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猪分娩率低的原因分析及提高措施
- 格式:pdf
- 大小:1.10 MB
- 文档页数:2
2017年第11期近些年,我国猪只饲养量呈现逐年增高的趋势,而猪场中母猪的饲养是很重要的,通常母猪的分娩率决定着所产仔数的数量、个体大小、健康程度等,与养猪场的经济效益有直接的关系。
在实际的养殖生产中引起母猪分娩率低的原因主要包括受胎失败和妊娠失败。
引起母猪分娩率低的原因主要有两种:(1)受胎失败;(2)妊娠失败。
而造成受胎失败和妊娠失败的原因有公猪方面的因素,也有母猪方面的因素。
因此,要针对不同的原因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提高母猪的分娩率,从而提高母猪的产仔数以及仔猪的质量。
1母猪受胎失败的原因分析公猪的精液的质量是影响母猪受胎的主要因素,如果对公猪的使用不当,会改变公猪精液的品质,使精液的质量下降,活力降低,死精和畸形精子的数量增加等,同时健康精子的数量减少,从而使精子的受精能力下降,最终导致受胎失败。
当公猪发生繁殖障碍时,如公猪的生殖器官发育异常,阴茎短小,使配种时不能达到受精部位,而使配种失败,有的公猪患有与生殖系统相关的疾病,如细小病毒病、乙脑病毒病等会影响到公猪的性欲,也会使公猪精液的品质下降。
公猪对高温表现的较为敏感,当养殖环境的温度过高时,公猪的性欲和精液质量就会受到影响,如果长期生活在高温环境下,公猪的精液的死精数量会大幅度的上升,而使母猪受胎率降低,严重时还会导致不育,严重影响母猪的分娩率,因此,在夏季公猪的繁殖性能通常较低。
另外,营养因素也是影响公猪精液质量和繁殖性能的主要因素,当公猪营养不良时,性欲就会降低,精液的质量变差,射精量明显的减少,所以在公猪的配种期要对期优饲,增加饲料的营养浓度,对提高公猪精液的品质极为有利。
引起母猪发情排卵异常的主要原因包括营养因素,即空怀母猪饲喂不当引起体况过肥或者过瘦,当母猪过肥时脂肪会在卵巢大量沉积,而影响排卵。
当母猪体质过瘦,营养不良时,会影响到卵细胞的发育,导致排卵异常,降低母猪的分娩率。
母猪在哺乳期如果饲喂不合理,或断奶不及时,会影响母猪体况的恢复和生殖系统的复旧,其直接后果是会使母猪发情异常,从而降低分娩率以及下一胎的窝产仔猪数。
母猪分娩率的计算公式|如何提高分娩率?
母猪分娩率是指母猪在一定时间内分娩的比例,是评估母猪繁殖效益的重要指标。
了解母猪分娩率的计算公式,可以帮助养殖户更好地掌控繁殖成本,提高收益。
母猪分娩率的计算公式为:
分娩率 = 分娩头数÷ 怀孕头数× 100%
其中,分娩头数是指在一段时间内,母猪分娩的头数;怀孕头数是指在同一时间段内,母猪总数减去未孕头数和流产头数。
为了提高母猪的分娩率,养殖户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 合理选配猪种。
选择具有良好繁殖性能和适应力的母猪种,如杜洛克、长白山、大约克等。
2. 控制母猪的体重和体脂肪率。
母猪的体重过轻或过重都会影响其繁殖能力,养殖户应该合理控制母猪的饲养,让母猪保持适宜的体型。
3. 管理好母猪的疫病。
母猪得了疫病会影响其生殖力,养殖户应该定期做好母猪的疫苗接种和清洁消毒工作。
4. 控制母猪的环境和饲养管理。
母猪的生产环境和饲养管理是否恰当,直接影响分娩率的高低,养殖户应该尽可能为母猪提供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并做好饲料供应和营养管理工作。
了解母猪的繁殖特点、掌握分娩率的计算公式,以及积极做好饲养管理和疫病控制,是保障母猪分娩率高、提高养殖收益的关键。
