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支出模型
- 格式:pptx
- 大小:1.51 MB
- 文档页数:30
第二章 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支出模型例题讲解:例1 名词解释:(1)有效需求:凯恩斯把总需求函数和总供给函数的交点处的需求量称为有效需求,并认为有效需求决定了国民收入的均衡值,经济学通常把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看作有效需求。
(2)乘数:指收入的变化带来这种变化支出的初始变化之间的比率。
用公式表示为K=△Y/△J ,式中,△Y 是国民收入的变化,△J 是支出的变化。
乘数作用可通过初始支出后的消费的收入变化来说明。
(3)充分就业:是指在一定的货币工资水平下所愿意工作的人都可以得到就业的一种经济状况。
充分就业是凯恩斯在《通论》中提出的范畴,凯恩斯认为,充分就业是由有效需求决定的,如果有效需求不足,从而造成非自愿性失业,社会就不能实现充分就业。
充分就业与某些失业现象的存在并不矛盾,如摩擦性失业和自愿失业,这两种失业都是正常的。
只有非自愿性失业,社会就不能实现充分就业。
充分就业也可以理解为各种经济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
(4)恒常收入:弗里德曼认为,一个家庭借以取得收入的财富可由两种财富构成,即人力资本与非人力资本两部分构成。
由于人力资本无法从统计资料测得,因此弗里德曼引入恒常收入的概念,把恒常收入视为财富(人力和非人力)的预期收入的现值,恒常收入大致可以根据所观察到的若干年收入的数值的加权平均数计得,距现在的时间越近,权数越大;反之,则越小。
例2 假定边际消费倾向为0.9,所得税为收入的三分之一,政府决定增加支出以使国民生产总值增加750美元,政府开支应该增加多少?这对财政赤字有何影响?解:政府购买支出乘数为 ()t b K g --=111 所以()[]t b Y K Y G g--∆=∆=∆11代入已知参数得: ΔG=750×[1-0.9(1-1/3)]=300预算赤字的变动即政府开支的变动减去税收的变动。
政府开支上升300美元。
因国民生产总值增加750美元同时边际税率为1/3,所以,税收增加250美元。
收入支出模型
收入支出模型是一种客观的经济分析模型,它把经济系统中的各种资源流动情况进行分解分析,从而给出对经济状况的一种全面的认识。
收入支出模型的基本思想是用收支净额来反映经济活动的整体水平,从而得出全面的经济状况。
收入支出模型有两个主要方面:一是收入,即经济活动中所产生的收入;二是支出,指经济活动中所支出的费用。
收入支出模型有几个基本要素:收支双方,即收入发出方、收支接收方;收支双方之间的时间间隔;收支双方之间的价值。
从收支双方的角度看,收支双方可分为几类:政府、公共机构、企业、家庭等。
从收支的时间间隔来看,收支可以分为短期收支和长期收支。
从收支双方的价值角度来看,收支可以分为货币价值和社会价值。
收支模型反映了社会资源空间内的各种资源流动情况,这些资源具有不同的价值和时间跨度,它们的变化将导致经济的变化和发展机制的变化,收支模型就是这种变化的客观反映。
收支模型可用于分析和预测经济发展,从而为政府的财政政策制定提供支持。
政府可以根据收支模型的结果,制定出有利于城市经济发展的财政政策。
收支模型还可以让政府更加清晰地了解经济发展情况,针对性地采取有效措施,促使经济动态稳定发展。
此外,收支模型可以帮助企业定位市场,把握发展趋势,制定出更加得当的市场营销策略。
企业可以根据收支模型提供的收支分析和
发展趋势,制定出针对某种市场需求,量身定制的营销策略,从而达到最佳的营销效果。
收支模型是经济学中的一种全面的分析模型,它不仅可以用于分析和预测经济发展,而且可以用于企业的市场营销计划和管理决策。
收支模型的应用将为经济发展提供重要的参考,同时也能够有效地指导企业在市场上取得成功。
第一部分宏观经济学——第一章概论第02讲收入—支出模型第二节国民收入决定宏观经济学中的市场包括产品市场、金融市场和劳动力市场,经济行为主体分为家庭、企业和政府三类。
收入—支出模型:仅考虑产品市场,讨论储蓄和消费与国民收入之间的关系(即储蓄与投资的恒等关系)。
IS—LM模型:反映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条件下,国民收入和利率关系。
AD—AS模型:反映产品市场、货币市场和劳动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的国民收入与价格水平。
【例题·多项选择题】(2022年)下列各项中,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的模型有:A.IS-LM模型B.AD-AS模型C.收入-支出模型D.总收入-总支出模型E.储蓄-投资恒等式『正确答案』AB『答案解析』IS-LM模型,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
AD-AS模型,是在收入-支出模型和IS-LM模型的基础之上,说明产品市场、货币市场和劳动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的国民收入与价格水平。
收入-支出模型,是指产品市场达到均衡。
知识点:收入—支出模型在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收入—支出模型)中,假设经济只有产品市场,不考虑货币因素,讨论储蓄和消费与国民收入之间的关系。
(一)两部门经济的收入构成及储蓄与投资恒等式家庭(消费者)和企业(厂商)支出角度:Y(国内生产总值)=消费C+投资I收入角度:Y(国内生产总值)=消费C+储蓄S由于:C+I=Y=C+S,因此:I=S,即:两部门经济中储蓄与投资恒等。
(二)三部门经济的收入构成及储蓄与投资恒等式家庭、企业和政府支出角度:Y=消费C+投资I+政府购买G收入角度:Y=消费C+储蓄S+政府净收入T其中:政府净收入T=全部税金收入T0-政府转移支付Tr由于:C+I+G=Y=C+S+T,因此:I=S+(T-G),其中:(T-G)是政府净收入和政府购买支出的差额,可看作政府储蓄,即:三部门经济中储蓄(私人储蓄和政府储蓄的总和)和投资恒等。
(三)四部门经济的收入构成及储蓄与投资恒等式家庭、企业、政府和国外支出角度:Y=消费C+投资I+政府购买G+净出口(X-M)收入角度:Y=消费C+储蓄S+政府净收入T+本国居民对外国人的转移支付K r由于:C+I+G+(X-M)=Y=C+S+T+K r,因此:I=S+(T-G)+(M-X+K r),其中:(M-X +K r)可看作国外对本国的储蓄,即:四部门经济中总储蓄(私人储蓄、政府储蓄和国外储蓄)和投资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