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使用错误案例分析(六)
- 格式:doc
- 大小:23.00 KB
- 文档页数:2
(一)语意重复(重复赘余)类成语使用中的意义重复是指句中已含有与成语本身的意义相互重叠或重复的部分,进而造成使用失当。
语意重复,尤其是那种比较隐蔽的语意重复(不表现为字面上的重复),是成语使用中的一种常见而疑难的错误类型。
解答成语辨析题时需要观其形、明其义,辨其用法,联系语境,考虑成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是否有意义重复的现象。
1.他恶习不改,整日沉迷于赌博之中,最后弄得倾家荡产,这完全是由于他咎由自取。
(咎由自取指罪过或灾祸都由自己惹来的,其意义与“由于”重复。
)2.他拿自己那篇不像样的文章到处炫耀,也不怕被大家贻笑大方。
(贻笑大方指被行家讥笑,本身含被动语气。
)3.这本拼凑起来的“名家”短篇小说集,几乎没有精彩之作,顶多有一两篇基本上还差强人意。
(“差强人意”指大体上使人满意,与“基本”的意义重叠。
)4.那张合影中,左边站着一位英俊的解放军战士,右边站着许多莘莘学子。
(“莘莘”是形容众多,与“许多”相重复。
)5.他双眉紧锁,沉默不语,恐怕真是有什么难言之隐的苦衷。
(“难言之隐”的“隐”与“苦衷”重复。
苦衷:痛苦或为难的心情。
)6.江姐在狱中虽然全身被敌人打得遍体鳞伤,但仍然坚守党的秘密。
(“全身”与“遍体鳞伤”的“遍体”重复。
)7.绵延七八年,祸及半个中国的安史之乱,造成了人民的生灵涂炭。
(“人民”与“生灵涂炭”的“生灵”重复。
)8.他只不过在做自己的事情,顺便帮了一下别人,没想到却受到了不虞之誉。
(不虞之誉:没有意料到的赞扬。
不虞:意料不到)9.看到黄宏表演的小品,一向严肃的父亲也忍俊不禁地笑起来。
(忍俊:含笑;不禁:无法控制自己。
指忍不住要发笑。
)10.夜深人静,王小东独自孑然一身地匆匆穿过小巷,闪进了巷口的一个漆黑的大门。
(孑然一身:孤孤单单一个人。
)(二)自相矛盾(不合逻辑)类有些成语,由于没有准确而全面地掌握其含义,在使用过程中与句子的其他部分表达的语意产生了矛盾。
1.为了让分别多年的老同学不期而遇,我们精心组织了这次同学会。
成语使用错误60例分析成语使用错误60例分析1.在十四届亚运会女子100米蛙泳比赛中,名将罗雪娟不孚众望,以1分06秒84的成绩刷了新的亚洲纪录,并且为中国队再添一金。
(不孚众望,不使群众信服。
意思反了。
改为“深孚众望”或“不负众望”。
)2..这次商品博览会,聚集了全国各地各种各样的新产品,真可谓浩如烟海,应有尽有。
(浩如烟海,形容典籍、图书等极为丰富。
不能形容商品。
)3..两位阔别多年的老友意外地在一条小巷里狭路相逢,两人又是握手又是拥抱,别提多高兴了。
(狭路相逢,多用来指仇人相见,彼此都不肯轻易放过。
不可用于老友见面。
)4.这则笑话因为对漠不关心人民疾苦的官员讽刺得很有力量,在民间流传很广,影响极大。
(漠不关心,不能带宾语。
要说成“对……漠不关心”。
)5. 近一段时间来,巴以暴力流血冲突持续加剧,巴以和平面临空前绝后的威胁。
(“巴以和平面临的威胁”是空前的,但今后可能更严重,不会“绝后”。
)6.这次举行法律知识考试,有些人竟对“法人”“行政处罚”等法律基本知识素昧平生。
(素昧平生,指与某人从来不认识。
不用于知识。
)7.我们虽然缺乏管理经验,但可以向先进企业学习,起初可能是邯郸学步,但终究会走出自己的路来。
(邯郸学步,比喻模仿人不到家,反把原来自己会的东西忘了。
既然已经不会走路了,怎么走出自己的路来?)8.运动会上,他借的一身衣服很不合身,真是捉襟见肘。
(捉襟见肘,形容衣服破烂,也比喻顾此失彼,穷于应付。
