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手术方法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疗效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24.50 KB
- 文档页数:4
三种内固定处理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比较目的:研究顺行髓内钉、逆行髓内钉、锁定加压钢板三种内固定方法处理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效果。
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2月-2015年4月间的65例股骨远端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分别采用顺行髓内钉、逆行髓内钉和锁定加压钢板三种内固定。
对三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观察指标进行比较,并且应用Harris评分系统对三组术后的康复情况展开疗效评价。
结果:经过三种内固定手术治疗后,逆行髓内钉组的Harris评分、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明显优于另外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股骨远端骨折行顺行髓内钉以及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的处理效果均劣于逆行髓内钉,并且后者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较少等优势,对患者术后早期恢复膝关节功能有一定优势。
股骨远端骨折在临床急诊和骨科比较常见,因为患者在股骨远端骨折后长时间无法下地活动,所以褥疮、肺部感染也较易出现。
现有资料表明,手术治疗是该种疾病比较有效的方法[1-6]。
目前此种疾病治疗方案按照内固定种类,可分成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顺行髓内钉和逆行髓内钉等[7-9]。
本院在研究中发现,逆行髓内钉在对膝关节功能的提升方面,较顺行髓内钉、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效果更显著。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本科2011年2月-2015年4月确诊为股骨远端骨折的65例患者,其中顺行髓内钉内固定组21例,男10例,女11例;年龄44~84岁,平均(63.5±11.1)岁;采用AO分型:A1型2例,A2型4例、A3型9例,C1型2例,C2型3例,C3型1例。
逆行髓内钉内固定组22例,男14例,女8例;年龄44~84岁,平均(63.3±10.8)岁;A1型4例,A2型5例,A3型6例,C1型3例,C2型2例,C3型2例。
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组22例,男12例,女10例;年龄45~80岁,平均(63.2±10.9)岁;A1型5例,A2型4例,A3型6例,C1型3例,C2型2例,C3型2例。
胫骨骨折手术治疗方案胫骨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折,通常需要手术治疗来恢复骨折部位的稳定性。
本文将介绍胫骨骨折手术治疗方案,包括手术适应症、手术方式、手术后护理等方面。
手术适应症对于胫骨骨折的手术治疗,主要适用于以下几种情况:1.胫骨骨折严重,不适合保守治疗。
2.胫骨骨折部位不稳定,容易发生位移或者已经出现了位移;如骨干骨折、肌肉牵拉断裂、韧带脱位等。
3.胫骨骨折合并其他损伤或疾病,如关节脱位、肌肉断裂、神经损伤、动脉损伤等。
在确定手术治疗适用于患者后,需要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手术方式胫骨骨折手术通常采用开放性复位内固定手术,适用于单纯性胫骨骨折或胫腓骨骨折。
该手术方式通常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人工复位:手术医生使用手法或外力将骨折部位复位,使其恢复正常解剖位置。
2.制造骨折通道:在骨折部位制造切开口,以便外科医生通过该口插入钢板、螺钉等固定骨折部位的物品。
