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核生物与原核生物转录翻译异同表格版
- 格式:docx
- 大小:8.06 KB
- 文档页数:1
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转录的异同点
异点
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在转录过程中存在以下主要异点:
•真核生物的转录过程发生在细胞核中,而原核生物的转录发生在细胞质中。
•真核生物的转录需要RNA聚合酶I、II和III,而原核生物只需要一个主要的RNA聚合酶。
•真核生物的转录后修饰包括剪接、5' 帽和3' 末端加工,而原核生物的转录产物直接成为成熟mRNA。
同点
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在转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共同点,包括:
•转录都是DNA信息的复制过程,通过合成RNA来制造蛋白质。
•转录都是通过RNA聚合酶在模板DNA链上进行。
•转录过程都需要启动子、终止子和转录因子的参与。
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转录的异同点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是生物界中两个重要的分类群体。
它们在很多方面都存在着差异,包括转录过程。
转录是生物体内基因表达的第一步,也是生物体内信息传递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从转录的异同点来探讨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的差异。
我们来看看真核生物的转录过程。
在真核生物中,转录是由RNA聚合酶II(RNA polymerase II)完成的。
转录的起始位点由转录因子的结合来确定,转录因子是一类能够结合到DNA上的蛋白质。
转录过程包括启动、延伸和终止三个阶段。
在启动阶段,转录因子与DNA结合,形成转录起始复合物,然后RNA聚合酶II结合到复合物上,开始合成RNA链。
在延伸阶段,RNA聚合酶II在DNA模板上进行滑动,合成RNA链。
在终止阶段,RNA聚合酶II遇到终止信号,停止合成RNA链,释放出转录产物。
与真核生物不同,原核生物的转录过程相对简单。
在原核生物中,转录是由单个RNA聚合酶(RNA polymerase)完成的,而不是像真核生物那样分为不同的聚合酶。
原核生物的转录过程包括启动、延伸和终止三个阶段,与真核生物相似。
在启动阶段,RNA聚合酶与DNA结合,形成转录起始复合物,开始合成RNA链。
在延伸阶段,RNA聚合酶在DNA模板上进行滑动,合成RNA链。
在终止阶段,RNA 聚合酶遇到终止信号,停止合成RNA链,释放出转录产物。
除了转录过程的基本步骤相似外,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的转录还存在一些重要的差异。
首先,真核生物的转录需要更多的辅助因子参与。
在真核生物中,转录因子是一个复杂的网络,包括启动子、增强子、转录抑制子等,这些因子能够影响转录的效率和特异性。
而在原核生物中,转录因子相对简单,通常只包括一个启动子。
真核生物的转录后修饰更为复杂。
在真核生物中,转录产物需要经过剪接、修饰和核糖体扫描等步骤,才能形成成熟的mRNA。
剪接是指将转录产物中的内含子剪除,将外显子连接起来。
修饰是指在转录产物的两端添加5'帽和3'带,以增加稳定性和翻译效率。
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转录的异同点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是地球上两大主要类型的生物。
它们在细胞结构和生物学过程中存在着许多差异。
其中一个重要的差异就是转录过程中的异同点。
转录是基因表达的第一步,它是将DNA序列转录成RNA的过程。
本文将以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转录的异同点为标题,详细讨论它们之间的差异。
一、转录的基本概念和过程转录是DNA信息转化为RNA信息的过程。
它在细胞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为RNA是蛋白质合成的模板。
在转录过程中,DNA的一部分被复制成RNA分子,形成基因的转录产物。
转录由RNA聚合酶酶依赖性完成。
在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中,转录过程都可以分为三个主要步骤:起始、延伸和终止。
二、异同点1:转录起始位点的识别在真核生物中,转录起始位点通常由转录起始因子(TF)和RNA 聚合酶II共同识别。
这些转录起始因子结合到DNA上的启动子区域,形成转录起始复合物,从而指导RNA聚合酶II定位并开始转录。
与此不同,在原核生物中,转录起始位点通常由RNA聚合酶本身直接识别。
RNA聚合酶通过与DNA特定序列的非完全互补配对来定位转录起始位点。
