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第六单元综合练习
- 格式:doc
- 大小:62.50 KB
- 文档页数:8
反对党八股(节选)课后·训练提升一、语言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
1.下列关于本段文字所用的说明方法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打比方引资料B.举例子打比方C.举例子引资料D.列数字引资料《八股新论》中所总结的……”是引资料。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不准进行个人的发挥,思想上也不能与儒家正统思想存在差异”,从语意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而且前后两个分句都是无主句;修改后的句子没有了递进意味,失去了原有的强调语气,后一个句子的主语也不能与其他句子保持一致。
3.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②也正是因为它具有多种特性4.1928年,毛泽东同志为了整顿军纪,制定了“三大纪律”,其中有一条起初是“不拿工人农民一点东西”,后来改为“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请从内容和修辞的角度简要分析修改后的优点。
借代的修辞手法。
“一点东西”指很少的东西,“一针一线”用借代的手法,指群众的任何东西,更严肃了军纪。
二、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5~9题。
材料一“安吉游戏背景下的教学活动,观察是活动的起点,解读是确定目标的依据,分享是实施活动的手段。
”“教学活动中所提升的经验,又被幼儿运用到下一次的游戏中。
”“幼儿游戏中的自我探索、经验积累与教学活动中的经验梳理、概念提升之间,形成了互为促进、互为生长的关系,有效地促进了幼儿经验的螺旋式提升。
”在温州三幼,教师注意到大班幼儿在玩“开飞机”的游戏时,“飞行员”握的是汽车的方向盘。
于是,教师建议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收集飞机驾驶舱的图片。
幼儿发现,原来飞行员面前有大量的按钮和操纵杆,与开汽车不一样。
在教师的帮助下,幼儿用纸板箱和矿泉水瓶盖等材料制作了一个飞机驾驶舱,让飞机“飞上了蓝天”。
(摘编自章洁《安吉游戏背景下的教学活动》) 材料二“课程游戏化”是我国幼教界比较熟悉的概念,不少地区已经在课程游戏化方面作了可贵的探索,取得了不少经验。
第六单元提分小卷(考试时间:45分钟试卷满分:50分)一、基础知识题(14分)1.(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对下列标点符号使用分析错误的一项是()(3分)A.革命一起,她的故乡就到了一个都督,——等于现在之所谓督军,——也是她的同志:王金发。
(文中的两个破折号是表示夹注,相当于括号的作用)B.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文中的分号表示上下文之间是递进关系)C.这人现在也已“寿终正寝”了,但在那里继续跋扈出没着的也还是这一流人,所以秋瑾的故乡也还是那样的故乡,年复一年,丝毫没有长进。
(文中引号的作用是反语讽刺)D.党八股的第六条罪状是:不负责任,到处害人。
(文中冒号的作用是提示下文)【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标点符号是辅助文字记录语言的符号,是书面语的有机组成部分,用来表示停顿、语气以及词语的性质和作用。
要分析句子中分句之间的关系,根据标点符号各自的作用,判断标点符号的正误,尤其注意易错易混的标点符号。
B项,“文中的分号表示上下文之间是递进关系”对分号用法分析错误,此处分号是用于句内的较大停顿,没有递进关系。
故选B。
2.(2021·上海交大附中高一期末)小明请小鱼看看自己的文章问题所在,小鱼发现他的文章罗列了不少概念,但却疏于推敲概念之间的逻辑关联,于是她说:“你学过毛泽东的《反对党八股》吗?你文章的主要问题就是这篇课文中提到的“_________”这一条()(3分)A.空话连篇,言之无物B.装腔作势,借以吓人C.语言无味,像个瘪三D.甲乙丙丁,开中药铺【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课文重要概念的能力。
D.“甲乙丙丁,开中药铺”的意思是指单单按照事物的外部标志,使用一大堆互相没有内部联系的概念,排列成一篇文章、一篇演说或一个报告,使人不用脑筋想问题,不去思考事物的本质,而满足于甲乙丙丁的现象罗列。
与题干中的“罗列了不少概念”“疏于推敲概念之间的逻辑关联”是一致的。
第08讲第六单元重点篇目《劝学》预习及练习【学习目标】1.掌握并积累“劝、学、青、中、疾、致、假、绝、兴、功、强、用”12 个文言常用实词以及“之、于、而”3个常用虚词2.理解作品的结构特点和行文思路。
