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想控股国际化战略分析
- 格式:docx
- 大小:63.33 KB
- 文档页数:20
★★★文档资源★★★摘要:2004年12月“联想”公司巨资收购IBM PC部;引起巨大震动;标志着联想借力“国际战略联盟”走外向型国际化道路的开始..本文分析联想的国际化之路;认为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市场环境;联想还需打造自身比较优势;通过整合了IBM的品牌、管理、渠道优势;形成独特的竞争力..关键词:国际战略联盟外向型国际化比较优势北京时间2004年12月8日;联想集团在北京正式宣布;以总价亿美元收购IBM 的全球PC业务;其中包括台式机业务和笔记本业务..具体而言;联想集团付出的亿美元包括亿美元现金和6亿美元的联想股票构成;中方股东、联想控股将拥有联想集团45%左右的股份;IBM公司将拥有%左右的股份..同时联想集团宣布了高层的变更调整;IBM高级副总裁史蒂芬·沃德将出任联想集团新CEO;杨元庆则改任公司董事长..联系此前的2004年3月26日;联想与国际奥委会签约;签约仪式主题为:让世界联想中国..联想正式成为国际奥委会第6期奥林匹克全球合作伙伴简称:TOP..联想的国际化征程早已开始;这次收购实际上是中美两家IT厂商的战略合作行为;联想借“国际战略联盟”将由内向型国际化转向走外向型国际化之路..联想的国际化发展之路联想从成立至今已跨越两个台阶:20世纪90年代前;联想主要是一家贸易型的企业;生存是主要的目的;之后十多年是第二个台阶;是发展自有品牌的阶段..经过20年的发展;联想在计算机行业已经稳居亚洲第一;在中国市场称雄;未来的空间是全球市场;参与全球竞争..2001年;联想提出了“高科技的联想、服务的联想、国际化的联想”的企业远景..2002年12月;联想技术创新大会取得了圆满的成功..此次大会除却对联想的“技术意义”外;更多应考虑“关联应用技术战略”是一个宏伟的规划;前端、后台、社会信息服务无所不包——如果把规划变为现实;联想必须具备跨国品牌影响力、市场营销能力超一流;而不能以本土为主要市场区域..2003年4月;联想正式启动新英文标识由Legend变为Lenovo;继续为国际化做准备..2004年3月26日;联想付出不菲的代价正式跻身于国际奥委会全球合作伙伴简称:TOP——希望利用奥运会的资源来率先实现品牌影响的国际化..尽管参加TOP计划能提升品牌知名度;但品牌知名度任何时候都不能等同于优异的业绩..联想若希望TOP计划真正有益于其国际化业绩;便必须投入大量资源;用于品牌推广、渠道建设、产品营销以及消费者教育..联想给自己制定的目标是未来3-5年;销售额中有25%-30%来自海外..试想一下;联想如何才能利用短短四年时间在全球范围内完成这样的“伟业”所以;以收购降低资源注入、同时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这理所当然地成为了联想的选择..也就有了这次的联想收购IBM..联想借力“国际战略联盟”走外向型国际化联想于2004年年初进行了大的改组..面向大客户开始应用直销的商业模式;而这正是戴尔赖以成名的法宝..联想还放弃了两年前制定的走多种经营之路的战略方针;集中全力发展核心业务——PC业务..联想集团近3年来实施的多元化发展战略屡遭挫折;“信息化的联想”、“国际化的联想”虽经多年努力但效果并不理想..2003年在报告弱于预期的业绩后;联想集团宣布重新将重点转回到其核心的电脑业务上..目前;虽然联想已是国内PC的第一品牌;但在国际市场上仍缺乏有力影响;迫切需要一个新的突破;以实现其国际化的发展战略..其实;国际化始终是联想的一个目标;是联想的战略目标..从2001年提出这个目标、2002年的技术创新大会、2003年4月8日联想启用新的名字、2008年联想赞助奥运;成为奥运的赞助商;直至这次联想收购IBM;这些都是为联想国际化开出的战术措施;都成为这个战略行动的组成部分..这次收购是联想和IBM的一次历史性的强有力的战略结合..联想看好的是IBM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和优秀的技术、管理资源..现代营销告诉我们;企业欲在竞争中确保其生存;并积极地开拓市场;最好的途径乃是寻求某种竞争的新模式;以实现共同生存、共同发展的目标..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国际市场上;以往所奉行的视竞争者为仇敌、彼此互不相让的竞争原则已成为陈旧的经营观念而逐渐为人们所抛弃..国际战略联盟正是一种兼有竞争与合作功能的新型市场营销组织..比较此次交易前后联想股权结构图;可以说这次交易是收购;也可以说是并购;甚至可以说是合资;但从联想收购IBM PC部后的规划的“三步走”即第一步;联想将在采购、制造方面进行和IBM的合作;第二阶段;进行市场和销售的整合;到第三阶段;进入到对方都没有的领域里去..看;联想与IBM的合作更像是国际战略联盟..又称跨国战略联盟或战略经营联盟;即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中的两个或更多的企业;为实现某一战略目标而建立起的合作性的利益共同体..联想借“国际战略联盟”将由内向型国际化转向走外向型国际化之路..联想打造比较优势进行外向型国际化实施国际战略联盟;要求企业在同竞争对手的实力比较中;具有独特的经营要素上的优势;不管是产品优势、市场优势还是技术优势、管理优势或服务优势;“联想”只要能运用自身所具有的这些优势来更好地满足消费需求;才能在相互竞争中显示其真实价值;最终达到改变与其他竞争对手的相对实力并取得对竞争者的明确优势..“联想”实施国际战略联盟;本质上与它的长期规划相一致;即服务于企业自身长期战略目标..IBM是一个技术领先的公司..IBM的客户;IBM的合作伙伴;多集中在一些比较高端的客户和产品市场上;跟联想现在比较多的中低端消费者客户非常互补..联想在国内是以渠道见长;即联想在中国市场上拥有客户和完善的市场销售体系;而IBM在国际市场上享有极高的PC销售网;联想是全球PC消费的先驱;在销售服务方面有独到的经验;而IBM在商务领域向来享有高品质的服务;联想有强大的台式电脑设计能力;而IBM在电脑笔记本上拥有出色的成绩..联想利用拥有的领先PC 技术;收购IBM的PC部门有利于联想吸引国际和国内市场的高端企业用户;而这正是联想近年来的主要发展方向..所以联想认为:“收购IBM的PC部门将对于联想的扩张战略产生积极的影响..”联想重塑PC主业;并加速国际化;收购IBM的PC业务是一条捷径;是迅速进入世界PC厂商之列的理想之举..联想有自己非常强的制造能力加上IBM的服务优势;新的联想集团能够一天24小时连轴转的为客户提供服务;就能够缔造更多的抵御风险的能力..联想与IBM合作;明确各自比较优势;新联想发挥品牌、规模、效果三个方面的协同效应和长期优势..联想完全消化IBM全球PC业务的时间可分为三大阶段..第一阶段:双方的组织架构、职能平台;以及供应链的整合..在这个阶段内;联想希望完成双方业务的共同采购;但市场与销售均都保持各自独立性..这一阶段计划用12到18个月完成..第二阶段:完成第一阶段之后;联想集团开始整合旗下两大品牌的产品、销售队伍、渠道;以及研发..这个阶段尽数涵盖了外界及IBM 与联想两大品牌合作伙伴关心的问题..第三阶段:拓展..联想集团要开始以新公司的名义推出新产品;拓展新业务..预计;完全消化IBM全球PC业务要用5年时间完成..与IBM携手攻略世界PC市场;这是联想长期以来国际化运筹的必然结果;为联想集团走向世界提供一个极好机会..联想外向型国际化面临的问题新联想所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如何管理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文化的磨合..作为一家拥有本土化优势的联想公司;在中国市场上熟门熟路;但兼并了IBM这样一个规则和文化理念完全不同的部门;能否迅速融合成为新公司运行状况是否良好的关键..但我们相信对于企业本身的文化;从求实进取;诚信创新;实际是差不多的..联想缺乏国际经验;在世界PC市场的知名度还有所欠缺..如何维持同IBM客户的良好关系将成为联想未来发展的重中之重..IBM的客户;IBM的合作伙伴;其实对于新联想来说都是非常珍贵的..联想直接面临的问题就是如何保持IBM原有的客户——IBM品牌还在;但是背后运作的是联想;IBM欧美市场上原有的客户能否信任这样知名度不高的公司呢海外市场渠道问题..IBM是一个技术领先的公司..联想在国内一般是以渠道见长;那么;联想如何在海外构建自己的渠道和供应链联想收购IBM PC部后;IBM 的竞争对手却在觊觎IBM的市场份额;那么联想和IBM如何应对联想如何兼容IBM 原有的渠道联想的技术形象问题..相信对客户来说;他们更为看重产品的质量控制、特点和功能;因此如果未来的IBM品牌产品和以前一样;消费者仍然会选择它..但联想在国内以产品应用层面的创新见长;在应用层面的创新并不是本质上的技术创新;无法从根本上塑造联想的技术形象..IBM的技术领先形象是几十年积累下来的..业务的整合及如何提高利润增长率问题..联想尽管目前以27%的市场份额垄断着中国的PC市场;但是公司进军服务器和服务领域的愿望始终未能如愿以偿..而且;由于戴尔等国际品牌的冲击;联想在国内的市场份额也有所下滑..从全球市场看;根据Gartner公布的最新数据;联想在全球PC市场只占2%的份额;排在第九位..联想即使收购了IBM的PC业务;与前两名戴尔、惠普也还有很大差距;目前联想只有3%的营收来自于中国以外的地区;其中主要是东南亚地区..联想何谈“完全控制亚太甚至全球大半PC市场”成本问题..无论是全球PC市场;还是国内PC市场;利润率都在不断萎缩..2006年全球PC用户升级换代的周期将会结束;届时PC厂商要生存下去就必须努力优化供应链效率;提升服务水平;降低产品价格..联想与IBM合作之初;双方的运营效率仍无法与竞争对手戴尔的直销模式相提并论..在成本结构方面;联想距离戴尔等国际巨头也存在一定的差距..联想最新一个季度的库存周期为天;而戴尔中国部门的库存周期仅为4天..由于PC组件的价格下调速度很快;因此对于PC 厂商而言缩短库存周期至关重要..面对全球PC产业即将到来的低迷时期;IBM和惠普都要退出PC市场;联想在这个时候向国际市场扩张;一不小心;就很可能陷于进退维谷的两难困境:国际市场受阻;国内市场失守..降低成本是当前PC生存最重要的;大的跨国公司为降低成本;往往是收购发展中国家的公司..而联想反其道而行之;增加成本是必然的..联想的未来发展在国外市场进展缓慢;而在国内市场又面临激烈竞争;联想应逐步落实三个方面的变革:其一;专注于核心业务和重点发展业务;保证资源投入与业务重点相匹配;其二;针对市场环境的迅速变化;建立更具客户导向的业务模式;其三;提高公司整体运营效率..竞争与合作是一种新的辩证关系;竞争并不排斥合作;从某种程度上讲;合作有益于充分实现竞争效率;最大限度地合理使用社会资源..与竞争对手携手建立战略联盟;协力加速扩大市场容量;使竞争以新的形式;在新的层次上出现;向塑造比较优势竞争转变..到今天整合IBM公司全球电脑业务;联想的国际化战略已是箭在弦上、一触即发..IBM将与新的联想公司共享品牌、研发、销售体系;强大的品牌以及面向企业客户的全球销售、服务和客户融资能力帮助全新的联想展翅腾飞国际市场..更多相关文档·论商业银行的国际化经营 4614字·我国企业的国际化战略研究 4574字·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利弊谈 3200字·长虹和海尔的国际化道路比较 2465字·温州企业品牌国际化现状及战略演进 3813字·民营企业国际化路径选择 3566字·我国商业银行实施国际化战略的思考 5042字·理性看待中国会计国际化 2643字·解析中国零售企业的国际化 3863字·中国品牌国际化战略应注意的问题 3659字本站资料来于互联网;我们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和合法性承担任何保证责任;如有信息存在侵权行请Email我们;我们会即时删除站长统计8A8A8> 本站资料来于互联网;我们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和合法性承担任何保证责任;如有信息存在侵权行请Email我们;我们会即时删除站长统计;2003-09-05.4 吴江.三大巨头博鏊论坛上细维碰撞·热论企业国家化N.羊成晚报;2005-04-25.5金钢.本土化: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重要战略N.国际经济与合作;2004-10-14.6王辉耀.中国公司跨国经营的路径和要素准备N.环球时报;2004-10-18.更多相关文档·中西部民营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问题及对策 4024字·基于国际化经营的企业供应链管理策略研究 4614字·企业国际化与本土化的思考 4273字·企业组织能力与国际化进程 3818字·国际竞争环境变化与我国家族企业国际化选择 4870字·基于知识的企业国际化过程及其特征研究 6731字·对会计国际化的哲学思考 3120字·资源基础论视角的中小企业国际化 5569字·中国跨国公司成长的客观条件分析 11500字·提升品牌个性化竞争优势 4636字本站资料来于互联网;我们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和合法性承担任何保证责任;如有信息存在侵权行请Email我们;我们会即时删除站长统计13&web_id=939713' language='JavaScript' charset='gb2312'>6瑞士21爱尔兰315日本42德国53美国65瑞典74芬兰87比利时98英国1012中国371表9 主要国家和地区制造业产品出口额统计表出口额百万美元占商品出口总额的比重%国家和地区世界总计199019992000年1990年2000年美国德国日本法国英国中国意大利中国香港加拿大资料来源:长城战略研究所2002年科技发展报告..根据长城战略研究所的2002年科技发展报告;2000年中国制造业总产值已达35万亿元人民币;成为世界第四大生产国;制造业产品达亿美元..制造业是中国经济的比较优势所在;中国过去20年的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制造业的成长;制造业增加值占CDP比重基本维持在40%左右..中国制造业崛起的一个重要象征就是生产能力迅速扩张..根据初步统计;我国有上百种制造产品的产量在世界上位居首位;其中三分之一左右的产品占世界份额的50%以上..我国制造业中的部分企业将成长为跨国公司的实体..只要以中国制造业作为我国经济在 21世纪参与国际分工的基础;全力以赴发展中国制造业在国际市场上占有绝对优势的产业;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制度创新为条件;将中国制造业所具有的比较优势过渡到竞争优势;便能迅速成长起一批中国的跨国公司..中国的企业要成长为具有竞争能力的跨国公司;还面临许多问题;毕竟中国经济的真正快速发展才仅仅20多年;且脱胎于根深蒂固的计划经济体制;而世界科技的进步、社会经济的发展都没有停止;一直在快速前进..中国企业要成长为跨国公司;还必须建立适合市场经济运行的现代化企业制度和科学的公司治理结构;必须广泛深入地应用先进的科技成果;必须改革政府的管理体制;使其高效透明;必须扩大企业规模;壮大企业的实力..参考资料:1联合国贸发会.2002年世界投资报告:跨国公司和出口竞争力R.2002—09—17.2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工业发展报告2002/2003:通过创新和学习参与竞争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3司岩.中国企业跨国经营实证与战略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4李雪欣.中国跨国公司论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5俞进.论外汇对国际直接投资的传导效应J.亚太经济; 2002;1.6连玉明.中国数字黄皮书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更多相关文档·提升品牌个性化竞争优势 4636字·用自有品牌引导消费 5182字·信息诱导功能对品牌建设的影响 6896字·品牌结构战略与战术选择 4889字·优先发展区域品牌 6146字·中小企业品牌运营及管理 4477字·品牌延伸的适度原则 5072字·中小企业的非名牌化策略 3668字·品牌价值的理论、模型及其评估 4921字·内蒙古最有价值品牌分析与评价 3747字本站资料来于互联网;我们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和合法性承担任何保证责任;如有信息存在侵权行请Email我们;我们会即时删除站长统计略进行筹划和决策;以保证创新思想的有效传播;使企业创新活动能够得到有效的实施..其次;要构建合理的组织结构;加强技术创新的规范化管理..为了能够适应技术创新对组织结构的要求;企业组织的构建应具备一定的柔性、敏感性和适应性;以利于技术创新活动的组织与管理..同时;企业应不断完善和严格执行技术创新管理制度;并给予创新人员适度的分权和灵活性;以提高技术创新管理的成效..再次;要提高技术创新决策的科学化..一是企业要提倡群体决策;通过共同目标的建立和广泛授权;让更多参与创新的人员参与企业技术创新决策..二是争取建立企业技术创新信息服务中心;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依靠互联网络、数据库、知识库等现代化工具;为企业技术创新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使企业在最大程度上把握有关技术与市场的变化;从而减少因技术和市场的不确定性所带来的风险..最后;要建立高效的技术创新项目管理机制..企业技术创新活动是一个涉及多个环节的复杂过程;为了减少创新过程的风险;必须加强技术创新项目管理;建立高效的项目管理机制;促进从创新项目的立项、研发、设计、制造到营销等环节管理的科学化..同时;在创新项目的开发过程中;应对项目的进展进行适时监控;保证创新项目按计划顺利实施;从而减少创新过程的风险;提高技术创新的成功率..注释:1、陈文化着.腾飞之路一技术创新论.湖南大学出版社;1999第357页..2、1956年;日本的经济首次引入技术创新概念;并解释为“技术革新将对经济产生极为广泛的影响;将促进经济的现代化”..。
