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司马光》教学实录-范文word版 (6页)
- 格式:docx
- 大小:18.22 KB
- 文档页数:6
《司马光》课堂实录(第一课时)一年级语文教案(第一课时)(课前师生问候)一、引课题,交流已知,认识生字师:通过昨天和今天的接触,我们已经认识了,现在呀,老师再带领同学们去认识一位古时候的小朋友,他的名字叫司马光──板书课题,哪位小朋友知道司马光?能简单地介绍一下吗?生:他写了一本书,名字我忘记了。
师:这本书是《资治通鉴》。
生:我知道他姓司马,名字是光。
师:是的,司马是复姓。
生:他的枕头是木头的,叫警枕。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呢?生:我看书知道的。
师:看来你和司马光一样,是一个爱看书的孩子。
谁接着说?生:我知道他砸缸救人的故事。
师:对,这正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
了解了司马光这么多的情况,谁能够想出办法来记住司马光的“司”字呢?生:这个字比“同“字少了一竖;生:这个字是司机的司;●二、初读文,练习合作,粗知大意师:认识了这个字,我们再来读一读课文。
首先请同学们借助拼音读课文,把不熟练的地方多读几遍。
师:现在请同座之间互读带有生字的句子和词语。
然后请小组长组织组内同学轮流读课文,每人一个自然段,组长检查初读情况。
师:现在,老师想请5个学习小组来朗读课文。
(5个学习小组朗读课文,师生共同听读。
)●三、再读文,朗读感悟、随机识字师:看来,我们已经能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了,现在,老师还想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1-3段,想一想,你知道了什么?生:我知道了花园里有假山,假山下有一口大水缸。
缸里还装满了水。
师:你能够用这个“假”字组个词语吗?生:假山。
生:真假……师:会组词语,还要记住这个字;那谁能够想出办法来记住这个“缸”字呢?生:左边那个字加上一个“工”字,就是“缸”了。
师:这是加一加的办法,左边的这个字读作“fǒu”,是古代的一种瓦器。
生:我看到了书上的那口大水缸,就能够记住这个缸字。
师:那我们来读一读这个句子吧!比一比谁的水缸大,哪口缸里的水更满。
──众生练读。
生:我还知道有个小朋友爬到假山上去玩,一不小心,掉进了大水缸。
《司马光》教学实录(精选13篇)《司马光》教学实录篇1教学目的1、会认13个生字和要求掌握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教育学生遇事要像司马光一样沉着机智。
4、学会一些机智处理问题的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设疑导入: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幅画像,想看吗?看着这幅画像,你想知道什么?生:我想知道他是谁?生:我想知道他是哪个年代的人?师:这个人啊,是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历史学家和文学家。
是谁呢?老师把他的名字写下来:司马光。
(板书)谁来读一下?生读。
师:你知道司马光姓什么吗?生:姓“司”。
师:他姓司马,这是个复姓。
谁来说说你对司马光有哪些了解呢?生:我听过司马光砸缸的故事。
师:关于司马光的故事很多很多,今天,我们就来读司马光砸缸的故事。
请大家翻开课本85页,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认识字词:师:读完课文了吗?课文里调皮的字宝宝们要出来和我们见面了。
瞧!(出示投影片)认识他们吗?如果你觉得哪个字宝宝难记,可以问问周围的同学有没有好办法。
好赶紧读一读,等会老师可要去掉拼音了!生自主读生字。
师:去掉了拼音,你还认识吗?谁愿意当小老师领读。
小老师读。
