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舟船
- 格式:docx
- 大小:875.21 KB
- 文档页数:5
古人对舟和船的雅称
古人对舟和船的雅称有很多,以下是其中一些常见的雅称:
舟:
1. 扁舟:一叶扁舟,形容小船轻盈。
2. 龙舟:皇帝乘的船,一般用于举行划龙舟比赛。
3. 兰舟:用木兰木造的船,多用于文学作品中。
4. 画舫:装饰华丽的游船,多用于游览。
5. 轻舟:轻便的小船,多用于水上漂流、垂钓等。
船:
1. 宝船:装有珍宝的船,多用于海上贸易或探险。
2. 红颜舰:“红颜”指美女,“舰”指战船,因此“红颜舰”多用于载运美女或与美女有关的事物。
3. 玉龙渡:一种大型渡船,多用于江河两岸的交通。
4. 飞鹰船:速度快、造型像飞鹰的船,多用于海上巡逻或救援。
5. 楼船:有多层建筑物的船,一般用于军事目的或旅游观光。
以上是古人对舟和船的一些雅称,这些称呼中体现了古人的文化底蕴和审美情趣。
舟船发展的历史舟船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人类文明的早期。
数千年来,舟船在人类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为人类提供了海上和河流上的交通工具、贸易和军事活动的平台,以及探索和发现新的地理领域的能力。
1. 早期船只(公元前4000年前后):早期的船只主要由树干、木板或骨头等天然材料制成。
最早的船只可能是简单的木筏或独木舟,用于在河流和湖泊上进行短途航行和渔猎活动。
随着技术的发展,人们开始使用更复杂的船只,如双桨划船船和帆船。
这些船只的设计和构造取决于当地的地理环境和航海需求。
2. 古代船只(公元前3000年-公元500年):在古代文明中,船只的设计和功能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例如,古埃及的法老们建造了大型的帆船用于尼罗河的交通和贸易。
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船只的设计开始更加注重速度和航海能力,出现了三桨船和多桅帆船。
这些船只被用于贸易和军事行动,推动了地中海地区的文明发展。
3. 中世纪船只(公元500年-公元1500年):中世纪时期,船只的设计和建造技术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欧洲的维京人建造了快速而灵活的长船,用于海盗活动和远洋探险。
此外,中世纪的船只还出现了更多的船体结构变化,如更高的船楼和更大的货舱。
这些改进使船只能够承载更多的货物,并提高了航海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4. 大航海时代(15世纪-17世纪):大航海时代是舟船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
随着航海技术的改进,欧洲海上探险家开始进行大规模的远洋航行,发现了新的陆地和贸易路线。
著名的航海家如哥伦布、麦哲伦和达伽马都使用了新型的帆船和航海仪器,如方位罗盘和航海图表。
这一时期的船只设计更注重航海能力、稳定性和耐久性。
5. 工业革命时期(18世纪-19世纪):工业革命引发了船舶建造技术的革新。
使用蒸汽动力的船只开始出现,取代了传统的帆船。
第一艘商用蒸汽船是由蒸汽机械师约翰·弗斯托克在1807年建造的“克莱蒙特号”。
蒸汽船的出现提高了航速和航行的可靠性,加速了全球贸易和旅行的发展。
