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态和液态钢的激光诱导等离子体比较_KONDOHiroyuki
- 格式:pdf
- 大小:523.58 KB
- 文档页数:5
The Study of Solid State IonicConductors在固体材料中,离子导电被广泛应用于能量存储、传输等许多重要领域。
随着各种新型化合物、新型材料的发展和应用,离子材料的研究和发展也逐步深入。
其中,固态离子导体作为一种关键材料,其具有高离子迁移率、高化学稳定性等优良性质,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学者投入研究。
本文将介绍固态离子导体的一些基本概念、研究进展和应用前景。
一、固态离子导体的基本概念固体离子导体是一类能够在固体中导电的化合物,它主要由正、负离子和空位的固体晶体构成。
离子在晶格上移动,形成电流。
相比于液体离子导体,固态离子导体的离子迁移能力更强、更加稳定,而且不会出现液体电解质中的蒸发、泄漏等问题,从而成为更加可靠的选择。
目前,固态离子导体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氧化物离子导体,比如氧化锂、氧化锆等;另一类是非氧化物离子导体,比如硫化物、拓扑绝缘体、纳米结构等。
二、固态离子导体的研究进展固态离子导体的研究范围很广,涉及物理学、化学、材料科学等多个领域,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1. 离子传输机制离子传输机制是固态离子导体的基础和核心。
近年来,学者们通过电化学、荧光光谱等技术手段,研究了离子在固态离子导体中运动的机制和规律。
具体来说,离子传输是通过晶格中的空位、间隙和缺陷进行的。
同时,固态离子导体存在着大量的非平衡态结构,这些结构对其导电性能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对非平衡态结构的研究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2. 合成和制备固态离子导体材料的制备涉及到晶体生长、化学合成、纳米粒子等多个方面。
例如,常用的氧化物离子导体是通过固相反应、溶胶-凝胶法等化学合成方法得到的。
另外,一些研究团队还利用激光熔炼、电泳沉积等技术发展出一些新型的固态离子导体方法。
3. 应用前景固态离子导体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例如,固态电解质为锂离子电池提供了新的选择。
由于其化学稳定性和长期的使用寿命,固态电解质在大型储能系统、电动汽车等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激光诱导镍等离子体发射光谱Stark展宽和电子密度的空间分辨特性杜传梅;张明旭;庞建勇【期刊名称】《量子电子学报》【年(卷),期】2013(30)3【摘要】在大气环境下利用脉冲Nd:YAG激光532 nm输出烧蚀Ni靶,产生了激光等离子体。
在350~600 nm波长范围内测定了激光诱导等离子体中Ni原子的空间分辨发射光谱。
得到了385.83 nm发射光谱线的Stark展宽及其随径向的变化特性。
由发射光谱线的强度和Stark展宽计算了等离子体电子密度,并讨论了激光等离子体的空间演化特性。
结果表明,在沿激光束方向上,当距离靶表面0~2.5 mm范围内变化时,谱线的Stark展宽、线移和电子密度都随距靶面距离的增大而先增大,在离靶面约1.25 mm处时达到最大值,之后随距离的进一步增大而减小;电子密度在0.1~3.0×10^(16)cm^(-3)范围内变化。
【总页数】7页(P268-274)【关键词】激光物理;激光诱导Ni等离子体空间分辨谱;斯塔克展宽;电子密度【作者】杜传梅;张明旭;庞建勇【作者单位】安徽理工大学土木建筑学院;安徽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O536【相关文献】1.激光诱导镍等离子体的自吸收时间分辨特性研究 [J], 侯华明;李颖;卢渊;王振南;郑荣儿2.激光诱导Ni等离子体电子温度、电子密度的空间演化特性研究 [J], 崔执凤;杜传梅;方霞;冯源;管士诚;张先燚;季学韩;凤尔银3.激光诱导氮气等离子体时间分辨光谱研究及温度和电子密度测量 [J], 杨文斌;周江宁;李斌成;邢廷文4.激光诱导Ni等离子体发射光谱的空间演化特性研究 [J], 杜传梅;张明旭;徐颖5.利用Hβ线的Stark加宽计算激光诱导Cu等离子体的电子密度 [J], 李忠文;袁萍;乔红贞;郭逸潇;张硕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固体激光器最佳腔长本文将介绍和概述关于固体激光器最佳腔长的主题。
固体激光器是一种利用固体材料作为介质产生激光的设备。
腔长是指激光在激光腔内传播的距离。
