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学原理第三》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4.13 MB
- 文档页数:54
事故模式理论一、教学目标依据课本的要求和学生已有的知识根底和认知能力,我确定的教学目标是:(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处理事故的两种办法,学生能够知道如何初步处理事故。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合作学习事故模式理论发展,学生能够了解事故模式的发展历程。
(3)感情、态度、价值观:通过探究学习典型的事故模式理论,学生能够从这几种理论中探寻事故预防的措施。
二、重点与难点本课的教学重点:通过学习典型的事故模式理论使学生能够将事故模式理论学会并进行简单的应用。
本课的教学难点:通过学习各种事故模式理论的不同点及模式理论的发展使学生在事故模式理论中有所启示。
三、教学方法主要采取的教学方法:讲授法与讨论法。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主要渗透自主探究法、小组商量法等。
四、教学设备用具教室、教材、事先打好的材料。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本课主要采纳:复习导入法。
第二节课中讲过的事故的主要影响因素:人、物、环境、管理和事故处置。
(二)讲授新课一、事故模式理论的发展1.20世纪50年代前:机器为中心,操作者原因:①格林伍德和伍兹提出,纽伯尔德补充:“事故倾向性格”论,即把事故致因归咎于人的天性(事故倾向者);②海因里希:事故因果连锁理论:绝大部分工伤事故都是由于工人的不安全行为引起的,即使有些事故是由于物的不安全状态引起的,其不安全状态的产生也是由于工人的错误所致。
③葛登:“用于事故的流行病学方法”理论:一要考虑人的因素,二要考虑作业环境因素,三要考虑引起事故的媒介(理论的不足)。
④吉布森提出,哈登引申:“能量异常转移”论:事故是一种不正常的,或不希望的能量转移,各种形式的能量构成了伤害的直接原因。
通过控制能量或者控制能量的载体来预防伤害事故,防止能量异常转移的有效措施是对能量进行屏蔽。
2.20世纪70年代:结合信息论、系统论和控制论的观点、方法,提出了一些有代表性的事故理论和模型。
①瑟利模型、海尔模型、人失误的一般模型、金矿山人失误模型、瑟利模型的修正:人在信息处理过程中出现失误从而导致人的行为失误,进而引发事故。
第一章:1. 何谓安全,人们安全的认识可分几个阶段? 答:安全是人的身心免受外界(不利)因素影响的存在状况(包括健康状况)及其保障条件。
认识:无知(不自觉)、局部、系统、动态的安全认识阶段。
2. 何谓安全指标,本质安全化、危险物质、安全评价和固有危险度?~答:安全指标:在一定条件下,一个生产或生活系统,在完成其功能过程中,所产生的事故损失的可接受水平。
本质安全化:一般是针对一个系统和设施而言,是表明该系统的安全技术与安全管理水平达到本部门当代的基本要求。
系统可以较为安全的运行,但不表明该系统绝对不会发生事故。
危险物质:一种或若干种物质的混合物,由于他的化学、物理和毒性特性,使其具有易制爆炸、燃烧或中毒的的危险物质。
安全评价:是指对于一个生产或生活系统存在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得出系统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及其后果的严重程度。
固有危险度:是只一个生产或生活系统,由于自身功能的需要,必需具备某些设备及物料,其设备及物料失控时可能造成灾害的严重程度。
3 .安全有哪些基本特征,了解安全的基本特征有何作用?答:安全的必要性和普遍性,安全的随机性、安全的相对性、局部稳定性、经济性、复杂性、社会性、潜隐性。
作用:?4. 安全三要素,安全科学体系应包括那些方面。
?答:三要素:安全人体,安全物质,安全人与物关系。
安全科学体系:安全科学学科体系中的哲学层次一一安全观;基础科学层次一一安全学;技术科学层次一一安全工程学;工程技术层次一一安全工程。
5 .安全科学技术何时列为一级学科,其下属有几个二级学科和三级学科,这种划分是否合理?答:在国家标准GB/T13745-T1992《学科分类和代码》中,将安全科学技术列为一级学科,该学科体系是由5个二级学科和27个三级学科组成的。
不合理,2001年三月根据专家的建议和我国的实际需要,将原属于矿业工程二级学科中的安全技术及工程调整为一级学科。
6 .安全科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是什么?答:安全科学的基础理论、安全科学的应用理论与技术、安全科学的经济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