师:还有谁愿意?这么多同学呀!我们来做个击鼓传花的游戏,花传到谁那,谁就来当小老师,好吗?(击鼓传花)师:认识了生字,我们来猜字谜好吗?(出示投影片)。
这个同学真马虎,“同”字丢掉一小竖。
(同)一个三框面朝东,一块石头背后撑,一条毛巾藏肚中。
(砸)师:还想猜吗?好,出示课件,这里有三个字,假、缸、破,老师来指,一个同学背过脸去猜老师指的是哪个字?你们可以举手给他提示,好吗?(做猜字游戏)师:还想做识字游戏吗?下面,我们来个组词比赛,出示字:别、慌、吓、叫、块、使、劲、救,这里有8个字,按顺序每排一个字来组词,看哪排给这个字组的词多,哪排就赢了!先自己准备一下。
(做组词游戏)师:认识了字,同学们再读课文,肯定会有更多收获。
生读课文。
《司马光》第一课时课堂教学实录课题:苏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司马光》教学过程:铃声响起前,古筝乐《高山流水》,古典音乐与本文正相符。
铃声响,师生打招呼,正式进入课堂。
一、导入新课,读好课题师:老师知道,一(1)班的小朋友非常喜欢听故事。
请你告诉大家,你都听过哪些故事呢?生:我听过《小红帽》的故事。
生:《猫和老鼠》。
生:我听过《牛郎织女》的故事。
生:《愚公移山》的故事。
师:其他小朋友还听过什么故事呢?嗯,你说。
生:我还听过《三只老鼠偷油》的故事。
…………【一提到故事,小朋友个个都兴趣盎然,津津乐道。
】师:一(1)班的小朋友听过的故事可真不少!今天,储老师也给小朋友们带来一个故事。
小朋友们看老师写。
(师板书课题,司,注音sī)谁来读一读课题。
生:司马光(数生读课题)师:小朋友知道司马光姓什么吗?你说说看?生:司马光姓司。
生:司。
师:谁有不同答案的吗?生:司马光姓司马。
师:你说对了,司马光他姓司马。
就像邵越姓邵一样,司马光他姓司马,这个姓是两个字,叫复姓。
跟老师读,司马。
指名1——2名学生读课题。
生(齐读):司马。
(来回读上几遍)师:你来读一读课题。
生:司马光。
(师指一学生)生:司马光。
师:齐读课题。
生齐读:司马光。
(师指课题)生:司马光。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师:《司马光》的故事到底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呢?小朋友们竖起耳朵,仔细听。
在听故事的过程中,思考到底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呢?(师播放课文录音,生认真听故事,思考问题。
)师:听完了故事,你能跟小朋友们分享你听到了什么吗?生:司马光他和几个小朋友玩,有一个小朋友他爬上假山,不小心掉进了大水缸里。
(小朋友自己坐下了。
)师:小朋友不小心掉进了大水缸里,接下来有发生了什么事情呢?恩,你接着说一说。
生:别的小朋友都慌了。
师:有的小朋友都慌了。
生继续回答:有的哭,有的喊,还有的跑去找大人。
师:你接下去讲故事。
生:可司马光他不慌,他搬起一块大石头,使劲砸那个缸。
师:哦,司马光砸缸了。
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司马光》课堂实录一、引课题,交流已知,认识生字师:通过昨天和今天的接触,我们已经认识了,现在呀,老师再带领同学们去认识一位古时候的小朋友,他的名字叫司马光──板书课题,哪位小朋友知道司马光?能简单地介绍一下吗?生:他写了一本书,名字我忘记了。
师:这本书是《资治通鉴》。
生:我知道他姓司马,名字是光。
师:是的,司马是复姓。
生:他的枕头是木头的,叫警枕。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呢?生:我看书知道的。
师:看来你和司马光一样,是一个爱看书的孩子。
谁接着说?生:我知道他砸缸救人的故事。
师:对,这正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
了解了司马光这么多的情况,谁能够想出办法来记住司马光的“司”字呢?生:这个字比“同“字少了一竖;生:这个字是司机的司;二、初读文,练习合作,粗知大意师:认识了这个字,我们再来读一读课文。
首先请同学们借助拼音读课文,把不熟练的地方多读几遍。
