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全域旅游发展的桐庐模式
- 格式:doc
- 大小:23.50 KB
- 文档页数:9
杭州 2013.0278INFORMATION 资讯都拥有有机标志、原产地保护标志、防伪码等身份标志。
近年来,该县依据淳鱼的捕捞配额制订销售规划,开展有机鱼限额配送。
同时,与北京、上海、杭州、宁波等地的200多家酒店达成长期合作,优化布局有机鱼经销区域。
2012年,该县销售鲢鳙鱼218.4万公斤,实现销售总额5601.6万元,分别同比增长7.1%和18.5%。
纵深推进庭院创建成效明显通讯员 王张明淳安县严格执行“层级式督查制”,采取入农户看现场、查台帐等形式,根据检查结果对每个乡(镇)进行打分排名。
2012年,全县425个行政村119222户家庭投入“庭院整治”活动,其中299个行政村73035户家庭开展“美丽庭院”创建活动,创建率达61.26%;112796户家庭达到“清洁庭院”标准,达标率为94.61%,33501户家庭达到“美丽庭院”创建标准,达标率为28.1%。
拱墅:“运河元宵灯会”入选“浙江省春节文化特色地区”通讯员 杨 萍拱墅区以“运河元宵灯会”参与“最美中国年·浙江年俗”寻访活动,并从全省30多个参赛地区中脱颖而出。
“运河元宵灯会”自1998年起,已成功举办15届,深受运河两岸居民喜爱。
“浙江年俗”评选活动是“最美中国年”全国性春节民俗评选活动之一,旨在传承介绍浙江各地有特色的春节文化。
本次活动共评选出浙江省春节文化特色地区26个,涉及政治、经济、人文、历史、传统习俗、非遗保护等诸多方面,由民俗专家和资深媒体人评审。
临安:清凉峰保护区被评为全国自然保护区工作先进单位通讯员 洪 彬近日,国家环境保护部、林业局、农业部、国土资源部、海洋局、水利部和中国科学院联合通报表扬了在自然保护区工作中成绩突出的29个单位,临安市浙江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榜上有名。
近年来,清凉峰保护区管理局扎实推进保护区规范化建设工作,保护区各项工作深入开展。
在基础设施建设上,保护区重质量、高标准地完成了一期、二期国债建设项目。
新时期桐庐旅游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童明
【期刊名称】《杭州(周刊)》
【年(卷),期】2008(000)004
【摘要】随着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推进,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休闲时间的增多、交通条件的改善和人们对高质量精神生活的追求,以观光旅游为主导的旅游市场格局已被打破,休闲度假旅游已成为旅游发展
【总页数】2页(P22-23)
【作者】童明
【作者单位】桐庐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592.7
【相关文献】
1.全域旅游发展观与新时期旅游业发展 [J], 曾博伟
2.新时期河北省旅游业发展的SWOT分析及融资模式设计 [J], 李文哲
3.新时期我国体育旅游业发展特点分析 [J], 姚正国
4.对整治乡镇企业的几点思考——临安、桐庐、富阳三县情况调查 [J], 陆文浩;陈斌贤
5.新时期旅游业发展空间格局变化研究——以广西为例 [J], 张文宣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桐庐:全域旅游再获国家部局点赞
李华东
【期刊名称】《《杭州(周刊)》》
【年(卷),期】2016(000)024
【摘要】近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旅游局举行大会,表彰全国旅游系统先进集体、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
作为全域旅游发展的先行区,桐庐旅游再获关注,桐庐县旅游委员会也再次被评为全国旅游工作先进集体。
【总页数】1页(P59-59)
【作者】李华东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592.7
【相关文献】