这种序列被称为启动子序列,它在原核生物的基因组中相对保守。
三、异同点2:转录前处理在真核生物中,转录后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前处理步骤。
这些步骤包括剪接、5'端帽和3'端聚腺苷酸化。
剪接是将转录产物中的内含子剪切掉,将外显子连接在一起。
5'端帽是在RNA的5'端添加一段甲基化的guanosine三磷酸,它有助于稳定RNA分子并促进转录的起始。
3'端聚腺苷酸化是在RNA的3'端添加一串腺苷酸,这有助于保护RNA分子免受降解。
与此不同,在原核生物中,转录产物通常不需要进行剪接和帽修饰。
它们的转录产物是连续的,没有内含子。
此外,原核生物的转录产物也没有3'端聚腺苷酸化修饰。
四、异同点3:转录终止机制在真核生物中,转录终止机制通常与聚腺苷酸化有关。
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复制、转录、翻译特点的比较(总3页)-本页仅作为预览文档封面,使用时请删除本页-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复制、转录、翻译特点的比较1.相同点:转录起始是基因表达调控的关键环节①结构基因均有调控序列;②表达过程都具有复杂性,表现为多环节;③表达的时空性,表现为不同发育阶段和不同组织器官上的表达的复杂性;2.不同点:①原核基因的表达调控主要包括转录和翻译水平。
真核基因的表达调控主要包括染色质活化、转录、转录后加工、翻译、翻译后加工多个层次。
②原核基因表达调控主要为负调控,真核主要为正调控。
③原核转录不需要转录因子,RNA聚合酶直接结合启动子,由sita因子决定基因表的的特异性,真核基因转录起始需要基础特异两类转录因子,依赖DNA-蛋白质、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调控转录激活。
④原核基因表达调控主要采用操纵子模型,转录出多顺反子RNA,实现协调调节;真核基因转录产物为单顺反子RNA,功能相关蛋白的协调表达机制更为复杂。
⑤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的环节主要在转录水平,其次是翻译水平。
原核生物基因以操纵子的形式存在。
转录水平调控涉及到启动子、sita因子与RNA聚合酶结合、阻遏蛋白、负调控、正调控蛋白、倒位蛋白、RNA聚合酶抑制物、衰减子等。
翻译水平的调控涉及SD序列、mRNA的稳定性不稳定(5’端和3’端的发夹结构可保护不被酶水解mRNA的5’端与核糖体结合可明显提高稳定性)、翻译产物及小分子RNA的调控作用。
真核生物基因表达的调控环节较多:在DNA水平上可以通过染色体丢失、基因扩增、基因重排、DNA甲基化、染色体结构改变影响基因表达。
在转录水平主要通过反式作用因子调控转录因子与TATA盒的结合、RNA聚合酶与转录因子-DNA复合物的结合及转录起始复合物的形成。
在转录后水平主要通过RNA修饰、剪接及mRNA运输的控制来影响基因表达。
在翻译水平有影响起始翻译的阻遏蛋白、5’AUG、5’端非编码区长度、mRNA 的稳定性调节及小分子RNA。
原核生物真核生物转录异同点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是生物界中两个重要的分类群体,它们在很多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其中,转录是生物体内重要的基因表达过程之一,也是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之间的一个显著差异点。
本文将从转录的异同点出发,探讨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在转录过程中的差异。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转录的基本概念。
转录是指将DNA中的遗传信息转录成RNA的过程。
在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中,这一过程都是由RNA聚合酶(RNA polymerase)进行催化的。
然而,在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中,转录过程存在着一些明显的差异。
转录起始点的差异是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转录过程中的主要差异之一。
在原核生物中,转录起始点通常位于启动子区域的“TATA”盒附近,而真核生物中则存在多个转录起始点。
这是因为原核生物的启动子区域相对较为简单,只需一个“TATA”盒就可以起始转录;而真核生物的启动子区域较为复杂,存在多个调控序列,因此可以选择多个转录起始点。
转录的调控机制也是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转录过程的重要差异。
在原核生物中,转录的调控主要通过启动子区域的结构和DNA结合蛋白来实现。
启动子上的结构可以影响RNA聚合酶的结合和转录的启动。
而在真核生物中,转录的调控更加复杂,涉及到转录因子、增强子和抑制子等多种调控元件的相互作用。