中国古代船舶名称在中国古代,船舶在交通运输和海洋贸易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古代中国船舶种类繁多,每种船都有自己独特的名称和特点。
下面将介绍一些著名的中国古代船舶名称。
一、赤帝船赤帝船是古代中国的传说中的第一艘船,相传是黄帝时期的神话人物赤帝所乘坐的船。
赤帝船被认为是古代中国航海技术的标志,也是中国古代船舶的起源。
二、蓬莱船蓬莱船是古代中国传说中的神仙船,相传是神话人物伏羲所乘坐的船。
蓬莱船被认为是通往仙境蓬莱山的交通工具,象征着福气和幸福。
三、孤帆船孤帆船是古代中国的一种小型船舶,因为只有一片帆而得名。
孤帆船常常出现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象征着孤独和无助。
四、龙船龙船是古代中国的一种豪华船舶,是古代中国皇帝和贵族常用的交通工具。
龙船的船身呈龙形,船头上装饰着龙头,非常壮观华丽。
五、战船战船是古代中国用于战争的船舶,具有较强的攻击和防御能力。
战船通常装备有弓箭、弩和投石器等武器,能够有效地进行海上战斗。
六、商船商船是古代中国用于海上贸易的船舶,主要用于运输商品和交换货物。
商船通常比较大型,能够承载大量的货物,是古代中国海上贸易的重要工具。
七、渔船渔船是古代中国用于捕捞和打渔的船舶,主要用于海洋捕鱼和淡水捕鱼。
渔船通常比较小型,便于操作和捕捞,是古代中国渔民的生活工具。
八、运河船运河船是古代中国用于运输和运河交通的船舶,主要用于运送货物和人员。
运河船具有较大的载货能力和较快的航速,是古代中国运河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
九、扁舟扁舟是古代中国的一种小型船舶,船身扁平而宽阔,通常用于河流和湖泊的航行。
扁舟比较轻便灵活,适合在狭窄的水道中行驶,是古代中国水上交通的主要工具之一。
十、木筏木筏是古代中国的一种简易船舶,由多根木头拼接而成,通常用于河流和浅水区域的航行。
木筏便于制作和操作,适合在水流缓慢的地方进行短程航行。
以上是一些中国古代船舶的名称和特点,每种船舶都有自己独特的用途和意义。
这些古代船舶不仅是中国古代航海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古代海洋文化的重要象征。
古代舟船远古的时候,人们大多只在陆地上活动——采摘野果、打猎、种地,或在河岸捕鱼。
后来人们看到倒在水中的树木能在水中漂浮,就想到可以借助木头到水上活动。
于是人们把大树砍倒,将树干中间掏空,把它放在水中,人坐在里面,用手或树枝划水,这就是最早的独木舟。
以后人们又逐步学会了就地取材,制造简单平稳、装载面积较大的筏,有木筏、竹筏、皮筏等。
后来又出现了木板船。
随着人们长期航行的实践,又创造了利用风力行驶的船——帆船。
后来人们发现用竹、木制造的船不够坚固,容易腐烂,人们开始用钢板造船。
船越造越大,装的货越来越多,只用风力不行,人们把蒸汽机和内燃机装到船上,靠机器的力量推动船航行。
以船舶作为交通工具,在各种运输方式中,历史最悠久。
人类祖先为了生存,大都居住在有水草的地方,长期与水打交道,上古时代已经使用河流等天然水道从事运输。
人们受到水可以漂浮起树枝木干的启发,开始制造水上交通工具独木舟和排筏。
后来又出现了木板船。
公元前4000年帆船的出现和向大型化发展,使水路运输发展到海洋。
1807年,用蒸汽机驱动的船舶出现。
早在公元前2500年,中国制造舟楫,早在商代出现帆船运输。
国是世界上造船航海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
唐代对外贸易的商船直达波斯湾和红海之滨,所经航路被誉为“海上丝绸之路”。
