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小牧笛》音乐课件PPT
- 格式:ppt
- 大小:4.13 MB
- 文档页数:21
上音版小学五年级音乐《小牧笛》说课稿上音版小学五年级音乐《小牧笛》说课稿一、说教材、说学生教材分析《小牧笛》选自上音版音乐教材五年级第一学期第三单元。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包括:欣赏、学唱具有浓郁民族民间风格特点的乐曲、歌曲,感悟民族文化,使学生感受不同音乐的不同情绪,抒发对生活的喜爱之情,激发学生热爱劳动、热爱农村的真挚感情。
音乐知识技能方面涉及认识2/4、3/4变换拍子,并能用正确的节拍、合适的节奏型为歌曲伴奏,也可用较规范的动作为歌曲指挥;初步认识我国常见民族乐器--笛子。
本课为本单元第一课时综合课。
我选择的内容是:学唱歌曲《小牧笛》和欣赏乐曲《牧笛》。
正确听辨、拍击2/4、3/4节奏乐句,并能用正确的节拍、合适的节奏型为歌曲伴奏。
歌曲《小牧笛》是一首民歌风的创作歌曲,商调式,为一段体结构,2/4、3/4变换拍子。
节拍、节奏的变化使歌曲充满生气,歌词朴素、简练,生动地勾勒出农村风景画,抒发了孩子对农村生活的喜爱之情,激发学生热爱劳动、热爱农村的真挚感情。
歌曲的结束音使用了滑音,使歌曲充满浓郁的民族风格。
乐曲《牧笛》作于1958年,是刘森根据刘炽为双人舞《牧笛》创作的舞蹈音乐改编的,也可称为《新小放牛》。
表现了五十年代农村年轻人的美好生活。
引子清新明快,将人们带到了新的农村生活。
第一段小快板表现了年轻人在放牧嬉戏时的快乐心情。
第二段慢板优美、动人,抒发年轻人对生活的热爱及对大自然的热爱。
第三段稍快的小快板是第一段小快板旋律的再现和发展。
《牧笛》属于北派吐、垛、花、滑的演奏风格,但又与常见的北派民间演奏风格不同。
从技巧上说,乐曲的演奏能随情所至,充分恰当的运用了气息控制,深刻的表达了人们的思想感情。
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开始进入少年期,是由依赖趋向独立的半幼稚半成熟交错的矛盾时期。
对社会现象开始关注,开始有独立见解,求知欲、好奇心都有所增强,对新鲜事物开始思考、探索,学习的兴趣更为广泛。
我校虽地处农村,有特长的学生寥寥无几,但通过几年音乐课的学习,学生也具有一定的音乐素养,五年级的学生体验、感受音乐和探索、创造音乐的活动能力较强,喜欢律动及各类音乐活动,具有一定的识谱及拍击节奏乐句的能力。
上音版小学五年级音乐小牧笛说课稿上音版小学五年级音乐小牧笛说课稿“上音版小学五年级音乐小牧笛说课稿”这篇音乐说课稿由xx为您编撰,希望为广大音乐教师在教研说课竞赛等活动中参考。
一、说教材、说学生教材分析(一)《小牧笛》选自上音版音乐教材五年级第一学期第三单元。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包括:(1)欣赏、学唱具有浓郁民族民间风格特点的乐曲、歌曲,感悟民族文化,使学生感受不同音乐的不同情绪,抒发对生活的喜爱之情,激发学生热爱劳动、热爱农村的真挚感情。
(2)音乐知识技能方面涉及认识2/4、3/4变换拍子,并能用正确的节拍、合适的节奏型为歌曲伴奏,也可用较规范的动作为歌曲指挥;初步认识我国常见民族乐器--笛子。
本课为本单元第一课时综合课。
我选择的内容是:学唱歌曲《小牧笛》和欣赏乐曲《牧笛》。
正确听辨、拍击2/4、3/4节奏乐句,并能用正确的节拍、合适的节奏型为歌曲伴奏。
(二)歌曲《小牧笛》是一首民歌风的创作歌曲,商调式,为一段体结构,2/4、3/4变换拍子。
节拍、节奏的变化使歌曲充满生气,歌词朴素、简练,生动地勾勒出农村风景画,抒发了孩子对农村生活的喜爱之情,激发学生热爱劳动、热爱农村的真挚感情。
歌曲的结束音使用了滑音,使歌曲充满浓郁的民族风格。
(三)乐曲《牧笛》作于1958年,是刘森根据刘炽为双人舞《牧笛》创作的舞蹈音乐改编的,也可称为《新小放牛》。
表现了五十年代农村年轻人的美好生活。
引子清新明快,将人们带到了新的农村生活。
第一段小快板表现了年轻人在放牧嬉戏时的快乐心情。
第二段慢板优美、动人,抒发年轻人对生活的热爱及对大自然的热爱。
第三段稍快的小快板是第一段小快板旋律的再现和发展。
《牧笛》属于北派吐、垛、花、滑的演奏风格,但又与常见的北派民间演奏风格不同。
从技巧上说,乐曲的演奏能随情所至,充分恰当的运用了气息控制,深刻的表达了人们的思想感情。
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开始进入少年期,是由依赖趋向独立的半幼稚半成熟交错的矛盾时期。
第二单元牧笛声声唱——《小牧笛》(第一教时)设计者:崇明县实验小学严春香【设计思路】这节课是选自上海音乐出版社五年级第一学期第三单元,主要教学内容是学唱民歌风儿童歌曲《小牧笛》。