目录一、企业国际化战略概述........................................................................................二、联想集团的背景资料........................................................................................一联想公司概述....................................................................................................二联想集团的产品与业务范围.........................................................................三、联想集团进行跨国经营的主要原因 ............................................................四、联想集团进行跨国经营的战略......................................................................一联想集团的国际化经营战略...........................................................................1. 购并战略——以购并的方式进行海外投资......................................2. 差异化战略——从中国品牌到国际品牌的整合.............................3. 市场营销战略——体育营销 .................................................................二联想集团的国际化经营步骤.........................................................................五、联想公司国际化战略效果分析......................................................................一国际化战略对联想公司的有利影响 ...........................................................二国际化战略对联想公司的不利影响 ...........................................................六、联想集团的竞争优势是什么以及如何保持...............................................一联想集团的竞争优势 ......................................................................................二联想集团竞争优势的保持 .............................................................................七、在跨国经营的过程中组织结构有什么变化...............................................一联想集团的国际化战略与组织结构..............................................................1. 国际化战略与组织结构的关系.............................................................2. 联想集团的组织结构...............................................................................二联想集团组织结构的变革................................................................................八、如何在公司内部进行知识与创新管理........................................................一联想集团的知识管理 ......................................................................................二联想集团的创新管理 ......................................................................................九、联想国际化扩张面临的挑战..........................................................................十、联想公司带给中国企业的启示......................................................................一中国企业采取国际化战略的重要意义.......................................................二通过联想公司的案例看中国企业国际化时要遵循的原则...................1. 立足中国市场原则 ...................................................................................2. 战略突破为原则........................................................................................3. 立足企业能力的原则...............................................................................联想集团国际化经营战略分析企业国际化是近20年来国际商务领域研究的重点课题之一;它研究企业如何向跨国企业演变发展..有关企业国际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企业国际化是怎样的发展过程;二是哪些因素影响企业国际化的发展及其结果.. 一、企业国际化战略概述企业国际化战略;是指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企业积极参与世界分工体系;由国内经营向全球经营发展的过程中所做出的战略选择..从企业的发展历程来看;基本表现为在规模上是由小到大;在经营范围上由国内市场走向国际市场;在价值链网络上由单一走向复杂..企业国际化发展历程实际就是与世界经济发生联系、融合的一个过程;具体包括生产要素方面的联系、经营活动的联系..企业采取的国际化战略多为以下几种具有代表性的类型:①贴牌战略;即企业利用自己的设备、资源;代其他厂商生产其品牌的产品;这一方式往往能使产品走向国际市场;从而为企业国际化提供发展机遇;②品牌战略;此战略是让产品在国外生产销售;使用的是企业自己的品牌;让客户根据品牌选择商品;③合资战略;这一战略主要是指国内企业与国外企业进行合资;通过引进外资和国外的管理经验来壮大企业实力..二、联想集团的背景资料一联想公司概述联想控股有限公司简称“联想控股”成立于1984年;由中国的中国科学院计算所投资20万元人民币;柳传志等11名科研人员创立..联想控股的投资业务包括为核心资产运营、资产管理、联想之星孵化器投资三大板块..未来将通过“购建”核心运营资产板块中所涉及的领先企业以实现跨越式成长..其经营范围有投资、化工、IT、房地产、消费类等等..1988年4月;计算所公司在香港与香港导运电脑有限公司、中国香港技术转让公司合资成立“香港联想科技有限公司”..1994年1月香港联想公开上市;通过发售新股融资2.17亿港元;为形成规模经济;实现建成国际级大型电脑企业这一目标奠定了基础..从此联想集团的发展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1997年;联想集团在中国国内销售联想牌电脑达40万台;销售额达125亿元;市场占有率居第二位;成为中国造电脑第一品牌的企业..现在联想PC在全球PC行业的市场份额排名第四;2004年12月联想集团收购规模远大于自己的IBM PC;在截至2009年3月31日的2008/2009财年;联想集团实现营业收入149亿美元..联想成功跻身全球500强;在中国企业的国际化领域最为人所称道..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在IT产业竞争升级的白热化情况下;杨元庆临危受命;从柳传志手里接过刻有“联想未来”四个字的牌匾;在担任联想集团总裁兼CEO..联想集团于1988年4月在人民大会堂召开了向海外进军的誓师大会.联想没有走先产业化、规模化而后国际化的常规性发展道路;而是确定以国际化带动产业化的发展战略;并规划了海外发展三步曲.首先;在海外成立一个贸易公司;跨国计算机公司;最后;形成规模经济;股票在海外上市..二联想集团的产品与业务范围联想公司主要有4大系列精品1. 外部设备业务覆盖了激光打印、喷墨打印、移动存储、投影四大市场100多款产品;2. 打印产品涵盖喷墨打印机、激光打印机、复印机、多功能一体机等众多打印系列产品;3. 存储产品包括闪存盘、移动硬盘产品;4. 投影涵盖商务、教育、家用、会议等系列机型..其创新产品独领风骚..笔记本市场最大的制作;无外是联想天逸家族产品的高调亮相..定位于消费笔记本市场的天逸系列产品;在联想全球创新中心以及世界顶尖的研发团队的倾力打造下;全新具备familyface的系列产品于年初集体亮相;具备类似外观但却各具特色的天逸F20、F30、F40拉开了06年笔记本市场时尚潮流的序幕..三款产品;秉承了天逸笔记本产品“易科技;逸生活”的品牌主张;凭借独到的创新设计和创新应用;用最简易的科技元素带给用户最舒适的生活体验..联想集团的业务范围主要是通过联想自己的销售机构、联想业务合作伙伴以及与IBM的联盟;新联想的销售网络遍及全世界..联想在全球拥有近2万名员工..制造和物流基地主要设在中国、墨西哥、美国、波兰、印度、马来西亚、日本和澳大利亚等..联想拥有庞大的分销网络;在中国有大约近万个零售点为客户提供服务..三、联想集团进行跨国经营的主要原因联想走向跨国经营的主要原因:第一是扩大销售;打开世界市场;以进一步扩大自身在国际市场的影响力..高销售额往往意味着高盈利——单位平均生产成本降低..据悉;联想以Idea为品牌的消费电脑已销往76个国家和地区;这些地区涵盖了全球电脑市场的95%..去年;联想负责全球消费电脑的副总裁刘军对记者透露;联想将以开网店的方式拓宽消费类电脑的全球销售..其次;跨国经营可以最快获得国外先进技术专利;紧跟国际前沿水平;同时还可以资源合理分配;减少成本..联想分别在北京、香港、深圳、美国硅谷设有研究与开发中心..它们形成分工合作体系:美国硅谷是情报信息站;时刻监控世界上最大电脑市场上的最新技术与商业动态;及时反馈重要信息;香港承担主机板等新产品的开发与中试;深圳直接为香港中心服务;主要为降低人员的开支;北京的研究中心有多个功能;一是利用强大的质量评测力量;对香港开发出的新产品进行科学的测试检验;然后将结果反馈香港;进行改进、修改和完善;二是在香港开发出的主机板基础上研制各种型号的电脑整机..第三;跨国经营可以减少国内市场竞争风险;在海外集资..联想集团于1988年4月在人民大会堂召开了向海外进军的誓师大会..联想没有走先产业化、规模化而后国际化的常规性发展道路;而是确定以国际化带动产业化的发展战略;并规划了海外发展三步曲..首先;在海外成立一个贸易公司;跨国计算机公司;最后;形成规模经济;股票在海外上市..四、联想集团进行跨国经营的战略据公司总裁杨元庆介绍;联想的总体战略思想是:循序渐进、外延式发展..循序渐进主要指巩固和加强国内市场占有率;保持在国内第一大计算机制造商的地位..这方面的固有优势包括技术、产品以及客户群方面的优势..外延式发展指促进产品国际化;进军世界市场..一联想集团的国际化经营战略联想公司的成功与它所采取了正确的国际化战略是密不可分的;以下就让我们详细的研究一下联想公司采取的最重要的三个国际化战略..1. 购并战略——以购并的方式进行海外投资联想以15亿美元现金加股票方式收购IBM PC部门;联想将整和IBM PC部门成立新的的合资公司..这意味着联想一举晋升为全球第三大PC制造商..收购范围为IBM全部PC业务;包括笔记本电脑和台式PC..收购完成后;联想将有权使用IBM着名的“Think”品牌收购完成后的新联想集团;全球总部设立在纽约;主要运营中心设立在北京和罗利位于美国北卡罗来纳州..实施投资战略两年后;联想已在全球60个国家设立了分支机构;遍及全球160个国家的销售网络..联想拥有了领先的商用笔记本产品、领先的研发和产品差异化能力;更强大的创新能力和更丰富的产品组合..联想和IBM结成长期战略联盟;IBM成为联想的首选服务和客户融资提供商;联想成为IBM首选的PC供应商;这样IBM就可以为其企业客户提供各种个人电脑解决方案..在联想完成对IBM个人电脑部门的并购后;三家海外私人投资机构又以3.5亿美元投资入股新联想..联想股票自发行以来一路飚升;尤其是由于近半年来联想股票市盈率不断上涨;其市值几乎已数以倍计地超过其资产总值..为其年初推出的财经网站FM365着陆民间做铺垫;联想不惜费尽九牛二虎之力地搬来了国际知名且当红的香港明星谢廷锋..一系列的措施;引来了股民的抢购热潮..股票涨了;联想的钱也就更多了;国际化进程也就加快了..至此;联想不仅在产品、营销网络等方面实现了国际化;还在股权结构、融资渠道等方面实现了国际化..2. 差异化战略——从中国品牌到国际品牌的整合联想2008年启用消费市场新品牌“idea”;这一品牌面向全球消费PC市场;而Think品牌今后则聚焦在商用市场..这样一来就打破了以往联想在国际市场上产品单一的困境..联想集团董事会主席杨元庆表示;“今后联想在全球将只有Think 和idea两大品牌;其他现有的一些子品牌将逐渐过渡到两大品牌下;这一战略已经非常清晰..”在海外市场;联想同时使用了IBM品牌标识与联想自身品牌“Lenovo”..在当年联想品牌还不为国际市场认可的情况下;实行双品牌战略是其最好的方式..联想大中华区总裁陈绍鹏解释说;“在整合初期;IBM品牌对稳定客户、代理商和海外员工;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在IBM这只“大象”的助力下;联想销售量提高了三成;海外客户对联想品牌与电脑品质也有了相当的印象..联想LENOVO在国外知名度比较低;但THINK在国外是非常知名的产品..所以说;在国外LENOVO的品牌战略是提升知名度;借助IBM品牌开创国际市场;而THINK 品牌建设的中心是提高美誉度..然后联想开始试图淡化IBM商标;在全球打响LENOVO品牌是联想的最终目标;淡化IBM商标是迟早的事情..3. 市场营销战略——体育营销为了能够使Lenovo品牌走入国际市场;联想早在4年前就开始积极部署..