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系统X线片-彭昭法
- 格式:ppt
- 大小:19.90 MB
- 文档页数:87
胃肠道的正常影像学表现胃肠道一、正常影像学表现(一)正常X线表现胃肠道疾病的检查主要应用钡剂造影,显示胃肠道的位置、轮廓、腔的大小、内腔及黏膜皱襞的情况,但对胃肠道肿瘤的内部结构、胃肠壁的浸润程度和壁外侵犯及转移等尚有一定困难,还需与其他影像检查相结合。
目前对于胃肠道疾病的检查,首选当是钡剂造影检查方法。
1.咽部咽部是胃肠道的开始部分,它是含气空腔。
吞钡正位观察,上方正中为会厌,两旁充钡小囊状结构为会厌谿。
会厌谿外下方较大的充钡空腔是梨状窝,近似菱形且两侧对称,梨状窝中间的透亮区为喉咽凸,勿误为病变。
正常情况下,一次吞咽动作即可将钡剂送入食管,吞钡时梨状窝暂时充满钡剂,但片刻即排入食管。
2.食管食管是一个连接下咽部与胃的肌肉管道,起于第6颈椎水平与下咽部相连。
食管入口与咽部连接处及膈的食管裂孔处各有一生理狭窄区,为上、下食管括约肌。
食管充盈像:食管吞钡充盈,轮廓光滑整齐,宽度可达2-3cm。
正位观察位于中线偏左,胸上段更偏左,管壁柔软,伸缩自如。
右前斜位是观察食管的常规位置,在其前缘可见三个压迹,从上至下为主动脉弓压迹、左主支气管压迹、左心房压迹。
于主动脉弓压迹与左主支气管压迹之间,食管显示略膨出,注意不要误认为憩室。
食管黏膜像:少量充钡,黏膜皱襞表现为数条纵行、相互平行的纤细条纹状透亮影。
这些黏膜皱襞通过裂孔时聚拢,经贲门与胃小弯的黏膜皱襞相连续。
透视下观察,正常食管有两种蠕动:第一种蠕动为原发性蠕动,系由下咽动作激发,使钡剂迅速下行,数秒钟达胃内;第二种蠕动又称继发蠕动波,由食物团对食管壁的压力所引起,始于主动脉弓水平,向下推进。
所谓第三蠕动波是食管环状肌的局限性不规则收缩运动,形成波浪状或锯齿状边缘,出现突然,消失迅速,多发生于食管下段,常见老年人和食管贲门失弛缓症者。
另外,当深吸气时膈肌下降,食管裂孔收缩,致使钡剂暂时停顿于膈上方,形成食管下端膈上一小段长约4-5cm的一过性扩张,称之膈壶腹,呼气时消失,属正常表现。
第五章消化系统第一节急腹症基本病变表现(一)X线检查1、X线平片(1)腹腔积气:游离气腹(腹腔内气体随体位改变而游动,气体可上浮到横隔与肝或胃之间),局限性气腹(腹腔内气体局限于某处)腹腔内游离气体常见于胃肠穿孔、腹腔术后或合并感染(2)腹腔积液(腹液):病因有感染、外伤、肝硬化、低蛋白血症等(3)实质脏器增大:如肝、脾、肾等增大(4)空腔脏器内积气、积液并管腔扩大(5)腹内肿块影:“假肿瘤”征,是两端闭锁的绞窄肠段内充满大量液体的表现(6)腹内高密度影:阳性结石、钙斑、异物(7)腹壁异常(8)下胸部异常2、造影检查(1)钡剂、空气灌肠急性肠套叠乙状结肠扭转结肠癌所致结肠梗阻(2)泌尿系造影肾破裂膀胱破裂(二)CT检查1、CT平扫(1)异常气体及液体潴留(2)异常钙化:肿瘤钙化、结石(3)腹内脏器外伤:如肝脾破裂、肾包膜下出血等(4)腹内肿块2、CT增强扫描(1)实质脏器增强扫描①脏器挫裂伤②实质脏器肿瘤(2)肠管及肠系膜在增强扫描中的异常表现疾病诊断(一)肠梗阻肠梗阻的临床与病理肠梗阻分为机械性、动力性、血运性三类:1、机械性肠梗阻:单纯性肠梗阻、绞窄性肠梗阻2、动力性肠梗阻:麻痹性肠梗阻、痉挛性肠梗阻3、血运性肠梗阻:见于肠系膜血栓形成或栓塞,有血运障碍肠肌运动功能失调1、单纯性小肠梗阻梗阻近端的小肠扩张积气、积液,立位片可见高低不平的气液平面呈阶梯状排列梗阻段远侧的肠腔空虚萎陷,无气体