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讲临床科研中正确抉择统计学方法
- 格式:ppt
- 大小:2.30 MB
- 文档页数:50
临床科研统计方法与选择临床科研中数据的处理和统计方法是临床研究得出结论的步骤之一。
而描述临床数据,应用正确的统计方法是获得正确的临床科研结果的前提。
本文从描述数据到统计方法的选择介绍临床科研论文中常用的统计方法、基本概念。
一、数据的种类1. 数据种类:临床上的数据通常可简单地分成计量资料、等级资料和分类资料(计数资料) 三种类型。
计量资料指连续的数据,通常有具体的数值,如身高、体重、血压、血红蛋白、胆红素和白蛋白等。
等级资料指有一定级别的数据,如:临床疗效分为治愈、显效、好转、无效,临床检验结果分为- 、+ 、+ + 、+ + + ,疼痛等症状的严重程度分为0 (无疼痛) 、1(轻度) 、2 (中度) 、3 (重度) 等,等级资料又称为半定量资料。
分类资料指各数据之间没有顺序或等级关系,而是归于一定属性,可以是两类,也可以是多类。
如性别资料,按男性和女性分类,计算男性与女性各有多少例;职业资料,按工人、农民、职员等归类,计算各自的例数;随访结果资料,按生存或死亡归类,计算各自的例数;接受干预措施资料,按用试验药物、用安慰剂归类;是否存在吸烟、饮酒、幽门螺杆菌( Hp) 感染等暴露因素,按吸烟、不吸烟,饮酒、不饮酒, Hp ( + ) 、Hp( - ) 归类等。
2. 数据的类别转换:计量资料可以根据需要或一定的标准分成两个或数个等级而变成计数或等级资料。
如年龄资料是计量资料,但可以按大于65 岁、45~65 岁、小于45 岁分为老、中、青年3 类而转变为等级资料或计数资料。
但需要注意的是:①计量资料转换为等级资料或计数资料比较简单,但从等级资料或计数资料就无法再转换成计量资料,因此,在临床上收集数据或计算机储存数据时,应考虑收集或储存计量资料,只有在数据处理时根据需要再转换为等级资料或计数资料。
②对两组病人的某项指标进行统计学检验时,数据从计量转换为计数或等级资料,统计的效率也可能下降。
二、数据的统计描述对于临床研究数据,通常我们不可能在论文中或在报道告诉读者每一个病人的具体特征。
统计学方法的正确抉择一.统计方法抉择的条件在临床科研工作中,正确地抉择统计分析方法,应充分考虑科研工作者的分析目的、临床科研设计方法、搜集到的数据资料类型、数据资料的分布特征与所涉及的数理统计条件等。
其中任何一个问题没考虑到或考虑有误,都有可能导致统计分析方法的抉择失误。
此外,统计分析方法的抉择应在科研的设计阶段来完成,而不应该在临床试验结束或在数据的收集工作已完成之后。
对临床科研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进行统计方法抉择时,应考虑下列因素:1.分析目的对于临床医生及临床流行病医生来说,在进行统计分析前,一定要明确利用统计方法达到研究者的什么目的。
一般来说,统计方法可分为描述与推断两类方法。
一是统计描述(descriptive statistics),二是统计推断(inferential statistics)。
统计描述,即利用统计指标、统计图或统计表,对数据资料所进行的最基本的统计分析,使其能反映数据资料的基本特征,有利于研究者能准确、全面地了解数据资料所包涵的信息,以便做出科学的推断。
统计表,如频数表、四格表、列联表等;统计图,如直方图、饼图,散点图等;统计指标,如均数、标准差、率及构成比等。
统计推断,即利用样本所提供的信息对总体进行推断(估计或比较),其中包括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如可信区间、t检验、方差分析、 2检验等,如要分析甲药治疗与乙药治疗两组的疗效是否不相同、不同地区某病的患病率有无差异等。
还有些统计方法,既包含了统计描述也包含了统计推断的内容,如不同变量间的关系分析。
相关分析,可用于研究某些因素间的相互联系,以相关系数来衡量各因素间相关的密切程度和方向,如高血脂与冠心病、慢性宫颈炎与宫颈癌等的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可用于研究某个因素与另一因素(变量)的依存关系,即以一个变量去推测另一变量,如利用回归分析建立起来的回归方程,可由儿童的年龄推算其体重。
2.资料类型资料类型的划分现多采用国际通用的分类方法,将其分为两类:数值变量(numerical variable)资料和分类变量(categorical variable)资料。
医学统计学统计分析方法的选择在医学研究中,统计分析方法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它直接影响到结果的可靠性和科学性。