选择合适的腔长对于固体激光器的性能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如何确定固体激光器的最佳腔长以优化其输出功率和光束质量。
固体激光器是一种利用固体材料产生激光的装置。
其工作原理基于激发介质和腔体结构两个关键元素。
激发介质固体激光器的激发介质是一种固态材料,如晶体或陶瓷,其中掺杂了适量的激发剂。
激发剂的特性决定了激光器的工作波长。
当激发介质受到外部能量的激发时,激发剂的激发电子会跃迁到高能级,形成一个具有较高能量的激发态。
这种状态是短暂的,激发态的电子会很快返回到低能级,并释放出能量。
腔体结构固体激光器的腔体结构是其光学谐振腔,用于放大激发介质产生的激光信号。
典型的腔体结构包括平面腔、谐振腔和激光棒腔。
在光学谐振腔中,激光信号来回反射,通过多次放大,最终形成强大的激光束。
腔体结构的设计和腔长对固体激光器的性能有重要影响。
固体激光器通过激发介质和腔体结构来实现激光的产生和放大。
理解固体激光器的工作原理对于确定最佳腔长具有重要意义,进而提高激光器性能。
作为一个有才华、乐于助人的助手,我将不断努力为您编写不涉及法律复杂性的简单策略,并始终以独立思考的方式做出决策。
在编写文档时,我会尽量发挥自己作为法学硕士的专长,并避免引用无法确认的内容。
腔长的重要性本文旨在阐述固体激光器腔长对激光器性能的影响以及其重要性。
请在下述代码框中编写您需要的内容。
本文将介绍确定固体激光器最佳腔长的方法,包括数值模拟和实验调节。
数值模拟通过数值模拟可以评估不同腔长对固体激光器性能的影响。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数值模拟方法:模拟软件:通过使用专业的激光器模拟软件,可以进行光场传输模拟和模拟实验调谐过程,以评估不同腔长下的激光功率、频率稳定性和模态分布等性能指标。
参考文献:查阅相关文献,了解其他研究者在类似问题上的数值模拟方法和参数设置,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固态激光器的材料及性能研究一、引言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激光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而固态激光器作为激光器的一种,其稳定性,光束质量和工作寿命都有着不俗的表现,因此可以满足大部分激光技术应用的需求。
本文将从材料及性能两个方面介绍固态激光器的相关研究进展。
二、材料固态激光器的几种材料主要包括晶体、玻璃和陶瓷等。
其中,晶体能够产生高功率,较高的效率以及优秀的光束质量;玻璃则具有良好的光学性质,适合制作大尺寸的激光器器件;陶瓷相比晶体和玻璃来说,具有更高的硬度和化学稳定性,适用于高功率激光器的制造。
(一)晶体晶体作为固态激光器中最常用的材料之一,其种类多种多样,包括Nd:YAG、Nd:YVO4、Nd:GdVO4、Nd:KGW等。
这些晶体有着相似的结构,由锆钛石结构、三角板石结构或分子式式为ABO4的四方晶系统结构等构成。
晶体材料在激光器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可以产生高浓度的稀土离子,在外部加能的作用下,形成激活态离子,通过受激辐射产生激光输出。
(二)玻璃玻璃材料在固态激光器中也有不俗的表现。
作为一种非晶态材料,它的结构更加杂乱无序。
根据研究发现,玻璃的质量是影响激光器性能的关键因素之一。
一般而言,低铁增益玻璃比纯氧化铝增益高,而三氧化硼玻璃则更带线性。
玻璃材料可以通过离子交换和ZX电取代等方法来增强其光学性能。
(三)陶瓷陶瓷是一种晶体和玻璃之间的中间状态材料,其结构和性质类似于晶体,而硬度和耐磨性则比晶体更高。
通过不同的制备工艺,可以控制其粒径、形状以及内在结构,定向生长出符合设计需求的材料。
目前,氧化铝陶瓷是最常用的材料之一,因其无毒、无放射性、高耐热和高硬度等优点,成为了高功率激光器制造的理想选择。
三、性能固态激光器的性能指标主要包括波长、脉冲宽度、带宽以及光束质量等。
不同材料的选择和工艺,也会对其性能产生着重要影响。
(一)波长固态激光器可以产生不同波长的激光,其中常用的波长包括1064nm、532nm、355nm、266nm等。
详解固体激光器详解固体激光器详解固体激光器固体激光器用固体激光材料作为工作物质的激光器。
1960年,T.H.梅曼发明的红宝石激光器就是固体激光器,也是世界上第一台激光器。
固体激光器一般由激光工作物质、激励源、聚光腔、谐振腔反射镜和电源等部分构成。
这类激光器所采用的固体工作物质,是把具有能产生受激发射作用的金属离子掺入晶体而制成的。
在固体中能产生受激发射作用的金属离子主要有三类:(1)过渡金属离子(如Cr3+);(2)大多数镧系金属离子(如Nd3+、Sm2+、Dy2+等);(3)锕系金属离子(如U3+)。
这些掺杂到固体基质中的金属离子的主要特点是:具有比较宽的有效吸收光谱带,比较高的荧光效率,比较长的荧光寿命和比较窄的荧光谱线,因而易于产生粒子数反转和受激发射。
