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册语文日月明
- 格式:ppt
- 大小:6.28 MB
- 文档页数:38
一年级上册语文《日月明》教案一、教学内容一年级上册语文《日月明》教案,选自人教版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本节课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学习汉字“日、月、明”,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组合规律,理解字义,能够正确书写和认读。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汉字“日、月、明”的基本笔画和组合规律,提高学生的写字能力。
2.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和书写“日、月、明”三个字,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汉字、热爱中华文化的情感,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掌握汉字“日、月、明”的基本笔画和组合规律,能够正确书写和认读。
难点:理解汉字的基本笔画和组合规律,提高学生的写字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字帖、练习本等。
2. 学具:学生课本、练习本、铅笔、橡皮等。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日、月、明”三个字,让学生说一说这三个字的形状和特点,从而引出本节课的内容。
2. 教学新课(10分钟)教师讲解“日、月、明”三个字的基本笔画和组合规律,让学生跟着老师一起书空练习,掌握字的书写顺序和结构。
3. 课堂练习(5分钟)学生按照字的结构和顺序,自行书写“日、月、明”三个字,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
4. 巩固练习(5分钟)教师设计一些有关“日、月、明”的练习题,让学生口头回答,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小结(3分钟)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日、月、明板书设计:用田字格书写“日、月、明”,突出字的结构和笔画顺序。
七、作业设计1. 抄写“日、月、明”三个字,每个字写5遍。
2. 家长签字确认。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教师在课后要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看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还需要改进。
同时,可以给学生拓展一些与“日、月、明”相关的文化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的选取与编排《日月明》选自人教版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这一单元的主题是“日月山川”,意在引导学生认识自然界的最基本的事物。
一年级语文上册《日月明》精品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材,对应章节为《日月明》。
该章节详细内容包括汉字的起源、演变以及简单的会意字的认识。
通过学习“日、月、明”三个字的构成,让学生了解会意字的趣味性和造字规律。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日、月、明”三个字的读音、写法和意义,了解汉字的演变过程。
2. 通过学习会意字,培养学生对汉字的热爱和探究精神。
3. 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会意字的造字规律。
教学重点:学习“日、月、明”三个字的读音、写法和意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练习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1)通过展示太阳、月亮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日、月”两个字。
(2)讨论“日、月”两个字在生活中的应用,例如:日出、日落、月光等。
2. 新课内容(20分钟)(1)讲解“日、月、明”三个字的起源和演变。
(2)引导学生观察“日、月、明”三个字的字形,发现会意字的造字规律。
(3)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学会用会意字的方法记忆汉字。
3. 随堂练习(15分钟)(1)让学生在练习本上书写“日、月、明”三个字,并组词。
(2)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
4. 实践情景引入(10分钟)(1)让学生用“日、月、明”三个字创作一个有趣的故事。
(2)邀请学生上台分享,大家共同欣赏、评价。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会意字的造字规律,提醒学生课后加强练习。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课题:《日月明》2. 板书“日、月、明”三个字的字形、读音、意义。
3. 画出会意字的演变过程。
七、作业设计1. 书写“日、月、明”三个字,并组词。
2. 用“日、月、明”三个字创作一个故事。
答案示例:(1)太阳、月亮、明亮(2)故事:有一天,小明在太阳下玩耍,突然发现地上有一个明亮的月亮形状。
他很好奇,想知道为什么会有月亮形状的东西在地上。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日月明》课件一、教学目标1、认识13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日月明”的含义,学习生字。
二、教学重点识字、写字和朗读课文。
三、教学难点初步体会会意字的造字特点。
四、教学准备生字卡片、课件。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出示字:明、田、男、竹、叶、力。
2、这些字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你们发现了吗?(都有相同的偏旁)3、这些有相同偏旁的字叫做会意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有趣的会意字儿歌《日月明》。
(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语1、借助拼音读课文。
要求: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找出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用序号标出小节。
用符号标出生字和会认的字。
用笔画出不懂的词,通过互帮互助方式,师生共同解决不明白的词。
带点的词在课文中用黑色的字体标出。
2、指名读课文。
要求:大声朗读课文,不唱读,不添字,不丢字。
师适时纠正学生的读音。
读后评议。
注意正音:“明”是后鼻音;“力”是边音;“田”是前鼻音;“鱼”是整体认读音节;“鸟”是第三声;“木”是第四声;“森”是平舌音翘舌音拼成的;“林”是前鼻音后鼻音拼成的。
齐读生字。
开火车认读生字。
3、学习词语。
读准课后带有拼音的词语,读准字音;认读没有拼音的词语。
注意区别平翘舌音,前后鼻音。
教师巡视检查读词语的情况。
纠词正音,范读难读的词。
重点指导:力气、树林、眼睛、捉迷藏。
齐读词语(课件出示带拼音的词语)开火车认读去掉拼音的词语(课件出示去掉拼音的词语)。
男女生赛读词语(课件出示词语)。
师生合作读词(课件出示词语)。
男女生接龙读词(课件出示词语)。
齐读(课件出示词语)。
选择自己喜欢的词语说话(课件出示词语)。
学生评议。
4、指导写字。
“力”的笔画笔顺:横折钩;撇;提。
