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里教导为人处世 道理的句子_名人名言
- 格式:doc
- 大小:23.00 KB
- 文档页数:2
《论语》经典30句,为人处世,修身养性01、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论语·为政》对于你要说的话,先实行了,随后再说出来。
02、放于利而行,多怨。
——《论语·里仁》依据个人利益而行动,会招致很多的怨恨。
03、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论语·里仁》君子懂得的是义,小人懂得的是利。
04、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里仁》见到贤人,就应该向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就应该自我反省(自己有没有与他相类似的毛病)。
05、德不孤,必有邻。
——《论语·里仁》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单的,一定会有志同道合的人来与他伴随。
06、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论语·雍也》质朴多于文采,就未免粗野。
文采多于质朴,就流于虚浮。
只有质朴和文采配合恰当,然后才能成为君子。
07、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论语·雍也》聪明人爱水,仁德者爱山;聪明人好动,仁德者好静;聪明人快乐,仁德者长寿。
08、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论语·子罕》不凭空臆测,不绝对肯定,不固执己见,不唯我独尊。
09、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论语·子罕》聪明的人不会迷惑,仁德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不会畏惧。
10、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论语·颜渊》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而不助长别人的恶处。
11、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论语·颜渊》所谓通达,就是品质正直,遇事讲理,善于观察别人的脸色,经常想着谦恭待人。
12、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
——《论语·颜渊》把正直的人选拔出来,位置在邪恶人之上,这样就能使邪恶人回归正直。
13、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论语·子路》自身端正了,即使不发布命令,下属也会去干,自身不端正,即使发布命令,下属也不会服从。
为人处世的名言论语1.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出自先秦《论语·里仁》释义:君子知道的是义理,小人知道的是私利。
要重义而轻利,不要唯利是图,只知道一心追求利益而舍弃了道义。
2.见利思义。
出自先秦《论语·宪问》释义:面对利益要考虑得当与否。
日常生活中看见对自己有利的事,可多考虑一下义的方面,即看这个利是不是合理、合情、合法。
3.升堂矣,未入于室也。
出自先秦《论语·先进》。
释义:堂,厅堂。
室,内室。
进入厅堂了,但还没有进入内室。
这是孔子以“登堂入室”为喻,说明他的弟子子路在学问上只是一般水平,还没有达到最高境界。
后世引用此语,常比喻某人在某一方面的造诣还未达到最高水平。
4.当仁,不让于师。
出自先秦《论语·卫灵公》释义:遇到应该做的好事,不能犹豫不决,即使老师在一旁,也应该抢着去做。
5.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释义:天生就知道的人,那是最上等的人;通过学习后才知道的,就要次一等了;有了困惑才想到学习,那就再次一等了;有了困惑还不肯学习,这种民众就是最下等的人了。
一个人只要虚心学习的是正当有益的东西,对其才能的培养、道德的修炼总是助益多多的。
6.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
出自先秦《论语·子罕》释义:君子有勇无义就会作乱,小人有勇无义就会偷盗。
说明一个人的勇敢如果不是为了维护正义,那就是匹夫之勇,这样的勇敢只是一种违法乱纪的野蛮行为。
7.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出自先秦《论语》。
释义: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
我选择他良好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够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我们要注意随时学习他人的长处,以他人缺点引以为戒,自然就会多看他人的长处,与人为善,待人宽而责己严。
8.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出自先秦《论语·卫灵公》。
释义:做工的人要想做出好的器物来,就一定要先将他的工具搞好。
《论语》名言名句集锦,每一句都是处世指南俗话说:半部《论语》,可治天下。
讲的是北宋赵普的故事。
赵普辅佐赵匡胤建立北宋、治理天下,是北宋的开国功臣,备受尊敬,人们惊讶于赵普的智慧。
赵普去世后,家人打开他的箱子,发现只有《论语》二十篇。
后世以“半部《论语》治天下”来评价他。
听起来,可能有些夸张,但是,《论语》里包含的观点,时至今日,依然很有用。
挑选40个《论语》名句集锦,每一句都是处世指南,一起在经典中增长智慧吧!【求学篇】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讲解】:学习了,而能按时去实践,不也高兴吗!有朋友自远方来,(切磋学理),不也快乐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并不埋怨,不也是君子吗!2.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讲解】:有道德有学问的人不贪图饮食的满足、居室的舒适(不把精力放在吃住上),而求做事勤快、说话谨慎,向有道德有学问的人请教,这样做,就可以说是一个好学的人了。
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讲解】: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真知啊。
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讲解】: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认真学习,就会弄得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5.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温故知新)【讲解】:温习已知的旧知识,又能领悟到新的东西,可以凭借这一点做老师了。