师:现在请同座之间互读带有生字的句子和词语。
然后请小组长组织组内同学轮流读课文,每人一个自然段,组长检查初读情况。
师:现在,老师想请5个学习小组来朗读课文。
(5个学习小组朗读课文,师生共同听读。
)三、再读文,朗读感悟、随机识字师:看来,我们已经能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了,现在,老师还想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1-3段,想一想,你知道了什么?生:我知道了花园里有假山,假山下有一口大水缸。
缸里还装满了水。
师:你能够用这个“假”字组个词语吗?生:假山。
生:真假… … 师:会组词语,还要记住这个字;那谁能够想出办法来记住这个“缸”字呢?生:左边那个字加上一个“工”字,就是“缸”了。
师:这是加一加的办法,左边的这个字读作“fǒu ”,是古代的一种瓦器。
生:我看到了书上的那口大水缸,就能够记住这个缸字师:那我们来读一读这个句子吧!比一比谁的水缸大,哪口缸里的水更满。
──众生练读。
生:我还知道有个小朋友爬到假山上去玩,一不小心,掉进了大水缸。
师:这是你的收获。
《司马光》课堂实录(一)趣聊姓氏,揭示课题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姓,比如我姓张,那你呢?生1:我姓王。
生2:我姓贾。
生3:我姓高。
师:看来咱们班的小朋友都是单姓,今天啊,张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小朋友,他的姓可有意思了,跟我一起写一写吧。
(师板书“司马”,生书空)他姓?生:司马!师(继续板书):对,他姓“司马”,单名一个“光”字。
我们一起亲切地叫他一声吧!(出示课题)生:司马光。
师:是的,像这样两个字的姓,就叫复姓。
三国时期足智多谋的诸葛亮,他姓诸葛,也是复姓。
“司”字是个生字,怎么写正确写美观呢?(出示田字格中的“司”。
学生按照观察汉字的三个步骤说发现。
教师重点指导写好主笔:如果说,汉字是一个人,你发现这个人最为挺拔最引人注目的是哪一笔?教师范写后,学生在田字格里练习,教师巡视,相机点评。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师:今天,司马光来到了我们的课堂上,(出示PPT:课文内容)这是一篇几乎跨越千年的文章,是古人写的,我们叫它文言文(点击ppt)。
“文言文”的意思就是指“用书面语言写成的文章”。
在我国古代,要表述同一件事,用口头语言及用书面语言来表述是不同的。
例如,想问某人是否吃饭了,用口头语言表述,是“吃饭了吗?”,而用书面语言进行表述,就是“饭否?”。
“饭否”就是文言文。
我国的古代,所有的文章都是用书面语言写成的。
所以,现在我们一般将古文称为“文言文”。
师:这篇课文总共30个汉字,7个标点符号,这么简短的文章,你能读好它吗?生:能!师:请同学们把书本翻到102页,自由朗读课文3遍,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生自由朗读课文,师ppt出示带有生字拼音的课文。
)师:来,我们来试试。
(指生读)生1:(朗读课文)。
师:这个“没”字,你为什么读“mò”?生1:因为这个字在句子里的意思是被水淹没了,所以我读“mò”。
师:你真厉害,“没”是一个多音字。
你通过练习上下文,理解了“没”的意思,然后确定了它的读音。
《司马光》精彩教学实录及评析XXX《司马光》(三上)精彩教学及评析(获奖优秀案例可编辑)目录1第一部分教学实录一、图片引入,在古今对照中感悟文言文的特点师:(出示图片)同学们,我晓得你们读过很多故事,看到这幅图你想到了哪个故事?生:《曹冲称象》。
师:XXX很聪明,想到了称象的办法。
上面这幅图呢?(出示图片)生:《乌鸦喝水》。
师:真好!原本喝不到水的乌鸦动脑筋想办法,最后就喝到水了。
下一幅图呢?(出示图片)生:《司马光砸缸》。
师:都听过这个故事吗?不过,今天XXX要讲另外一个版本的故事给大家听: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故事讲完了,你听后什么感觉?生:太深奥了,有点听不懂。