那时使用的海船具有9个水密隔舱,抗沉性好,并设有帆和舵,可利用侧逆风行驶。
12世纪初,中国首先将指南针用于航海导航。
15世纪初至30年代,郑和率巨大船队7次下西洋,所用宝船有9桅12帆,长44丈,宽18丈。
船队大小船200余艘,最远航程到达非洲东岸现今的索马里和肯尼亚一带。
名称划子材质木尺寸长530米年代近代地点云南省大理州特点划子是船的一种,又称作“瓜船”两头小中间大。
南宋· 吴自牧的《梦梁录·湖船》记载:“湖中有撒网鸣柳打鱼船,湖中有放生龟鳖螺蚌船,并是瓜皮船也。
”这条划子系白族捕鱼船。
名称关驳材质木年代近代地点江苏省淮阴地区特点关驳为两桅木帆船,古名“盐吊子”。
中国四大航海船中国四大航海船专题简介福船和广船、沙船、鸟船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名船。
15世纪是中国帆船发展鼎盛时期,造船工艺和技术领先世界,而福船是当时应用最广泛、最具代表性的船型之一。
福船福船,亦称“大福船”,是一种尖底海船,以行驶于南洋和远海著称。
也是明代一种巨型战船。
宋人说:"海舟以福建为上。
"明代我国水师以福船为主要战船。
抗倭名将戚继光说:“福船高大如城,非人力可驱,全仗风势,倭船自来矮小如我小苍船,故福船乘风下压,如车碾螳螂。
斗船力而不在斗人力。
”古代福船高大如楼,底尖上阔,首尾高昂,两侧有护板。
全船分四层,下层装土石压舱,二层住兵士,三层是主要操作场所,上层是作战场所,居高临下,弓箭火炮向下发,往往能克敌制胜。
福船首部高昂,又有坚强的冲击装置,乘风下压能犁沉敌船,多用船力取胜。
福船吃水四米,是深海优良战舰。
郑和下西洋船队的主要船舶叫宝船,它采用的就是中国古代适于远洋航行优秀船型--福船型。
《明史·兵志四》:“(大福船)能容百人。
底尖上阔,首昂尾高,柁楼三重,帆桅二,傍护以板,上设木女墙及炮床;中为四层,最下实土石,次寝息所,次左右六门,中置水柜,扬帆炊爨皆在是。
最上如露台,穴梯而登,傍设翼板,可凭以战。
矢石火器皆伏发,可顺风行。
” 福船特有的双舵设计,在浅海和深海都能进退自如,宝船是商人和海盗们对超大型福船的通称,这种船适合近海贸易,载人和载货量均是一流,船体宽大结实,百叶窗一样的木质船帆可以使用很多年不换。
前进速度慢而稳,通常用来运载瓷器等易碎物品,只有泉州到吕宋之间海盗较少的海面上,这种船才出现。
扩展阅读:福船百科中国船舶发展史。
跑船是什么类型的工作。
中国古代四大船分为哪四类?广船广船产于广东,与沙船、福船成为我国古代的三大船型(也认为有四大船型——广船、福船、沙船、鸟船)。
它的基本特点是头尖体长,上宽下窄,线型瘦尖底,梁拱小,甲板脊弧不高。
船体的横向结构用紧密的肋骨跟隔舱板构成,纵向强度依靠龙骨和大擸(木字傍)维持。
绪 论韩一宇在《林纾与福建船政——从法文合作者看翻译家林纾的人文资源》“船政创办者所追求的坚船利炮事实上决不只是‘器物’ ,而是实 中曾这样说:实在在的‘精神’的媒介:对‘器物’必不可免地导向对文化整体的追求,甚至本身就是对整体上的‘文化’的追求。
” ① 19 世纪后期有位革命家王韬,曾“今者欧洲诸国日臻强盛,智慧之士造火轮舟车以 经做过这样一段精辟的论述:通同洲、异洲诸国,……夫形而上者曰道,形而下者曰器。
道不能既通,则先” ② 在世界史上,文化的沟通首先是以 假器以通之,火轮舟车所以载道而行也。
器物作为媒介的。
