库位于南江县沙河镇五郎村三社,距南江县城约46km,是一座以农田灌溉为主、兼有防洪、水产养殖等综合利用的重点小(2)型水利工程。
总库容44万m,死水位为927.0m。
五郞沟水库饮用水源地2006年投入使用,五郞沟水库沙河镇饮用水水源取水口位置:东经106°43′13.2″,北纬32°14′57.9″,服务人口5000人,年提供饮用水20万立方米。
(二)柴家沟水库饮用水源地柴家沟水库位于南江县红四乡石梁村,是一座以农田灌溉为主、兼有防洪、水产养殖等综合利用的重点小(2)型水利工程。
总库容40万m。
柴家沟水库饮用水源地2013年投入使用,柴家沟水库沙河镇饮用水水源取水口位置:东经33106°39′48.4″,北纬32°12′55.1″,服务人口5600人,年提供饮用水22万立方米。
三、划定保护区的有关依据:(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三)《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HJ/T338-2007)(四)《四川省饮用水水源保护管理条例》(五)《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六)《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85)(七)国家环保总局《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纲要》四、水源保护区划定范围(一)五郞沟水库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的划定一级保护区:五郎沟水库正常水位线以下的全部水域及取水口侧正常水位线以上200米范围内的陆域,面积0.113平方公里;二级保护区:五郎沟水库上游除一级保护区外的整个流域,面积3.5平方公里。
漯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漯河市沙澧河风景区管理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漯河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6.06.14•【字号】漯政 [2016] 27号•【施行日期】2016.06.1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景区管理正文漯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漯河市沙澧河风景区管理办法的通知漯政[2016] 27号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经济技术开发区、西城区管委会,市人民政府各部门,直属及驻漯各单位:《漯河市沙澧河风景区管理办法》已经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2016年6月14日漯河市沙澧河风景区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对沙澧河风景区(以下简称景区)的开发、建设、保护和管理,提升景区服务质量,根据《风景名胜区条例》等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沙澧河风景区管理范围:澧河段从107国道澧河桥至两河交汇处,沙河段从107国道沙河桥至淞江路沙河桥以及节制闸区域(包含水域管理),堤外到规划沿河控制绿线以内或堤外堤角外50米以内;控制区范围:沙澧河风景区绿线外一个街坊。
第三条漯河市沙澧河风景区管理处(沙澧河建设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景区管理处)作为景区管理机构,对沙澧河风景区实行职能封闭式管理,具体负责沙澧河风景区的规划、建设、维护和管理。
景区管理处可以对景区采用社会化管理模式,通过公开招标,选择物业公司、保安公司等进行管理。
第四条景区管理处对沙澧河风景区行使以下管理职能:(一)协助相关部门组织编制景区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并负责组织实施。
根据总体规划对景区内的新建、扩建和改建项目进行审核,对建设活动进行监督检查;(二)建设、维护、管理景区的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三)负责景区的安全管理工作;(四)负责景区开发利用工作;(五)协助水利、交通(海事)、农业、环保等相关执法部门对规划区域内的相关活动进行管理;(六)依法对景区内的违法行为进行处理;(七)市人民政府赋予的其他职责。
河南省南水北调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河南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2022.01.08•【字号】河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公告第4号•【施行日期】2022.03.01•【效力等级】省级地方性法规•【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水资源正文河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公告(第四号)河南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于2022年1月8日审议通过了《河南省南水北调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现予公布。
《河南省南水北调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于2022年3月1日起施行。
河南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主席团2022年1月8日河南省南水北调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2022年1月8日河南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通过2022年1月8日河南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主席团公告自2022年3月1日起施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南水北调饮用水水源的保护,保障一泓清水永续北送,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根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省行政区域内南水北调饮用水水源的保护、管理及其保障等活动,适用本条例。