不形容衣服很不合身)9. 这人一贯爱占便宜,碰到对自己有好处的事情,总是当仁不让,所以大伙都不怎么喜欢他。
(当仁不让,遇到应该做的事就积极主动去做,不推让。
占便宜当然不是应该做的事。
)10.听说这位气功大师能够功发疾消,今天会了他一下,果不其然,他没有那么大的能耐。
(果不其然,果然如此。
指事物的发展变化跟预料的一样。
用在这里使前后意思矛盾。
)11.他妄自菲薄别人,在班里很孤立,大家都认为他是一个自负的人。
成语误用的八种类型具体例子成语误用的八种类型具体例子如下:1.望文生义:指不了解成语的真实含义,仅从字面上解释成语的含义。
例如,“登峰造极”原意是攀登到山峰的顶点,比喻成就达到了最高峰,但现在常被误用为贬义,表示做坏事猖狂到了极点。
2.褒贬误用:指在运用成语时,对成语的感情色彩理解错误,褒贬混淆。
例如,“想入非非”原意是思想进入虚幻境界,是中性词,但现在常被误用为贬义词,表示胡思乱想。
3.语境不合:指在特定的语境中,成语的含义与句子的整体意思不符。
例如,“美轮美奂”原意是形容房屋高大美观,现在常被误用来形容美好事物,如“美轮美奂的舞姿”。
4.画蛇添足:指在句子中重复使用意思相同的词语。
例如,“骇人听闻”和“耸人听闻”都有使人震惊的意思,但前者侧重于事实本身让人震惊,后者侧重于事实本身让人震惊并散布谣言。
5.颠倒词序:指在使用成语时,将成语中的词语顺序颠倒或错位。
例如,“胸有成竹”原意是形容文思敏捷,落笔成章,现在常被误用为形容做事之前没有计划或条理。
6.断章取义:指在使用成语时,只截取成语的一部分来表达意思,忽略成语的整体含义。
例如,“万人空巷”原意是形容人们都出来观看盛大的场面,现在常被误用为形容街巷十分冷清。
7.张冠李戴:指将一个成语错误地用于另一个意思相近或相同的成语上。
例如,“首当其冲”原意是最先受到攻击或遭受灾难,现在常被误用为首先接受任务或首先应当先做某事。
8.混淆字形:指由于字形相似而将两个不同的成语混淆使用。
例如,“再接再厉”和“厉兵秣马”是两个不同的成语,前者形容一次又一次加倍努力,后者形容磨快武器,喂饱战马,准备战斗。
但有时会因为字形相似而误用。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需了解更多信息,建议查阅相关文献或咨询汉语言学家。
成语使用常见错误举例近几年来,各地中考语文试卷中,考查成语运用的试题越来越多。
我们知道,成语是汉语特有的语言现象,它的运用有一定的语境限制,如果不顾具体语境,滥用成语,就会出现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的现象,不信,你看——(一)感情色彩使用不当例1在全民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今天,领导带头,群众自会不甘落后,如此上行下效,社会风气才会有所好转。
例2公审大会上,李民法官面对着罪犯王冕一伙,满腔怒火,振振有辞地痛斥这帮罪犯。
上述两例均应使用带有裹义色彩的成语,而“上行下效”和“振振有辞”均属贬义,感情色彩不符。
(二)特指误用为泛指例3起伏的群山一座挨着一座,鳞次栉比,延伸到远方。
例4张大妈终于找到了失散多年的女儿,一家人破镜重圆了。
例5二十多年来,王老师教过的学生汗牛充栋,其中不少人已成了栋梁之材。
例3中的“鳞次栉比”通常指建筑物等密集,而非群山;例4中的“破镜重圆”专指夫妻失散或决裂后重又团圆,而非母女或“一家人”;例5中“汗牛充栋”专指书籍多,不能用于人。
(三)望文生义错使用例6大家沸沸扬扬地嚷起来,有赞成的,有反对的,争论不休。
例7小学六年级的时候,我的成绩差强人意,名次落后,到了初一才有了改观。
上述两例成语的使用犯了望文生义的毛病。
例6中“沸沸扬扬”虽然多形容议论纷纷,但生活中通常使用在舆论传播方面;例7中“差强人意”是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此处句意却是不满意。
