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顶后氮素供应和腋芽生长互作对烤烟烟碱积累的影响
- 格式:doc
- 大小:493.50 KB
- 文档页数:8
不同打顶方式对烤烟产量及质量的影响烤烟是一种重要的农作物,其产量和质量对农民和经济都有重大影响。
而烤烟的打顶方式对其产量和质量也有着显著的影响。
下面将详细介绍不同打顶方式对烤烟产量及质量的影响。
打顶是指在烤烟生长过程中,及时剪除烟株的顶部,以控制植株的生长趋势。
常见的打顶方式有领顶、顶剪、双叶打顶等。
打顶方式对烤烟的产量有着直接的影响。
领顶方式是指在烟株的3-5叶上领顶2-3个叶片,保留烟株的顶芽。
这种方式能够提高烤烟的产量,因为保留了植株的顶芽,可以促进烟株的分枝生长,使植株分枝更多,叶面积更大,从而增加烟叶的产量。
而顶剪方式则是在烟株的3-5叶上将顶芽完全剪除,以防止烟株生长过高,更好地控制烟株的高度。
这种方式可以使烟株更均匀地分枝生长,从而提高烟叶的产量。
双叶打顶方式是指在烟株的3-5叶上领顶1-2个叶片,并将其留用作无顶株。
这种方式最大限度地保留了烟株的叶面积,从而使烟叶的产量更高。
打顶方式还对烟叶的质量有一定的影响。
领顶方式可以促进烟株的分枝生长,使叶片更多,叶质更优。
顶剪方式则可以使烟株更加匀称,降低下部叶片的养分竞争,提高上部叶片的质量。
双叶打顶方式虽然能够保留更多的叶面积,但其容易使烟叶的层次感变差,对烟叶的质量影响较大。
打顶方式还对烟叶的早熟性有一定的影响。
领顶方式能够促进烟株早熟,使烟叶的品质更好。
而顶剪方式则相对来说可能使烟株的早熟性稍微滞后。
打顶方式对烤烟的产量和质量有着显著影响。
不同的打顶方式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领顶方式能够提高烤烟的产量和质量,顶剪方式则适用于控制烟株的高度和提高上部叶片质量,而双叶打顶方式能够最大限度地保留烟株的叶面积,但容易影响烟叶的层次感和质量。
在实际生产中,应根据不同的需求和条件来选择适合的打顶方式。
不同打顶方式对烤烟产量及质量的影响【摘要】烤烟是一种重要的农产品,打顶是烤烟种植中的重要环节。
本文旨在探讨不同打顶方式对烤烟产量及质量的影响。
在研究背景中,介绍了打顶在烤烟种植中的重要性。
研究目的是为了比较不同打顶方式对烤烟产量及质量的影响,为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在分别介绍了手工打顶、机械打顶、化学打顶和无打顶的方式,通过比较它们对烤烟产量和质量的影响,分析各自优缺点。
结论部分综合了不同打顶方式的影响,指出机械打顶可能对产量有利,但对质量影响较大;化学打顶虽然效率高,但对烤烟品质有损害。
未来建议开展更多研究,寻找更科学有效的打顶方式,以提高烤烟产量和质量。
【关键词】烤烟、打顶方式、产量、质量、手工打顶、机械打顶、化学打顶、无打顶、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综合影响、未来研究建议1. 引言1.1 研究背景烤烟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香烟原料之一。
打顶是烟叶栽培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主要通过去掉茎顶和叶片之间的生长点,促使叶片早熟、增加卷曲度,提高烤烟质量。
不同的打顶方式会对烤烟产量和质量产生影响。
手工打顶是传统的方法,需要人工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机械打顶则是利用机械设备进行操作,提高了效率。
化学打顶则是利用植物生长调节剂进行处理,可以提高烟叶品质。
而无打顶则是不进行任何处理,让烟叶自然生长。