体育营销是联想强化品牌战略的重要手段;联想不断涉足各种赛事;从赞助冬奥会;到高尔夫球、网球和NBA..联想的奥运战略备受业界关注..据悉;3年多的奥运营销让联想在全球除中国以外市场的品牌知名度从40%提升到了50%;上升了10个百分点;购买考虑度从39%提升到47%;上升了8个百分点..杨元庆表示;用于奥运会的电脑、服务器等两万台设备目前已经到位;500名联想奥运会技术人员也已经全部上岗..当然;这些设备上将无一例外地被打上Lenovo的标识;联想的品牌将通过奥运会现场、电视、网络的传播在公众心里打上深刻的烙印..都灵冬奥会上;联想小试锋芒;迈出品牌国际化的重要一步..冬奥会上;联想策划了一系列品牌推广活动..一方面是产品的推广;另一方面是整体上的品牌营销..赞助冬奥会;联想全方位展示了自己的实力;也通过自己的实力得到更多的认可..另外;联想通过国际运动明星代言以及同着名赛事的合作开拓世界市场..2006年世界杯;联想签约巴西球星小罗作为新产品代言人..签约小罗后;在一些新兴市场如印度;小罗所代言的LENOVO 3000笔记本的比销量的增长几乎都是100%..从这些数据看;小罗的代言对联想品牌的影响力以及市场销售都带来了实质性的突破..同年;联想与NBA签署了一项为期数年的全球营销合作协议;双方将在中美两国的市场营销方面进行合作;联想将有权在自己的产品上使用NBA的Logo、球星形象;还可借助NBA明星来华、NBA中国赛等活动进行营销..经过这一系列的体育营销;对提升联想的品牌形象、拉动业务增长、提升员工士气的影响都是巨大的..二联想集团的国际化经营步骤通过联想国际化所采取的策略可以概括出;联想国际化的第一步是更名并进行国际注册;第二步是加入TOP计划赞助奥运会;第三步是巨资并购“蓝色巨人”IBM个人电脑事业部;第四步是联想产品海外上市;联想在全球范围内打造Lenovo 国际品牌的行动迈入新的阶段..五、联想公司国际化战略效果分析一国际化战略对联想公司的有利影响一是扩大了市场规模..在国外市场销售公司产品;开辟新的市场;能提高收益;进入国际市场联想带来了更大的吸引力..二是促进了规模效应和学习效应..联想国际市场扩张后;使企业规模进一步扩大;取得了优化的规模效应..国际市场也为联想公司转移核心竞争力提供了机会;它为跨越国界的资源和知识共享创造了条件..此外不同的市场和不同的实践为联想公司提供了很多学习机会..三是充分利用了联想公司的能力和资源优势;在本国市场建立竞争地位的同时;在国际市场上取得竞争优势;确立竞争地位..四是分散了商业风险..联想公司通过在不同的国外市场上经营建立了广泛的市场基础;从而与完全依靠本国市场相比;分散了风险..五是提高了联想的品牌价值;使联想成为国际品牌..二国际化战略对联想公司的不利影响联想企业采取国际化战略后所带来的风险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IBM以前客户的流失..在联想收购IBM个人电脑部门后;保守预计联想可能会有约20亿美元的市场流失;这个数字可能会变得更大..二是企业文化的磨合..联想与IBM在经营管理和企业文法方面存在巨大的差异;如何让其融合对联想来说是巨大的挑战..三是品牌风险..联想企业现在在国际上的品牌还需要大量的提高;如何让联想脱离IBM是联想的当务之急..四是体育营销不很成熟..联想斥巨资进行体育营销;而对于现在的联想来说体育营销才是刚入门;如何有效控制其风险也要花费其大量精力..六、联想集团的竞争优势是什么以及如何保持一联想集团的竞争优势一.联想采用的竞争战略是:1.加速拓展高增长市场..联想首先以“聚焦、突破、提升”的前瞻性发展战略;借势备战2008北京奥运会契机;不仅实现了在中国市场竞争力和市场份额全面提升;而且率先走出国门;在其他很多国家市场上也开拓了消费渠道..联想根据全球消费业务单位;完成了全球消费业务的战略规划;打通了销售、市场到研发、供应链和产品设计的全部流程;制定了涵盖从产品设计、财务规划到软件和外设开发各个方面的消费业务全球拓展计划..全面的扩展了国内外的消费市场;不断扩大领先优势.. 2.推出创新产品和技术..创新作为it行业是推动业务发展的原动力;通过全面打造创新技术和产品;不断满足极具挑战的客户需求来赢取优势..3.提高全球运营模式..联想秉承全球资源配置模式构建全球竞争力;这种模式将企业的核心功能;包括管理、运营、工艺和生产等环节;集成到任何能拥有最佳资源、人才;能创造出最佳创意和效率的地区;充分利用不同国家和地区在价值链上的优势;打造最佳流程;并以it系统将其固化;形成创新业务模式;构建联想独特的竞争优势..二、首先发展中国家地区拥有很大的发展潜力;是一块新兴消费市场..由于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不断去争夺已经具有很多强大竞争对手而且市场占有量少的发达国家成熟市场绝非是长久之计;而且将会是一场两败俱伤的厮杀..联想选择把拓展新兴市场重点放在发展中国家的策略是为了在经济危机的大环境下;可以在新兴市场上寻找更好的发展机会;降低企业经营风险;挖掘新兴市场的发展潜力..而且在这样的新兴市场上能降低供应链、服务、售后的成本;使端到端的业务模式;更简洁、高效;更有竞争力..目前;PC欧美市场下降幅度较大;发展中国家消费类市场下降速度相对较慢..发展中国家是具备后发优势的国家;信息化是必经阶段;因此包括中国在内的PC需求都会经历一个爆炸式的增长..所以;发展中国家还有很大市场..三、联想收购IBM笔记本业务、联想在中国首屈一指的品牌知名度、对消费者和商用客户的高品质服务和支持、在中国这个全球增长最快的it市场上的强大实力和领导地位整合在一起;从而形成了庞大分销和销售网络和广泛的全球品牌认知度..IBM有一只有丰富国际化经验的管理团队;联想有一只充满上进精神;以中国本土为主的管理团队;在国际市场和中国市场互补性结合..新联想将有更丰富的产品组合;有更加多元的客户基础;及遍布全球的分销网络;有领先科技和更高效率的运作能力..联想在PC营销、服务上面具有独到的经验;而IBM在商用领域向来有高品质、高服务的声誉..正是因为有这样的完美匹配;使新联想有协同效益;更具有竞争力..有利于联想集团进一步完善国际化的管理;迅速建立起进入国际市场的销售和服务网络;提高在全球的品牌认知度;大大提高、增强技术创新能力..联想集团与IBM公司的合作对于中国企业探索国际化道路;提高中国PC行业的国际地位、加强中美两国企业的合作;将也产生积极和深刻的影响..联想收购IBM笔记本业务后;获得大量优异的资源;为今后联想集团建立全球市场中的竞争优势提供最强有力的资源基础..二联想集团竞争优势的保持联想并购IBM的PC业务既是联想品牌国际化战略的重大成果;也是新经济时代品牌竞争环境的必然趋势;通过对联想品牌国际化战略实施策略和联想品牌国际化面临机遇与挑战的分析;新联想要实现从中国品牌到国际品牌再到世界最具影响力的品牌的跨越;还必须解决以下两大问题:一是如何把Lenovo与Think两个品牌进行最佳整合..从目前看;Lenovo与Think的品牌价值和品牌知名度差距很大;根据世界品牌实验室的评估;联想品牌价值只相当于IBM的1/8..这不仅仅只是技术、知名度、资金实力的差距;更是产品的差距..新联想整合品牌;最终要落实在产品上;只要不断创造出与众不同的最高性价比的精品;并为这些产品提供无可挑剔的全球化服务;才能赢得用户的忠诚度、最大限度地去覆盖市场;最终赢得全球市场的更大份额..二是联想不仅应该实现市场国际化;更应该实现管理和运营的国际化..这仍然是跨国并购带来的整合问题..例如;在渠道整合中;如何克服老联想与原IBM供应商和渠道商的重合和冲突;解决老联想与IBM全球PC部门客户资源的重组问题;都需要创造性的思维和勇气..又如在人员管理中;面临的最大挑战是文化融合;如何解决两家公司员工的文化背景、知识年龄结构的碰撞、竞合;则需要管理者的智慧和耐心..七、在跨国经营的过程中组织结构有什么变化一联想集团的国际化战略与组织结构1. 国际化战略与组织结构的关系有关战略与结构关系的研究;一直存在着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是结构追随论;另一种是结构决定论..美国哈佛商学院教授钱德勒在1962年出版的经典着作战略与结构一书中;首先提出了“结构追随战略”的主张..他认为;企业所采用的特定组织结构是适应管理人员实施所制定战略的需要而设计的;组织结构的变化受战略变化的驱动;因而;企业在决定实行什么样的发展战略后;就需要设计出相应的组织结构;使之与战略相匹配..然而;结构并不是单方面被动地受制于战略..在结构对战略反向作用的思考中;后来的研究者们进一步将考察视角伸展到了战略制定或形成过程的组织..霍尔和塞尔斯发表于1980年的论文战略追随结构中指出;结构不仅影响组织对其环境和自身能力的认知;也决定了组织将采取的反应方式Hall & Salas >1980..这些研究揭示出战略与结构之间存在着双向的乃至更加复杂的相互作用关系..以简洁的方式来表示;它们就是这样一对矛盾关系:战略→结构;还是结构→战略而将这两方面综合起来;我们会看到如下的循环:结构→战略→结构……不难发现;在该循环反复中观察的时点;就是以“权变观”来看待和处理这对矛盾关系的一种最基本方法..2. 联想集团的组织结构现阶段;联想集团宣布了新的组织架构;即以市场成熟度代替地域来划分;成立两个新的业务集团:成熟市场客户和新兴市场客户..对产品组织进行调整;think 产品集团和idea产品集团..现阶段;联想的组织结构图如下所示:二联想集团组织结构的变革联想集团创业之初;经历了许多次组织结构的变革..在1998年联想分为4大系统:产品事业部、七个大区和细分市场的部门、生产管理部门、企业管理系统..2000年该公司整合划分两大系统:事业部、增值部门..2002建立三大平台机制:业务群体平台、市场平台、支持与协调平台..目的是便于管理、有效利用和整合资源、跟贴近客户..其组织结构演变的原因有以下5点:1. 组织内部变化和规模发展;2. 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3. 组织资源的有效应用和整合;4. 组织业务调整的需要;5. 组织战略调整的需要..下图是联想集团各个阶段的组织结构的变迁:联想集团成长过程中采用的组织结构。
联想集团公司国际化战略分析[共五篇]第一篇:联想集团公司国际化战略分析联想集团公司国际化战略分析一、联想公司采取的国际化战略分析(一)联想公司概述联想集团成立于1984年,由中科院计算所投资20万元人民币、11名科技人员创办,在过去的十几年里,联想集团一贯秉承“让用户用得更好”的理念,始终致力于为中国用户提供最新最好的科技产品,推动中国信息产业的发展。
在公司发展过程中,联想勇于创新,实现了许多重大技术突破,凭借这些技术领先的个人电脑产品,联想登上了中国IT业的顶峰,从1996年以来连续十一年位居国内市场销量第一,2002年第二季度,联想台式电脑销量首次进入全球前五。
至2003年3月底,联想集团已连续12个季度获得亚太市场(除日本外)第一(数据来源:IDC)。
到今天已经发展成为一家在信息产业内多元化发展的大型企业集团。
联想在2005年5月完成对IBM个人电脑事业部的收购,这标志着新联想的诞生。
新联想是一家极富创新性的国际化的科技公司,由联想及原IBM个人电脑事业部所组成。
作为全球个人电脑市场的领导企业,联想从事开发、制造并销售最可靠的、安全易用的技术产品及优质专业的服务,帮助全球客户和合作伙伴取得成功。
(二)联想公司国际化所采取的策略联想公司的成功与它所采取了正确的国际化战略是密不可分的,以下就让我们详细的研究一下联想公司采取的最重要的三个国际化战略。
1.投资战略国际化无外乎是两条路,一条就是自我发展;一条就是并购。
联想企业采用的是并购方式进行其国际化投资战略。
联想收购了IBM的个人电脑事业部,组建了世界第三大PC厂商,此次收购的交易总额约为17.5亿美元。
收购完成后的新联想集团,全球总部设立在纽约,主要运营中心设立在北京和罗利(位于美国北卡罗来纳州)。
实施投资战略两年后,联想已在全球60个国家设立了分支机构,遍及全球160个国家的销售网络。
联想拥有了领先的商用笔记本产品、领先的研发和产品差异化能力,更强大的创新能力和更丰富的产品组合。
联想公司国际化案例分析联想现状1984年成立的联想经历了三十年的探索,从一个启动资金仅有20 万的小公司,成长为一所富有创新性的国际化科技公司。
2013年,联想电脑销售量跃居世界第一,成为全球最大的PC 生产厂商。
自2008年以第499位进入全球企业500强后,2013年联想以340亿美元的年营业额跃居世界五百强第329位。
自2014年4月 1 日起,联想集团将会成立四个新的、相对独立的业务集团,分别是PC 业务集团、移动业务集团、企业级业务集团、云服务业务集团,将业务进一步细化,势必会引起新一轮的高速发展。
联想在发展过程中遇到过很多至关重要的抉择时刻,21世纪初中国加入WTO 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节点。
面对国际竞争,联想经过几年的探索,终于确定了国际化的公司战略,并取得了成功,而同一时期的TCL等公司的国际化却遭受重创。
因此,联想的国际化之路,对中国企业走出国门、走向国际化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一、联想国际化战略的选择—03年后,联想为何要选择国际化道路?是否还有其他选择?哪种更合理?创业之初联想通过代理IBM AST的微机业务实现资本积累,凭借联想式汉卡大大拓展了业务面。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联想也是以电脑业务作为自己主要的盈利点。
1999 年,联想成为亚太市场顶级电脑商,在全国电子百强中排名第一——这些都是自主品牌电脑业务为联想带来的荣誉。
而在进入21 世纪后,联想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转型势在必行。
从案例可以看出,联想的转型始于2000年。
2000年,中国电子市场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局面,一方面电子市场需求大幅增加,然而由于加入WTO之后外国知名公司的进入和国内公司的崛起,联想也面临着竞争白热化的不利因素,由于盈利方式单一,股价一度大跌。
为了提升盈利能力,联想必须拓展业务面因此联想在2000年选择了国内多元化战略却遭遇惨痛失败,转而选择走国际化道理。
诚然,放弃多元化、继续偏安一隅也未尝不可,凭借技术优势及品牌效益,联想会继续生存下去,但联想是一个开拓者,它的要求不是活下去而是活得好,仅仅做一个中小规模企业是远远不够的,要成为行业领军人物,国际化必不可少。
课程论文题目:联想公司的跨国经营战略剖析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专业:市场营销课程名称:跨国经营与管理班级:学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二○一六年六月纲要:在经济全世界化的大背景下,公司国际化是大势所趋,因此能够成功地进行跨国域的经营与管理,关于公司国际化是要点的一环。
而公司国际化的要点是公司要选择一个好的国际化战略。
联想公司无疑是在国际化中选择了正确的跨国战略,并由此产生了很好的成效。
本文以联想公司为例,介绍了他的战略选择和成效剖析,并简要说说他的战略给中国其余公司带来的启迪。
要点词:联想、跨国战略、成效剖析一、概括( 一)联想简介1.公司介绍:联想公司是 1984 年中科院计算所投资 20 万元人民币,由 11名科技人员创立,是中国的一家在信息家产内多元化发展的大型公司公司,和富裕创新性的国际化的科技公司。
作为全世界电脑市场的领导公司,联想从事开发、制造并销售靠谱的、安全易用的技术产品及优良专业的服务,帮助全世界客户和合作伙伴获得成功。
2.经营范围:联想公司主要生产台式电脑、服务器、笔录本电脑、智能电视、打印机、掌上电脑、主板、手机、一体机电脑等商品。
联想控股的投资业务包含为核心财产营运、财产管理、联想之星孵化器投资三大板块。
联想公司的业务范围主假如经过联想自己的销售机构、联想业务合作伙伴以及与 IBM 的结盟,新联想的销售网络遍布全世界。
( 二 )公司跨国经营介绍1.定义:跨国经营是指公司以国际需求为导向,以扩大出口贸易为目标,进行包含外国投资、营销在内的全部对外经营活动,即在资源获取、产品生产和销售、市场开发目标确实立等方面,将公司置身于世界市场并发挥自己比较优势,展开对外经济技术沟通,参加国际分工、国际协作和竞争等一系列经营活动。
2.跨国经营战略的代表种类:①贴牌战略,即公司利用自己的设施、资源,代其余厂商生产其品牌的产品,这一方式常常能使产品走向国际市场,进而为公司国际化供给发展机会;②品牌战略,此战略是让产品在外国生产销售,使用的是公司自己的品牌,让客户依据品牌选择商品;③合资战略,这一战略主假如指国内公司与外国企业进行合资,经过引进外资和外国的管理经验来壮大公司实力。
联想公司的战略分析联想集团作为我国IT企业的典型代表、成功实施国际化经营的优秀典范。