3.内固定:使用钢板、螺钉等物品固定骨折部位,从而重新稳定骨干骨骼的结构。
4.切口缝合:手术结束,对切口进行缝合。
除了开放性复位内固定手术,其他手术方式还包括:1.骨外固定:使用外固定器将骨折部位固定,以便周围损伤或其他因素得到缓解,使骨折部位自行愈合。
2.关节镜手术:使用关节镜对骨折部位进行切开和修复,使骨折部位稳定。
3.骨植入移植术:移植损伤部位的骨与健康部位的骨或者人工骨组织进行连接,从而恢复骨折部位的稳定性和生长能力。
而开放性复位内固定手术是目前最为常见的治疗方式。
下面我们将介绍手术后注意事项。
手术后护理在进行胫骨骨折手术后,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术后痛苦控制:根据术后疼痛程度,患者可以选择口服药物或静脉注射药物来缓解疼痛。
2.活动训练:手术后,患者需要进行定期的肢体活动练习,以保证关节的灵活性和骨骼的稳固度。
3.营养调节:骨折愈合需要足够的营养支持,应注意控制脂肪和糖分的摄入。
4.切口护理:手术后需要定期进行切口消毒和更换敷料,避免感染。
Ⅲ型Pilon胫骨骨折三种治疗方法的疗效分析作者:梅继文等来源:《中国医学创新》2014年第09期【摘要】目的:探讨三种治疗方法对Ⅲ型Pilon胫骨骨折治疗的疗效分析。
方法:对29例Ruedi-AllgowerⅢ型Pilon骨折患者,分别用三种方法进行手术治疗,比较术后早期康复功能锻炼的愈合效果。
结果:29例均获随访,平均随访15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按Mazur评定标准,功能优良率分别为Ⅲa组优良率75.0%;Ⅲb组优良率80.0%;Ⅲc组优良率71.4%;Ⅲb组优良率最高。
结论:对于Ruedi-AllgowerⅢ型Pilon骨折,选择适宜手术时机,对Ⅲa型、Ⅲb型和Ⅲc型骨折采用不同方法,因地制宜,并结合早期功能锻炼,疗效均满意。
【关键词】 Pilon骨折;胫骨骨折;内固定Pilon骨折是累及胫骨远端关节面的骨折,可产生复杂的具有特征性的关节面不平、塌陷、粉碎、骨缺损等,且常伴有腓骨骨折,通常发生于坠落伤、车祸、溜旱冰事故等。
因为此类型的骨折为不稳定骨折,且存在软组织的损伤(包括神经和血管的损伤),若有不恰当治疗,极容易出现骨髓炎、骨不连、骨延迟愈合,甚至软组织的坏死和感染,造成踝关节功能的缺失甚至产生毁损的严重后果,其伤残率较高,是最难治疗的骨折之一,治疗方法争议较多,是当前最富有挑战性难题之一[1-2]。
为了便于分类治疗,Ⅲ型Pilon骨折又分为Ⅲa型、Ⅲb型和Ⅲc型[3]。
本院总结了2009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29例Ⅲ型Pilon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采用三种不同治疗方法对其进行对比治疗,疗效均较满意,亦存在不同之处,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院选取2009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29例Ⅲ型Pilon骨折患者,男21例,女8例;年龄20~58岁,平均34.7岁;致伤原因均为高能力损伤,其中闭合性骨折25例,开放性骨折4例;车祸伤8例,重物砸伤3例,坠落伤18例;29例患者中有17例伴有腓骨下段的骨折;Ruedi-Allgower分型[4]:Ⅲa型、Ⅲb型和Ⅲc型,即胫骨远端粉碎压缩性骨折,见图1。
胫骨远端骨折两种手术方法临床疗效对比摘要】目的:比较L型胫骨远端前外侧锁定接骨钢板与胫骨远端解剖钢板两种不同的内固定方式,寻找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案。
方法:2011年1月-2013年1月本院共治疗胫骨远端骨折38例,按治疗方式分为2组:分别为L型胫骨远端前外侧锁定接骨钢板(A组)25例;胫骨远端解剖钢板(B组)13例。
手术方式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方案,并随访1年左右,从手术操作,术后软组织并发症的比较,伤口感染、术后功能及骨愈合时间情况。
结果:骨折愈合时间无明显差异,手术操作、伤口感染、术后功能情况及术后软组织并发症的比较上,(A组)明显优于(B组)。
结论:根据胫骨远端骨折类型及骨质情况和软组织条件的差异,我们感觉到只要手术时机恰当,使用L型胫骨远端前外侧锁定接骨钢板较胫骨远端解剖钢板临床效果好。