了解不同打顶方式对烤烟产量和质量的影响,能够为烟农选择合适的栽培技术提供参考,提高烟叶产量和质量,促进烟草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打顶方式对烤烟产量及质量的影响,为烟叶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1.2 研究目的研究打顶方式对烤烟产量及质量的影响是为了深入了解不同的处理方法对烤烟生长和发育的影响,从而为提高烤烟产量和品质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比较手工打顶、机械打顶、化学打顶以及无打顶对烤烟的影响,我们可以得出不同打顶方式对烤烟产量与质量的差异,为农民选择合适的方法提供参考。
通过研究不同打顶方式的综合影响,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打顶对烤烟的综合影响,为优化烤烟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不同供应时期氮素形态对烤烟生长及养分吸收的影响摘要:通过水培方法研究了在烟草不同生育时期供应不同形态氮素对烤烟生长、烟叶氮、钾吸收、分配的影响。
结果表明,无论是在六叶一心时还是在十二叶一心时进行氮素形态处理,各氮素形态均表现出随着溶液中硝态氮含量的提高,烟株的生物量、钾吸收量、叶片钾含量均呈现增高的趋势;在六叶一心时处理各指标在各氮素形态之间呈现出显著差异,在十二叶一心时处理,硝酸铵和硝态氮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并且十二叶一心时处理烟株各项指标均高于六叶一心处理。
因此建议在烟株生长到一定时期可以减少硝态氮肥的用量,追施部分硝酸铵,增加铵态氮肥的用量,以减少农民化肥投入成本。
关键词:烤烟;不同生育时期;不同形态氮素氮素是植物生长发育所需的重要营养元素,植物能够利用的氮素形态主要有NH4+-N和NO3--N。
由于植物对NH4+-N和NO3--N的吸收以及在体内的运输、同化、代谢过程不同,因此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也表现一定的差异。
到目前为止,在NH4+-N和NO3--N的吸收利用、不同氮素形态配比与植物的生长之间的关系等方面已经做了大量的研究[1-6]。
研究表明,植物对于NH4+-N和NO3--N的吸收利用因作物的种类和环境条件的不同而有所差别。
在长期供应NH4+-N的条件下,水稻(OryzaSativaL.)、黑麦草(LoliumpereneL.)、小麦(TriticmaestivumL.)、甜菜(BetavulgarisL.)等生长良好,而玉米(ZeamaysL.)、马铃薯(LycopersicumesculentumL.)、烟草(NicotianatabacumL.)等生长受到抑制[6-11]。
烤烟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其产量和品质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氮是对烟叶产量和品质影响最大、最敏感的元素,因为氮是组成蛋白质和烟碱的重要成分,也是叶绿素的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着烟株的光合作用以及碳水化合物的形成。
目前,对于不同形态氮素对烤烟生长的影响已经开展了很多研究[12-17],结果表明,烟草是喜硝态氮的作物。
简析打顶对不同烤烟品种生理及烟叶品质的影响作者:刘金胜来源:《种子科技》 2017年第8期摘要:大约400年前烟草就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在我国被广泛种植,目前烟草种植为我国财政带来了约9%以上的收入。
为保证烟草的品质,针对烟草种植的技术研究从未停止。
就不同烤烟品种打顶后对其生理及烟叶品质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希望能为烟草种植打顶技术的发展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词:烟草;打顶;烟叶品质;生理影响烟草打顶是烟草种植技术中必不可少的技术,该技术出现的时间也较早。