它国际化经营的成功实践,为我国其他IT企业国际化经营的树立了信心,提供良好学习的榜样。
然而,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联想集团要想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长久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实现赶超国际竞争对手,最终成为世界PC行业的“领头羊”的长远目标。
一、宏观环境经济环境首先联想作为中国的民营企业,面对的绝大多数是中国的经济环境。
作为高速发展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在改革开放之后经济高速发展,从90年代以后,IT行业兴起并快速发展。
国家对科技开发大量投资,强力支持。
近年来,良好的宏观经济和政策环境为中国IT市场的稳定增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今后,这仍将是行业持续稳定发展的保障。
从经济发展看,2009年国内生产总值335353亿元,比上年增长8.7%,而CPI 则比上年下降0.7%。
2010年起央行4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10月20日起同时上调了存贷款准备金率。
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美国一直在对人民币汇率进行施压,2010年11月10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达到 6.6450创历史新高。
近期国内物价上涨,而经历过08年金融危机之后,许多国家元气大伤,目前都在恢复当中。
从中看出,联想目前所处的环境并不太乐观,但中国国内经济的增长,人民消费水平的提高都将为联想提供有利的条件。
社会文化环境人口的城镇化比例呈现持续上升趋势,带动总体消费力的持续上升。
城市化进程稳中趋快,人们对计算机网络知识的接受程度越来越高,进而带动电脑消费需求的上升,个人电脑的使用在城镇市场开始进入普及阶段。
当代人,特别是年轻一代的价值观念及审美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
更多的年轻人在产品需求上强调的更多的是创新和前卫。
技术环境国内IT企业在核心技术能力上呈现两个特点:一是计算机的生产基本采用代工生产的方式,国内IT企业缺乏对计算机产品的研发和设计能力;二是在关键技术、专利和标准方面受制于美、日、欧盟等发达国家的大企业,对全球IT产业巨头的依赖程度非常高。
联想中国电脑巨头的国际扩张随着全球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电脑行业成为了全球经济领域中的一匹黑马。
而在这场激烈的竞争中,联想作为中国电脑巨头,以其独特的国际扩张策略引人注目。
本文将探讨联想中国电脑巨头的国际扩张策略,并分析其成功的原因。
一、联想中国电脑巨头的国际扩张策略联想作为中国电脑行业的领军企业,积极推行国际化战略,不断扩大其在全球电脑市场的影响力。
联想的国际扩张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建立全球化供应链:联想在国际扩张过程中,积极寻求全球资源整合,并建立起完善的供应链网络。
通过与全球各地的供应商、代工厂和分销商合作,联想能够快速响应市场需求,更好地满足全球消费者的需求。
2. 跨国收购与战略合作:联想通过收购和战略合作的方式,加强了自身在全球电脑行业的地位。
例如,联想收购了美国IBM的个人电脑业务,使得联想在全球范围内掌握了更多的市场份额。
此外,联想还与多家国际知名企业展开战略合作,共同推动产品创新和市场拓展。
3. 本土化营销策略:联想在各个国家和地区推行本土化营销策略,根据当地市场特点和消费者需求,灵活调整产品定位和营销策略。
通过更好地适应当地市场,联想能够提升品牌认知度,增加市场份额。
二、联想中国电脑巨头的国际扩张成功之路联想中国电脑巨头的国际扩张成功之路得益于其独特的战略选择和领导力。
首先,联想在国际扩张过程中选择了适合自身发展的战略路径。
通过收购IBM的个人电脑业务,联想成功扩大了市场份额,并提升了品牌影响力。
同时,联想通过与其他知名企业进行战略合作,充分利用各自的优势,推动产品创新和市场拓展。
其次,联想在国际扩张过程中注重本土化运营。
联想在不同国家和地区根据当地市场需求和文化特点制定相应的营销策略。
这种本土化运营的方式使联想能够更好地满足当地消费者的需求,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再次,联想的领导层在国际扩张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联想的高层管理人员具有丰富的国际经验和跨文化管理能力,能够有效地应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挑战。
联想集团战略分析与设想共3篇联想集团战略分析与设想1联想集团战略分析与设想联想集团作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品牌之一,一直致力于提供世界级的电脑和移动设备。
在过去几年里,联想集团已经经历了许多重要的变化,它不仅加强了自身在中国市场的竞争力,也实现了跨足国际市场,达到了显著的增长。
然而,随着全球技术趋势的变化,联想集团也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市场战略。
本文将分析联想集团目前的市场战略,并探讨一些新的思路,提出新的设想。
一、联想集团的市场战略分析1. 品牌定位在过去几年中,联想集团已经从PC设计大赛、奥运会等重大活动中的赞助商,逐步成长为科技企业品牌的领袖。
它通过积极参与国际大型活动,强调了品牌的全球性和多元性,与市场中其他PC品牌形成了鲜明的差异化。
此外,将英特尔、微软、IBM等大型企业的技术整合到联想的产品和服务中,增强了产品的品牌溢价。
2. 完整的产品和服务组合联想集团不仅专注于个人电脑、移动设备、服务等核心产品的研发与生产,同时还推出了智能手表、智能家居等产品线。
虽然在某些细分领域,如手机、平板电脑等,联想的市场份额有限,但其通过丰富的产品组合提供了不同的选择,让用户不断回归。
3. 以消费者为中心的营销策略联想集团在市场营销方面的努力十分明确。
它的广告主题向个人化、年轻化、活力化方向转变,越来越注意消费者的感受和经验。
从微博、微信、贴吧等互联网渠道到购物广场、实体门店等传统销售渠道,都得到了发展和扩展。
联想开始更加感性化地讲述品牌的故事,让消费者感受到品牌对他们的关注和尊重,提高品牌的话语权和话语力。
二、联想集团新市场战略设想1. 服务业扩展服务业是一个巨大的潜在市场,尤其是在中国这个巨大的市场。
联想可以通过不断扩展自己的服务范围,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不断推出新的服务性产品。
例如,针对中小企业提供云端存储空间、网站设计与制作、自营快递服务等服务性产品。
这将吸引更多有创新意识和有需求的中小型企业,同时对联想集团服务化的价值和品牌美誉度提升将是非常有利的。
Lenovo’s International Strategy Step 1:Abstract:In the 21st century, the globalization has become an unconvertible objective reality and “global thinking, global acting ”has already been a rule for multinational companies to observe. For most Chinese companies that have been or is going to be international companies, there is only one way to become a “visionary company”and gain lasting competitiveness : that is to involve themselves in the globalization trend and face the challenge in the future positively. The Lenovo Group has been an vanguard for the Chinese IT companies, and after its acquisition of IBM PC division, Lenovo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PC manufacturer.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revelatory and indicative to the New Lenovo and other companies that desire to become great global companies through deep study of the success and failure of Lenovo’s international practices during the past twenty years. Introduction:Origins:The company was founded in 1984 by a group of eleven engineers, headed by Liu Chuanzhi, in Beijing. Originally known as Legend Group Ltd and New Technology Developer Incorporated, the listed holding company was incorporated in 1988 in Hong Kong. The company had become the biggest PC manufacturer of domestic and distributed third party products through its wholesale business.The company underwent restructuring and separated into two entities. They were Lenovo and Digital China Holdings Limited. Lenovo became the personal computer manufacturer and Digital China took on the wholesale and distribution of IT products and services.In 2005 Lenovo purchased IBM's PC Division which transformed it into a major international personal computer manufacturer. Lenovo paid $1.27 billion to IBM which consisted of $655 million in cash and $600 million in Lenovo stock. As a result of the acquisition, Lenovo gained the rights to the product lines as well as licensed trademarks such as ThinkVision, ThinkPad, ThinkVantage, ThinkCentre, Aptiva, and NetVista. As of May 1, 2005, IBM owned 19.9% of Lenovo.development:1980s1981: IBM PCD introduces its first personal computer, the IBM PC.1984: IBM PCD introduces its first portable computer, the IBM Portable PC, weighing 30 pounds. With an initial capital outlay of only RMB300,000 (US$30,000) Lenovo’s founding chairman Liu Chuanzhi, together with 10 like-minded colleagues, launches the New Technology Developer Inc. (the predecessor of the Legend Group) funded by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1986: IBM PCD announces its first laptop computer, the PC Convertible, weighing 12 pounds. 1987: IBM PCD announces the Personal System/2 personal computer. Legend successfully rolls out the Legend Chinese-character card.1988: Legend’s Chinese-character card receives the highest National Science-Technology Progress Award in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Legend Hong Kong is established.1989: Beijing Legend Computer Group Co. is established.1990s1990: The very first Legend PC is launched in the market. Legend changes its role from that of an agent for imported computer products into that of a producer and seller of its own branded computer products. Legend PCs are ratified and accepted by the China Torch Program.1992: IBM PCD introduces ThinkPad series, the industry’s first notebook with a 10.4 inch color Thin Film Transistor (TFT) display and a TrackPoint (red ball) pointing device. Legend pioneers the home PC concept and Legend 1 + 1 home PCs enter the Chinese marketplace.1993: Legend enters the Pentium era, producing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s first “586”PC. Legend establishes 1+1 retail network.1994: IBM PCD introduces the industry’s first notebook with integrated CD-ROM, the ThinkPad 755CD. Legend is listed on the Hong Kong Stock Exchange. The Legend PC business division is formally established.1995: IBM PCD introduces the “butterfly”keyboard. Lenovo moves from Boca Raton, Florida, to Raleigh, North Carolina. Legend introduces the first Legend-brand server.1996: Legend becomes the market share leader in China for the first time. Legend introduces the first Legend brand laptop.1997: IBM PCD introduces