南水北调饮用水水源保护范围,包括丹江口水库河南辖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输水沿线保护区、汇水区以及其他需要保护的区域。
本条例未作规定,有关法律、法规已有规定的,适用其规定。
第三条南水北调饮用水水源保护应当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坚持政府主导、统筹规划、属地管理、区域协同、系统治理的原则,确保水质安全、工程安全、供水安全。
第四条南水北调饮用水水源保护应当处理好保护和发展、修复和利用的关系,坚持绿色发展理念,遵循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的方针,统筹水源保护、经济发展和民生保障的关系。
第五条省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南水北调饮用水水源保护工作的领导,组织编制南水北调饮用水水源保护规划,建立南水北调饮用水水源保护协调机制,加大对南水北调饮用水水源保护的投入,促进南水北调饮用水水源保护与经济建设、民生保障协调发展。
漯河市澧河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条例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漯河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2024.10.17•【字号】漯河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12号•【施行日期】2025.01.01•【效力等级】其他设区的市地方性法规•【时效性】尚未生效•【主题分类】水污染防治正文漯河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12号《漯河市澧河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条例》已由漯河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于2024年8月27日通过,河南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于2024年9月28日批准,现予公布,自2025年1月1日起施行。
漯河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24年10月17日漯河市澧河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条例(2024年8月27日漯河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通过2024年9月28日河南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批准)第一条为了加强澧河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防治水源污染,保障饮用水安全,维护公众健康,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河南省水污染防治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澧河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的保护。
本条例未作规定的,适用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第三条澧河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综合治理、公众参与、损害担责的原则。
第四条市人民政府对澧河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工作负总责,实行水源地保护目标责任制和考核评价制度,并建立闸坝协同、流域调度、信息通报、联合执法等工作协调机制。
澧河干支流所在地县、区人民政府及相关乡镇人民政府按照管理权限负责本辖区内的水源地保护工作。
相关村(居)民委员会协助做好水源地保护相关工作。
第五条市人民政府及澧河干支流所在地县、区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澧河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工作的领导,将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国土空间规划,建立水源地保护经费投入机制和生态补偿机制。
河南省水环境功能区划河南省水环境功能区划河南省环境保护局二○○六年七月河南省水环境功能区划(修订)审定:王国平李景明审查:马新春陶冶王全力李秋民韩晓晗编修:潘鸣钟赵吉昌赵颖杨卫忠刘琼主要完成人员(按姓氏笔画):马新春王全力刘琼刘爱华李秋民杨卫忠赵吉昌赵颖陶冶韩晓晗潘鸣钟目录1水环境概况 (6)1.1水系状况 (6)1.2水资源概况 (9)1.3水体水质状况 (9)2 水环境功能区划原则与方法 (12)2.1区划依据 (12)2.2区划原则 (13)2.3区划方法 (14)3 水环境功能区划结果及分析 (15)3.1全省水环境功能区划概况 (15)3.2四大流域水环境功能区划情况 (16)3.3流经城市河段水环境功能区划情况 (19)3.4跨省界河流水环境功能区划情况 (19)3.5高功能水域水环境功能区划情况 (21)3.6监控断面情况 (23)4 水环境功能区划实施计划 (27)前言水环境功能区划是水环境保护的基础性工作,是执行环保法律、法规和水环境质量标准的重要依据,是实施水污染总量控制、评价水环境质量以及水环境分级分类管理的基础。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环境质量标准》,切实加强水污染防治和水环境管理工作,省政府于1992年6月下发了《关于开展我省地面水环境功能区划分工作问题的批复》(豫政〔1992〕15号),成立了领导小组和工作班子,指导、督促各地开展地面水环境功能区划工作,截至1995年4月,18个省辖市均完成了本辖区水环境功能区划工作,并报经当地政府批准实施。
各地水环境功能区划实施10年来,对加强水污染防治、保护水环境、合理开发和利用水资源起到了重要作用。
