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PWM信号控制舵机
- 格式:doc
- 大小:135.50 KB
- 文档页数:6
PWM方式控制遥控舵机和直流电机
遥控舵机的外观如图:
遥控舵机的控制引脚定义如下:
白:控制线
红:电源
黑:GND
注意:不同型号控制引脚的定义会有所区别。
遥控舵机的控制原理如图:
控制器在一定时间间隔(一般为20mS)内向遥控舵机送一定宽度的脉冲。
脉冲宽度为1.5mS时,遥控舵机处于居中位置。
2mS时遥控舵机处于右极限位置。
1mS 时遥控舵机处于左极限位置。
调整脉冲的宽度,可以控制遥控舵机的旋转角度。
H8/3069的工作原理
GRA和GRB是H8/3069内部的时间常数寄存器。
本例使用H8/3069F的16bit定时器0,工作于PWM模式。
遥控舵机与Kane BeBe的连接:
范例程序请参考pwm.c
直流电机是非常常见的执行元件
PWM方式控制直流电机的速度能大幅度降低功耗。
控制原理与遥控舵机一样。
TIOCA输出的占空比越大,电机的转速就越高。
电路图如下:
图中的R1是为了防止MOSFET的误动作。
H8/3069F有3个16位定时器/计数器,4个8位定时器/计数器。
都可以独立配置成PWM工作模式。
舵机的pwm控制芯片章节一:引言(约200字)在自动控制领域,舵机是一种常见且广泛使用的装置。
它可以通过接收到的脉冲宽度调制信号(PWM信号),精确地控制舵机的角度和位置。
舵机的PWM控制是通过使用专门设计的芯片来实现的。
本文将重点介绍舵机的PWM控制芯片及其原理,以及在各种应用中的优势和限制。
章节二:舵机PWM控制芯片的原理(约300字)舵机PWM控制芯片通过接收输入信号,并根据其脉冲宽度进行相应的控制。
在舵机PWM控制芯片中,输入信号的频率通常为50 Hz,具有一个周期为20 ms。
每个周期内包含一个控制信号脉冲,该脉冲的宽度在0.5 ms至2.5 ms之间变化。
当脉冲宽度为0.5 ms时,舵机转到最左边;当脉冲宽度为2.5 ms时,舵机转到最右边。
脉冲宽度在0.5 ms至2.5 ms之间的任何值都会导致舵机在中间位置之间旋转。
舵机PWM控制芯片通常包含一个定时器/计数器,用于测量输入信号的脉冲宽度。
当舵机PWM控制芯片接收到输入信号时,它会比较计数器的值与脉冲宽度,然后根据比较结果生成相应的控制信号,以驱动舵机达到所需的角度。
章节三:舵机PWM控制芯片的应用(约300字)舵机PWM控制芯片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
例如,在机器人技术中,舵机能够精确地控制机器人的关节位置,使其能够执行复杂的动作。
此外,舵机还常用于航空模型、遥控车辆、摄像机云台等应用中,以实现精确的角度控制。
使用舵机PWM控制芯片的优势在于其精确度和可靠性。
这些芯片通常具有高精度的定时器和计数器,能够准确地测量脉冲宽度,并根据测量结果生成相应的控制信号。
此外,舵机PWM控制芯片还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可以在复杂的环境中正常工作。
然而,舵机PWM控制芯片也存在一些限制。
例如,由于舵机PWM控制芯片只能控制舵机的位置,无法提供反馈信息,因此在需要精确位置控制的应用中可能不够理想。
此外,舵机PWM控制芯片的成本相对较高,因此在低成本应用中可能会面临竞争不利。
pwm控制舵机程序章节一:引言在机器人工程和自动化领域中,舵机是常用的控制组件之一。
它具有小型化、高功率密度、高稳定性和高精度控制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机械手臂、无人机、汽车模型等领域。
PWM(脉宽调制)技术是一种常用的舵机控制方法,通过调整PWM信号的占空比来控制舵机的位置和角度。
本论文将介绍PWM控制舵机的原理和实现方法,以及相关的电路设计和程序编写。