母猪难产怎么办母猪难产的原因及处理方法在养猪生产中,母猪的难产问题如果大部分养猪朋友都遇到过,并且处理过程方法的方法也多种多样,就是为了一个目的,减少母猪痛苦,尽量降低损失。
母猪难产怎么办?母猪难产的原因及早夭处理算法大部份大部分难产发生于初产母猪,个别发生于经产母猪,先说母猪难产的原因在于:1.配种月龄过早。
由于母猪性成熟,能表现初生症状并且排卵,但是由于身体过小骨盆过小所以难以分娩出。
2.由于运动不足。
很多母猪饲养为了减省空间都用单栏内部空间饲养,而且大部分没有运动场地,造成母猪运动不足分娩无力,骨盆张开不全,子宫迟缓。
3.母猪过于肥胖。
这点和运动不足也有一定一定矛盾,还有药匙过多或者营养不植物性均衡。
4.催产素的乱用。
有的人看到羊水破了就打血清素,还有人大剂量用催产素,这能造成羊水排出过快,子宫麻痹,子宫内负压粘住猪崽,其实猪并不明订催产素。
惟教母猪难产较少,但笔者也遇到过。
这里简单跟大家分享一下,有很多破水后猪崽不出来,用手掏也碰不到等很久,最后不得不淘汰的情况。
有一些是子宫不完全扭转造成子宫仔猪迟缓和扭转后仔猪无法通过扭转处及。
还碰见过腹腔肿瘤,造成营养不良、贫血等原因诱发产力不足。
还遇到过严重的腹膜炎,造成子宫与肠道和腹腔肝细胞粘连。
这些原因都是难产后剖腹产发现的。
子宫扭转一般问题不大跟正常一样手术过程,但是巨大的肿瘤和腹膜炎使得子宫里的猪崽已经,笔者直接就给缝合淘汰了。
再说处理方法:初产猪其实可以预防性地于预产期的前一天注射前列烯醇,可以降低难产率。
如果遇到难产时,可用手臂消毒润滑助产,但是尽量少掏,因为助产过程会造成阴道壁水肿,后续的更猪崽会更加难以产出。
助产的方法也有很多,尤为常用的是用手掏出来。
张口但是有的猪崽过大骨盆开口过小,等生产能力时再注射前列烯醇已经来不及无济于事了。
这时候有的人用钩子往外钩,这也管用,但是有一定危险。
如果不小心钩子脱落了,子宫壁或者阴道壁会造成损坏出血或者腹膜炎造成。
解析母猪难产成因、判定及处理措施一、仔猪方面的原因造成母猪难产1、仔猪过大性难产,多见于母猪产仔太少,胎儿发育过大引起难产。
2、仔猪胎位不正性难产,多见于仔猪在产道中姿势不正堵塞产道引起难产。
3、畸形胎儿性难产,仔猪畸形不能顺利通过产道,引起难产。
4、死胎性难产,仔猪在母体内死亡时间较长,引起胎儿水肿、发胀造成难产。
5、两头仔猪同时进入产道引起难产。
二、母猪自身原因引起的难产1、产道狭窄性难产。
多见于初产母猪,由于母猪配种怀孕后还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骨盆口太小,虽然母猪经强烈的子宫收缩,但胎儿排不出子宫口造成难产。
2、产力虚弱性难产。
多见于体弱、疾病、高胎次或产仔多的母猪。
由于疲劳造成子宫收缩无力,无法将胎儿排出产道,引起难产。
3、膀胱积尿性难产。
多见于体弱、疾病等原因引起膀胱麻痹,尿液不能及时排出,膀胱积聚大量尿液,挤压产道引起的难产。
4、外界刺激引起的应激性难产。
多见于初产、胆小的母猪,由于受到突然惊吓或分娩环境不安静等外界强烈的刺激,起卧不安,子宫不能正常收缩,引起难产。
5、母猪过于肥胖、产道畸形、有疾病或发育不良也可以引起难产。
6、营养过剩,母猪过胖,腹压过大引起的难产。
三、药物使用操作不当所造成的难产助产过早、过频、操作粗鲁的助产以及用药不当,过早应用子宫收缩药,强制子宫收缩,产道羊水过少等造成的难产。
四、如何判断难产?养殖户在判断母猪是否难产要有一个准确的判断,进行合理的助产是母子平安的前提。
1、听——难产母猪的出气声,难产母猪的声音大而拉长,声音发闷。
2、看——在你观察母猪出气状态,难产母猪出气时间断用力,腿似动不动,像排不出来粪便的样子。