然而,随着我省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水环境保护工作的不断深入开展,一些水环境功能区的范围和功能类别需要调整,部分河流的监控断面需要改变,原有的水环境功能区划亟待做合理的调整和优化。
为了加强全省水环境统一规划、评价、管理和考核,做好跨区域、流域的水环境监控和管理工作,省环保局会同省水利厅,在各地水环境功能区划调整、充实和提高的基础上,编制完成了《河南省水环境功能区划》。
成人高等教育毕业设计(论文)题目漯河水资源现状及氨氮污染防治对策学生姓名张鹤专业环境工程学历层次专升本学号指导教师(职称)高级工程师完成时间 2013 年 4月 20日河南工程学院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人完全了解河南工程学院关于收集、保存、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如下各项内容:按照学校要求提交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采用影印、缩印、扫描、数字化或其它手段保存论文;学校有权提供目录检索以及提供本论文全文或者部分的阅览服务;学校有权按有关规定向国家有关部门或者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在不以赢利为目的的前提下,学校可以适当复制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用于学术活动。
论文作者签名:张鹤2013 年 4 月20日河南工程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指导教师指导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
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的研究成果不包含任何他人创作的、已公开发表或者没有公开发表的作品的内容。
对本论文所涉及的研究工作做出贡献的其他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的法律责任由本人承担。
论文作者签名:张鹤2013年4 月20日附表1:河南工程学院成人高等教育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题目漯河水资源现状及氨氮污染防治对策专业环境工程学号姓名张鹤主要内容:关于漯河市沙澧河水资源的现状,降低污染防治的措施和举措,以及治理水中氨氮的政策和建议。
基本要求:主动争取本单位工程技术人员的指导,独立思考,高质量完成毕业论文,所用的资料,数据真实、充分。
严格遵守毕业设计论文要求。
主要参考资料:《城市供水2010年技术进步及发展规划及2020年远景目标》《中国水资源与可持续发展》《环境水质监测质量保证手册》《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完成期限:2013年4月20日指导教师签名:李俊峰专业负责人签名:年月日目录摘要 ------------------------------------------ 1 绪论 ------------------------------------------- 2漯河市水资源概况---------------------------------- 2 沙澧河水质现状影响因素---------------------------- 3 市区水量供需平衡分析------------------------------ 4 沙澧河饮用水源保护对策建议------------------------ 5 漯河市水环境氨氮污染存在问题与分析---------------- 6 对策和建议---------------------------------------- 8 漯河市水环境氨氮污染治理情况---------------------- 9 结语和致谢-------------------------------------- 10 参考文献--------------------------------------- 10摘要过对漯河市境内沙澧河水资源水量、水质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以及漯河市境内主要排污河(渠)氨氮浓度进行分析,阐述漯河市水环境氨氮污染治理情况,找出漯河市水环境氨氮污染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原因分析,提出改善水质,降低水中氨氮浓度的政策和建议。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实施意见正文:----------------------------------------------------------------------------------------------------------------------------------------------------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实施意见(豫政〔2013〕69号)各市、县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部门: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中发〔2011〕1号)和《国务院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国发〔2012〕3号)精神,进一步强化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保护和管理工作,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全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现就我省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提出以下实施意见,请认真贯彻落实。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以水资源配置、节约和保护为重点,严格控制用水总量和入河湖排污总量,全面提高用水效率,加快节水型社会建设,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二)基本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保障饮水安全、供水安全和生态安全;坚持人水和谐,正确处理经济社会发展和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的关系;坚持统筹兼顾,科学安排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优化配置流域与区域、城市与农村水资源,促进干支流、上下游、左右岸、地表水与地下水协调;坚持改革创新,完善管理体制机制,强化水资源统一管理。