本文的目的是帮助读者理解PWM控制舵机的基本原理和实现过程,并为舵机控制系统的设计和开发提供参考。
章节二:PWM控制舵机原理2.1 脉宽调制技术脉宽调制技术是一种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的方法。
它通过改变数字信号中的脉冲宽度来模拟模拟信号的幅度变化。
在PWM控制舵机中,通常使用的是固定频率的PWM信号。
通常,脉宽调制技术通过改变脉冲的占空比(High电平的时间与周期的比值)来实现不同的输出。
2.2 舵机工作原理舵机是一种基于PWM信号控制的电机。
它通过接收PWM信号来控制转轴的角度。
舵机通常由电机、伺服控制电路和位置反馈元件组成。
伺服控制电路将接收到的PWM信号与位置反馈进行比较,并控制电机的转动来实现所需的舵机位置和角度。
章节三:PWM控制舵机的电路设计3.1 舵机电路原理图本文设计的舵机电路采用基于微控制器的PWM信号发生器和舵机驱动器。
PWM信号发生器负责产生固定频率的PWM信号,而舵机驱动器负责将PWM信号转换为电机驱动信号以控制舵机的转动。
电路的主要部分是使用可编程微控制器作为信号发生器和驱动器的核心组件。
3.2 电路参数设计本文设计的电路需要满足舵机的工作电压、驱动电流和PWM信号的频率要求。
根据所选用的舵机型号和规格,确定电路中的关键参数,包括驱动电压、最大输出电流、PWM信号频率等。
章节四:PWM控制舵机程序编写4.1 硬件初始化在编写PWM控制舵机程序之前,首先需要进行硬件初始化,包括设置PWM信号发生器和驱动器的引脚和参数,以及舵机电路的供电。
pwm舵机控制第一章:引言随着自动化技术的不断发展,舵机成为机器人、无人机、智能家居等领域中重要的执行器之一。
舵机控制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对于这些应用来说至关重要。
PWM(脉宽调制)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舵机控制中,它通过控制舵机电源的脉冲宽度来实现舵机的位置控制。
本论文将重点研究PWM舵机控制方法,并进行相关性能分析和实验验证。
第二章:PWM舵机控制原理2.1 PWM技术概述脉宽调制技术是一种通过改变控制信号的脉冲宽度来控制设备的平均功率输出的方法。
在舵机控制中,PWM技术被用于控制电源脉冲信号的宽度,进而控制舵机的角度或位置。
通常,PWM信号的高电平代表一个角度,而低电平则代表另一个角度。
2.2 PWM舵机控制原理PWM舵机控制分为两个阶段:位置检测和角度控制。
在位置检测阶段,舵机读取输入信号的脉宽,通过内部电路将其转化为相应的角度。
而在角度控制阶段,PWM信号控制舵机的转动。
具体来说,当PWM信号的脉冲宽度大于一个阈值时,舵机向一个方向转动;当脉冲宽度小于该阈值时,舵机向另一个方向转动。
第三章:PWM舵机控制方法3.1 基于PID控制算法的PWM舵机控制PID控制算法是一种常用的控制算法,可以根据目标值与实际值的误差来调整控制信号,进而实现对舵机位置的控制。
在PWM舵机控制中,可以使用PID控制算法来计算控制信号的脉冲宽度,使舵机保持在目标角度附近。
3.2 基于反馈机制的PWM舵机控制在PWM舵机控制中,可以通过添加反馈机制来提高舵机的姿态控制精度。
反馈机制可以通过使用角度传感器或加速度传感器等设备来获取舵机的实际位置信息,并将其与目标位置进行比较。
通过不断调整控制信号的脉冲宽度,可以使舵机快速准确地达到目标姿态。
第四章:实验与结果分析本章将进行一系列实验来验证PWM舵机控制方法的性能。
实验中将计算不同PWM信号脉冲宽度对舵机位置和角度的影响,并进行比较分析。
通过实验结果的对比和分析,可以评估不同的舵机控制方法的优缺点,为实际应用提供指导。
舵机驱动原理一、舵机概述舵机是一种常见的电动执行器,常用于控制机械运动或位置定位。
它通过接收控制信号,并根据信号的指令来调整输出轴的角度,从而控制连接在输出轴上的物体的运动。
