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坐井观天(第二课时)
- 格式:ppt
- 大小:530.00 KB
- 文档页数:8
坐井观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看问题,认识事物站得高,才能看得全面,不要自以为是。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材重点:理解并朗读青蛙和小鸟的三次对话教材难点:理解“坐井观天”的寓意教学准备:课件、小鸟和青蛙的图片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小朋友们,上节课我们学了一则寓言故事,题目叫做《坐井观天》,课文中出现了哪两只可爱的小动物?他们在争论一件什么事?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13、坐井观天(板书课题)二、品读课文(分段学习)(一)学习第一自然段,弄清楚青蛙和小鸟的位置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2、师:小朋友,青蛙住在什么地方?小鸟从哪儿来的呀?落在哪里?同时老师在黑板上画一口井。
师:请小朋友仔细看图,想想什么是“井沿”。
井沿在哪里?哪个小朋友上来指一指画上的井沿在哪里?用手画一画。
师:再请一个小朋友帮老师把青蛙和小鸟按各自所在的位置贴好。
师:他(她)贴得对不对。
表扬他(她)3、齐读第一自然段(二)朗读感悟,体会寓意1、师范读第二至七自然段,生用“——画”出青蛙和小鸟的对话。
师:青蛙和小鸟一共有几次对话?(3 次)2、学习第一次对话⑴男生读第一次对话,女生仔细听。
⑵青蛙问小鸟什么?(你从哪来呀?)⑶小鸟是怎么回答的?小鸟为什么从天上飞来落在井沿上?(小鸟飞了一百里,口渴,下来找水喝。
)(4)小鸟说“我飞了一百多里”说明了什么?(说明天很大)(5)学生分角色朗读第一次对话(指名朗读,男女生分角色朗读,)3、感悟第二次对话⑴青蛙听了小鸟的话又说了什么呢?(指导朗读青蛙说的话,要读出不相信的语气。
)(2)这里的“说大话”是什么意思?(指吹牛的话,不符合实际的话)(3)青蛙为什么说小鸟在“说大话”?(以为青蛙天空只有井口那么大。
)实验:把书裹成圆柱形XX天花板看,发现了什么?(4)小鸟是怎么回答青蛙的?(你弄错了。
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5)理解无边无际(播放课件)请小朋友看XX。
师:小朋友,小鸟飞到哪里来了呀?,,小鸟飞了很多地方都没有飞到天的边,这说明天很大,无边无际。
二年级上12坐井观天第二课时《二年级上 12 坐井观天第二课时》在第一课时中,我们已经初步了解了《坐井观天》这个有趣的故事,认识了故事中的角色青蛙和小鸟,也知道了它们之间关于天有多大的争论。
那在这第二课时,让我们更深入地走进这个故事,去探讨其中蕴含的道理。
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故事的内容。
青蛙坐在井底,它看到的天只有井口那么大。
而小鸟呢,它在天空中飞翔,看到的天是无边无际的。
青蛙不相信小鸟的话,认为小鸟在说大话。
那同学们,你们想一想,为什么青蛙会觉得天只有井口那么大呢?这是因为青蛙一直待在井底,它的活动范围非常有限,从来没有出去看过外面的世界。
所以,它的见识也就受到了限制。
而小鸟就不一样啦,小鸟能够自由自在地在天空中飞翔,它飞过了高山,飞过了大海,看到了广阔的天地。
所以,小鸟知道天是无边无际的。
接下来,我们来分析一下青蛙和小鸟的对话。
青蛙问小鸟:“朋友,别说大话了!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小鸟回答说:“你弄错了。
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从它们的对话中,我们可以看出青蛙的固执和自以为是,它不愿意相信自己没有见过的东西。
而小鸟则很有耐心地跟青蛙解释。
然后,我们再想一想,如果青蛙能够跳出井口,它会看到什么呢?它会看到广阔的田野,高高的山峰,奔腾的河流,还有繁华的城市。
这时,它一定会惊讶地发现,原来天是这么大呀!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很重要的道理,那就是不能像青蛙那样目光短浅,只看到眼前的一点点,就以为那是全部。
我们应该像小鸟一样,多出去走走,多看看外面的世界,这样才能增长见识,开阔眼界。
在生活中,也有很多像青蛙这样的人。
比如说,有些同学只喜欢在自己熟悉的小圈子里玩耍,不愿意去尝试新的事物,学习新的知识。
这样,他们的见识就会很有限。
而有些同学则敢于挑战自己,参加各种活动,阅读各种书籍,他们就会懂得很多,变得越来越优秀。
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这个故事,我们可以来做一个小游戏。
请几位同学分别扮演青蛙和小鸟,把它们的对话表演出来。
13《坐井观天》第二课时教学实录2篇Teaching record of the second class of "watch ing the sky from a well"13《坐井观天》第二课时教学实录2篇前言:小泰温馨提醒,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点教学科目,其教学的内容是语言文化,其运行的形式也是语言文化。
语文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等的工具。
本教案根据语文教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1、篇章1:13《坐井观天》第二课时教学实录2、篇章2:《坐井观天》教学实录片断篇章1:13《坐井观天》第二课时教学实录1、能分角色朗读课文,有感情朗读对话。
2、发挥想象,初步理解寓意。
教学重点、难点:能分角色朗读课文,有感情朗读对话,理解寓意。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幻灯、纸筒、头饰教学过程:师:通过学习第二次对话,你们都知道些什么?生自由回答。
师:你们还想知道什么?生根据课文内容提问题。
师:下面,我们就围绕“它俩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看法”。