前人发现在烟草的生长过程中摘除其顶部的花序和3~4片幼叶,可以调整烟株体内的养分分配,消除烟株顶端的优势,使其由生殖生长转变为营养生长,增加烟叶的面积,从而提高烟叶的产量,这就是烟草种植的打顶技术[1]。
然而打顶技术也会对烟叶中化学成分的代谢、积累和含量产生影响,本文就打顶对云烟97、云烟87、K326、南江3号、遵烟6号及贵烟201等6个烤烟品种生理及烟叶品质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品种试验烤烟品种:云烟97、云烟87、K326、南江3号、遵烟6号、贵烟201等6个品种。
1.2 试验方法试验采取统一播种,漂浮育苗,并对试验烟株进行叶位挂牌,所有品种的烟株一半采用打顶技术培养,另一半未采用打顶技术[2]。
烟叶成熟后,取6个品种的中部叶(8~12叶位)和上部叶(12~18叶位)各6片为样品,进行3次重复性的常规化学成分分析。
2 结果与分析2.1 打顶对不同烤烟品种生理的影响评价烟叶的好坏标准是建立在烟叶的常规化学成分及比值的基础上的,这些数据可以直接反映烟叶的内在质量。
根据试验结果发现,6个烤烟品种采用打顶和未采用打顶技术后,烟叶的化学成分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其中总糖、还原糖、总氮、烟碱以及钾的含量都有了一定的提升。
如云烟97在相同的打顶时间条件下,顶叶开片,株型成腰鼓形或筒形。
中上部烟叶的烟碱含量和总钾含量随着留叶数的减少而升高,而总糖含量和还原粮含量的变化比较一致。
村乡科技XIANGCUN KEJI施氮量和打顶时期对烤烟NC102产量和质量的影响杨英鹏(隆阳烟草分公司,云南保山678000)[摘要]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不同施氮量(60、105、150、195kg/hm2)和不同打顶时期(现蕾、初花、盛花打顶)对烤烟NC102产质量的影响。
结果表明,随施氮量的增加,烟叶的烟碱、总糖、总氮含量均增加,其中以施氮量为195kg/hm2,盛花打顶时最高;在相同的氮水平下,打顶推迟会使烟碱和总氮含量增加,而钾含量却减少;施氮量增加,产量也增加,但产值不随产量增加而增加,打顶时期不同对产值影响明显。
本试验中,以105kg/hm2纯氮量,初花打顶时烤烟各方面协调性最佳。
[关键词]烤烟;施氮量;打顶时期;产量;品质[中图分类号]S5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7909(2020)36-98-41试验背景美引NC102烤烟品种是1998年由美国金叶种子公司育成的杂交F1代品种,2000年通过美国北卡州官方品种试验,官方推荐为2001年试种品种。
云南中烟工业公司于2005年从美国引进试种,并于2006年在昆明、玉溪、大理、红河等地开始开展选育试验,经过2006—2007年,选育试验的各项工作已取得圆满成功[1]。
2007年,在峨山县岔河乡河外、青河2个村委会和富良棚乡富良棚村委会大寨一二组进行了种植示范。
通过种植示范发现,NC102株形为塔形,叶形长椭圆,叶色绿色,茎叶角度中,主脉粗细为中,田间生长整齐,成熟特性中,生长势苗期强;易管理、抗旱能力强,成熟初期分层落黄明显,但采到腰叶后表现出整株一起落黄的特点,岔河乡河外村整株落黄特点更为明显;烘烤方面,由于叶片数多、鲜烟叶持水量大,对烤房的容量和排湿性能要求较高,但腰叶以上的烟叶明显比其他品种易烤,烤后杂色率低,变黄速度与K326相似,但失水度较慢;产质量方面,在示范区均表现出比云87和K326强的特点。
烤烟作为一种特殊的经济作物,其对氮素的要求比较严格,氮素是所有营养元素中对烟叶产质量影响最大且最敏感的元素,不同生态气候条件、栽培方式均影响烟株对氮素的吸收积累[2-3]。
不同打顶方式对烤烟产量及质量的影响烤烟作为传统的经济作物,在全国范围内有广泛的种植,其品质和产量的提高一直是研究的重点之一。
