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小镇之江苏吕四仙渔规划案例
- 格式:doc
- 大小:52.00 KB
- 文档页数:3
启东吕四古镇分析建筑0xx嘻嘻嘻07140320xx论文摘要:吕四镇又名鹤城,紧靠南黄海畔的吕四渔场和吕四渔港,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古镇。
吕四有浓郁的“吕祖文化”氛围,八仙之一吕纯阳四次来此故得名吕四,相传吕四又是仙鹤驻足的地方故又名鹤城。
吕四拥有1300多年历史,有建于明朝的集庆庵,建于元末的三清殿、天主教堂宗教场所;具有启东最古老的500多年的银杏树、吕四古井、清代进士李氏父子故居等文物古迹;是著名建筑大师陶桂林的故乡;吕四的渔歌号子享誉中国。
关键词:古镇历史沿革、古镇空间格局、古镇建筑特色、古镇人文、古镇典型建筑。
1、吕四古镇历史沿革吕四历史悠长,其镇名来历传说纷纭,主要与吕洞宾四至有关,并留下了“洞宾楼”、“纯阳桥”、“洞宾大饼”等遗迹和名点。
盛唐时,骆宾王因讨伐唐武则天失败而遁迹于此,唐末淮南节度使杨行密发现这里是天然制盐场所,便屯兵烧盐。
后周显德年间,正式设置政场合的地方行政机构吕四场。
嘉靖三十六年,修筑吕四城,名曰:鹤城。
古城周长462丈,城高1.5丈。
城分东南西北四门,两个水关。
内设烟墩36个,一有倭寇立即燃烟报警。
后因多次海潮侵袭,鹤城早已坍塌,大部分的吕四先民死于海啸,海啸过后朝廷从江南常州抽调“彭毛朱周成袁成”,史称七姓移民,且镇区南迁重建。
清时所产“真梁”盐晶莹鲜洁,“色味甲天下”,曾作“贡盐”,并在国际上两次展览获奖。
吕四背负富铙的吕四渔场,自从麻勒吉开“海禁”,后,成为南北五省渔船民集散之地。
盐渔之利,商贾云集,店家摊贩充塞大街小巷,一度有“小扬州”之称。
二三十年代,屡遭海匪蹂躏,1938、1939年日军飞机三次轰炸,把一个千年古镇糟踏得商业萧条,建筑物破败不堪。
建国后,1952年6月定为具属镇。
2、吕四古镇空间格局1、吕四古城池《淮南子》曰:“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居人,此城郭之始也”。
可见中国古代建造城池的目的就是“卫君”和“居人"。
吕四古城—鹤城也是基于这个原因建造的。
苏州是鱼米之乡、江南水乡,但该地的水文化并不是千篇一律的,苏州的文化记忆与苏州古城都有着命脉相依、生息相融的关系。
近年来,经济的发展对苏州渔家村一带的古代民居和人文资源的冲击和破坏越来越大。
江南区域旅游开发起步比较晚,其理论研究和具体实践较为不足,苏州石湖渔家村在苏州区域有着非常浓厚的历史文化,根据其自身优秀的水乡特色发展当地的旅游业有利于保护当地文化,使其不被时代的洪流埋没并弘扬于世人。
1苏州水乡特色文化建设的意义在苏州石湖渔家村项目设计的过程中,笔者深刻了解了渔家村在苏州的重要性,将苏州的水乡特色作为苏州的文化名片并融入民居、村落、水乡、吴越遗址,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对现行性资料与实际风俗资源进行研究。
渔家村具有丰富的文化蕴藏和历史信息,是我国千百年来文化、历史、社会和民俗等多方面的浓缩,通过对其进行研究可以充分了解中国水乡社会历史文化的变迁和发展。
重现苏州水乡历史可以使更多人了解到古代人的生活,以苏州石湖渔家村为例,阐述当地水、建筑、经济的发展,以探索文化遗产的内在价值[1]。
在探寻传统文化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中,对自然要素、人居要素与文化要素建立联系,并系统性分析苏州水乡文化的构成要素及其特征,无论是地域、人居、文化还是点状、线性、面域都是很重要的考察纬度[2]。
例如,渔家村项目主要是形成“一轴三片”的格局,即新郭老街传统文化轴,包括田园风光片区、传统文化片区、新生文化园片区,南部的田园风光片区将是一片与石湖配套相连的旅游休闲区,中部的传统文化片区将复原新郭老街,北部的新生文化园片区将成为和沧浪新城配合的总部基地、文化创意基地。
这只是实地考察的一部分内容,整个的区域环境、物质文化资源、历史文化资源和经济资源都属于实地考察范围[3]。
2苏州水乡文化传承与保护的策略2.1街巷布局与空间节奏序列苏州石湖渔家村———新郭老街的街巷布局主要有两种形式。