“日”的笔画笔顺:竖折横横;横;横;竖弯钩。
“目”的笔画笔顺:竖折横横;横;横;横;竖折折钩。
“羊”的笔画笔顺:点;撇;横;竖;横折钩;撇。
“木”的笔画笔顺:横;竖;撇;捺。
小学一年级语文知识点日月明知识点【正文】在小学一年级的语文学习中,日月明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通过学习日月明的概念和相关知识,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时间和天文的基本概念,培养对自然界观察和感知的能力。
本文将从日月明的定义和特点、日月明的变化规律以及日月明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论述。
1. 日月明的定义和特点日月明是指太阳、月亮的出现和消失现象。
太阳是我们认识时间的重要指示物,而月亮则是夜晚的明亮体现。
在日月交替变化的过程中,我们可以观察到一系列有规律的现象。
太阳和月亮的日月明变化特点如下:(1)太阳的日月明是由地球自转引起的。
地球每天自西向东自转一周,使得太阳从东方升起,到西方落下。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白天和黑夜的交替。
(2)月亮的日月明是由月球绕地球公转引起的。
月亮绕地球一周大约需要29.5天,这个周期被称为一个月。
在月球公转的过程中,我们可以观察到月相的变化,即不同形状的月亮。
2. 日月明的变化规律(1)太阳的日月明变化规律: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到西方落下。
在太阳升起的时候,我们称之为日出;在太阳落下的时候,我们称之为日落。
太阳的升起和落下时间会随每天不同而有所变化,这是由地球轨道的特殊形状和地球自身倾斜轴引起的。
在春分、夏至、秋分和冬至这些特殊日期,太阳的升起和落下时间最为明显。
(2)月亮的日月明变化规律:月亮的日月明变化与地球和太阳的相对位置密切相关。
根据月相的变化,我们可以将月亮的日月明分为四个阶段:新月、上弦月、满月和下弦月。
新月时,月亮看不到;上弦月时,月亮呈现出半圆形;满月时,月亮呈现出一个圆形;下弦月时,月亮再次呈现出半圆形。
3. 日月明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1)时间的计量:日月明的变化是时间的重要指示。
通过观察太阳的升起和落下,我们可以判断一天中的时间长短。
在不同的季节,太阳的升起和落下时间会有所变化,因此我们可以通过这些变化来感知季节的变迁。
(2)安排活动时间:通过观察日月明的变化规律,我们可以合理安排日常生活中的活动时间。
第五单元识字第9课日月明内容分析《日月明》是一篇识字韵文,它通过韵文的形式提示了一些会意字的构字特点。
从教材的编排来看,本单元之前的象形识字课显然已作了很好的铺垫,学生对明、尘、尖等会意字的组成部分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
几个句意的理解完全可以通过会意字的特点进行分析,因此,识字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字音以及了解会意字的构字特点上。
课时目标知识与能力1.借助会意字的构字特点,认识“明、尘”等11个生字和日字旁1个偏旁。
会写“木、林” 等5个生字和卧钩1个笔画。
2.正确朗读课文,领悟团结协作力量大的道理。
积累由本课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会意字的构字特点,感受古人的造字智慧,激发自主识字的热情。
过程与方法朗读课文,能边读边联系实际生活。
情感态度价值观趣味化朗读儿歌,领悟团结协作力量大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学写笔画“卧钩”。
教学难点尝试用会意字的构字特点识记生字。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媒体选择图片教学活动合作学习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借助会意字的构字特点,认识“明、尘”等11个生字和日字旁1个偏旁。
会写生字“木、力”。
2.趣味化朗读儿歌,领悟团结协作力量大的道理,积累由本课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过程一、课前谈话。
小朋友们好,教师听说有的小朋友已经能自己慢慢读课外书啦!真了不起!开学到现在,我们通过看图识字、对韵歌识字、象形识字等方法已经认识了很多汉字朋友,这些字大家还记得吗?(指名读生字。
)大家的记性真好!今天教师要带领大家到汉字王国里去认识一些新朋友,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汉字王国吧!二、初识会意。
1.看教师板书,这是“日”,这个“日”字让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太阳发光照亮大地。
)继续,“月”字又让你看到了什么?想象一下:黑夜里,一轮明月送来光明。
再看第三个字,左边是“日”字旁,右边挨着个“月”,读“mín ɡ”,强调后鼻音。
2.观察“明”字的构成部分,你们发现了什么?猜猜“明”是什么意思。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日月明》一、教学目的1.掌握课文《日月明》的基本情节和故事背景。
2.学习《日月明》中的生字词,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
3.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观察和描绘能力。
4.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述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掌握课文《日月明》的基本情节和故事背景。
2.学习《日月明》中的生字词,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
难点1.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观察和描绘能力。
2.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述能力。
三、教学内容和过程1. 导入通过与学生进行简单的问答,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例如:老师:同学们,你们在秋天的夜晚,是否看到了明月高悬,万里无云的晴天,又是否看到了夕阳残照,金黄的麦田,和大海里朝阳初升的壮景呢?学生:看到了!老师:那你们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日月亮光明明的,又是哪儿来的呢?引入主题《日月明》。
2. 学习课文1.朗读课文,并根据学生反应,逐句解读生词词义。
例如:老师:同学们,我们一起读一遍《日月明》。
学生:(齐读课文):“日头在天上转个不停,可谓是大有内容。
它把当年春夏秋冬活动的历史,藏在自己身上,一天天地告诉我们。
”“身上”、“历史”这两个生词,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身上”一词表示:“在身体表面;放在身体的某个部位上,形容物品和身体相接触。
”“历史”一词表示:“指过去的事物,尤指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发生的重大事件,人类的思想、文化、传统。
”2.针对课文,进行细致问答。
例如:老师:大家看一看,日夜不停地转动的日头,一共带有哪些季节呢?学生:春夏秋冬。
老师:非常好,日头把四季的历史,藏在自己身上,一天天地告诉我们。
学生:噢,原来是这样。
3.鼓励学生积极思考问题。
例如:老师:大家认为为什么日头会把历史藏在身上呢?有什么作用呢?学生:(思考)可能是要告诉我们过去的事情,使我们更好地理解现在和未来,从而更好地生活。
4.教授课文重点难点内容。
例如:老师:为了强化大家的记忆力,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课文中的生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