【关键词】胫骨远端骨折手术治疗 L型胫骨远端前外侧锁定接骨钢板胫骨远端解剖钢板疗效【中图分类号】R3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20-0248-02在解剖学上,按照Carr-Sobba-bear胫骨分区法,分为6个区:胫骨远端骨折通常指V区远侧中段骨干区(皮质松质交界)和VI区踝上区( 踝关节周围,皮质薄,松质骨)的骨折,随着现代化交通及建筑事业的不断发展,胫骨远端骨折的发生率也随之升高,据相关报道,我国胫骨远端骨折的发生率已呈显著上升趋势,胫骨远端骨折由于局部软组织覆盖少,血液供应差,临近踝关节内固定困难,术后常有伤口感染、皮肤坏死,骨外露,甚至骨不愈合等并发症,充分认识这些特点,减轻软组织进一步损伤,选择恰当的手术时机及方案是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我科2011年1月-2013年1月共手术治疗胫骨远端骨折38例,分别采用L 型胫骨远端前外侧锁定接骨钢板及胫骨远端解剖钢板治疗方法,现对比上述方法的临床效果,介绍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38例患者根据骨折类型及软组织损伤情况以及费用等具体情况,分别选择2种不同手术方法治疗。
胫骨远端骨折两种手术方法疗效对比分析发表时间:2013-07-30T09:03:58.12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20期供稿作者:吕荣智王海川[导读] 胫骨远端骨折是由旋转剪切力和轴向压缩力所致,多为高能量损伤,易损伤局部软组织。
吕荣智王海川(大连市第五人民医院骨科 116081)【摘要】目的对比分析胫骨远端骨折两种手术方法的疗效。
方法2000年1月-2012年1月我科采用手术治疗胫骨远端骨折90例。
分别采用经皮微创插入钢板内固定(MIPPO),切开复位内固定(ORIF)两种手术方法治疗。
结果2组患者术后均随访,随访的时间为8个月-3年,平均(13+1.9)个月,按AOFAS评分标准评价术后功能, 2组患者术中术后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恢复工作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术后优良率对比,无明显差异。
但手术时间MIPPO组明显长于ORIF组。
结论对于胫骨远端骨折的手术治疗选择,MIPPO技术并不比ORIF更具明显优势,重视保护软组织,选择恰当手术时机,两者均可有效避免并发症,获得满意疗效。
【关键词】胫骨骨折骨折固定术内固定器软组织损伤微创胫骨远端骨折由于局部软组织覆盖少,血液供应差,临近踝关节内固定困难,术后常有伤口感染、皮肤坏死、骨外露等并发症,充分认识其解剖和损伤特点,保护好局部软组织,选择适合的手术时机和方法是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我科2000年1月-2012年1月采用手术治疗胫骨远端骨折患者90例,分别采用经皮微创插入钢板内固定(MIPPO)切开复位内固定(ORIF)2种手术治疗方法,现对比分析上述方法的临床效果,介绍如下:1、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90例患者根据骨折类型及软组织损伤程度,分别选择2种不同手术方法治疗。
MIPPO组:30例,男20例,女10例,年龄25-60岁,平均32.5岁,交通伤15例,摔伤10例,重物砸伤5例;ORIF组:60例男45例,女15例,年龄20-70岁,平均36.5岁,交通伤37例,摔伤15例,重物砸伤8例,骨折按AO分型[1]。
MIPPO技术结合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胫骨远端骨折临床疗效【摘要】本文旨在探讨MIPPO技术结合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
胫骨远端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折类型,治疗方法的选择对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MIPPO技术和锁定加压钢板分别是目前广泛应用的治疗手段,它们的结合应用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发生率。
本文将分别介绍MIPPO技术和锁定加压钢板在胫骨远端骨折中的应用情况,分析两者的优势,并对临床疗效进行评价和并发症分析。