6.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距。
【讲解】:我十五岁时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时能立足于社会,四十岁时能通情达理遇事不再疑惑,五十岁时懂得了天命的道理,六十岁能听的进不同的意见,到了七十岁时已经达到随心所欲,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也不会超出规矩。
7.朝闻道,夕死可矣。
【讲解】:早上懂得了真理,晚上就死去,也是可以的(爱真理胜于爱生命)。
8.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重温《论语》精华10句,学为人处事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出自《论语•学天》释义:别人不知道我的才学,我也不生气,不就是一位君子吗?一个人最难能可贵的修养,便是自己很有名气,满肚子学问,而别人却有眼不识泰山,看不出来。
自己受到这样的冷落和漠视,丝毫不觉得难过、生气,如常地表现。
有些人没有受到应有的尊重,便大发雷霆,表示不满。
这样的人,不仅自己痛苦,也折磨别人,让大家都不得安宁。
要获得内心的快乐,不能靠别人,最好要求自己,而不计较别人是否如此,自然乐在其中。
2、礼之用,和为贵。
——出自《论语・学天》释义:礼的运用,以从容不迫为可过。
礼的后面,经常加上一个〃节〃字,成为〃礼节〃。
直思是礼多往往令人怀疑,还不如有所节制,来得合理。
我国先贤以从容不迫的可贵精神,力求减少礼俗对个人的过分束缚。
〃礼〃和〃理〃同音,似乎在提醒我们,礼也应该合理。
过与不及的礼,都不能达成〃和为贵”的要求。
人与人相处,固然和为贵,但是和要和得合礼,也就是合理,才不致和稀泥,令人厌恶。
若是只知道和气,只求和谐,而不能用礼来节制,时间一久,便丧失了是非。
3.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出自《论语•学天》释义:不要忧虑别人不了解自己,要忧虑自己不了解别人。
现代人最好明白隔行如隔山的道理,在某一行再有名,对其他行业的人来说,也未必熟悉。
人家不了解自己,原本是正常的现象,用不着不高兴。
反倒是自己要扩展视野,不妨多多认识别人。
把别人当作镜子,以便反过来映照自己,使自己更明白真相。
知人与被知,孔子认为前者比后者更重要,不要埋怨别人〃有眼不识泰山,连我都不认识〃?泰山何尝自我推销,为什么大家都那么熟悉?充实自己,提升自己,而不是推销自己,才是正道。
4、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出自《为政•学政》释义:君子对待所有的人,一概亲切而不结派营私;小人结派营私,而不能亲切对待所有的人。
〃周〃和〃比〃,都是亲密的结合的意思。
不过,以义为标准,来亲密结合的,称为〃周〃。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谈论立身处世之道的名人名言和事例自强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乾象》2.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老子》3.不怨天,不尤人。
——《论语?宪问》4.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孟子?告子下》5.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孟子?告子下》6.以修身自强,则名配尧禹。
——《荀子?修身》明志1.朝闻道,夕死可矣。
——《论语?里仁》2.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论语?里仁》3.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论语?秦伯》4.志不强者智不达。
——《墨子?修身》5.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诚信1.不精不诚,不能动人。
——《庄子?鱼父》2.轻诺必寡信。
——《老子》3.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4.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论语?为政》。
5.民无信不立。
——《论语?颜渊》6.言必信,行必果。
——《论语?子路》果:果断持节1.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论语?子罕》2.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论语?子罕》3.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论语?卫灵公》4.不降其志,不辱其身。
——《论语?微子》5.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滕文公下》6.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孟子?尽心上》重义1.义以生利,利以丰民。
——《国语?晋语》2.见利思义。
——《论语?宪问》3.义,志以天下为芬。
——《墨子?经说上》4.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
——《孟子?尽心上》5.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孟子?告子上》6.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
——《荀子?荣辱》。
孔子,一位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言行对我国及世界文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他的著作《论语》中,留下了许多经典的名言,这些名言不仅包容着他的伟大智慧和处世哲学,更是为后人指引着人生的道路。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孔子的十二句经典名言,并分析其中蕴含的深刻道理,希望能够给读者们提供一些借鉴和启发。
第一句: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义理分析:孔子告诫人们,要做一个有品德、有修养的人,必须注重修身养性,不断地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准和文化素养。
只有树立良好的本质,才能生发出高尚的品德和智慧。
第二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义理分析:这句话强调了仁爱之心在处事处人的重要性,我们不应该施加自己不愿意承受的困难和痛苦给他人,而应该学会怜悯和关心他人,体谅他人的痛苦,懂得善待他人。
第三句: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义理分析:孔子在这句话中强调了友情的珍贵和重要性。
朋友之间的信任、理解和支持,可以让人享受到极大的快乐。
因而,我们应该珍惜友谊,尊重朋友,对待朋友应该真诚、宽容、尊重,不断地以真心和诚意去维系友谊。
