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数学复习一次函数复习[人教版]
- 格式:ppt
- 大小:582.50 KB
- 文档页数:10
中考数学二轮复习:《一次函数》压轴专题训练1.如图,将一张边长为8的正方形纸片OABC放在直角坐标系中,使得OA与y轴重合,OC与x轴重合,点P为正方形AB边上的一点(不与点A、点B重合).将正方形纸片折叠,使点O落在P处,点C 落在G处,PG交BC于H,折痕为EF.连接OP、OH.初步探究(1)当AP=4时①直接写出点E的坐标;②求直线EF的函数表达式.深入探究(2)当点P在边AB上移动时,∠APO与∠OPH的度数总是相等,请说明理由.拓展应用(3)当点P在边AB上移动时,△PBH的周长是否发生变化?并证明你的结论.2.已知直线y=2x+b与x轴交于点A,与y轴交于点B,将线段BO绕着点B逆时针旋转90°得到线段BC,过点C作CD⊥x轴于点D,四边形OBCD的面积为36.(1)求直线AB的解析式;(2)点P为线段OD上一点,连接CP,点H为CP上一点,连接BH,且BH=BC,过点H作CP的垂线交CD、OB于E、F,连接AE、AC,设点P的横坐标为t,△ACE的面积为S,求S与t的函数解析式;(3)在(2)的条件下,连接OH,过点F作FK⊥OH交x轴于点K,若PD=PK,求点P的坐标.3.如图(1)所示,在A,B两地间有一车站C,甲汽车从A地出发经C站匀速驶往B地,乙汽车从B地出发经C站匀速驶往A地,两车速度相同.如图(2)是两辆汽车行驶时离C站的路程y(千米)与行驶时间x(小时)之间的函数关系的图象.(1)填空:a=km,b=h,AB两地的距离为km;(2)求线段PM、MN所表示的y与x之间的函数表达式(自变量取值范围不用写);(3)求行驶时间x满足什么条件时,甲、乙两车距离车站C的路程之和最小?4.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直线AB与x轴、y轴分别交于点A、点B,直线CD与x轴、y轴分别交于分别交于点C、点D,直线AB的解析式为y=﹣x+5,直线CD的解析式为y=kx+b(k≠0),两直线交于点E(m,),且OB:OC=5:4.(1)求直线CD的解析式;(2)将直线CD向下平移一定的距离,使得平移后的直线经过A点,且与y轴交于点F,求四边形AEDF 的面积.5.小明从家去李宁体育馆游泳,同时,妈妈从李宁体育馆以50米/分的速度回家,小明到体育馆后发现要下雨,立即返回,追上妈妈后,小明以250米/分的速度回家取伞,立即又以250米/分的速度折回接妈妈,并一同回家.如图是两人离家的距离y(米)与小明出发的时间x(分)之间的函数图象.(注:小明和妈妈始终在同一条笔直的公路上行走,图象上A、C、D、F四点在一条直线上)(1)求线段OB及线段AF的函数表达式;(2)求C点的坐标及线段BC的函数表达式;(3)当x为时,小明与妈妈相距1500米;(4)求点D坐标,并说明点D的实际意义.6.如图1,已知直线AC:y=﹣x+b1和直线AB:y=kx+b2交于x轴上一点A,且分别交y轴于点C、点B,且OB=2OC=4.(1)求k的值;=9时,在线段AC上取一点F,使(2)如图1,点D是直线AB上一点,且在x轴上方,当S△ACD得CF=FA,点M,N分别为x轴、轴上的动点,连接NF,将△CNF沿NF翻折至△C′NF,求MD+MC′的最小值;(3)如图2,H,P分别为射线AC,AO上的动点,连接PH,PC是否存在这样的点P,使得△PCH 为等腰三角形,△PHA为直角三角形同时成立.请直接写出满足条件的点P坐标.7.如图1,已知直线AC的解析式为y=﹣x+b,直线BC的解析式为y=kx﹣2(k≠0),且△BOC的面积为6.(1)求k和b的值;(2)如图1,将直线AC绕A点逆时针旋转90°得到直线AD,点D在y轴上,若点M为x轴上的一个动点,点N为直线AD上的一个动点,当DM+MN+NB的值最小时,求此时点M的坐标及DM+MN+NB 的最小值;(3)如图2,将△AOD沿着直线AC平移得到△A′O′D′,A′D′与x轴交于点P,连接A′D、DP,当△DA′P是等腰三角形时,求此时P点坐标.8.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BC:y=x+交x轴于点B,点A在x轴正半轴上,OC为△ABC的中线,C的坐标为(m,)(1)求线段CO的长;(2)点D在OC的延长线上,连接AD,点E为AD的中点,连接CE,设点D的横坐标为t,△CDE 的面积为S,求S与t的函数解析式;(3)在(2)的条件下,点F为射线BC上一点,连接DB、DF,且∠FDB=∠OBD,CE=,求此时S值及点F坐标.9.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直线l1:y=k1x+6与x轴、y轴分别交于A、B两点,且OB=OA,直线l2:y=k2x+b经过点C(,1),与x轴、y轴、直线AB分别交于点E、F、D三点.(1)求直线l1的解析式;(2)如图1,连接CB,当CD⊥AB时,求点D的坐标和△BCD的面积;(3)如图2,当点D在直线AB上运动时,在坐标轴上是否存在点Q,使△QCD是以CD为底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点Q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10.如图,直线y=﹣x+1和直线y=x﹣2相交于点P,分别与y轴交于A、B两点.(1)求点P的坐标;(2)求△ABP的面积;(3)M、N分别是直线y=﹣x+1和y=x﹣2上的两个动点,且MN∥y轴,若MN=5,直接写出M、N 两点的坐标.11.如图,直线l与x轴、y轴分别交于点A(3,0)、点B(0,2),以线段AB为直角边在第一象限内作等腰直角三角形ABC,∠BAC=90°,点P(1,a)为坐标系中的一个动点.(1)请直接写出直线l的表达式;(2)求出△ABC的面积;(3)当△ABC与△ABP面积相等时,求实数a的值.12.定义: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对于任意两点A(a,b),B(c,d),若点T(x,y)满足x=,y=,那么称点T是点A和B的融合点.例如:M(﹣1,8),N(4,﹣2),则点T(1,2)是点M和N的融合点.如图,已知点D(3,0),点E是直线y=x+2上任意一点,点T(x,y)是点D 和E的融合点.(1)若点E的纵坐标是6,则点T的坐标为;(2)求点T(x,y)的纵坐标y与横坐标x的函数关系式:(3)若直线ET交x轴于点H,当△DTH为直角三角形时,求点E的坐标.13.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直线y=kx+8分别交x轴,y轴于A、B两点,已知A点坐标(6,0),点C在直线AB上,横坐标为3,点D是x轴正半轴上的一个动点,连结CD,以CD为直角边在右侧构造一个等腰Rt△CDE,且∠CDE=90°.(1)求直线AB的解析式以及C点坐标;(2)设点D的横坐标为m,试用含m的代数式表示点E的坐标;(3)如图2,连结OC,OE,请直接写出使得△OCE周长最小时,点E的坐标.14.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AB经过点A(,)和B(2,0),且与y轴交于点D,直线OC与AB交于点C,且点C的横坐标为.(1)求直线AB的解析式;(2)连接OA,试判断△AOD的形状;(3)动点P从点C出发沿线段CO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终点O运动,运动时间为t秒,同时动点Q从点O出发沿y轴的正半轴以相同的速度运动,当点Q到达点D时,P,Q同时停止运动.设PQ与OA交于点M,当t为何值时,△OPM为等腰三角形?求出所有满足条件的t值.15.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AB与x轴交于点A,与y轴交于点B,与直线OC:y1=x交于点C.(1)当直线AB解析式为y2=﹣x+10时,如图1.①求点C的坐标;②根据图象求出当x满足什么条件时﹣x+10<x.(2)如图2,作∠AOC的平分线ON,若AB⊥ON,垂足为E,△OAC的面积为9,且OA=6.P,Q分别为线段OA、OE上的动点,连接AQ与PQ,试探索AQ+PQ是否存在最小值?若存在,求出这个最小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参考答案1.解:(1)①设:OE=PE=a,则AE=8﹣a,AP=4,在Rt△AEP中,由勾股定理得:PE2=AE2+AP2,即a2=(8﹣a)2+16,解得:a=5,故点E(0,5),故答案为:(0,5);②过点F作FR⊥y轴于点R,折叠后点O落在P处,则点O、P关于直线EF对称,则OP⊥EF,∴∠EFR+∠FER=90°,而∠FER+∠AOP=90°,∴∠AOP=∠EFR,而∠OAP=∠FRE,RF=AO,∴△AOP≌△FRE(AAS),∴ER=AP=4,OR=EO﹣OR=5﹣4=1,故点F(8,1),将点E、F的坐标代入一次函数表达式:y=kx+b得:,解得:,故直线EF的表达式为:y=﹣x+5;(2)证明:∵PE=OE,∴∠EOP=∠EPO.又∵∠EPH=∠EOC=90°,∴∠EPH﹣∠EPO=∠EOC﹣∠EOP.即∠POC=∠OPH.又∵AB∥OC,∴∠APO=∠POC.∴∠APO=∠OPH;(3)解:如图,过O作OQ⊥PH,垂足为Q.由(1)知∠APO=∠OPH,在△AOP和△QOP中,∠APO=∠OPH,∠A=∠OQP,OP=OP,∴△AOP≌△QOP(AAS).∴AP=QP,AO=OQ.又∵AO=OC,∴OC=OQ.又∵∠C=∠OQH=90°,OH=OH,∴△OCH≌△OQH(SAS).∴CH=QH.∴△PHB的周长=PB+BH+PH=AP+PB+BH+HC=AB+CB=16;故答案为:16.2.解:(1)∵将线段BO绕着点B逆时针旋转90°得到线段BC,∴OB=BC,∠OBC=90°,∵CD⊥x轴于点D,∴∠CDO=90°,∵∠BOD=90°,∴四边形OBCD为正方形,∵四边形OBCD的面积为36.∴OB=6,∵直线y=2x+b与y轴交于点B,∴b=6,∴直线AB的解析式为y=2x+6;(2)∵直线y=2x+6与x轴交于点A,∴A(﹣3,0),如图1,过点B作BL⊥CP,垂足为L,交CD于点M,∵BH=BC,∴CL=HL,∵BL⊥CP,EF⊥CP,∴BM∥EF,∴CM=ME,∵∠CBM+∠BMC=∠BMC+∠MCL=90°∴∠CBM=∠PCD,∵∠BCM=∠PDC,BC=CD,∴△BCM≌△CDP(ASA),∴CM=PD,∴PD=CM=ME=6﹣t,∴CE=2CM=2(6﹣t),∵AD=OA+OD=9,∴S===﹣9t+54(0≤t≤6);(3)设PD=a,如图2,∵BF∥CD,BM∥EF,∴四边形BFEM是平行四边形,∴BF=EM=PD=a,连接FP,设FK与OH交于A',∴∠OFP=45°,∵∠FOP+∠FHP=180°,∴F、O、P、H四点共圆,∴∠OFP=∠OHP=45°,∴∠OHF=45°,∵FK⊥OH,∴∠FA'H=90°,∴∠EFK=45°,如图3,过点E作ER⊥EF交射线FK于点R,∴△EFR为等腰直角三角形,∴EF=ER,过点F作FG⊥CD于点G,过点R作x轴的平行线交y轴于点Q,交CD的延长线于点N,连接KE、∴∠RNE=∠FGE=90°,∠FEG=∠ERN,∴△EFG≌△REN(AAS),∴EN=FG,EG=RN=PD=a,∵CG=BF=a,GE=a,∴DN=CE=2a=OQ,OF=a+b,∵PD=PK=a,OD=CD=2a+b,∴OK=b,∵OK∥QR,∴,即,∴b(3a+b)=(a+b)2,∴a=b,∴3a=6,∴a=2,∴P(4,0).3.