尤其到了近代,西方文化的崛起与“船”这种器物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从哥伦布远航发现新大陆到西班牙无敌舰队称霸海上;从欧洲殖民者用船大量向北美移民,到英国凭借其海上势力而成为“日不落”帝国……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更与“船”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1860年鸦片战争爆发,英国殖民者用坚船利炮轰开了中国由于闭关锁国而日渐腐朽、不堪一击的国门,中国人“师夷长技”以图自强,在福建兴船政办水师,北洋水师的舰队曾经排名亚洲第一、世界第六,然而,北洋水师最终失败了。
可以说,它源于文化的失败,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这种观点深入中国知识分子的内心,中国再也“船”集结着中国人一种非常 没有了郑和下西洋所带来的荣耀感,在国人看来,复杂的情愫。
由此,我选择“舟船”文化意象作为本论文探讨的对象,将这篇论文的题。
因为 目拟定为《载道而行——20 世纪中国文学中的“舟船”文化意象阐解》本论文希望大致解读出所涉及文本中“舟船”文化意象的具体内涵,所以将论,所载之“道”并不完全等同于传统意义上“文以载道” 文正题定为“载道而行”)探讨它的精神价值“器”的道统之“道” ,而是以“舟船”作为一个物质载体(,必须首先对中西文化语境中 指向( “器”)。
要研究20世纪中国文学中“舟船”的“舟船”做一个意义上的大致梳理,以便能够更好地分析论文所涉及的小说中“舟船”承载的意蕴所发生的变延。
唐之图福建杉船四、中国古船彩绘艺术与民俗建造的关系艺术来自民间,中国古船彩绘艺术尽显民间工匠“巧夺天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体现中国古代造船技术和艺术的完美融合。
中国古代彩绘艺术运用广泛,但具有独特性,它既提高木船防腐防水能力,延长船体使用寿命,同时增加木船外观美及呈现出航海人精神信仰。
明清时期中国古船彩绘艺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取材和方法有了新的变化和发展,集历代彩绘之精华,表现手法不断丰富,法式规矩更为规范,等级层次区分更加明显。
这一时期把古船彩绘艺术分为官式做法和民间做法两种,所谓官式彩绘是按照当时的等级制度组织民间能工巧匠制作多种题材小样待选定型,它的服务对象是皇宫御用、王公府第等官船装饰;民间法式则是在客商船舶彩绘题材选择上灵活自由,体现出活泼、自然、不拘泥的程式。
总之,中国历代民间从事船舶彩绘艺术的“能工巧匠”,他们无形之中把中国古老的哲学思想融入于彩绘创作过程的构图、打谱子、刷大色、左右对称等工艺步骤,以一种精美艺术形式呈现古老国度的文明和辉煌。
中国古船彩绘艺术历经史前时代、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等朝代,早在春秋就已有施涂红色涂料的记载;春秋时期彩绘艺术装饰的龙云纹,南北朝逐渐采用锦纹,宋代出现的彩绘叠运画法,元代的旋子彩画法,到复杂,明清时期船舶彩绘艺术达到鼎盛。
鲜明的民族属性和悠久的历史渊源,民族特色的艺术审美观,值得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挖掘。
参考文献:〔1〕房仲莆,李二和.中国水运[M].北京:新华出版社〔2〕席龙飞.中国造船史[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3〕石井谦治.图说和船史话[M].东京:至诚堂出版,〔4〕沈启.南船纪[M].中国造船工程学会船史研究会内用书籍,〔5〕张居正.帝鉴图说[M].上海:学林出版社,〔6〕顿贺,王茂盛,袁晓春,罗世恒.蓬莱古船的结构及其建造工艺特点船舶工程(海外英文版),1994(9):143.〔7〕司马迁.史记·卷三十[M].北京:中华书局,。