第一,传统商业街典型街巷布局形式的归纳。
新郭老街街巷布局从传统老街的经典模式出发依水而建,形成南北东西两条主街,依托主街及建筑的退让关系形成巷、弄等次一级步行道路系统,从而保证街巷布局充分体现传统老街的布局肌理,确保新郭老街街巷空间的纯正性。
吕四港开发建设的比对思考
杨松梅
【期刊名称】《市场周刊:理论研究》
【年(卷),期】2009(000)005
【摘要】港口是重要的交通基础设施,是振兴地方经济发展的纽带和桥梁。
江苏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沿江沿海开发,大力启动"海上苏东"建设工程。
笔者经过实地调研,比对宁波北仑港及"长三角"其他城市港口的自然条件及开发建设的一些做法,就吕四港开发建设作几点粗浅的思考。
【总页数】3页(P49-50,28)
【作者】杨松梅
【作者单位】中共启东市委党校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127
【相关文献】
1.开发吕四港:江苏经济发展的重大后劲项目 [J], 张建飞
2.开发吕四港加速长江经济的发展 [J], 顾静珍
3.时不我待只争朝夕——吕四港开发意义探寻 [J], 顾静珍;;
4.开发吕四港,加速长江经济巨龙的腾飞 [J], 顾静珍
5.“港港联动”——让吕四梦圆“东方大港”——在中国·吕四港开发建设工作汇报会上的讲话(摘要) [J], 王茂林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0个风渔融合的优秀案例1. 风渔融合的定义和意义风渔融合是指将风能发电与渔业相结合的一种新型发展模式。
传统上,渔船需要依靠燃油供给进行运营,但是这种方式存在环境污染问题。
而利用风能发电,不仅可以为渔船提供动力,还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实现可持续发展。
下面将介绍10个风渔融合的优秀案例,展示其在不同地区的实践和应用。
2. 纽约渔港的风渔融合项目纽约渔港是美国东海岸重要的渔业中心,该地区的渔船数量庞大,使用燃油供能。
为了推动可持续发展,一项风渔融合项目在该渔港启动。
通过在渔船上安装风能发电装置,为渔船提供动力,减少对燃油的依赖,同时减少港口的碳排放量。
3. 挪威海岸渔村的风渔融合方案挪威是世界著名的渔业大国,其许多海岸渔村也在探索风渔融合的可行性。
在挪威的一座海岸渔村,通过在渔船和渔业设施周围的海域布置风能发电装置,为该地区的渔船和港口设施提供清洁能源,并为渔民提供更好的工作条件。
4. 日本瀬戸内海的风渔融合实践日本瀬戸内海地区是著名的渔业产区,该地区也在积极推动风渔融合的实践。
通过在离岸海域建设风能发电场,为附近的渔船提供动力,并将多余的电能输出到岸上,为当地居民供电,减少对传统燃煤发电的依赖。
5. 德国北海的风渔融合示范项目德国北海是欧洲著名的风能发电区域,同时也是渔业活跃的海域。
为了实现风渔融合,德国在北海建设了示范项目。
通过在离岸海域建设风能发电场,并与周边的渔业活动协调,实现风能供电和渔船运营的有机结合。
6. 中国渔港的风渔融合创新中国是世界上渔业发展最为迅猛的国家之一,许多渔港也在积极推动风渔融合的创新。
例如,在福建某渔港,利用离岸风能发电设施为渔船提供动力,并为附近的冷链设施提供电力,促进了渔业的发展和冷链物流的提升。
7. 韩国渔村的风渔融合示范基地韩国作为东北亚地区的重要渔业大国,许多渔村也在致力于风渔融合的发展。
其中一座渔村在海域建设了风能发电设施,并与当地的渔业和港口设施协调运营,实现了可持续能源的利用和渔业经济的发展。
休闲渔悦
922019年第8期最美渔村(二)
方巷镇沿湖村
江苏省扬州市沿湖村地处渔业资源丰富的邵伯湖西岸,是扬州市唯一纯渔民居住的渔业专业行政村,先后获得“中国乡村旅游金牌农家乐”、“中国特色村”、“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三星级园区”等荣誉称号。
近年来,沿湖村抢抓江淮生态大走廊建设机遇,走出了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特色发展之路。
吕四港镇