解:(1)两车的速度为:300÷5=60km/h,a=60×(7﹣5)=120,b=7﹣5=2,AB两地的距离是:300+120=420,故答案为:120,2,420;(2)设线段PM所表示的y与x之间的函数表达式是y=kx+b,,得,即线段PM所表示的y与x之间的函数表达式是y=﹣60x+300;设线段MN所表示的y与x之间的函数表达式是y=mx+n,,得,即线段MN所表示的y与x之间的函数表达式是y=60x﹣300;(3)设DE对应的函数解析式为y=cx+d,,得,即DE对应的函数解析式为y=﹣60x+120,设EF对应的函数解析式为y=ex+f,,得,即EF对应的函数解析式为y=60x﹣120,设甲、乙两车距离车站C的路程之和为skm,当0≤x≤2时,s=(﹣60x+300)+(﹣60x+120)=﹣120x+420,则当x=2时,s取得最小值,此时s=180,当2<x≤5时,s=(﹣60x+300)+(60x﹣120)=180,当5≤x≤7时,s=(60x﹣300)+(60x﹣120)=120x﹣420,则当x=5时,s取得最小值,此时s=180,由上可得,行驶时间x满足2≤x≤5时,甲、乙两车距离车站C的路程之和最小.4.解:(1)将点E(m,)代入直线AB的解析式y=﹣x+5,解得m=,∴点E的坐标为(,),OB:OC=5:4,OB=5,∴OC=4,∴点C坐标为(﹣4,0),将点E(,),点C(﹣4,0),代入直线CD的解析式y=kx+b中,解得所以直线CD解析式为y=x+2.(2)当y=0时,﹣x+5=0,解得x=8,所以A点坐标为(8,0),∵直线CD向下平移一定的距离,平移后的直线经过A点,且与y轴交于点,∴设直线AF的解析式为y=x+d,把A(8,0)代入得d=﹣4,所以直线AF 的解析式为y =x ﹣4. 所以点F 的坐标为(0,﹣4). 如图,作EG ⊥x 轴于点G , 所以四边形AEDF 的面积为: S 梯形ODEG +S △AEG +S △AOF =(2+)×+××(8﹣)+4×8=32.答:四边形AEDF 的面积为32. 5.解:(1)设OB 的函数表达式为y =kx , 30k =3000,得k =100,即线段OB 的函数表达式为y =100x (0≤x ≤30); 点F 的横坐标为:3000÷50=60, 则点F 的坐标为(60,0),设直线AF 的函数表达式为:y =k 1x +b 1,,得,即直线AF 的函数表达式为y =﹣50x +3000; (2)当x =45时,y =﹣50×45+3000=750, 即点C 的坐标为(45,750), 设线段BC 的函数表达式为y =k 2x +b 2,,得,即线段BC 的函数表达式是y =﹣150x +7500(30≤x ≤45);(3)当小明与妈妈相距1500米时,﹣50x +3000﹣100x =1500或100x ﹣(﹣50x +3000)=1500或(﹣150x +7500)﹣(﹣50x +3000)=1500, 解得:x =10或x =30,∴当x 为10或30时,小明与妈妈相距1500米. 故答案为:10或30;(4)∵750÷250=3(分钟),45+3=48, ∴点E 的坐标为(48,0)∴直线ED 的函数表达式y =250(x ﹣48)=250x ﹣12000, ∵AF 对应的函数解析式为y =﹣50x +3000, ∴,得,∴点D 的坐标为(50,500),实际意义:小明将在50分钟时离家500米的地方将伞送到妈妈手里. 6.解:(1)OB =2OC =4,则点B 、C 的坐标分别为:(0,﹣4)、(0,2),将点C 的坐标代入AC :y =﹣x +b 1并解得: AC 的表达式为:y =﹣x +2,令y =0,则x =6,故点A (6,0),将点B 、A 的坐标代入y =kx +b 2得:,解得:,故直线AB 的表达式为:y =x ﹣4,即k =;(2)由点B 、C 的坐标得,BC =6,S △ACD =S △BCD ﹣S △BCA =×BC ×(x D ﹣x A )=×6(x D ﹣6)=9,解得:x D =9, 当x =9时,y =x ﹣4=2,故点D (9,2);CF =FA ,即CF =AC ==,过点F 作FH ⊥y 轴于点H ,由直线AC的表达式知,∠OCA=60°,则HF=CF sin60°==,CH=,故点F(,),作点D关于x轴的对称点D′(9,﹣2),连接C′D′,当D′、C′、F三点共线时,MD+MC′最小,MD+MC′最小值为D′F﹣F′C′=D′F﹣CF=﹣=﹣;(3)由直线AC的表达式知,∠CAO=30°,AC==4;①当∠PHA=90°时,则△PH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设HP=CH=a,则AP=2HP,HA==a,AC=CH+HA=a a=4,解得:a=6﹣2,AP=2a=12﹣4,则AP=6﹣(12﹣4)=4﹣6,故点P(4﹣6,0);②当∠CPH=90°时,则CPH为等腰三角形,则HP=CP,设HP=CP=a,则在Rt△PHA中,HA=2HP=2a,∵∠CPH=90°,∴HP∥OC,则,即=,解得:a=,PA==a=4,故点P(2,0);综上,点P的坐标为:(2,0)或(4﹣6,0).7.解:(1)直线BC的解析式为y=kx﹣2,则点C(0,﹣2),将点C的坐标代入y=﹣x+b得:﹣2=b,解得:b=﹣2,故直线AC的表达式为:y=﹣x﹣2;△BOC的面积=OB•CO=2×OB=6,解得:OB=6,故点B(6,0),将点B的坐标代入y=kx﹣2得:0=6k﹣2,解得:k=;故k=,b=﹣2;(2)将直线AC绕A点逆时针旋转90°得到直线AD,则点D(0,2),由点A、D的坐标得,直线AD的表达式为:y=x+2;过点B作点B关于直线AD的对称点B′,连接B′C交AD于点N,交x轴于点M,则点M、N为所求点,点C是点D关于x轴的对称点,则MC=MD,而NB=NB′,故DM+MN+NB=MC+MN+NB′=B′C为最小,直线AD的倾斜角为45°,BB′⊥AC,则AB=AB′=8,直线AB′与AD的夹角也为45°,故直线AB′⊥AB,故点B′(﹣2,8),由点B′、C的坐标得,直线B′C的表达式为:y=﹣5x﹣2,令y=0,即﹣5x﹣2=0,解得:x=﹣,故点M(﹣,0),DM+MN+NB最小值为B′C==2;(3)设△AOD沿着直线AC向右平移m个单位,向下平移m个单位得到△A′O′D′,则点A′(m ﹣2,﹣m),设直线A′D′的表达式为:y=x+b′,将点A′的坐标代入上式得:﹣m=m﹣2+b′,解得:b′=2﹣2m,则直线A′D′的表达式为:y=x+2﹣2m,令y=0,则x=2m﹣2,故点P(2m﹣2,0),而点A′(m﹣2,﹣m),点D(0,2),则A′P2=2m2,A′D2=(m﹣2)2+(﹣m﹣2)2=2m2+8,PD2=(2m﹣2)2+4;当A′P=A′D时,2m2=2m2+8,解得:方程无解;当A′P=PD时,同理可得:m=2;当A′D=PD时,同理可得:m=0(舍去)或4,综上,点P(2,0)或(6,0).8.解:(1)∵直线BC:y=x+交x轴于点B,∴点B坐标(﹣8,0),∵C的坐标为(m,)∴=x+,∴m=﹣,∴点C坐标为(﹣,)∴CO==5;(2)如图,∵OC为△ABC的中线,∴BO=AO=8,∴S=×8×=10,△ACO∵点C坐标为(﹣,),点O坐标(0,0)∴直线CO解析式为:y=﹣x,∴点D (t ,﹣t ),∴S △AOD =×8×(﹣t )=﹣4t ,∴S △ACD =S △AOD ﹣S △AOC =﹣4t ﹣10,∵点E 为AD 的中点, ∴S =S △ACD =﹣2t ﹣5;(3)∵点D (t ,﹣t ),点A (8,0),点E 是AD 中点,∴点E 坐标(,﹣t ),∵CE =,∴(﹣﹣)2+(+t )2=13,∴t 1=﹣6,t 2=﹣8, ∴点D (﹣6,)或(﹣8,8), 当t 1=﹣6时,则点D (﹣6,),S =﹣2×(﹣6)﹣5=7,延长DF 交x 轴于点H ,设点H (x ,0) ∵∠FDB =∠OBD , ∴DH =BH , ∴x +8=∴x =20, ∴点H (20,0),设直线DH 的解析式为:y =kx +b , ∴∴∴直线DH的解析式为:y=﹣x+,∴x+=﹣x+,∴x=,∴点F(,),当t2=﹣8,点D(﹣8,8),S=﹣2×(﹣8)﹣5=11,∵点D(﹣8,8),点B(﹣8,0),∴∠DBO=90°,∵∠FDB=∠OBD=90°,∴DF∥BO,∴点F的纵坐标为8,∴8=x+,∴x=,∴点F(,8).综上所述:点F坐标为(,)或(,8).9.解:(1)y=k1x+6,当x=0时,y=6,∴OB=6,∵OB=OA,∴OA=2,∴A(﹣2,0),把A(﹣2,0)代入:y=k1x+6中得:﹣2k1+6=0,k1=,∴直线l1的解析式为:y=x+6;(2)如图1,过C作CH⊥x轴于H,∵C(,1),∴OH=,CH=1,Rt△ABO中,AB==4,∴AB=2OA,∴∠OBA=30°,∠OAB=60°,∵CD⊥AB,∴∠ADE=90°,∴∠AED=30°,∴EH=,∴OE=OH+EH=2,∴E(2,0),把E(2,0)和C(,1)代入y=k2x+b中得:,解得:,∴直线l2:y=﹣x+2,∴F(0,2)即BF=6﹣2=4,则,解得,∴D(﹣,3),∴S=BF(x C﹣x D)==4;△BCD(3)分四种情况:①当Q在y轴的正半轴上时,如图2,过D作DM⊥y轴于M,过C作CN⊥y轴于N,∵△QCD是以CD为底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CQD=90°,CQ=DQ,∴∠DMQ=∠CNQ=90°,∴∠MDQ=∠CQN,∴△DMQ≌△QNC(AAS),∴DM=QN,QM=CN=,设D(m,m+6)(m<0),则Q(0,﹣m+1),∴OQ=QN+ON=OM+QM,即﹣m+1=m+6+,m==1﹣2,∴Q(0,2);②当Q在x轴的负半轴上时,如图3,过D作DM⊥x轴于M,过C作CN⊥x轴于N,同理得:△DMQ≌△QNC(AAS),∴DM=QN,QM=CN=1,设D(m,m+6)(m<0),则Q(m+1,0),∴OQ=QN﹣ON=OM﹣QM,即m+6﹣=﹣m﹣1,m=5﹣4,∴Q(6﹣4,0);③当Q在x轴的负半轴上时,如图4,过D作DM⊥x轴于M,过C作CN⊥x轴于N,同理得:△DMQ≌△QNC(AAS),∴DM=QN,QM=CN=1,设D(m,m+6)(m<0),则Q(m﹣1,0),∴OQ=QN﹣ON=OM+QM,即﹣m﹣6﹣=﹣m+1,m=﹣4﹣5,∴Q(﹣4﹣6,0);④当Q在y轴的负半轴上时,如图5,过D作DM⊥y轴于M,过C作CN⊥y轴于N,同理得:△DMQ≌△QNC(AAS),∴DM=QN,QM=CN=,设D(m,m+6)(m<0),则Q(0,m+1),∴OQ=QN﹣ON=OM+QM,即﹣m﹣6+=﹣m﹣1,m=﹣2﹣1,∴Q(0,﹣2);综上,存在点Q,使△QCD是以CD为底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点Q的坐标是(0,±2)或(6﹣4,0)或(﹣4﹣6,0).10.解:(1)∵直线y=﹣x+1和直线y=x﹣2相交于点P∴,解之得:,∴P点坐标为:,(2)∵直线y=﹣x+1和直线y=x﹣2分别交y轴于A、B两点∴A(0,1),B(0,﹣2),∴AB=3,由(1)知P∴S △ABP ==;(3)设M (m ,﹣m +1),则N (m ,m ﹣2), ∵MN =5,∴|﹣m +1﹣(m ﹣2)|=5, 解得m =﹣1或m =4,∴M (4,﹣3),N (4,2)或M (﹣1,2),N (﹣1,﹣3). 11.