舵机一般由电机、减速装置、控制电路和输出轴组成。
电机负责提供驱动力,减速装置用于降低输出轴的速度,控制电路接收控制信号并控制电机的运行,输出轴则通过转动来影响物体的运动。
二、舵机驱动方式舵机可以通过不同的驱动方式来控制,常见的驱动方式有PWM驱动和模拟驱动。
1. PWM驱动PWM驱动是通过改变控制信号的脉宽来控制舵机的角度。
通常,控制信号的脉宽范围为0.5ms到2.5ms,其中0.5ms对应一个极限角度,2.5ms对应另一个极限角度,1.5ms对应中间位置。
舵机接收到信号后,会根据脉宽的不同来确定要转动到的角度,具体转动的角度与脉宽之间存在一定的线性关系。
2. 模拟驱动模拟驱动是通过将控制信号作为模拟电压来驱动舵机。
通常,控制信号的电压范围为0V到5V,其中0V对应一个极限角度,5V对应另一个极限角度,2.5V对应中间位置。
舵机接收到信号后,会根据电压的不同来确定要转动到的角度,具体转动的角度与电压之间存在一定的线性关系。
三、舵机驱动原理舵机的驱动原理是基于控制信号的输入和输出轴的运动之间的关系来实现的。
1. PWM驱动原理PWM驱动的原理是通过改变控制信号的脉宽来改变输出轴的角度。
当控制信号的脉宽为0.5ms时,舵机会转动到一个极限角度;当控制信号的脉宽为2.5ms时,舵机会转动到另一个极限角度;当控制信号的脉宽为1.5ms时,舵机会转动到中间位置。
舵机内部的控制电路会解析控制信号,并根据脉宽的不同来控制电机的转动,从而实现角度的调整。
2. 模拟驱动原理模拟驱动的原理是通过将控制信号作为模拟电压来改变输出轴的角度。
当控制信号的电压为0V时,舵机会转动到一个极限角度;当控制信号的电压为5V时,舵机会转动到另一个极限角度;当控制信号的电压为2.5V时,舵机会转动到中间位置。
舵机驱动原理
舵机驱动原理是指通过控制信号来改变舵机的角度和位置。
舵机是一种特殊的电机,它具有精确控制角度的能力,常用于模型控制、机器人、自动控制等领域。
舵机驱动原理基于PWM(脉冲宽度调制)信号的控制方式。
PWM信号是一种周期信号,具有不同的高电平时间和周期。
舵机的驱动引脚通常接收PWM信号,其中高电平时间决定了
舵机的角度位置。
具体来说,舵机驱动原理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 生成PWM信号:控制舵机的主控设备(例如单片机)通过
定时器或其他方式生成PWM信号。
PWM信号的周期通常为
20毫秒,频率为50赫兹。
2. 设定高电平时间:根据需要控制舵机的角度位置,将主控设备中的定时器配置为合适的高电平时间。
一般来说,舵机的位置范围为0至180度,对应的高电平时间为1至2毫秒。
3. 发送PWM信号:主控设备通过GPIO口将生成的PWM信
号发送至舵机的驱动引脚。
舵机的驱动引脚接收PWM信号后,根据高电平时间来判断应该转动到哪个角度位置。
4. 舵机位置控制:舵机驱动引脚解析接收到的PWM信号,根
据高电平时间的不同调整舵机的位置。
较短的高电平时间将使舵机转向较小的角度,较长的高电平时间则使舵机转向较大的
角度。
通过不断改变发送PWM信号的高电平时间,可以实现对舵机角度位置的精确控制。
舵机驱动原理就是基于这种方式,通过控制电脉冲的宽度来实现舵机的转动。
在机器人机电控制系统中,舵机控制效果是性能的重要影响因素。
舵机可以在微机电系统和航模中作为基本的输出执行机构,其简单的控制和输出使得单片机系统非常容易与之接口。
舵机是一种位置伺服的驱动器,适用于那些需要角度不断变化并可以保持的控制系统。
其工作原理是:控制信号由接收机的通道进入信号调制芯片,获得直流偏置电压。
它内部有一个基准电路,产生周期为20ms,宽度为1.5ms的基准信号,将获得的直流偏置电压与电位器的电压比较,获得电压差输出。
最后,电压差的正负输出到电机驱动芯片决定电机的正反转。
当电机转速一定时,通过级联减速齿轮带动电位器旋转,使得电压差为0,电机停止转动。
舵机的控制信号是PWM信号,利用占空比的变化改变舵机的位置。
一般舵机的控制要求如图1所示。