中国古代船舶的起源,可以说是由浮具开始,因它比筏子和独木舟更早出现,是人类最早使用的水上工具。
浮具所使用的物料包括倒下的树干、脱落的树枝,以及随处可见的竹竿和芦苇。
树干、竹竿、芦苇等本身浮力小,需要束捆起来使用;而葫芦则具有体轻、浮力大、防水性强的优点。
古人一般将三四个葫芦串接起来,缚在腰间,入水后人半沉半浮,利用手脚划水前进,古代称这种浮具为腰舟。
据古籍记载,伏羲氏时代人们主要使用筏子,到黄帝时才出现舟。
换言之,是先有筏子而后有舟船。
独木舟最迟大约在七千年前就已经出现,初时的独木舟结构极为简单,一般是捞取一段槽状朽木并将其内部稍加整理,或者将一段树干砍挖成槽,然后削去外面的旁枝和树杈。
古代木板船不但从独木舟演化而来,而且它那矩形船体还保持着整木的基本造型。
舫,就是两船并列。
中国早在西周时就有舫,汉代也常使用。
舫的船行速度较慢,但航行时相对地平稳,古代皇室、贵族们往往加以装饰,称为画舫。
双体画舫的图像资料很缺乏,目前所见最早者是东晋顾恺之所绘《洛神赋图》。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较大的诸侯国都有自己的造船业。
其中尤以地处长江中下游的楚、吴、越三国及雄踞山东半岛的齐国最为发达。
吴、越两国的造船基地都有相当规模的造船能力。
随着大运河的开通,隋朝的造船业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隋炀帝在位时,派人往江南采购木料,以制造龙舟、黄龙、赤舰、楼船等,并于大业元年(公元605年)秋,带领后妃、百官等乘坐龙舟,从洛阳出发沿新开凿的运河游幸江都(即江苏扬州),各类船只总数超过五千多艘,前后相接,长达二百余里,显示了隋代雄厚的经济基础和造船实力。
漕船是一种底平舱浅的运输船舶,始于秦代,终于清代,历时数千年。
明代以前的漕船种类非常繁杂,不论是内河漕船,还是扬帆于海的漕船,只要是底平舱浅、吃水不深、装载量多、运输快捷的船只,都可作为漕船运粮。
海船一般用来作远洋航行,运载货物,唐代末期,巨大的中国海船已经蜚声国外。
据记载,由于大型的中国海船吃水深,波斯湾航道比较浅,所以中国海船必须停泊在印度南端,然后用较小的船只把货物运往阿拉伯一带,再装上从阿拉伯一带运来的货物返回。
中国舟船发展史.txt我爸说过的最让我感动的一句话:“孩子,好好学习吧,爸以前玩麻将都玩儿10块的,现在为了供你念书,改玩儿1块的了。
”moon_yy1202[学长]中国舟船发展史2006-08-28 16:39中国舟船发展史筏子与独木舟我国不仅陆疆广大,而且河流众多,海域辽阔,因此中华民族不仅有一部光辉的陆上进化史,而且也有一部壮丽的水上开发史。
而一部水上开发史必然也是一部舟船发展史。
中国舟船发展史绵延数千年,最早还得从远古说起。
在原始社会初期,先民们尚以渔猎和采集为生,他们的活动范围被局限于靠水很近的地域。
但由于没有一定的工具,他们无法捕捞深水中的鱼群,无法狩猎河对岸的野兽,不仅如此,如遇洪水泛滥,他们甚至连生命都不能保全。
恶劣的环境与求生的本能迫使人类去思考,人们开始寻求一种可以浮于水上的工具,以期猎取更多的食物和战胜洪水的危害。
然而究竟什么东西能够浮于水面而不沉?长期与自然界的抗争不断增添着人们的智慧,自然现象的反复出现也给人以一定的启迪。
“古者观落叶因以为舟”,(《世本》)“古人见窾木浮而知为舟”(《淮南子·说山训》),古人终于认识到某些物体具有浮性,自然漂浮物成为人们创造舟船工具的最早诱因。
经过长期实践,古人创制了最早的水上交通工具——筏子,这是一种用树干或竹子并排扎在一起的扁平状物体。
原始人在实践中认识到单根竹木虽具浮力,但因其为圆形,浮在水中易滚动且面积窄小,运载力有限,如将数根并扎,则在水中可平稳漂浮且运载量增加,既可载物又可载人。