1.卫生部、国家环保总局、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科技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建设部、交通部、水利部、农业部、商务部、国家广电总局、国家统计局、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务院法制办、中国气象局、国家中医药局关于印发《国家环境与健康行动计划》的通知 [J], 无;;;;;;;;;;;;;;;;;;
2.桐庐:再获杭州市墙改先进集体 [J], 叶黎明
3.桐庐:获浙江旅游总评榜之年度全域旅游推进奖 [J], 王翀;
4.哈尔滨工业大学再获科技部“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支持 [J], 江洪伟
5.水利部岩土力学与工程重点实验室地应力学科再获一项国家发明专利 [J], 韩晓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全域旅游发展的桐庐模全域旅游发展的桐庐模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旅游的日益追求,旅游业已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支柱产业。
而“全域旅游”正是近年来旅游发展的热门话题之一。
全域旅游是一种以整个地区全面覆盖、全方位汇聚各类旅游资源和服务,最大程度地满足游客需求的旅游模式。
而在全域旅游发展的浪潮中,桐庐县以其独特的景点和资源,以及独具匠心的旅游产品而引领住了全域旅游发展的模式。
桐庐县位于中国浙江省杭州市西部,属于浙西大山区,地形复杂、气候宜人,是一个理想的旅游目的地。
在传统旅游业的发展基础上,桐庐县开始探索全域旅游的发展方式。
按照全域覆盖、全景式展示、全方位服务、全程导览的原则,桐庐县通过资源整合和旅游创新推出了一系列新颖而有吸引力的全域旅游产品,迅速吸引了游客的目光。
这些新兴产品包括但不限于“生态养生+文化体验”、“桐庐山水+温泉养生”、“传统文化+现代科技”等等,为游客提供了全新而丰富的旅游体验。
首先,桐庐县秉承“生态优先、品质至上”的发展理念,通过多种方式强化山水旅游营销,将自然美景与旅游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地提出了“生态观光+旅游拍照”、“生态养生+文化体验”、“山水文化+美食篇章”等独具特色的全域旅游产品。
例如,桐庐县推出的“生态观光+旅游拍照”旅游产品,游客可以全方位、多角度、多元素地欣赏、体验、拍摄桐庐县的自然风光和生态环境,这种独特的旅游方式让游客在享受美景的同时,也体验到了摄影创意和拍摄技巧的提升。
其次,桐庐县充分发挥温泉资源优势,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和生态连接能力,推出了一系列“桐庐山水+温泉养生”全域旅游产品。
例如,桐庐县特别推出的“温泉观光+旅游休闲”全域旅游产品,采用先进的智能化技术打造,不仅对温泉资源进行了全新的开发利用,还以信息化手段满足了游客的个性需求,使游客体验到了更真实、更舒适、更个性化的旅游服务。
第三,桐庐县结合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现代科技手段,以创新和传承为主题,推出了一系列“传统文化+现代科技”独特的全域旅游产品。
新农村2022.7近年来,浙江省桐庐县合村乡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优势,以创新和探索、实干和担当,巧解乡村振兴“方程式”,通过“全域旅游”,不断拓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实现了“美、富、兴、强”,走出了桐庐全域旅游的“合村模式”。
1.全域旅游的合村探索(1)党建+规划:变“盲目干”为“想好干”合村乡把乡村发展中的热点难点作为党建工作的重点,深刻认识到“全域旅游合村样本”的建设既符合山区居民收入水平增长愿景,又有助于改善山区公共服务体系缩小地区差距;既符合合村绿色崛起,又符合山区发展空间需求。
2014年,合村乡成立全域旅游先行指导小组,出台加快推进全域旅游实施意见;2015年,完成全域旅游乡村规划方案;2016年,成功创建全域国家3A 级景区。
如今借助杭商旅的力量,通过细分主力客群,明确项目核心定位,积极谋划冬季滑雪等引爆点,着力打造以“运动探险”为主打品牌,以田园风情、民俗文化、民宿集聚、运动休闲“四条精品带”为主要内容的乡村旅游新坐标。
(2)党建+人才,变“单独闯”为“合力闯”合村乡用好专业性人才、草根人才、科技人才及乡村两级干部等多支队伍。