其中,打顶作为烤烟产量和质量的一个关键因素,其对烤烟的生长和发育,以及烟草品质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不同打顶方式对烤烟产量及质量的影响。
一、打顶方式的分类1.全株打顶:全株去心,即将顶芽和顶部叶片全部摘除,留下低位分枝。
全株打顶一般在烤烟生长的早期进行。
2.半株打顶:在第三、第四叶片间进行打顶,留下上部分枝。
半株打顶能够增强烤烟的分支生长,有助于提高产量。
3.插顶:插顶是指在烤烟顶部留下数片顶芽和顶部叶片,并将余下的顶芽摘除。
全株打顶能够使烤烟的生长节奏减缓,延长生长期,增加出脚数和叶片数,进而提高产量。
同时,全株打顶使烤烟投放场地的整体均匀度提高,便于管理、采收和烤制。
总体上来看,全株打顶可以提高烟草的化学成分和品质,同时也能够降低主干产量中含有的粗壮叶率。
研究表明,在全株打顶的情况下,烟草叶片舒展度增加,含硝量、总烟碱和烟叶PK含量也有所提高。
因此,在此条件下烟草的吸味性和口感也明显提高,同时还具有更加顺滑、柔细的口感。
半株打顶的方法操作简单,能够增加烤烟的分支生长,有利于促进副梢发育和增加叶片数量,提高单株产量。
同时半株打顶也可以使烟草的质量得到改善,研究表明,在半株打顶的情况下,烟草的吸味性和口感也得到较大的提高,同时其颜色和整体观感也更具有美感。
插顶操作相对复杂,需要精细的技术和操作,同时它所需要的资源和人工投入也比较高,因此较少采用。
不过在一些区域和环境下,插顶的效果也比较显著,能够提高烤烟的整体产量和质量,同时也能够提高烟草香气和口感。
总体来看,不同的打顶方式对于烤烟的产量和品质都有着一定的影响。
在实际应用中,应该根据不同的种植条件、环境、品种和管理等综合考虑,选择合理的打顶方法,以便达到最佳的生长效果和经济效益。
打顶时间对烤烟产质量的影响研究摘要研究打顶时间对烤烟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打顶时间的推迟,烟株的株高、节距表现出增加的趋势,这有利于改善中下部叶的光照条件及通风状况,但顶叶开面程度减小,顶叶平均单叶重下降;各处理烟碱、总氮含量表现出下降的趋势,总糖表现出增加的趋势,说明推迟打顶有利于降低烟碱和总氮含量。
该试验条件下,正常生长烟株以第1朵中心花开放打顶或全田10%~20%中心花开放打顶,烟叶内在质量和评吸质量较好。
关键词打顶时间;烤烟;产质量随着卷烟工业的发展,对烟叶的内在化学成分尤其是烟碱含量要求越来越严格。
烟碱含量偏高成为近年来中上部烟叶的主要质量障碍之一,严重影响烟叶的工业可用性。
一般认为,打顶促进根系的生长,而根尖的根毛是烟碱合成的主要器官,因此打顶后烟碱含量显著增加[1-3]。
烤烟打顶是调节烟叶营养水平的主要手段,对烤烟打顶时间加以控制,可以显著影响烟叶的产量和品质[4-6]。
因此,有必要通过试验确定适宜的打顶时间,对烟叶的内在质量尤其是烟碱含量进行调节,确保生产出的烟叶符合卷烟工业的要求。
现将试验报告如下。
1材料与方法1.1试验地概况试验地设在连城文亨,土壤质地为砂壤土,肥力中等,光照良好,前作水稻。
1.2供试品种云烟87。
1.3试验设计设4种打顶技术处理,处理A:现蕾深打顶;处理B:全田第1朵中心花开放打顶;处理C:抽薹高打顶,全田10%~20%中心花开放,花茎适当拔高;处理D:拔节高打顶,全田50%中心花开放,花茎明显拔高。
采用大区简比试验,各处理种植面积666.67 m2。
采用地膜配套栽培,株行距1.2 m×0.5 m,施肥总量为纯N 135 kg/hm2,氮磷钾比例为1∶1∶2,基追肥比例6∶4,基肥作条沟施入,其余田管措施按照《龙岩市优质烤烟生产技术标准体系》操作。
1.4烟叶内在化学成分分析及内在质量评吸鉴定由龙岩烟草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技术中心负责烟叶内在化学成分分析及内在质量评吸鉴定。
烟草打顶和腋芽控制(上)烟株现蕾,产量降低,提高烟叶产量,打顶时期,氮素过量,落黄成熟烟株现蕾后,烟叶中大量营养物质流向生殖器官,必然导致烟叶产量降低,品质下降。