the industry’s first notebook equipped with a DVD-ROM, the ThinkPad 770. Legend signs an Intellectual Property agreement with Microsoft, the most valuable deal ever made in China at the time. Legend launches the first multi-function laser printer.1998: IBM PCD introduces the ThinkLight, a small light that illuminates the keyboard for use in low-light work environments, such as aboard an airplane. The millionth Legend PC comes off the production line. Intel Chairman Andy Grove attends the ceremony, and takes the PC for Intel’s museum collection. Legend establishes the first Legend Shop.1999: IBM PCD introduces the industry’s first sub-notebook, weighing under three pounds, with standard ports and a keyboard that is 95 percent the size of full-size keyboards. Lenovo announces its exit from the retail business. IBM PCD introduces the industry’s first PC with an embedded security chip. Legend becomes the top PC vendor in the Asia-Pacific region, and heads the Chinese national Top 100 Electronic Enterprises ranking. Legend launches pioneering Internet PC, with its “one-touch-to-the-net”feature, which enables millions of Chinese PC users to easily access the Internet.2000s2000: IBM PCD ships its 10 -millionth ThinkPad notebook PC. Legend becomes a constituent stock of the Hang Seng Index - HK. Legend ranked in top 10 of world’s best-managed PC vendors.2001: An IBM notebook with an embedded security chip becomes the industry’s first notebook with a security chip designed to the Trusted Computing Group specification, anindustry body setting data security standards. Legend successfully spins off Digital China Co. Ltd., which is separately listed on the Hong Kong Stock Exchange. Legend appoints Yuanqing Yang as President and CEO. Legend first introduces “digital home”concept and launches accessories-enabling PC.2002: Lenovo PC outsourcing pact with Sanmina-SCI. Legend debuts the DeepComp 1800 supercomputer. It is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s first computer with 1,000 GFLOP (floating point operations per second) and PRC's fastest computer for civilian use, ranked 43rd in the Top 500 list of the world’s fastest computers. The mobile handset joint venture announced, marking Legend’s formal entry into the mobile handset business.2003: Lenovo introduces a notebook with battery life up to 11 hours. Lenovo introduces its ThinkCentre desktop PC line. IBM PCD ships its 20-millionth ThinkPad notebook PC. 2004: IBM PCD introduces the ThinkCentre desktop PC. Lenovo ships its 100-millionth PC. Lenovo becomes an Olympic worldwide partner. Lenovo launches the “Yuanmeng”PC series designed for home users in small villages. Lenovo and IBM announce an agreement by which Lenovo will acquire IBM’s Personal Computing Division, its global PC (desktop and notebook computer) business.2005: Lenovo completes the acquisition of IBM’s Personal Computing Division, making the company the world's third largest computer manufacturer (after Hewlett-Packard and Dell). Lenovo announces it closed a US$350 million strategic investment by three leading private equity firms: Texas Pacific Group, General Atlantic LLC and Newbridge Capital LLC. Lenovo establishes a new Innovation Center in Research Triangle Park, N.C. Lenovo introduces theThinkPad X41 T ablet and Z60. William Amelio is appointed as CEO and President of Lenovo. 2006: Lenovo introduces dual-core ThinkPad notebook PCs. Lenovo supplies the 2006 Olympic Winter Games in Torino, Italy with 5,000 desktop PCs, 350 servers and 1,000 notebook computers. The first Lenovo-branded products outside of China debut worldwide. 2007: Lenovo introduces the ThinkPad R61 and T61 notebook PCs. These are the first notebooks to use the new Santa Rosa platform from Intel.2007: Lenovo announces that they are to start selling laptops to business and consumers with Linux pre-installed on their machines.2008: Lenovo enters the Worldwide consumer PC market with the new "Idea" Brand. Lenovo announces 3 new IdeaPad laptops, the Y510 and Y710 desktop replacement computers available by the end of January and the ultraportable U110 available by March 2008 Products:Lenovo produces desktops, laptops, servers, handheld computers, imaging equipment, and mobile phone handsets. Lenovo also provide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tegration and support services, and its QDI unit offers contract manufacturing. Lenovo also offers Internet access through its portal.Lenovo Group Limited is the fourth largest personal computer manufacturer in the world today, after Hewlett-Packard and Dell of the US, and Acer of T aiwan.Its executive headquarters are located in Beijing,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and in Morrisville, North Carolina, USA. It is incorporated in Hong Kong.Step 2:Reasons for International Strategy:Background:2001 to 2004, the diversification strategy which is designed by Yang (the chairman of the board) is ultimately lost, ending up as a failure.After strategic reflection, Yang’s final choice is the tightening strategy, and putting the focus back to PC business. PC again become the top priority of the conpany.Because the capacity of the domestic market limits, as well as the intensified competition. Internationalization is Lenovo’s inevitable choice.Increase market share:Since 1996, Lenovo had become the top 1 seller for 11 years in domestic market,.In the second quarter of 2002, sales of Lenovo desktop computers became the world's top five for the first time. Until the end of 2003 March , Lenovo Group has been the first in Asia-Pacific market (excluding Japan) for 12 consecutive quarters.So, Lenovo has occupied the domestic market, Lenovo needs to open up overseas markets, he needs a springboard to increase the market share in worldwide.Return on investment:The president Liu and Mary Ma and his entourage visited London, Edinburgh, New York, Boston, Denver,LA, made a total of more than 60 speeches to the Fund. At the same time, Lenovo share price raise from HK $ 5.3 to HK $ 8.2. Mainly because the major fund investorsand the managers of Lenovo had deep communication, deepen the confidence in the management of Lenovo. Investors are very optimistic about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prospects of the Chinese economy. So it’s important to show the foreign investors some confidence,to let global markets to justify the capital outlays.Economics of scale or learning:Lenovo needs a further expand of the scale of the enterprise. The international market is able to offer opportunities for Lenovo to share resource and technology with other giants in the industry as well as learning experience.Location advantage:We have lower cost labor in China, which is a good advantage, but we are lack of brand awareness in foreign market. And IBM ,as a PC giant in US have great brand loyalty and the key suppliers.Step 3:Lenovo’s International Strategy:Business-Level International Strategy--International Differentiation: Brand differentiation:In 2008,Lenovo created a new brand "idea" facing the global consumer PC market, and the Think brand would focus more on the commercial market. Such an action would break the Lenovo’s past plight of lacking product diversity in the international market. Lenovo’s chairman Yang Yuanqing said that in the future there would be only Think and idea--the two major brands in the world, other existing sub-brand would gradually transit to the two