吕四港镇区域总面积219.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9.3万人,是江苏省启东市面积第一大镇。
目前全镇共有渔船共535艘,年海洋捕捞产量几乎占江苏省的三分之一。
壮丽的大海风光、浓淳的民俗风情、丰盛的海鲜美食,孕育了吕四港镇浓厚的“海文化”、“渔文化”。
“吕四渔家号子”等民俗精品沉淀了浓厚的渔家文化,被列入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穆墩岛村
穆墩岛村位于洪泽湖上唯一岛屿——穆墩岛上,隶属江苏省泗洪县半城镇。
全村人口2068人,拥有蟹塘12000亩,2016年全村水产品总产量达1800吨,实现渔业经济总产值9000万元。
穆墩岛位于洪泽湖近湖心区,水体洁净,生态环境优美。
经过多年的经营发展,穆墩岛村已形成最具湿地自然风貌、最具中国湖岛特色、最具水上渔民风情、最具湖鲜美味特色渔村。
第一章用地布局规划第17条居住用地1.规划原则和目标(1)建设高标准、高起点、可持续发展的居住区,为城镇居民创造优美、舒适、安全、方便、现代化的生活居住环境;(2)住宅建设与环境建设同步进行,重视因地制宜地组合居住区内各种建筑、绿化植物和自然环境条件,创造朴实、大方、明朗、亲切并富有特色的社区生活环境;(3)集中紧凑地组织居住用地,按照居民生活的不同层次需求,分级配置公共服务设施,使居住功能明确、建设有序、方便生活、便于管理,且富有社区生活气息和文化涵养;(4)注重对居住区内各类市政设施的配套,同时,加强对规划区内各主要农村居民点的改造以及市政设施的配置;(5)通过市场化的方式与适当的政府引导,有效的调控镇区的土地供应。
借鉴先进地区的经验,有序有效地推动镇区的房地产发展。
2.布局规划至2020年居住用地达到371.50公顷,占规划建设总用地的31.83%,人均居住用地面积约为37.15平方米。
居住用地分四片分布,分别为吕四片区北部新区居住区、吕四片区南部新区居住区、吕四片区中心居住区和秦潭居住区。
(1)一类居住用地(R1):为市政公用设施齐全、布局完整、环境良好,以低层住宅为主的用地。
规划该类居住用地面积为7.58公顷,临近北串场河与大洋港交汇处的商务绿岛(纯阳岛)。
(2)二类居住用地(R2):为市政公用设施齐全、布局完整、环境较好,以多、中层住宅为主的用地,规划该类居住用地面积为363.92公顷。
3.中小学配套在居住区和居住小区建设中按国家有关标准配置中学、小学、幼儿园、托儿所。
中小学必须配备必要的体育活动场所,如操场、跑道等。
规划保留鹤城中学、茅家港中学和双鹤学校,共计3所普通中学。
将全镇的小学适当就近合并,成为中心小学,积聚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水平。
规划吕四片区保留大洋港小学、桂林小学和北海小学。
秦潭片区保留秦潭小学。
第18条公共设施用地1.规划原则(1)在镇区建设现代化的行政办公、商业金融、文教体卫等公共服务设施;(2)建设分等级、多层次的公共服务设施,形成相对完整的公共服务设施体系;(3)搞好居住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的配套建设,合理布局商业网点,以满足居民基本生活的需要;(4)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应充分考虑吕四港镇今后长远发展的可能,并使其发展和实施具有连续性。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小镇名称:吕四仙渔小镇小镇位置:吕四特色小镇位于江苏启东吕四经济开发区北部沿海地带,东至两闸,西至如意大道,北至大堤,南邻临海高等级公路,交通便利规划面积:4.2平方公里投资规模:15亿元所属产业:海洋渔业、水产加工、海洋贸易、海鲜美食、主题观光、文化休闲相关政策:江苏省政府印发了《关于培育创建江苏特色小镇的指导意见》,明确小镇建设要结合“非镇非区”的新理念,打造产、城、人、文“四位一体”的新模式,培育彰显地方产业特色、引领区域创新发展、突显苏派人文底蕴的江苏特色小镇。
规划核心:海文化,除了简单的吃喝玩乐,也要深挖当地的渔业文化资源,设置5500平米的渔港品牌体验馆以及观海平台,并与中国水产加工与流通协会共同创建渔港展示馆,突出吕四地区千年渔港的古镇特色。