3、定——母猪在破羊水以后,如果流出胎屎2-3小时不生产,而母猪反复用力烦躁不安,就要试探性助产。
正常的母猪从第一头仔猪的产出到胎衣的排出,整个过程持续时间2-4小时,一般为2-3小时。
产仔时间间隔一般为10-15分钟。
在产仔过程中如果羊水流出超过30分钟,母猪躁动或疲劳,精神不振,呼吸急促,后腿一劲用力就应采取助产。
提高母猪年生产力的措施随着养猪业的发展,提高母猪年生产力已经成为养殖户们关注的焦点。
高效的生产力不仅可以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也可以提高养猪业的竞争力。
那么,如何提高母猪的年生产力呢?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些有效的措施。
1. 选用优质种猪提高母猪年生产力的第一步是选用优质的种猪。
选择生产性能良好、遗传优良的种猪,可以为后代猪只提供更好的遗传基因,从而提高猪只的生长速度、肉质品质和生产力。
2. 提高饲养管理水平饲养管理是影响母猪生产力的关键因素之一。
养殖户们应该合理制定饲料配方,保证母猪获得充分的营养,提高母猪的生产性能;也要注重母猪的生活环境、卫生条件和饮水质量等方面的管理,确保母猪的健康和生产的顺利进行。
3. 合理进行发情检测和配种母猪的发情周期较短,一般为1-3天,所以对母猪的发情进行及时、准确地检测尤为重要。
适时地进行配种,避免错过母猪的发情期,可以有效提高母猪的生育率和产仔率。
4. 合理进行妊娠管理母猪的妊娠期为114天左右,这段时间内需要对母猪进行科学的妊娠管理,保证母猪的健康和胎儿的正常发育。
尤其是在妊娠前三个月,要特别关注母猪的饲养管理,保证母猪的营养供应充足,有利于胎儿的生长和发育。
5. 加强分娩护理母猪分娩是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需要养殖户们加强分娩护理,确保母猪及胎儿的安全健康。
在母猪分娩前,要准备好分娩室和相应的器具,为母猪提供安静、干净的环境。
分娩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母猪的情况,及时发现异常并进行处理。
6. 加强仔猪管理母猪产仔后,也需要对仔猪进行科学的管理。
保证仔猪的饮水、饲料、温度、湿度等方面的要求,提高仔猪的成活率和生长速度。
要对仔猪进行定期的健康检查和疫苗接种,预防疾病的发生。
7. 注重品种改良和科学繁殖除了以上提到的措施,养殖户们还可以通过选育新品种、开展改良研究,不断提高母猪的生产性能;也可以尝试采用科学的繁殖技术,比如人工授精、胚胎移植等技术,提高母猪的生育率和繁殖效果。
影响母猪产仔数量的原因以及改善的措施-养猪技术在以前的内容里,我们多次提到了许多母猪高产的案例,一胎生十几到二十只,大大提高了猪场的效应,而在评论里也有很多猪友们抱怨为什么我们家的猪没有这么高产?下面我们就告诉大家是什么原因,一起来了解一下:影响母猪产仔数量的原因以及改善的措施。
1、能量在生猪养殖过程中,提高产仔数的重要举措之一就是提高母猪配种前后的营养水平。
能量是机体的第一营养需要,其对繁殖的影响可发生在任何阶段,在生长阶段低能量水平将推迟性成熟,为了催情,应在母猪发情前适当补料。
在母猪的空怀期、妊娠中期和哺乳后期多喂粗料,适当喂给青料;母猪妊娠后期能量水平低将延迟产后发情,产后低能量则影响受胎率,其影响的阶段和损伤程度取决于能量的缺乏程度。
能量水平长期不足不仅会推迟后备母猪的初情期,而且还会导致成年母畜产后乏情,使母猪的平均产仔间隔延长,繁殖率降低。
能量水平主要体现在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等三大营养物质中,是一切生命活动的热力基础。