解:(1)将点A 、B 的坐标代入一次函数表达式:y =kx +b 得:,解得:,故直线l 的表达式为:;(2)在Rt △ABC 中,由勾股定理得:AB 2=OA 2+OB 2=32+22=13 ∵△ABC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S △ABC =AB 2=;(3)连接BP ,PO ,PA ,则: ①若点P 在第一象限时,如图1:∵S △ABO =3,S △APO =a ,S △BOP =1, ∴S △ABP =S △BOP +S △APO ﹣S △ABO =,即,解得;②若点P 在第四象限时,如图2:∵S △ABO =3,S △APO =﹣a ,S △BOP =1, ∴S △ABP =S △BOP +S △APO ﹣S △ABO =,即,解得a =﹣3;故:当△ABC 与△ABP 面积相等时,实数a 的值为或﹣3.12.解:(1)∵点E 是直线y =x +2上一点,点E 的纵坐标是6, ∴x +2=6, 解得,x =4,∴点E 的坐标是(4,6),∵点T (x ,y )是点D 和E 的融合点, ∴x ==,y ==2,∴点T 的坐标为(,2), 故答案为:(,2);(2)设点E 的坐标为(a ,a +2), ∵点T (x ,y )是点D 和E 的融合点, ∴x =,y =,解得,a =3x ﹣3,a =3y ﹣2, ∴3x ﹣3=3y ﹣2, 整理得,y =x ﹣;(3)设点E 的坐标为(a ,a +2),则点T的坐标为(,),当∠THD=90°时,点E与点T的横坐标相同,∴=a,解得,a=,此时点E的坐标为(,),当∠TDH=90°时,点T与点D的横坐标相同,∴=3,解得,a=6,此时点E的坐标为(6,8),当∠DTH=90°时,该情况不存在,综上所述,当△DTH为直角三角形时,点E的坐标为(,)或(6,8).13.解:(1)把A(6,0)代入y=kx+8中,得6k+8=0,解得:,∴,把x=3代入,得y=4,∴C(3,4);(2)作CF⊥x轴于点F,EG⊥x轴于点G,∵△CDE是等腰直角三角形,∴CD=DE,∠CDE=90°,∴∠CDF=90°﹣∠EDG=∠DEG,且∠CFD=∠DGE=90°,∴△CDF≌△DEG(AAS)∴CF=DG=4,DF=EG=3﹣m,∴OG=4+m,∴E(4+m,m﹣3);(3)点E(4+m,m﹣3),则点E在直线l:y=x﹣7上,设:直线l交y轴于点H(0,﹣7),过点O作直线l的对称点O′,∵直线l的倾斜角为45°,则HO′∥x轴,则点O′(7,﹣7),连接CO′交直线l于点E′,则点E′为所求点,OC是常数,△OCE周长=OC+CE+OE=OC+OE′+CE′=OC+CE′+O′E′=OC+CO′为最小,由点C、O′的坐标得,直线CO′的表达式为:y=﹣x+联立,解得:,故:.14.解:(1)将点A、B的坐标代入一次函数表达式:y=kx+b得:,解得:,故直线AB的表达式为:y=﹣x+2;(2)直线AB的表达式为:y=﹣x+2,则点D(0,2),由点A、B、D的坐标得:AD2=1,AO2=3,DO2=4,故DO2=OA2+AD2,故△AOD为直角三角形;(3)直线AB的表达式为:y=﹣x+2,故点C(,1),则OC=2,则直线AB的倾斜角为30°,即∠DBO=30°,则∠ODA=60°,则∠DOA=30°故点C(,1),则OC=2,则点C是AB的中点,故∠COB=∠DBO=30°,则∠AOC=30°,∠DOC=60°,OQ=CP=t,则OP=OC﹣PC=2﹣t,①当OP=OM时,如图1,则∠OMP=∠MPO=(180°﹣∠AOC)=75°,故∠OQP=45°,过点P作PH⊥y轴于点H,则OH=OP=(2﹣t),由勾股定理得:PH=(2﹣t)=QH,OQ=QH+OH=(2﹣t)+(2﹣t)=t,解得:t=;②当MO=MP时,如图2,则∠MPO=∠MOP=30°,而∠QOP=60°,∴∠OQP=90°,故OQ=OP,即t=(2﹣t),解得:t=;③当PO=PM时,则∠OMP=∠MOP=30°,而∠MOQ=30°,故这种情况不存在;综上,t=或.15.解:(1)①由題意,,解得:,所以C(4,4).②观察图象可知x>4时,直线AB位于直线OC的下方,即x>4时,﹣x+10<x.(2)由题意,在OC上截取OM=OP,连结MQ,∵ON平分∠AOC,∴∠AOQ=∠COQ,又OQ=OQ.∴△POQ≌△MOQ(SAS),∴PQ=MQ,∴AQ+PQ=AQ+MQ,当A、Q、M在同一直銭上,且AM⊥OC吋,AQ+MQ最小,即AQ+PQ存在最小値;∴AB⊥ON,∴∠AEO=∠CEO,∴△AEO≌△CEO(ASA),∴OC=OA=6,∵△OAC的面积为9,∴OC•AM=9,∴AM=3,∴AQ+PQ存在最小值,最小值为3.。
一次函数及其运用复习考点攻略考点01 一次函数相关概念1.正比例函数:一般地.形如y=kx(k是常数.k≠0)的函数.叫做正比例函数.其中k叫做正比例系数.2. 一次函数:一般地.形如y=kx+b(k.b为常数.且k≠0)的函数叫做x的一次函数。
特别地.当一次函数y=kx+b中的b=0时.y=kx(k是常数.k≠0).这时.y叫做x的正比例函数.3. 一次函数的一般形式:一次函数的一般形式为y=kx+b.其中k.b为常数.k≠0.一次函数的一般形式的结构特征:(1)k≠0.(2)x的次数是1;(3)常数b可以为任意实数.【注意】(1)正比例函数是一次函数.但一次函数不一定是正比例函数.(2)一般情况下.一次函数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全体实数.(3)判断一个函数是不是一次函数.就是判断它是否能化成y=kx+b(k≠0)的形式. 【例1】下列函数中.正比例函数是A.y=23xB.y=213x-C.y=34x D.y=12(x-1)【答案】C【解析】A.分母中含有自变量x.不是正比例函数.故A错误;B.y=213x-是一次函数.故B错误;C.y=34x是正比例函数.故C正确;D.y=12(x-1)可变形为y=12x-12是一次函数.故D错误.故选C.【例2】下列函数关系式:(1)y=﹣x;(2)y=x﹣1;(3)y=1x;(4)y=x2.其中一次函数的个数是()A.1B.2C.3D.4【答案】B【解析】解:(1)y=﹣x是正比例函数.是特殊的一次函数.故正确;(2)y=x﹣1符合一次函数的定义.故正确;(3)y=1x属于反比例函数.故错误;(4)y=x2属于二次函数.故错误.综上所述.一次函数的个数是2个.故选:B.考点2 一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1.正比例函数的图象特征与性质正比例函数y=kx(k≠0)的图象是经过原点(0.0)的一条直线.k的符号函数图象图象的位置性质k>0图象经过第一、三象限y随x的增大而增大k <0 图象经过第二、四象限y随x的增大而减小2.一次函数的图象特征与性质(1)一次函数的图象一次函数的图象一次函数y=kx+b(k≠0)的图象是经过点(0.b)和(-bk.0)的一条直线图象关系一次函数y=kx+b(k≠0)的图象可由正比例函数y=kx(k≠0)的图象平移得到;b>0.向上平移b个单位长度;b<0.向下平移|b|个单位长度图象确定因为一次函数的图象是一条直线.由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可知画一次函数图象时.只要取两点即可(2)一次函数的性质函数字母取值图象经过的象限函数性质y=kx+b (k≠0)k>0.b>0 一、二、三y随x的增大而增大k>0.b<0 一、三、四y=kx+b (k≠0)k<0.b>0一、二、四y随x的增大而减小k<0.b<0 二、三、四(3)两直线y=k1x+b1(k1≠0)与y=k2x+b2(k2≠0)的位置关系:①当k1=k2.b1≠b2.两直线平行;②当k1=k2.b1=b2.两直线重合;③当k1≠k2.b1=b2.两直线交于y轴上一点;④当k1·k2=–1时.两直线垂直.【例3】已知正比例函数y=x的图象如图所示.则一次函数y=mx+n图象大致是A.B.C. D.【答案】C【解析】利用正比例函数的性质得出>0.根据m、n同正.同负进行判断.由正比例函数图象可得:>0.mn同正时.y=mx+n经过第一、二、三象限;mn同负时.经过第二、三、四象限.故选C.【例4】已知一次函数的图象经过点.且y随x的增大而减小.则点的坐标可以是()A.()1,2-B.()1,2-C.()2,3D.()3,4【答案】Bmnmnmn【解析】∵一次函数3y kx =+的函数值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k ﹤0.A .当x=-1.y=2时.-k+3=2.解得k=1﹥0.此选项不符合题意;B .当x=1.y=-2时.k+3=-2,解得k=-5﹤0.此选项符合题意;C .当x=2.y=3时.2k+3=3.解得k=0.此选项不符合题意;D .当x=3.y=4时.3k+3=4.解得k=13﹥0.此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 .考点3 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解析式(1)待定系数法:先设出函数解析式.再根据条件确定解析式中未知数的系数.从而得出函数解析式的方法叫做待定系数法.(2)待定系数法求正比例函数解析式的一般步骤: ①设含有待定系数的函数解析式为y =kx (k ≠0).②把已知条件(自变量与函数的对应值)代入解析式.得到关于系数k 的一元一次方程. ③解方程.求出待定系数k .④将求得的待定系数k 的值代入解析式. (3)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解析式的一般步骤: ①设出含有待定系数k 、b 的函数解析式y =kx +b .②把两个已知条件(自变量与函数的对应值)代入解析式.得到关于系数k .b 的二元一次方程组.③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求出k .b . ④将求得的k .b 的值代入解析式.【例5】一次函数图象经过(3.1).(2.0)两点. (1)求这个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2)求当x =6时.y 的值. 【答案】y =x –2;4【解析】(1)设一次函数解析式为y =kx +b .把(3.1).(2.0)代入得.解得. 所以这个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 =x –2; (2)当x =6时.y =x –2=6–2=4.考点4 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区别与联系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区一般形式y =kx +b (k 是常数.且k ≠0) y =kx +b (k .b 是常数.且k ≠0)3120k b k b +=+=⎧⎨⎩12k b ==-⎧⎨⎩别图象经过原点的一条直线一条直线k.b符号的作用k的符号决定其增减性.同时决定直线所经过的象限k的符号决定其增减性;b的符号决定直线与y轴的交点位置;k.b的符号共同决定直线经过的象限求解析式的条件只需要一对x.y的对应值或一个点的坐标需要两对x.y的对应值或两个点的坐标联系比例函数是特殊的一次函数.②正比例函数图象与一次函数图象的画法一样.都是过两点画直线.但画一次函数的图象需取两个不同的点.而画正比例函数的图象只要取一个不同于原点的点即可.