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影子价格.doc

影子价格.doc

影子价格.doc
影子价格.doc

影子价格就是指基金管理人于每一计价日,采用市场利率和交易价格,对基金持有的计价对象进行重新评估。当基金资产净值与影子价格的偏离达到或超过基金资产净值的0.5%时,或基金管理人认为发生了其他的重大偏离时,基金管理人可以与基金托管人商定后进行调整,使基金资产净值更能公允地反映基金资产价值,确保以摊余成本法计算的基金资产净值不会对基金持有人造成实质性的损害。

概述

用线性规则方法计算出来的反映资源最优使用效果的价格。用微积分描述资源的影子价格,即当资源增加一个数量而得到目标函数新的最大值时,目标函数最大值的增量与资源的增量的比值,就是目标函数对约束条件(即资源)的一阶偏导数。用线性规划方法求解资源最优利用时,即在解决如何使有限资源的总产出最大的过程中,得出相应的极小值,其解就是对偶解,极小值作为对资源的经济评价,表现为影子价格。这种影子价格反映劳动产品、自然资源、劳动力的最优使用效果。另外一种影子价格用于效用与费用分析。广泛地被用于投资项目和进出口活动的经济评价。例如,把投资的影子价格理解为资本的边际生产率与社会贴现率的比值时,用来评价一笔钱用于投资还是用于消费的利亏;把外汇的影子价格理解为使市场供求均衡价格与官方到岸价格的比率,用来评价用外汇购买商品的利亏,使有限外汇进口值最大。因此,这种影子价格含有机会成本即替代比较的意思,一般人们称之为广义的影子价格。关于影子价格,国内外有着不同的论述。国内一些项目分析类书籍中,认为影子价格是资源和产品在完全自由竞争市场中的供求均衡价格。国外有学者认为,影子价格是没有市场价格的商品或服务的推算价格。它代表着生产或消费某种商品的机会成本.还有学者将影子价格定义为商品或生产要素的边际增量所引起的社会福利的增加值。

性质特征

影子价格是基金公司根据估算的市场收益率计算出的各类债券的价格,反映了货币市场基金持有债券在现有市场情况下的价格水平。基金公司日常是采用成本摊余法计算资产净值,即根据债券历史成本和摊销的溢价和折价进行估值。如果市场出现较大变化时,影子价格和成本摊余法的估值会有较大的差别。当两者偏离度较大时,基金公司应当根据情况进行调整组合,以控制风险。

用线性规则方法计算出来的反映资源最优使用效果的价格。用微积分描述资源的影子价格,即当资源增加一个数量而得到目标函数新的最大值

时,目标函数最大值的增量与资源的增量的比值,就是目标函数对约束条件(即资源)的一阶偏导数。用线性规划方法求解资源最优利用时,即在解决如何使有限资源的总产出最大的过程中,得出相应的极小值,其解就是对偶解,极小值作为对资源的经济评价,表现为影子价格。

影子价格是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单位资源变化所引起的目标函数的最优值的变化。这个定义是基于线性规划中的合理利用有限资源以求得最好的经济效果的规划问题。影子价格正是这种假设条件中单位资源对目标极值的贡献,是资源的单位价格,反映资源在企业内部运用的贡献情况,称之为资源的影子价格。通过对偶规划方程求得。

历史发展

最优价格又称“计算价格”、“影子价格”、“预测价格”。是荷兰经济学家詹恩·丁伯根在本世纪30年代末首次提出来的,运用线性规划的数学方式计算的,反映社会资源获得最佳配置的一种价格。他认为影子价格是对“劳动、资本和为获得稀缺资源而进口商品的合理评价”。1954年,他将影子价格定义为"在均衡价格的意义上表示生产要素或产品内在的或

真正的价格"。

萨缪尔逊进一步作了发挥,认为影子价格是一种以数学形式表述的,反映资源在得到最佳使用时的价格。联合国把影子价格定义为“一种投入(比如资本、劳动力和外汇)的机会成本或它的供应量减少一个单位给整个经济带来的损失”。

前苏联经济学家列·维·康特罗维奇根据当时苏联经济发展状况和商品合理计价的要求,提出了最优价格理论。其主要观点是以资源的有限性为出发点,以资源最佳配置作为价格形成的基础,即最优价格不取决于部门的平均消耗,而是在最劣等生产条件下的个别消耗(边际消耗)决定的。这种最优价格被美籍荷兰经济学家库普曼和原苏联经济学界视为影子价格。

列·维·康特罗维奇的最优价格与丁伯根的影子价格,其内容基本是相同的,都是运用线性规划把资源和价格联系起来。但由于各自所处的社会制度不同,出发点亦不同,因此二者又有差异:丁伯根的理论是以主观的边际效用价值论为基础的,而列·维·康特罗维奇的理论是同劳动价值论相联系的;前者的理论被人们看成一种经营管理方法,后者则作为一种价格形成理论;前者的理论主要用于自由经济中的分散决策,而后者的理论主要用于计划经济中的集中决策。

处理流程

采集基础

货币市场基金从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管理的中国货币网上采集双边报价信息,以此为基础估算市场公允收益率。

定价品种的分类

将定价品种分为国债、央行票据和政策性金融债、其他允许投资的金融工具三类。货币市场基金影子价格工作小组每季度确定当期最活跃的成交类别作为下一季度的估值基准类别,并确定三类定价品种之间的收益率折溢价标准,一并作为下一季度的估值基准。

