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期中复习物态变化
- 格式:ppt
- 大小:589.50 KB
- 文档页数:35
初二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归纳一、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物态变化就是物质从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的过程啦。
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是固态、液态和气态。
比如说冰是固态的水,水是液态的,而水蒸气就是气态的啦。
这三种状态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哦。
二、熔化和凝固1. 熔化定义: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
比如冰变成水就是熔化现象。
条件:需要吸收热量。
晶体熔化时还有固定的温度,这个温度叫做熔点。
像冰的熔点是0℃。
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比如石蜡在熔化过程中温度是不断升高的。
2. 凝固定义: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
水变成冰就是凝固啦。
条件:需要放出热量。
晶体凝固时也有固定的温度,叫做凝固点。
同一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是相同的。
三、汽化和液化1. 汽化定义: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
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蒸发定义: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汽化现象叫做蒸发。
比如湿衣服在阳光下会慢慢变干,这就是水蒸发了。
影响因素: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体表面上方空气的流动速度。
温度越高、表面积越大、空气流动速度越快,蒸发就越快。
沸腾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叫做沸腾。
比如水在100℃时会沸腾(在标准大气压下)。
条件:达到沸点,继续吸热。
2. 液化定义: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
比如水蒸气遇冷会变成小水滴,这就是液化现象。
方法: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
比如我们家里用的液化气,就是通过压缩体积的方法使气体液化的。
四、升华和凝华1. 升华定义: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升华。
比如冬天冰冻的衣服也会慢慢变干,这是因为冰直接升华成了水蒸气。
还有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在常温下会升华,常用于人工降雨等。
2. 凝华定义: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华。
比如冬天窗户上的冰花,是室内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凝华形成的。
还有霜也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物态变化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应用呢。
比如我们利用熔化吸热来冷却物体,利用凝固放热来制作一些工艺品。
3、“缥缈的雾,晶莹的露,凝重的霜,轻柔的雪,同样的水分子,装扮着我们生活的时空”.这是一首描述物理现象的抒情诗.对这首诗中所描述的物理现象理解正确的是()
A.“缥缈的雾”是汽化现象
B.“晶莹的露”是液化现象
C.“凝重的霜”是凝固现象
D.“轻柔的雪”是熔化现象
4.用久了的电灯泡玻璃内壁会变黑,这是因为灯丝经历了()
A.先汽化后凝固
B.先汽化后凝华
C.先升华后液化
D.先升华后凝华
5.下列现象中,属于凝华现象的是()
A.放在火炉上的冰一会儿就不见了
B.我国北方寒冷的冬天地上出现一层霜
C.大堆纸燃烧后,只留下少量的纸灰
D.冬天,湿衣服结冰后变干课堂练习
一、选择题:
1.小红将一杯常温的开水放入正常工作的冰箱的冷冻室中,经过一段较长时间后,杯中的水发生了物态变化,图中四个图像中能正确反映这杯水的物态变化过程的是【】。
第一章物态及其变化
1、物态变化:自然界中物质的存在状态(固态、液态、气态)、物态变化的概念;
2、温度及其测量:温度的概念、测量温度的仪器—温度计、摄氏度的规定、温度计的制成原理、温度计示数的读取;
3、熔化和凝固:概念、熔点的定义、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晶体凝固与熔化过程的特点;