转录因子可以结合到启动子和增强子上,通过调节染色质的状态和RNA聚合酶的结合来调控基因的转录。
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转录速率也存在差异。
一般来说,原核生物的转录速率较快,可以较快地合成RNA。
这是因为原核生物中RNA聚合酶可以直接与DNA结合,并进行转录。
而真核生物中,RNA聚合酶需要与DNA上的转录因子和其他调控元件相互作用才能进行转录,导致转录速率较慢。
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转录终止方式也存在差异。
在原核生物中,转录终止通常由转录终止信号序列识别并终止转录。
而真核生物中,转录终止则通过复杂的机制实现。
其中,一种机制是通过RNA聚合酶II复合物与转录因子的相互作用来实现转录的终止。
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复制、转录、翻译特点的比较1.相同点:转录起始是基因表达调控的关键环节①结构基因均有调控序列;②表达过程都具有复杂性,表现为多环节;③表达的时空性,表现为不同发育阶段和不同组织器官上的表达的复杂性;2.不同点:①原核基因的表达调控主要包括转录和翻译水平。
真核基因的表达调控主要包括染色质活化、转录、转录后加工、翻译、翻译后加工多个层次。
②原核基因表达调控主要为负调控,真核主要为正调控。
③原核转录不需要转录因子,RNA聚合酶直接结合启动子,由sita因子决定基因表的的特异性,真核基因转录起始需要基础特异两类转录因子,依赖DNA-蛋白质、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调控转录激活。
④原核基因表达调控主要采用操纵子模型,转录出多顺反子RNA,实现协调调节;真核基因转录产物为单顺反子RNA,功能相关蛋白的协调表达机制更为复杂。
⑤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的环节主要在转录水平,其次是翻译水平。
原核生物基因以操纵子的形式存在。
转录水平调控涉及到启动子、sita因子与RNA聚合酶结合、阻遏蛋白、负调控、正调控蛋白、倒位蛋白、RNA聚合酶抑制物、衰减子等。
翻译水平的调控涉及SD序列、mRNA的稳定性不稳定(5’端和3’端的发夹结构可保护不被酶水解mRNA的5’端与核糖体结合可明显提高稳定性)、翻译产物及小分子RNA的调控作用。
真核生物基因表达的调控环节较多:在DNA水平上可以通过染色体丢失、基因扩增、基因重排、DNA甲基化、染色体结构改变影响基因表达。
在转录水平主要通过反式作用因子调控转录因子与TATA盒的结合、RNA聚合酶与转录因子-DNA复合物的结合及转录起始复合物的形成。
在转录后水平主要通过RNA修饰、剪接及mRNA运输的控制来影响基因表达。
在翻译水平有影响起始翻译的阻遏蛋白、5’AUG、5’端非编码区长度、mRNA的稳定性调节及小分子RNA。
真核基因调控中最重要的环节是基因转录,真核生物基因表达需要转录因子、启动子、沉默子和增强子。
原核转录与真核转录的比较答:1 原核生物中mRNA的转录与翻译几乎是同步发生的,而真核生物,转录是发生在细胞核内,翻译则在核外进行.转录合成的RNA必需穿出核膜才发挥作用. 2 RNA聚合酶不相同,原核生物中RNA由一种聚合酶合成.真核生物中有三种类型的RNA聚合酶.3 启动子不同真核生物的启动子与原核生物的很相似,也位于转录起始部位的5/端,但存在着几个重要区域.例如在距起始部位最近的一个是-25区,称为TATA匣子,与原核生物的-10顺序(TATAAT)很相似.4 转录后RNA加工修饰不同其中mRNA最为突出.真核生物mRNA分子的寿命较长,不像原核生物的只有几秒钟.而且不用加工修饰.真核生物mRNA在5/和3/端都要修饰, 5/端要形成一种称作帽子的复杂结构. 3/端则要加上一段多聚腺嘌呤核苷酸[poly(A)]的顺序。
Replicator:起始子,决定DNA复制起始的序列。
Initiator:起始因子,识别并作用起始子,启动复制的蛋白质。
必需氨基酸(essential amino acid):必须从食物中摄取,以维持生物体正常功能的氨基酸,赖(Lys)、苏(Leu)、异亮(Ile)、苯丙(Phe)、甲硫(Met)、缬(Val)、色(Trp)。
蛋白质一级结构(primary structure):蛋白质的多肽链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包括二硫键位置。
特点为是基础结构、稳定结构。
测定蛋白质一级结构的一般步骤(1)测定蛋白质分子中的多肽链数目(2)拆分蛋白质分子的多肽链(3)测定多肽链的氨基酸组成(4)测定多肽链的C端(肼解法)和N端(丹磺酰氯法)残基(5)断裂多肽链内的二硫键(6)用两种以上的方法将多肽链断裂为数个肽段(E法和化学法(溴化氰法))(7)测定肽段的氨基酸顺序(Edman法)(8)用拼版法确定多肽链的氨基酸排列顺序(9)确定肽链间的二硫键蛋白质一级结构测定的常用方法㈠末端残基的测定:⑴N-端残基的测定:丹磺酰氯法(DNS),该法原理与Sanger法相同,但产物有荧光,因此灵敏度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