(四)滥用比喻等修辞格例8近来,水资源日见匮乏,我们应该敝帚自珍,节约用水。
例9班主任老师三十年如一日,勤勤恳恳,日理万机,积劳成疾。
例8中“敝帚自珍”比喻东西虽不好,可是自己珍惜,用在这里比喻不恰当;例9中“日理万机”形容政务繁忙(多指高级领导人),属不当夸张。
(五)语意前后重复例10多少莘莘学子,在书山中跋涉,不断探索知识的宝藏。
例11他今天表现反常,与往常截然不同。
例12敌人用尽酷刑,方志敏同志浑身被打得皮开肉绽,遍体鳞伤。
例13《老鼠爱大米》这首风靡大街小巷的歌曲迅速在学生中耳熟能详了。
成语使用常见错误举例【范文1】大家好,我是一名学生,今天我们来谈谈成语使用常见错误举例。
首先,常见错误一:不知道成语用法很多同学可能背过很多成语,但并不知道它们的用法,就随意使用。
比如,“鸟语花香”这个成语,应该表示环境优美、自然静谧,但很多同学却把它用在了描述语言和气味等方面,显然不对。
我们在应用成语时应该先了解它的本意,不能一听到某个词或场合就乱用。
第二,常见错误二:成语用法错误即便是知道成语的本义,但是用法错误也是很常见的一种问题。
比如,“日新月异”应该表示事物不断更新、进步,而不是形容日子的变化快或月亮的变化多。
我们使用成语时,应该确保它符合语境,并且准确表达我们要表达的意思。
第三,常见错误三:成语搭配不当其实这种错误更难避免,在汉语中成语的搭配是非常灵活的,一个成语常常有多种搭配方式,而且有时候修改一字或加一个字的变化都能带来不同的意义。
但是成语搭配错误也有比较明显的几种情况,比如“买椟还珠”和“班门弄斧”分别表示错看错拿和弄巧成拙,却不能混用。
我们需要多读多练,掌握不同成语的最常用搭配方式,这样才能避免犯错。
以上就是成语使用常见错误的举例和分析,我们更应该注重学习成语的用法和搭配方法,才能够更好地运用它们,提升我们的语言水平。
【重点分析】本文的写作重点是阐述成语使用常见错误举例,并分析其原因和应对方法。
用词方面,除了基础的汉语词汇之外,还涉及到成语的用法和搭配,这增加了文章的专业性和深度。
【范文2】大家好,我是一名学生,今天我们来谈谈成语使用常见错误举例。
首先,常见错误一:过于追求成语有时候我们会觉得自己的文章过于平庸,想要炫耀一下自己的汉语水平,就会过度使用成语,导致文章难以理解,看起来非常拗口。
比如一篇小学生写的“我的周末”,却用了“望穿秋水”、“人山人海”等高难度成语,这样反而会让老师不知所云,也未必能拿高分。
我们要学会灵活运用语言,根据文章的人物、场景、情境等不同要求来选择恰当的语言表达方式。
成语误用原因例析教学目的:1、分析高考成语题及其他典型试题,明确成语误用的原因;2、通过一定量的讲解,让学生掌握一批易错成语的意义及用法。
教学课时:8课时(知识点串讲3课时,阅读专题资料1课时,练习及讲解4课时)一、要分辨成语的语义。
语素是汉语词语中最小的音、义结合,汉字语义又有多义现象,因此,掌握一词多义,有助于理解成语。
例如,‚师出无名(没有理由出兵打仗。
泛指做某件事缺乏正当理由)、不名一文(一个钱也没有,形容贫困到了极点。
名,占有)、屡试不爽(屡次试验都没有差错。
爽,差错)、文不加点(形容写文章很快,不用涂改就写成。
点,涂上一点,表示删去)、如坐春风(比喻同品德高尚而有学识的人相处并受到熏陶。
如坐云雾:比喻昏昧不明。
坐,常驻,不动)‛等成语中的‚名、爽、点、坐‛,如果理解不了,自然会使用错误。
高考中有一些大家不常见的成语,这时切忌望文生义,很多的时候,字面的意思与它本来的意思是大不相同的。
如果按字面的意思来理解就会出错。
如‚猫鼠同眠‛,是表示‚化敌为友‛,还是表示‚宽大胸怀‛,还是像动画片《猫和老鼠》中体现的鼠由狡黠激生出的可爱?都不是。
正确的解释是比喻上下包庇,一起干坏事。