4、汽化和液化:概念、汽化的方式—蒸发和沸腾、蒸发的概念、发生条件、影响因素、沸腾的条件及特征、沸点、液化的方式;
5、升华和凝华:概念、特征及相互转化;
6、生活和技术中的物态变化:a.自然界中水的循环;b.高压锅;c.电冰箱;d.航天技术中的物态变化:运载火箭的液态燃料与助燃剂、飞船返回舱的“防热衣”、热管
第二章物质世界的尺度、质量和密度
1、物质的尺度及其测量:物质世界的几何尺寸(生活中的常识)、长度的测量、单位、单位的转换、常用的测量工具(直尺、卷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等)、误差的概念及特点;
2、体积的测量:体积的定义、符号、单位及其转换、测量体积的仪器(量筒、量杯等)、量筒和量杯的读数方法;
3、物体的质量及测量:质量的概念、符号、单位及单位间的相互转换、质量的测量工具(台秤、天平、托盘天平)、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4、物质的密度:密度的定义、物理意义、符号、单位、计算公式及简单的计算。
初二物理物态变化综合复习一、知识点1. 熔化和凝固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晶体有一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
晶体熔化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温度必须达到熔点,二是要继续吸热,液体要凝固成晶体也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温度必须达到凝固点,二是要继续放热。
2. 汽化和液化(1)汽化有蒸发和沸腾两种方式,它们的异同点如下表。
(2)使气体液化有两种方法: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一切气体只要温度降低到足够低都可以液化,但压缩体积的方法不能使一切气体液化。
3. 升华和凝华这两种物态变化是固态与气态之间的直接转化,升华需要吸热,凝华需要放热。
二、解答热现象问题的一般步骤1. 认真审题,弄清题设条件,确定研究对象。
2. 分析过程,确定需要用到的物理知识。
3. 表述结果,表述顺序是现象、过程、依据、结论。
三、解物态变化习题的两种方法1. 观察比较法用观察比较法解答物态变化问题的步骤是:(1)认真观察或回忆观察到的现象(2)对题目中物质的状态、变化的环境、条件、吸放热情况进行认真分析(3)与物态变化的规律进行比较(4)得出结论2. 图像法用图像法解决物态变化的一般步骤是:(1)明确图像中横坐标、纵坐标所表示的物理量(2)弄清坐标上最小分格的数字、单位(3)明确图像所表达的物理意义(4)根据图像作出判断,得出结论课堂练习1.下列事例中属于凝华现象的是A.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干了B.初春,早晨出现浓雾C.夏天,洒在室内地上的水不见了D.深秋,屋顶的瓦上结了一层霜2.现代建筑出现一种新设计:在墙面装饰材料中均匀混入小颗粒状的小球,球内充入一种非晶体材料,当温度升高时,球内材料熔化吸热,当温度降低时,球内材料凝固放热,使建筑内温度基本保持不变.下面四个图象中,表示球内材料的熔化图象的是3.下图所示是自然界中常见的一些现象.针对各种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A.玻璃上的小水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B.棒冰冒“白气“是棒冰升华形成的C.花草上的小露珠是草叶分泌出来的D.热风干手器的作用是加快手上的水分蒸发冰雹雾小雪霜冻图54.图5中的符号分别代表冰雹、小雪、雾和霜冻四种天气现象,其中主要通过液化形成的是A .冰雹B .小雪C .雾D .霜冻5.下表是一些物质的凝固点和沸点。
八年级上学期同步单元专题大培优:第三章《物态变化》期中复习训练题1.利用玻璃瓶、玻璃管、橡皮塞、适量带颜色的水可以自制温度计(如图所示),为了提高自制温度计的精确度,下列方法中可行的是()①使用更粗的玻璃管②使用更细的玻璃管③换用更大的玻璃瓶装水④换用更小的玻璃瓶装水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2.某刻度均匀但读数不准的温度计,用它测量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时,示数是4℃,当冰熔化后,水温度升高到某一数值时,发现它的示数恰好与真实温度相等,让水温再增加10℃,而温度计的示数只增加了9℃,那么,当用此温度计去测量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温度时,示数变为()A.92℃B.94℃C.96℃D.98℃3.一位粗心的护士取一支示数为37.5℃的体温计,直接给病人量体温,若他发烧体温38.5℃,则量出的温度为()A.37.5℃B.38℃C.38.5℃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4.