影子价格

估值剩余存续分类

1、剩余存续期小于等于3个月;

2、剩余存续期大于3个月,小于等于6个月;

3、剩余存续期大于6个月,小于等于9个月;

4、剩余存续期大于9个月,小于等于397天。

数据采集方法

1、寻找估值基准类别券种的双边报价信息。每个工作日16:45分后,从中国货币网采集双边报价的收益率信息。双边报价收益率保留至小数点后第4位,第5位四舍五入。

2、其他信息其他信息如债券面值、票面年利息、每年的利息支付频率、债券剩余存续期等。

各期限段公允收益率

1、以双边报价中估值基准类别各券种的买入收益率和卖出收益率的简单平均值,作为该券种的收益率标准。收益率标准保留至小数点后第4位,第5位四舍五入。

2、如有多个双边报价商对同一品种提出报价,以最低的买入收益率和最高的卖出收益率的简单平均值,作为该券种的收益率标准。

3、根据估值基准券类别剩余存续期的划分原则,计算各期限段中所有券种收益率标准的简单平均值,作为该期限段品种的市场公允收益率标准。

4、

若当日某期限段券种没有双边报价信息,则以上一日该期限段券种的公允收益率标准作为当日该期限段券种的公允收益率标准。

其他类别品种的公允收益率标准

根据基准券类别中各期限段品种的公允收益率标准,以及其他品种与基准券类别之间的收益率折溢价标准,确定其他类别品种各期限段的公允收益率标准。

基金的“影子价格”

参照“全价估算公式”,分别计算当日货币市场基金持有各券种的“影子价格”。2、将各券种的“影子价格”导入估值表中,计算“影子价格”确定的基金资产净值。

估算公式

(一)持有券种在计算日至到期日之间的付息次数为1的,采用以下公式,计算各券种的影子价格。

其中:PV为各券种的影子价格;M为债券面值;C为债券票面年利息;f为债券每年的利息支付频率;D为从计算日至债券到期日的剩余天数;y 为估算的市场收益率。

(二)持有券种在计算日至到期日之间的付息次数大于1的,采用以下公式,计算各券种的影子价格。

其中,PV为各券种的影子价格;y为估算的市场收益率;C1为本期票息; C2为下一期开始的票息,对于固定利息债券C2=C1;f为债券每年的利息支付频率;n为剩余的付息次数,n-1即为剩余的付息周期数; D为计算日距最近一次付息日的天数;w等于D/当前付息周期的实际天数,等于D/(上一个付息日-下一个付息日);M为债券面值。

经济含义

如果目标函数是利润,这里的就是影子利润(意义不大);如果目标函数是销售金额,这里的才是影子价格。人们通常讨论的是后一种,目标函数是销售金额,是影子价格。从对公式的解读中,人们看到这个资源的影子价格是资源的本身价格加上其对产品的边际利润贡献。由此人们可以看到,是i资源的边际价格、最高买价;是资源的机会成本、最低卖价。这就是影子价格的经济意义。

现在人们来看这段文字“在完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当某种资源的市场价低于影子价格时,企业应买进该资源用于扩大生产;而当某种资源的市场价高于企业影子价格时,则企业的决策者应把已有资源卖掉”。当某种资源的市场价格低于影子价格时,买进扩大生产,该资源对生产的边际贡献是影子价格与市场价格的差值。当某种资源的市场价格高于影子价格时,将已有的该资源卖掉,其效果是:该资源不用投入生产即可获得相当于市场价格与影子价格差的超额利润。当然为保证整体目标实现,该资源在满足本厂生产的前提下,应该是将多余的资源以高于影子价格的市场价格卖掉。

确定步骤

第一步:产品规划:1)确定各产品生产所需资源;2)确定资源的最大使用限量;3)进行各产品销售价格定位;

第二步:利用线性规划模型求解最优生产组合;

第三步:利用对偶模型求解资源的影子价格;

第四步:做出资源买卖决策方案。

社会影响

影子价格是投资项目经济评价的重要参数,它是指社会处于某种最优状态下,能够反映社会劳动消耗、资源稀缺程度和最终产品需求状况的价格。影子价格是社会对货物真实价值的度量,只有在完善的市场条件下才会出现。然而这种完善的市场条件是不存在的,因此现成的影子价格也是不存在的,只有通过对现行价格的调整,才能求得它的近似值。

国民经济评价虽然不能简单地采用交换价格,但是现实经济中的交换价格毕竟是对资源价值的一种估价,而且这种价格信息又是大量存在于现实经济之中,所以获得影子价格的基本途径是以交换价格为起点,将交换价格调整为影子价格。影子价格的类型在确定某种货物的影子价格之前,应先区分该货物的类型。根据项目投入和产出类型,可将货物分为:外贸货物、非外贸货物和特殊投入物(资金、外汇等)。一种货物的投入或产出,如果主要影响国家进出口水平,应划为外贸货物;如果主要影响国内供求关系,则应划分为非外贸货物。根据中国的具体情况,区分外贸货物和非外贸货物,宜采取以下原则。

其生产和使用将直接影响国家出口、进口的货物,按外贸货物处理。一般包括:项目产出物中直接出口的货物,间接出口的货物,替代进口的货物;项目投入物中直接进口的货物,间接进口的货物,占用原可用于出口的货物。非外贸货物是指其生产或使用不影响国家进出口的货物。符合下列情况的货物