③一次函数y=kx+b(k≠0)的图象可以看作是正比例函数y=kx(k≠0)的图象沿y 轴向上(b>0)或向下(b<0)平移|b|个单位长度得到的.由此可知直线y=kx+b (k≠0.b≠0)与直线y=kx(k≠0)平行.④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有着共同的性质:a.当k>0时.y的值随x值的增大而增大;b.当k<0时.y的值随x值的增大而减小.A.y=2x+3B.y=2x﹣3C.y=2(x+3)D.y=2(x﹣3)【答案】A【解析】解:∵将函数y=2x的图象向上平移3个单位.∴所得图象的函数表达式为:y=2x+3.故选:A.考点5.一次函数与方程(组)、不等式(1)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任何一个一元一次方程都可以转化为kx+b=0(k.b为常数.且k≠0)的形式.从函数的角度来看.解这个方程就是寻求自变量为何值时函数值为0;从函数图象的角度考虑.解这个方程就是确定直线y=kx+b与x轴的交点的横坐标.(2)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任何一个一元一次不等式都能写成ax+b>0(或ax+b<0)(a.b为常数.且a≠0)的形式.从函数的角度看.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就是寻求使一次函数y=ax+b(a≠0)的值大于(或小于)0的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从函数图象的角度看.就是确定直线y=ax+b(a≠0)在x轴上(或下)方部分的点的横坐标满足的条件.(3)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一般地.二元一次方程mx+ny=p(m.n.p是常数.且m≠0.n≠0)都能写成y=ax+b(a.b为常数.且a≠0)的形式.因此.一个二元一次方程对应一个一次函数.又因为一个一次函数对应一条直线.所以一个二元一次方程也对应一条直线.进一步可知.一个二元一次方程对应两个一次函数.因而也对应两条直线.从数的角度看.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相当于考虑自变量为何值时.两个函数的值相等.以及这两个函数值是何值;从形的角度看.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相当于确定两条直线的交点坐标.一般地.如果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有唯一解.那么这个解就是方程组对应的两条直线的交点坐标.【例7】已知直线y=mx+n(m.n为常数)经过点(0.–2)和(3.0).则关于x的方程mx+n=0的解为A.x=0 B.x=1C.x=–2 D.x=3【答案】D【解析】直线y=mx+n与x轴的交点横坐标的值即为方程mx+n=0的解.∵直线y=mx+n(m.n为常数)经过点(3.0).∴当y=0时.x=3.∴关于x的方程mx+n=0的解为x=3.故选D.【例8】如图为y=kx+b的图象.则kx+b=0的解为x= ()A.2 B.–2C.0 D.–1【答案】D【解析】从图象上可知.一次函数y=kx+b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为–1.所以关于x的方程kx+b=0的解为x=–1.故选D.【例9】如图.正比例函数y=2x的图象与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交于点A(m.2).一次函数的图象经过点B(−2.−1).(1)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2)请直接写出不等式组−1<kx+b<2x的解集.【答案】(1)y =x +1;(2)x >1【解析】(1)∵点A (m.2)在正比例函数y =2x 的图象上.∴2=2m .解得:m =1. ∴点A 的坐标为(1.2)将A (1.2)、B (−2.−1)代入y =kx +b .221k b k b +=⎧⎨-+=-⎩解得:k =b =1∴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 =x +1 (2))∵在y =x +1中.1>0. ∴y 值随x 值的增大而增大. ∴不等式–1<x +1的解集为x >–2.观察函数图象可知.当x >1时.一次函数y =x +1的图象在正比例函数y =2x 的图象的下方. ∴不等式组–1<x +1<2x 的解集为x >1.【例10】如图.函数y =kx +b 与y =mx +n 的图象交于点P (1.2).那么关于x .y 的方程组的解是A .B .C .D . 【答案】A【解析】方程组的解就是两个相应的一次函数图象的交点坐标.所以方程组的解是.故选A .y kx by mx n =+=+⎧⎨⎩12x y ==⎧⎨⎩21x y ==⎧⎨⎩23x y ==⎧⎨⎩13x y ==⎧⎨⎩y kx by mx n =+=+⎧⎨⎩12x y ==⎧⎨⎩考点6.一次函数图象与图形面积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根据一次函数解析式求出一次函数图象与坐标轴的交点的坐标.或两条直线的交点坐标.进而将点的坐标转化成三角形的边长.或者三角形的高.如果围成的三角形没有边在坐标轴上或者与坐标轴平行.可以采用“割”或“补”的方法.【例1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为坐标原点.若直线y=x+3分别与x轴、直线y=﹣2x 交于点A、B.则△AOB的面积为()A.2B.3C.4D.6【答案】B【解析】解:在y=x+3中.令y=0.得x=﹣3.解32y xy x=+⎧⎨=-⎩得.12xy=-⎧⎨=⎩.∴A(﹣3.0).B(﹣1.2).∴△AOB的面积=12⨯3×2=3.故选:B.考点7.一次函数的实际应用(1)主要题型:①求相应的一次函数表达式;②结合一次函数图象求相关量、求实际问题的最值等.(2)用一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为:①设定实际问题中的自变量与因变量;②通过列方程(组)与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关系式;③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④利用函数性质解决问题;⑤检验所求解是否符合实际意义;⑥答.(3)方案最值问题:对于求方案问题.通常涉及两个相关量.解题方法为根据题中所要满足的关系式.通过列不等式.求解出某一个事物的取值范围.再根据另一个事物所要满足的条件.即可确定出有多少种方案.(4)方法技巧求最值的本质为求最优方案.解法有两种:①可将所有求得的方案的值计算出来.再进行比较;②直接利用所求值与其变量之间满足的一次函数关系式求解.由一次函数的增减性可直接确定最优方案及最值;若为分段函数.则应分类讨论.先计算出每个分段函数的取值.再进行比较.【例12】某县组织20辆汽车装运食品、药品、生活用品三种扶贫物资共100吨到某乡实施扶贫工作.按计划20辆汽车都要装运.每辆汽车只能装运同一种救灾物资且必须装满.根据表中提供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物资种类 食品 药品 生活用品每辆汽车运载量(吨) 6 5 4 每吨所需运费(元/吨)120160100(1)设装运食品的车辆数为x .装运药品的车辆数为y .求y 与x 的函数关系式; (2)如果装运食品的车辆数不少于5辆.装运药品的车辆数不少于4辆.那么车辆的安排有几种方案?并写出每种安排方案;(3)在(2)的条件下.若要求总运费最少.应如何安排车辆?并求出最少总运费. 【解析】(1)由题意可得.6x +5y +4(20-x -y )=100.化简.得y =20-2x .即y 与x 的函数关系式是y =-2x +20;(2)由题意可得..解得5≤x ≤8.即车辆的安排有四种方案. 方案一:运食品的5辆车.装运药品的10辆车.装运生活用品的5辆车; 方案二:运食品的6辆车.装运药品的8辆车.装运生活用品的6辆车; 方案三:运食品的7辆车.装运药品的6辆车.装运生活用品的7辆车; 方案四:运食品的8辆车.装运药品的4辆车.装运生活用品的8辆车; (3)由题意可得.w =120×6x +160×5y +100×4(20-x -y )=-480x +16000.∵5≤x ≤8.∴当x =8时.w 最小.此时w =-480×8+16000=12160(元). 即在(2)的条件下.若要求总运费最少.应安排运食品的8辆车.装运药品的4辆车.装运生活用品的8辆车.最少总运费是12160元.第一部分 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有10小题.每题4分.共40分)52204x x ≥-+≥⎧⎨⎩1.下列函数①y =﹣2x +1.②y =ax ﹣b .③y =﹣6x.④y =x 2+2中.是一次函数的有 A .①② B .①C .②③D .①④【答案】B【解析】①y =﹣2x +1符合一次函数定义.故正确; ②y =ax ﹣b 中当a =0时.它不是一次函数.故错误; ③y =﹣6x属于反比例函数.故错误; ④y =x 2+2属于二次函数.故错误; 综上所述.是一次函数的有1个. 故选B .2.一次函数y =–2x +b .b <0.则其大致图象正确的是A .B .C .D .【答案】B【解析】因为k =–2.b <0.所以图象在第二、三、四象限.故选B . 3.一次函数y =kx +b 的图象如图所示.则关于x 的方程kx +b =–1的解为A .x =0B .x =1C .x =12D .x =–2【答案】C【解析】∵一次函数y =kx +b 的图象过点(.–1).∴关于x 的方程kx +b =–1的解是x =.故选C4. 如图.一次函数y 1=x +b 与一次函数y 2=kx +4的图象交于点P (1.3).则关于x 的不等式x +b >kx +4的解集是1212A .x >﹣2B .x >0C .x >1D .x <1【答案】C【解析】当x >1时.x +b >kx +4.即不等式x +b >kx +4的解集为x >1.故选C .5. 如图.直线(0)y kx b k =+<经过点(1,1)P .当kx b x +≥时.则x 的取值范围为( )A .1x ≤B .1x ≥C .1x <D .1x >【答案】A【解析】解:由题意将(1,1)P 代入(0)y kx b k =+<.可得1k b +=.即1k b -=-. 整理kx b x +≥得.()10k x b -+≥.∴0bx b -+≥.由图像可知0b >.∴10x -≤.∴1x ≤.故选:A .6.新龟兔赛跑的故事:龟兔从同一地点同时出发后.兔子很快把乌龟远远甩在后头.骄傲自满的兔子觉得自己遥遥领先.就躺在路边呼呼大睡起来.当它一觉醒来.发现乌龟已经超过它.于是奋力直追.最后同时到达终点.用S 1、S 2分别表示乌龟和兔子赛跑的路程.t 为赛跑时间.则下列图象中与故事情节相吻合的是( )A .B .C .D .【答案】C【解析】对于乌龟.其运动过程可分为两段:从起点到终点乌龟没有停歇.其路程不断增加;最后同时到达终点.可排除B .D 选项 对于兔子.其运动过程可分为三段:据此可排除A 选项.开始跑得快.所以路程增加快;中间睡觉时路程不变;醒来时追赶乌龟路程增加快.