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越来越宽的信息之路2
- 格式:ppt
- 大小:521.00 KB
- 文档页数:17
《越来越宽的信息之路》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高速公路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2. 使学生了解互联网的主要应用领域及其对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
3. 培养学生利用互联网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
4. 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的认识,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1. 信息高速公路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2. 互联网的主要应用领域3. 互联网对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4. 利用互联网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法和技巧5. 信息素养的培养和提高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信息高速公路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互联网的主要应用领域及其对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
2. 教学难点:利用互联网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法和技巧,信息素养的培养和提高。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信息高速公路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互联网的主要应用领域及其对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互联网应用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互联网的实际应用。
3. 实践操作法:引导学生利用互联网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4. 讨论法:组织学生就互联网的影响和信息素养的培养展开讨论,促进学生思考和交流。
五、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制作包含图文并茂的教学课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
2. 互联网资源:搜集相关的互联网应用案例和素材,用于教学实践操作和讨论。
3. 教学设备:准备投影仪、计算机等教学设备,确保教学顺利进行。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信息高速公路的发展历程和现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课的主题。
2. 讲解信息高速公路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介绍信息高速公路的定义、特点以及我国信息高速公路的发展情况,让学生了解信息高速公路的基本知识。
3. 分析互联网的主要应用领域:讲解互联网在教育、医疗、商业、娱乐等领域的应用,让学生了解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越来越宽的信息之路”,教材分析教学大纲要求学生常识性地了解卫星通信、光纤通信、网络通信的优点、原理。
本章节关键在于让学生认识到人类已进入信息时代,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人类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
信息技术的发展给人类的生活方式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使学生通过学习,了解科技为人类带来的便利。
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使学生养成关心科学发展前沿的习惯,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培养振兴中华、用科学服务于人类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教学重点是以大量的图片、影视画面介绍该章节所讲的各种通信方式的优点、缺点和改进方法,结合学生日常生活接触到的信息加深对信息之路越来越宽的理解。
宣传科学家们不畏艰难,勇于攀登的钻研精神。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①常识性了解:卫星通信、光纤通信、网络通信。
②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为什么要用微波通信?如何实现微波通信?了解微波性质接近于光波,大致沿直线传播,不能沿地球表面绕射的特性,了解微波传播过程中的一些缺陷以及这些缺陷如何通过卫星通信来弥补。
③了解光纤通信的原理和优点。
④了解网络通信的发展过程和优点,掌握发电子邮件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师生共同交流来探讨现代信息的变化,用大量的多媒体图片、影视画面使学生掌握和了解卫星通信、光纤通信、网络通信的特点和粗略的原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现代通信知识,了解科技为人类带来的便利,提高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使学生养成关注科学发展前沿的习惯,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培养振兴中华、用科学服务于人类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重点与难点卫星通信、光纤通信、网络通信的优点和原理。