3.把握文章所表达的思想内容。
【互动探究】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思想文化发展过程中的高峰,这段历史时期诞生了众多杰出的思想家进而衍生出了多种不同的思想流派,请连接下面的诸子流派与其对应的主张。
(1)墨家A:“仁政”治国,轻傜薄赋(2)儒家B:“兼爱”、“非攻”,反对战争(3)道家C:顺其自然,“无为而治”(4)兵家D:主张改革,提倡法治(5)法家E:“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知识精讲】一、第十课《劝学》【知识梳理】1.文学文化常识荀况,即荀子。
生卒年不详,据清人注中《荀子年表》考证,其社会活动期约在前289 年至前288 年之间。
况是其名,时人尊而号为“卿”,汉人避宣帝讳,改称孙卿。
战国末年的伟大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
赵国(今山西安泽)人。
齐襄王时,游学于齐,三为祭酒,被谗,适楚,春申君任为兰陵令,终老于此,葬之兰陵(今山东苍山县兰陵镇)。
他批判总结了先秦诸子的学术思想,发展了古代的唯物主义,反对天命鬼神,承认自然规律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指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提出了“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思想,建立了唯物主义的体系。
但其宇宙观仍有循环论的色彩,在认识论上夸大了“心”的作用。
与孟子主张性善说相反,主张性恶说,虽也属唯心论的观点,但目的是为了强调后天学习的重要和环境对人的影响,并由此出发建立起礼治与法治相结合的政治观。
李斯和韩非是他的学生,继承和发展了他的思想。
所著《荀子》是研究其思想的主要资料,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传在《史记》卷七十四。
2.12 个常用实词的意义。
(1)劝学(勉励、鼓励)(2)学不可以已(学习)(3)青,取之于蓝(靛青,一种染料)(4)木直中绳(符合)(5)声非加疾也(强,这里指声音宏大)(6)假舆马者(借助、利用)(7)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达到)(8)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横渡)(9)积土成山,风雨兴焉(起)(10)驽马十驾,功在不舍(成功)(11)筋骨之强(坚硬)(12)用心一也(因为)3.原文: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第六单元13【基础测评】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阶前看不见一茎绿草,窗外望不见一只蝴蝶,谁说是鸽子箱里的生活,鸽子未必这样________呢。
秋天来了,记忆就轻轻提示道:“凄凄切切的秋虫又要响起来了。
”可是一点影响也没有,邻舍儿啼人闹弦歌杂作的深夜,街上轮震石响邪许并起的清晨,无论你靠着枕头听,还是凭着窗沿听,甚至贴着墙角听,总听不到一丝秋虫的声息。
并不是被那些欢乐的劳困的宏大的清亮的声音淹没了,以致听不出来,乃是这里根本没有秋虫。
啊,不容留秋虫的地方!若是在鄙野的乡间,这时候满耳都是虫声了。
白天与夜间一样安闲,一切人物或动或静,都有自得之趣。
嫩暖的阳光覆盖在场上,清淡的云影覆盖在场上。
到夜呢,明耀的星月和轻微的凉风看守着整夜,在这境界这时间里,最感动心情的就是秋虫的合奏。
它们高低宏细疾徐作歇,仿佛经过乐师的精心训练,所以这样地无可批评,________。
其实它们每一个都是神妙的乐师;众妙毕集,各抒灵趣,哪有不成人间绝响的呢。
虽然这些虫声会引起劳人的感叹,秋士的伤怀,独客的微喟,思妇的低泣;但是这正是无上的美的境界,绝好的自然诗篇,不独是旁人最欢喜吟味的,就是当境者也感受一种________的味道。
假若这味道是甜美的,我们虽然含着笑来体验它;若是酸苦的,我们也要皱着眉头来辨尝它:这总比________无味胜过百倍。
所以虫声终于是足系恋念的东西。
可是没有,绝对没有!井底似的庭院,铅色的水门汀地,秋虫早已避去唯恐不速了。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枯燥无味得意扬扬黯然神伤冷淡B.味同嚼蜡得意扬扬心有戚戚冷淡C.枯燥无味踌躇满志心有戚戚淡漠D.味同嚼蜡踌躇满志黯然神伤淡漠【答案】C 【解析】枯燥无味:形容单调,没有趣味。
味同嚼蜡:形容没有味道,多指文章或讲话枯燥无味。
形容鸽子的生活,用“枯燥无味”,排除B、D。
踌躇满志:形容对自己的现状或取得的成就非常得意。
得意扬扬:形容非常得意的样子。