师:你说出了自己真实的感受,很好。
因为这是《司马光砸缸》的文言文版本,的确不好理解。
接下来大家再听一听这个故事的另一个版本:XXX2有一回,XXX跟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
花园里有假山,假山下面有一口大水缸,缸里装满了水。
有个小朋友爬到假山上去玩,一不谨慎,掉进了大水缸。
别的小朋友都慌了,有的吓哭了,有的叫着喊着跑去找大人。
XXX没有慌,他举起一块石头,使劲砸那口缸,几下子就把缸砸破了。
缸里的水流出来了,掉进缸里的小朋友得救了。
师:这次听懂了吗?生:一下子就听明白了。
师:来,说说你的感觉,文言文版和现代文版有什么区别?生:文言文不好理解。
生:XXX的故事短,现代文的故事长。
师:对,这就是两者之间的区别。
刚刚听了故事,大家一定知道了这个故事的主人公就是——生:XXX。
师:你们猜猜他姓什么?生:姓XXX。
3师:像“司马”“XXX”“XXX”等姓氏都是复姓,我们一起来写主人公的名字。
(师板书课题,指导书写生字“司”。
)(评析:小古文首次在教材中与学生会面,用古今对照的方式,有益于降低难度,拉近距离。
)二、整体感知,运用多样的方法研究多音字读音师:XXX看起来特别短,但却欠好读。
大家先来试着读一读吧,留意把字音读准确,语句读通畅。
司马光教学实录一、引言在中国历史上,司马光(1019年-1086年)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
他在北宋时期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力。
司马光以其政治才能和忠诚而闻名,他的一生都致力于为国家和人民服务。
本文将探讨司马光的生平和他的重要贡献。
二、司马光的生平司马光于1019年出生在北宋时期的浙江省绍兴市。
他的家族是一个士族家庭,自古以来就有杰出的官员和学者。
司马光自小聪明好学,年轻时就展示了出色的才能。
在他20岁的时候,司马光通过了科举考试,获得了进入官场的机会。
他在官场中积极参与政治,并展示出非凡的能力和正直的个性。
他被认为是一个非常有才干的官员。
司马光的政治生涯在11世纪后期达到巅峰。
他担任宰相期间,实行了一系列的政治改革,使得北宋朝廷更加稳定和繁荣。
他坚持廉政和清正,将个人的利益放在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之后。
然而,司马光的政治改革并不被所有人所接受。
一些官员和贵族对他的改革观点表示反对,甚至抵制他的政策。
不过,司马光在任期内依然坚持自己的理念,不为外界的反对而动摇。
三、司马光的贡献1. 政治改革司马光的政治改革旨在消除贪污腐败和不公平的现象,改革官僚体制,增强政府的效能。
他实行了一系列的法规和政策来减少腐败现象,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
他还在税收和军事组织方面进行了改革,使得国家的财政和军事力量都得到了增强。
这些改革为北宋朝廷奠定了稳定和繁荣的基础。
2. 历史著作在文学方面,司马光是一位杰出的历史学家和文学家。
他写了许多重要的历史著作,其中最著名的是《资治通鉴》。
这本巨著是一部总结了中国历史的纪实性著作,被誉为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著作之一。
《资治通鉴》对中国历史的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研究历史的重要参考书。
司马光的历史著作不仅记录了历史事件,还分析了事件发生的原因和背后的道德与政治问题。
3. 教育贡献司马光还对教育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提倡教育的普及和改革,并建议建立更多的学校和图书馆,以便培养更多的人才。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
24《司马光》教学实录本文讲述了中国古代著名的历史学家、政治家XXX的一段故事。
在这个故事中,XXX看到一个小孩子掉进了水缸里,其他孩子都跑开了,只有他留了下来,并用石头砸破了水缸,救出了那个小孩子。