2018年,依托杭商旅集团,统筹运营民宿等全乡旅游资源,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打造美丽环境向美丽经济转变的2.0升级版。
出台民宿规范经营、旅游团队补助、土地流转奖补等政策。
完善人才服务保障机制,重视在人才队伍中培养党员和推荐先进。
同时,以“四比一争”“三树三创”“一心五力”担当有为好干部评比等为抓手,实施“表率引领”“群众向心力”“乡村领头雁”“先锋给力”等系列工程,打造一支执行力强、公信力高、有亲和力的乡村两级干部队伍。
(3)党建+产业,变“靠输血”为“能造血”合村乡把党建触角延伸到村集体经济发展第一线,将党建工作、产业发展、农民增收纳入党组织考核体系。
坚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根据各村资源禀赋,因村施策、精准发力,通过“抱团取暖法”“盘活资源法”“产业带动法”“旧物利用法”“多元增收法”“飞地物业法”等方式,探索造血活血新路径。
生态和产业融合发展桐庐打造森林休闲养生城市桐庐位于浙江省西部,素有“中国最美乡村”之称,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生态环境。
如今,桐庐正在深入实施“产城融合、生态立县”战略,积极推进森林休闲养生产业,努力将桐庐打造成为集养生、休闲、度假为一体的森林休闲养生城市。
在产业方面,桐庐大力发展森林旅游、康养养生、特色农业等产业。
在森林旅游方面,桐庐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旅游资源,开发了一系列生态旅游项目,如森林露营、登山徒步、山地自行车等,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体验。
桐庐还通过举办森林音乐节、生态文化节等活动,提升了森林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在康养养生方面,桐庐以具有独特地质气候优势,将温泉养生和森林疗养相结合,打造了多个高品质的康养度假村和养生基地。
这些度假村和养生基地不仅拥有一流的温泉设施、舒适的客房,还提供丰富多样的康养养生项目,如温泉养生、SPA按摩、瑜伽养生等,吸引了众多中老年游客前来养生度假。
桐庐还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推动农村产业转型升级。
在这个过程中,桐庐充分发挥自身的生态优势,种植和生产绿色有机农产品,并通过直播带货、农产品展销会等方式,将农产品直接送到市民的餐桌上,得到了市民的高度认可和好评。
在生态方面,桐庐通过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努力打造一片绿色的家园。
桐庐市政府制定了严格的生态保护政策和举措,加强了对森林、湿地、水源地等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工作。
桐庐还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积极倡导市民走出户外、融入自然,远离繁忙的都市生活。
在城市规划和建设方面,桐庐注重将自然和人文景观融合,注重打造宜居的生态城市。
桐庐在城市建设中,倡导使用绿色环保建材,推广节能减排技术,建设了一批生态低碳的社区和公共空间,为市民提供了更舒适、更健康的居住环境。
随着生态和产业融合发展的不断深入,桐庐正在逐步打造成为一个集休闲、养生、旅游为一体的森林休闲养生城市。
这既满足了人们对优质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也提升了桐庐在全国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桐庐全域旅游发展情况汇报桐庐县地处浙江省西南部,位于杭州市西北部,地处杭州都市圈腹地,是浙江省第一个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也是全国唯一一个以全域旅游为主题的县域。
近年来,桐庐全域旅游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各项旅游产业蓬勃发展,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首先,桐庐的自然风光得天独厚,拥有大量的自然资源,如千岛湖、巴阳古镇、仙境源等景点。