为减少叶内养分消耗,提高烟叶产量和质量,在烟株生长后期必须及时打顶。
打顶后破除了烟株的顶端优势,烟草腋芽会快速萌发生长,每个腋芽都有开花结实的能力,若不及时抹芽,同样会消耗叶内养分,影响烟叶产量和品质。
因此,打顶后要及时抹芽,控制腋芽生长。
打顶时期根据产区地势、地貌,耕层深度和肥力水平,氮肥用量和灌溉条件等因素,掌握打顶时间和单株留叶数,必须使烟株上部叶开展到与中部叶面积相当或稍小,以保证上部叶的质量和可用性。
扣心打顶:当花蕾还包在顶端小叶内时,就小心扒开幼叶,用镊子或小竹签将花蕾摘去。
这种方法打顶时间最早,消耗养分最少,但容易导致顶叶生长过大、过厚,节间伸长不够,烟株矮小。
一般仅适用于烟株营养状况差及土壤肥力差、施肥不足或因降水过多、养分淋失严重等土壤供肥能力差的烟田,目的是为了更多地节约养分,以集中供应叶片的生长,从而提高烟叶的产量和质量。
现蕾打顶:当花蕾长4-6厘米时,花蕾与幼叶已明显分开,此时可将花蕾、花梗连同其下2-3片小叶(又称花叶)一并摘除。
这种方法打顶时间较早,烟株消耗养分较少,顶叶能充分展开,便于操作,效果较好,是生产上普遍采用的方法之一。
初花打顶:当顶端花序伸出顶叶,有几朵花开放时,将整个花序连同其下2-3片小叶一并摘除。
这种方法打顶时间较晚,养分消耗较现蕾打顶多,适用于烟株营养充足、土壤供肥能力较强的烟田,也是生产上普遍采用的方法之一。
盛花打顶:当烟株花序展开,大量花开放时将整个花序连同其下2-3片小叶一并摘除。
这种方法打顶时间晚,消耗养分过多,不利于顶叶展开,主茎顶端木质化,不易除去,且伤口较大,容易传染病害。
适用于氮肥过量或旺长期遇干旱、肥料未能被烟株充分吸收而残留过多的烟田。
目的是让花序多消耗部分养分(主要是氮素),以减轻叶片中氮素过量的程度,使烟叶适时落黄成熟。
龙源期刊网
施氮形态及方式对烤烟生长及烟碱含量的影响
作者:张春何伟周冀衡杨中义张一扬张发明肖志新陈银建
来源:《湖北农业科学》2010年第05期
摘要:通过盆栽试验,在移栽后60d分别对烤烟施入100%NH+4-N、100%NO-3-N、
NH4NO3不同形态的氮肥,每种施肥处理分两种不同的施肥方式施入,即单一施肥和立体施肥。
研究了烤烟在不同形态氮肥下的生长情况和两种施肥方式处理下烤烟的生理生化差异。
结果表明,NHdNO3作为追肥的烟株长势在所有处理下均为最好。
立体施肥对每个施氮处理烟株的生长发育都有促进作用,含有NH4+4为氮源的花泥有利于烟株不定根的生成,100%NH+4-N 表现更为突出,但对叶片烟碱积累有促进作用。
关键词:氮肥形态:施肥方式:烟碱含量:不定根。
打顶后氮素供应和腋芽生长互作对烤烟烟碱积累的影响
作者:丘尧周冀衡黄劭理刘晓颖李强张毅
来源:《中国烟草科学》2016年第04期
摘要:为探明氮索与烟碱之间的关系,采用砂培和营养液浇灌的方法,研究了打顶后氮索供应与腋芽生长对烤烟各器官烟碱积累和根部生长素含量的影响。
结果表明,打顶后保持抑芽,无氮培养的烟株仍然能够大量合成烟碱;继续供应氮索,烟碱总积累量增加。
随着腋芽的生长,烟株根部的生长素含量增加,烟碱的合成受到抑制;无氮状态下,烟碱能够作为氮源被分解以满足腋芽生长的需要。
通过互作效应分析,腋芽对烟碱积累和生长索的影响大于氮索。
总之,烟株能够利用已积累的和吸收的氮索合成烟碱,腋芽不利于烟碱的积累。
关键词:烤烟;打顶;氮索:腋芽:烟碱
中图分类号:$572.062
文章编号:1007-5119(2016)04-0019-05 DOI:10.13496/i.issn.1007-5119.2016.04.004
烤烟作为一种叶用型经济作物,在栽培过程中,打顶是一项必不可少的措施,其对烟叶产质量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
打顶对烤烟最显著的影响是刺激了烟株根系大量合成烟碱,并转移至叶片中贮存。
烟碱是人们吸食卷烟制品过程中获得生理强度的主要物质,烟碱含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烟叶的品质,适宜的烟碱含量始终是烤烟生产中追求的主要目标。