故选:C7.若一次函数y =ax +b 的图象经过一、二、四象限.则下列不等式中能成立的是( ) A .a >0 B .b <0C .a +b >0D .a ﹣b <0【答案】D【解析】∵一次函数y =ax +b 的图象经过一、二、四象限. ∴a <0.b >0. ∴a ﹣b <0.即选项A 、B 、C 都错误.只有选项D 正确; 故选:D .8.如图.直线y =kx +b 交直线y =mx +n 于点P (1.2).则关于x 的不等式kx +b >mx +n 的解集为( )A .x >1B .x >2C .x <1D .x <2【答案】C【解析】如图所示.直线y =kx +b 交直线y =mx +n 于点P (1.2). 所以.不等式kx +b >mx +n 的解集为x <1. 故选:C .9.如图.一束光线从点()4,4A 出发.经y 轴上的点C 反射后经过点()10B ,.则点C 的坐标是( )A .10,2⎛⎫ ⎪⎝⎭B .40,5⎛⎫ ⎪⎝⎭C .()0,1D .()0,2【答案】B【解析】如图所示.延长AC 交x 轴于点D .设()0,C c∵这束光线从点()4,4A 出发.经y 轴上的点C 反射后经过点()10B ,.∴由反射定律可知.1OCB ∠=∠.∵∠1=∠OCD .∴OCB OCD ∠=∠.∵CO DB ⊥于O .∴COD COB ∠=∠=90°.在COD ∆和COB ∆中OCD OCBOC OC COD COB ∠=∠⎧⎪=⎨⎪∠=∠⎩.∴()COD COB ASA ∆≅∆.∴1OD OB ==.∴()1,0D -.设直线AD 的解析式为y kx b =+.∴将点()4,4A .点()1,0D -代入得:440k bk b =+⎧⎨=-+⎩.解得:4545k b ⎧=⎪⎪⎨⎪=⎪⎩. ∴直线AD 的解析式为:4455y x =+.∴点C 坐标为40,5⎛⎫⎪⎝⎭.故选B . 10.如图1.点F 从菱形ABCD 的顶点A 出发.沿A →D →B 以1cm/s 的速度匀速运动到点B .图2是点F 运动时.△FBC 的面积y (cm 2)随时间x (s )变化的关系图象.则a 的值为A 5B .2C .52D .5【答案】C【解析】如图.过点D作DE⊥BC于点E..由图象可知.点F由点A到点D用时为a s.△FBC的面积为a cm2.∴AD=a.∴DE•AD=a.∴DE=2.当点F从D到B时.∴BD.Rt△DBE中.BE.∵四边形ABCD是菱形.∴EC=a–1.DC=a.Rt△DEC中.a2=22+(a–1)2.解得a=.故选C.第二部分填空题二、填空题(本题有6小题.每题4分.共24分)11.已知函数y=(m+2)是正比例函数.则m的值是__________.【答案】2【解析】∵函数y=(m+2)x m2−3是正比例函数.∴m2–3=1.m+2≠0.解得:m=2.故答案为:2.12.把直线y=2x﹣1向左平移1个单位长度.再向上平移2个单位长度.则平移后所得直线的解析式为_____.【答案】y=2x+3【解析】解:把直线y=2x﹣1向左平移1个单位长度.得到y=2(x+1)﹣1=2x+1.再向上平移2个单位长度.得到y=2x+3.故答案为:y=2x+3.13.如图.直线542y x=+与x轴、y轴分别交于A、B两点.把AOB绕点B逆时针旋转90°1255()2222=521BD DE--=5223mx-后得到11AO B .则点1A 的坐标是_____.【答案】(4.125) 【解析】解:在542y x =+中.令x=0得.y=4.令y=0.得5042x =+.解得x=8-5. ∴A (8-5.0).B (0.4).由旋转可得△AOB ≌△A 1O 1B .∠ABA 1=90°. ∴∠ABO=∠A 1BO 1.∠BO 1A 1=∠AOB=90°.OA=O 1A 1=85.OB=O 1B=4. ∴∠OBO 1=90°.∴O 1B ∥x 轴.∴点A 1的纵坐标为OB -OA 的长.即为48-5=125; 横坐标为O 1B=OB=4.故点A 1的坐标是(4.125).故答案为:(4.125). 14.如图.直线y =kx +b (k 、b 是常数k ≠0)与直线y =2交于点A (4.2).则关于x 的不等式kx +b <2的解集为_____.【答案】x <4【解析】解:∵直线y =kx +b 与直线y =2交于点A (4.2).∴x <4时.y <2. ∴关于x 的不等式kx +b <2的解集为:x <4.故答案为:x <4.15.直线2y x =+经过()11,M y .()23,N y 两点.则1y ______2y (填“>”“<”或“=”). 【答案】<【解析】根据直线2y x =+经过()11,M y .()23,N y 两点.可分别将M 、N 的坐标代入得.1123y =+=.2325y =+=.则12y y <.故答案为:<16.如图.直线AM 的解析式为1y x =+与x 轴交于点M .与y 轴交于点A .以OA 为边作正方形ABCO .点B 坐标为()1,1.过点B 作1EO MA ⊥交MA 于点E .交x 轴于点1O .过点1O 作x 轴的垂线交MA 于点1A 以11O A 为边作正方形1111O A B C .点1B 的坐标为()5,3.过点1B 作12E O MA ⊥交MA 于1E .交x 轴于点2O .过点2O 作x 轴的垂线交MA 于点2A .以22O A 为边作正方形2222O A B C ..则点2020B 的坐标______.【答案】()20202020231,3⨯-【解析】解:∵AM 的解析式为1y x =+.∴M (-1.0).A (0.1).即AO=MO=1.∠AMO=45°. 由题意得:MO=OC=CO 1=1.O 1A 1=MO 1=3.∵四边形1111O A B C 是正方形.∴O 1C 1=C 1O 2=MO 1=3.∴OC 1=2×3-1=5.B 1C 1=O 1C 1=3.B 1(5.3). ∴A 2O 2=3C 1O 2=9.B 2C 2=9.OO 2=OC 2-MO=9-1=8.综上.MC n =2×3n .OC n =2×3n -1.B n C n =A n O n =3n . 当n=2020时.OC 2020=2×32020-1.B 2020C 2020 =32020.点B()20202020231,3⨯-.故答案为:()20202020231,3⨯-第三部分 解答题三、解答题(本题有6小题.共56分)17. 已知一次函数y =kx +b.当x =3时.y =14.当x =–1时.y =–6. (1)求k 与b 的值;(2)当y 与x 相等时.求x 的值.【答案】(1)51k b =⎧⎨=-⎩ (2)14 【解析】(1)∵当x =3时.y =14.当x =–1时.y =–6.∴3146k b k b +=⎧⎨-+=-⎩.∴51k b =⎧⎨=-⎩;(2)∵51k b =⎧⎨=-⎩.∴y =5x –1. 当y 与x 相等时.则x =5x –1. ∴x =14. 18. 已知y –3与3x +1成正比例.且x =2时.y =6.5.(1)求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指出它是什么函数; (2)若点(a .2)在这个函数的图象上.求a 的值. 【答案】(1)一次函数。
中考数学复习《一次函数》经典题型及测试题(含答案)命题点分类集训命题点1 一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命题规律】1.考查内容:①一次函数所在象限;②一次函数(含正比例函数)解析式的确定;③一次函数的增减性与其系数之间的关系;④一次函数与方程(组)的关系;⑤一次函数与不等式的关系;⑥一次函数图象平移;⑦一次函数与几何图形结合.2.三大题型均有考查,但解答题的设题一般多与反比例函数结合(试题详见反比例函数).【命题预测】一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是命题的焦点与趋势,值得关注. 1. 一次函数y =-2x +3的图象不经过的象限是( )A. 第一象限B. 第二象限C. 第三象限D. 第四象限 1. C2.在直角坐标系中,点M ,N 在同一个正比例函数图象上的是( ) A. M (2,-3),N (-4,6) B. M (-2,3),N (4,6) C. M (-2,-3),N (4,-6) D. M (2,3),N (-4,6) 2. A3.若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x 2-2x +kb +1=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则一次函数y =kx +b 的图象可能是( )3. B4.如图,直线y =ax +b 过点A (0,2)和点B (-3,0),则方程ax +b =0的解是( ) A. x =2 B. x =0 C. x =-1 D. x =-34. D 【解析】方程ax +b =0的解就是一元一次函数y =ax +b 的图象与x 轴交点的横坐标,即x =-3.5.设点A (a ,b )是正比例函数y =-32x 图象上的任意一点,则下列等式一定成立的是( )A.2a +3b =0B.2a -3b =0C.3a -2b =0D.3a +2b =05. D 【解析】把点A (a ,b )代入y =-32x ,得b =-32a ,即2b =-3a ,∴3a +2b =0.6.关于直线l :y =kx +k (k ≠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点(0,k )在l 上 B. l 经过定点(-1,0)C. 当k >0,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D. l 经过第一、二、三象限6. D 【解析】逐项分析如下:选项 逐项分析正误 A点(0,k )在直线l 上,是直线与y 轴的交点√B 当x =-1时,函数值y =-k +k =0,所以直线l 经过定点(-1,0)√ C当k >0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D直线l 经过第一、二、三象限仅仅当k 是正数时成立,当k 是负数时,函数图象经过二、三、四象限×7.一次函数y =43x -b 与y =43x -1的图象之间的距离等于3,则b 的值为( )A. -2或4B. 2或-4C. 4或-6D. -4或67. D 【解析】∵直线y =43x -1 与x 轴的交点A 的坐标为(34 ,0),与y 轴的交点C 的坐标为(0,-1),∴OA =34,OC =1,直线y =43x -b 与直线y =43x -1的距离为3,可分为两种情况:(1)如解图①,点B 的坐标为(0,-b ),则OB =-b ,BC =-b +1,易证△OAC ∽△DBC ,则OA DB =ACBC ,即343=12+(34)2-b +1,解得b =-4;(2)如解图②,点F 的坐标为(0,-b ),则CF =b -1,易证△OAC ∽△ECF ,则OA EC =ACCF ,即343=12+(34)2b -1,解得b =6,故b =-4或6.8.将直线y =2x +1向下平移3个单位长度后所得直线的解析式是____________.8. y =2x -2 【解析】根据直线的平移规律:上加下减,可得到平移后的解析式为y =2x +1-3=2x -2. 9.若函数y =(m -1)x |m |是正比例函数,则该函数的图象经过第________象限. 9. 二、四 【解析】∵函数y =(m -1)x |m|是正比例函数,则⎩⎪⎨⎪⎧|m|=1m -1≠0,∴m =-1.则这个正比例函数为y =-2x ,其图象经过第二、四象限.10.