规划理念:结合当下“大众旅游”的时代背景,吕四港地处黄海之滨,如果能打造出更好的旅游产品与服务,那么将会在供给端来丰富大众的需求。
吕四是一座千年古镇,当地渔民还保留着根据时令出海捕鱼的传统。
近年来吕四港更是将渔业作为开发重点,形成了捕捞、精养、深加工、销售产业链。
这个小渔港的海洋捕捞量更是占据了全省的三分之一。
而且当地的水产养殖面积也与日俱增,都为小镇向特色小镇转型创造了条件。
如何把握如今这一波特色小镇的盛宴?就需要引导当地传统渔业向休闲渔业转变,将传统的生产活动与当地的海洋文化、旅游资源相结合,为游客带来全新的休闲体验。
产业基础:吕四小镇拥有四大渔场、六大中心渔港,拥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项目实施:想要打造吕四仙渔小镇的地方名片,就要发挥特色小镇产业集聚的功能,在招商引资过程中筛选出符合当地特色产业发展的企业。
小镇还打造了一条占地8万平方米的海鲜街,为游客休闲、品尝地方特色餐饮提供了载体。
此外,吕四仙渔小镇还打造了国际度假渔村、游客服务中心、生态停车场,为将来发展旅游产业奠定了基础。
用好科技赋能打造智慧城市 ——正余“机器人小镇”建设的启示发布时间:2022-08-05T07:55:41.118Z 来源:《中国教工》2022年第6期作者:陈新新陈晗妮汤梦媛[导读] 当前,我国工业机器人已经初具规模,一批机器人技术的研究人才也涌现出来,陈新新陈晗妮汤梦媛南京理工大学紫金学院摘要:当前,我国工业机器人已经初具规模,一批机器人技术的研究人才也涌现出来,某些关键技术已达到或接近世界水平。
当前,正余机器人小镇,集聚各大企业,在这一个小镇当中研究与制造的技术力量相对集中。
为国家打造智慧城市,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关键词:机器人小镇,智慧城市,意义基金项目:本文为2021年江苏省生产力学会开放课题“用好科技赋能,打造智慧城市——以正余“机器人小镇”建设为例(编号为:JSSCL2021B002)” 的研究成果。
一、当前国家工业机器人行业市场规模与发展趋势2015-2019年中国工业机器人产量持续增长,“2008年到2012年,智慧城市概念闯入业内眼帘,在政府的主导和企业的推动下,我国进行了大量探索与研究。
”①2019年度国内工业机器人产量累计达18.69万套,同比增长27%。
受疫情影响,宏观经济受到冲击,国内汽车、电子等机器人下游行业发展受限,机器人需求增速放缓。
2020年至今,工业机器人产量出现负增长。
现阶段,我国生产制造智能化改造升级的需求日益凸显,工业机器人的市场需求依然旺盛,据统计,2019年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达到57.3亿美元,随着2020年工业机器人行业逐步复苏,国产机器人有望凭借行业东风、实现市场规模的进一步扩张。
据机经网,从2015年至2019年,在国内六轴机器人市场,国产机器人销量从不到8000台,提高至近2.4万台;国产的市占率也从2015年的16.4%提升到2019年的24.1%。
国产机器人虽然逐渐崛起,但是其行业问题依然不少。
根据GGII机构数据,2019年工业机器人营业的难点主要分布在集成商能力不足、投资回报期过长集成商能力不足、终端用户认知待提升等,其中集成商能力不足依然是占比最大的因素,达到25%。
10个风渔融合的优秀案例农业与渔业是两个相互联系且互相影响的行业,它们的结合对于促进农渔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保护环境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风渔融合即是指将风能与渔业相结合,在利用风能的同时,促进渔业的发展,并实现两者的良性互动。
下面将介绍10个风渔融合的优秀案例,以期展示这一发展模式的可行性和广泛应用前景。
案例1:风力水泵渔船某渔村在近海建设了一艘配有风力水泵的渔船。
当风力足够时,风力水泵可以为船上的渔网机械设备提供动力,减轻渔民的体力劳动,提高渔船的效率。
借助风力水泵的推进,船只在渔区内可以更灵活地航行和捕捞,为渔民带来较大的便利。
这一案例展示了风力和渔业的有效结合,充分发挥了风能在渔业领域的应用价值。
案例2:风能灌溉渔塘某省级渔业示范园区引入了风能灌溉系统,将风能转化为电能,为渔塘提供稳定的供水和灌溉服务。