千岛湖水域面积广阔,水质清澈,山峦叠嶂,是水上运动和度假休闲的理想场所。
巴阳古镇保存完好,古朴典雅的建筑、悠久的历史文化吸引着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游览。
仙境源则是一处集山水、农耕文化、民俗文化于一体的旅游胜地,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感受田园风光。
其次,桐庐的乡村旅游发展迅速,乡村旅游资源丰富多样。
全县拥有传统的农耕文化和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如竹林、茶园、果园、农家乐等。
游客可以在这里体验采摘水果、品尝农家美食、参与农耕体验等活动,感受乡村生活的乐趣。
此外,桐庐县还大力发展了乡村民宿,为游客提供了更加丰富的住宿选择。
再次,桐庐县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大力推进生态旅游。
全县拥有大片的原始森林、丰富的植物资源和独特的生态环境,是休闲度假、生态观光的绝佳去处。
近年来,桐庐县加大生态保护力度,不断完善生态旅游设施,推出了一系列生态旅游线路和项目,如徒步登山、野生动物观赏、森林漂流等,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最后,桐庐县积极推动全域旅游发展,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服务水平。
全县交通便利,基础设施完善,各类旅游服务设施不断完善,为游客提供了更加便捷、舒适的旅游体验。
同时,桐庐县还不断加强旅游标识和宣传推广工作,提升桐庐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总的来看,桐庐全域旅游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各项旅游产业蓬勃发展,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未来,桐庐将继续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不断丰富旅游产品,提升旅游服务水平,打造更多具有特色和竞争力的旅游品牌,为全域旅游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生态和产业融合发展桐庐打造森林休闲养生城市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健康生活的追求,森林休闲养生旅游成为了一种新的旅游方式和生活方式。
而作为杭州市下辖的一个县级市,浙江省桐庐县正以独特的山水资源和丰富的生态环境,将森林休闲养生与产业发展相融合,积极打造森林休闲养生城市,成为绿色发展的典范。
桐庐县位于浙江省西南部,地处钱塘江中下游,素有“江南碧水、西子情浓”的美誉。
它是中国的绿色经济领域试验区,是全国绿色能源、绿色制造、绿色建筑、绿色农业、绿色旅游五大绿色产业领域的五大战略之一。
桐庐县境内山峦叠嶂、山高水长,山地面积占90.2%,森林覆盖率达到了76.4%,是全国重点生态功能区县。
而在这样的自然环境下,桐庐正努力推动生态与产业融合发展,打造森林休闲养生城市,为人们提供更健康、更环保的生活方式。
桐庐县积极探索森林休闲养生旅游发展模式,通过建设森林疗养基地、生态农业观光园、森林康复中心等,为市民和游客提供了更多的绿色生态休闲方式。
桐庐还注重保护和利用本地独特的山水资源,打造多条生态观光旅游线路,如九溪十八涧、桐渚古道、临湖线、森林体验线等,将森林休闲养生与旅游产业有机结合,为游客提供了更为丰富多样的度假选择。
除了森林休闲养生旅游外,桐庐县还积极发展了以休闲养生为主题的特色产业,如有机农业、特色农产品加工等。
县内的有机蔬菜、有机水果、有机茶叶等绿色农产品备受欢迎,深受消费者青睐。
桐庐还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打造了特色茶业、中草药种植等特色产业,吸引了更多的游客和投资者,助推了当地产业发展。
在发展森林休闲养生和特色产业的桐庐县还十分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保护性产业的发展。
县内的绿色能源产业、环保科技产业、生态农业产业等得到了大力扶持和发展。
桐庐还加大了山区生态环境修复和治理力度,通过植树造林、水土流失治理等措施,改善了当地生态环境,提高了生态总体素质。