这是一首民歌音调为素材的创作歌曲,商调式,歌曲的结束音使用了滑音,使歌曲充满浓郁的民族风格。
歌词以朴素的语言、简练的手法,融咏物、写景、抒情于一体,生动地勾勒出一幅农村风景画,表现了纯朴真挚的感情。
知识点的教学在音乐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理性的知识点要以充满乐趣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才能使学生在愉快的活动中牢固地掌握新的知识,巩固旧的知识。
在本课教学中运用多种活动方式熟悉变拍子节奏、感受体验变拍子给歌曲带来的不一样的丰富的情绪特色。
【教学内容】1.学唱歌曲《小牧笛》2.活动与创造2:为歌曲伴奏【教学目标】1.初步学唱歌曲《小牧笛》,感受小牧童同您生活的快乐,抒发对农村生活的喜爱之情2.在学唱歌曲《小牧笛》的过程中,结合2/4、3/4指挥图示,巩固、掌握其节拍规律。
3.能用自然、明亮的声音演唱歌曲《小牧笛》,认识变拍子,并能用正确的节拍,合适的节奏型为歌曲伴奏。
【教学重点】能用正确的节拍速度和节拍韵律演唱歌曲,做到节奏准确,情绪饱满。
【教学难点】选择节奏型准确地为歌曲伴奏【教学准备】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节奏卡片、打击乐器【教学过程】一、导入1、复习听赏《牧笛》第二主题片断,再次感受音乐的悠扬委婉。
用“lu”哼唱主题。
二、学《小牧笛》 (一)感受歌曲情绪 1.听范唱说一说歌曲的情绪3.了解变拍子的概念:在乐曲中,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拍子交替出现,称作“变拍子”。
变拍子可能是有规律地循环出现,这时可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拍号并列标明。
(二)活动与创造21.复习2/4 3/4 拍的指挥图式 2.根据歌曲的拍号划指挥图式。
3.用双响筒与小鼓配合、铃鼓与小铃配合根据活动与创造2所示节奏为歌曲伴奏。
4.自由创编节奏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三)学唱《小牧笛》1.分成三部分分小组用口琴学习歌曲旋律 2.跟着钢琴把三组旋律连接起来 3.听录音范唱,轻声跟唱 4.轻声朗读歌词5.运用师生对唱、分段演唱、小组接唱各种形式演唱歌曲 6。
音乐教案第五册《小牧笛》一、教学任务分析1、掌握歌曲《小牧笛》。
2、进行节奏填空的创作练习,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3、用朴素、明亮的声音歌唱带有民歌风的歌曲,表达两个农家少年真挚的友谊以及他们热爱农村,热爱劳动的情感。
4、通过学唱歌曲,指导学生用欢快的声音演唱。
二、教学目标:1、通过歌曲的演唱,让学生做到2/4拍与3/4拍歌谱衔接自然通顺。
2、通过学唱歌曲,指导学生用欢快、优美相结合的声音演唱。
教学重点:歌曲的演唱。
教学难点:歌曲中2/4拍与3/4拍的情绪衔接。
教学准备:录音机、磁带、钢琴、碟片。
教学流程一、组织教学:对学生课前到音乐教室的情况进行点评。
(给予五星奖励)。
1、背唱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复习二拍子的歌曲)2、背唱歌曲《摇啊摇》(感性的复习与三拍子相类似歌曲的拍子)要求口形正确,声音位置统一,声音有弹性。
二、节奏导入新课1、听辨老师弹的是几拍子歌曲,师弹奏旋律,生听。
2、讨论是几拍子。
3、师分两部分在请学生听听。
区别前半段和最后一句的二拍子和中间的三拍子。
4、请学生完整听旋律,在二拍子变到三拍子、三拍子变到二拍子时举一下手。
5、请学生完整听旋律,并把二、三拍子的强弱变化拍出来。
6、讨论二、三拍子的不同。
7、再听音乐,师弹奏快慢速度有变化的旋律2遍。
三、歌曲教学1、导入:(谈话法)师问:你看到过牧童吗他们在放牧时的场面是怎么样的?2、放歌曲录音,并出示图片(牧童放牧的场面)。
师问:这首歌曲所表现的整体情绪是怎样的?仔细听听2/4拍与3/4拍的不同拍旋律的衔接演唱。
3、师范唱并提出要求:拍号转换时速度放慢。
4、学唱第一段歌词。
(1)有节奏地朗读歌词。
(2)请学生默唱第一段歌词。
(3)进行2/4拍与3/4拍的衔接练习。
(4)学生轻声演唱第一段。
(5)讨论,你觉得自己哪一句还有困难大家一起来解决。
5、学习第二段6、完整演唱歌曲7、分角色演唱歌曲。
8、讨论,该用什么情绪演唱歌曲。
9、生听范唱,感受歌曲的旋律、速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