(三)主要目标。
确立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到2030年,全省用水总量控制在302.78亿立方米以内;确立用水效率控制红线,到2030年,用水效率达到或接近全国先进水平;确立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到2030年,主要污染物入河湖总量控制在水功能区纳污能力范围内,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提高到95%以上。
为实现上述目标,到2015年,全省用水总量力争控制在260亿立方米以内;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比2010年下降35%以上,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6以上;重要江河湖库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提高到56%以上。
饮用水源保护区管理规定饮用水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为了保护饮用水的安全和可持续性发展,我国制定并实施了饮用水源保护区管理规定。
该管理规定旨在划定饮用水源保护区范围,并采取一系列措施,以保护饮用水源不受污染和破坏。
一、饮用水源保护区的划定饮用水源保护区是指以饮用水源地为中心,设立的一定范围内的区域,旨在维护该地区的水质、水量及生态环境。
根据实际情况,饮用水源保护区可分为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和三级保护区。
一级保护区为饮用水源地的核心区域,严禁一切开发和利用活动。
二级保护区为核心区域的周边区域,对其中一些限制性开发活动进行管理。
三级保护区为饮用水源地的外围区域,加强对污染物的排放和管理。
二、饮用水源保护区的管理措施1. 禁止污染源建设:在饮用水源保护区内,严禁建设高污染物排放的工业企业、畜禽养殖场以及垃圾填埋场等。
对于已经存在的此类污染源,要严格执行减排措施,确保污染物不会对饮用水源造成损害。
2. 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农药和化肥的使用是饮用水源受到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
为了减少农业活动对饮用水源的污染,需要制定严格的管理措施,包括合理使用农药、化肥,实施耕地保护和农田水面污染治理等。
3. 监测与评估:建立饮用水源保护区的监测和评估机制,对水质、水量和生态环境进行定期监测和评估。
通过监测结果,及时发现和解决饮用水源存在的问题,确保饮用水的安全和可靠性。
4. 法律法规制定:相关政府部门和水资源管理机构应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明确饮用水源保护区的管理标准、监测要求和惩罚措施,加强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保护饮用水源。
三、饮用水源保护区的意义和作用1. 确保水质安全:饮用水源保护区的建立和管理,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污染源对饮用水质的影响,确保居民饮用水的安全和健康。
2. 保护生态环境:饮用水源保护区的规划和管理能够有效保护水资源周边的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
3. 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通过饮用水源保护区的划定和管理,可以对水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利用,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实现可持续发展。
第十四章中心城区市政基础设施规划第1节给水工程规划第1条需水量预测近期2015年最高日用水量标准为0.45(万m3/(万人·d)),远期2030年最高日用水量标准为0.55(万m3/(万人·d)),则最高日用水量如下:近期37万m3/d;远期66 万m3/d。
取日变化系数为1.3,平均日用水量如下:近期28.4万m3/d;远期50.8万m3/d。
第2条城市水源漯河市未来城市水源分四种:以澧河水为主,地下水为补充,远期燕山水库以及南水北调工程均可保障部分城市供水需求。
第3条水厂规划一水厂抽取澧河地表水,由于用地所限无法扩建,规划保持其现有规模7万吨/日。
二水厂原规模为2万吨/日,现状抽取地下水;南水北调管道建设后,改为地表水厂,承接南水北调水,规模为4万吨/日。
三水厂原规模为2万吨/日,现状抽取地下水;南水北调管道建设后,改为地表水厂,承接南水北调水,规模为4万吨/日。
四水厂原规模为6万吨/日,现状抽取澧河地表水,南水北调管道建设后,补充2.5万吨/日南水北调水,扩容规模为8.5万吨/日。
五水厂位于东城产业集聚区,近期承接南水北调水,设计供水规模5万吨/日,远期补充沙河地表水,扩容为12万吨/日。
六水厂位于高铁西、沙河北岸,设计供水规模15万吨/日,抽取沙河地表水;七水厂位于澧河北岸京广客运铁路专线西部,近期供水规模5万吨/日,远期扩容为10万吨/日,以澧河地表水和地下水为供水水源;八水厂位于经济技术开发区,抽取澧河地表水,设计供水规模5万吨/日,远期改建为沙河地表水厂,扩容为7.5万吨/日。
东部新区近期保留现状,远期建议改为沙河地表水,并适当扩大用地规模,用于预留发展用地。
第4条给水管网建设本规划给水管网系统采用生活、工业、消防共用的统一给水系统。
在给水管网布置上充分利用现状给水管网,成为多水源供水的系统格局,强化几个区域的联系,提高供水的安全可靠性。