能量供给不足将影响母畜卵泡的生长发育和卵母细胞的成熟,大量的脂肪在卵巢组织沉积同样影响卵泡的生长发育和卵母细胞生长成熟。
蛋白质是种猪繁殖的必须营养物质。
哺乳期母猪蛋白质和氨基酸的摄入量对母猪体况和泌乳量尤为重要,而瘦肉型母猪在哺乳期需要摄入足够的能量以满足母猪自身和泌乳的需要。
2、舍内环境环境因素中对窝产仔数影响最大的是温度,母猪舍温度控制在20℃以下时,可提高母猪产仔头数,舍温在35℃以上时,不但影响受精卵的发育,胚胎着床困难,而且还容易造成胚胎死亡。
所以,母猪舍适宜温度应在17~20℃,妊娠母猪适宜温度应在11~15℃为佳。
高温高湿可以降低母猪的窝产仔数、窝产活仔猪数和初生窝重。
要给母猪提供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活环境,尽可能地减少转群、驱赶、打架等外界刺激。
母猪的营养状态显著影响母猪的生理状态,受精、胚胎着床、胚胎发育等生理过程都离不开良好的营养状态。
这些生理过程又是影响窝产仔数的主要因素。
提高母猪繁殖力的关键技术母猪的生产能力主要包括年产窝数与窝均仔猪头数。
提高母措的生产能力就要从决定母猪生产能力的因素入手,找出相应的解决措施,提高整个生产母猪群的生产力。
一、选择优良猪种的杂种母猪是提窝母猪产仔数的基础因为杂种母猪在繁殖性能上具有杂种优势。
所以,在我国工厂化养猪中普遍采用。
在选择后备母猪时,体型上应平直或微倾,腹部比较大而松弛,腹部过度收缩的母猪繁殖力都比较差。
母猪奶头排列要整齐均匀,一般在7对以上,奶头饱满不能有瞎头、副乳头等。
保持中等膘情的母体(不肥不瘦)繁殖性能较好,瘦肉率过高的母猪,其繁殖性能较差。
在三元杂交体系中,对母本不要求瘦肉辜。
二、适时配种是提高窝产仔数的重要措施长(长白猪)大(大约克夏)或大长杂种后备母猪配种,一般以体重达到,110~115千克为宜。
高于或低于这一体重对产仔数有影响,偏离越远,影响越大。
后备母猪从有明显发情表现到排卵的间隔,一般为36~40小时,经产母猪为38~44小时,排卵时间平均为2~7小时。
因此,开始发情后8~12小时配第一次,间隔12小时进行复配,通常都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
发情不明显的母猪有必要进行二次复配。
母猪断奶后一般在3~10天内发情,妊娠后的母猪都要控制饲喂量,保持中等体况能够提高其窝产仔数。
三、淘汰繁殖性能差的母猪,提高繁殖水平正常生产状态下,有个别母猪长时间不发情或频繁返情,对用药物催情和改善饲养管理后无效或返情3次以上的母猪,应该及时淘汰。
母猪一般第3~6胎产仔数最高;到第9~10胎时降低,且带仔性明显变差,这种母猪应淘汰。
对哺乳性能差或产后无奶的母猪应作记录,若以后出现同类情况时则应淘汰。
四、加强种公猪和妊娠母猪的饲养管理为减少母猪返情和产死胎、畸型仔猪的发生。
要求种公猪体质结实,四肢稳健,性欲旺盛。
一般坚持每周检查梢液1~2次,对精浓密度偏低、活力较差的公猪即刻停用。
公猪每天应运动两次,上午和下午各一次。
要配制专用的公猪饲料并限量饲喂,保证优质蛋白质和各种维生素、矿物质的供给,并不使公猪过肥。
如何提高母猪分娩率分娩率是衡量猪场生产水平的主要指标,提高母猪分娩率是猪场提升盈利能力的主要途径。
目前国内和养猪生产水平先进的国家猪场母猪分娩率差距非常大(76%---92%以上),所以在提高母猪分娩率方面我们还需要做很多工作。