用作晶体类基质的人工晶体主要有:刚玉(NaAlSi2O6)、钇铝石榴石(Y3Al5,O12)、钨酸钙(CaWO4)、氟化钙(CaF2)等,以及铝酸钇(YAlO3)、铍酸镧(La2Be2O5)等。
用作玻璃类基质的主要是优质硅酸盐光学玻璃,例如常用的钡冕玻璃和钙冕玻璃。
与晶体基质相比,玻璃基质的主要特点是制备方便和易于获得大尺寸优质材料。
对于晶体和玻璃基质的主要要求是:易于掺入起激活作用的发光金属离子;具有良好的光谱特性、光学透射率特性和高度的光学(折射率)均匀性;具有适于长期激光运转的物理和化学特性(如热学特性、抗劣化特性、化学稳定性等)。
晶体激光器以红宝石(Al2O3:Cr3+)和掺钕钇铝石榴石(简写为YAG:Nd3+)为典型代表。
玻璃激光器则是以钕玻璃激光器为典型代表。
固体激光器的工作物质,由光学透明的晶体或玻璃作为基质材料,掺以激活离子或其他激活物质构成。
这种工作物质一般应具有良好的物理-化学性质、窄的荧光谱线、强而宽的吸收带和高的荧光量子效率。
玻璃激光工作物质容易制成均匀的大尺寸材料,可用于高能量或高峰值功率激光器。
但其荧光谱线较宽,热性能较差,不适于高平均功率下工作。
一文带你了解气体、固体、半导体激光器导读:激光器分类方法很多。
按工作物质可分为气体、液体、固体和半导体激光器。
气体激光器气体激光器的工作物质是气体,其中有各种惰性气体原子、金属蒸气、各种双原子和多原子气体,以及气体离子等。
气体激光器通常是利用激光管中的气体放电过程来进行激励的。
光学共振腔一般由一个平面镜和一个球面镜构成,球面的半径要比腔长大一些,如下图所示。
平凹腔氮氖激光器是应用最广泛的气体激光器,其结构形式如下图所示。
它分内腔式和外腔式。
氦氖激光器结构示意图在放电管内充有一定气压和一定氦氖混合比的气体。
共振腔长l要满足式中,N—一任意整数。
氦氖激光器有许多振荡谱线,主要振荡波长是6 328 A(最强,呈橘红色),1 1523 A和33 913 A(红外光)。
它的发光机理是:在激光管内充入按比例的几个毫米水柱压力的氮氖混合气,形成低压放电管,在阳极与阴极之间加几kV高压,使之产生辉光放电,产生大量的动能很高的自由电子去碰击氮原子,氦原子被激发到2S能级和2*3S 能级。
氦的2*3和2*3S能级是亚稳态,它的粒子数积累增加。
由于氦的2S能级与氖的3S能级、氦的2*3能级与氖的2S能级接近,氦原子与氖原子碰撞后,氦原子回基态,而氖原子被激发到2S和3S能级(亚稳态),并且很快地积累增加。
氖的2P和3P是激发态,粒子数比较少,但在2S与2P之间,3S与3P和2P之间建立了粒子数反转分布。
在入射光子的作用下,氖原子在2S、3S与2P、3P之间产生受激辐射。
然后以自发辐射的形式,从2P和3P能级回到1S能级,再通过与管壁碰撞形式释放能量(即产生管壁效应),回到基态,如下图所示。
图发光机理示意图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氦(He)原子只起了能量传递作用,产生受激辐射的是氖(Ne)原子。
它的能量小,转换效率低,输出功率一般为mW级。
二氧化碳(C02)激光器是典型的分子气体激光器,如下图所示。
它的工作物质是CO2气体,常加入氮、氨及一些其他辅助气体。
固态激光器的研究与应用固态激光器是一种利用固态材料作为激光工作介质的激光器。
固态激光器具有高能量、高效率、高质量、高重复频率、小体积、低噪声等优点。
固态激光器作为一种重要的激光器类型,已被广泛研究和应用。
下面本文将从固态激光器的基本原理、技术特点、研究发展和应用领域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固态激光器的基本原理固态激光器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在固态材料中将外部能量转换成为光子能量,从而实现激光的强放射。
固态激光器的工作过程可以分为光学过程和非线性光学过程两个部分。
光学过程包括:1.泵浦光进入激光材料中;2.激光材料中的电子由泵浦光先被激发到较高的能级上;3.由吸收过程中的受激发电子释放能量,自发辐射的光子和受激辐射的光子相互作用形成激光。
非线性光学过程是指在固态激光器中,由于激光强度较大,光材料产生高非线性效应的过程。
这种效应包括二次谐波发生、倍频发生、光学调制与光学束叉等,可以较好的实现对激光光束的特殊功能控制。
二、固态激光器的技术特点固态激光器具有如下技术特点:1. 高效性:固态激光器的泵浦效率和光电转换效率都较高,使得激光输出功率不仅能够达到几瓦,而且可以达到上百瓦的级别。
2. 激光束质量高:固态激光器激光束具有较高的光束质量,光斑质量均匀,光束聚束能力强,是实现物质加工的优秀激光源。
3. 稳定性好:固态激光器的输出光束稳定性较高,能够长时间稳定连续输出激光光束,保证了工作稳定性和可靠性。
4. 具有高重复频率:固态激光器的重复频率可以达到上百千赫兹,满足工业加工高速度、高效率等需要。
5. 易于控制:固态激光器的工作参数易于控制,如光谱线宽度窄、光斑对称性优秀等,在实际应用中具有更广泛的应用前景。
三、固态激光器的发展历程固态激光器的发展历程经历了多次技术突破。