通过对照研究和临床实践,将总结MIPPO技术结合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疗效,并展望未来在该领域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MIPPO技术、锁定加压钢板、胫骨远端骨折、临床疗效、并发症、治疗优势、结论、未来展望、研究目的、背景介绍1. 引言1.1 背景介绍胫骨远端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折类型,通常由高能外伤引起,如车祸、摔倒等。
胫骨远端骨折治疗一直是骨科医生面临的难题之一,传统手术治疗存在许多弊端,如创伤大、术后感染率高、并发症多等。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一种被广泛应用的治疗方法——MIPPO技术逐渐成为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主流方法之一。
MIPPO技术是通过微创手术技术,利用专用器械在皮下创伤小的情况下完成骨折的复位和固定。
相比传统手术方法,MIPPO技术术后创面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能够有效减少手术创伤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
随着锁定加压钢板技术的应用,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成功率也有了显著提高。
锁定加压钢板能够提供更好的稳定性,减少术后骨折复发的几率,为患者提供更好的临床疗效。
本文旨在探讨MIPPO技术结合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评估其治疗效果和优势,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案。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确定MIPPO技术结合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并评估其优势和潜在的并发症。
通过对患者进行长期随访观察,收集术后疗效数据,分析手术效果和患者康复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具体的参考依据。
胫腓骨骨折治疗总结及优化方案本科治疗胫腓骨骨折63例,其中闭合性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跟骨骨牵引术治疗胫腓骨骨折38例,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19例,外固定支架治疗6例,均治愈,治愈率达100%。
我科治疗胫腓骨骨折取得很好疗效。
现将经验总结如下并进一步优化治疗方案。
中医治疗骨折与西医比较有如下特点:1、固定方法:中医手法复位外固定:优点创伤轻微,功能恢复快,骨折愈合快,外观满意,但手法操作要求较高(手法娴熟,少数须X光操作),部分骨折对位难以达到解剖对位,骨折对位后相对欠稳定。
西医切开复位内固定:优点是可使手法复位不能复位的骨折达到解剖复位,有效的固定可使病人提前下床活动,减少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还能方便护理,减少并发症。
缺点是切开复位时分离软组织和骨膜,减少骨折部的血液供应,甚则引起骨折迟延愈合或不愈合;同时增加局部软组织损伤的程度,减少局部抵抗力,如无菌操作不严,易于发生感染,导致化脓性骨髓炎;还有切开复位所用的内固定器材如选择不当,术中可能发生困难或影响固定效果,质量不佳时,可因氧化和电解作用,发生无菌性炎症,使骨折迟延愈合或不愈合。
内固定器材拔除,大多需要再一次手术。
2、局部与全身治疗兼顾:骨折以后会引起机体一系列的内在变化,局部受伤不能只从局部着手,我们采用了一整套包括局部的包扎固定、手法按摩、被动活动、自动运动、红外线照射、外敷膏药、内服接骨丹等综合疗法,能使骨折愈合时间缩短二分之一,整个疗程缩短三分之二。
3、固定与运动的统一:骨折后长期连续固定,势必引起关节僵直、肌肉萎缩、骨质疏松。
动静结合是在运动的基础上固定,避免了以上并发症。
4、整复、固定和功能恢复同时并进:促进骨折愈合、保持关节功能,避免了肌肉粘连、感染造成骨髓炎,减少手术瘢痕等。
5、在用药上,要内服与外敷相结合。
中医治疗骨折主张全身用活血化瘀、强筋壮骨的药,除内服药物外,局部采用中药外敷熏洗;西医主张内服抗生素、维生素、镇痛剂等,很少用外敷药。
