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介绍及临床应用
- 格式:pdf
- 大小:2.98 MB
- 文档页数:79
喹诺酮类药物的作用与应用原理1. 引言喹诺酮类药物是一类广泛应用于临床的抗菌药物,具有广谱、高效、低毒副作用等特点,常用于治疗多种感染性疾病。
本文将介绍喹诺酮类药物的作用和应用原理。
2. 喹诺酮类药物的作用喹诺酮类药物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发挥其作用:•DNA酶抑制:喹诺酮类药物能够与细菌DNA酶结合,抑制其活性,使细菌无法合成新的DNA链。
这会导致细菌的DNA损伤和细胞死亡。
•DNA绕组酶抑制:喹诺酮类药物还能够抑制DNA绕组酶的活性,导致DNA在细胞内不能正常进行复制和转录。
•DNA复制终止:喹诺酮类药物能够在细菌DNA链上结合并与酵素复合物形成稳定的结构,从而阻止DNA链的继续复制,导致细菌细胞死亡。
•细菌蛋白质合成抑制:喹诺酮类药物还能够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阻断细菌的生物活动,从而导致细菌的死亡。
3. 喹诺酮类药物的应用原理喹诺酮类药物在临床上的应用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抗菌谱广泛:喹诺酮类药物对细菌的抗菌谱非常广泛,可用于治疗多种细菌感染,包括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等。
•高效低毒副作用:喹诺酮类药物具有较高的抗菌活性,能够迅速降低细菌数量,并且副作用相对较少。
常见副作用包括恶心、呕吐、头痛等,但一般不会对身体造成长期影响。
•口服方便:喹诺酮类药物通常是口服给药,患者可以自行服用,不需要特殊的给药设备或技术。
•药物浓度易于调节:喹诺酮类药物的体内浓度易于调节,可以根据临床需要进行剂量调整。
这对于治疗不同严重程度的感染非常重要。
•治疗疗程短:由于喹诺酮类药物的高效性,通常只需要较短的疗程即可达到治疗效果。
4. 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足之处虽然喹诺酮类药物在临床上有很好的应用前景,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易产生耐药性:长期或滥用喹诺酮类药物容易导致细菌对其产生耐药性,这使得喹诺酮类药物在某些疾病的治疗上失去了效果。
•不适用于儿童和孕妇:喹诺酮类药物可能对儿童和孕妇的发育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在这些人群中的应用有限。
誅兽药喹诺酮类药物是指人工合成的含有42喹酮母核的抗菌药物。
具有抗菌谱广、抗菌力强、结构简单、给药方便,与其它常用抗菌药物无交叉耐药性以及价格便宜等特点,是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抗菌药物,在临床上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但是该类药物所引起的不良反应及禁忌症亦多,临床医务人员必须熟悉这类药物,才可充分发挥其治疗作用。
1特点喹诺酮类药物作用靶位是DNA促旋酶。
拓扑异构酶Ⅳ也是喹诺酮类药物的作用靶位。
从化学结构看,喹诺酮类药物大体分为奈啶酸类、吡啶并嘧啶酸类、喹啉酸类和噌啉酸类。
喹诺酮类药物按其研究的先后及抗菌性能的不同可分为1~3代。
第3代喹诺酮类由于其结构上在奈啶环的6位处引入了氟原子,在7位上都连有哌嗪环,因而统称氟喹诺酮类。
由于传统的分类方法临床意义不大,目前已被新的分类方法所代替。
第1代,奈啶酸、吡哌酸及西诺沙星作用于革兰氏阴性菌(假单胞菌除外),临床适用于非复杂性尿道感染。
第2代,诺氟沙星、洛美沙星、依诺沙星、氧氟沙星、环丙沙星作用于革兰氏阴性菌、某些革兰阳性细菌(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但不包括肺炎链球菌)和某些非典型病原体。
临床适应于治疗尿道感染、肾盂肾炎、皮肤和软组织感染。
第3代,左氧氟沙星、司帕沙星、加替沙星及莫西沙星,其作用是在第2代基础上扩大了对革兰氏阳性细菌的抗菌谱和抗菌活性。
第4代,曲伐沙星是在第3代基础上增加了抗厌氧菌的作用。
喹诺酮类药物的杀菌作用具有浓度依赖性,尤其是当血清药物浓度达到其最小抑制浓度30倍时,这种杀菌活性最显著。
但若药物浓度更高,则不利于抑制RNA和蛋白质合成,故杀菌作用反而会降低。
喹诺酮类药物口服吸收良好,口服给药达到的血药浓度可与静脉注射用药相媲美。
绝大多数喹诺酮类药物经肾排泄,然而司帕沙星、莫西沙星和曲伐沙星则通过肝脏排泄。
为避免毒性,对有肝肾功能损害患畜,喹诺酮类药物用药剂量应予调整。
绝大多数喹诺酮类药物不会因为同时进食而致吸收降低。
2应用2.1预防用药一般情况下,不主张预防用药。
喹酮类药物抗菌作用及应用喹酮类药物是一类广谱抗菌药物,具有抗细菌、抗病毒和抗寄生虫的作用。
其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干扰细菌DNA复制和细胞分裂来发挥抗菌作用。
喹酮类药物主要包括喹诺酮类和氟喹诺酮类。
喹诺酮类药物包括氧氟沙星、环丙沙星、诺氟沙星和左氧氟沙星等;氟喹诺酮类药物包括莫西沙星和加替沙星等。