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版统编版必修下册单元达标测试卷第六单元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以文为诗,就是把古文的章法和句法应用于诗歌创作之中,但凡古文中能用到的内容和形式均可用于诗歌之中,使诗歌具有散文的容量和气势。
阎琦先生在《韩诗论稿》中说道:“所谓以文为诗,主要指诗多赋体(叙事体)、好直说、以古文章法句法为诗,诗兼有散文体裁。
”阎先生指出用以文为诗的艺术手段作诗,会使诗歌中包含散文体裁,也就是便诗歌在形式和内容上看起来具有“散文化”倾向。
大致说来,韩愈诗歌以文为诗的艺术手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中国古典诗歌发展到盛唐,无论是题材、形式都已经非常完善。
在诗歌创作方面,只有变通,才能继续将诗歌艺术发扬光大。
韩愈等晚辈诗人就充分认识到了这一点,在创作传统诗歌的同时,他们尝试摆既盛唐诗歌的束缚,在诗歌创作中尝试改变盛唐诗歌整齐、工整的形式,并加入跳跃和闪烁的元素,使诗歌的语言改变整齐划一的局面,以古文的章法和句法为诗,改变诗歌的艺术效果,使诗句可长可短。
形成错落之美。
后人在提到韩愈诗歌特点的时候多提到其诗歌的奇崛和怪异,而简短而又近古的诗歌多被忽视,因为在唐代,大多数诗歌在格律和韵律方面有较高的要求,而周古文的章法和句法为诗,和传统诗歌创作不符,有悖于主流诗风。
在韩愈诗歌创作尚未达到一定高度的时候,这类诗歌难免会被人误解,甚至被人否认,认为不是诗歌而近于文,而这恰恰是韩愈在盛唐诗歌的基础上对诗歌创作的开拓和创新。
正是早期的这种尝试性的创作为其诗风的形成和后期的大力发展奠定了基础。
如果说用长短句是尝试着用写文的办法来写诗,那么用散文的谋篇布局来写诗便是对诗歌大刀阔斧的改革了。
韩愈在诗歌创作中,把散文的谋篇布局、起承转合的气势运用得淋漓尽致,把散文描述事物的手法、描绘人物的功能以及栩栩如生的状物的笔法也应用于诗歌创作之中。
11 反对党八股(节选)一、音形识记(4分)1.给句中加点的字注音(4分)(1)因此,群众就不欢迎他们枯燥无味的宣传,我们也不需要这样蹩.脚的不中用的宣传家。
(2)只好去欺负幼稚.的人,在他们中间散布坏影响,造成坏习惯。
(3)“看菜吃饭,量.体裁衣。
”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看情形办理。
(4)党八股这个形式,不但不便于表现革命精神,而且非常容易使革命精神窒.息。
答案:(1)bié(2)zhì(3)liàng (4)zhì二、词语运用(8分)2.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在横线上(4分)(1)①奋斗只是一种行动的昭示,而实际的行动却应该有的计划,坚定的意志和力量。
②书中配有大量图片,图文并茂,资料,文字流畅,引人入胜。
(翔实详细)(2)①我怀疑我们以前对这首民歌的理解过于了。
②相比之下,她们自己的生活和一潭死水般的日子倒变得难以忍受了。
(肤浅浮浅) 【解析】翔实:详细而确实,多指资料。
详细:周密完备;十分清楚,让人明白。
肤浅:指局限于表面的、浅薄的、不深刻的,强调不多、不深。
常用于观点、认识、体会、理论等。
浮浅:浮在表面,不切实,强调空虚、浮躁。
常用于人的作风、为人等。
答案:(1)①详细②翔实(2)①肤浅②浮浅3.下列各句中加点熟语的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 ( )A.特别是在少数政治生态不太正常的地方,有些人会认为,“他一个人干不了那些事”“料不定哪个会牵进去”,更有人心里不踏实,生怕拔出萝卜带出泥.......。
B.他学的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记者以为这与他现在从事的职业八竿子打不着......,他却极力否认,解释说“关系大着哩”。
C.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孩子犯错了,家长快刀斩乱麻.....,当众打骂一顿,把孩子打得大哭,巴拉巴拉教育了一番,等会儿孩子哭停了就又好声好气地哄。
D.俗话说,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讲好“一带一路”故事,是发掘各国之美、时代之美、互联互通之美的过程。
第六单元一、基础积累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如果一篇文章,一个演讲,颠来倒去,总是那几个名词,一套“学生腔”,没有一点生动活泼的语言,这岂不是语言无味,面目可憎.(),像个瘪三吗?B.现在中党八股毒太深的人,对于民间的、外国的、古人的语言中有用的东西,不肯下苦功去学,因此,群众就不欢迎他们枯躁无味的宣传,我们也不需要这样蹩.()脚的不中用的宣传家。
C.尼采就自诩.()过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予,不想取得。