单片机实现舵机转角控制可以使用FPGA、模拟电路、单片机来产生舵机的控制信号,但FPGA成本高且电路复杂。
对于脉宽调制信号的脉宽变换,常用的一种方法是采用调制信号获取有源滤波后的直流电压,但是需要50Hz(周期是20ms)的信号,这对运放器件的选择有较高要求,从电路体积和功耗考虑也不易采用。
5mV以上的控制电压的变化就会引起舵机的抖动,对于机载的测控系统而言,电源和其他器件的信号噪声都远大于5mV,所以滤波电路的精度难以达到舵机的控制精度要求。
也可以用单片机作为舵机的控制单元,使PWM信号的脉冲宽度实现微秒级的变化,从而提高舵机的转角精度。
单片机完成控制算法,再将计算结果转化为PWM信号输出到舵机,由于单片机系统是一个数字系统,其控制信号的变化完全依靠硬件计数,所以受外界干扰较小,整个系统工作可靠。
单片机系统实现对舵机输出转角的控制,必须首先完成两个任务:首先是产生基本的PWM周期信号,本设计是产生20ms的周期信号;其次是脉宽的调整,即单片机模拟PWM信号的输出,并且调整占空比。
当系统中只需要实现一个舵机的控制,采用的控制方式是改变单片机的一个定时器中断的初值,将20ms分为两次中断执行,一次短定时中断和一次长定时中断。
舵机控制pwm第一章:引言(200字左右)舵机是一种常见的电子设备,它被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化、机器人技术、航空航天等领域。
舵机的核心是PWM(脉宽调制)信号控制技术,通过调节PWM信号的占空比来控制舵机的角度位置。
本论文将重点介绍舵机控制中的PWM信号生成原理和控制算法,并深入分析其应用领域和优势。
第二章:PWM信号生成原理(300字左右)PWM信号是指固定频率和变化占空比的方波信号,它的占空比决定了舵机的角度位置。
PWM信号的生成基于定时器的工作原理,通过不断计数和比较产生特定占空比的脉冲信号。
定时器的计数周期固定,根据所设定的比较值来确定高电平的持续时间,从而控制舵机的旋转角度。
Pulse Width Modulation技术的优势在于能够精确控制舵机位置,并具有速度快、响应高、功耗低等特点。
第三章:舵机控制算法(300字左右)舵机控制算法主要分为位置控制和速度控制两种。
位置控制通过设定目标位置和当前位置的误差,利用PID(比例、积分、微分)控制算法来调节PWM信号的占空比,使舵机迅速达到目标位置并保持稳定。
速度控制则通过设定目标速度和当前速度之间的误差,根据系统的动态特性利用传统PID或者自适应控制算法来调节PWM信号的占空比,实现舵机的平滑运动。
这些控制算法需要根据具体应用需求进行优化和调整,以达到最佳控制效果。
第四章:舵机控制应用与未来发展方向(200字左右)舵机控制技术广泛应用于机器人、工业自动化、航空航天等领域。
在机器人领域,舵机可用于机器人臂、腿部关节的控制,实现多自由度的运动。
在工业自动化应用中,舵机可用于控制机械臂的旋转和伸缩操作。
航空航天领域也常用舵机来控制飞行器的舵和尾翼等部件。
未来,随着自动化技术的不断发展,舵机控制将更加智能化和精确化,并可能融合更多新的技术,如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进一步拓展舵机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范围。
第四章:舵机控制应用与未来发展方向(续)(1000字左右)4.1 机器人应用舵机在机器人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机器人的各个关节可以通过舵机控制实现灵活的运动。
舵机的工作原理舵机是一种常用于控制机械运动的电子设备,广泛应用于机器人、航模、无人机等领域。
它能够根据输入的控制信号,精确地控制输出轴的位置,实现精确的运动控制。
本文将详细介绍舵机的工作原理。
一、舵机的组成结构舵机主要由机电、减速器、位置反馈装置和控制电路组成。