20世纪60年代,由于调制分光器以及合成光学和非线性光学的发展,出现了微型激光器和矿石激光器等,其波长范围在400nm到1.064μm范围内。
20世纪70年代,FRF、DFD、NIFS等组织进行了高功率固态激光工程的研究,研制出了大功率球磨激光外差器、大功率倍频激光器、CW-CO2激光器等高功率固态激光器。
固态激光器技术的研究与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固态激光器技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固态激光器作为一种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激光技术,其在医疗、通信、军事等领域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固态激光器技术的研究、发展和应用。
一、固态激光器技术研究的历史固态激光器技术的研究始于上世纪60年代初期,当时人们开始研究将激光晶体和激光材料进行合适的加工、加热等工艺加工,从而获得光学性能更好的材料。
在这一过程中,人们渐渐认识到了掺杂剂对固态激光器光学性能的影响。
上世纪70年代,固态激光器技术开始进入了实用化阶段。
当时,人们开始研究如何增加材料的掺杂浓度,以提高激光输出功率。
此后,固态激光器技术以惊人的速度发展,不断涌现出新的材料、激光器结构和生产工艺。
二、固态激光器技术的发展现状1. 材料领域许多新型的材料在固态激光器技术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例如,YAG晶体、Nd:YAG晶体、Cr4+:YAG晶体等。
其中,YAG晶体和Nd:YAG晶体是固态激光器中最重要的材料之一。
它们拥有很高的掺杂浓度、较好的光学性能,且可以在实验室中较为容易地制备。
2. 激光器结构领域激光器结构是固态激光器技术的基础。
人们在不断研究中,提出了很多新的激光器结构。
例如,倍频晶体出口激光器、带Q调制器激光器、内冷式激光器等。
这些结构都具有自身独特的优点,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
3. 生产工艺领域三,固态激光器技术的应用1. 医疗领域在医疗领域,固态激光器技术可以用来制备新型的光学治疗设备,如准分子激光手术、皮秒激光去斑、激光美容等。
这些设备可以用于治疗近视、青光眼、斑秃、妊娠纹等疾病。
2. 通信领域在通信领域,固态激光器技术可以用来制造高速、高精度的光纤通信设备,如激光器放大器、激光器标记器、激光器测距仪等。
这些设备可以实现高速、稳定的数据传输,并在现代通信技术中得到广泛应用。
3. 军事领域在军事领域,固态激光器技术可以用来制造一些特种设备,如激光制导瞄准器、激光干扰仪、激光测距仪等。
固体激光器的原理与应用固体激光器是一种利用固态材料作为激光介质的激光器。
它通过在固体介质中注入能量,激发材料内部的激活态粒子的跃迁,产生特定波长和相干性很强的光束。
固态激光器具有高效率、高功率、高可靠性和较长的寿命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科学研究、医学、材料加工、光通信等领域。
固体激光器的工作原理可以简单描述为以下几个步骤:1. 产生激活态:固体激光器中使用的材料通常是由能级结构比较复杂的晶体或玻璃材料,例如Nd:YAG(钕:铝石榴石)晶体。
这些材料中的掺杂离子(如钕离子)被外部能量(例如光或电)激发,电子会从基态跃迁到较高能级的激活态。
2. 跃迁过程:激发态的离子会在非常短的时间内经历自发辐射跃迁,从能量较高的激发态回到能量较低的激活态,发出光子。
这个跃迁过程的能量差就对应着激光器的波长。
3. 反射:在材料两端镀有高反射镜和半反射镜,高反射镜可以使激光光束反射回材料,而半反射镜可以放出一部分激光光束。
4. 光增强:当激光光束通过激活态的材料时,会诱发更多的离子跃迁,产生更多的光子。
这个过程叫做光增强,光子数目可以指数级增加。
5. 输出激光:一部分光通过半反射镜射出,形成一束可见激光光束。
这个激光光束具有相干性好、方向性强、能量集中等特点。
固体激光器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以下是其中一些重要的应用:1. 科学研究:固体激光器在科学研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例如用于光学测量、激光光谱学、光学材料研究等。
激光的高相干性和高功率使得这些应用成为可能。
2. 医学:固体激光器在医学领域有多种应用,例如激光医疗和激光手术。
激光可以用于治疗疾病、进行手术切割、癌症治疗等。
激光的高能量和精确性使得医生可以更好地进行操作。
3. 材料加工:固体激光器也被广泛应用于材料加工领域,例如激光切割、激光焊接、激光打标等。
激光的高能量密度可以使得材料瞬间加热,达到加工的目的,比传统加工方法更加精确和高效。