作为含氮化合物,烟碱的积累与施氮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但胡国松等的研究表明,烤烟在移栽后约2个月即达到对氮素吸收的高峰,此时烟株尚未打顶;烟碱积累的高峰发生在打顶之后,表明烟碱的积累与氮素的吸收并不同步。
石秋梅等的研究表明,烟碱的合成与氮素的吸收无直接关系。
关于烟碱与氮素之间的关系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打顶去除了烟株的顶端优势,解除了对腋芽生长的抑制。
郭群召等认为,打顶后留权能够消耗多余的氮素,降低烟碱含量,关于权烟对烟碱积累的影响尚无系统的报道。
本研究对打顶后氮素供应与腋芽生长互作对烟碱积累的影响进行试验,以期为烟叶的控碱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设计
供试烤烟品种为K326,2013年7月于湖南农业大学烟草研究院人工大棚内进行漂浮育苗。
育苗50d后选取长势一致的烟苗移栽至高15 cm.直径13 cm的塑料盆钵中,盆钵中装入等量石英砂。
每天早晚浇入50%浓度的Hoagland营养液100 mL培养7d然后改用正常浓度的Hoagland营养液于人工大棚内进行培养。
待烟株长至10叶1心时,用无菌刀片切除顶芽,留
叶10片,继续培养5 dJ再进行处理:此过程一是为了刺激烟株体内烟碱的合成积累,二是腋芽在第5d才萌发成形。
采用双因素正交试验,因素I:营养液供应水平,设(1)Hoagland营养液培养,记“供氮”:(2)无氮Hoagland营养液培养,记“无氮”,处理当天对每株烟用5L蒸馏水+5L无氮营养液进行淋洗,以置换出基质中残留的氮素。
因素II:腋芽处理方式,设(1)始终保持抑芽状态,记“抑芽”:(2)保留腋芽生长,记“留权”。
每个处理10株烟,每天早晚浇入100mL对应的营养液。
1.2测定方法
于处理的当天(初始值)和第20天取样,每处理取10株。
将盆栽烟株根系用蒸馏水洗净后,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根部的生长素含量,试剂盒由上海华大蛋白基因公司提供然后整株于105℃杀青20min,于75℃烘干至恒质量。
准确测定每株烟根、茎、单片叶和腋芽的生物量,将各样品单独粉碎后装入密封袋中保存,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烟碱含量(质量分数)。
1.3数据处理
采用Excel 2007和SPSS18.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方差分析。
当检定为显著性差异时,引入偏Eta2分析比较氮素和腋芽对烟株烟碱积累量和生长素含量的贡献率。
2.结果
2.1氮素供应和腋芽生长对烟株生物量的影响
由表1可知,相同氮素环境下,抑芽烟株的根部生物量显著高于留权烟株,表明腋芽的生长对根系的生长有抑制作用。
相同腋芽处理条件下,供应氮素能够显著提高根部的生物量。
各处理烟株的地上部分生物量无显著差异。
由图1可知,随着烟株生育进程的延长,其中、上部叶的生物量大幅增加。
各处理烟株各叶位叶片的生物量无显著差异,但抑芽或供氮均能促进生物量的增加,供氮+抑芽处理烟株各叶位叶片的生物量最高,无氮+留权处理烟株最低。
2.2氮素供应和腋芽生长对烟株烟碱积累的影响
由表2可知,相同氮素环境下,抑芽能够提高烟株各器官的烟碱含量,其中对叶片的影响显著,抑芽烟株各器官的烟碱含量为叶>根>茎,留权烟株则表现为根>叶>茎。
相同腋芽处理条件下,供氮能够提高烟株各器官的烟碱含量,其中对根、叶的影响显著。
无氮+抑芽处理烟株各器官的烟碱含量均高于供氮+留权处理,地上部分差异显著。
留权烟株的腋芽中有烟碱积累。
由表3可以看出,相同氮素环境下,抑芽能够.显著提高烟株各器官的烟碱积累量,烟碱主要在叶片积累。
相同腋芽处理下,供氮也能够显著提高各器官的烟碱积累量。
腋芽的生长不利于烟碱的积累,各处理中以无氮+留权处理烟株最低,且其茎部和叶片中的烟碱积累量较初始值分别下降1.52和132.88ug/株,整株积累量较初始值下降88.52ug/株,降幅11.19%。