D.要不然,则当嘉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如须臾之所学也须臾:片刻..B.假.舆马者假:借助C.是故圣益.圣益:更加D.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及:比较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吾尝终日而.思矣而.耻学于师B.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则群聚而笑之.C.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于.其身也D.其.下圣人也亦远矣吾未见其.明也4.下面四句话都出自清代学者王先谦的《荀子集解》。
其中是对“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一句的注解是( ) A.以喻修身在假于学。
B.以喻学则才过其本性也。
C.言立功在于不舍。
D.诚积力则能入于学。
5.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荀子是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先秦儒家最后的代表,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集大成者。
他不同意孟子的“性善论”,主张“性恶论”,认为人、物皆可改变,能“知明而行无过矣”。
B.《荀子》留存有二十卷,为荀子一人所著,其句法简练绵密,多作排比,又善用比喻。
C.“说”是古代散文的一种文体,属议论文的范围,可以先叙后议,也可以夹叙夹议,一般陈述自己对某种事物的见解。
D.古文运动是唐代文学史上的一次文学革新运动,韩愈和柳宗元是这场运动的主将,他们摒弃六朝以来浮靡文风,奠定了唐宋实用散文的基础。
07.4.29 高一语文(下)第六单元测试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一、课外现代文阅读(16分)昨晚,你看月亮了没有?①我热爱三尺讲台,并呼吁社会崇敬三尺讲台。
因为,文明从三尺讲台前出发。
教育曾是风波叠起的领域,给我们留下了诸多沉思和教训。
我只想说一些细事,青苹之末,涟漪起处,也许会带来些许启迪。
我认为,教育最忌说教,说教多伪饰,失真诚,远深情。
教育应具备审美品格。
教育要以美好的感情为引线:只有真善美,方能产生精神的魅力,方能产生教育的魅力。
②1997年秋,在新生开学典礼上,学生端坐整齐,听校长讲话。
他们没有想到,讲话竟是这样开始的。
那天是八月十六,我问学生:“昨天晚上,月白风清,你们看月亮了没有?” 学生有说看了,有说没看。
我接着说:“看月亮是一种美好的感情。
同学们,看月亮时,你们会想念妈妈,会想念故乡,会更加热爱这片土地.因为,这是我们的祖国……”没想到,这段即兴谈话,在学生心中激起了波澜。
这几年,我在学生的来信中,不断读到他们复述这个话题。
我还在报纸上,看到他们写的丈章。
一直到2002年,我还读到刘静同学写的一篇文章《今夜月儿明》。
她说,当时校长发问时,话音未落,便引来一片唏嘘,有的同学竟当场落了泪。
她说,从那次开学典礼后,每年中秋,他们都坐在大操场上看月亮,念儿歌,讲着童年和故乡的趣事,还朗诵台湾诗人余光中的诗句:“天上一个月亮,水里一个月亮,天上的月亮在水里,水里的月亮在天上。
看月亮,思故乡,一个在水里,一个在天上。
”讲着亲情和祖国的话题……③学生的来信和文章,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坚定了一个信念:教育的审美品格是教育的奇妙力量。
老生常谈的说教和别致亲切的启迪,效果完全不同。
有一次,在处理学生违规事件时,我与美术系学生谈话。
我说:“你们都是学绘画的,整天调配颜色,你们说,这世界上什么颜色最美?”学生一时不知我问话的意向,迟疑片刻,我自问自答:“世界上最美的颜色是羞色!”这意外的答案,引起了学生由衷的赞同,会心的微笑。
高一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综合练习
一、文言文实词
给下列词语选择正确注释:
如:①如果②何如,怎么样③或者④至于⑤比得上⑥例如⑦像
1.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2.方六七十,如五六十()
3.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4.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5.譬如蓑笠()
6.必哭泣葬埋之如其子()
7.求,尔何如()
方:①正道,是非准则②纵横,方圆
1.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2.方六七十,如五六十()