第2节排水工程规划第5条排水体制采用分流制排水体制(老城组团近期采用截流式合流制),雨、污管道分设,雨水可直接排入黑河、塔河、马沟、汾河等,污水经排污管道系统收集汇流至城市污水处理厂,经处理达标后方可排放。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南省县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4.01.07•【字号】豫政办[2013]107号•【施行日期】2014.01.0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水资源正文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南省县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的通知(豫政办〔2013〕107号)各省辖市、省直管县(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部门:《河南省县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14年1月7日河南省县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的有关要求,依据《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HJ/T338-2007)》,划定县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
一、区划对象在2007年省政府对全省18个省辖市、20个县级市的113个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划定保护区的基础上,本次区划对其余83个县的148个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划定了保护区;对新乡市、永城市、项城市新增的水源地,补充划定了饮用水水源保护区。
二、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范围全省83个县共有148个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其中:地表水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30个,地下水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118个;新乡市、永城市、项城市新增地下水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4个。
(一)郑州市1.中牟县(1)中牟县一水厂地下水井群(新城区万胜路西南,共5眼井)一级保护区范围:取水井外围30米的区域。
(2)中牟县二水厂地下水井群(谷堆刘村北林场内,共18眼井)一级保护区范围:取水井外围30米的区域。
二级保护区范围:一级保护区外,1~6号、8~13号取水井外围330米外公切线所包含的区域。
(二)开封市1.杞县(1)杞县一水厂地下水井群(县城中部,共6眼井)一级保护区范围:取水井外围30米的区域。
(2)杞县二水厂地下水井群(县城北部,共17眼井)一级保护区范围:取水井外围30米的区域。
《河南省县级和乡镇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报告》编制大纲河南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二O一二年九月1.1区划背景 (1)1.2区划依据 (1)1.3区划原则 (1)1.4区划范围 (1)1.5区划基准年......................................................................... 错误!未定义书签。
1.6区划思路和技术路线 (1)2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背景分析 (3)2.1自然状况 (3)2.2社会经济状况 (3)2.3用水及供水状况 (3)2.4饮用水水源地基础状况分析 (3)2.5饮用水水源地生态环境分析 (5)2.6饮用水水源地管理状况分析 (5)3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方法 (5)3.1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的技术指标 (5)3.2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的技术方法 (6)3.3初步划分饮用水水源保护区 (6)3.4定界饮用水水源保护区 (6)3.5核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面积 (6)4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方案与分析 (6)4.1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方案 (6)4.2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存在问题分析 (7)5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监督与管理措施 (7)附表1区县基础信息调查表 (8)附表2饮用水水源地基础状况表 (10)附表3饮用水水源地水环境信息表 (11)附表4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源状况调查统计表 (14)附表5饮用水水源地水生态环境状况调查表 (24)附表6饮用水水源管理状况调查表 (25)附表7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成果登记表 (28)附表8饮用水水源地各级保护区边界主要拐点坐标表 (28)附图 (29)附图1区域饮用水水源地分布图 (29)附图2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结果图 (29)附图3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源分布图 (29)附图4饮用水水源水质监测断面分布图 (29)1总论1.1 区划背景介绍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的必要性、目的、意义及任务来源。
2009 NO.12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
环境科学
1 漯河市饮用水源地概述
漯河市位于河南省中部,市区城镇人口约45万人,市区用水总量5700万吨,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是澧河地表饮用水水源地,第二水厂地下水水源地和第三水厂地下水水源地为城市备用水源。
1.1 澧河地表饮用水源地简述
澧河发源于河南省方城县四里店北部,为常年性河流,干流全长145km,流域面积2787km2。
境内河段长67km,市区河段长4km,市区段堤高3~4m,最大堤高7.5m。