通过这个故事,教师引导学生探究人物活动场景,领悟文本中的词语含义。
教师首先提问学生,当其他孩子看到落水的小孩子时,他们的表现是怎样的?学生们回答说,其他孩子都跑开了。
教师指出,文中的“皆”是“全、都”的意思,但并不是所有孩子都跑开了,XXX没有走。
接着,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众”指的是谁?学生回答说,是除XXX以外的孩子们。
教师表扬学生理解准确,并引导学生解释文中的“弃”,学生回答说,“弃”在这里是丢弃的意思,其他孩子把落水的小孩子丢在那里,跑开了。
教师进一步提出问题,如果大家都离开,弃这个落水的小孩子于不顾,这个小孩子会怎么样?有什么办法可以快速地把这个小孩子从水缸中救出来呢?学生回答说,这个小孩子会溺水,可以找大人来救他。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XXX在这万分危急的情况下,是怎么做的?学生回答说,他拿着石头把水缸砸破了,掉在瓮里的小孩子得救了。
教师让学生演示XXX破瓮救人时的动作,并引导学生解释文中的“持”和“击”,最后让全班一边读句子一边做司马光破瓮的动作。
最后,教师让学生分享自己对XXX的看法,学生们认为他是一个遇事沉着冷静、勇敢、聪明、善良的孩子。
教师表扬学生的回答,并指出,XXX是一个机智又勇敢的孩子,他没有弃落水的小孩子于不顾,而是果断做出判断,想出办法,救出了落水的孩子。
《司马光》教学实录《司马光》课堂实录教学目标:1、认识“司"“跌”等5个生字,会写“司、庭"等7个字。
2、正确跟读课文,能借助注释了解课文大意,并用自己的话讲讲故事。
背诵课文。
3、能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简单说出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区别。
教学重难点:本课的`教学重点,也是本课的教学难点:1、正确跟读课文,能借助注释了解课文大意,并用自己的话讲讲故事。
背诵课文。
2、能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简单说出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区别。
一、课始,初识文言文的趣味1.从故事说起。
师:今天学习的课文是《司马光》。
你们最早知道这个故事是什么时候呢?生:我最早是在上幼儿园大班时从历史故事书上看到的。
生:我最早是在上幼儿园中班时看动画片看到的。
生:我最早是在一年级知道的,是外婆给我讲的这个故事。
师:看来知道这个故事的途径有很多。
上课前就已经知道这个故事的请举手。
(生均举手)还没学课文,大家就已经都知道了,恰恰说明了这个故事怎么样呢生:妇孺皆知。
生:家喻户晓。
师:你们真会用词,很厉害!既然都知道这个故事了,我们还有什么可学的呢不如下课吧!(全场笑,生举手)生:课文跟我以前读的故事形式不一样。
生:我还不太懂课文,要学会翻译。
师:知道这样的文章叫什么吗?生:文言文。
师:是的。
从今天起,我们要开始学习文言文了。
随着年级升高,我们会学到不少文言文。
2.聊聊这个名字。
师:司马光姓什么?叫什么?生:姓“司”,叫“马光"。
生:不对,是姓“司马”,叫“光"。
师:厉害!“司马”是一个复姓,还知道这个复姓的其他名人吗?生:司马旦。
生:司马迁。
师:还知道其他复姓吗?生:诸葛亮,复姓“诸葛",名“亮”。
生:欧阳修,复姓“欧阳",名“修”。
人。
生:我还知道“上官",但是想不出相应的名。
师:大家知道的已经不少啦!我知道有个古人叫上官尚光。
生:复姓“上官”,名“尚光"。
师:一起读读他们的名字。
六年级课文《司马光》教学实录一、“慌”中知险情在导入新课后提问:课文哪一部分写“一个小伙伴不当心掉到水缸里去了?让同学读读第二节,接着问:当这个小伙伴掉进水缸里的时候;其他小伙伴都怎么样?他们为什么都慌了呢?同学们不难理解,是由于缸里盛满的水会把那个小伙伴淹死的。
至此,同学就会自然而然地明白:险情已发生了。
二、“慌”中品形象险情发生了,别的小伙伴都慌了。
