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露天矿山资源估算与开采境界优化研究_以西藏驱龙铜矿为例
- 格式:pdf
- 大小:909.31 KB
- 文档页数:4
西藏甲马-驱龙矿集区成矿远景姚鹏;王全海;李金高【期刊名称】《中国地质》【年(卷),期】2002(029)002【摘要】西藏甲马-驱龙矿集区长约124km,宽69 km,位于冈底斯陆缘火山-岩浆弧(中-晚侏罗-古近系)的中东部.通过最近的地质调查、矿床勘查和研究,发现冈底斯陆缘火山-岩浆弧带内存在多个矿集区,其中甲马-驱龙矿集区是该弧内一个重要铜多金属矿集区之一.该矿集区的矿床以正在开发的大型甲马铜多金属矿床为代表,还发现了驱龙南、驱龙北、底日玛、松多雄、拉抗俄和象背山等一批非常有潜力的矿床和矿(化)点.它们的矿化类型独特,成因类型多样,是冈底斯陆缘火山-岩浆弧演化过程不同阶段的产物.这些不同类型的矿床集中在一定的区域,已初步显示并成为冈底斯陆缘火山-岩浆弧带内极具成矿潜力、并有一定成矿远景的重要矿集区.相信通过今后进一步工作,该矿集区有望成为中国西部又一个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基地.【总页数】6页(P197-202)【作者】姚鹏;王全海;李金高【作者单位】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四川成都,610082;成都理工大学,四川成都,610059;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南项目办,四川,成都,610082;西藏地勘局,西藏拉萨,85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41【相关文献】1.西藏驱龙-甲玛-邦铺铜矿集区铅同位素地球化学示踪研究 [J], 应立娟;王阔;王开建2.尾矿库建设对下游河道生态需水的影响--以西藏驱龙铜矿甲玛沟尾矿库为例 [J], 张飞3.西藏冈底斯铜矿带甲马夕卡岩型铜多金属矿床与驱龙斑岩型铜矿流体包裹体特征对比研究 [J], 佘宏全;丰成友;张德全;李光明;刘波;李进文4.西藏冈底斯东段驱龙—甲马地区构造—岩浆演化与成矿 [J], 曾忠诚;刘德民;王明志;泽仁扎西;尼玛次仁;张若愚;陈宁;朱伟鹏5.冈底斯东段驱龙-甲玛矿集区新近纪花岗岩类区域岩石学及成矿学意义 [J], 张俊成;汪雄武;雷传扬;胡志莲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西藏驱龙铜矿矿山建设中的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及经验浅析摘要:西藏自治区矿产资源丰富,矿产资源开发行业在当地国民经济发展中地位凸显,但矿产资源的开采不可避免的会对周围生态环境造成影响,产生水土流失,加上西藏独特的高原气候和特殊的自然条件,保护生态环境,防治水土流失尤为重要。
本文以西藏驱龙铜矿矿山为例,对其建设中产生的水土流失影响、采取的水土保持措施、取得的水土流失防治效果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露天矿山建设中水土流失的治理经验,为高寒地区露天矿产资源开采产生的水土流失治理提供借鉴。
关键词:驱龙铜矿;工程建设;水土流失;防治西藏自治区矿产资源潜力巨大,已发现的优势矿产资源主要有铬、铜、铅锌银多金属、钼、铁、锑、金、盐湖锂硼钾矿、高温地热等,其中铬、铜的保有资源储量以及盐湖锂矿的资源远景位列全国第一位。
驱龙铜矿是西藏自治区发现的世界级大型铜矿之一,其储量大、占地范围广、开采时间长,建设开采过程中大范围扰动地表、开挖废弃大量土石方、破坏地表结皮和植被,如不及时防护和治理,可能产生大量水土流失,降低生态环境质量,加上西藏自治区生态环境极其脆弱,自身修复能力弱,一旦破坏很难恢复,因此,对高寒地区矿山建设和开采过程中水土流失防治的研究意义重大。