一、必须从后备猪的选留或引进工作做起;1、选留高产母猪的后代,并剔除有遗传缺陷和不健康的母猪;2、向养猪发达国家学习,从30公斤以前开始选留后备母猪,进入基础母猪群之前进行驯化、防疫接种;3、在后备猪5.5—6月龄开始诱情、查情并作记录,超过7月龄或体重达到110kg仍未有初情期的后备母猪作育肥处理;4、加强后备母猪的营养(维生素、微量元素及能量的供应),提高后备母猪的健康水平和促进后备母猪的生殖系统发育(尤其是卵巢的发育)和四肢骨骼的发育;二、注重生物安全措施猪场猪群的健康水平直接影响猪场的经济效益,而种猪群的健康水平直接影响到猪群整体健康水平。
所以我们生产者应着眼于影响猪场的安全因素,为猪群向健康方向发展提供保障。
1、将引种的风险降至最低:A. 引种前要调查所引种猪场的猪群健康状况并与本场猪群相比较是否接近B. 供种猪场的营养及设施条件与本场是否接近C. 供种猪场有无蓝耳病、是否与本场同源,抗体水平是否接近D. 供种猪场是否存在繁殖障碍性疾病E. 尽量减少运输应激F. 隔离饲养和驯化时间不少于4个月(大规模猪场最好设立第一胎母猪场)G. 做好配种前的防疫、卫生和饲养管理工作2、做好公猪的防疫卫生和饲养管理工作,避免疫病的垂直传播,有繁殖障碍疾病的公猪坚决淘汰处理;3、生产场区整洁卫生,定期灭鼠和消毒,为猪场生产提供安全无污染的小环境;4、进出车辆、人员严格消毒(特别是运猪车辆的消毒要更加严格认真);5、饲槽和猪舍内清洁卫生、无污染,给猪只提供舒适整洁的生长环境;6、工作人员禁止串岗,进出猪舍要经过消毒盆、池,消毒盆、池定期更换消毒液,保持有效消毒状态;7、坚持全进全出的生产方式,并做好空舍的彻底清洗消毒和进猪前后的消毒工作;8、转群和销售要有专用的工作服;9、及时淘汰治疗无效或无饲养价值的猪只;三、完善生产记录,及时淘汰生产性能不佳的母猪,优化种猪群,提高母猪群生产效率。
114猪业科学 SWINE INDUSTRY SCIENCE 2023年40卷第7期生产管理PRODUCING AND MANAGEMENT浅谈母猪难产的原因与处理方法李 欢(广西省柳州市柳城县东泉镇农业农村服务中心,广西 柳州 545200)母猪难产是猪养殖业中常见且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其发生不仅严重影响母猪的生产性能、健康和福利,还降低了繁殖效率和养殖业的经济效益。
难产的原因涉及解剖性、功能性、胎儿因素以及环境和管理等多个方面。
因此,深入了解母猪难产的原因和处理方法对于减少难产发生率、提高繁殖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本综述将对母猪难产的原因进行分析,探讨各种处理方法,以及阐述预防措施,旨在为养殖户提供科学的养殖和繁殖管理建议,从而降低母猪难产发生率,提高养殖业的生产效益和动物福利。
1 母猪难产的危害母猪难产对养殖业带来许多危害,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生产性能影响。
难产母猪的产仔数量和存活率受到影响。
研究表明,难产母猪的窝重减少约10%~20%,导致整个养殖周期的生产效益下降。
(2)福利和健康问题。
难产可能导致母猪产后发生子宫炎、乳腺炎和脱垂等并发症的风险增加,研究发现难产母猪子宫炎的发生率高达25%~35%。
(3)死亡率上升。
难产可能导致母猪死亡,据统计,难产母猪的死亡率可能提高5%~10%。
(4)遗传问题。
难产母猪的后代可能面临更高的遗传风险。
研究发现,难产母猪的后代在作者简介:李欢(1990—),女,广西柳州人,仫佬族,本科,助理兽医师,主要从事畜牧兽医工作生长发育过程中可能出现生长缓慢、繁殖性能下降等问题,影响整个猪群的遗传品质。
(5)降低繁殖率。
难产会影响母猪的繁殖周期,使其返情间隔延长,从而导致繁殖率下降。
据统计,难产母猪的返情间隔可能延长7~14 d ,繁殖率下降5%~15%。
(6)抗生素抗性问题。