胫骨远端骨折手法复位与石膏固定技巧胫骨远端胫骨远端骨折主要发生在胫骨远端较宽的方形区域,多合并严重软组织损伤。
建议评估软组织情况,感觉及足部运动功能,并注意是否存在骨筋膜室综合征的表现,这些都可能在伤后一段时间内出现。
严重移位的骨折及脱位必须立即复位,临时使用跨关节外固定支架固定。
非手术治疗适应证胫骨远端骨折很少单独使用石膏固定作为最终治疗措施,但在无移位或轻微的稳定骨折中可以使用。
对于其他类型的骨折,非手术治疗的另外一个适应证手术风险明显较高。
使用石膏管型对骨折进行固定可以作为早期处理,直至软组织条件改善,允许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时。
对高度不稳定骨折,石膏不足以维持复位和防止短缩。
这类骨折需要用外固定架来稳定。
显示了胫骨远端骨折的各种类型和治疗方案选择。
非手术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非手术治疗•牵引•手法复位•石膏管型牵引于跟骨置入斯氏针并施加羍引力,从而使骨折复位。
使用重力复位认识到重力在畸形复位中作用的重要性,没有比胫骨远端骨折更好的例子了。
具体操作时,手握足,脚跟搁在掌心,足和小腿水平外旋,踝关节自发复位只有当医生真正理解如何不必使用肌肉力量,他们才能真正体会到骨折的机制和病人受伤后尽早就医的必要性。
首先要做的不是通过物理运动复位任何骨折,而是评估各种个体不同的受伤机制的影响,这非常重要。
手法复位一些医生并不利用重力增加支持来复位骨折,而是重新分配有效力量,从而消除重力的影响。
在踝部骨折,可以通过小腿垂悬于桌子的边缘来实现胫骨骨折的复位。
医生一手握足,从足底内侧握住足中部;另一只手抓住足跟,通过轻柔牵引和调整足去匹配小腿轴线来复位,进而纠正旋转。
石膏管型骨折复位的最初目的,只是应用足够的石膏,有足够强大的力量去维持骨折临时复位。
不推荐使用高分子或半刚性高分子石膏。
在操作中,不需要花费精力在最终完成石膏的上下边界上,这是浪费时间,并且易在实现骨折复位前造成石膏成形。
完成初始石膏绷带的快速使用后,医生接替助手,通过活动感知湿石膏内的骨折;通过之前对骨折的分析,应该再次确认复位的感觉,即使这些印象被隔在石膏中。
小儿胫骨骨折治疗方法小儿胫骨骨折是常见的儿童外伤之一,治疗方法多样化,根据骨折类型、骨折程度和患儿年龄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非常重要。
下面将详细介绍小儿胫骨骨折的常见治疗方法。
非手术治疗是小儿胫骨骨折的首选方法,在骨折稳定、无明显移位的情况下,可以选择保守治疗。
保守治疗的主要措施包括:1. 软组织解剖复位:通过轻柔的按压和牵引使骨折端位置恢复正常。
在进行复位过程中,需要确保儿童充分地放松和合作,以减少对患儿的疼痛和不良反应。
2. 关节固定:使用长石膏、短石膏或合成材料固定胫骨骨折。
石膏固定可以有效保护骨折端,防止进一步移位,并促进骨折的愈合。
石膏固定的时间因骨折类型和患儿年龄而异,通常需要6-8周。
3. 早期功能锻炼:在骨折固定后的早期,适当进行肌肉力量训练和关节活动,以防止关节僵硬和肌肉萎缩。
非手术治疗对于大多数小儿胫骨骨折都是非常有效的,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手术治疗可能是必要的:1. 开放性骨折:如果伴有皮肤破口和骨骼突出,需要进行清创、修复和闭合,以防止感染和进一步损伤。
2. 高骨折:当骨折处于胫骨近端或胫骨远端时,由于血液供应不足,骨折线上下的骨组织可能无法正常愈合,因此手术治疗常常是必要的。
3. 骨折严重移位:如果骨折端相对移位较大,保守治疗很难恢复正常骨形,手术复位和内固定是更好的选择。
手术治疗的主要目标是实现骨折端的复位和稳定。
根据骨折类型和情况的不同,手术治疗可以采用以下方法:1. 钢板固定:使用金属钢板将骨折端固定在一起,以稳定骨折。
钢板通常通过手术切口固定在骨折处,然后使用螺钉将骨折端固定在钢板上。
2. 钢钉固定:在骨折处钻一个或多个孔,将金属钢钉穿过骨折,然后将其固定在骨折处。
这种方法适用于某些特殊类型的骨折,如咬合骨折。
3. 外固定:使用外固定器将骨折段稳定起来,类似于“钢架”。
外固定可以通过外皮切口或经皮穿刺进行。
外固定在骨折固定和早期功能锻炼方面有一定的优势。
无论采取哪种治疗方法,都需要配合儿童生长和骨折愈合的特点,注意以下几点:1. 伤情评估:在选择治疗方法之前,需要对患儿的伤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骨折类型、移位情况、关节稳定性和软组织损伤等。