应视为非外贸货物:天然非外贸货物,如国内施工和商业以及国内运输和其他国内服务。由于国家政策和法令限制不能外贸的货物。国内生产成本加上到岸的运费和贸易费用后,其总成本高于离岸价格,致使出口得不偿失而不能出口,反之则不能进口。特殊投入物一般指劳动力、自然资源和土地的投入。

影子价格有三种理论,一是资源最优配置理论;二是机会成本和福利经济学理论;三是全部效益和全部费用理论。影子价格的计算方法有两种,一是整体算法,二是分解算法。全部效益和全部费用理论以及分解算法是中国技术经济学提出的。根据这个理论和方法,影子价格(指国内影子价格)由生产价格和经济效果系数两部分组成。生产价格反映直接成本,经济效果系数反映与供求效应有关的间接成本。比如,一吨煤炭的生产价格为100元,利用一吨煤炭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即经济效果系数为200元,那么煤炭的影子价格等于300元。影子价格有国际影子价格和国内影子价格两种,国际影子价格等于国际市场价格乘以合理汇率。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价格放开不等于价格完全自由,最高价格不能超过生产价格和影子价格水平,否则,就是暴利行为。

影子价格浅析

影子价格理论的雏形是前苏联著名经济学家列维康托洛维奇为解决资源最优利用问题而提出的客观制约估价理论。它主要用于国民经济计划工作中的集中决策研究, 也称为“最优计划价格”理论。随后荷兰经济学家詹恩丁伯根将其进一步完善,用于自由经济中的分散决策, 于是影子价格又被称为“预测价格”。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萨缪尔森发展了丁伯根的影子价格理论, 使其成为主要反映资源是否得到合理配置和利用的预测价格的概念, 并从三个方面做出了比较具体的阐述和补充: 1. 影子价格是以线性规划为计算方法的计算价格; 2. 影子价格是一种资源价格; 3. 影子价格是以边际生产力为基础。此外他还把商品的边际成本也称为影子价格。 影子价格的最初定义是紧俏商品的经济价值。这里所指的商品是广义的概念, 它包括生产要素、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对于最终产品( 消费品) , 是以消费者的支付意愿来衡量它们的经济价值。而生产要素( 基本资源) 和中间产品( 如原材料、动力等) 是生产过程或建设项目所必需的投入, 这些资源的经济价值是以它们在生产过程中产出的边际效益来衡量。换句话说, 在资源数量有限的情况下, 影子价格是这种资源增加或减少一个单位将引起的总效益改变的量值。资源的经济价值与这种资源可得到的数量有着密切的联系。如果某种特定的资源非常稀少, 而它又有相互竞争的许多种用途, 那么这种资源只能用在最佳的场合, 它的影子价格或机会成本( 即被迫放弃的次佳用途可以取得的效益) 势必很高。但如果这种资源的供给比较充足, 那么次佳用途对于这种资源需求也能被满足。依次分析, 按照可能取得效益递减的顺序分配这种资源, 这种资源的影子价格就随之下降。在完全自由竞争条件下, 市场价格经常能够反映商品的实际价值, 即与商品稀有程度紧密联系的经济价值, 因此这种市场价格就是影子价格这是由于在完善的市场条件下, 市场价格的形成完全取决于供需双方。当市场上某种商品供不应求时, 价格就会上升, 并促使增加该种产品的生产和供给, 或抑制对它的需求, 而某种商品呈现供过于求时, 价格就会下落,从而引起对它的需求扩大, 或减少这种产品的生产。只有当某种商品的供需基本平衡时, 价格才相对稳定。此时, 需求方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与供给方所能按受的最低价格趋于一致。如果通过市场竞争使各种商品的价格都接近或趋向于均衡状态, 那么各种商品的价格就能充分反映它们的价值和供求关系, 同时呈现出各种商品之间合理的比价关系。在这种价格体系大体合理的条件下, 一切生产者和经营者的经济行为将在价格机制约束下趋于正常化, 即以节约劳动和资金、适应社会需求来取得真正的经济效益。同时, 宏观上能起到在各个产业部门之间合理配置资源的作用。正是在这样的意义上, 市场价格真实反映了商品的经济价值。然而, 由于市场机制不完全或其它因素的影响, 可能引起市场价格和商品实际经济价值的背离, 这种情况在发展中国家可能更为突出。西方经济学家提出用影子价格来计量商品的经济价值, 或作为投入的资源代价如前所述, 只有在完全自由竞争条件下的市场价格才是影子价格。而完全自由竞争条件是现实中并不存在的理想情况。显然, 上述定义是一个经济理论上的概念。至于影子价格的具体确定, 则要选用概念上合理而又现实可行的估价方法。 康托洛维奇和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库普曼先后用线性规划理论证明影子价格是资源配置的线性对偶规划的最优解。线性规划是数学规划的重要理论, 也是运筹学的