brands.This strategy has been very clearly shown that in the overseas market, Lenovo is planning to use the IBM brand identity as well as Lenovo's own brand.Given of the Lenovo brand is not yet recognized by the international market,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dual-brand strategy is the best choice. Early in the integration, the brand identity of IBM played a crucial role in stabilize customers, agents and overseas staff,.With the help of the giant IBM, Lenovo’s PC sales increased 30%, overseas customers has also been impressed by the Lenovo brand and good quality of computers. In foreign countries,the brand Think is a very well-known, so Lenovo’s brand strategy in foreign markets is to enhance the visibility, using the IBM brand to expand the international market,then Lenovo would begin trying to dilute IBM brand effect.Gaining brand loyalty in the world wide is the ultimate goal of Lenovo, diluting the IBM brand is inevitable, sooner or later.Product differentiation:Product differentiation is that the corporate design a series of products to distinguish the products of competitors’. Lenovo sell more than products, it emphasizes the product's features. Lenovo focus on product design,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and also the quality, to ensure to always stay ahead in technology, so as to provide users comprehensive and reliable applications.At he same time Lenovo has always been concerned about the individual needs of the user, so the design is very fashion and unique, to meet all kinds of users’ preferences. Lenovo also develop a variety of softwares to make PC more friendly. Lenovo gain competitive advantage through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Lenovo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s divided into three stages--product technology innovation, functional technology innovation and coretechnology innovation. Lenovo’s successful differentiation strategy is based on maintaining the technological leadership through innovation. Innovation is the core competitiveness of the enterprise,in fact, the “novo”in Lenovo is a latin root, which means innovation. Service differentiation:The entire industry is restructuring from product-oriented to service-oriented , Lenovo is also trying to achieve innovation in all aspects, seeking service differentiation. According to Lenovo’s policymakers, Service is the main line of development throughout the Lenovo, is Lenovo's core values. Lenovo Benefit much from this , after which, in the face of the new situation after the accession to the WTO, Lenovo would do service work more practical. "They think that technology is always impersonal, technology will only be accepted by more people if it is developed more friendly and has emotional communication functions. Therefore, in the final analysis, who are willing to stand at the view of consumers, who can provide consumers best service, will firmly grasp the initiative in the market, will finally become a truly outstanding enterprise.In order to turn from a product-oriented to a service-oriented enterprise one, Lenovo made a promise of “4-hour response, 48-24-hour repair”to meet the needs of customers’quick repair, which is the first in the industry to commit repair time vendor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service of the service personnel, Lenovo has developed a strict system of Training and auditing mechanisms, which play a significant role in improving maintenance standard.By these methods, Lenovo build a good image of allowing users to not only buy the best, but also receive the best service. According to the latest market survey, over 50% of constomers claimed that Lenovo was their first choice for a personal computer. Through these serviceinnovation, Lenovo is able to shape the brand and establish a differential advantage. Corporate-Level International Strategy--Global Strategy:In order to shape their own international brand, Lenovo has implemented a three-step strategy of globalization:First:Lenovo announced a global brand change . Legend is the English name adopted in Hong Kong in 1988. After 19 years, the Lenovo brand name has grown from the earliest product’s name to a brand that worth more than 600 billion today. However, when it is to embark on a journey to become an international brand, there comes some problems.According to Liu(the Chairman of the Board): "When I established the company which was named Legend at the first time. Hong Kong had already has many Legends, for example, in auto industry, there’s almost dozens of Legend companies, and hundreds of Legend products "In the world, there’s more companies named LEGEND and it is almost impossible to buy them all. "At first, I just want to make a living, so I did not think about the international problem." Liu said. Without a simple logo, how could Lenovo start the international expansion, so in 2003, Lenovo global changed their brand name from Legend to Lenovo. “Le”refer to legend, which shows the determination to make a legendary company. “novo” is a latin root which means innovation, pointing out the significance of creative thinking. From then,Lenovo has taken their first step to real internationalization and the world's top 500. At that time,Lenovo and IBM were still in secret contact. Lenovo’s acquisition of IBM PC business is still unknown, but Liu’s determination to build a global enterprise has been set.Second:tthe acquisition of IBM PC business.Lenovo paid $ 1.5 billion in cash and stock in total in the acquisition of IBM PC business and at the same time Lenovo set up a new joint venture company. This meant that Lenovo would promote as the world's third-largest PC manufacturer. The acquisition range of IBM PC business included notebook and desktop PCs. After the acquisition, Lenovo would have the right to use IBM's famous "Think" brand! After the completion of the acquisition, the new Lenovo Group’s global headquarters is located in New York and the main operations centers are set up in Beijing and Raleigh (North Carolina). Two years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investment strategy, Lenovo had branched in 60 countries around the world, throughout the sales network of the world's 160 countries. Lenovo now has not only the leading business notebook product, leading R & D and leading product differentiation capacity, but also the more powerful innovation capability and richer product mix. Lenovo and IBM formed a long-term strategic alliance, IBM became Lenovo's preferred services and customer financing provider and Lenovo became IBM’s preferred PC suppliers,.So that IBM can provide a variety of PC solutions to its customers.Three overseas private investment institutions invested $ 350 million as share in the new Lenovo Group after the merger. Lenovo stock soared all the way since issuance, especially because Lenovo’s rising stock price-earnings ratio in the past six months,. Its market value was almost the number of times exceed its total assets. At that point, the Lenovo was not only international in product marketing network, but also in the shareholding structure and financing channels. Third:support great international events in China(the Olympic Games and World Expo).In march 26,2004, Lenovo Group signed a cooperation agreement in Beijing with the International Olympic Committee (IOC),announcing that it officially became the sixth (2005-2008) Worldwide Partner of the International Olympic Committee (referred to as TOP, TheOlympicProgramme). This was the first time that a Chinese enterprise to become an Olympic top partner. Lenovo's Olympic strategy helped Lenovo beat a lot of competitors. Lenovo also regarded "the World Expo" as part of its planned market strategy for a long time. As early as before the Beijing Olympics, Lenovo has begun an "Expo" project. First, this is the responsibility as a national enterprise. Second, this was a fantastic opportunity to demonstrate the Lenovo’s strength. It’s obvious that Lenovo never forget to pay attention to seize the opportunity to complete its goal to build a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Step 4:Lenovo's Internationalization Strategy effectiveness analysis: Beneficial effects:●Expand the size of the market.Build the foreign markets. Increase revenue.Lenovo has become more attractive after entering the international market.