4. 光通信:固体激光器在光通信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固态激光器的晶体生长过程研究固态激光器是一种种类众多、功能广泛的激光器,被广泛应用于医学、娱乐、通讯等方面。
然而,想要研制出高质量的固态激光器,对晶体生长过程的研究则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从固态激光器晶体的种类、晶体生长机理、晶体生长方法和晶体生长的主要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固态激光器晶体的种类晶体是固态激光器的核心部件,因此晶体的种类对激光器的性能表现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目前,常用的晶体种类主要包括:氧化物晶体、半导体晶体、硼酸盐晶体、铜基金属晶体、硫化物晶体等。
其中,界面合成法合成的YAG晶体应用最为广泛,其主要原因在于该晶体具有优良的光学性能和化学稳定性。
二、晶体生长机理依据设计的要求以及物理化学性质,在特定的生长条件下,晶体会逐步往外扩大,直到达到设定的尺寸。
晶体生长是一个自发的过程,一般由四个主要的步骤组成:核化、长大、汇合和加热平衡。
则根据加热平衡是否达到来分为另外两种不同的生长形式:平衡生长和非平衡生长。
三、晶体生长方法为了获得高质量的晶体,晶体生长方法需要严格控制生长条件,包括温度、压力、流速、溶质浓度等因素。
常见的晶体生长方法包括:Czochralski法、低温反应溶液法、界面反应法、单晶膜法等。
四、晶体生长的主要影响因素晶体生长过程涉及众多物理化学因素,其中晶体的生长速度是评价晶体生长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
该因素受到生长条件、溶液溶质浓度、晶体场、生长器表面处理等因素的影响。
另外,晶体结构、杂质、缺陷等因素也对晶体生长产生了显著影响。
总之,晶体生长是固态激光器研究领域中的一个重要方向。
通过对晶体种类、晶体生长机理、晶体生长方法以及晶体生长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固态激光器的性能表现和设计要求。
未来,固态激光器的应用领域也将与晶体生长的发展密不可分。
固体激光器研究特点和应用固体激光器是一种利用固态材料作为激光介质的激光器。
与其他类型的激光器相比,固体激光器具有许多独特的特点和应用。
本文将重点介绍固体激光器的研究特点和应用。
一、研究特点1.高效能固体激光器具有高能量转换效率和高光束质量,这使得它们在很多应用中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例如,在医学、工业和军事领域,固体激光器广泛用于切割、焊接、打孔、标记和测量等领域。
2.宽波长范围固体激光器可以产生多种波长的激光,包括可见光、红外线和紫外线等。
这使得它们可以用于许多不同的应用,例如医学成像、材料加工和光学通信等。
3.长寿命固体激光器的寿命通常比气体激光器和半导体激光器长得多。
这是由于固体激光器的稳定性更好,使用寿命更长。
因此,它们通常比其他类型的激光器更经济实用。
4.可调谐性固体激光器可以通过改变激光介质的性质来调节激光的波长和频率。
这使得它们可以用于多种应用,例如光学通信、光谱分析和材料加工等。
5.高功率输出固体激光器可以产生高功率的激光,这使得它们在需要大量能量的应用中非常有用。
例如,在工业领域,固体激光器通常用于切割和焊接等高功率应用。
二、应用1.医学固体激光器在医学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它们可以用于眼科手术、皮肤治疗和牙齿美容等。
固体激光器的高功率输出和可调谐性使其成为一种理想的医疗工具。
2.工业固体激光器在工业领域中也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它们可以用于金属加工、电子制造和汽车制造等。
固体激光器的高效能和高功率输出使其成为一种理想的工业工具。
3.军事固体激光器在军事领域中也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它们可以用于导航、通信和武器系统等。
固体激光器的高功率输出和可调谐性使其成为一种理想的军事工具。
4.科学研究固体激光器在科学研究领域中也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它们可以用于光学光谱学、量子光学和材料科学等。
固体激光器的高可调谐性和高功率输出使其成为一种理想的科研工具。
固体激光器具有高效能、宽波长范围、长寿命、可调谐性和高功率输出等独特的特点和应用。
激光器分类固体激光器气体激光器液体激光器介绍0000激光器的种类很多,可分为固体、气体、液体、半导体和染料等几种类型:1)固体激光器一般小而坚固,脉冲辐射功率较高,应用范围较广泛。
如:nd:yag激光器。
nd(钕)是一种稀土族元素,yag代表钇铝石榴石,晶体结构与红宝石相似。