若一次函数y =-2x +b (b 为常数)的图象经过第二、三、四象限,则b 的值可以是________(写出一个即可).10. -1(答案不唯一,满足b <0即可) 【解析】∵一次函数y =-2x +b 的图象经过第二、三、四象限,∴b <0,故b 的值可以是-1.11.已知一次函数y =kx +2k +3的图象与y 轴的交点在y 轴的正半轴上,且函数值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则k 所能取到的整数值为________.11. -1 【解析】∵一次函数图象与y 轴的交点在y 轴的正半轴上,∴2k +3>0,∴k>-1.5;又∵函数值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k<0,则-1.5<k<0,∵k 取整数,∴k =-1.12.如图,过点A (2,0)的两条直线l 1,l 2分别交y 轴于点B ,C ,其中点B 在原点上方,点C 在原点下方,已知AB =13. (1)求点B 的坐标;(2)若△ABC 的面积为4,求直线l 2的解析式. 12. 解:(1)∵点A 的坐标为(2,0),∴AO =2.在Rt △AOB 中,OA 2+OB 2=AB 2,即22+OB 2=(13)2, ∴OB =3, ∴B(0,3).(2)∵S △ABC =12BC·OA ,即4=12BC ×2,∴BC =4,∴OC =BC -OB =4-3=1, ∴C(0,-1).设直线l 2的解析式为y =kx +b(k ≠0), ∵直线l 2经过点A(2,0),C(0,-1),∴⎩⎪⎨⎪⎧0=2k +b -1=b, 解得⎩⎪⎨⎪⎧k =12b =-1.∴直线l 2的解析式为y =12x -1.命题点2 一次函数的实际应用【命题规律】1.考查内容:①结合一次函数图象分析实际问题;②结合表格考查一次函数的实际应用;③以阶梯费用问题为背景,考查分段函数;④根据文字中的变量列一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⑤与方程不等式综合的一次函数实际问题.2.主要以解答题形式出题,设问以两问为主.【命题预测】一次函数的实际应用是全国命题趋势之一,一次函数图象分析题和一次函数与方程综合题是重点.13.为增强学生体质,某中学在体育课中加强了学生的长跑训练.在一次女子800米耐力测试中,小静和小茜在校园内200米的环形跑道上同时起跑,同时到达终点;所跑的路程S (米)与所用的时间t (秒)之间的函数图象如图所示,则她们第一次相遇的时间是起跑后的第________秒.13. 120 【解析】从函数图象可知,小茜是正比例函数图象,小静是分段函数图象,小静第二段函数图象与小茜的函数图象的交点的横坐标便是她们第一次相遇的时间.可求出小茜的函数解析式为S =4t ,设小静第二段函数图象的解析式为S =kt +b ,把(60,360)和(150,540)代入得⎩⎪⎨⎪⎧60k +b =360150k +b =540,解得⎩⎪⎨⎪⎧k =2b =240,∴此段函数解析式为S =2t +240,解方程组⎩⎪⎨⎪⎧S =2t +240S =4t ,得⎩⎪⎨⎪⎧t =120S =480,故她们第一次相遇时间为起跑后第120秒.14.昨天早晨7点,小明乘车从家出发,去西安参加中学生科技创新大赛,赛后,他当天按原路返回.如图,是小明昨天出行的过程中,他距西安的距离y (千米)与他离家的时间x (时)之间的函数图象.根据下面图象,回答下列问题:(1)求线段AB 所表示的函数关系式;(2)已知昨天下午3点时,小明距西安112千米,求他何时到家? 确定14. (1)【思路分析】利用待定系数法可求出函数解析式,再根据图象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解:设线段AB 所表示的函数关系式为y =kx +b(k ≠0),则根据题意,得⎩⎪⎨⎪⎧b =1922k +b =0,解得⎩⎪⎨⎪⎧k =-96b =192, ∴线段AB 所表示的函数关系式为y =-96x +192(0≤x ≤2).(2)【思路分析】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线段CD 的解析式,令y =192,解方程即可求出小明到家的时间.解:由题意可知,下午3点时,x =8,y =112.设线段CD 所表示的函数关系式为y =k′x +b′(k′≠0),则根据题意,得⎩⎪⎨⎪⎧8k′+b′=1126.6k′+b′=0,解得⎩⎪⎨⎪⎧k′=80b′=-528.∴线段CD 的函数关系式为y =80x -528.∴当y =192时,80x -528=192,解得x =9. ∴他当天下午4点到家.15.根据卫生防疫部门要求,游泳池必须定期换水、清洗.某游泳池周五早上8∶00打开排水孔开始排水,排水孔的排水速度保持不变,期间因清洗游泳池需要暂停排水,游泳池的水在11∶30全部排完,游泳池内的水量Q (m 3)和开始排水后的时间t (h)之间的函数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象解答下列问题: (1)暂停排水需要多少时间?排水孔的排水速度是多少? (2)当2≤t ≤3.5时,求Q 关于t 的函数表达式.15. 解:(1)暂停排水时间为30分钟(半小时);排水孔的排水速度为900÷(3.5-0.5)=300 (m 3/h ).(2)由图可知排水 1.5 h 后暂停排水,此时游泳池的水量为900-300×1.5=450 (m 3),设当2≤t ≤3.5时,Q 关于t 的函数表达式为Q =kt +b(k ≠0),把(2,450),(3.5,0)代入得⎩⎨⎧450=2k +b ,0=3.5k +b ,解得⎩⎪⎨⎪⎧b =1050k =-300.∴函数表达式为Q =-300t +1050.16.某校准备组织师生共60人,从南靖乘动车前往厦门参加夏令营活动,动车票价格如下表所示(教师按成人票价购买,学生按学生票价购买):若师生均购买二等座票,则共需1020元.(1)参加活动的教师有________人,学生有________人;(2)由于部分教师需提早前往做准备工作,这部分教师均购买一等座票,而后续前往的教师和学生均购买二等座票.设提早前往的教师有x 人,购买一、二等座票全部费用为y 元. ①求y 关于x 的函数关系式;②若购买一、二等座票全部费用不多于1032元,则提早前往的教师最多只能多少人?16. 解:(1)10,50;【解法提示】设有教师x 人,则有学生(60-x)人, 由题意列方程得: 22x +16(60-x)=1020, 解得x =10, ∴60-x =50(人),∴有教师10人,学生50人. (2)①由题意知:y =26x +22(10-x)+50×16 =26x +220-22x +800 =4x +1020; ②由题意得: 4x +1020≤1032, 解得x ≤3,∴提早前往的教师最多只能3人.中考冲刺集训一、选择题1.已知一次函数y =kx +5和y =k ′x +7,假设k >0且k ′<0,则这两个一次函数图象的交点在( ) A. 第一象限 B. 第二象限 C. 第三象限 D. 第四象限1. A 【解析】根据题意画出两个函数的图象,大致图象如解图所示,∴这两个一次函数图象的交点在第一象限.2.若k ≠0,b <0,则y =kx +b 的图象可能是( )2. B3.已知一次函数y =kx +b -x 的图象与x 轴的正半轴相交,且函数值y 随自变量x 的增大而增大,则k ,b 的取值情况为( )A. k >1,b <0B. k >1,b >0C. k >0,b >0D. k >0,b <03. A 【解析】原解析式可变形为y =(k -1)x +b ,∵函数值y 随自变量x 的增大而增大,∴k -1>0,∴k >1,∵图象与x 轴正半轴相交,∴b <0,即k >1,b <0.4.如图,一直线与两坐标轴的正半轴分别交于A 、B 两点,P 是线段AB 上任意一点(不包括端点),过P 分别作两坐标轴的垂线与两坐标轴围成的矩形的周长为10,则该直线的函数表达式是( ) A. y =x +5 B. y =x +10 C. y =-x +5 D. y =-x +104. C 【解析】设P (x ,y ),则由题意得2(x +y )=10,∴x +y =5,∴过点P 的直线函数表达式为y =-x +5,故选C.5.若式子k -1+(k -1)0有意义,则一次函数y =(1-k )x +k -1的图象可能是( )5. C 【解析】式子k -1+(k -1)0有意义,则k >1,∴1-k <0,k -1>0,∴一次函数y =(1-k )x +k -1的图象经过第一、二、四象限.结合图象,故选C.6.在坐标平面上,某个一次函数的图象经过(5,0)、(10,-10)两点,则此函数图象还会经过下列哪点( ) A. (17,947) B. (18,958) C. (19,979) D. (110,9910)6. C 【解析】设该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 =kx +b (k ≠0),将点(5,0)、(10,-10)代入到y =kx +b 中得,⎩⎪⎨⎪⎧0=5k +b -10=10k +b ,解得⎩⎪⎨⎪⎧k =-2b =10,∴该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 =-2x +10.A.y =-2×17+10=957≠947,该点不在直线上;B.y =-2×18+10=934≠958,该点不在直线上;C.y =-2×19+10=979,该点在直线上;D.y =-2×110+10=945≠9910,该点不在直线上.二、填空题7.将正比例函数y =2x 的图象向上平移3个单位,所得的直线不经过第________象限.7. 四 【解析】根据平移规律“上加下减,左加右减”,将直线y =2x 向上平移3个单位,得到的直线解析式为y =2x +3,因为2>0,3>0,所以图象过第一、第二和第三象限,故不经过第四象限. 8.已知二元一次方程组⎩⎪⎨⎪⎧x -y =-5x +2y =-2的解为⎩⎪⎨⎪⎧x =-4y =1,则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l 1:y =x +5与直线l 2:y =-12x -1的交点坐标为________.8. (-4,1) 【解析】二元一次方程x -y =-5对应一次函数y =x +5,即直线l 1;二元一次方程x +2y =-2对应一次函数y =-12x -1,即直线l 2.∴原方程组的解即是直线l 1与l 2的交点坐标,∴交点坐标为(-4,1).9.如图,直线y =x +b 与直线y =kx +6交于点P (3,5),则关于x 的不等式x +b >kx +6的解集是________. 9. x >3 【解析】由题可知,当x =3时,x +b =kx +6,在点P 左边即x <3时,x +b <kx +6,在点P 右边即x >3时,x +b >kx +6,故答案为x >3.10.如图,把Rt △ABC 放在直角坐标系内,其中∠CAB =90°,BC =5,点A 、B 的坐标分别为(1,0)、(4,0),将△ABC 沿x 轴向右平移,当C 点落在直线y =2x -6上时,线段BC 扫过的区域面积为________.10. 16 【解析】平移后如解图所示.∵点A 、B 的坐标分别为(1,0)、(4,0),∴AB =3,∵∠CAB =90°,BC =5,∴AC =4,∴A ′C ′=4,∵点C′在直线y =2x -6上,∴2x -6=4,解得x =5,即OA′=5,∴CC ′=5-1=4,∴S ▱BCC ′B ′=4×4=16,即线段BC 扫过的面积为16. 三、解答题11.为保障我国海外维和部队官兵的生活,现需通过A 港口、B 港口分别运送100吨和50吨生活物资.