澧河在漯河市区段汇入沙河,汇合处距漯河市第一水厂取水口约1500m。
多年平均径流量5.255亿m3,年均流量16.65m3/s,历年最大流量2780m3/s,年可开采水资源总量为1418万m3~6696万m3。
在漯河市第四水厂取水口上游约1300m的三里桥设有常规监测断面,在第一水厂取水口下游约300米建有橡胶坝工程。
1.2 地下水水源地简述
漯河市地下水源地为城市备用水源,分别是第二水厂地下水井群和第三水厂地下水井群。
地下水水源地可用井为16眼,总可开采量为704m3/h,其中第二水厂供水区共6眼井,总可开采量为324m3/h;第三水厂供水区共10眼井,总可开采量为380m3/h。
2 饮用水源地水质现状
2.1 澧河地表饮用水源地
据监测资料,澧河水质常规和非常规监测项目年均值全部达标,现状水质整体良好。
但粪大肠菌群、高锰酸盐指数、总磷、COD四项指标有超标现象。
总磷、粪大肠菌群在丰水期变化较大,原因上游河堤内垦坡种植因肥料、农业废弃物随降水地表径流进入澧河所致,其它水期变化不大。
澧河饮用水水源地综合评价为Ⅱ类水体,可以达到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的Ⅱ类水质要求。
2.2 地下水源地
第二水厂和第三水厂混合水监测指标均满足《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Ⅲ类标准要求,无超标现象,地下水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良好。
3 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分结果
3.1 澧河地表水饮用水源保护区
一级保护区:澧河107国道三里桥至橡胶坝的水域;澧河107国道三里桥至橡胶坝河段堤外50米范围内陆域。
二级保护区:澧河郾城区古城村姬沟
与澧河交叉口至107国道三里桥、橡胶坝
至人民路澧河桥的水域;姬沟与澧河交叉
口至107国道三里桥河段堤外1000m范围
内陆域;澧河107国道三里桥至橡胶坝河段
堤外一级保护区外950m范围内陆域;橡胶
坝到人民路澧河桥河段堤外1000m范围内
陆域。
准保护区:唐河与澧河汇合处(包括唐
河防洪堤坝到唐河入澧河的河段)至姬沟
与澧河交叉口的水域;人民路澧河桥到沙
河与澧河交汇处河段水域;唐河与澧河汇
合处到姬沟与澧河交叉口河段堤外1000m
范围内陆域;唐河防洪堤坝到唐河入澧河
的河段堤外1000m范围内陆域;人民路澧
河桥到沙河与澧河交汇处河段东堤到泰山
路、西堤到嵩山路范围内陆域。
3.2 二水厂地下水饮用水源保护区(共6眼
井)
一级保护区:开采井外围50m的区域。
二级保护区:湘江路、交通路、南环
路、107国道所围的区域。
3.3 三水厂地下水饮用水源保护区(共10
眼井)
一级保护区:开采井外围50m的区域。
二级保护区:崂山路、纬二路、107国
道、沙河北堤所围的区域。
4 规划的饮用水源地保护措施
4.1 一级保护区违章建筑整治方案
4.1.1澧河地表饮用水源地
澧河地表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共规划
建设四项工程,分别为违章建筑清理拆迁
工程、清理拆迁后绿化工程、垦荒种植和
网箱养殖清除工程、隔离防护工程。
①违章建筑清理拆迁工程:一级保护
区内违章建筑为沿堤民居,共1145户,搬
迁人数共4580人;②陆域绿化工程:在沿澧
河两岸堤外一级保护区陆域种植花草和观
赏林木,绿化面积约为0.31km2;③非点源
治理工程:清除垦荒种植面积约5000m2,清
除网箱养殖面积800m2;④隔离防护工程:
在澧河一级保护区两岸河堤内侧建设植物
护栏隔离防护工程,长度为两侧各3.1km,
总长度为6.2km。
4.1.2地下水饮用水源地
对二水厂地下水井群和三水厂地下水
井群一级保护区内的对饮用水源有影响的
违章建筑进行清理拆除,影响不大的住宅
建筑群原则上不予拆迁。
拆迁后进行绿化
整治,用以涵养地下水源。
4.2 二级及准保护区污染防治工程
清除澧河堤内坡上垦荒种植农作物二
级保护区内约33000m2、准保护区内为
400000m2。
清理准保护区内的网箱养殖面
积2000m2。
规划的准保护区外点源治理工程是准
保护区外舞阳北街生活污水排水管网进行
改造提灌入舞阳排污渠,消除生活污水对
饮用水源的污染隐患,新建、改造排水管
道总长度约15km。
规划根治唐河对澧河饮用水源地污染
的唐河改道工程,截断唐河入澧河的渠道,
对唐河水入马沟的沟渠进行清理、疏通,
保证其顺利进入马沟,彻底杜绝唐河对澧
河的污染隐患。
4.3 二级及准保护区生态恢复与建设工程
二级保护区和准保护区生态恢复与建
设工程主要是包括对现有垦荒种植清理后
的人工植被和自然植被工程,二级保护区
内33000m2、准保护区内400000m2;澧河两
岸的防护林、水源涵养林植被工程是在澧
河两岸河堤外侧种植20m宽的防护林带。
4.4 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监测能力建设
添置有毒有害有机物监测设备和车
辆,配备专职的采样分析技术人员,进行相
应的技术人员培训和持证上岗考核。
4.5 饮用水水源地环境应急能力建设工程
主要包括:设置运输有毒有害化学口
绕行标志,并安装监控摄像设备,完成通讯
系统联网,禁止装载有毒有害化学品的车
辆通过澧河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在澧河
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内的所有桥梁上设置
警示标牌,公布危险化学品等有毒有害物
质泄露的报警电话等。
4.6 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管理能力建设工程
在饮用水源保护区陆域边界、水域边
界、保护区内所有桥梁两端、饮用水源取
水口附近以及其他敏感和人们生产生活活
动频繁的区域设置警示标志、公告牌,明
确饮用水源各级保护区边界、保护要求、
公布危害水源行为的举报电话等。
漯河市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分及规划的保护措施
王娅
(漯河市环境科学技术研究所 河南漯河 462000)
摘 要:漯河市位于河南省中部,市区城镇人口约45万人,市区用水总量5700万吨,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是澧河地表饮用水水源地,第二水厂地下水水源地和第三水厂地下水水源地为城市备用水源。
关键词:引用水源 保护区划分 保护措施
中图分类号:X-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09)04(c)-0114-01
114科技创新导报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