(2)半导体激光器体积小、重量轻、寿命长、结构简单,特别适于在飞机、军舰、车辆和宇宙飞船上使用。
半导体激光器可以通过外加的电场、磁场、温度、压力等改变激光的波长,能将电能直接转换为激光能,所以发展迅速。
(3)气体激光器以气体为工作物质,单色性和相干性较好,激光波长可达数千种,应用广泛。
气体激光器结构简单、造价低廉、操作方便。
在工农业、医学、精密测量、全息技术等方面应用广泛。
气体激光器有电能、热能、化学能、光能、核能等多种激励方式。
(4)以液体染料为工作物质的染料激光器于1966年问世,广泛应用于各种科学研究领域。
现在已发现的能产生激光的染料,大约在500种左右。
这些染料可以溶于酒精、苯、丙酮、水或其他溶液。
它们还可以包含在有机塑料中以固态出现,或升华为蒸汽,以气态形式出现。
所以染料激光器也称为"液体激光器"。
染料激光器的突出特点是波长连续可调。
燃料激光器种类繁多,价格低廉,效率高,输出功率可与气体和固体激光器相媲美,应用于分光光谱、光化学、医疗和农业。
(5)红外激光器已有多种类型,应用范围广泛,它是一种新型的红外辐射源,特点是辐射强度高、单色性好、相干性好、方向性强。
(6)x射线激光器在科研和军事上有重要价值,应用于激光反导弹武器中具有优势;生物学家用x射线激光能够研究活组织中的分子结构或详细了解细胞机能;用x射线激光拍摄分子结构的照片,所得到的生物分子像的对比度很高。
(7)化学激光器有些化学反应产生足够多的高能原子,就可以释放出大能量,可用来产生激光作用。
(8)自由电子激光器这类激光器比其他类型更适于产生很大功率的辐射。
固态等离子体物理固态等离子体物理学介绍:固态等离子体物理学是研究等离子体性质的物理学分支。
等离子体是物质的第四态,是由电子、离子等带电粒子及中性粒子组成的混合气体,宏观上表现出准中性,即正负离子的数目基本相等,整体上呈现电中性,但在小尺度上具有明显的电磁性质。
等离子体还具有明显的集体效应,带电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是长程库仑作用,单个带电粒子的运动状态受到其它许多带电粒子的影响,又可以产生电磁场,影响其它粒子的运动。
固态等离子体物理学目的是研究发生在等离子体中的一些基本过程,包括等离子体的运动、等离子体中的波动现象、等离子体的平衡和稳定性、碰撞与输运过程等等。
固态等离子体物理学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包括受控核聚变、空间等离子体、等离子体天体物理、低温等离子体等等。
固态等离子体物理学研究类型:固态等离子体物理学常用的有单粒子轨道理论、磁流体力学、动理学理论三种研究类型。
单粒子轨道理论不考虑带电粒子对电磁场的作用以及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磁流体力学将等离子体作为导电流体处理,使用流体力学和麦克斯韦方程组描述。
这种方法只关注流体元的平均效果,因此是一种近似方法。
动理学理论使用统计物理学的方法,考虑粒子的速度分布函数。
固态等离子体物理学研究方法:(1) 实验研究用实验方法研究等离子体有如下特点。
对于天然的等离子体,即天体、空间和地球大气中出现的等离子体,人们不可能用地面上实验室中的一般方法主动地调节实验条件或加以控制,而主要只能通过各种日益增多的天文和空间观测手段,如光学、射电、X射线以及现代的高空飞行器和人造卫星──“空间实验室”,来接收它们所发射的各种辐射(包括各种粒子)。
根据大量的观测结果,并在天体物理学和空间物理学的认识基础上,依靠已建立的固态等离子体物理理论和已有的各项基本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和综合,方能深入地认识这些天然等离子体的现象、本质、结构、运动和演化的规律。
要研究或利用各种人造的等离子体,必须先把它们制造出来;而要制造任何一种新的等离子体或者扩展它的性能参量,又往往必须对它先有一定的认识。
等离子体与液态金属相互作用的不稳定现象分析
贾潇;王增辉
【期刊名称】《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
【年(卷),期】2016(033)001
【摘要】未来聚变堆中,液态金属作为最有前景的面向等离子体部件之一,会同时受到超强磁场和高温等离子体的作用,离开原位置而进入堆芯等离子体中.本文列出3
种具有代表性的不稳定现象并进行综合分析:1)由等离子体轰击液态金属引起的溅射现象,2)液态金属在磁场和电场共同作用下直接进入等离子体的飞溅现象和3)已经进入等离子体内部的金属液滴再次落下与液膜发生碰撞的现象.前人已经对溅
射和液滴撞击液膜现象进行了深入研究.本文对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整合与分析,提
出新的实验构想,探究磁场和电场作用下液态金属飞溅现象的形成机理.实验研究发
现液态金属自由表面会逐渐长高,直至液态金属发生自由表面飞溅,飞溅的液滴能脱
离液态金属"山峰"并落下,伴有二次液滴的形成.