已知该物资在甲仓库存有80吨,乙仓库存有70吨.若从甲、乙两仓库运送物资到港口的费用(元/吨)如下表所示.(1)设从甲仓库运送到A 港口的物资为x 吨,求总费用y (元)与x (吨)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x 的取值范围;(2)求出最低费用,并说明总费用最低时的调配方案.港口 费用(元/吨)甲库 乙库 A 港 14 20 B 港10811. 解:(1)∵从甲仓库运往A 港口的物资为x 吨, ∴从甲仓库运往B 港口的物资为(80-x)吨, ∴从乙仓库运往A 港口的物资为(100-x)吨,∴乙仓库运往B 港口的物资为70-(100-x)=(x -30)吨, ∴y =14x +10(80-x)+20(100-x)+8(x -30) =-8x +2560,∵80-x ≥0,x -30≥0,100-x ≥0∴30≤x ≤80.(2)由(1)知,y =-8x +2560, ∵k =-8<0,∴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当x =80时,y 最小,最小值为1920元.此时的调配方案是,将甲仓库所有物资运往A 港口,乙仓库的20吨货物运往A 港口,50吨货物运往B 港口.12.某物流公司引进A 、B 两种机器人用来搬运某种货物,这两种机器人充满电后可以连续搬运5小时,A 种机器人于某日0时开始搬运,过了1小时,B 种机器人也开始搬运.如图,线段OG 表示A 种机器人的搬运量y A (千克)与时间x (时)的函数图象,线段EF 表示B 种机器人的搬运量y B (千克)与时间x (时)的函数图象.根据图象提供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求y B 关于x 的函数解析式;(2)如果A 、B 两种机器人各连续搬运5个小时,那么B 种机器人比A 种机器人多搬运了多少千克?12. 解:(1)设y B 关于x 的解析式为y B =k 1x +b(k 1≠0),把E(1,0)和P(3,180)代入y B =k 1x +b 中,得:⎩⎪⎨⎪⎧k 1+b =03k 1+b =180, 解得⎩⎪⎨⎪⎧k 1=90b =-90,∴y B 关于x 的解析式为y B =90x -90.(2)设y A 关于x 的解析式为y A =k 2x(k 2≠0),由题意得: 180=3k 2,即k 2=60, ∴y A =60x ,当x =5时,y A =5×60=300(千克), 当x =6时,y B =90×6-90=450(千克)450-300=150(千克).答:如果A 、B 两种机器人各连续搬运5小时,那么B 种机器人比A 种机器人多搬运了150千克.13.下图中的折线ABC 表示某汽车的耗油量y (单位:L/km)与速度x (单位:km/h)之间的函数关系(30≤x ≤120).已知线段BC 表示的函数关系中,该汽车的速度每增加1 km/h ,耗油量增加0.002 L/km. (1)当速度为50 km/h 、100 km/h 时,该汽车的耗油量分别为________L/km 、________L/km ; (2)求线段AB 所表示的y 与x 之间的函数表达式; (3)速度是多少时,该汽车的耗油量最低?最低是多少?13. 解:(1)0.13,0.14.【解法提示】x 轴表示速度,从30到60之间为40,50,对应的y 轴汽车耗油的量由0.15到0.12,列表如下:速度(km /h ) 30 40 50 60 耗油量(L /km )0.150.140.130.12∴当速度为50 km /h 时,该汽车耗油量为0.13 L /km ,当速度为100 km /h 时,该汽车耗油量为 0.12+0.002×(100-90)=0.14 L /km .(2)设线段AB 所表示的y 与x 之间的函数表达式为y =kx +b(k ≠0), ∵y =kx +b 的图象过点(30,0.15)与(60,0.12),∴⎩⎪⎨⎪⎧30k +b =0.1560k +b =0.12, 解得⎩⎪⎨⎪⎧k =-0.001b =0.18.∴线段AB 所表示的y 与x 之间的函数表达式为y =-0.001x +0.18. (3)根据题意,得线段BC 所表示的y 与x 之间的函数表达式为y =0.12+0.002(x -90)=0.002x -0.06, 由图象可知,B 是折线ABC 的最低点,也是AB 与BC 的交点,解方程组⎩⎪⎨⎪⎧y =-0.001x +0.18y =0.002x -0.06,得⎩⎪⎨⎪⎧x =80y =0.1. 因此,速度是80km /h 时,该汽车的耗油量最低,最低是0.1 L /km .11。
中考数学复习----《一次函数之定义、图像与性质》知识点总结与专项练习题(含答案解析)知识点总结1. 一次函数的定义:一般地,形如()0≠+=k b k b kx y 是常数且,的函数叫做一次函数。
2. 一次函数的图像:是不经过原点的一条直线。
3. 一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一次函数与x 轴的交点坐标公式为:⎪⎭⎫ ⎝⎛−0 ,k b;与y 轴的交点坐标公式为:()b ,0。
专项练习题1.(2022•沈阳)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一次函数y =﹣x +1的图像是( )A .B .C .D .【分析】依据一次函数y =x +1的图像经过点(0,1)和(1,0),即可得到一次函数y =﹣x +1的图像经过一、二、四象限.【解答】解:一次函数y =﹣x +1中,令x =0,则y =1;令y =0,则x =1, ∴一次函数y =﹣x +1的图像经过点(0,1)和(1,0), ∴一次函数y =﹣x +1的图像经过一、二、四象限, 故选:C .2.(2022•安徽)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一次函数y =ax +a 2与y =a 2x +a 的图像可能是( )A .B .C .D .【分析】利用一次函数的性质进行判断.【解答】解:∵y=ax+a2与y=a2x+a,∴x=1时,两函数的值都是a2+a,∴两直线的交点的横坐标为1,若a>0,则一次函数y=ax+a2与y=a2x+a都是增函数,且都交y轴的正半轴,图像都经过第一、二、三象限;若a<0,则一次函数y=ax+a2经过第一、二、四象限,y=a2x+a经过第一、三、四象限,且两直线的交点的横坐标为1;故选:D.3.(2022•辽宁)如图,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一次函数y=k1x+b1与y=k2x+b2的图像分别为直线l1和直线l2,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k1•k2<0B.k1+k2<0C.b1﹣b2<0D.b1•b2<0【分析】根据一次函数y=k1x+b1与y=k2x+b2的图像位置,可得k1>0,b1>0,k2>0,b2<0,然后逐一判断即可解答.【解答】解:∵一次函数y=k1x+b1的图像过一、二、三象限,∴k1>0,b1>0,∵一次函数y=k2x+b2的图像过一、三、四象限,∴k2>0,b2<0,∴A、k1•k2>0,故A不符合题意;B、k1+k2>0,故B不符合题意;C、b1﹣b2>0,故C不符合题意;D、b1•b2<0,故D符合题意;故选:D.4.(2022•六盘水)如图是一次函数y=kx+b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y随x增大而增大B.图像经过第三象限C.当x≥0时,y≤b D.当x<0时,y<0【分析】根据一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进行判断即可.【解答】解:由图像得:图像过一、二、四象限,则k<0,b>0,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故A、B错误,由图像得:与y轴的交点为(0,b),所以当x≥0时,从图像看,y≤b,故C正确,符合题意;当x<0时,y>b>0,故D错误.故选:C.5.(2022•兰州)若一次函数y=2x+1的图像经过点(﹣3,y1),(4,y2),则y1与y2的大小关系是()A.y1<y2B.y1>y2C.y1≤y2D.y1≥y2【分析】先根据一次函数的解析式判断出函数的增减性,再根据﹣3<4即可得出结论.【解答】解:∵一次函数y=2x+1中,k=2>0,∴y随着x的增大而增大.∵点(﹣3,y1)和(4,y2)是一次函数y=2x+1图像上的两个点,﹣3<4,∴y1<y2.故选:A.6.(2022•凉山州)一次函数y=3x+b(b≥0)的图像一定不经过()A.第一象限B.第二象限C.第三象限D.第四象限【分析】根据一次函数的图像与系数的关系即可得出结论.【解答】解:∵函数y=3x+b(b≥0)中,k=3>0,b≥0,∴当b=0时,此函数的图像经过一、三象限,不经过第四象限;当b>0时,此函数的图像经过一、二、三象限,不经过第四象限.则一定不经过第四象限.故选:D.7.(2022•济宁)已知直线y1=x﹣1与y2=kx+b相交于点(2,1).请写出一个b值(写出一个即可),使x>2时,y1>y2.【分析】由题意可知,当b>﹣1时满足题意,故b可以取0.【解答】解:直线y1=x﹣1与y2=kx+b相交于点(2,1).∵x>2时,y1>y2.∴b>﹣1,故b可以取0,故答案为:0(答案不唯一).8.(2022•上海)已知直线y=kx+b过第一象限且函数值随着x的增大而减小,请列举出来这样的一条直线:.【分析】根据一次函数的性质,写出符合条件的函数关系式即可.【解答】解:∵直线y=kx+b过第一象限且函数值随着x的增大而减小,∴k<0,b>0,∴符合条件的函数关系式可以为:y=﹣x+1(答案不唯一).故答案为:y=﹣x+1(答案不唯一).9.(2022•无锡)请写出一个函数的表达式,使其图像分别与x轴的负半轴、y轴的正半轴相交:.【分析】设函数的解析式为y=kx+b(k≠0),再根据一次函数的图像分别与x轴的负半轴、y轴的正半轴相交可知k>0,b>0,写出符合此条件的函数解析式即可.【解答】解:设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kx+b(k≠0),∵一次函数的图像分别与x轴的负半轴、y轴的正半轴相交,∴k>0,b>0,∴符合条件的函数解析式可以为:y=x+1(答案不唯一).故答案为:y=x+1(答案不唯一).10.(2022•湘潭)请写出一个y随x增大而增大的一次函数表达式.【分析】根据y随着x的增大而增大时,比例系数k>0即可确定一次函数的表达式.【解答】解:在y=kx+b中,若k>0,则y随x增大而增大,∴只需写出一个k>0的一次函数表达式即可,比如:y=x﹣2,故答案为:y=x﹣2(答案不唯一).11.(2022•宿迁)甲、乙两位同学各给出某函数的一个特征,甲:“函数值y随自变量x增大而减小”;乙:“函数图像经过点(0,2)”,请你写出一个同时满足这两个特征的函数,其表达式是.【分析】根据甲、乙两位同学给出的函数特征可判断出该函数为一次函数,再利用一次函数的性质,可得出k<0,b=2,取k=﹣1即可得出结论.【解答】解:∵函数值y随自变量x增大而减小,且该函数图像经过点(0,2),∴该函数为一次函数.设一次函数的表达式为y=kx+b(k≠0),则k<0,b=2.取k=﹣1,此时一次函数的表达式为y=﹣x+2.故答案为:y=﹣x+2(答案不唯一).12.(2022•甘肃)若一次函数y=kx﹣2的函数值y随着自变量x值的增大而增大,则k=(写出一个满足条件的值).