或仅有少许气体高位梗阻-左上腹部;低位梗阻-胀气肠袢范围增大,阶梯状气液平面数量多,遍布全腹CT可发现近端扩张肠管与塌陷的远端肠管之间的“移行段”2、较窄性小肠梗阻(假肿瘤征,咖啡豆征)3、结肠梗阻梗阻近侧结肠胀气扩大并积液,位于腹部周围乙状结肠扭转扩大的肠曲如椭圆形气球状直立于腹部,扩大的乙状结肠弯曲呈马蹄形钡灌肠检查于结肠扭转处显示削尖状,似鸟嘴状狭窄4、麻痹性肠梗阻(肠蠕动不足)(二)胃肠道穿孔病因胃肠道穿孔常继发于溃疡、创伤破裂、炎症及肿瘤,其中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最常见临床与病理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多发生在前壁,引起气腹和腹膜炎;慢性穿孔多位于后壁结肠气体较多,穿孔后易形成气腹和腹膜炎临床特点是起病骤然,持续上腹剧痛,不久可延及全腹,腹肌紧张,全腹压痛等腹膜刺激症状影像学表现X线检查:气腹是诊断本病的重要征象,但属非直接征象注意以下几种情况:②、十二指肠球部及结肠穿孔大都有游离气腹②小肠及阑尾穿孔很少有游离气腹③胃后壁穿孔很少有游离气腹④腹膜间位或腹膜后位空腔器官向腹膜后间隙穿孔,腹腔内无气体未见气腹也不能完全排除胃肠道穿孔CT检查CT检查可确认积液以及积液的部位和量,特别是能显示少量气体和积液,并显示脓肿。
第五章消化系统X线消化系统由胃肠道和肝、胆、胰等脏器组成。
其相互之间缺乏天然对比,故主要靠造影检查才能显示出其形态与功能。
一般认为,X线检查对胃肠疾患胆管疾患的绝大多数能作出诊断,且诊断正确性是相当高的。
亦可通过胃肠道检查显示胃肠有无移位浸润等改变,而间接反映邻近器管如肝、胰、脾、肾及腹膜后等病变,虽有其一定价值但诊断作用有一定限制。
自CT应用于临床以及以经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和介入放射学的开展,则提高了对腹部实质脏器的X线诊断水平。
第一节胃肠道检查方法胃肠道(The gastrointestinal tract)是一个宽窄不等的软组织管腔,使用造影剂才能显示其内腔和粘膜皱襞、形态和功能等,对胃肠道常见病,如溃疡、癌肿等,有重要诊断价值。
亦可借助胃肠道的位置和形态改变,对腹内肿块可作出定位诊断。
能判断消化道癌肿的浸润范围与程度,可估计手术切除的可能性,亦可作为对胃肠道病变治疗过程中的疗效随访观察。
造影所见内腔影像虽可间接反映内壁状况,但对显露壁层及周围病受到一定限制。
胃肠道的血管造影对诊断胃肠道血管病变、肿瘤浸润等都具有诊断价值,但检查方法较繁琐,要掌握适应证与禁忌证。
根据解剖与功能的差别,X线检查方法,有下列几类:一、普通检查(一)透视(Fluoroscopy)腹部透视大多采用立位或卧位,其优点是操作简便。
主要应用于诊断胃肠道穿孔与肠梗阻,立位透视可以作出明确的诊断。
还可以显示胃肠道气体的分布、形态和不透光X线致密影,观察膈肌及胃肠异物活动情况。
所以腹部透视在设备简陋及战时是一种不可忽视的检查方法。
但其缺点是只能书写记录,对须复查的患者不能作永久的精确比较。
(二)照相(Radiography)腹部照相亦称腹部平片:摄影与透视相比可更清楚的显示胃肠道气体、腹部钙化及实质脏器的形态、位置等。
腹部照相最常用的是仰卧位,但根据病情需要可照立位或侧卧前后水平位。
胃肠道穿孔患者常采用立位或左侧卧位水平投照;肠梗阻患者则需仰卧位及立位二种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