1. 机电:舵机采用直流机电作为驱动源,能够提供足够的转矩来驱动输出轴的运动。
2. 减速器:舵机的减速器用于减小机电输出的转速,同时增加输出轴的扭矩,以提供更精确的控制。
3. 位置反馈装置:舵机内部装有位置反馈装置,通常是一种称为“电位器”的装置。
它通过检测输出轴的位置,将实际位置信息反馈给控制电路。
4. 控制电路:舵机的控制电路接收外部的控制信号,根据信号的脉宽来确定输出轴的位置。
控制电路通过比较输入信号与反馈信号的差异,控制机电的转动,使输出轴达到预定的位置。
二、舵机的工作原理基于PWM(脉宽调制)信号的控制。
PWM信号是一种周期性的方波信号,其脉冲宽度可以调整。
舵机通过接收PWM信号来确定输出轴的位置。
当PWM信号的脉冲宽度为最小值时,舵机的输出轴会转到一个极限位置,通常是最左侧。
当脉冲宽度逐渐增大时,输出轴会逐渐向右转动,直到达到最大脉冲宽度时,输出轴会转到另一个极限位置,通常是最右侧。
舵机的控制电路会根据输入的PWM信号脉冲宽度来控制输出轴的位置。
当输入信号的脉冲宽度与输出轴的实际位置相同时,控制电路会住手机电的转动,保持输出轴的位置稳定。
三、舵机的工作模式舵机通常有三种工作模式:位置控制模式、速度控制模式和扭矩控制模式。
1. 位置控制模式:在位置控制模式下,舵机会根据输入信号的脉冲宽度来确定输出轴的位置。
较小的脉冲宽度会使输出轴转到最左侧,较大的脉冲宽度会使输出轴转到最右侧。
2. 速度控制模式:在速度控制模式下,舵机会根据输入信号的脉冲频率来确定输出轴的转速。
较高的脉冲频率会使输出轴转动得更快,较低的脉冲频率会使输出轴转动得更慢。
在机器人机电控制系统中,舵机控制效果是性能的重要影响因素。
舵机可以在微机电系统和航模中作为基本的输出执行机构,其简单的控制和输出使得单片机系统非常容易与之接口。
舵机是一种位置伺服的驱动器,适用于那些需要角度不断变化并可以保持的控制系统。
其工作原理是:控制信号由接收机的通道进入信号调制芯片,获得直流偏置电压。
它内部有一个基准电路,产生周期为20ms,宽度为1.5ms的基准信号,将获得的直流偏置电压与电位器的电压比较,获得电压差输出。
最后,电压差的正负输出到电机驱动芯片决定电机的正反转。
当电机转速一定时,通过级联减速齿轮带动电位器旋转,使得电压差为0,电机停止转动。
舵机的控制信号是PWM信号,利用占空比的变化改变舵机的位置。
一般舵机的控制要求如图1所示。
单片机实现舵机转角控制
可以使用FPGA、模拟电路、单片机来产生舵机的控制信号,但FPGA成本高且电路复杂。
对于脉宽调制信号的脉宽变换,常用的一种方法是采用调制信号获取有源滤波后的直流电压,但是需要50Hz(周期是20ms)的信号,这对运放器件的选择有较高要求,从电路体积和功耗考虑也不易采用。
5mV以上的控制电压的变化就会引起舵机的抖动,对于机载的测控系统而言,电源和其他器件的信号噪声都远大于5mV,所以滤波电路的精度难以达到舵机的控制精度要求。
也可以用单片机作为舵机的控制单元,使PWM信号的脉冲宽度实现微秒级的变化,从而提高舵机的转角精度。
单片机完成控制算法,再将计算结果转化为PWM信号输出到舵机,由于单片机系统是一个数字系统,其控制信号的变化完全依靠硬件计数,所以受外界干扰较小,整个系统工作可靠。
单片机系统实现对舵机输出转角的控制,必须首先完成两个任务:首先是产生基本的PWM周期信号,本设计是产生20ms的周期信号;其次是脉宽的调整,即单片机模拟PWM信号的输出,并且调整占空比。
当系统中只需要实现一个舵机的控制,采用的控制方式是改变单片机的一个定时器中断的初值,将20ms分为两次中断执行,一次短定时中断和一次长定时中断。
这样既节省了硬件电路,也减少了软件开销,控制系统工作效率和控制精度都很高。
具体的设计过程:例如想让舵机转向左极限的角度,它的正脉冲为2ms,则负脉冲为20ms-2ms=18ms,所以开始时在控制口发送高电平,然后设置定时器在2ms后发生中断,中断发生后,在中断程序里将控制口改为低电平,并将中断时间改为18ms,再过18ms进入下一次定时中断,再将控制口改为高电平,并将定时器初值改为2ms,等待下次中断到来,如此往复实现PWM信号输出到舵机。