筏子,古时也称为“桴”、“泭”,或“箄”。
继编木为筏之后,又有“刳木为舟”(《周易·系辞》)。
“刳”是割开、挖空的意思,“舟”是指古代船舶的直系祖先——独木舟。
它是一种用独根树干挖成的小舟,其制做过程是:先选用一棵粗大挺直的树干,将不准备挖掉的部位涂上湿泥,然后用火烧烤未涂湿泥的部位,待其呈焦炭状后,再用石斧等工具砍凿,这样疏松的焦炭层很快就被“刳”尽,如此反复多次,独木终被“刳”成带槽的舟。
古代舟船
远古的时候,人们大多只在陆地上活动——采摘野果、打猎、种地,或在河岸捕鱼。
后来人们看到倒在水中的树木能在水中漂浮,就想到可以借助木头到水上活动。
于是人们把大树砍倒,将树干中间掏空,把它放在水中,人坐在里面,用手或树枝划水,这就是最早的独木舟。
以后人们又逐步学会了就地取材,制造简单平稳、装载面积较大的筏,有木筏、竹筏、皮筏等。
后来又出现了木板船。
随着人们长期航行的实践,又创造了利用风力行驶的船——帆船。
后来人们发现用竹、木制造的船不够坚固,容易腐烂,人们开始用钢板造船。
船越造越大,装的货越来越多,只用风力不行,人们把蒸汽机和内燃机装到船上,靠机器的力量推动船航行。
以船舶作为交通工具,在各种运输方式中,历史最悠久。
人类祖先为了生存,大都居住在有水草的地方,长期与水打交道,上古时代已经使用河流等天然水道从事运输。
人们受到水可以漂浮起树枝木干的启发,开始制造水上交通工具独木舟和排筏。
后来又出现了木板船。
公元前4000年帆船的出现和向大型化发展,使水路运输发展到海洋。
1807年,用蒸汽机驱动的船舶出现。
早在公元前2500年,中国制造舟楫,早在商代出现帆船运输。
国是世界上造船航海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
唐代对外贸易的商船直达波斯湾和红海之滨,所经航路被誉为“海上丝绸之路”。
那时使用的海船具有9个水密隔舱,抗沉性好,并设有帆和舵,可利用侧逆风行驶。
12世纪初,中国首先将指南针用于航海导航。
15世纪初至30年代,郑和率巨大船队7次下西洋,所用宝船有9桅12帆,长44丈,宽18丈。
船队大小船200余艘,最远航程到达非洲东岸现今的索马里和肯尼亚一带。
名称划子
材质木
尺寸长530米
年代近代
地点云南省大理州
特点划子是船的一种,又称作“瓜船”两头小中间大。
南宋· 吴自牧的《梦梁录·湖船》记载:“湖中有撒网鸣柳打鱼船,湖中有放生龟鳖螺蚌船,并是瓜皮船也。
”这条划子系白族捕鱼船。
名称关驳
材质木
年代近代
地点江苏省淮阴地区
特点关驳为两桅木帆船,古名“盐吊子”。
可装 50 吨货,需 3 - 4 人操纵。
泰州始造,后扬州也制造。
前船装桅,后船使舵,适于平水、顺水航行,速度慢,但节省人力。
关驳船舷的两侧,也装有披水板,可以保持驳船行进的稳定性。
名称摇船
材质木
年代近代
地点江苏省
特点摇船创始于无锡西漳,故又名西漳船。
后来常州、泰州等地亦能制造。
适宜平水、顺水航行,速度较快。
可装 15 - 16 吨货,由三人操纵。
名称福船
材质木
年代近代
地点福建省
特点福船是我国南方沿海地区航行的一种海船。
光底有龙骨,吃水深,上有三桅三帆,性能优良。
这是我国人民经过长期实践,不断改进而形成底具有中国特色底船型。
它们的许多优点对西方造船技术有深远的影响,也是我国人民对世界造船技术发展的贡献。
名称车船
材质木
年代近代
地点江苏省
特点我国古代船舶的推进方式,除用蒿撑浆摇外,还有带叶片的轮浆,靠人工踩踏,使轮浆转动,击水驱船前进,历史上称作车船。
(图片资料来源:科学与艺术数字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