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司马光》教学设计

《司马光》教学设计

《司马光》教学设计
《司马光》教学设计

《司马光》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文是小学阶段安排的第一篇文言文,讲述了一个广为流传的小故事。课文非常简短,用了很多贴切的动词。表现出了危急时刻司马光的冷静和机智。本文虽是文言文,但很多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文基本一致,这些词语可以让学生感受文言文和现代文的共通之处,消除他们学习文言文的畏惧心理。课文配有插图,对应着故事的结局,插图有助于学生图文对照理解课文,感受司马光爱护同伴的美好品质,激发他们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为小学三年级的学生,这是学生们第一次接触文言文,对学生们有一定难度。但是《司马光》的故事学生们都很熟悉,通过以前的学习,学生也已经积累了一些学习古诗的经验和理解字词的方法,他们对于古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和现代汉语词语的词义与古汉语词语的词语关系也已有所了解,形成了一定的借助插图、注释等方法理解古文意思的能力。同时,他们也已具有一定的按照要求提取文字的能力,所有的这些都是学习这篇课文的有利条件,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做好课堂的引导者,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学目标:

1.认识“司、跌”等5个生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结合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故事。

3.紧扣重点词句,感悟司马光聪颖机智、遇事沉着冷静的美好品质。

教学重点:参考注释、抓住重点词句等方法理解全文的意思,用自己的话说说全文的意思。

教学难点:体会司马光聪颖机智、遇事沉着冷静的美好品质。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诵读《孔融让梨》和《道边李苦》。

一、导入新课,感悟语言。

1、老师说一句话,同学们说意思。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同学们说出老师说的话和现代语言不一样,

教师小结:像这样的语言就叫“文言”,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就叫“文言文”,也叫古文。文言文非常简练,有时一句话就只有一个字,但细细品味,隐藏着很多意思在

里面。学习文言文要会想象,把一个字读成好多字,把一句话读成好多句话。今天就让我们学习一篇文言文《司马光》。(板书:司马光)。

3、学生齐读课题,师介绍“司马”是复姓。

二、初读课文,培养语感。

1. 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司马光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wèng),足跌(di)没水中。众皆(ji)弃(qì)去,光持(chí)石击瓮破之,水迸(bèng),儿得活。

后出示读音易错字:登瓮水迸

2. 有节奏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读准停顿:

(课件出示)

司马光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3. 师生承接读

师:群儿/戏于庭,

生:一儿/登瓮,

师:足跌/没水中。

生:众/皆弃去,

师:光/持石/击瓮/破之,

生:水迸,儿/得活。

4. 你问我答读

读:群儿干什么?诵:群儿/戏于庭,

读:一儿干什么?诵:一儿/登瓮,

读:发生了什么?诵:足跌/没水中。

读:其他小孩子的反应如何?诵:众/皆弃去,

读:司马光又是怎么表现的?诵:光/持石/击瓮/破之,

读:事情结果怎么样?诵:水迸,儿/得活。

5.变换格式读(ppt上竖着排列,由右往左读)

6.记忆比拼读

群儿戏于庭,(),()。众皆弃去,() ,水迸, ()。

7.去掉标点读。(配乐)

司马光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三、理解课文,感知人物。

1.理解句子的意思。

谈话引入:同学们,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下面同学们就来说说你读懂了哪些词句的意思。

要求:利用注释、插图、工具书、联系上下文、已积累的经验等方法理解文中词句。

3.古今对译读。

古文:群儿戏于庭, 现代文:一群小孩在庭院里面玩,

古文:一儿登瓮,现代文:一个小孩站在大缸上面,

古文:足跌没水中。现代文:失足跌落缸中被水淹没。

古文:众皆弃去,现代文:其他的孩子都离开了,

古文:光持石击瓮破之,现代文:司马光拿石头砸开了缸,

古文:水迸,儿得活。现代文:水从而流出,小孩得以活命。

4.一主两翼对对读。(带文)

主:群儿戏于庭, 两翼:有几个小朋友

围呀围着那大水缸

大家一起捉迷藏

调皮又欢畅

主:一儿登瓮,两翼:扑通通一声响

足跌没水中。有人掉进了大水缸

主:众皆弃去,两翼:大家全都吓坏了

慌里又慌张

主:光持石击瓮破之两翼:有一个小朋友

名字叫做那司马光

搬起一块大石头

砸向那大水缸

主:水迸,儿得活。两翼:呀哐当当一声响

流水哗啦啦往外淌

伙伴钻出那破水缸

5、学生复述故事。

6、想象补白,丰满故事。

一群小孩在庭院里面玩,他们(怎么玩?),一个小孩(玩着玩着?),就站在大缸上面,(他朝水里看,看到了?),失足跌落缸中被水淹没。(那个落水的小孩?)其他的孩子好慌张,(有的······有的······还有的······)都跑掉了,司马光灵机一动,(他心想:?)拿石头(怎样?)砸开了缸,水从而流出,小孩得以活命。(小孩和司马光会说些什么?)

7.读了课文,说说司马光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乐于助人.、机智勇敢、沉着冷静)

四、延伸拓展,以文带文。

1. 自由诵读《你读我诵》中的《孔融让梨》(p132)和《道边李苦》(p134),用横线画出表现主人公美好品质的句子,在边上批注上合适的词。

2.交流

3.作业

自选《你读我诵》中的《孔融让梨》(p132)或《道边李苦》(p134),利用丰富的想象,把它改编成一篇现代文。

板书设计:

24、司马光

乐于助人

机智勇敢

沉着冷静

课后反思:

这是同学们第一次接触文言文,为了激发孩子们热爱文言文的兴趣,不让他们产生畏难情绪,我设计了“读一读”“译一译”“说一说”“编一编”四大板块,在教学中进行层层推进,特别是在“读一读”上下足了功夫,通过划分节奏读、你问我答读、变化格式读、记忆挑战读、去掉标点读等多种形式的美读,培养学生的语感,达到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效果。因为《司马光砸缸》是一个耳熟能详的故事,同学们基本上都听过,所以在理解文言文的意思时,我没有一词一句地去解释意思,而是放手让孩子们自主学习,利用以往理解词语的方法去翻译,从同学们的发言中可见效果还可以。最后说说课文大意,也是本单元的一个训练重点,我依然由“趣”入手,在按原文复述的基础上设计了一个补白想象的创编,目的是为学生平时学会抓细节写一件具体的事而服务的,课后练习的布置也是这种指向。纵观同学们的课堂表现,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挺高涨的,跟我的配合也很默契,不足的方面也有很多,如课堂上我对

个体学生的关注还是不多,对学生的评价语也缺少针对性,对于个别偶发细节处理得不够机智,这些方面都是以后我需要在教学中大力去完善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