为了更加深入地推动森林休闲养生和产业融合发展,桐庐县制定了相关的政策和规划,以便更好地引导和支持相关产业的发展。
全域旅游下的五种发展模式全域旅游,已成为时下最为热门的旅游词汇。
根据“第二届全国全域旅游推进会”上获悉,全国多个地方提出要全面践行全域旅游发展理念,以此推动当地旅游业的新一轮发展。
其中,五种典型全域旅游发展经验和做法获得了与会代表的充分肯定。
龙头景区带动型依托龙头景区作为吸引核和动力源,按照发展全域旅游的要求,围绕龙头景区部署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围绕龙头景区配置旅游产品和景区,调整各部门服务旅游、优化环境的职责,形成了“综合产业综合抓”的工作机制,推进“景城一体化发展”。
以龙头景区带动地方旅游业一体化发展,以龙头景区推动旅游业与相关产业融合,以龙头景区带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其典型代表有:湖南张家界、四川都江堰。
城市全域辐射型以城市旅游目的地为主体,依托旅游城市知名旅游品牌、优越的的旅游产品、便利的旅游交通、完善的配套服务,以都市旅游辐射和带动全域旅游,推动旅游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等“多规合一”;促进城乡旅游互动和城乡一体化发展,形成城乡互补,优势互动的城乡旅游大市场。
按照“旅游引领、融合发展、共建共享、提升价值”的思路,推动旅游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环保规划等“多规合一”,以旅游引领新型城镇化。
其典型代表有:辽宁大连、福建厦门等地。
全域景区发展型把整个区域看作一个大景区来规划、建设、管理和营销。
按照全地域覆盖、全资源整合、全领域互动、全社会参与的原则,深入开展全域旅游建设,推进旅游城镇、旅游村落、风景庭院、风景园区、风景厂矿、风景道等建设,实现“处处是景、时时见景”的城乡旅游风貌。
其典型代表有:浙江桐庐、河南栾川、宁夏中卫等地。
特色资源驱动型以区域内普遍存在的高品质自然及人文旅游资源为基础,特色鲜明的民族、民俗文化为灵魂,以旅游综合开发为路径,推动自然资源与民族文化资源相结合,与大众健康、文化、科技、体育等相关产业共生共荣,谋划一批健康养生、避暑休闲、度假疗养、山地体育、汽车露营等旅游新业态,带动区域旅游业发展,形成特色旅游目的地。
全域旅游发展的桐庐模式全域旅游发展的桐庐模式(上) 桐庐:全域规划引领下的乡村蝶变《中国青年报》( 2016年03月04日04 版) 走进“中国画城”桐庐,恍若步入一幅现代版的“富春山居图”,极目美景让你置身于一幅天然的山水画卷。
在荣获全国环境保护领域的最高奖项“中华环境奖”时,评选委员会给出的颁奖词是:“山水间的生态文明诗,现代版的富春山居图”。
诗意栖居的江南“美丽乡村”步入江南镇荻浦村,一个有着千年的历史村落,村内香樟林立、溪水潺潺。
在绿树浓荫环抱下,一栋栋明清老屋错落有致、恬静自然,恰如一幅幅随意点染,却又处处精致的水墨画。
而在“人面桃花相映红”的横村镇阳山畈村,星罗棋布的农家院落、宽广的道路、野趣横生的农家墙画,古朴俊朗的景观长廊,不仅是村民茶余饭后的休闲去处,也引得无数游客驻足流连。
而每到阳春三月、桃花盛放之时,阳山畈更是山花烂漫、游客如梭,宛如晋代陶潜笔下人人心向往之的世外桃源。
一弯碧水,数座青山,白墙黛瓦,阡陌相闻??坐落在富春江畔严子陵垂钓处的“严陵慢村”、“富春漫舍”、“绿芦意”可让你驻足在此远望绵延绿色,近闻鸟语花香。
而在桐庐最南端的深山里,富春江镇的茆坪村、石舍村俨然就是《与朱元思书》的再现:“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古村浸染在苍山墨岭间、掩映在参天古树中,一弯溪水绕村而过,群山梯田尽收眼底,千百年来的隐逸文化在此处蔓延生长。
一个个风格迥异的村落,洒落在绿山碧水间,让人恍如置身画中。
诗画之美,关键在于“规划”的有效实施。
近年来,桐庐县委、县政府致力“全域大景区”,以景区理念规划整个县域,以景点要求建设每个镇村,全力推进“最美县城、魅力城镇、美丽乡村”建设,打造出“山水如画、人间仙境”的中国画城。
据了解,桐庐在城市规划中立足全域,按照“县城—中心镇—特色镇—中心村—特色村”,形成梯次衔接的网络化空间结构体系,按照再造现代富春山居图思路,先后编制完成了县域总体规划、全县美丽乡村建设总体规划、县域村庄布局规划,11个乡镇总体规划、183个行政村村庄建设规划,形成“覆盖全县、统筹兼顾、层次分明、彰显特色”的美丽乡村建设规划。