一、项目及项目区概况1、项目区概况西藏驱龙铜矿矿区位于墨竹工卡县甲玛乡和达孜县章多乡,地处西藏高原中部,冈底斯山脉东段,拉萨河谷南侧,属于高山峡谷地貌。
气候属于高原温带半干旱季风气候区,光照充足,辐射高,日照时间长,气温偏低,降水少且变率大,夏季雨水集中,冬季多大风,年平均日照时间为2813.1h,年平均气温7.1℃,最冷月平均气温-13.8℃,最热月平均气温15.5℃,≥0℃积温2896℃,≥10℃积温1824℃,年无霜期90天左右,多年平均降水量550mm,降水集中在6~9月,年蒸发量1605.4mm,年平均大风日数150天,年平均风速为2.2m/s,最大风速为32.3m/s,主要发生在12月到翌年3月,冻土深度达0.8~1.3m左右。
西藏驱龙斑岩铜矿S、Pb同位素组成:对含矿斑岩与成矿物质来源的指示孟祥金;侯增谦;李振清【期刊名称】《地质学报》【年(卷),期】2006(80)4【摘要】驱龙铜矿是西藏陆陆碰撞造山带冈底斯斑岩铜矿带内代表性矿床之一.本文对其含矿斑岩和矿石矿物进行了S、Pb同位素组成分析.驱龙矿床含矿斑岩与矿石矿物的硫同位素组成比较一致,含矿斑岩δ34S为2.1‰~-1.1‰,黄铜矿δ34S 为-6.3‰~-1.0‰,均值-2.76‰;硬石膏δ34S为+12.5‰~+14.4‰,平均+13.4‰.成矿热液中的硫同位素基本达到了平衡,显示出岩浆硫组成特点.含矿斑岩的206Pb/204Pb范围为18.5104~18.6083,207Pb/204Pb变化于15.5946~15.7329之间,208Pb/204Pb为38.6821~39.1531之间;矿石矿物黄铜矿的206Pb/204Pb、207Pb/204Pb、208Pb/204Pb分别为18.4426~18.5909、15.5762~15.6145、38.5569~38.8568.含矿斑岩与矿石矿物的铅同位素组成比较一致,它们的变化幅度较小,应具有相同的起源与演化历史.无论是岩石铅还是矿石铅,在铅构造模式图上均位于造山带铅演化曲线上.驱龙矿床硫、铅同位素数据暗示,成矿物质主要来自深源岩浆,含矿斑岩起源于西藏造山带加厚的下地壳熔融,具有幔源成分的混染.【总页数】7页(P554-560)【作者】孟祥金;侯增谦;李振清【作者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北京,100037;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100037;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北京,10003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相关文献】1.冈底斯斑岩铜矿带冲江及驱龙含矿斑岩体锆石ELA-ICP-MS及SHRIMP定年对比研究 [J], 莫济海;梁华英;喻亨祥;谢应雯;张玉泉2.西藏驱龙斑岩铜矿含矿斑岩的年代学与地球化学 [J], 王亮亮;莫宣学;李冰;董国臣;赵志丹3.中甸弧雪鸡坪斑岩铜矿含矿斑岩锆石SHRIMP U-Pb年代学及Hf同位素组成[J], 曹殿华;王安建;黄玉凤;张维;侯可军;李瑞萍;李以科4.西藏多龙矿集区地堡Cu(Au)矿床含矿斑岩锆石U-Pb测年、Hf同位素组成及其地质意义 [J], 林彬;刘治博;王艺云;方向;杨超;杨欢欢;费凡;李力;高轲;陈毓川;唐菊兴;宋扬;王勤;冯军;李彦波;唐晓倩;林鑫5.云南迪庆春都斑岩铜矿床S、Pb同位素组成——成矿物质来源的指示 [J], 坚润堂;邹国富;赵向东;杨帆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某铜矿露天开采境界优化蒋胡灿【摘要】根据某铜矿矿体赋存特征及开采技术条件,采用盈利比较法计算得出露天经济合理剥采比为8.48t/t.结合矿山实际,选择3种不同露天境界方案进行对比,得出台阶高度12m,每2个台阶并段,并段之后24m,每并段之后留设1个清扫平台,清扫平台宽度14m的最优方案.通过手工与三维优化相结合的方式调整并最终圈定了最优的露天境界,为矿山生产提供了技术依据.【期刊名称】《采矿技术》【年(卷),期】2016(016)002【总页数】3页(P32-33,39)【关键词】露天开采;盈利比较法;经济合理剥采比;露天境界【作者】蒋胡灿【作者单位】内蒙古维拉斯托矿业有限公司, 内蒙古赤峰市 025372【正文语种】中文某斑岩铜矿床的矿体赋存在12~19勘探线之间,标高2770 m以上,埋深25~220 m,南、东埋深较小,北、西埋深较大。