教学准备光纤小灯具、演示光在光导纤维中传播的装有水和有小孔的塑料瓶、不透光的纸、水、光的全反射演示仪器、微波通信、卫星通信影视图片、能上网的计算机一台(有条件的话让学生人手一台)。
板书设计第四节越来越宽的信息之路一、历史与科学发展信息理论表明:作为载体的无线电波,频率越高,相同时间内输送信息的量就越大。
二、微波通信。
第四节越来越宽的信息之路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常识性了解卫星通信、光纤通信、网络通信(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师生共同交流来探讨现代信息的变化,用大量的多媒体图片、影视画面使学生掌握和了解卫星通信、光纤通信、网络通信的特点和粗略的原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现代通信知识,了解科技为人类带来的便利,提高学科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卫星通信、光纤通信、网络通信的优点和原理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同学们,请大家谈谈古代人、近代人、现代人各用什么方法传递信息,他们传递信息的信息量有什么变化?通过学生的激烈讨论,再结合多媒体播放0.5min故事和0.5min电影,让学生讨论那种方式获得的信息量更多些?教师板书总结:作为载体的无线电波,频率越高,相同时间内传输的信息越多。
(二)新课教学微波通信请同学们看教材P107~108并分小组讨论回答下列两个问题(1)微波的波长、频率在什么范围?(2)微波通信有什么优点?有什么缺点?为什么?波长在10m~1mm之间,频率在30兆赫兹~3×105兆赫兹之间。
优点:一条微波线路可以同时开通几千、几万路电话。
缺点:是每隔50km要建设一个微波中继站。
师:为什么需要建立微波中继站,它起到什么作用?请同学们看课本图10.4-1,它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中继站的作用。
因为微波大致沿直线传播,不能沿地球表面绕射。
中继站可以把上一站传来的微波信号经过处理后,再发射到下一站去,这就像接力赛跑一样,一站传一站,经过很多中继站可以把信息传递到远方。
师:能在月球上建中继站吗?请同学们讨论并算算微波从地球传到月球后再传回地球需要多少时间。
学生讨论动手计算,得出结论:需要2.5s。
不能,因为太远了,时间延迟,信号衰减。
师:对,这就是微波通信的缺点。
不过人类现在发射了卫星,用同步卫星做微波通信的中继站,解决了微波通信的缺陷。
1、卫星通信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有关通信卫星的资料片。
教师指出:3颗同步通信卫星就可以实现全球通信,它们就像几个太空微波中继站,从一个地面站接收的电信号,经过处理后,再发送到一个或几个地面站。
《越来越宽的信息之路》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高速公路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2. 使学生了解互联网的出现对人类社会产生的影响。
3. 培养学生积极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信息高速公路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2. 互联网的出现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3. 信息处理的技巧和方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信息高速公路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互联网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2. 教学难点:信息处理的技巧和方法。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信息高速公路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2.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互联网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3. 采用实践操作法,培养学生信息处理的能力。
五、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图片、视频等。
2. 准备实践操作的任务和案例分析。
教案内容依次类推,每个章节按照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方法、教学准备的要求进行编写。
六、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信息高速公路的发展历程图片,引发学生对信息高速公路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信息高速公路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让学生了解信息高速公路的演变。
3. 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互联网的出现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分享各自的观点。
4.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互联网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5. 实践操作:安排学生进行信息处理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