胫骨远端骨折的手术技巧-丁香园胫骨远端骨折是创伤骨科常见的骨折类型,传统手术方法的并发症发生率较高,现在的手术方法较以往已经有了较大的改进,来自美国Geisinger Health System 的Raveesh Daniel Richard 和University of Utah 的 Erik Kubiak 对于胫骨远端骨折的手术治疗的研究进展做了综述,并发表在 Orthop Clin N Am 杂志 2014 年第 45 期上。
解剖胫骨远端干骺端骨折是指那些骨折线距离胫距关节面 4cm 以内的骨折。
当骨折线未累及胫距关节面或虽累及关节面但无移位的骨折,则视为关节外骨折。
从胫骨干至胫骨远端,胫骨的横断面形状由尖端向前的三角形逐渐变成类圆形。
和骨干相比,干骺端的骨皮质明显更薄,其中央的皮质更是为松质骨所替代,这就给螺钉固定带来了难度。
松质骨密度会随着患者的年龄和活动能力不同而有所差异。
通常50 岁以下的患者骨量较好,对螺钉也有着更好的把持力。
胫骨髓腔呈近似沙漏的形状,即为一个骨干窄而干骺端宽的结构,而膨大的干骺端又会对髓内钉的固定造成影响,此时髓内钉和髓腔间的匹配度完全取决于骨干中部几厘米长的峡部。
腓骨位于胫骨外后方,其远端关节面和胫骨远端形成下胫腓关节,该关节处的下胫腓韧带和远端骨间膜使得高能量损伤常使腓骨受累,但另一方面,下胫腓关节对于骨折愈合又非常重要,保持腓骨的完整有利于对胫骨骨折进行复位。
胫骨远端的血供主要有两个来源。
胫骨皮质的外 1/10 至 1/3 的血供源于胫骨前后动脉分支分布于胫骨内侧皮质骨膜的血管网,而胫骨皮质内2/3 的血供则源于胫后动脉分支形成的骨内营养动脉。
在多段骨折的情况下,骨内血供可能受损而仅靠骨外维持血供。
因此在行内固定手术时,如果过多剥离骨膜就有可能损伤残留的血供,进而导致包括骨坏死等在内的并发症。
在胫骨远端骨折内固定时,容易损伤大隐静脉和隐神经。
大隐静脉和隐神经的主要分支在内踝尖上方10cm 平面于胫骨后方皮质相交,并于内踝尖上方约 3cm 越过胫骨前方皮质。
三种手术方法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疗效分析
[摘要] 目的分析切口复位内固定术(orif)、经皮微创插入钢板内固定术(mippo)、有限切开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术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疗效。
方法将96例胫骨远端骨折患者分为3组:a组(n=43)患者接受orif治疗,b组(n=16)患者接受mippo治疗,c组(n=37)患者接受有限切开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术治疗。
结果 b组患者手术时间显著长于c组患者,c组患者手术时间显著长于a组患者(p 0.05)。
结论根据骨折类型、软组织条件选择恰当的手术方法,胫骨远端骨折患者可取得良好的疗效。
[关键词] 胫骨远端骨折;内固定;外固定;软组织损伤
[中图分类号] r683.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3(a)-0048-02
胫骨远端骨折是目前临床上常见的骨折类型之一,其发病率约占四肢骨折的1/3。
由于胫骨远端干骺端有特殊的解剖外形,其软组织较为薄弱,并且血供较差,因此胫骨远端骨折在治疗上较为困难[1]。
在本研究中,我们根据患者的骨折类型、软组织条件给予适宜的手术方法,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3月~2011年12月本院收治的9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结合临床,经相关检查确诊为胫骨远端骨折;(2)符合胫骨远端骨折的手术治疗指征。
根据手术方式将上述患
者分为a、b、c组(表1),3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所有患者术前均接受制动、积极消肿、消炎等常规治疗措施。
根据骨折类型、软组织条件选择恰当的手术方法[2]:软组织条件尚可,骨折粉碎不严重,关节面损伤不严重的患者接受orif手术治疗;软组织条件尚可,关节面损伤不严重,但是骨折性质为高能量粉碎性骨折的患者接受mippo手术治疗;软组织损伤严重,骨折粉碎较严重,关节面损伤较重的患者接受有限切开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术治疗。
本研究中,a组43例患者接受orif手术治疗,b组16例患者接受mippo手术治疗,c组37例患者接受有限切开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术治疗。