(定价策略)影子价格

影子价格就是指基金管理人于每一计价日,采用市场利率和交易价格,对基金持有的计价对象进行重新评估。当基金资产净值与影子价格的偏离达到或超过基金资产净值的0.5%时,或基金管理人认为发生了其他的重大偏离时,基金管理人可以与基金托管人商定后进行调整,使基金资产净值更能公允地反映基金资产价值,确保以摊余成本法计算的基金资产净值不会对基金持有人造成实质性的损害。 概述 用线性规则方法计算出来的反映资源最优使用效果的价格。用微积分描述资源的影子价格,即当资源增加一个数量而得到目标函数新的最大值时,目标函数最大值的增量与资源的增量的比值,就是目标函数对约束条件(即资源)的一阶偏导数。用线性规划方法求解资源最优利用时,即在解决如何使有限资源的总产出最大的过程中,得出相应的极小值,其解就是对偶解,极小值作为对资源的经济评价,表现为影子价格。这种影子价格反映劳动产品、自然资源、劳动力的最优使用效果。另外一种影子价格用于效用与费用分析。广泛地被用于投资项目和进出口活动的经济评价。例如,把投资的影子价格理解为资本的边际生产率与社会贴现率的比值时,用来评价一笔钱用于投资还是用于消费的利亏;把外汇的影子价格理解为使市场供求均衡价格与官方到岸价格的比率,用来评价用外汇购买商品的利亏,使有限外汇进口值最大。因此,这种影子价格含有机会成本即替代比较的意思,一般人们称之为广义的影子价格。关于影子价格,国内外有着不同的论述。国内一些项目分析类书籍中,认为影子价格是资源和产品在完全自由竞争市场中的供求均衡价格。国外有学者认为,影子价格是没有市场价格的商品或服务的推算价格。它代表着生产或消费某种商品的机会成本.还有学者将影子价格定义为商品或生产要素的边际增量所引起的社会福利的增加值。 性质特征 影子价格是基金公司根据估算的市场收益率计算出的各类债券的价格,反映了货币市场基金持有债券在现有市场情况下的价格水平。基金公司日常是采用成本摊余法计算资产净值,即根据债券历史成本和摊销的溢价和折价进行估值。如果市场出现较大变化时,影子价格和成本摊余法的估值会有较大的差别。当两者偏离度较大时,基金公司应当根据情况进行调整组合,以控制风险。 用线性规则方法计算出来的反映资源最优使用效果的价格。用微积分描述资源的影子价格,即当资源增加一个数量而得到目标函数新的最大值

浅述影子价格的经济意义

目录 第一章绪论 (2) 1.1影子价格的释义及思想 (2) 1.2影子价格的发展史 (3) 1.3研究影子价格的方法及步骤 (3) 第二章线性规划的基本知识 (5) 2.1线性规划问题及其数学模型 (5) 2.1.1线性规划问题 (5) 2.1.2线性规划问题的数学模型 (6) 2.1.3线性规划问题的解的概念 (8) 2.2单纯形法 (8) 2.2.1单纯形法的基本步骤 (8) 2.2.2单纯形表 (9) 2.4单纯形法的矩阵描述与影子价格 (11) 2.3.1单纯形法的矩阵描述 (11) 2.3.2单纯形表与矩阵表示的关系 (13) 2.3.3影子价格及其与单纯形表的关系 (14) 第三章影子价格的经济意义及应用 (17) 3.1影子价格的经济意义 (17) 3.1.1影子价格的经济解释 (18) 3.1.2影子价格的经济意义 (18) 3.1.3影子价格的求法 (19) 3.2影子价格的应用 (20)

3.2.1问题描述 (21) 3.2.2问题提出 (21) 3.2.3问题分析 (22) 3.2.4模型建立 (22) 3.2.5问题解决 (23) 参考文献 (26) 第一章绪论 1.1影子价格的释义及思想标注参考文献 影子价格是一种理论价格。用微积分描述资源的影子价格,即当资源增加一个数量而得到目标函数新的最大值时,目标函数最大值的增量与资源的增量的比值,就是目标函数对约束条件(即资源)的一阶偏导数。用线性规划方法求解资源最优利用时,即在解决如何使有限资源的总产出最大的过程中,得出相应的极小值,其解就是对偶解,极小值作为对资源的经济评价,表现为影子价格。这种影子价格反映劳动产品、自然资源、劳动力的最优使用效果。另外一种影子价格用于效用与费用分析。广泛地被用于投资项目和进出口活动的经济评价。

特殊投入物的影子价格

特殊投入物的影子价格 1、劳动力的影子工资 影子工资是项目使用劳动力而国家和社会为此付出的代价。其主要内容是劳动力的机会成本,即由于在项目中使用了劳动力而在别处被迫放弃的劳动力的边际产出。在一个项目中使用了某个劳动力,在别的地方就不能再使用这个劳动力。这个劳动力在最好的替代用途中放弃的产出,就是项目使用这一劳动力的机会成本。除此以外,劳动力就业转移和使用的社会费用也是影子价格的组成部分。所以,计算劳动力的影子工资,必须包招以下几个方面 的内容:(1)由于项目使用劳动力而导致别处被迫放弃的原有净效益; (2)因劳动力的就业或转移所增加的社会资源消耗,如交通运输费用、城市管理费用等。其计算公式为: 影子工资=劳动力边际产出十劳动力转移的社会费用 2、土地的影了价洛 土地影子价格是国民经济为土地被工程项目占用所付出的代价。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土地用于拟建项目改变原有用途放弃的净效益(如土地的种植收入);二是社会为此而增加的资源消耗(如居民搬迁费等)。从国民经济角度看,土地属于重要的稀缺资源,所以无论土地的征用形式如何,都应参照具有同等收益的土地价格计算土地的经济代价,按土地的机会成本来计算土地的影子价格。若项目占用土地是没有什么用处的荒山野岭,其机会成本可视为零。若项目占用农业土地,其机会成本为原来的农业净效益。苦项目占用城市土