下列关于“冰棒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A.剥去包装纸,冰棒冒“白气”,属于汽化现象B.剥去包装纸,过一会儿,冰棒“流汗”属于液化现象C.冰棒放入茶杯,杯子外壁会“出汗”,属于液化现象D.刚从冰箱拿出的冰棒,包装纸上沾有“白粉”,属于凝固现象5.夏天的清晨,沅江河面上常会出现一层薄雾,这一现象的出现是由于()A.河水经过蒸发形成的水蒸气B.河水先蒸发后液化C.河水先蒸发后凝固D.河水先汽化后凝华6.我们晾晒的湿衣服变干了,这种现象属于下面哪种物态变化()A.液化B.升华C.汽化D.凝固7.下列自然现象中涉及到的物态变化,需要吸热的是()A.暖春冰雪消融B.盛夏草上露珠C.凉秋雾锁江南D.寒冬北国飞雪8.云是这样形成的:空气中的大量水蒸气遇到冷空气液化成极小的水珠或凝华成极小的冰晶,大量的小水珠和小冰晶浮在高空中,就形成了云。
对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或凝华成小冰晶的过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前者吸热后者放热B.前者放热后者吸热C.两者均吸热D.两者均放热9.下列说法中冰的质量一定能增加的是()A.-10℃的冰放进1℃的水中B.-10℃的冰放在1℃的空气中C.-2℃冰放进0℃的水中D.0℃的冰放进0℃的水中10.在下列各图中,能正确描述铁锭熔成铁汁过程中温度变化情况的是( ) A.B.C.D.11.摄氏度规定,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 ) A.0℃ B.10℃ C.40℃ D.100℃12.将两种或多种金属在同一容器中加热使其熔合,冷凝后得到具有金属特性的熔化物:合金,是制取合金的常用方法之一,由下表数据判断,不宜采用上述方法来制取的合金是( )A.铜铁合金B.镁铁合金C.铝钠合金D.铜铝合金13.下面四个有关生活实例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北方寒冷的冬季玻璃窗上会产生冰花,是凝固现象 B.晾晒在太阳光下的湿衣服不久会变干,是沸腾现象 C.炒菜前滴入热锅的小水滴很快不见了,是升华现象 D.医务工作者戴的护目镜内侧产生水珠,是液化现象14.生活中有很多现象和应用都与物态变化有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皮肤上擦酒精后变凉爽是由于酒精汽化从皮肤吸热所致 B.在运输食物的车里放干冰,利用干冰升华吸热给食物降温 C.夏天吃冰棒时看到周围冒“白气”,这是液化现象D.出汗时吹电风扇感觉凉爽,是由于电风扇吹出的风降低了室温 15.下面是与热现象有关的四幅图形,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A.图甲中寒冷玻璃上的冰花是水蒸气升华而成B.图乙中昆虫和植物上的露珠是水蒸气液化而成C.图丙是某次温度计读数的示意图,这样读数会使测量结果偏大D.图丁是晶体熔化过程中温度变化曲线,其中晶体在BC 段不吸收热量16.今年九月份,针对登革热来势汹汹,学校每天都要组织大家晨检,如图是小明同学在测量自己的体温时的示数,读数是。
一、熔化和凝固:熔化是物质从固体向液体的变化,凝固是物质从液体向固体的变化。
一般情况下,升高温度物质会熔化,降低温度物质会凝固。
物质的熔点是其由固态转变为液态的温度,凝固点则是由液态转变为固态的温度。
二、蒸发和沸腾:蒸发是物质从液体向气体的变化,而沸腾是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迅速蒸发。
在常温下,液体分子的速度不同,有些分子具有足够的能量从液体表面逸出成为了气体,这个现象就是蒸发。
而沸腾则是在一定温度下,液体中的分子足够运动,形成了大量的气泡,从而大量蒸发出气体。
三、凝结:凝结是气体变为液体或固体的过程。
当气体冷却到一定温度时,气体分子的速度下降,分子间的相互作用使气体分子逐渐聚集在一起,形成液体。
如果继续降温,液体分子的速度进一步下降,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变得非常强烈,形成了固体。
四、分子间相互作用:分子间相互作用是物质物态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根据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强弱,物质有不同的特性。
氢键是分子间作用力的一种,比如水分子之间的氢键使得水具有高的沸点和凝固点。
五、压力对物态变化的影响:温度是物态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但压力也会对物质的物态变化产生影响。
例如,提高压力可以使液体沸腾点升高,降低压力可以使液体沸腾点降低。
六、露点和冷凝:露点是指空气中的水蒸气冷却到饱和时所达到的温度。
当空气中的水蒸气冷却到露点温度以下时,水蒸气会凝结成水滴,这个过程称为冷凝。
七、气体的压缩和展开:气体分子之间存在着很大的间距,气体可压缩性较大,所以气体可以被压缩成较小的体积。
而展开则是指气体占用的体积增大,气体分子间的间距变大。
八、物态变化的能量变化:物态变化时,物质所吸收或释放的能量与物态变化有关。