这些药物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治疗泌尿系统感染、呼吸道感染、胃肠道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等。
喹酮类药物的抗菌机制主要通过抑制DNA合成和细胞分裂来发挥作用。
喹酮类药物通过与双链DNA结合,抑制DNA甲基酶的活性,从而妨碍DNA甲基化修饰和其他DNA调控途径的进行。
此外,喹酮类药物还可以阻碍DNA超螺旋的形成,降低DNA酶的活性,从而影响DNA的正常复制和修复。
喹酮类药物具有广谱的抗菌活性,可对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和一些肺炎支原体等病原体起到很好的治疗作用。
临床上常见的应用包括:泌尿系统感染,主要用于治疗尿路感染、前列腺炎等;呼吸道感染,可用于治疗细菌性肺炎、支气管炎等;胃肠道感染,可用于治疗细菌性胃肠炎、痢疾等;皮肤组织感染,可用于治疗真菌感染、表皮葡萄球菌感染等。
喹酮类药物具有广谱的抗菌活性,且通过口服给药可以迅速吸收。
这些药物主要通过肝脏代谢,通过肾脏排泄体外。
在使用这类药物时需要注意药物的剂量和用药时间,避免超剂量或过长时间的使用,以免引起细菌耐药性的产生。
除了抗菌作用,喹酮类药物还具有抗病毒和抗寄生虫的作用。
喹酮类药物可以通过抑制病毒RNA和DNA合成来发挥抗病毒作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呼吸道病毒感染等。
此外,喹酮类药物还可以通过抑制寄生虫的DNA和RNA合成来发挥抗寄生虫作用,临床上可用于治疗疟疾等寄生虫感染。
综上所述,喹酮类药物是一类广谱抗菌药物,具有抗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的作用。
其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干扰DNA合成和细胞分裂来发挥抗菌作用。
临床上广泛应用于泌尿系统感染、呼吸道感染、胃肠道感染和皮肤软组织感染等疾病的治疗。
喹诺酮类抗菌药的合理应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抗生素研究所李光辉喹诺酮类药物发展有20多年的历史了,这类药物由于它的化学结构、作用机制,不同于其他的抗菌类药物,在60年代开发最早的喹诺酮类主要是临床上的需氧革兰阴性菌。
一、喹诺酮类药物发展现状导读:喹诺酮类药物发展有20多年的历史了,这类药物由于它的化学结构、作用机制,不同于其他的抗菌类药物,在60年代开发最早的喹诺酮类主要是临床上的需氧革兰阴性菌,根据该类药物的特点其在抗感染治疗领域中发展迅速。
(一)背景情况最近几年上市的新的喹诺酮类或者称之为呼吸喹诺酮类增加了肺炎球菌和链球菌等阳性菌的抗灵活性。
同时对不典型病原体,比如说支原体,衣原体,和军团菌抗菌作用有所增强。
喹诺酮类这类药物在感染部位可以达到比较高的浓度,在一般抗菌药物不容易达到有效浓度的上皮细胞间叶里边,前列腺里面,骨头里面,他的浓度可以达到同期1-2倍,比如临床常用的抗菌药浓度是高的,另外这一大类药物的口服吸收是非常好的,我们可以先静脉后口服,这样可以做一个适当的疗法,这类药物相对于普通药物的伴衰期长,这样我们可以一天一次的给药,病人非常方便,整类药物总体的不良反应是轻微的,这类药在上面这些特点里,发展是比较快的。
该类药物的上述特点使其在抗感染治疗领域中发展迅速。
(二)发展历程70年代开发出第二代喹诺酮类,典型的代表是环丙沙星,这类药物对革兰阴性菌作用是拓宽的,同时对革兰阳性菌中,像葡萄球菌也有抗菌活性; 90年代中期,研究开发出了第三代的喹诺酮类,典型代表就是左氧氟沙星,这类药物的抗菌进一步拓宽,对化脓性链球菌有很好的作用,同时对不典型病原体,像支原体衣原体,军团菌,也可以覆盖。
进入2000年以后,研究开发出来了第四代的喹诺酮类,最典型的代表是莫西沙星、吉米沙星(2003年),抗菌谱和三代喹诺酮类一样进一步加强,目前喹诺酮类分为四代,第三代和第四代差别不是特别大,分类各家可能有不同的分类方法,总的来说,第三代第四代可统称为呼吸喹诺酮类。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临床医学论文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是一类广泛使用于临床上治疗感染的药物,它起始于20世纪70年代,目前已经成为了临床治疗感染的主要选择之一。
本文将对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发展历程、药理学、临床应用以及禁忌证和副作用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发展历程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末期。
最早的喹诺酮类药物是诺氟沙星,该药物在1978年被法国赛巴诺实验室合成成功,之后被批准在欧洲用于人类临床治疗。
1987年,美国FDA批准了左氧氟沙星的使用,标志着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在美国的正式上市,并在短时间内爆发了一股喹诺酮类药物的热潮。
到了90年代,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种类不断扩展,逐渐形成了三代、四代、甚至五代喹诺酮类药物,满足了人们对治疗感染的不同需求。