作:①站起来②劳作③写作,创作④振作⑤当作⑥像
1.舍瑟而作()
2.往来种作()
3.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4.青春作伴好还乡()
5.歌诗合为时而作()
6.马作的卢飞快()
伤:①妨碍②受伤③悲伤
1.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2.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数:①几,若干②密③数目④屡次
1.数罟不入夸池()
2.愿令得补黑衣之数()
3.数见不鲜()
4.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发:①打开②派遣③花开放④发射
1.野芳发而幽香()
2.百发百中()
3.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4.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
直:①通“只”②直接③价值
④不弯曲⑤径直
1.直不百步耳()
2.系向牛头充炭直()
班次姓名
3.中通外直()
4.随君直到夜郎西()
兵:①兵器②军队③战争④士兵
1.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2.穷兵黩武()
3.草木皆兵()
4.非我也,兵也()
胜:①尽②战胜③胜利④承受
⑤超过⑥优美
1.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2.驴不胜怒()
3.巴陵胜状()
4.谷不可胜食也()
劝:①劝勉,勉励②劝说
1.劝君更尽一杯酒()
2.劝学()
中:①合乎②中等③当中④年间
⑤射中⑥心中
1.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
2.晋太元中()
3.木直中绳()
4.舜发于畎亩之中()
疾:①增强②快③小病
④敏捷轻快⑤憎恨
1.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
2.君有疾在腠理()
3.声非加疾也()
4.春风得意马蹄疾()
致:①到达②求取获得③表达
④放置⑤情趣兴致
1.老妇前致词()
2.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3.闲情逸致()
4.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假:①借助②借取③假装
1.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2.乃悟前狼假寐()
绝:①渡②极,最③断绝
1.而绝江河()
2.会当凌绝顶()
3.夜久语声绝()
兴:①兴起②兴盛③创办
1.风雨兴焉()
2.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功:①成功②功劳
1.功在不舍()
2.位尊而无功()
强:①强壮②竭力③勉强④略多于…的
1.筋骨之强()
2.大臣强谏()
3.赏赐百千强()
4.乃自强步()
少:①小看②缺少③稍微④最小的
1.我尝闻少仲尼之闻()
2.而患其志行之少耻也()
3.少益耆食()
4.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
旋:①改变②转动
1.河伯始旋其面目()
2.天旋地转()
殆:①危险②疲倦③几乎
1.思而不学则殆()
2.伤亡殆尽()
3.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穷:①尽头②停止③走到……尽头
④穷尽⑤困窘⑥不得志
1.今我睹子之难穷也()
2.欲穷其林()
3.乐亦无穷也()
4.蝉则千转不穷()
5.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二、文字通假
请找出下列句中通假字,并解释
1.不辩牛马
2.泾流之大
3.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4.君子生非异也
5.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6.直不百步耳
7.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8.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也
9.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10.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
11.莫春者,春服既成
12.唯求则非邦也与
三、古今异义
解释下列句中古今意义不同的词
1.弃甲曳兵而走.