通过将风能与渔塘水源紧密结合,大大提高了水利设施的可靠性和灌溉效率,促进了渔业养殖的发展,为农渔业生产带来了显著的效益。
案例3:风光互补养殖园区某地设立了一家大型养殖园区,它将养殖区域与光伏和风电发电设备进行有效结合。
通过在场地规划上的合理设计,养殖园区能够最大程度地利用自然资源,提供养殖设备所需的电力,并减少对传统电力的依赖。
这一案例不仅为养殖企业节约了能源成本,也对于环保方面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案例4:风能海水养殖某地利用海域开展风能海水养殖。
通过在海上架设风力发电机组,将风能转化为电能,用于养殖水族箱内的过滤、加温、增氧设备等。
这样一方面提供了清洁能源,另一方面也促进了海洋养殖业的发展,并改善了养殖水质,提高了养殖产出的质量。
案例5:风能水产加工厂某渔业合作社建设了一座以风能为主要能源的水产加工厂。
风能被转化为电能,为加工厂内的生产设备提供动力,同时还可以为周边农户提供部分发电服务。
这一案例有效地解决了传统加工厂耗能过多、造成环境污染的问题,减少了企业的能源成本,具有很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浅述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吕四渔民号子》的历史渊源与保护价值浅述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吕四渔民号子》的历史渊源与保护价值浪尖上开放的奇葩,非物质文化的瑰宝—浅述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吕四渔民号子》的历史渊源与保护价值启东市文化馆袁水芳吕四古镇地处启东市北部,成陆于唐五代,古称东瀛洲。
它由长江泥沙冲积而成。
北宋年间,人们开始登上这块沙地,相传八仙之一的吕洞宾曾四次驾鹤仙游此地,故得名吕四。
明、清时期,这里盐业、渔业兴盛,吕四便逐步发展成为中国的四大渔场之一。
千百年来,这里几乎所有的人们都以大海为生,以海洋捕捞为主业,他们潮起扬帆,潮落进港,搏击在天海之间,收获在风浪之中。
无边的大海赋予了他们宽阔的胸怀,如雷的惊涛炼就了他们洪亮的歌喉,为了船头船尾的联系,为了捕捞作业的协调,更为了抒发内心的情感,吕四独有的渔号就这样在船头、在海滩、在风口浪尖上诞生了,特有的海上生产、生活,加上吕四一带独特的民族风情,就这样催生出了独具魅力的《吕四渔民号子》。
《吕四渔民号子》是我国汉民族民歌的一种,广泛流传于长江中下游一带,有着极为坚实的生存根基和广阔的流传区域,今天,我们探寻《吕四渔民号子》的历史根源,寻找它的发展演变过程,重申它的保护价值,意在希望全社会都来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给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下更多的非物质文化瑰宝。
一、《吕四渔民号子》的形成如同劳动产生了语言一样,吕四渔号也因为劳动而产生。
由于海上作业的特殊性,远古时期渔民们的劳动强度非常之大,如升帆,拨蓬,起网等,全靠人力而为。
为了渲泄沉重的生理与心理压力,释放自己、娱乐自己;为了激发劳动热情,提高劳动效率;更为了船头船尾的联系及捕捞作业的协调,人们便创造了没有文字、不同节奏、音调高亢的“吭唷、吭唷”歌——劳动号子。
《吕四渔号》种类繁多,有的高吭嘹亮,有的深情悠远,有的节奏明快,有的音节委婉,它演绎了多少代吕四渔民的恩怨情仇,喜怒哀乐,反映了吕四人热爱劳动,追求幸福的美好理想。
吕四100亿打造法式浪漫小镇
昨日,启东吕四港经济开发区与金诚新城镇集团签约“魁北克旅游小镇”项目,签约金额100亿元,由金诚集团与加拿大魁北克政府合作,在吕四港联合打造一个具有中欧特色的海边旅游小镇。
魁北克城名胜古迹甚多,是北美洲的一座历史名城。
在旧城区,满眼都是18世纪殖民时期的法式风情。
1985年该地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世界文物保护区”,这是北美唯一个被城墙保护的城市。
魁北克城是加拿大的第九大城市,全市总人口约68万,其中绝大多数为法裔加拿大人,95%的居民只讲法语。