合适的统计分析方法不仅能够准确地描述和解释数据,而且还能辅助研究者对数据进行比较、推断和预测。
本文将探讨在医学研究中选择统计分析方法的一般原则和常用方法。
首先,选择统计分析方法的原则是要与研究目的和数据类型相匹配。
根据研究目的的不同,可以分为描述性统计和推论性统计。
描述性统计主要通过计算和表达数据的中心趋势、离散程度、形态特征等来总结和描述数据的特征。
在医学研究中,描述性统计方法常用于描述患者的基本人口学特征,例如年龄、性别和民族等。
而推论性统计则是基于样本数据,通过对总体进行推论来得出结论。
常用的推论性统计方法包括假设检验、置信区间和回归分析等。
假设检验用于检验两个或多个样本的差异性,常用的方法有t检验、方差分析和卡方检验等。
置信区间则可以给出参数(如均值、比例等)的估计范围,常用的方法有正态分布的置信区间和二项分布的置信区间等。
回归分析用于研究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可以进行因果推断和预测分析。
其次,统计分析方法的选择还要考虑数据类型的特点。
根据数据的不同,可以分为定量数据和定性数据。
定量数据是可以用数值表示的数据,可以进行各种算术运算,例如计数数据、连续数据和时间序列数据等。
定性数据则是不能进行数值表示的数据,如分类数据和有序数据等。
对于定量数据,常用的统计分析方法有均值比较、相关分析和生存分析等。
均值比较用于比较两组或多组定量数据之间的差异,常用的方法有t检验、方差分析和非参数检验等。
相关分析则是用于研究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常用的方法有Pearson相关系数和Spearman相关系数等。
生存分析用于研究时间到事件发生的概率,常用的方法有Kaplan-Meier生存曲线和Cox比例风险模型等。
对于定性数据,常用的统计分析方法有比例比较、卡方检验和Logistic回归等。
比例比较用于比较两组或多组分类数据之间的差异,常用的方法有χ^2检验和Fisher精确概率法等。
临床科研中统计方法的正确选择作者:吕天薇来源:《商情》2020年第23期【摘要】针对在临床科研工作中,探讨如何正确地抉择统计分析方法。
充分考虑科研工作者的分析目的、临床科研设计方法、搜集到的数据资料类型、数据资料的分布特征与所涉及的数理统计等条件。
并就常见的医学资料统计指标的恰当描述、统计分析方法的正确选择和统计结果的正确表达等进行总结和讨论,以期增强读者的统计思维。
另外特别注意,统计分析方法的选择应在科研的设计阶段来确定下来,而不应该在临床试验结束或在数据的收集工作已完成之后。
【关键词】临床科研 ;统计方法 ;选择一、误用统计方法误用统计方法可能使得得到的结论存在很大误差或者结论完全颠倒。
统计方法抉择的条件对临床科研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进行统计方法抉择时,应考虑下列因素:(一)分析目的对每位临床医生及临床流行病医生来说,在进行统计分析前,一定要明确利用统计方法表达研究者的什么目的。
一般来说,统计方法可分为描述与推断两类方法。
一是统计描述(descriptive statistics),二是统计推断(inferential statistics)。
统计描述,即利用统计指标、统计或统计表,对数据资料所进行的最基本的统计分析,使其能反映数据资料的基本特征,有利于研究者能准确、全面地了解数据资料所包涵的信息,以便做出科学的推断。
统计表,如频数表、四格表、列联表等;统计,如直方、饼,散点等;统计指标,如均数、标准差、率及构成比等。
统计推断,即利用样本所提供的信息对总体进行推断(估计或比较),其中包括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如可信区间、t检验、方差分析、c2检验等,如要分析甲药治疗与乙药治疗两组的疗效是否不相同、不同地区某病的患病率有无差异等。
还有些统计方法,既包含了统计描述也包含了统计推断的内容,如不同变量间的关系分析。
最常见的是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
相关分析,可用于研究某些因素间的相互联系,以相关系数来衡量各因素间相关的密切程度和方向,如高血脂与冠心病、慢性宫颈炎与宫颈癌等的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可用于研究某个因素与另一因素(变量)的依存关系,即以一个变量去推测另一变量,如利用回归分析建立起来的回归方程,可由儿童的年龄推算其体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