无氮+抑芽处理烟株的烟碱积累总量比供氮+留权处理烟株高14.59%,差异显著:表明保持抑芽状态,即使在无外源氮素供应的条件下,烟株仍然能够大量合成烟碱。
由图2可知,无氮+留权处理烟株各叶位叶片的烟碱含量低于其他处理,且低于初始值:供氮+抑芽处理烟株各叶位的烟碱含量最高,其次为无氮+抑芽处理:供氮+留权处理烟株各叶位的烟碱含量较初始值仅略有增加。
随着叶位的上升,抑芽处理烟株的烟碱含量增加。
由图3可知,抑芽烟株各叶位叶片的烟碱积累量均大幅高于留权烟株,供氮能够促进叶片的烟碱积累,各处理烟株各叶位的烟碱积累量排序为供氮+抑芽>无氮+抑芽>供氮+留权>无氮+留权。
无氮+留权处理烟株第8叶位以下叶片的烟碱积累量较初始值减少,顶部3片叶的烟碱积累量略有增加。
2.3氮素供应和腋芽生长对烟株根部生长素的影响
顶芽是生长素的主要合成中心,打顶后向下运输的生长素急剧减少。
由图4可知,随着腋芽的生长,生长素的合成中心恢复,根部的生长素含量增加。
留权处理烟株的生长素含量显著高于抑芽处理烟株,供应氮素能够显著促进根部生长素含量的增加。
2.4氮素供应和腋芽生长对烟株烟碱积累量和生长素影响的效应分析
由双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3)可知,氮素和腋芽对烟株的烟碱积累和生长素含量均有极显著影响p
3.讨论
打顶对烟株造成了机械损伤,损伤信号通过茉莉酸途径传递至根部,刺激烟碱的合成:同时,烟株体内的生长素含量降低,能够促进烟株根系的生长。
烟碱主要是由根部合成的,本试验中,供氮+抑芽处理烟株的根部生物量显著高于其他各处理,其烟碱积累量也显著高于其他各处理。
保持抑芽,能够持续产生损伤信号,刺激烟碱不断合成:本试验中,抑芽烟株的烟碱含量和积累量均显著高于留权烟株,且随着叶位的上升,烟碱的含量和积累量均增加。
烟碱是一类含氮化合物,其含量与氮素营养呈正相关,但烟碱的积累高峰晚于氮素吸收高峰,两者并不同止。
杨虹琦等认为,打顶后叶片中的蛋白质降解,并能促使氮素在根部迅速转化为烟碱,本试验的无氮+抑芽烟株在停止氮素供应后,仍然能够继续合成烟碱,表明烟株在打顶前积累的氮素能够积极参与烟碱的合成。
打顶去除了烟株顶端优势,腋芽逐渐萌发。
本试验中,留权烟株根部的生长素含量显著高于抑芽烟株,这与杨洁等的研究结果相一致。
生长素对于烟碱的合成具有抑制作用,本试验中
留权烟株的烟碱含量和积累量均显著低于抑芽烟株,尤其表现为供氮+留权处理烟株低于缺氮+抑芽处理。
打顶后抑芽烟株各器官的烟碱含量表现为叶>根>茎,而留权烟株则表现为根>叶>茎,这与未打顶时烟株各器官的烟碱含量排序相一致:因此可以认为腋芽是原有顶芽的再生。
通过互作效应分析可知,腋芽对烟碱积累和生长素含量的影响最大,其次为氮素。
这能够合理的解释在未打顶时,烟株由于体内生长素含量较高,吸收的氮素并未大量参与烟碱的合成:打顶之后烟株才大量积累烟碱。
本试验的研究结果表明,烟株体内积累的氮素能够积极的参与烟碱的合成,因此对烟碱的调控工作需要关注烟株在打顶前的氮素吸收量。
腋芽作为烟株的幼嫩生长点,是养分优先供应的部位。
植物体内存在氮循环过程,在无氮条件下,烟株需要对已积累的氮素进行重新分配,以满足生长的需要。
烟碱的含氮量约为173%,是理想的氮源。
wink发现,豆科植物的种子中通常存在有生物碱,但随着种子的萌发,有生物碱的降解发生。
左天觉等通过14Mc-15N双重标记的烟碱对烟草进行水培试验,在色素和游离氨基酸中检测出放射性,表明烟碱能够参与烟株的氮代谢过程。
在本试验中,无氮+留权处理烟株各器官的烟碱含量均低于初始值,烟碱积累量较初始值减少88.52ug/株,表明部分烟碱作为氮源再次参与了烟株氮素代谢过程。
4.结论
本研究表明,打顶后烟株能够利用体内已积累的氮素合成烟碱,继续供应氮素能够促进烟碱的积累。
腋芽的生长使根部的生长素含量增加,烟株各器官的烟碱含量降低。
在氮素缺乏的条件下,烟碱能够作为氮源被分解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