从魁北克建筑风格,畅想建成后的吕四魁北克旅游小镇。
祝吕四发展越来越好!。
10个特色小镇的成功开发案例,绝对让你茅塞顿开!江南药镇2015年6月,浙江省第一批37个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名单正式公布,以中药材历史经典产业为主导的“磐安江南药镇”名列其中。
江南药镇位于磐安县新渥镇境内,距离磐安县城不到10公里。
自古以来磐安便是浙江省中药材之乡,尤其盛产以“白术、元胡、玄参、白芍、玉竹”为代表的磐五味,被誉为“天然的中药材资源宝库”。
中国药材城“磐安浙八味市场”是长三角地区唯一的大型药材特产批发地。
磐安以此为基础,以浙江省特色小镇为发展契机,打造融“秀丽山水、人文景观、生态休闲、旅游度假、康体养生”于一体的江南药镇。
近期建设用地面积393公顷,其中主要建设区用地面积132公顷。
江南药镇定位为“药材天地、医疗高地、养生福地、旅游胜地”,通过培育中医药健康产业、旅游服务业和养生养老产业三大新兴产业,融产业、旅游、社区、人文功能于一体,建设成为以中草药文化为主、集高端中药产业、旅游度假养生、区域联动发展的特色小镇;塑造一个尊重和传承中国中医药文化、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精致特色小镇。
江南药镇总投资51.5亿元,主要用于非盈利性基础及服务设施和重点工程项目,其中非盈利性基础及服务设施投入约11.5亿元,主要用于打造文化旅游品牌、中医药养生园、特色文化街区和中药产业园建设。
分为三大功能区:一是结合浙八味市场,通过药文化园、养生博览馆、中医药文化特色街区、中医院、康体养生园的建设打造江南药镇的核心区,作为药镇对外服务的主体部分;二是主题展示区,包括中医药主题公园、百草园,以中药材的种植和展示功能为主;三是以中医药产业园建设为代表的产业区。
磐安县“江南药镇”被列为省首批特色小镇创建对象,由县委书记牵头专门成立了小镇建设指挥部。
截至2015年底,已开发建设面积112公顷,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不包括商品住宅和商业综合体项目)10.05亿元,吸引120家企业、990家个体工商户、20多个创业团队入驻。
小镇名称:吕四仙渔小镇
小镇位置:
吕四特色小镇位于江苏启东吕四经济开发区北部沿海地带,东至两闸,西至如意大道,北至大堤,南邻临海高等级公路,交通便利
规划面积:4.2平方公里
投资规模:15亿元
所属产业:海洋渔业、水产加工、海洋贸易、海鲜美食、主题观光、文化休闲
相关政策:
江苏省政府印发了《关于培育创建江苏特色小镇的指导意见》,明确小镇建设要结合“非镇非区”的新理念,打造产、城、人、文“四位一体”的新模式,培育彰显地方产业特色、引领区域创新发展、突显苏派人文底蕴的江苏特色小镇。
规划核心:
海文化,除了简单的吃喝玩乐,也要深挖当地的渔业文化资源,设置5500平米的渔港品牌体验馆以及观海平台,并与中国水产加工与流通协会共同创建渔港展示馆,突出吕四地区千年渔港的古镇特色。
规划理念:
结合当下“大众旅游”的时代背景,吕四港地处黄海之滨,如果能打造出更好的旅游产品与服务,那么将会在供给端来丰富大众的需求。
吕四是一座千年古镇,当地渔民还保留着根据时令出海捕鱼的传统。
近年来吕四港更是将渔业作为开发重点,形成了捕捞、精养、深加工、销售产业链。
这个小渔港的海洋捕捞量更是占据了全省的三分之一。
而且当地的水产养殖面积也与日俱增,都为小镇向特色小镇转型创造了条件。
如何把握如今这一波特色小镇的盛宴?就需要引导当地传统渔业向休闲渔
业转变,将传统的生产活动与当地的海洋文化、旅游资源相结合,为游客带来全新的休闲体验。
产业基础:吕四小镇拥有四大渔场、六大中心渔港,拥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项目实施:
想要打造吕四仙渔小镇的地方名片,就要发挥特色小镇产业集聚的功能,在招商引资过程中筛选出符合当地特色产业发展的企业。
小镇还打造了一条占地8万平方米的海鲜街,为游客休闲、品尝地方特色餐饮提供了载体。
此外,吕四仙渔小镇还打造了国际度假渔村、游客服务中心、生态停车场,为将来发展旅游产业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