第四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义理分析:这句话强调了知识和思考的重要性,知识无止境,如果只有死记硬背而不去思考、不去实践,那么就容易迷失方向。
因而,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学以致用,多多思考,多多实践。
第五句: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义理分析:孔子在这句话中反映了人际交往的智慧,不要妄自菲薄,而应该更多地关注自己,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多多了解他人的情况,多多尊重他人的意见和做法,心态要开放,不要被自己的成见和狭隘束缚。
第六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义理分析:这句话表达了谦虚和学习的态度,不要轻视身边的人,他们可能在某些方面胜过自己,我们要虚心向他人学习,保持一颗谦卑、不自满的心。
第七句: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义理分析:孔子在这句话中告诉我们,要想有所收获,就要不断地温故知新,学习前人的智慧和经验,借鉴他们的优点,克服自己的短板。
论语中关于君子之道为人之理的名言论语是中国古代哲学家孔子的言行录,收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对话和言论。
其中,涉及了君子之道和为人之理的许多名言。
下面列举了几个著名的名言,并对其进行了拓展。
1.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论语·述而》)这句话强调了君子与小人的不同之处。
君子注重内在的修养和道德,懂得遵循合乎道德的原则行事,不通过与他人的比较来衡量自己的价值。
而小人则追求名利,不断与他人攀比,忽视了内在的修养。
2. '唯上知与下愚不移。
'(《论语·为政》)这句话指出,只有那些有智慧的人才能真正理解道德和道义,他们的观点和态度不会因为外界的变化而改变。
相反,愚昧的人往往受外界环境的影响,没有坚定的信念和原则,容易被诱导。
3. '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论语·卫灵公》)这句话强调了君子交朋友的原则。
君子交友注重对方的品德和才学,以文化修养为基础,通过与志同道合的朋友交往来提高自己。
并且,君子之间的友谊也应该相互促进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德行。
4.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论语·雍也》)这句话指出,君子关注的是道义和正义,他们的行为受到道德准则的约束;而小人则只追求个人利益,不择手段地追逐功利,缺乏道德约束。
5. '君子不器。
'(《论语·颜渊》)这句话表明,君子不应该局限于狭隘的个人兴趣和才能,而是应该广泛涵盖各个领域的知识和才能。
君子应当追求全面的修养和博大的胸怀,以不断进取,不断学习。
这些名言体现了孔子对于君子之道和为人之理的深刻思考和教诲。
君子之道强调了内在的道德修养和高尚品德的培养,以及与他人的和睦相处。
君子应该追求道义、关注他人、追求真理,并在日常生活中践行这些原则。
与此相对立的是小人的行为,他们追逐个人利益,缺乏道德约束,只顾自己的私利。
君子之道不仅仅是为了个人的修养,更是为了治理国家和社会的原则。
论语做人道理的句子
1.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
2. 子曰:“君子不器。
”
3.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
4.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5.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6.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
7.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
8.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
9.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
10.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
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
11.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
12. 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
13.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
14. 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
15.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
16.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17. 子曰:“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
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
”
18.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19.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
《论语》经典名言50句,字字珠玑,句句是为人处世之道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学习并且不断温习,是件愉快的事情,有远方的朋友来做客,是件让人快乐的事,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呀!2、巧言令色,鲜矣仁。
译:花言巧语、满脸堆笑的人,很少有仁爱之心的。
3、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译:为别人做事有没有尽力,和朋友交往有没有不真诚,教别人的东西自己有没有研习好。
这是每天必须反省的三件事啊!4、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译:交朋友,一定要言而有信。
5、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译:君子饮食不求满足、居处不求舒适、做事灵敏、言谈谨慎、到有贤德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可以说是好学的了。
6、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译:广泛学习钻研,坚定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出问题并且联系实际去思考,仁德就在其中了。