再如:翘首西望,海面托着的就是披着银发的苍山。
苍山如屏,洱海如镜,真是巧夺天工。
‚巧夺天工‛,它指人工的精巧胜过天然,而‚苍山‛和‚洱海‛是天然景物,因此,不能用‚巧夺天工‛进行评价。
例:这项选举本来他是最有希望的,但由于他近来的所作所为不孚众望,结果落选了。
‚不孚众望‛,意思是‚不使人信服‛,本是正确的,但有的同学把‚孚‛与‚负‛混淆了,自然也错了。
例:这部精彩的电视剧播出时,几乎万人空巷,人们在家里守着荧屏,街上显得静悄悄的。
‚万人空巷‛是‚人都聚集在一起,致使街巷都空了‛的意思,其中‚空‛是使动用法,这个成语多用来形容欢庆、热闹的场面,在这里,与语境不符合。
例:成都五牛队俱乐部一二三线球队请的主教练及外援都是清一色的德国人,其雄厚财力令其它甲B球队望其项背。
成语错用的例子及改正《一、“首当其冲”的错用与改正》错用例子:每次有危险任务,他总是首当其冲地逃跑,真是个胆小鬼。
解析:- 出处:《汉书·五行志下之上》:“郑当其冲,不能修德。
”- 解释:当:承当,承受;冲:要冲,交通要道。
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到灾难。
这是个中性词。
- 近义词:一马当先(一马当先多表示积极带头,而首当其冲更多是面临危险或不好的情况)。
- 反义词:畏缩不前。
造句: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医护人员首当其冲,战斗在最前线,他们是最可爱的人!哎呀,那些把首当其冲当成带头做某事积极意义的人可真是糊涂呀,就像把盐当成糖用在甜汤里一样,完全错了味。
《二、“美轮美奂”的错用与改正》错用例子:那个女孩长得美轮美奂的。
解析:- 出处:《礼记·檀弓下》:“晋献文子成室,晋大夫发焉。
张老曰:‘美哉轮焉,美哉奂焉。
’”- 解释:原本多形容建筑物雄伟壮观、富丽堂皇。
现在也用来形容装饰、布置等美好漂亮。
是个褒义词。
- 反义词:破败不堪。
造句:这座新建成的剧院美轮美奂,那精致的装饰就像仙女精心打造的宫殿一样。
哼,说人长得美轮美奂,这就好比把用来形容大房子的词安在小蚂蚁身上,不合适呀。
《三、“莘莘学子”的错用与改正》错用例子:一位莘莘学子在图书馆看书。
解析:- 出处:无(现代词语)。
- 解释:莘莘:众多的样子。
指众多的学生。
- 近义词:芸芸学子。
- 反义词:无(因为是表示群体概念的词,没有确切反义词)。
造句:莘莘学子们都在为了自己的梦想努力学习,就像一群勤劳的小蜜蜂在知识的花园里采蜜。
哎呀,说一位莘莘学子,这就像说一片单独的树叶是一片树林一样可笑。
《四、“炙手可热”的错用与改正》错用例子:那个明星很炙手可热,我超喜欢他。
解析:- 出处:唐·杜甫《丽人行》:“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
”- 解释:手摸上去感到热得烫人。
比喻权势大,气焰盛,使人不敢接近。
是个贬义词。
- 反义词:平易近人。
45成语富于表现力,人们爱用它来表情达意,但媒体上不能恰如其分地使用成语的例子比比皆是,笔者通过分析一些错误用例,发现其误用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点。
一、不能正确理解成语的含义对成语没有一个完整准确的理解,就去运用,这是成语误用的一条重要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形。
1.整体意义理解错误有些成语来自典故,如果不知道它的来源,单从字面去理解,就有可能犯望文生义的错误。
如:“三人成虎,团结就是力量。
”这里就把“三人成虎”理解错了。
“三人成虎”语出《战国策·魏策二》:“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