矿体南北长590 m,东西宽265~613 m,平均391 m,呈似层状产出,矿体底界略向西倾,倾角一般0°~30°。
总体呈南北高,中间低的“W”形展布,从上到下依次为Ⅰ-1、Ⅰ-2和Ⅰ-3矿体。
矿石体重为2.51 t/m3,松散系数1.3,f系数6~8;岩石体重2.62 t/m3,松散系数1.5~1.7,f系数6~12;矿岩自然安息角为41.2°~43.8°。
根据矿体赋存特征以及开采技术条件,在选择开采方式时,露天开采展现出经济合理,剥采比较小,贫化小,损失小,生产成本低等突出优势,因此,确定2794 m 标高以上的Ⅰ-1、Ⅰ-2和Ⅰ-3共3条矿体采用露天开采,2770~2794 m之间铜矿石品位较低,由于当前行情下开采价值不高,留待以后开发利用。
影响露天开采境界确定的因素有很多,不同矿床的影响因素与影响程度也各不相同[1-10]。
因此,露天开采境界的确定需对矿床条件、技术组织及经济等诸多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常用剥采比来确定露天开采境界,其中经济合理剥采比是确定露天开采境界的重要依据[1-4]。
收稿日期:2004-06-25;改回日期:2004-08-25;责任编辑:楼亚儿。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072030)。
作者简介:王功文,男,讲师,博士研究生,1972年出生,地球探测与信息专业,从事资源定量评价与3S 技术的科研工作。
① 翟裕生,彭润民,向运川,等.区域成矿学研究方法指南.中国地质调查局研究报告.2004.矿床四维时空定量评价的新认识———以西藏玉龙斑岩铜矿床为例王功文,陈建平(中国地质大学国土资源与高新技术研究中心,北京 100083)摘要:大型、超大型斑岩铜矿的定量研究正在受到广泛关注,集中体现在现代矿产资源勘探模式趋向于从经验找矿、理论找矿和信息找矿3大传统找矿方法向集成信息技术方向发展。
本项研究以青藏高原典型的玉龙斑岩铜矿床为例进行分析,提出了矿床定量评价的4个方面的新认识:(1)区域矿床发生、发展的年代与消亡速率的确定是研究矿床规模与保存环境的重要参数;(2)研究区的古地理、古气候特征有利于斑岩体的剥蚀起始时间的估算,研究区不同时代地层剖面的对比分析以及成矿古地理环境的模拟有利于正确评价斑岩矿床的形成与保存现状;(3)地层、岩体、构造和DEM 数据的三维空间定量研究是正确评价“多位一体”成矿模式的重要因素;(4)3S 技术发展了三维可视化技术、数据融合和模拟技术,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各种多元数据(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和遥感等)资料,有助于提高发现大型矿床或潜在矿床的成功率。
关键词:矿床保存环境;3S 技术;测年技术;三维地质体模拟;定量评价中图分类号:P61;P6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527(2004)04-0537-060 引 言随着勘探技术与信息技术的发展,现代矿产资源的勘探模式趋向于从经验找矿、理论找矿和信息找矿3大传统找矿方法向集成信息技术发展。
现代矿产勘查的成功极大地取决于高分辨率遥感技术、高精度地球物理技术和高灵敏度地球化学技术,而这些技术综合成功的关键是信息技术。