例如,熔化和沸腾吸收热量,凝固和凝结释放热量。
总结:物态变化是物质由一种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包括熔化和凝固、蒸发和沸腾、凝结、分子间相互作用、压力对物态变化的影响、露点和冷凝、气体的压缩和展开以及物态变化的能量变化等。
掌握这些知识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物质的物态变化过程。
物态变化复习一、温度计、温度的测量1.物体的叫做温度,测量温度仪器是,它是根据的性质制成的。
2.温度计的使用方法:(1)估测被测物体的,(2)选择合适的温度计,观察它的和。
(3)测量时,要将温度计的玻璃泡和被测物体,不能接触和,(4)待温度计里的液柱后才能读数,读数时,要与温度计内相平。
3.在“用温度计测水的温度”实验中:(1)需要的器材除热水外,还需要___________。
(2)有甲、乙、丙三支温度计,其测量范围分别是:甲、0~100℃;乙、-30~55℃;丙、35~42℃,应选用_____ _温度计最适合。
(3)按正确使用温度计的步骤,依次排列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A.选用合适量程的温度计 B.取出温度计C.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D.让温度计的玻璃泡与水充分接触E.视线与温度计内液柱上表面齐平,读取示数 F.估计被测水的温度4、体温计:①测量原理:②量程大小是:;分度值大小是:③与普通温度计不同,(能/不能)离开人体读数④使用:使用前甩一下,让水银⑤体温计使用前如果未,测量比它示数高的温度(能/不能)上升到这个高的温度,测量比它示数低的温度 (会/不会)降低而是保持原来的温度二、物态变化1.在右图的箭头旁填写上物态变化的名称及吸热、放热情况:(1)物质的三种状态是、、(2)吸热的物态变化有:、、;(3)放热的物态变化有:、、;(一)熔化和凝固1、物质由变为叫做熔化,熔化热。
物质由变为叫做凝固,凝固热。
(1)冰袋给发高烧的病人降温效果比同温度的水好是因为;(2)北方冬天为防止菜窖里的菜冻坏而放几大桶水就是因为。
2、晶体和非晶体(1)晶体熔化特点是:温度,需要。
这个不变的熔化温度叫做晶体的。
晶体凝固特点是:温度,需要 .这个不变的温度叫做晶体的,同一种晶体熔点和凝固点是。
如:海波的熔点是48℃,它的凝固点是。
(2)非晶体熔化的特点是:温度,需要;非晶体凝固的特点是:温度,需要。
3章物态变化实验综合练习一、实验题1.小明在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时,用到的器材如下:铁架台、烧杯、温度计、秒表、硬纸板、石棉网等.(1)组装器材时如何确定铁圈(石棉网)的高度?_____.(2)实验时用温度计测出不同时刻水的温度,并记录在如表中,其中第3min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甲所示,示数为_____℃(3)某时刻观察到烧杯中出现图乙所示的现象,表明水_____沸腾.(4)请在图丙方格纸上画出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5)小明回家后发现妈妈正在炖汤,汤沸腾后妈妈将火调小,汤仍在沸腾.小明又把火调得更小,这时虽还在加热,汤却不沸腾了你觉得不沸腾的原因是_____.2.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中.(1)如图甲所示,小明的操作存在错误,请指出其中错误之处 ______;_____.(2)小明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水沸腾时的温度变化的特点”,安装实验器材时,小明应按照_______(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3)为了探究水在沸腾过程中是否需要吸热,应该_______.(4)当水温上升到 80℃时,每隔 0.5min 记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至沸腾一段时间,绘制出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图象如图乙所示.根据图象可知水的沸点为_____℃,可知当时气压_____(选填“大于”、“等于” 或者“ 小于” )1个标准大气压;沸腾前,水温变化快慢的特点是_____.写出形成这种特点的主要原因是:_____.(5)实验结束后,小明又用如图丙所示装置烧水,甲容器内装有水,乙试管内也装有水,并通过甲容器密封盖上的孔插入甲容器的水中,且乙试管与密封盖紧密接触.现给甲容器加热,则经过一段时间后,甲容器内的水_____沸腾,乙试管内的水_____(填“会”或“不会”)沸腾.3.某实验小组在研究“盐水的浓度对凝固点的影响”时,用相同质量的纯水、淡盐水、浓盐水制得“纯冰”、“淡盐冰”、“浓盐冰”,然后将这些冰弄碎放入试管中进行熔化实验,绘制了三条温度——时间变化曲线(纯冰对应曲线①、淡盐冰对应曲线②、浓盐冰对应曲线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