”城里本来没有老虎,然而三个人说有老虎就让人感觉真有老虎了。
可见这个成语是用来比喻谣言重复多次就能使人信以为真,而不是三个人团结起来就可成为老虎,比喻团结就是力量。
2.关键字义理解错误成语是在人们长期的语言实践中渐渐形成的,历史悠久,因此,现在的一些成语还含有古语素,古语素是理解这类成语的关键,如果按今义去理解,就误解了成语的意义。
如:“他这篇文章结构松散,逻辑混乱,陈词滥调,空话连篇,真是一篇不刊之论。
”这里就把“不刊之论”的“刊”理解错了。
“刊”在这里不是今义“刊登”的意思,它是古语素,用的是古义,修改的意思,“不刊之论”就是不可改易之论,确论。
把“刊”理解为“刊登”,就犯了以今释古的弊病。
3.意义理解不完整成语理解粗枝大叶,丢掉有关语素,断章取义。
如:“我们时常留心书店里有关市场经济理论的新书预告,却视而不见这方面书籍的出版。
”这里就把“视而不见”片面地理解为“看不见”,只注意了“不见”二字,忽视了“视”字。
“视而不见”完整地理解应是:看见了同没有看见一样,形容不关心,不注意。
二、不能分辨成语的感情色彩从感情色彩的角度来看,词有褒义、贬义、中性之分。
不能分辨成语的感情色彩,是成语误用又一重要原因。
主要情形如下。
1.褒义误作贬义如:“他不守纪,又不好好学习,是个名不虚传的混混儿。
”“名不虚传”谓所传的名声与实际相符,是个褒义词,不能用于不好的名声,能力之窗能力之窗46备考直通车例句显然误作贬义词,应换成中性色彩的“名副其实”。
搭配不当成语搭配不当的情况很多,有主谓不搭配、动宾不搭配、修饰语与中心语不搭配等等。
今天查字典语文小编给大家分享:高考成语误用之搭配不当案例分析,希望大家能突破成语难关,顺利迎接2014年高考。
高考成语误用之搭配不当案例分析
例21:被动挨打的尴尬,疲于奔命的险境,猝不及防的惊喜,绝处逢生的狂欢,让上海申花在中超联赛首场就经历了最长的一天。
(山东卷)
【分析】:猝不及防意思是事情突然发生,来不及防备。
这里拿来形容惊喜就变成突然发生或来不及防备的惊喜,明显的修饰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
例22:今天看来,亚里士多德的这个论断是错误的,然而在古代,亚里士多德有很高的声望,他所说的话不应无可置疑。
(辽宁卷)
【分析】:无可置疑指事实明显或理由充足,没有什么可以怀疑的。
成语与前面的不应搭配,使得与原句所要的意思相反。
高考成语误用之搭配不当案例分析由查字典语文网小编整理,仅供参考。
成语使用错误案例分析(六)
26.这项新规定颁行一年多,已经露出危险的苗头,如不及时关注,恐怕亡羊补牢,为时太晚。
(亡羊补牢,比喻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可以防止继续受损失。
《战国策楚策》: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这里用反了。
)
28.这所学校向家长发了一封关于收取学费的公开信,既言切实减轻群众负担,可实际收费额却步步攀升。
首鼠两端,堪称奇文。
(首鼠两端,在两者之间犹豫不决左右动摇不定。
这里用于表示言行不一,错。
)
27.那天,我和他在车站依依惜别,而后就南辕北辙,各奔东西了。
(南辕北辙,比喻行动和目的正好相反。
不形容两个人方向相反。
)
29.中国女子柔道选手袁华在人声鼎沸的赛场上能做到充耳不闻、心静如水,而一旦发力,就令对手不寒而栗。
(充耳不闻,形容有意不听别人的意见。
不合语境。
)
30.小错误也不能放过,须知集腋成裘,小错积多了,也会对工作造成大的损害。
(集腋成裘,狐狸腋下的皮虽很
小,但聚集起来就能制一件皮袍。
比喻积少成多。
褒义。
这里用于贬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