●Promote the economies of scale and learning effects.Lenovo’s international market expansion led a further expand of the scale of the enterprise. The international market offered opportunity for Lenovo to transfer its core competitiveness . it created the conditions for the resource and knowledge sharing across borders. In addition, different markets and different practice provided a lot of opportunity to learn.●Make full use of the advantages of the company's capabilities and resources. Lenovo notonly establish a competitive position in the domestic market, but also gained a competitive position in the international market.●Disperse the business risks.Lenovo established a wide range of market-based companies operating in foreign markets, thus spreading the risks rather than entirely relying on the domestic market.●Improve the brand value .Lenovo had become an international brand.Adverse effects:●Loss of customers.After Lenovo's acquisition of IBM's PC division, a conservative expectation said that lenovo may lose at least about $ 2 billion’s market value.●Different corporate culture.Lenovo and IBM has a huge difference between management and the laws of enterprise, and how to fix it is a great challenge for Lenovo.●Brand Risk.Lenovo’s corporate brand need a lot of improvement in the international market,and thinking about how to get rid of IBM’s effect is imperative.●Sports market stategy is not very mature.Lenovo had spent millions dollars on sport market stratedy.How to effectively control its risks needs a lot of work.Step 5:Major risks and solutions:Market risk:After Think is acquired and the brand was owned by the Chinese.Customers’brand loyalty needed attention. Lenovo had taken a lot of measures: First, the establishment of two headquarters (in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Second, ensure that the CEO is an foreigner.Third, send 2000 IBM salemen to visit all big buyers to explain the situation.At last, Think’s sales didn’t suffer a lot.Staff loss:Staff were worrying about that Lenovo’s large-scale investment would receive less than expecting, and also were worrying about that the acquisition would fail.Culture conflict:The so-called culture conflict is about how to make managers, especially top ones work together effectively, which is one of the most fundamental factors to decide if a company can develop well.When financial crisis appeared, Lenovo took a heavy loss. The surface reason for this is that the direct impact of the financial crisis. Fundamentally, there are problems in management. So, on February 2, 2009, the Board determined to reconstruct the company.Six months later, Lenovo not only reached a strong growth in business above the market average, but also achieved a good integration in team and culture.。
联想集团国际市场营销战略联想集团公司是一家极富创新性的国际化的科技公司,由联想及原IBM个人电脑事业部所组成。
2012年全球企业第370强,作为全球个人电脑市场的领导企业,联想从事开发、制造并销售最可靠的、安全易用的技术产品及优质专业的服务,帮助全球客户和合作伙伴取得成功。
联想公司主要生产台式电脑、服务器、笔记本电脑、打印机、掌上电脑、主板、手机等商品。
联想在2005年5月完成对IBM个人电脑事业部的收购,这标志着新联想的诞生!这也是联想集团拓宽国际市场的起点!联想集团所处的环境分析如下:(一)政治环境目前,我国整体局势是:政治稳定,人民团结,社会关系和谐,繁荣发展,改革在继续深化,生产力在不断提高。
虽然,最近中日关系因为钓鱼岛而有所紧张但总的来说政治局势还是相对稳定。
中国加人WTO以后,与世界大多数国家的贸易双边关系得到进一步加强,合作领域继续拓宽。
国家政治的稳定为联想产品的出口创造了良好的氛围。
(二)经济环境中外合资流行,国内联想产品出口将扩大,联想品牌也将会从国内走向世界。
自我国加人WTO以来,已经开始与WTO全面、全方位进行接轨,世界贸易合作的加强为各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舞台。
(三)文化环境由于中外合作双方来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其社会政治法律制度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由此而形成的经营理念、管理决策思维、企业行为方式等也有着很大的差异,因此在合作过程中出现管理冲突是不可避免的。
正确认识中外双方的文化差异,努力搞好不同文化的融合,消除管理冲突,对促进合资企业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联想集团的营销战略如下:基础管理表现为一个公司在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管理秩序和制度的沉淀,往往认为基础管理具有标准性和可移植性,其实往往不然,基础管理需要在一个公司内部长时间的演化,才能形成一种公司内部多种利益群体对秩序和制度的认同,并建立起契约化的行为规则,它表面上表现为制度,深层次上表现为文化。
而创新管理是公司面对变化的市场环境所采取的变革措施,是对现有秩序和制度的改革甚至破坏。
联想的国际化发展及其优势分析一、公司简介1984年,是中科院计算所投资20万元人民币,由11名科技人员创办,是一家在信息产业内多元化发展的大型企业集团,富有创新性的国际化的科技公司,由联想及原IBM个人电脑事业部所组成。
从1996年开始,联想电脑销量一直位居中国国内市场首位;2013年,联想电脑销售量升居世界第一,成为全球最大的PC(personal computer个人电脑)生产厂商。
自2014年4月1日起,联想集团将会成立四个新的、相对独立的业务集团,分别是PC业务集团、移动业务集团、企业级业务集团、云服务业务集团。
作为全球个人电脑市场的领导企业,联想从事开发、制造并销售可靠的、安全易用的技术产品及优质专业的服务,帮助全球客户和合作伙伴取得成功。
联想公司主要生产台式电脑、服务器、笔记本电脑、打印机、掌上电脑、主板、手机、一体机电脑等商品。
二、集团组成联想集团全球分为2大总部,第1个是位于中国北京市联想集团全球行政总部的所在地联想中国大厦,第2个是2004年中国联想集团收购美国IBM全球PC业务时在纽约刚设立的临时总部,称为联想国际。
而中国北京市联想集团联想中国大厦是联想集团真正的全球行政总部所在地。
2004年中国联想集团收购美国IBM全球PC业务后,同时在中国北京和美国北卡罗莱纳州的罗利设立两个主要运营中心,通过联想自己的销售机构、联想业务合作伙伴以及与IBM的联盟,新联想的销售网络遍及全世界。
联想在全球有27000多名员工。
研发中心分布在中国的北京、深圳、厦门、成都和上海,日本的东京及美国北卡罗莱纳州的罗利。
联想的全球行政总部是位于中国北京市的联想中国的联想大厦。
中国北京和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的罗利设立的两个主要运营中心。
作为全球个人电脑市场的领导企业,联想从事开发、制造并销售最可靠的、安全易用的技术产品及优质专业的服务,帮助全球客户和合作伙伴取得成功。
三、历史大事件1984年10月17日:柳传志带领10名技术人员,以20万元人民币(当时折合2.5万美元)的启动资金,在北京海淀区科学院南路二号创办了联想公司的前身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新技术发展公司。
联想的企业战略分析联想收购IBM,终于进入了IT豪门的行列,如同一支NBA球队进入了贴身拼杀的淘汰赛。
结局会如何,企业诊断给你答案。
下面是小编带给大家的联想的企业战略分析。
2005年2月,惠普公司在台湾地区出人意料地打出“连想,都不要想”的广告,将竞争对手明确地锁定联想。
尽管这很可能是惠普台湾公司使出的一记“损招”,而并非是惠普总部的“本意”,但是从中仍可以嗅出,世界PC市场对联想并购案的重视,以及那审视目光下隐藏的隐隐硝烟。
长期以来,国内市场品牌PC在DIY市场过渡繁荣的阴影下,一直成长艰难。
DIY电脑长期占据国内PC总销量70%左右的份额。
尽管自2001年以来,品牌PC的销量逐年稳步提高,但是相比国外市场,仍旧是需求有限而品牌过剩。
同时,作为国内PC厂商必须要考虑到的是,国内消费者因为软件消费成本低廉,PC更新换代速度较快,虽然品牌PC迎来了大幅增长的“春天”,但是笔记本电脑的不断降价,使台式机市场的未来更蒙上了一层面纱。
笔记本的生产和销售能力,正是国内PC厂商的弱项,国际品牌的强项。
联想作为国内品牌电脑市场占有率最高的生产厂商,选择收购IBM的PC事业部,无疑是为自己推开了一扇通向富饶田野的窗,从拥挤狭小的窄室,走向广阔无垠天地。
国际PC市场,特别是以欧美、日本和韩国为代表的市场,品牌PC仍旧有比较宽裕的市场空间,品牌密集度也远远低于国内。
同时,IBM的笔记本生产和研发技术,一向持行业之牛耳,品牌认知度在市场上也是较高的。
用17.5亿美元再加上7.05亿美元的服务费用,买来哪怕仅仅5年的市场拓展时间,其中蕴含的机会和利润,都很有可能是超值的,何况还能节省不菲的国际市场宣传、渠道建设的费用,从这个角度分析,联想的收购无疑是值得的。
正如联想自己发布的分析报告中称:在收购IBM PC业务之前,联想只有大约3%的收入来自于国外,而且主要是东南亚国家。
如果想充分打入欧美市场,仅靠一己之力,树立品牌,打通渠道,无疑是得不偿失的。
战略管理学-联想并购案例分析第一篇:战略管理学-联想并购案例分析战略管理学作业—东风股份营销班联想的国际化并购决策与联想未来联想的国际化并购决策评析:联想的国际化并购是一次同行业间不同层级的公司并购——联想以总价12.5亿美元(6.5亿美元现金和6亿美元联想股票)收购IBM 的全球PC业务,并将承担5亿美元的净负债。
在多元化战略上举步维艰的联想正处在叉路口,同时在国内市场,正遭受劲敌 DELL的有力的挑战。
联想开始转变战略,以“收缩阵线,专注PC”为战略方向指导下,联想完成对IBM全球PC业务的收购。
根据德鲁克的“企业成功并购五法则”,我们对联想此次国际化并购决策进行评析:(1)收购必须有利于被收购公司IBM的PC部门近年来颓势,对于IBM公司来讲是十分头疼。
尤其2003年PC部门的销售营收为95.6亿美元,但净亏损却高达2.58亿美元。
IBM公司卖出它的全球PC业务,可摔掉包袱,并获取资金专注自己的服务器等业务,这样来看是有利于IBM公司的发展。
(2)须有一个促进合并的核心因素购并双方存在极强的资源互补性。
IBM PC部门在技术、品牌、市场网络、经营管理团队方面有优势但在财务及经营成本上背负沉重包袱;联想则拥有很大的中国PC市场、高效的运营平台作为自己强有力的后盾,这一切构成了此次并购的基础。
对促进此次并购的主要核心因素。
(3)收购方必须尊重被收购公司的业务活动整个漫长谈判过程中联想做了大量的工作。
在实质谈判前,联想找了不少IBM的员工谈话,发现收购后联想会国际化的心态去管理新公司,而IBM的员工还是愿意从IBM离开进入一家新的公司,同样也会很愿意接受联想。
联想的谈判的队伍在不断的扩大的。
在联想的内部,并购所涉及到的部门,包括行政、供应链、研发、IT、专利、人力资源、财务等各个部门均派出了专门小组全程跟踪谈判的过程。