地,其机会成本则以原来的商业利润来计算。总之,应按项目所占用土地的具体情况,来计算土地的影子价格。 在我国由于基本数据缺乏,计算土地的机会成本有一定的困难。所以,通常是采用土地租金的办法来计算其影子价格。在我国,土地优劣和级差地租是客观存在的,用租金的办法来确定土地的影子价格还是可行的。通常的办法是用土地的净收益,来反映土地的租金,然后用一个适当的利率(即经济收益率)使其资本化;对于土地这一非贸易的特殊投入物,再将其资本化的价值乘上标准换算系数,就可求得土地的影子价格。计算公式为: 土地影了价格=土地净收益/利率x换算系数 在确定土地影子价格时,对土地净收益的计算应分为两种情况:(1)农用地。农用地的净收益应根据农业劳动生产率来确定,也就是农用地总产值减去农用地总成本后的净产值。需要注意的是农用地的总成本只包括种子、肥料、农药、机械使用等,不包括人工费;(2)城市土地。城市土地的净收益的确定与农用处有一定的区别,农用地按土地实际净产值计算,城市土地则必须按地段的商业利润计算。一般来说,城市土地的影子价格要比农用地高得多,所以应区别土地所处区域来计算土地的净效益。 土地影子价格的计算也可以来采取净效益现值法,按项目占用土地的整个期间逐年净效益的现值之和来计算。由于这种方法充分地估计了土地产出的增长因素,并以口岸价格为基础对土地的产出进行了调整,所以净效益的估算比前面所描述的土地租金法的估算值要准

【项目管理知识】项目管理中影子价格的作用

项目管理中影子价格的作用 1前言 项目管理中,对项目投资前、建设中、投产后分别进行经济分析、评价与评估都是必要的。影子价格在经济分析、评价与评估中是决定其分析、评价、评估结论正确度、可信度、科学度的核心与关键。国家计委花费了一定人力、物力、财力测定了部分影子价格,但因影子价格门类繁多,影响因素又很多。因此,在对项目进行经济评价时,仍有许多投入物、产出物的影子价格须由经济评价人自己测定或自己分析取用。 因此,研究、掌握、应用影子价格对项目管理中的经济分析、经济管理、投资管理人员都具有深远重大的影响,同时在经济建设、企业经营,乃至在国家、地方政府的计划、决策分析中也具有重大的作用与广泛的用途。 2影子价格的含义 “影子价格”至今尚无统一、公认的定义,由大量资料表明,可将影子价格的要领归为以下三类:类是边际价值理论为基础;第二类是与劳动价值论相联系;第三类则是重在应用的综合理论(上述两类理论的有机结合)。 2.1以边际价值理论为基础的影子价格含义 影子价格是以边际生产力为基础的商品“边际成本”,即指增产某一个单位产品的边际成本就是其产品的影子价格,或者指当在某一段投入资源上,对资源进行配置与充分利用每增加一个单位资源量得到的盈利的差额即为该投入资源物的影子价格,或表述为“边际效益”。 这一理论认为,商品价格不是由生产商品的平均生产条件的耗费决定,而是由生产后一个单位(或边际单位)的耗费决定。或者说是由边际单位生产费

用决定的。这种边际理论与机会成本理论是相联的,都是按边际生产费用的原则规定价格,在产品价格中考虑产品较高的生产费用,以便价格反映产品投入资源的稀少性。根据这一概念则项目中投入物的影子价格应该是边际成本,产出物的影子价格应该是边际效益。于是进行经济评价(估)时,要求具体操作人员须分别确定投入物与产出物的边际成本与边际效益,这是很不容易的事。 2.2与劳动价值论相联系的影子价格的含义 影子价格指对劳动资本和为获得稀缺资源而进行商品的合理评价。 这一理论从客观的社会需求估价效用,把价值重点放在商品的社会效用上,由社会必要劳动消耗决定价格。众所周知,决定产品价值的是生产三要素――劳动、资本、劳动自然条件。然而除此直接劳动消耗外的各种支出――资金生产率、资源利用、生产能力、产品需求关系等问题,也应进行客观分析、客观评价。这种客观的评价与劳动价值论是一致的。这一理论说明影子价格是随社会需求、社会劳动消耗、社会资源紧缺程度等因素而变化,不是长期不变的;同时说明是指在社会优化的生产组织情况下,供、求达到均衡,各种资源(含人力资源)均获得利用时的价格,这是很难甚至不可能做到的事。 2.3重在应用的综合理论影子价格的含义 上述所谓、第二类理论影子价格含义实质都强调了影子价格是反映资源得到合理配置与使用的价格,而且都是通过线性规划将有限资源与价格联系起来,于是有人将影子价格的含义描述为:是以线性规划(或数学方法)表达求解,以边际生产力论为基础的,反映资源得到使用的价格,曾被称为资源价格、预测价格、计算价格、优计划价格、内部会计价格、记帐价格、隐含价格、效率价格、经济价格等等。