【分析】根据函数值y随着自变量x值的增大而增大得到k>0,写出一个正数即可.【解答】解:∵函数值y随着自变量x值的增大而增大,∴k>0,∴k=2(答案不唯一).故答案为:2(答案不唯一).13.(2022•柳州)如图,直线y1=x+3分别与x轴、y轴交于点A和点C,直线y2=﹣x+3分别与x轴、y轴交于点B和点C,点P(m,2)是△ABC内部(包括边上)的一点,则m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为()A.1B.2C.4D.6【分析】由于P的纵坐标为2,故点P在直线y=2上,要求符合题意的m值,则P点为直线y=2与题目中两直线的交点,此时m存在最大值与最小值,故可求得.【解答】解:∵点P(m,2)是△ABC内部(包括边上)的一点,∴点P 在直线y =2上,如图所示,当P 为直线y =2与直线y 2的交点时,m 取最大值, 当P 为直线y =2与直线y 1的交点时,m 取最小值, ∵y 2=﹣x +3中令y =2,则x =1, y 1=x +3中令y =2,则x =﹣1, ∴m 的最大值为1,m 的最小值为﹣1.则m 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为:1﹣(﹣1)=2. 故选:B .14.(2022•遵义)若一次函数y =(k +3)x ﹣1的函数值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则k 值可能是( ) A .2B .23C .﹣21 D .﹣4【分析】根据一次项系数小于0时,一次函数的函数值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列出不等式求解即可.【解答】解:∵一次函数y =(k +3)x ﹣1的函数值y 随着x 的增大而减小, ∴k +3<0, 解得k <﹣3.所以k 的值可以是﹣4, 故选:D .15.(2022•包头)在一次函数y =﹣5ax +b (a ≠0)中,y 的值随x 值的增大而增大,且ab >0,则点A (a ,b )在( ) A .第四象限B .第三象限C .第二象限D .第一象限【分析】根据一次函数的增减性,确定自变量x 的系数﹣5a 的符号,再根据ab >0,确定b 的符号,从而确定点A (a ,b )所在的象限.【解答】解:∵在一次函数y =﹣5ax +b 中,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 ∴﹣5a >0,∴a <0. ∵ab >0, ∴a ,b 同号, ∴b <0.∴点A (a ,b )在第三象限. 故选:B .16.(2022•眉山)一次函数y =(2m ﹣1)x +2的值随x 的增大而增大,则点P (﹣m ,m )所在象限为( ) A .第一象限B .第二象限C .第三象限D .第四象限【分析】根据一次函数的性质求出m 的范围,再根据每个象限点的坐标特征判断P 点所处的象限即可.【解答】解:∵一次函数y =(2m ﹣1)x +2的值随x 的增大而增大, ∴2m ﹣1>0, 解得:m >,∴P (﹣m ,m )在第二象限, 故选:B .17.(2022•天津)若一次函数y =x +b (b 是常数)的图像经过第一、二、三象限,则b 的值可以是 (写出一个即可).【分析】根据一次函数的图像可知b >0即可.【解答】解:∵一次函数y =x +b (b 是常数)的图像经过第一、二、三象限, ∴b >0, 可取b =1,故答案为:1.(答案不唯一,满足b >0即可) 18.(2022•邵阳)在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A (23,m ),点B (27,n )是直线y =kx +b(k <0)上的两点,则m ,n 的大小关系是( ) A .m <nB .m >nC .m ≥nD .m ≤n【分析】根据k <0可知函数y 随着x 增大而减小,再根>即可比较m 和n 的大小.【解答】解:点A (,m ),点B (,n )是直线y =kx +b 上的两点,且k <0,∴一次函数y 随着x 增大而减小, ∵>,∴m <n , 故选:A .19.(2022•株洲)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一次函数y =5x +1的图像与y 轴的交点的坐标为( ) A .(0,﹣1)B .(﹣51,0) C .(51,0) D .(0,1)【分析】一次函数的图像与y 轴的交点的横坐标是0,当x =0时,y =1,从而得出答案. 【解答】解:∵当x =0时,y =1,∴一次函数y =5x +1的图像与y 轴的交点的坐标为(0,1), 故选:D .20.(2022•绍兴)已知(x 1,y 1),(x 2,y 2),(x 3,y 3)为直线y =﹣2x +3上的三个点,且x 1<x 2<x 3,则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 .若x 1x 2>0,则y 1y 3>0 B .若x 1x 3<0,则y 1y 2>0C .若x 2x 3>0,则y 1y 3>0D .若x 2x 3<0,则y 1y 2>0【分析】根据一次函数的性质和各个选项中的条件,可以判断是否正确,从而可以解答本题.【解答】解:∵直线y =﹣2x +3,∴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当y =0时,x =1.5,∵(x 1,y 1),(x 2,y 2),(x 3,y 3)为直线y =﹣2x +3上的三个点,且x 1<x 2<x 3, ∴若x 1x 2>0,则x 1,x 2同号,但不能确定y 1y 3的正负,故选项A 不符合题意; 若x 1x 3<0,则x 1,x 3异号,但不能确定y 1y 2的正负,故选项B 不符合题意; 若x 2x 3>0,则x 2,x 3同号,但不能确定y 1y 3的正负,故选项C 不符合题意;若x 2x 3<0,则x 2,x 3异号,则x 1,x 2同时为负,故y 1,y 2同时为正,故y 1y 2>0,故选项D 符合题意; 故选:D .21.(2022•盘锦)点A (x 1,y 1),B (x 2,y 2)在一次函数y =(a ﹣2)x +1的图像上,当x 1>x 2时,y 1<y 2,则a 的取值范围是 . 【分析】根据一次函数的性质,建立不等式计算即可.【解答】解:∵当x1>x2时,y1<y2,∴a﹣2<0,∴a<2,故答案为:a<2.22.(2022•永州)已知一次函数y=x+1的图像经过点(m,2),则m=.【分析】由一次函数y=x+1的图像经过点(m,2),利用一次函数图像上点的坐标特征可得出2=m+1,解之即可求出m的值.【解答】解:∵一次函数y=x+1的图像经过点(m,2),∴2=m+1,∴m=1.故答案为:1.。
中考数学复习专项知识总结—一次函数(中考必备)知识要点1、定义定义1:一般地,形如y=kx(k是常数,k≠0)的函数叫做正比例函数,其中k 叫做比例系数。
定义2:一般地,形如y=kx+b(k,b是常数,k≠0)的函数叫做一次函数。
当b=0时,y=kx+b即y=kx,是正比例函数。
所以说正比例函数是一种特殊的一次函数。
2、一次函数的图象及其性质正比例函数的图象及性质:正比例函数y=kx(k是常数,k≠0)的图象是一条经过原点的直线,称为直线y=kx。
y=kx经过象限升降趋势增减性k>0三、一从左向右上升y随着x的增大而增大k<0二、四从左向右下降y随着x的增大而减小一次函数的图象及性质:一次函数y=kx+b(k、b是常数,k≠0)的图象是一条直线,称为直线y=kx+b。
当k>0时,直线y=kx+b从左向右上升,即y随着x 的增大而增大;当k<0时,直线y=kx+b从左向右下降,即y随着x的增大而减小。
y=kx+b经过象限升降趋势增减性k>0,b>0三、二、一从左向右上升y随着x的增大而增大k>0,b<0三、四、一k<0,b>0二、一、四从左向右下降y随着x的增大而减小k<0,b<0二、三、四3、待定系数法定义:先设出函数解析式,再根据条件确定解析式中未知的系数,从而得出函数解析式的方法,叫做待定系数法。
函数解析式y=kx+b 满足条件的两定点(x1,y1)与(x2,y2)一次函数的图象直线l4、一次函数与方程(组)及不等式(组)方程(组)的解与相应函数的交点坐标是相对应的。
找到函数的交点坐标,也就找到了对应方程(组)的解,反之一样。
对于不等式(组)的解集也可以通过其对应的函数图象来解决。
5、函数与实际问题(适用于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在研究有关函数的实际问题时,要遵循一审、二设、三列、四解的方法:第1步:审题。
认真读题,分析题中各个量之间的关系;第2步:设自变量。
根据各个量之间的关系设满足题意的自变量;第3步:列函数。
中考数学人教版专题复习:一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考点考纲要求分值考向预测一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1. 理解函数、变量,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定义;2. 掌握函数图象的性质,能够画出相应的函数图象;3. 掌握图象的运动变化规律,并能应用性质解决问题5~15分主要考查方向是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函数图象的性质,动点变化形成的图象,应用函数图象性质解决问题。
其中动点与图象问题难度较大一次函数1. 函数概念:一般的,在一个变化过程中,如果有两个变量x和y,并且对于x的每一个确定的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其对应,那么我们就把x称为自变量,把y 称为因变量,y是x的函数。
用含有表示自变量的字母的代数式表示因变量的式子叫做函数的解析式。
提示:判断y是否为x的函数,只要看x取值确定的时候,y是否有唯一确定的值与之对应。
【方法指导】自变量的取值范围:(1)关系式为整式时,自变量的取值范围为全体实数;(2)关系式含有分式时,分式的分母不等于零;(3)关系式含有二次根式时,被开方数大于等于零;1(4)关系式中含有指数为零的式子时,底数不等于零;(5)实际问题中,自变量的取值范围还要和实际情况相符合,使之有意义。
【随堂练习】x中的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济宁)函数y=x1A. x≥0B. x≠﹣1C. x>0D. x≥0且x≠﹣1答案:解:根据题意得:x≥0且x+1≠0,解得x≥0,故选:A。
2. 一次函数的概念若两个变量x,y间的关系式可以表示成y=kx+b(k,b为常数,k≠0)的形式,则称y是x的一次函数(x为自变量),特别地,当b=0时,称y是x的正比例函数。
【重要提示】(1)一次函数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一切实数,实际问题中要根据函数的实际意义来确定。
(2)一次函数y=kx+b(k,b为常数,k≠0)中的“一次”和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中的“一次”意义相同,即自变量x的次数为1,一次项系数k必须是不为零的常数,b可为任意常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