在治疗难产引发的感染病症时,可能会过度使用抗生素,导致抗生素抗性问题加剧,从而影响到整个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影响母猪分娩率低的原因研究作者:暂无来源:《农民致富之友(上半月)》 2013年第9期王红梅母猪生产以生产数量多、个体大、健康良好的仔猪为佳。
在母猪数量一定的条件下,母猪的分娩率直接影响仔猪的生产数量,提高母猪的分娩率,是提高仔猪生产数量的有效途径。
一、分娩率低的原因一般认为,低分娩率是因受胎失败或妊娠失败造成的。
受胎失败属于常规返情,妊娠失败是非常规返情。
1、受胎失败受胎失败是由于精子未能使排出的卵子受精造成的,许多因素都可造成受胎失败。
受胎失败常导致配种后18~24d或39~45d时重新发情(常规返情)的母猪比例增高。
18~24d返情与39~45d返情的比例约为5∶1,这一比例高于5∶1则表明发情鉴定做得非常好,大多数第1次返情就被检出。
2、妊娠失败妊娠失败可发生在受精之后的任何时候。
如果妊娠失败发生在妊娠35d之前,那么死亡的胚胎通常被机体吸收,因而妊娠失败可能看不到。
受精卵形成的胚胎在最初12~14d内,是自由漂浮在子宫内的。
到妊娠14d时,胚胎适当分开排列在整个子宫中,并且开始在子宫内表面附着。
附着的过程要到受精后28d左右完成。
因此,建议在妊娠3~28d之间不要对母猪进行混群或转群。
妊娠失败可看成是非常规返情增加。
常规返情与非常规返情的比例应为5∶1或更高。
可将配种后21d返情数加上42d返情数,然后除以非常规返情数而算出这一比例。
因此,每5次受胎失败,就有1次妊娠失败的情况发生。
二、应对措施1、公猪因素使用过度。
公猪使用过度的直接后果是公猪的精液变稀,不成熟精子比例升高,精子密度降低。
从而获能精子减少,降低受精能力,造成配种失败。
因此,公猪每周使用次数应在3次左右或更少一些,具体情况视公猪的年龄而定。
2、繁殖障碍。
公猪繁殖障碍主要体现在公猪生殖器官异常发育。
虽然在公猪选择时,隐睾、单睾已被淘汰,但是阴茎短小等因素往往不容易被发现,从而造成配种时精液不能到达受精部位,造成母猪不能受胎。
繁殖母猪生产效率的影响因素及提高方式
随着养殖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现代养殖已经越来越重视提高母猪的生产效率。
母猪的生产效率直接影响着养殖场的经济效益,因此提高母猪的生产效率是养殖业的重要任务之一。
下面将介绍影响母猪生产效率的因素及提高方式。
1. 饲料:母猪的饲料是影响其生产效率的重要因素。
良好的饲料能提供母猪所需的营养物质,并保持其身体健康。
不同阶段的母猪所需的饲料种类和含量也不同。
2. 环境:母猪需要一个温度适宜、干净卫生、通风透气的环境。
良好的环境能减少母猪生病的几率,提高其生产效率。
3. 疾病:母猪生病将严重影响其生产效率。
常见的疾病有猪流感、猪瘟、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等。
必须采取防病措施,预防和治疗疾病。
4. 饮水:母猪需要清洁、新鲜的饮水,以保持身体健康。
饮水水源中的微生物和有害物质将对母猪产生不良影响。
5. 品种:选择适合本地环境的母猪品种能提高其生产效率。
1. 给予适宜的饲料:根据母猪生长阶段和特殊情况,为其配备适宜的饲料,能提高母猪的免疫力、增加其体重和生产效率。
2. 维持良好的环境:确保母猪养殖场干净卫生、通风透气、温度适宜,以及其他基本养殖条件。
3. 预防和治疗疾病:对养殖场进行定期检查,尽早发现疾病,及时采取治疗措施。
4. 提供充足的清洁饮水:母猪需要持续清洁、新鲜的饮水以保持其健康。