这个问题自由读课文,想想再回答。
生根据课文内容回答。
1、因为青蛙整天坐在井里,看不到井口范围以外的天,所以它以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
2、因为小鸟天天在空中飞,亲眼看到天很大很大,所以它认为天“无边无际”。
二、亲身实践,探究新知。
师:说得真好,请同学们走出教室,说说你看到的天有多大?生:天,无边无际。
生:天,的确很大。
师:你们再用纸卷成纸筒去看看天,说说看到的天有多大?生:天不过纸筒口那么大。
师: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看法呢?生:因为长长的筒壁挡住了我们的视线,所以看上去天只有纸筒口那么大。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2坐井观天第二课时(教案)今天,我将继续教授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的第十二课《坐井观天》。
这是一篇寓言故事,通过讲述青蛙坐在井里,只能看到头顶的一片天,从而误解整个世界的故事,告诉我们要开阔视野,不要局限于自己的小圈子。
下面是我对这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以及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具体规划。
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将学习课文《坐井观天》的第二课时,主要学习课文内容,理解故事寓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理解课文内容,明白故事寓意。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明白故事寓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课堂引入:通过提问,让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
2. 课文朗读:让学生齐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3. 课文讲解:讲解课文内容,解释故事寓意,让学生明白不要局限于自己的小圈子,要开阔视野。
4. 例题讲解:通过例题,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回答问题,检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情况。
6. 课堂小结:通过小结,让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六、板书设计:板书坐井观天板书内容:1. 课文内容:青蛙坐井观天,误解世界。
2. 寓意:开阔视野,不要局限于自己的小圈子。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学生复述课文内容,并说明故事寓意。
答案:课文讲述了一只青蛙坐在井里,只能看到头顶的一片天,从而误解整个世界的故事。
故事寓意我们要开阔视野,不要局限于自己的小圈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理解了课文内容,明白了故事寓意。
《坐井观天》第二课时说课稿二郎坝小学周丽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十三课《坐井观天》,这篇课文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寓言故事。
内容浅显易懂,但要挖掘深含其中的寓意,对孩子们来说却有一定的难度。
在这一课时中,我带着学生从读中悟,悟中读,反复品读青蛙和小鸟的对话,又利用简单的小实验,让故事深含的寓意跃然纸上,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着重理解“坐井观天”、“大话”、“无边无际”等词的意思。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练习分角色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独立阅读能力。
(2)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理解寓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青蛙和小鸟的对话,让学生懂得学习、做事要开阔眼界,不能自以为是。
二、说教学重难点:课文第四至七自然段青蛙和小鸟的对话是教学的重点。
理解“坐井观天”的寓意是教学的难点。
为突破教学难点,让学生创造性地学习,我采用以下方式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1)图文结合,理解词意,学生模仿动作,理解词意;(2)做实验,体验“观天”。
学生用纸圈成筒体会青蛙之所以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是因为高高的井壁挡住了它的视线,从而揭示寓意;(3)设计“跳出井口”,启迪学生创造性地想象,深化认识。
三、说教法、学法:1、说教法:根据寓言故事的特点及本课的语言特色,教学中,以青蛙与小鸟的三次对话为线索,以读代讲,以读促学,让学生在读中悟情明理。
引导自由阅读,自由表达,打好自主学习语文的基础。
我运用了谈话法、对比法、表演法、实践法等教学方法,激励学生全面参与,主动学习,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2、说学法:教学本课时,指导学生自由选用“读、说、背、演”等学习方法,结合比较朗读、想象情境、直观理解、做实验等手段掌握学习方法。
在阅读习惯方面,着重培养学生解疑阅读,学会自学,学会积累的良好习惯。
3、说教学手段的运用语文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最有助于培养儿童的语文能力,因此,我采用学生亲身体验的方法帮助学生感悟课文内容,从而达到对教学重点难点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