这时,先引导同学认真观测课文第一幅插图,让同学看图说说图上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别的小伙伴都慌了,用“有的……有的……还有的……”的句式说话。
再边读课文第三节边思索:别的小伙伴“慌”成了什么样子了?划出课文中说明小伙伴都慌了的词语〔叫、喊、跑、找〕。
然后指导同学用紧张的语气齐读课文第三节。
这样,能使同学凭借这一详细的语言环境。
比较深切地理解“慌”字的意思。
之后,又让同学细读课文的第四节,接着问:别的小伙伴都慌了,那么司马光又是怎样的呢?〔司马光没有慌〕紧接着又进一步让同学争论:司马光为什么没有慌?当时他心里会怎么想的'?他想出了什么方法?在同学进行激烈的争论后出示课文第二幅插图,提问:哪个小伙伴能依据课文中的插图,想象出司马光砸缸救人的情景?至此,司马光在险情面前临危不惧的形象,一个“挥石救人图”就会深深地印在同学们的脑海中。
在同学们已经大致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问:别的小伙伴在险情面前都慌了,而司马光没有慌,他在想方法,并且想到了用石砸缸的方法。
司马光救人的方法与别的小伙伴叫着、喊着去找大人的方法,哪种好?为什么?那时候只有用这个方法才能救那个小伙伴吗?引导同学多角度思索问题,鼓舞同学讲出自己的独立见解,迸发求异的火花。
在同学们进行充分而激烈的争论后,使他们明白,此时只有用石头砸缸,缸破水流,人才能得救。
接着又问:你觉得司马光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你从这样事中懂得了什么?〔司马光遇事镇静,擅长动脑,是个聪慧、勇猛、机敏的孩子,我们也要像他那样,遇到危险状况不能慌,要开动脑筋想方法。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司马光》教学实录
师:同学们喜欢看动画片吗?今天,请同学们看一个动画片,名字叫《司马光》(播放动画片,由于出现故障,教师改为口述故事)
师:刚才老师讲述的是什么内容?
生:小朋友在花园里玩。
生:小朋友掉进大水缸里了。
生:古时候,有一个孩子叫司马光。
师:小朋友,掉进大水缸后,发生了什么事?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文。
生:读。
师:指名读。
生:读。
师:发生了什么事?
生:把小朋友们吓哭了。
生:有的去找大人了。
师:当时,是一个怎样的场面?
生:大家慌了。
师:作者用什么词来描写的?
生:有的……有的……
师:能否用“有的……有的……”说一句话?
生:下课了,我们有的打口袋,有的跳皮筋。
生:上课了,同学们有的看书,有的写字。
师:让我们坐上时代的列车,穿过时光,回到哪个时代的花园去看看。
生:(全体学生拿着小旗摇动做开火车状)
师:你们来到花园了吗?看到了什么?
生:来到了,看到司马光掉进水缸里了。
师:你们的心情怎么样?谁能表演一下?
生:(三名同学到前面表演——害怕、哭泣。
)
师:谁还能表演?
生:(表演)
师:表演得怎么样?
生:好。
师:我们应该怎么读呢?
生:用着急的语气读。
师:谁能读?
生:读。
师:读得怎么样?
生:没有读出着急的语气。
师:你能读吗?
生:能读(读)。
师:读得怎么样?
生:不流利,磕巴。
师:那你读读。
生:读。
师:怎么样?
生:好。
师:此时你们会想什么办法来救司马光呢?相互讨论一下。
(学生讨论)
生:给水加盐,人就漂上来了。
生:当时,没有盐,找到盐也来不及了。
生:用绳子拉。
生:小朋友拉不动的。
[
生:没有绳子。
生:往缸里放石头。
生:不行,用把人砸坏的。
生:把木板放在水缸里,司马光够着木板就得救了。
生:没有木板。
生:用石头砸缸。
师:这个办法好,用石头砸缸最好了。
你真聪明,老师奖励你一个智慧星。
师:你带领大家唱支歌吧!
(课中了律动)
师:你们想不想知道司马光是怎样救小朋友呢?请向下读。
生:齐读。
师:用笔画出描写司马光动作的词语。
生:读“司马光……一下砸破了”
师:谁能到前面表演?
生:表演。
师:哪个词表演出来了?
生:“举”、“使劲”、“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