(4)收购公司必须能够在一年内向被收购公司提出上层管理方案在管理层方面,联想在IBM原有的管理团队的基础上进行调整。
联想集团全球化布局的成功要素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寻找全球化发展的机会。
作为全球IT产业的领先者之一,联想集团在全球化布局方面表现出了令人瞩目的成功。
本文将探讨联想集团全球化布局的成功要素,并剖析其中的关键因素。
一、品牌建设与营销策略品牌建设是企业全球化布局的基石。
联想集团在全球范围内积极进行品牌建设,注重建立全球统一的品牌形象,并以此为基础开展全球市场的营销活动。
联想集团拥有了极高的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这为其在全球市场上赢得了广泛认可。
营销策略也是联想集团成功的要素之一。
联想集团充分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市场需求和文化背景,根据不同市场的特点制定相应的营销策略,以迎合当地消费者的需求。
例如,在印度市场,联想集团推出了价格亲民的智能手机,在巩固了自身品牌竞争优势的同时,获得了市场份额的稳步增长。
二、创新与研发能力创新与研发能力是联想集团全球化布局成功的重要因素。
联想集团不断加大对科研与技术创新的投入,始终将创新作为核心竞争力的源泉。
通过与全球顶尖高校和研究机构的合作,联想集团在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例如,联想集团在可折叠屏幕技术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并将其应用于产品设计中,推出了多款创新产品,获得了消费者的青睐。
三、全球资源整合与合作在全球化布局中,资源整合和合作是联想集团成功的重要要素之一。
联想集团通过与全球优秀企业和机构的合作,实现了全球资源的共享和优势互补。
通过收购IBM个人电脑部门和摩托罗拉移动等行业巨头,联想集团获得了更多的技术专利和市场份额,加速了自身的全球化进程。
同时,联想集团积极参与全球供应链网络的构建,通过与全球供应商的合作,确保了产品质量和供货的稳定性。
四、本土化与全球人才队伍建设在全球化布局中,本土化和全球人才队伍建设是联想集团成功的重要因素。
联想集团在全球市场布局时,注重本土化运营,建立了完善的本地化销售和服务网络,为当地消费者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
《联想集团跨国并购及整合研究》篇一一、引言跨国并购已成为企业全球战略扩张的常用方式之一。
在全球化的今天,企业为了获得更多的市场机会、技术和资源,纷纷进行跨国并购活动。
联想集团作为中国企业的代表,通过多次跨国并购活动实现了从国内到全球的快速扩展。
本文将围绕联想集团的跨国并购历程及整合策略进行研究分析,旨在揭示其成功的内在逻辑与外在策略。
二、联想集团跨国并购的背景与历程联想集团作为中国最大的计算机制造商之一,自成立以来便积极拓展国际市场。
其跨国并购的背景主要源于对全球市场的渴望、技术的追求以及资源的整合。
在过去的十年里,联想集团先后完成了对IBM的个人电脑业务、摩托罗拉移动的收购等重要并购活动,进一步巩固了其在全球市场的地位。
三、跨国并购的动机与策略1. 扩大市场份额:联想集团通过并购,迅速进入了新的市场,增加了市场份额,提升了品牌影响力。
2. 技术与资源整合:通过并购获取先进的技术和研发团队,增强自身的研发能力。
同时,整合被并购公司的资源,优化配置,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3. 国际化战略:联想集团通过并购逐步实现了全球化的布局,扩大了企业的国际化经营范围。
四、跨国并购后的整合策略1. 组织架构整合:通过调整组织架构,将不同的业务部门进行有效整合,确保各部门之间的协调与沟通。
2. 人力资源整合:对被并购公司的员工进行评估与调整,保留优秀人才,进行合理的工作分配,确保团队的稳定与高效。
3. 文化整合:尊重并融入当地文化,与被并购公司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增强员工的归属感与忠诚度。
4. 业务整合:对被并购公司的业务进行梳理与优化,实现业务的协同效应,提高整体运营效率。
五、联想集团跨国并购的成效与挑战经过多次跨国并购,联想集团在扩大市场份额、提升技术实力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同时,也面临着文化差异、市场环境变化等挑战。
但通过有效的整合策略,联想集团成功地应对了这些挑战,实现了业务的持续增长。
六、结论联想集团的跨国并购及整合策略为企业全球化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联想控股国际化战略分析目录一、联想控股概述1.1联想控股概况1。
2联想经营与发展记要1.3联想控股组织架构二、联想控股发展的外部环境分析2。
1一般自然社会环境分析2.2联想所处产业环境分析2。
4国际化经营的分析2.3竞争优势环境分析三、联想控股发展的内部环境分析3.1企业核心竞争力3.2价值链分析四、联想控股国际化战略要素分析4.1公司发展战略--发展战略4。
2职能战略——产品战略五、联想控股国际化战略总结和启示5。
1国际化战略给联想公司带来的益处5.2国际化战略过程中突显的风险点5。
3联想国际化战略给中国企业国际化的启示一、联想控股概述1。
1联想控股概况联想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联想控股")于1984年由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投资20万元人民币,柳传志等11名科研人员创办。
经过30年的发展,联想控股从单一IT领域,到多元化,到大型综合企业,历经三个跨越式成长阶段。
2013年,联想控股综合营业额2440亿元,总资产2070亿元。
目前,联想控股员工总数约为59445人(含国际员工7752人).联想控股先后打造出联想集团(Lenovo)(HK0992)、神州数码(HK0861)、君联资本(原联想投资)、弘毅投资和融科智地等在多个行业内领先的企业,并培养出多位领军人物和大批优秀人才。
联想控股对企业机制体制有着深刻的理解,创造性地设计了公司治理结构,高度重视并充分发挥人的作用,为员工创造事业舞台,极大地激发了企业活力;同时,运用多年从事实业与投资所积累的对企业管理规律的认识、优秀的企业文化和良好的品牌声誉,正致力于打造出更多的卓越企业,实现产业报国的理想。
2010年,联想控股制定了中期发展战略:通过购、建核心资产,实现跨越性增长,2014—2016年成为上市的控股公司。
为了实现中期战略目标,目前联想控股采用母子公司的组织结构,业务布局包括核心资产运营、资产管理、“联想之星"孵化器投资三大板块.其中,核心资产运营是联想控股实现中期战略目标的支柱业务,包括IT、房地产、消费与现代服务、化工新材料、现代农业五大行业,它与资产管理板块(含君联资本、弘毅投资)、“联想之星”孵化器投资板块形成良好的互动。
资产管理板块将持续创造现金流,为核心资产的运营和孵化器的投资提供资金保障;与此同时,资产管理还扮演了核心资产项目储备库的重要角色.君联资本和弘毅投资分别成立于2001年和2003年,是联想控股旗下专事风险投资和股权投资及管理的成员企业,首期基金均来自联想控股。
基于联想控股的根文化和多年积累的对企业管理规律的深刻认识,以及品牌、资金、资源等强有力的支持,君联资本和弘毅投资不断实践、创新,现已成为业内领先企业,不仅为投资人创造了优良的回报,还打造出了一支专业的投资和顾问团队。
1。
2联想经营与发展记要1984,中科院计算所投资20万元人民币成立中国科学院计算所新技术发展公司.1989年11月联想集团公司成立。
1994年在香港上市。
1996年,联想首次超越国外品牌,市场占有率位居国内市场第一。
1999年第三季度,联想电脑以8.5%的市场占有率,首次荣登亚太市场PC市场销量榜首2001年4月1日,联想集团实行资产重组,分拆上市,联想自身专著于联想品牌业务.2002联想成立手机业务合资企业,宣布进军手机业务领域.2003联想宣布使用新标识”Lenovo"为进军海外市场做准备。
2004联想成为第一家中国企业成为国际奥委会全球合作伙伴。
2005联想和 IBM达成协议,收购 IBM 全球个人电脑(台式电脑和笔记本电脑)业务。
新联想将成为全球个人电脑行业的第三大供应商。
2009 联想宣布亏损,企业进入困境,柳传志重新担任董事长,杨元庆接替阿梅里奥担任新CEO.同年中国泛海战略参股联想控股(29%),并于2012年将所持9%的股份转让给联想控股管理层。
2010 联想控股转让9。
8%的神州数码股权于KIL公司(郭为为主要股东),转让之后联想控股仅持有神州数码5。
52%。
1。
3联想控股组织架构注:以上组织架构图是根据截至2012年12月公布的数据进行编辑得出二、联想控股发展的外部环境分析(由于联想控股是2000年后联想集团分拆后逐步形成的集团控股企业,所以在阐述外部、内部环境分析时是以联想集团为主要标的企业)2.1一般自然社会环境分析2.1。
1政治环境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一直坚持贯彻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大力发展市场经济,努力完善市场机制,吸纳外资,学习世界先进技术,通过不懈的努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现在社会稳步发展,经济发达,可以说政治局面非常稳定。
2000年后国家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更是将重点放在发展高科技产业上,因此企业应当抓住这个机遇,大力发展科技以获取产业政策的优惠,从而更好的发展自身.而在国家政策提出“将信息产业做大做强"的号召下,我国的政治环境对联想集团的国际化路线具有积极、深远的意义和影响。
2.1.2经济环境由于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近一段时间我国的经济环境还不容乐观,但从长远来看,我国的经济环境依然将处在稳步上升阶段。
同时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继续,我国金融、科技等领域的进一步开放,加速国际接轨.而另一方面,随着WTO过渡期的结束,我国科技等领域的开放,国际企业的进入将使我国本土企业受到冲击.2。
1.3技术环境我国在电子技术领域还处在发展阶段,主要以向国际先进技术学习,模仿为发展方式,属于本土的自主研发能力还比较弱。
但随着本土各大型企业的国际化进程,收购,兼并国际知名高科技企业或业务部门,直接吸收国际领先技术,使得我国现有技术环境得到长足进步.另外,随着本土企业对科技研发的逐渐重视,大力培养,建立自己本企业的科技人才,科研机构,使我国为来的技术环境将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2。
1。
4社会文化环境我国尚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生活水平不如发达国家,对于高科技产品的消费能力还有待提高;我国的人口基数庞大,未来市场消费潜力巨大,同时人口基数庞大导致的劳动力过剩又使得我国本土企业劳动力成本较低;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产品的质量,个性化要求也在提高,同时也更关注生活质量以及生活环境,因此也就对企业社会责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1.5自然环境我国自然资源蕴藏丰富,利于企业的生产制造.但对于高科技企业所需要的高品位钢等高质量制造材料却无法悉数满足;我国交通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已趋于完备,利于企业的渠道建设及完善;我国产业地理规划已趋完善,产业集群的规划将使企业从产业集群的正外部效应获利。
2。
2联想所处产业环境分析2.2。
1行业新进入者的威胁电子计算机的发展趋向于高端技术发展,对技术、规模、品牌和运作等要素的要求将会越来越高。
现在只有那些在电子计算机技术方面比较强的企业才可以在此领域站稳脚跟,所以电子计算机行业的进入壁垒很高.加之各大电子计算机集团都在打价格战,通过以不断地降低价格的方式来增加自己的消费群体的数量,因此也削弱了行业新进入者进入该行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所以行业新进入者的威胁对联想影响不是很大。
2。
2.2供应商的议价能力对于零部件供应商,联想通过借鉴戴尔的模式,与零部件供应商达成协议,通过让供应商将工厂建在联想生产部附近,以需要即取的合作方式,将零部件的储存成本及风险与供应商共同承担;至于软件供应商,2006年Intel与AMD在双核技术上的竞争,使处于下游的电子计算机产业中巨头企业有了新的选择权,更是象征了从此电子计算机企业在与上游软件垄断企业的博弈中获得了主动权,也就是说联想企业的供应商的议价能力变强.2.2.3购买方的议价能力现在电子计算机的三巨头企业(联想、惠普、戴尔)中有直销及经销两种分销模式。
终端消费者:现在电子计算机行业的终端消费者,正逐渐由企业商用向个人消费用转型,大量的个人消费将是电子计算机行业又一个的销售增长点。
个人消费者的特点是:对产品个性化要求高,对价格变动较敏感,对质量及细节的要求也很高.中国市场的消费者目前对电子计算机的了解很少,由于对电子计算机最新科技的了解还未达到普及的程度,因此标准化、专业化的服务对中国的消费者显得更加重要。
经销商:经销商作为专门的销售商,对市场有着敏锐地并且深刻的了解和把握。
经销商也与电子计算机的生产企业有着利益共存的关系,同时也分担着电子计算机生产企业的销售风险。
正是由于这样的关系,经销商与普通的终端消费者相比,有着明显的价格谈判能力。
2。
2。
4替代产品的威胁以目前的技术发展水平来看,还无法找到可以完全替代电子计算机的电子产品。
但是与电子计算机部分功能相似的电子产品出现了不少,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上网本等,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消费者对上网功能的需求。
特别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的出现,智能手机(如苹果IPHONE、三星Galaxy及ATIV系列)、平板电脑(如IPAD系列)几乎可以看作是一个缩小版的电子计算机,而且它更易于携带,从某方面来看,与电子计算机相比还有一些优势,它有效结合了电脑和传统手机的功能并做了延伸,如购物、支付、定票等等。
因此考虑到此方面,它们已经对传统电子计算机行业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对于联想来说,替代产品的威胁一直存在。
所以联想应在外观及技术方面投入更大的精力,来抵抗小型产品对本身的冲击.近年来联想也加大了投入研发智能手机、平板电脑领域的财力、人力、物力,到现在已具有了一定的规模和产品市场竞争力。
2.2。
5同业竞争者的竞争强度早期电子计算机行业内生产相关产品且规模较大的品牌企业有几十家,其中知名的国内品牌包括联想、同方、方正、长城、宏基、华硕、神舟、TCL、七喜等。
在电子计算机行业中,第一阵营的规模化战略于2004年下半年开始,市场主要以打价格战为主,在大型企业不断地不顾利润的降价过程中,大量的中、小品牌的电子计算机厂商在竞争中一夜破产消失。
2004年联想企业对于IBM的电子计算机业务的并购,改变了全球电子计算机行业竞争格局,建立了戴尔、惠普、联想三强鼎立的新局面.其中戴尔以直销的分销方式作为企业的经营模式,低廉的成本打低价格策略在戴尔、惠普、联想这三大电子计算机企业中表现的最为突出,而惠普则以生产功能齐全的电子计算机产品为特点不断发展。
而联想目前已将企业的竞争策略由以前的打低价格战向拉回电子计算机业务为主转变了.2.3竞争优势环境分析2.3.1技术优势首先,联想企业通过收购IBM的电子计算机业务,在最短时间内拥有了大量的、领先的电子计算机生产技术,对联想企业而言,是对企业的信息、技术进行了一次大补血。
其次,联想自己本身也拥有着固定的、较为强大的研发团队为其产品做研究开发,因此在技术领域,相比其他企业,联想占有一定的领先优势.2.3.2渠道优势联想于1994年在全国各地开始发展代理商,深刻体会到以专卖店的形式对渠道管理的要求是严格的,不能只靠利益来使加盟商与自己长期合作,必须使用新的方法让加盟商全力配合自己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