理论预测与科学找矿——以西藏冈底斯斑岩铜矿为例
李德威
【期刊名称】《地质科技情报》
【年(卷),期】2005(24)3
【摘要】近年来在西藏冈底斯构造成矿带发现了多个以斑岩铜矿为主的大型和超大型矿床,这些矿床均形成于青藏高原板内隆升过程,主要成矿年龄为17~15 Ma,其矿床类型、矿床规模、成矿部位和成矿时代与作者10 a前的理论预测结果基本吻合.突破板块碰撞造山和板块碰撞成矿模式,按大陆动力学和成矿动力学的新思路,认为冈底斯斑岩铜矿形成于特提斯开合转换、板块碰撞造陆之后的晚新生代构造隆升、下地壳层流、板内造山、地壳增厚、热隆伸展的动力改造成矿过程.加强基础地质研究、倡导创新科学思维、发展地质与成矿理论对于中国西部的找矿勘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总页数】7页(P48-54)
【关键词】科学找矿;板内造山;板内成矿;斑岩铜矿;冈底斯
【作者】李德威
【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12
【相关文献】
1.西藏冈底斯尼木地区斑岩铜矿地质特征与找矿标志 [J], 晏子贵;李作华
2.浅析西藏冈底斯成矿带西段斑岩铜矿床找矿 [J], 耿杰利
3.西藏冈底斯成矿带与俯冲-碰撞作用相关的斑岩铜矿的找矿方向 [J], 张红;钟康惠;吴华;杨海锐;李光明;马东方
4.西藏冈底斯斑岩铜矿带矿集区和矿田靶区定位预测 [J], 孙忠军;杨少平;徐仁廷;张华;郑有业
5.西藏冈底斯中段朱诺斑岩型铜矿床找矿标志研究 [J], 康丛轩;肖渊甫;胡涛;赵志强;张林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西藏墨竹工卡县驱龙-知不拉铜矿化特征浅析作者简介:窦杰(1994.09-),男,汉,四川眉山人,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构造地质学。
摘要:针对西藏墨竹工卡县驱龙-知不拉矿床成矿作用的问题。
本文基于矿床已勘的钻孔资料,利用数理统计以及GIS空间分析技术,以二维表达方式,厘定了单工程矿化孔控厚以及单工程矿化前锋的概念,从而呈现铜矿化在空间上的分布特征,反映驱龙知不拉矿区存在3个矿化中心。
其中驱龙矿区内东西部各分部一个,知不拉矿区南东向分部一个。
关键词:驱龙;铜矿;矿化特征;矿化前锋;矿化控厚1.自然地理概况矿区位于墨竹工卡县西南约20km处,矿区大部分属墨竹工卡县甲玛乡管辖,矿区西部属达孜县章多乡所辖,地理坐标为:东经91º 33′ 30″-91º 37′ 30″,北纬29º 36′ 00″-29º 40′ 00″,面积38.44km2。
矿区向北沿简易公路行30km到318国道,沿318国道往东约8km到墨竹工卡县城,往西67km达自治区首府拉萨市,交通便捷。
2.区域地质概况驱龙—知不拉矿田位于青藏高原中南部的特提斯-喜马拉雅成矿域的冈底斯成矿带。
大地构造位置位于冈瓦纳大陆的北缘,冈底斯-念青唐古拉板片次级构造单元冈底斯陆缘火山—岩浆弧之东段,冈底斯—念青唐古拉板片南界为雅鲁藏布江结合带,北界为班公湖—怒江结合带。
3. 矿床地质特征(1)矿区赋矿建造矿区建造类型分为侵入岩、火山岩和变质岩等三大类。
其中,侵入岩建造分布在矿区西、北、北西、中、南、北东、南东部;火山岩建造分布在矿区北西、北、北东、南西、南、南东部;变质岩建造仅在矿区南部出露。
①侵入岩建造全为TTG组合建造,矿化现象和赋矿段都有出露,在矿区地表西、北、北西、中、南、北东、南东部和地下北、北西、中、南部分布。
②火山岩建造叶巴组一段(J2y1)、叶巴组二段(J2y1)、叶巴组三段(J2y3)燕山期变质火山碎屑岩组合(mvc)建造,存在赋矿段,分布在矿区北西、北、北东、南西、南、南东部地表和北西、北、南部地下。