1 1/5页不仅如此,桐庐还创新性地建立了村级基层规划员队伍,实现了183个行政村“村村都有规划员”,构建起县、乡(镇)、村三级规划管理体制,让规划实施得以体现“全县一盘棋、规划一张图、管理一张网”。
而在具体实施中,桐庐通过与“名院名师”合作,立足建设“最美县城”,拉高标杆,提升标准,与中国规划设计院、中国美院、浙江省规划设计院、同济大学规划院等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由相关领域知名规划师进行规划编制。
与此同时,围绕全域景区,从农村传统历史、人文积淀、资源禀赋、地形地貌以及群众基础等实际,以特色村为节点、中心村为核心、景观带为轴线,桐庐结合整乡整镇美丽乡村建设,以点聚片、以片集群、串点成线,将灵动的富春山水和各个风情村镇巧妙结合。
依托美丽乡村精品村、中心村和风情小镇建设,使桐庐乡村家家户户的门前屋后成为天然的“花园”。
在“家家都在画屏中”的芦茨村,江流沃土、沙町旧宅,就像一幅现实版的《富春山居图》。
而在几年前,芦茨村还是一个被大山遮蔽的小村落。
同样的荻浦村,之前破败之貌的古建筑显露生机,猪栏牛栏摇身成了牛栏咖啡、猪栏茶吧。
漫步富春江边,每一处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可以感受这个小城的清新和精致。
为给发展腾出空间,桐庐还通过“无违建县”和“土地确权”,让农村人居环境布局进一步优化、环境进一步美化,让桐庐乡村“处处是景、时时见景”。
一样山水别样风情一条条康庄大道连接村头巷尾,一幢幢粉墙黛瓦的农家小院错落有致,一个个美丽乡村如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富春江两岸。
在桐庐县领导看来,“美丽乡村”之于桐庐,不仅仅是世外桃源般的文学表达,更在于一种高要求的生态标准和建设指南。
作为浙江省首家的全域旅游专项改革试点县,桐庐坚持“全域景区化”理念,立足全域,以“景区”理念、“画城”定位,努力打造中国美丽乡村建设和统筹城乡发展的行业标杆。
为此,桐庐率先出台《桐庐县生态文化建设实施方案》,全面启动“五水共治”;落实治水“河长制”;实施能源结构调整、工业企业大气污染治理、城市扬尘和农村废气污染控制、餐饮油烟治理等。
在抓好沿路、沿江、沿山、沿景环境整治的同时,有序推进农村环境连片整治提升工程,深化“三江两岸”生态景 2 2/5页观保护与建设工程,结合“四边三化”实施道路提升工程,营造国、省道和县道沿线农田景观,发展块状、特色农业,打造沿线绝美田园风光带。
“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四边三化”、“三江两岸”,石材、铸造、电镀、畜禽养殖等行业整治。
据统计,近三年,桐庐关停、整治、提升工业企业就有1000多家,改(新)建通景公路300多公里,完成了全县183个行政村通村公路的“白”改“黑”。
这些年,用于农村生活污水、生活垃圾、村庄整治、改水改厕、下山移民、农村住房改造等各类新农村建设项目、镇村生态建设,投入的资金达3.8亿元。
如今,桐庐县域内的83条河流全部达到?类以上水体,连续九年实现富春江出境水质优于入境水质。
实现了农村污水管网的全覆盖和农村生产生活垃圾分类收集与资源化利用。
桐庐县方毅县长说,全区域整治,使得桐庐的“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空气更清新”。
去年,全县的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50天以上,负氧离子年平均浓度均高于6级,森林覆盖率达74%。
突出山水生态、休闲产业、历史文化传承,桐庐还依照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原则,挖掘自身资源优势和再造特色亮点,打造出诗画山水带、古风民俗带、产业风情带、运动休闲带、生态养生带等5条风情带。
通过倾心打造城市生态景观带,建设迎春南路、滨江沿江一纵一横“T”字景观轴,建成了各类城市公园20多个,分层分类推进建设的32个中心村、10个精品村、120个培育村都形成自己的特色和品牌,历史人文底蕴、生态经济发展与农村自然田园风光的有机融合,让先后打造出一批各具特色的风情小镇和精品村,成为全国休闲乡村游的新热点。
到目前,环溪、荻浦、芦茨、阳山畈等村被评为国际休闲乡村示范点;江南古村落风景区还成功创建为4A级风景区,旧县合岭富春大岭图、分水儒侨村凤凰谷、瑶琳镇桃源村、横村镇阳山畈村、合村乡高凉亭村成为2A级村落景区。