总之,提高母猪的生产效率需要从多个角度来考虑。
只有照顾好各方面的因素,才能让母猪健康成长,并在生产方面发挥最好的效果,为养殖场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
实现母猪的安全分娩是提高猪成活率的重要措施手段,同时还要求我们在整个操作的过程中技术一定要过硬,各种处理一定要科学得当,使每个猪仔都能成活,避免发生意外情况。
1 对于分娩率低下的主要原因进行简要分析
1.1 受胎发育不良的主要原因
为了能够培育出某种更好的生育能力,以便产出更多仔猪,一定要保证精子和卵子都处在最旺盛的阶段,让两者进行有效的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实现高产。
然而受胎发育不良的主要原因就是精子与卵子没有进行有效的结合[1]。
1.2 妊娠受孕不够科学合理的主要原因
母猪管理中心的主要工作就是做好相应的保胎工作,确保胎儿能够在母猪腹中正常发育成长,防止出现流产或者其他意外情况,妊娠后期的管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此外,妊娠失败可能发生在受精后的任何一个阶段。
同时,如果妊娠失败发生在前35 d,那么在腹中死亡的胚胎很容易被母猪所吸收,而这种现象的发生还容易被人察觉到。
受精卵要通过12 d左右的时间才能形成有效的胚胎,同时还会漂浮在子宫的内部。
到妊娠15 d时,胚胎开始自行排列到子宫的内部,同时开始大范围地覆盖子宫内部表面,这一过程要等到受精后一个月左右才能完成。
因此,在母猪妊娠的第一个月不要让其进行混群或者群居的生活。
2 有效提高母猪分娩率的主要措施
针对母猪分娩率低下的主要原因进行全面合理的细致化分析,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对母猪生产质量具有显著的提高和帮助,可以使养猪生产企业获得更高的利润空间,为行业的有序发展提供重要的保障。
我们应实现对公猪科学合理的管理,为其提供更丰富的物质基础,饲养的饲料要更加丰富,为公猪配种期间精液的形成提供充足的营养保障。
我们要不断提高每日饲粮中的营养浓度,特别是营养中蛋白质的含量,在特殊的季节可以为公猪提供一些生鸡蛋,以便更好地提高精子的质量。
此外,我们要对公猪进行科学合理的使用,即使对健康的公猪也要有效地控制使用次数。
此外,在公猪不同的年龄阶段,包括没有发生配种的阶段,要对其精子进行全面的采集,以便更好地保证精液的成型质量。
还要不断加强公猪各种疾病的预防处理工作,遵循国家相关的规定进行有效的疫苗接种。
与此同时,还要对公猪所处的环境进行全方位的控制治理,在夏天要做好相应的防蚊避暑工作,在冬天要做好相应的保温取暖工作,确保公猪不受到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2]。
首先应不断提升母猪饲养管理工作质量。
对于后备母猪的去留问题一定要采取科学合理的有效措施,从而能够实现因地制宜的配种、科学高效的配种。
仔猪在哺乳期间一定要提供充分合理的营养养料,从而能够实现尽早断奶。
要对母猪的身体状况进行有效的维持,提供最合适的营养,使其保持不高不低的身体状况水平,避免出现过肥或过瘦的现象,从而大大提高母猪的排卵效率。
对于身体异常的母猪,要充分利用各种催情手段,使其能够实现
母猪分娩率低的原因分析及提高措施
韩国宏,邸 静
贺兰县农业农村局,宁夏银川 750200
摘 要:母猪分娩率将对产仔的个体大小、个体数量以及个体的健康程度产生直接的影响,同养殖场的经济利益息息相关。
在实际养殖的过程中,母猪分娩率低的主要原因包括受胎发育不良或者妊娠受孕的整个过程不够合理等。