西藏玉龙铜矿含铜尾矿的环境影响及二次利用研究孙冲;苏庆平;李虹丽;陈铁爻【摘要】以玉龙铜矿含铜尾矿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查取样、尾矿毒性鉴别、以及尾矿堆场土壤和水样的测试,证明该尾矿为第一类工业固体废物,可以直接堆存或填埋.采用物相分析证明尾矿中仍含有大量氧化铜矿物,使用硫酸浸取工艺可回收该尾矿中80%的铜,实现了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的“双赢”目的.【期刊名称】《湖南有色金属》【年(卷),期】2015(031)001【总页数】4页(P64-67)【关键词】含铜尾矿;环境调查;环境评价;物相分析;资源利用【作者】孙冲;苏庆平;李虹丽;陈铁爻【作者单位】西藏玉龙铜业股份有限公司安全环保部,西藏昌都854000;成都理工大学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院,四川成都610059;成都理工大学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院,四川成都610059;成都理工大学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院,四川成都61005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822.5西藏玉龙铜矿是目前我国最大的斑岩型铜矿,金属储量达650万t,矿带控制远景储量为1 300万t[1],它的开发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和西藏工业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该矿除含有丰富的铜、铁、钼等有价金属外,还伴生有微量的铅、锌、镉、铬、镍、锰、砷等有害元素,对环境可能造成不良影响。
矿山采用露天开采,第一层为覆土层,刨开覆土露出铁帽,铁帽主要由褐铁矿组成,其中全铁含量可高达70%以上,铁帽下即为铜矿床,主要由氧化铜和硫化铜矿物构成,第三层为硫化钼矿,具有极大的经济开发价值[2,3]。
目前矿山已进入初期试生产阶段,由此产生了大量的选矿尾矿(含铜尾矿和含铁尾矿),并分别自然堆积于矿山沟谷中。
为配合相应尾矿库的建设和矿山的环境保护,开展了尾矿堆场的环境调查和评价,并根据调查结果进行了含铜尾矿的二次利用研究,为玉龙铜矿的环境保护和合理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1.1 矿山环境概况玉龙铜矿矿区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金沙江与澜沧江之间的宁静山脉北段,山脉、山系多呈北西-南东方向排列,地形切割程度中等至强烈,海拔标高4 100~5 245m,相对高差700m以上,植被为灌木和高山草甸。
铜矿露天开采境界优化及矿山机械施工技术分析
石常松
【期刊名称】《工程机械与维修》
【年(卷),期】2024()1
【摘要】为了优化大型露天矿上的开采境界,实现矿山的最大化经济效益,依托西藏玉龙铜矿,采用L-G法将地质模型转化为经济模型。
通过调研玉龙铜矿三个矿区的采矿成本和矿体含量,根据露天边坡稳定性研究推荐的分区边坡角,推荐基准的参数为准,考虑Cu预测价格和技术经济参数变化,最终确定开采境界。
同时,针对玉龙铜矿的矿藏资源,分析开采施工时需要的采剥机械、铲装机械和运输机械的功率和数量。
【总页数】3页(P88-90)
【作者】石常松
【作者单位】中铁十九局集团有限公司江达分公司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1
【相关文献】
1.某铜矿露天开采境界优化
2.基于DIMINE软件系统的玉龙铜矿露天开采境界优化研究
3.莫桑比克6678L石墨矿露天开采境界优化
4.蒙古国K煤矿首采区露天开采境界优化设计
5.矿山露天开采境界优化及边坡稳定性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