富春江镇茆坪村、富春江镇石舍村、莪山畲族乡新丰民族村、城南街道金牛村和分水镇新龙村则被列为浙江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
在村落景区创建中,他们将传承与创新并举,不搞“大拆大建”,最大限度保护乡村的历史文脉和自然景观,突出土味、农味和野味,保持鲜明的乡村特色。
近年来,桐庐单是在保护历史文化村落方面的投入就有4000多万元。
3 3/5页同时,结合村落生态环境和历史文脉,把改善居民环境、发展村落经济和美丽乡村建设有机结合,凸显村落特色资源,因地制宜,差异发展,形成“移步换景”、“一村一景”、“一村一韵”的村落特色。
让往来游客醉心的绝美山水拔地而起的高楼,摇曳生姿的绿树红花,让桐庐的乡村变美了,一座“以富春江山水风光为特色、宜业宜居宜游宜学的中国最美山水型现代化中等城市”渐入佳境。
“昔日子久凝神处,江岸处处换新景”,田园村落即风景、自然山水即景观、乡村社区即景区、乡村生产生活即文化,因着其独特的地理区位优势、生态环境优势和不可复制的山水人文优势,桐庐一步一步提升着其“画城”品牌的影响力。
近年来,桐庐先后荣获“中国最具幸福感县级城市”、国际花园城市、国际休闲乡村示范区、中国最美县、全国文明县城、国家园林县城等众多荣誉称号。
今年,桐庐进一步深化推进全域旅游示范改革,启动富春江5A景区创建和国家乡村公园建设。
在桐庐县领导看来,美丽乡村的建设需要一张蓝图绘到底的执著,但不是“千村一面”的复制与模仿。
“潇洒桐庐郡,江山景物妍”。
“全景化打造、全地域覆盖、全资源整合、全领域互动、全社会参与”,打造出桐庐“乡村村村有景点、田园处处是风光”的乡村休闲旅游景观,造就了桐庐群山拥翠、绿树浮岚、碧水微荡的全县域如画山水、诗意家园。
目前,桐庐正全力打造着富春江科技城、富春山健康城、迎春商务区、乡村慢生活体验区四大主平台,以及江南古村落风景区、分水旅游度假区、城镇工业集聚区和现代农业园区四大新平台。
值得一提的是,在做好“山”、“江”甚至“空中”等文章的同时,桐庐又让城市与乡村互动、自然风光与历史人文融合,“不仅要有山水旅游产品,还要有美食养生、休闲运动等多层次休闲产业链”,桐庐县副县长王歆说。
据介绍,近三年,通过各平台引进各类健康休闲养生类旅游项目50余个,包括江南国际养生中心国医馆、万向养生养老旅游综合体、上沃溪旅游综合体项目等,合计总投资额达300亿元。
迎春商务区入驻企业866家,楼宇入驻率达66.03%。
而围绕“一核两轴、双环四块、十大主题”的全域旅游布局,桐庐重点打造分水休闲度假区、瑶琳溶洞体验运动休闲拓展区、富春江“慢”生活体验度假区、 4 4/5页江南村落风情国家乡村公园建设区四大特色旅游板块,通过培育生态观光、人文体验、乡村休闲、养生度假四大业态,不断优化全县的旅游布局空间和多元的产业发展格局。
富春江(芦茨)慢生活体验区经省政府批复设立(浙江省首个),江南古村落创成为国家4A级景区,富春江5A大景区创建启动。
分水旅游度假区成为桐庐西部“休闲养生基地”。
“一折青山一扇屏,一湾碧水一条琴;无声诗与有声画,须在桐庐江上寻。
”镶嵌于青山绿水间的桐庐,位于“西湖——千岛湖——黄山”国家级黄金旅游线的中心地段,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独树一帜的山水风光,曾吸引了历代无数的文人墨客。
“钱塘江尽到桐庐,水碧山青画不如。
”桐庐县委书记毛溪浩表示,一江秀水、两侧青山,水碧山青的桐庐,依然会如展现于世人的传世画卷,让往来天下客醉心于桐庐的绝美山水。
(白石) 5 5/5页全文完网站美工设计基础自检自测(一)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下列不属于平面设计元素的是()A、概念元素B、肌理元素C、关系元素D、使用元素2、实际设计中,图与底的特征()A、表面完全不同B、比较容易区分C、十分相像D、色彩大致相同3、在平面构成中,形态分为理念形态(抽象)和现实形态(具象)两类,下列不属于理念形态的是()A、几何形B、人造型C、有机形D、偶然形4、在重复的构成中,相同的形象主要是指()A、肌理的相同B、面积的相同C、形状的相同D、色彩的相同5、下列不属于装饰设计的是()A、图案设计B、染织设计C、服装设计D、壁画设计6、下列不属于使用元素涵盖的是()A、设计所表达的涵义B、设计所表达的内容C、设计所表达的目的和功能D、设计所表达的色彩造型7、下列不属于面的形象的是()A、面有长度B、面有宽度C、面有厚度D、是体的表面8、下列不属于组形的是()A、透叠B、分离C、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