在手术结束后,所有患者均接受适宜的康复治疗措施。
1.3 疗效评价标准
采用aofas评分标准[3]对踝关节进行疗效评定:90~100分为优秀,75~89分为良好,50~74分为尚可, 0.05)。
结果见表2。
2.2 3组患者治疗效果的比较
3组患者治疗效果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果见表3。
3 讨论
在解剖学上,胫骨可以被分为6个区,包括胫骨头区、胫骨结节区、近侧中段骨干区、中段骨干区、远侧中段骨干区、踝上区等,
临床上常说的胫骨远端指的是远侧中段骨干区、踝上区,因此胫骨远端骨折指的就是发生在这两个区的骨折。
值得注意的是,并非所有的胫骨远端骨折患者均需要接受手术治疗,只有当患者符合某些条件时我们才给予手术治疗。
如胫骨远端关节外骨折患者,当移位不明显时,多考虑保守治疗,但是当移位明显时,多考虑手术干预治疗。
又如胫骨远端关节内pilon骨折患者,当骨折移位不明显,同时关节囊完整且未发生脱位时,多考虑手术治疗,但是当出现骨折移位明显,血管神经损伤,轴向对称不良,嵌插缺损,关节间隙达到2 mm以上等情况时,多考虑手术干预治疗[4]。
目前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术式较多,本研究采用了orif、mippo、有限切开内固定结合外固定等3种术式,但所有患者并非随意接受某种术式治疗,而是遵循一定的原则,即根据骨折类型、软组织条件选择适宜的手术方法,具体操作是orif主要适用于低能量损伤患者,mippo主要适用于关节面未受累的患者[5-6],有限切开内固定结合外固定主要适用于严重骨折损伤患者。
本研究结果显示除手术时间以外,3种术式的术中出血量、术后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工作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治疗效果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由此可见,根据患者实际情况给予“个体化”治疗可以取得良好的疗效,在实际工作中可以按照该原则为胫骨远端骨折患者选择适宜的术式。
[参考文献]
[1] ozkaya u,parmaksizoglu as,gul m,et al. minimally invasive treatment of distal tibial fractures with locking and non-locking plates[j]. foot ankle int,2009,30(12):1161-1167.
[2] babis gc,kontovazenitis p,evangelopoulos ds,et al. distal tibial fractures treated with hybrid external fixation[j]. injury,2010,41(3):253-258.
[3] hong j,zeng r,lin d,et al. posteromedial anatomical plate for the treatment of distal tibial fractures with anterior soft tissue injury[j]. orthopedics,2011,34(6):161.
[4] ronga m,shanmugam c,longo ug,et al. minimally invasive osteosynthesis of distal tibial fractures using locking plates[j]. orthop clin north am,2009,40(4):499-504,ix.
[5] 林永绥,王春,凌广烽,等. mippo技术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疗效观察[j].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8):157-158.
[6] 谢京平,朱武平,肖谦. 经皮微创锁定加压钛板内固定术治疗胫骨远端骨折65例临床分析[j].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19):255-256.
(收稿日期:2012-11-29 本文编辑:林利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