七、教学反思1. 教师需要反思教学目标的实现情况,看学生是否掌握了信息高速公路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2. 反思教学方法的适用性,看问题驱动法和案例分析法是否有效地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深入了解。
3. 反思教学准备是否充分,看多媒体教学资源和实践操作任务是否满足了教学需求。
八、作业布置2. 布置一些实践操作题,让学生课后练习信息处理技巧和方法。
九、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的课堂参与度,看学生是否积极参与讨论和实践活动。
2. 评价学生对信息高速公路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的掌握程度。
微波优点和缺陷问题人类现在发射了,用做微波通信的中继站,解决了微波通信的缺陷。
分析普通光的优势和缺陷,根据优势和缺陷提出解决的办法。
找出光纤通信的原理、优势。
网络通信的优势和特点。
1.新浪、网易、雅虎是非常知名的网站,其中新浪的网址是,其中www表示网,cn表示这个网站是在注册的。
2.激光通信的原理与相似,即先将声音信号调制到上,然后把带有声音信号的发送出去.最后用把音像信号检出来.3.1960年,美国科学家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台红宝石激光器,它能产生频率单一,方向高度集中的光----激光.激光的频率比微波要.(选填“高”或“低”)4.世界上凡是计算机集中的地方,例如:企业、机关、学校等等,大都已经把自己的计算机联在一起了.这些网络又互相连接,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计算机网络,叫做,这样就可以做到的共享.5.用于实际的通信的激光一般在里传播.它是一种很细很细的玻璃丝,由和两个部分组成.光从它的一端射入,在内壁上多次发生,曲折前进,最后从另一端射出,把信号传送出去.6.每个邮件地址的域名都会告诉你相应的信息。
例如:Wangwiaoya@表示该电子邮箱属于,邮箱的服务器名叫,其中“cn”是的简写,表示该服务器在注册。
7.在邮电通信楼的顶部通常可以见到一些锅形天线.关于这些天线的作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这是一种邮电部门专用的广告模型B.天线凹面朝向水平方向的是用来接收卫星信号的C.天线凹面斜向上方的是用来接收卫星信号的D.无论朝向什么方向的天线都是用来接收卫星信号的8.关于光纤通信,小明同学曾思考这样的问题:在漫长的线路上,光纤免不了要拐弯、缠绕,而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激光通信信号怎能从一端传到另一端呢?后来在“研究光纤怎样传输光信号”的活动中,终于明白了:激光信号在光纤中()A.就像水流沿弯曲水管流动那样B.就像电流沿弯曲导线传播那样C.不断地经光纤壁反射而向前传播D.不断地在光纤中折射而向前传播9.下列关于信息的传递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声、光和电磁波中,只有电磁波能够传递信息B.固定电话、移动电话、广播和电视都是利用导线中的电流传递信息的C.摄像机拍得的物体图像,直接通过发射天线发射传播信息D.微波通信、卫星通信、光纤通信、网络通信都可以用来传递信息10.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要想把比赛实况进行全球转播,至少需要多少颗地球同步卫星( )A.2颗B.3颗C.5颗D.8颗11.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两台计算机进行电子邮件时,必须同时上网B.“电子邮件”只能发送文字信息C.计算计之间的联系只能用光缆D.因特网的最大好处是能做到信息资源共享12.关于信息高速公路,下列描述错误..的是()A.信息高速公路可以传播声音B.信息高速公路可以传播图像C.信息高速公路可以传播文字D.信息高速公路可以传播实物●物理阅读卫星通信的发展历程卫星通信是利用位于高空36000千米并与地球同步运转的通信卫星作为中继,使各地地面接收站间得以实现双向通信.地面接收站装有抛物天线,对准高空轨道的同步卫星,由星上天线和转发器起作用,好象一条微波线路的中继站.卫星通讯是20世纪60年代开始的,迄今已接连发射了几代国际通讯卫星.在地球高空轨道安放3个同步卫星,就可覆盖全球的地面,实现全球国际通信和电视节目传输.卫星通讯只须在两地各设地面站就能相互通信,因此在地面崎岖地区,线路建设比较容易.由于卫星通讯各方面的技术已经十分普遍,费用逐渐下降,现在不但个别的国家有能力利用,甚至连个别的商业机构也在跃跃欲试了.将来,通讯卫星还可能提供另一种全新的服务,因为能够直接传送的不单是电话和电视;信件、报纸及其它形式的信息都能从世界上几乎任何地方传送到家中,或许就在电视屏幕上显示.卫星通讯是利用地球同步卫星作为中继,使地面接收站间实现双向通信.地面接收站装有抛物面天线,对准高空轨道的同步卫星.卫星的天线接收地面信号,利用转发器发送信号.现在,卫星通讯技术已经十分成熟,人们的日常生活越来越依赖卫星通讯.1958年12月,美国发射了“轨道中继通讯卫星”.卫星向地球广播预先录好的艾森豪威尔的圣诞贺词.“轨道中继通讯卫星”在轨道上运行一个多月后,进大气层烧毁.1960年4月,美国发射的“信使1B 号”是第一颗装有强大放大器的通讯卫星.“信使1B号”重达250Kg.电源由19152个太阳能电池组成.信号放大系统可以将信号放大后再发射出去.美国在1962年7月10日发射了“通讯号卫星”.它的能源来自3600个太阳能电池.“通讯卫星”可以容纳六十条电话线路或一个电视频道.最早实现同步通讯的是美国的试验性卫星“同步通讯卫星一号”.它可以达到22300千米的高度.在这个高度上,卫星环绕地球的速度与地球自转一致.卫星与地面位置相对固定.1965年4月6日,美国的“晨鸟”号通信卫星发射成功,后称“国际通信卫星”1号.它高0.6米,直径0.72米,质量39千克,可以容纳240条电话线路或一条彩色电视频道.到目前为止,我国已发射多颗同步通信卫星,用来转播电视、无线电话和其他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