影子价格

谈一谈对影子价格的看法。 我们可以从两个角度来分析“影子价格”的实际经济意义: 1.从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活动来看,实例1:甲厂生产A、B两种产品,生产消耗为 钢材、机械加工工时和人工处理工时,两种产品的单耗及销售单价如下表所示。已 知该厂现有钢材100t,机械加工工时180 个,人工处理工时240 个,问如何制定 生产计划可使销售收入最大。设x1、X2,分别为生产A、B 两种产品的件数,销 售总收入为S 万元,则这个线性规划问题的数学模型为: 式(1)的经济含义是显然的,我们着重研究式(2)得经济含义。假如甲厂的决策者决定不将各种生产能力用于生产,而是将钢材作为商品出售,将机械加工工时和人工处理工时用于对外加工,此时,摆在决策者面前的问题就是如何对这三种生产能力进行定价,即在何种价格下可以放弃生产,接受对外加工。很显然,将各种生产能力的价格定得越高,收入就越大,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各种生产能力作为商品在市场上出售时,其价格必然受到市场调节影响,价格越高,竞争力越差,从而就越不容易卖出去,反之,价格越低,竞争能力就越强,这样,若从出让的角度来考虑,生产能力的价格应当定在不低于自己生产时获得收入的条件下,尽量降低价格。如果我们假设钢材、机械加工工时和人工处理工时的价格分别为y1、y2、y3,则所讨论的问题正是求对偶问题的目标函数 G=100y1+180y2+240y3的最小值问题,而约束条件y1+2y2+y3≥1 和2y1+2y2+6y3≥3 则分别表示原来用于生产单位A 产品和单位B 产品时所消耗的各种生产能力,在出让时的收入不能低于A 产品和B 产品的销售单价。 计算(2)式中的y1,y2,y3也是计算一种价格,但它是一种特殊的价格,因为它并不就是这三种生产能力作为商品在市场上的出售价格,而是基于不少于工厂自己生产所能获得的最大收入这样一个事实,是一种隐含在这三种生产能力背后的一种对于作用大小的“度量”,即它所刻画的是工厂按照最优计划生产时,各种生产能力在创造收入时所起的作用。比如,若求解(2)式得y1=a,y2=0,y3=b 其中a,b ≥0 且a>b,则工厂按最优计划生产得到的总收入为: a〃100+0〃180+b〃240=100a+240b(万元)

如何确定合理的征地价格

遇到征地拆迁问题?赢了网律师为你免费解惑!访 问>>https://www.doczj.com/doc/8411124699.html, 如何确定合理的征地价格 尽管价格决定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但英国政府认为其基本精神应该是这样的:征购价格应该是所有者(或求得补偿者)得到一个货币量,这个货币量对于所有者来说,就好像征购没有发生一样。 现行征地制度为什么不合理 按照保守的数字(官方统计),仅1987年到2001年,全国非农建设占用耕地3300多万亩。改革开放以来,实际的耕地征用应该大大超过这个数字。如果每亩地的最终使用价格为10万,总地价当在3万亿以上。事实上,在几年前,我国有的中西部地区的每亩耕地在转为非农用地时,最终使用价格也已经到了10万元以上,更不用说东部发达地区高得令人咋舌的价格了。这部分收入,农民得到了多少? 《土地管理法》规定,征用耕地的土地补偿费用为该土地征用前 3年平均产值的6至10倍,安置费为4至6倍。从一些典型调查看,发达地区农民得到的收入,每亩在1万元以内;中西部地区农民得到的更少。按照这个比较,说近十多年通过征地环节,使农民的收入流

失3万亿以上,农民留在手上的只是一个零头,并不夸张。 现行法律规定的不合理性是显而易见的。如果只是农业用地的所有权转移,地价作为年收益的6至10倍是合理的。但是,如果耕地转为非农用地,农民的土地被占用以后成为无地农民,那么,这个价格就不公道了。主要理由是两个: 第一,虽然现行价格可能反映了农民丧失土地以后的农业经营损失,但不能反映农民的实际损失。农民丧失土地以后,不得不进入城市,生活的风险大大增加,消费成本(劳动力再生产成本)显著提高,土地的社会保障作用不再存在,成为下不如农民,上更不如城市居民的赤贫阶层。因此,不能按照农业耕地的影子价格”来给农民补偿损失。 第二,土地在转为非农用地以后,会产生巨大的级差收益,这个级差收益是土地所有权的收益,其中农民应该得到合理的部分。 此外,土地征用的程序也不合理。我们目前的做法是,土地征用是政府行为。土地一经征用,即变为国家的土地,然后由国家将它划拨或出售给土地的开发商或使用者。农民与土地的最终使用者之间没有直接的交易。这种做法使得农民以及他们所组成的集体”不能与土地的最终使用者直接进行交易,便一开始就剥夺了农民的交易权,使