一些针对抗耐药菌的喹诺酮类药物也相继问世,如吉威肟、莫西沙星等。
得益于其特殊的药理学极优势,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成为了一类广泛应用于全球临床治疗的药物。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药理学特点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具有独特的药理学特点,可以使其在临床应用中起到独特的作用。
其抗菌机制主要是通过作用于细菌DNA拓扑异构酶,抑制DNA的合成和拓扑异构化,从而阻止细菌的复制和增殖。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抗菌作用快速,可以在短时间内快速杀灭细菌,因此常被用于严重感染的治疗。
此外,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对不同类型的细菌都具有较广泛的杀菌作用。
其药代动力学特点也非常适合于口服、静脉注射等多种给药途径,可以根据患者不同的情况来进行个性化治疗。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在临床中的应用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因其广泛的抗菌谱和良好的药代动力学特点,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感染。
常见的感染疾病类型包括胃肠道感染、尿路感染、呼吸道感染等等,其中以肺炎和尿路感染使用最为普遍。
此外,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还可以用于一些特殊感染疾病的治疗,如结核病和艾滋病合并细菌感染等。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还可以被用来治疗一些手术后感染的疾病,如切口感染、压疮感染等。
·临床药学·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合理应用探析马改大DOI :10.11655/zgywylc2019.08.065作者单位:033000山西省吕梁市人民医院药学部喹诺酮类抗生素是一种人工合成的广谱、低毒高效杀菌类药物,临床用药效果好,多用于泌尿生殖系统感染、消化呼吸系统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和性传播类疾病等,有效杀灭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结核分枝杆菌、支原体衣原体等;药物半衰期长、体内分布广泛,且与其他抗菌药物无明显交叉耐药性[1]。
临床喹诺酮类药物具有效果显著、价格低廉等优势,使得该类药物广泛应用于临床。
该类药物虽抗菌效果显著,临床仍存在用药后不良反应,且存在药物滥用、误用等不合理情况。
为探究喹诺酮类药物临床药理作用和合理应用情况,笔者随机抽取我院应用喹诺酮类药物治疗的患者共100例纳入研究并分析临床治疗和用药情况,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选择2015年8月至2018年3月我院就诊的治疗处方中含有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患者共100例。
100例中泌尿科处方35例,妇产科处方33例,呼吸科处方32例;处方类别包括口服类53例,注射类47例;100例中洛美沙星27例,氧氟沙星21例,莫西沙星20例,环丙沙星16例,左氧氟沙星12例,加替沙星4例。
对100张处方进行回顾性总结和分析,依据患者疾病情况、临床用药效果分析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抗菌效果,并通过临床现有应用情况分析合理使用方式。
2结果2.1患者用药不良反应情况分析:临床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血液系统毒性1例、中枢神经系统毒性2例、肝肾毒性4例和胃肠道反应6例;不良反应总发生率13%。
2.2喹诺酮类药物不合理使用情况分析:临床用药中存在3例重复使用,占3%,原因分析:患者同时应用注射用头孢曲松和左氧氟沙星,两药物药效相似,影响临床疗效;用法不合理3例,占3%,原因分析:喹诺酮类抗菌药存在频繁用药、过度使用情况,患者用药量过量,对疾病康复不利;与金属离子合用1例,原因分析: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可与金属离子形成鳌合物,若再与金属离子类药物共同使用可产生不溶性物质,导致患者药物吸收力降低,影响用药效果;与碘胺类合用2例,占2%,原因分析:喹诺酮类药物与碘胺类药物合用不利于患者疾病康复,有引发患者发生阻塞性疾病的危险性;与抗酸类合用2例,占2%,原因分析:喹诺酮类药物和抗酸类药物合用可引起患者对喹诺酮类药物吸收性降低、影响药物自身吸收情况,不利于药效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