2.养生
..丧死无撼
3.然而
..不王者,未之有也
4.劝.学
5.木受绳.则直
6.金.就砺则利
7.假.舆马者
8.輮以为
..轮
9.以至于
..北海
10.东面
..而视
11.吾长见笑于大方
..之家
四、词类活用写出句中加点字词的意义和用法
1.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
2.而轻.伯夷之义
3.秋水时.至
4.顺流而东.行
5.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
6.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7.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8.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9.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10.谨.庠序之教
11.填然鼓.之
12.然而不王.者
13.养生.丧死.无憾也
14.王无罪.岁
15.可使足.民
16.如会同,端章甫
...
17.鼓.瑟希
18.三子者出,曾皙后.
19.浴乎沂,风.乎舞雩
20.子路率尔而对.曰
21.冠.者五六人
22.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五、文言句式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
1.毋吾以也
2.不吾知也
3.则何以哉
4.加之以师旅
5.非我也,岁也
6.可以无饥矣
7.申之以孝悌之义
8.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9.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10.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11.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12.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13.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14.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15.以为莫己若者
16.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六、文言虚词
选择正确的注释
与:①赞成②同“欤”③介词,和、跟、同④连词⑤给予
1秦伯说,与郑人盟()
2 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
3 吾与点也()
4 唯求则非邦也与()
5 生三人,公与之母()
乎:①比②在③跟④呢
1摄乎大国之间()
2以吾一日长乎尔()
3何伤乎()
4浴乎沂,风乎舞雩()
尔:①你,你们②……的样子③这④语气助词,了⑤罢了
1求,尔何如()
2子路率尔而对曰()
3以吾一日长乎尔()
4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5非死则徙尔()
6唯手熟尔()
于:①对,对于②比③在④到
⑤跟⑥向
1寡人之于国也()
2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3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
4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5则移其民于河东()
6十年不收于国()
以:①拿,用②按③因为④表修饰
⑤表并列⑥表顺承⑦认为
1请以战喻()
2皆以美于徐公()
3水则资车,以待乏也()
4斧斤以时入山林()
5以其无礼于晋()
6阙秦以利晋()
7敢以烦执事()
之:①的②取独③代词④语气助词
⑤动词⑥宾语前置标志
1何厌之有()
2五亩之宅()
3辍耕之垄上()
4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5填然鼓之()
6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于:①从②比③对,对于
1取之于蓝()
2而青于蓝()
3善假于物也()
者:①用在主谓之间,表判断②……的人③……原因1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2而见者远()
3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而:①但是②而且③表并列
④表修饰“地”⑤表顺承
1水为之,而寒于水
2蟹六跪而二螯()
3吾尝终日而思()
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5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故:①所以,因此②旧的③缘故
1故木受绳则直()
2温故而知新()
3既克,公问其故()
焉:①……的样子②表陈述语气
③表疑问“呢”④兼词“于之”
1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
2子亦有不利焉()
3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4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5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而:①表修饰②表并列“又”
1东面而视之()
2而轻伯夷之义者()
于:①至于,到达②于是,表顺承
③见^……于……表被动
1至于北海()
2于是焉河伯欣自喜()
3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