7、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译:完善自身的修养,既像雕琢玉器,又像雕刻石头,都是需要下功夫的。
8、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译: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就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9、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译:《诗经》三百零五篇,用一句话概括它的全部内容,可以说是:’思想纯洁,没有邪恶的东西’。
10、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有所建树,四十岁遇事不困惑,五十懂得了自然规律,六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七十随心所欲,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也不会超出规矩。
”11、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译:君子团结群众但不相互勾结,小人拉帮结派而不团结群众。
1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种态度才是明智的。
13、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译:孔子谈到季氏说:“他用天子的舞蹈阵容在自己的庭院中舞蹈,这样的事可以容忍,什么事不能容忍呢?”14、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为人处世之道名言名句_处世之道的名言警句80句1.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论语》2. 与人为善,不必记名。
——孟子3. 忍辱负重,待人以诚。
——《礼记》4. 人无完人,切莫苛求。
——《左传》5. 出尔反尔,人心难亲。
6. 懂得宽容,才能长久。
7.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8. 少言多行,事半功倍。
9. 不强辩为上策,能忍让即明智。
10. 情商胜于智商。
11. 不患寡而患不均。
12. 做人要有原则,但更要有弹性。
13. 厚道为首,友谊为王。
14. 做人要本分,谦逊为贵。
15. 安分守己,蚕食鲸吞。
16. 物极必反,追求适度。
17. 行为端正,声誉自来。
18. 安静是福,一言为定。
19. 事务有序,思量周全。
20. 表面光鲜,真心难见。
21. 事关生死,才会懂得珍惜。
22. 以德服人,胜于以权压人。
23. 寡言少语,反思为主。
24. 世上没有绝对的公正,只有相对的公平。
25. 利己之道,伤害己人。
26. 积力而为,善待他人。
27. 退一步海阔天空,宽容涵养。
28. 言行一致,以身作则。
29. 宁愿错杀一千,不愿放过一个。
30. 人心险恶,自有天眼。
31. 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只有百折不挠的精神。
32. 忍耐是成功的金钥匙。
33.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34.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35. 与人为善,终有好报。
36. 千方百计,不欺人。
37. 永远不要以权谋利,而是以心谋利。
38. 知错就改,再错不改,就是错。
39. 家门不幸由身先。
40.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
41. 不信者不急于信,不善者不急于善。
42. 知耻而后勇,遵守底线。
43. 忍忍再忍,待到忍无可忍。
44. 愿意为别人放弃一半的利益,是一种智慧;愿意为别人放弃全部的利益,是一种境界。
45. 集思广益,多数决策。
46. 简单是智慧的体现。
47. 谁笑到最后,有可能笑得最好。
48. 慷慨相助,乐于分享。
49. 忍辱负重,忍辱谦和。
论语里教导为人处世道理的句子_名人名
言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语录集,成书于战国前期。
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小编整理的【论语里教导为人处世道理的句子】只是论语里小小的一部分而已,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1、不怨天,不尤人。
--《论语》
2、不迁怒,不贰过。
--《论语》
3、小不忍,则乱大谋。
--《论语》
4、小人之过也必文。
--《论语》
5、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论语》
6、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论语》
7、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论语》
8、三思而后行。
--《论语》
9、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
10、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
11、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论语》
12、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论语》
13、当仁,不让于师。
--《论语》
14、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论语》
15、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论语》
16、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小人反是。
--《论语》
17、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
18、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
19、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论语》
20、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
21、言必信,行必果。
--《论语》
22、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论语》
2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
24、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论语》
25、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