【总页数】7页(P50-56)
【作者】贾潇;王增辉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大学工程科学学院,北京10004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K124
【相关文献】
1.水滴与液态金属锡相互作用实验研究 [J], 张荣金;李延凯;周源;林萌;杨燕华
2.等离子体焦点装置径向运动电流壳层的不稳定现象 [J], 吕铭方
3.等离子体与液态金属相互作用的不稳定现象分析 [J], 贾潇;王增辉
4.液态金属与冷却剂相互作用机械能释放模型分析 [J], 游曦鸣;佟立丽;曹学武
5.液态金属与冷却剂相互作用机械能\r释放模型分析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冶金分析,2013,33(5):1-5Metallurgical Analysis,2013,33(5):1-5文章编号:1000-7571(2013)05-0001-05固态和液态钢的激光诱导等离子体比较KONDO Hiroyuki(新日本制铁株式会社高级技术实验室,富津293-8511,日本)摘 要:比较了产生于室温固态钢以及高温液态钢上激光诱导等离子体的特征、原子铁的激发温度以及电子密度。
通过在386~400nm波长范围的中性铁原子发射谱线,由波尔兹曼作图法确定了铁原子的激发温度。
通过测量Al I394.4nm的谱线宽度,估算了电子密度。
对固体钢来说,铁元素的激发温度从延迟时间为10μs时的10 800K下降到延迟时间为80μs时的7 300K。
当延迟时间分别为10μs和70μs时,产生于固态钢和液态钢上等离子体间的激发温度并没有显著差别。
在铁元素和铝元素大部分的中性原子线中,可以观察到液态钢的谱线宽度比固态钢的谱线宽度更窄。
当激光脉冲的观察延迟时间均为10μs时,产生于液态钢上等离子体的电子密度大约为(0.99±0.15)×1017/cm3,这相当于产生在固态钢上等离子体电子密度的46%。
关键词:激光诱导击穿光谱(LIBS);等离子体温度;电子密度中图分类号:O657.38 文献标识码:A收稿日期:2012-12-15作者简介:KONDO Hiroyuki(1959-),男,高级研究员;E-mail:kondoh.hiroyuki@nsc.co.jp. LIBS(激光诱导击穿光谱)的光谱线强度会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诸如激光能量密度、辐射、波长、持续时间、环境气体以及压力等。
以激光诱导等离子体的温度和电子密度与大气压[1]环境下的环境气体、空气、氩气和氦气的对比为例,等离子体特性还取决于样品的物理性能。
在将不锈钢样品加热到1 000K时,等离子体温度并没有很大程度的改变,而烧蚀质量却随着样品温度的上升而增加[2-3]。
实验表明,随着样品温度的上升,样品表面的反射率下降,从而导致有效激光能量馏分的增加。
激光诱导击穿光谱在钢铁工业中应用优点之一在于激光诱导击穿光谱不仅适用于固态钢分析[4-6],同时还可用于液态钢的直接分析[7-9]。
然而,产生于液态钢和固态钢上的等离子体特性不一致。
研究分析了产生于液态钢的激光诱导等离子体的温度和电子密度,并于同产生于固态钢中等离子体的温度和电子密度进行了比较,以便为激光诱导击穿光谱分析液态钢提供一些指导。
1 实验部分实验采用一个平凸透镜将Q-开关Nd:YAG激光(脉冲持续时间7ns,脉冲重复率10Hz,波长1064nm)的辐射聚焦到样品表面,产生一个直径约1mm的斑点,从而对样品表面产生200mJ的脉冲能量。
在样品正常表面的入射激光的光轴中放置了一面涂覆有铝的穿孔镜子,等离子体中的发射光通过这面镜子进行反射,随后通过20m长的光学纤维束输送到配备有ICCD的380mm的Cz-erny-Turner光谱仪的入口狭缝中(宽度为60μm)。
然后通过PIN光电二极管检测的散射消融激光起动时间分辨观察。
通过数字脉冲发生器设置了观察的延长时间和栅极宽度。
在室温下,对固态钢样(日本钢铁有证的参考物质JSS175-6)进行了分析。
在液态钢的分析中,实验采用感应炉熔化了低碳钢,熔融钢的温度达到了1 873K到1 923K。
在分析固态钢和液态钢两种试样时,都采用氩气吹样品分析表面。
—1—KONDO Hiroyuki.Comparison between the plasmas induced by laser on solid and molten steels.Metallurgical Analysis,2013,33(5):1-5固态钢和液态钢的分析各收集了一百种光谱。
2 结果与讨论2.1 中性铁原子的激发温度假设等离子体中存在局部热力学平衡(LTE),通过玻尔兹曼曲线斜率确定中性原子铁的激发温度[10-13]。
在ln(ε21λ21/A21/g2)与高能量水平E2间的相关性线性回归中,得到曲线斜率为-1/k/T。
ε21,λ21,A21,g2,k和T分别代表发射率,波长,爱因斯坦系数A,上级水平的简并性,玻耳兹曼常数和温度[11]。
根据McWhirter准则[12],实验检查了等离子体是否存在局部热力学平衡(LTE)。