用修改定时器中断初值的方法巧妙形成了脉冲信号,调整时间段的宽度便可使伺服机灵活运动。
为保证软件在定时中断里采集其他信号,并且使发生PWM信号的程序不影响中断程序的运行(如果这些程序所占用时间过长,有可能会发生中断程序还未结束,下次中断又到来的后果),所以需要将采集信号的函数放在长定时中断过程中执行,也就是说每经过两次中断执行一次这些程序,执行的周期还是20ms。
软件流程如图2所示。
如图2产生PWM信号的软件流程
如果系统中需要控制几个舵机的准确转动,可以用单片机和计数器进行脉冲计数产生PWM信号。
脉冲计数可以利用51单片机的内部计数器来实现,但是从软件系统的稳定性和程序结构的合理性看,宜使用外部的计数器,还可以提高CPU的工作效率。
实验后从精度上考虑,对于FUTABA系列的接收机,当采用1MHz的外部晶振时,其控制电压幅值的变化为0.6mV,而且不会出现误差积累,可以满足控制舵机的要求。
最后考虑数字系统的离散误差,经估算误差的范围在±0.3%内,所以采用单片机和8253、8254这样的计数器芯片的PWM信号产生电路是可靠的。
图3是
硬件连接图。
图3PWA信号的计数和输出电路
基于8253产生PWM信号的程序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定义8253寄存器的地址,二是控制字的写入,三是数据的写入。
软件流程如图4所示,具体代码如下。
//关键程序及注释:
//定时器T0中断,向8253发送控制字和数据
void T0Int() interrupt 1
{
TH0 = 0xB1;
TL0 = 0xE0; //20ms的时钟基准
//先写入控制字,再写入计数值
SERVO0 = 0x30; //选择计数器0,写入控制字
PWM0 = BUF0L; //先写低,后写高
PWM0 = BUF0H;
SERVO1 = 0x70; //选择计数器1,写入控制字
PWM1 = BUF1L;
PWM1 = BUF1H;
SERVO2 = 0xB0; //选择计数器2,写入控制字
PWM2 = BUF2L;
PWM2 = BUF2H;
}
图4基于8253产生PWA信号的软件流程
当系统的主要工作任务就是控制多舵机的工作,并且使用的舵机工作周期均为20ms时,要求硬件产生的多路PWM波的周期也相同。
使用51单片机的内部定时器产生脉冲计数,一般工作正脉冲宽度小于周期的1/8,这样可以在1个周期内分时启动各路PWM波的上升沿,再利用定时器中断T0确定各路PWM波的输出宽度,定时器中断T1控制20ms的基准时间。
第1次定时器中断T0按20ms的 1/8设置初值,并设置输出I/O口,第1次T0定时中断响应后,将当前输出I/O口对应的引脚输出置高电平,设置该路输出正脉冲宽度,并启动第2次定时器中断,输出I/O口指向下一个输出口。
第2次定时器定时时间结束后,将当前输出引脚置低电平,设置此中断周期为20ms的1/8减去正脉冲的时间,此路PWM信号在该周期中输出完毕,往复输出。
在每次循环的第16次(2×8=16)中断实行关定时中断T0的操作,最后就可以实现8路舵机控制信号的输出。
也可以采用外部计数器进行多路舵机的控制,但是因为常见的8253、8254芯片都只有3个计数器,所以当系统需要产生多路PWM信号时,使用上述方法可以减少电路,降低成本,也可以达到较高的精度。
调试时注意到由于程序中脉冲宽度的调整是靠调整定时器的初值,中断程序也被分成了8个状态周期,并且需要严格的周期循环,而且运行其他中断程序代码的时间需要严格把握。
在实际应用中,采用51单片机简单方便地实现了舵机控制需要的PWM信号。
对机器人舵机控制的测试表明,舵机控制系统工作稳定,PWM占空比 (0.5~
2.5ms 的正脉冲宽度)和舵机的转角(-90°~90°)线性度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