所以,我们要全面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并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以便提高母猪的生育能力,为养殖企业创造出更大的利润空间,实现企业的社会价值。
关键词:母猪分娩率低;原因分析;提高措施
(下转第83页)
牛羊肉品质量。
甲硝唑不管是从成分上还是性状上分析,均属于化学制剂,是动物疾病治疗期间的常用药物之一,其属于一种抗阿米巴、滴虫、厌氧菌类药物,具有价格低廉、应用过程安全性高及操作流程简易等特征。
用于牛羊产道疾病治疗,疗效显著,副作用较小,外用后基本不会出现显著的过敏等不良反应[3]。
为从根本上降低牛羊产道疾病的发生率,应加强本病的预防。
例如,在饲养过程中,应保证圈舍环境的洁净性、通风优良性、饲料配比的科学性等。
养殖者应加强对牛羊状态的观察,若发现其出现了产道疾病,应及时予以甲硝唑外用治疗,这有益于减缩牛羊产道疾病恢复时间、消失时间,并提升牛羊产道疾病的治愈率。
笔者认为,在牛羊产道疾病治疗过程中,应严格结合患病牛羊的病理诊断结果,
有针对性地选择治疗方案,且在甲硝唑外用治疗过程中,应加强药物用量的控制,以防用药剂量过大对牛羊正常生理机能造成不良影响。
总之,对于牛羊产道疾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配合甲硝唑,疗效显著,且治疗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郭禄花.外用甲硝唑配合治疗牛羊产道疾病的效果[J]. 农技服务,2010(01).
[2] 史卫平.外用甲硝唑配合治疗家畜产道疾病的效果试 验[J].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6(10).
[3] 玛依努尔·沙德汉.外用甲硝唑对牛羊产道疾病的治 疗效果观察[J]. 当代畜牧,2017(02).吉
更好的交配,如果还无法达到理想的效果,就一定要进行有效的淘汰。
同时也要对母猪进行全方位的
免疫接种,避免受到外界病毒的干扰,保证母猪能够健康稳定地成长。
在母猪进行妊娠的特殊阶段中,一定要对其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避免这个时期的母猪进行剧烈运动,因此将母猪与其它猪只进行有效的隔离,以便更好地提高胚胎的存活率。
对于后期的妊娠阶段也要高度重视,避免母猪发生流产的
现象,对其饲料一定要进行择优化的选择。
同时在此期间一定要坚决杜绝给母猪使用冷水,无论是在饲料的选择还是相应的生活环境方面,我们都要在这种特殊阶段对母猪进行全方位的保护和管理,以此保证母猪在这种特殊阶段健康稳定地生长。
除此之外,我们还要特别注意在其生活的环境中保持空气的新鲜度,为母猪的生长提供充足的氧气。
3 结语
养殖企业要想获得更高的经济产值,就要对母猪的分娩率进行有效的提高,使仔猪的数量、质量和存活率都能显著提高,从而更好地带动整个行业的发展,更好地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3]。
参考文献:
[1] 王利波.母猪分娩率低的原因分析及提高措施[J].现
代畜牧科技, 2017(7):70.
[2] 林文彬. 母猪分娩率低的原因及预防措施[J]. 农村 实用科技信息,2016(12).
[3] 王彦华.母猪分娩率低的原因及改善方法[J]. 畜牧兽 医科技信息, 2017(11):79.吉
(上接第8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