影子价格理论

影子价格理论

期刊李明哲: 计算价格和影子价格 费用效益分析与财务分析最主要的区别之一是:前者使用影子价格,后者使用市场价格。影子价格源于运筹学里的线性规划,是在既定资源约束条件下实现目标函数时得到的对偶解。这个对偶解被称为“影子价格”是针对资源实际价格而言的,即先有了“竿”,然后才有太阳底下的“影”,没有“竿”就无从有“影”。在传统的费用效益分析中,投入与产出都有“实际价格”或“现行市场价格”,如果这个市场价格不是由市场机制形成的,它就不可能反映投入产出的经济价值,那么就可设定资源最优配置的条件,在确定的目标下,计算能反映其经济价值的“影子价格”。对于项目中的投入、产出,包括劳动力与外汇,亚洲开发银行主张用其“经济价值”表现。在许多项目中,费用或效益根本就没有市场价格,例如1公顷林地垦耕还林涵养水分的价格,高速公路节省旅行时间的价格,空气质量恶化引发呼吸道疾病造成的费用(价格),卫生防疫减少发病率、降低死亡率的价格,培训教师提高授课质量和学生升学率的效益等等。没有市场价格并不等于这些活动 不会有经济产出,其内在的经济价值只是目前未能找到公认的简便方法来计量与表达,但通过努力在将来是可以实现的。将上述几种情况中的估计价格称为影子价格虽然可以为人理解,但未免过于牵强。在Little和Mirrlees的专著《发展中国家项目评价与计划》[6]中,他们指出经济学家使用影子价格“是一种不幸”,并主张使用“计算

价格”,并在该书中有必要用能反映汇率经济价值的影子汇率取代实际 汇率,实际工作中可使用影子汇率换算系数乘以实际汇率求得。由于汇率是全国统一的,影子汇率换算系数就是国家级的评价参数,一般由国家投资主管部门组织测定与发布。 在《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的编制过程中,有关部门根据均衡汇率的原理,测算了影子汇率换算系数为1·04。主编单位“考虑到进口增值税税率一般为17%,出口产品通常免征增值税,再考虑非贸易外汇收支不征收增值税,非贸易外汇收支占我国外汇收支一定比例,最终影子汇率换算系数取值为1·08”。对此取值,笔者以为不妥。 在经济费用效益分析中引入影子汇率的本意是体现外汇固有的经济价值,消除实际汇率的扭曲。1994年我国外汇储备只有200多亿美元,通货膨胀率达到25%,平均关税率高达50%,外汇是极度稀缺的经济资源。是年,《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二版)公布的影子汇率换算系数为1·08,这个数值大体反映了计划经济末期外汇短缺、汇率严重扭曲的情况。目前,由于我国产品在世界市场的竞争力增强,2007年第三季度国家外汇储备已达到14 000亿美元,我国对美国与欧洲的贸易出现巨额顺差,贸易磨擦不断,这集中反映出实际汇率的低估,而人民币自2005年开始进入升值通道。加入WTO后,我国平均关税率降到不足10%,汇率的市场形成机制正在逐步完善,汇率偏离其经济价值已有了根本改善。在这种情况下,仍然保持1·08的影

(定价策略)影子价格理论

期刊李明哲: 计算价格和影子价格 费用效益分析与财务分析最主要的区别之一是:前者使用影子价格,后者使用市场价格。影子价格源于运筹学里的线性规划,是在既定资源约束条件下实现目标函数时得到的对偶解。这个对偶解被称为“影子价格”是针对资源实际价格而言的,即先有了“竿”,然后才有太阳底下的“影”,没有“竿”就无从有“影”。在传统的费用效益分析中,投入与产出都有“实际价格”或“现行市场价格”,如果这个市场价格不是由市场机制形成的,它就不可能反映投入产出的经济价值,那么就可设定资源最优配置的条件,在确定的目标下,计算能反映其经济价值的“影子价格”。对于项目中的投入、产出,包括劳动力与外汇,亚洲开发银行主张用其“经济价值”表现。在许多项目中,费用或效益根本就没有市场价格,例如1公顷林地垦耕还林涵养水分的价格,高速公路节省旅行时间的价格,空气质量恶化引发呼吸道疾病造成的费用(价格),卫生防疫减少发病率、降低死亡率的价格,培训教师提高授课质量和学生升学率的效益等等。没有市场价格并不等于这些活动 不会有经济产出,其内在的经济价值只是目前未能找到公认的简便方法来计量与表达,但通过努力在将来是可以实现的。将上述几种情况中的估计价格称为影子价格虽然可以为人理解,但未免过于牵强。在Little和Mirrlees的专著《发展中国家项目评价与计划》[6]中,他们指出经济学家使用影子价格“是一种不幸”,并主张使用“计算价

格”,并在该书中有必要用能反映汇率经济价值的影子汇率取代实际汇率,实际工作中可使用影子汇率换算系数乘以实际汇率求得。由于汇率是全国统一的,影子汇率换算系数就是国家级的评价参数,一般由国家投资主管部门组织测定与发布。 在《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的编制过程中,有关部门根据均衡汇率的原理,测算了影子汇率换算系数为1·04。主编单位“考虑到进口增值税税率一般为17%,出口产品通常免征增值税,再考虑非贸易外汇收支不征收增值税,非贸易外汇收支占我国外汇收支一定比例,最终影子汇率换算系数取值为1·08”。对此取值,笔者以为不妥。 在经济费用效益分析中引入影子汇率的本意是体现外汇固有的经济价值,消除实际汇率的扭曲。1994年我国外汇储备只有200多亿美元,通货膨胀率达到25%,平均关税率高达50%,外汇是极度稀缺的经济资源。是年,《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二版)公布的影子汇率换算系数为1·08,这个数值大体反映了计划经济末期外汇短缺、汇率严重扭曲的情况。目前,由于我国产品在世界市场的竞争力增强,2007年第三季度国家外汇储备已达到14 000亿美元,我国对美国与欧洲的贸易出现巨额顺差,贸易磨擦不断,这集中反映出实际汇率的低估,而人民币自2005年开始进入升值通道。加入WTO后,我国平均关税率降到不足10%,汇率的市场形成机制正在逐步完善,汇率偏离其经济价值已有了根本改善。在这种情况下,仍然保持1·08的影子汇率换算系数,就是坚持人民币汇率仍然保持10余年前的扭曲水

影子价格的作用

影子价格在项目管理中的作用与用途 3.1 在建设项目经济评价中的作用 众所周知,《建设项目经济评价》的根本目的是在建设项目经济评价中的作用 众所周知,《建设项目经济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使有限的某种资源投入于各种不同的用途中,或者是多种有限资源投入于某种用途中, 以 以使整体经济效益最大。而进行国民经济评价的基本任务是分析、计算、研究项目的国民经济效益及国民经济为该建设项目所付出的代价及一 系列经济评价指标。在计算国民经济效益或代价时,“价格”问题是至关重要的。目前我国的市场价格不能用以度量国民经济效益与费用,否则会得出错误结论,导致决策失误、浪费资源与财富。为使项目经济评价较准确、标准、规范、统一地进行,国家计委规定:在国民经济评价中,必须采用符合经济评价理论与方法要求的、能合理度量资源、产出的价格——影子价格。 3.2 在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中的作用 一个美国出色的大企业家表述了如下的观点,他说:“我宁愿利用一百个人的1%而不愿用一个人的100%价值”显然,从这一观点中不禁可问,他为什么能采取增加人力的方法去追求企业更大盈利呢? 诚然,这一观点的内涵是多方面的。如: 从政治影响考虑帮助解决就业问题;从工人数量与质量考虑充分利用各人的体能、技能、智能

因素最保险的部分;充分利用众多人的综合效应等等。然而其与本文直接相关的道理是该企业家对影子价格理论的应用。说明在其企业中,增加百人为单位的人力资源所增加的成本(百人的工资)一定小于这百人为单位人力资源的影子价格(百人的影子工资)。利用影子价格使企业中的资源得到最佳配置;同时还可利用影子价格得出其企业人力资源最多增加的人数,即得出在保证企业总盈利最大时,某一资源最多增加的限度;并可推知,影子价格能用于企业生产产品的安排;新产品及投资项目的选择;用于企业内部成本与效益分析;用于企业经营决策中。如:当企业所需要的某种资源的市场价格低于该种资源的影子价格时,企业决策人可买进该种资源;当企业拥有某种资源的市场价格高于该种资源的影子价格时,企业决策人可卖出该种资源以获利润、减少储藏空间与保险金并增加了资金的时间价值。 3.3 在制定调整价格体系中的作用 用影子价格作为制定价格与调整价格体系的基础或依据,不仅能促进国家资源与经济建设的良性发展,也是国家经济改革、市场完善、持续发展与大众意愿的需要。 (1)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稀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尚未完善,价格体系中普遍存在扭曲现象;而影子价格是反映有限资源最优配置的价格,其本身具备了使有限资源得以合理开发、综合利用的科学性,价格的价值性,合理性与充分的吸引力与价格的优越性。因此,用影子价格对被扭曲的市场价格进行矫正、调整,将物价中未曾考虑的外部经济因素考虑进去,逐步用于价格的制定与建立合理的价格体系,这对促进

影子价格影子价格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虚幻价格”(对由于是非劳动产品从而没有价值的东西,可以具有“想象的价格”)理论,同当今盛行的“影子价格”理论是相通的。由于影子价格在世界各国的经济活动和交往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其理论和方法也比较成熟,并且影子价格的确定又更多地是从整个社会对国土资源的使用和耗费进行研究,因而影子价格的理论和方法可以用来直接确定国土资源的社会价格。而且,运用此种理论和方法所得到的国土资源的价格既能反映该种资源在整个经济运行中所起的机制性作用,又能反映所耗费、使用的资源对生态系统的牵动和影响。 前苏联著名经济学家列·维·康托罗维奇,为解决资源最优利用问题而提出的“客观制约估价”理论,也就是“影子价格”理论。不过,它主要是用于国民经济计划工作中的集中决策研究之中,故亦称为“最优计划价格”。“影子价格”理论是由荷兰经济学家詹思·丁伯根正式提出的,主要用于自由经济中的分散决策,故又常被称为“预测价格”。萨缪尔森发展了丁伯根的“影子价格”理论,使其成为主要反映资源是否得到合理配置和利用的“预测价格”概念,并从三个方面做出了比较具体的阐述和补充:第一,“影子价格”是以线性规划为计算方法的“计算价格”;第二,“影子价格”是一种“资源价格”;第三,“影子价格”以边际生产力为基础。另外,他还把商品的边际成本称为“影子价格”。 国土资源价格完全可以采用“影子价格”的理论和方法来予以确定,其具体计算可以运用“参照权数”的方法。所谓“参照权数”,即寻找一个“参照系数”,将人们所使用、研究的某种国土资源的全部使用价格与之对应,并求出相应的各种比例系数,该比例系数即为“参照权数”。例如,国际价格、到岸价格、离岸价格等,都可作为参照系数,用本国相应物资价格与之相比较,从而获得相应国土资源价格,即得国土资源的影子价格。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