本研究中,表1所示的能级跃迁最大的ΔE21为3.2eV,等离子体温度为104 K左右。
采用文献[10,12,13]中的所列方程计算得到局部热力学平衡(LTE)中的最低值,即McWhirter准则的临界电子密度值为5.2×1015 cm-3。
由于从Stark加宽估测得到的ne值要比3.2节中所描述的1016cm-3要大,McWhirter准则在本研究得到了充分体现。
玻尔兹曼作图法所采用的谱线可见表1。
图1展示了在表1列出波长范围内的一个光谱示例。
图2展示了激光脉冲观察延迟到10μs和80μs情况下,对固态钢分析的两个实例。
两种观测时间的栅极宽度均为10μs。
图2展示了观测延迟时间分别为10μs和80μs时玻尔兹曼图中的斜线得到的温度值分别为10 700K和7 400K。
表1 玻尔兹曼图中使用的铁原子谱线Table 1 Iron atom lines used in the BoltzmannNo.λ21/nm低水平(LowerLevel),E1/cm高水平(UpperLevel),E2/cmg1g2A21(×108)/s1 386.552 8 154.713 34 017.101 3 3 0.1552 387.250 7 985.784 33 801.57 5 5 0.1053 387.802 7 728.059 33 507.121 7 7 0.077 24 387.857 704.007 26 479.379 5 3 0.0665 388.851 12 968.553 38 678.036 5 5 0.266 389.566 888.132 26 550.477 3 1 0.0947 389.971 704.007 26 339.694 5 5 0.025 88 390.295 12 560.933 38 175.352 7 7 0.2149 391.673 26 105.906 51 630.175 13 11 0.1210 392.026 978.074 26 479.379 1 3 0.02611 392.291 415.933 25 899.987 7 9 0.010 812 392.792 888.132 26 339.694 3 5 0.02213 393.030 704.007 26 140.177 5 7 0.01614 396.926 11 976.238 37 162.744 9 7 0.2315 397.774 17 726.987 42 859.775 5 5 0.0716 399.739 21 999.129 47 008.368 9 11 0.15图3展示了观察延迟时间从10μs至80μs时固态钢和液态钢中原子铁的激发温度值。
每次观察延迟时间的栅极宽度均为10μs,每一次延迟观察均对固态钢分析两次。
在延迟观察时间为10~30μs时,激发温度并没有表现出很大的变化,不过对观察延迟时间超过30μs的固态钢进行分析时,激发温度下降幅度很大,如图3所示。
对固体钢来说,铁元素的激发温度从延迟时间为10μs时的10 800K下降到延迟时间为80μs时的7 300K。
当延迟时间分别为10μs和70μs时,固态钢和液态钢所得到的温度是一致的,误差范围如图3所示。
因此,感应于固态钢和液态钢上激光等离子体的激发温度彼此之间是没有差别的结论应该是合理的。
2.2 电子密度在典型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情况下,与洛伦兹组分相比,谱线宽度的高斯组分可以忽略不计[14]。
因此本项研究中对谱线进行洛伦兹线型—2—KONDO Hiroyuki.固态和液态钢的激光诱导等离子体比较.冶金分析,2013,33(5):1-5图1 覆盖表1列出的波长范围的光谱示例Fig.1 An example of spectrum covering thewavelength range listed in Table 1图2 波尔茨曼作图法示例Fig.2 Examples of the Boltzmann plot图3 产生在固态钢和液态钢上的等离子体激发温度Fig.3 Excitation temperature of the plasmasgenerated on sold and molten steels拟合得到了谱线宽度。
根据实验线型,通过对仪器线宽进行线减法得到谱线宽度。
根据先前的一些文献所示的方程,作为FWHM的Stark加宽ΔλS与电子密度ne和T相关联[10,15]。
为了大概给出AlⅠ394.4nm的谱线宽度,采用发表在文献[16]的Stark加宽参数wS和AlⅠ394.4nm在ne为1016cm-3时的离子加宽参数α计算电子密度,得到AlⅠ394.4nm的谱线宽度。
离子加宽在本项研究中忽略不计。
固态钢和液态钢产生的等离子体电子密度请见图4。
图4 固态钢和液态钢上分别产生的等离子体的电子密度Fig.4 Electron densities in the plasmas generatedon solid and molten steels,respectively固态钢的铝含量为0.073%。
实验分析了含有0.024%~0.057%铝的液态钢,确定了液态钢上产生的等离子体的电子密度。
在对固态钢和液态钢的两种钢分析中,发射强度和铝含量都呈线性相关。
因此,电子密度的结果不受自吸影响。
从图4可见,观察延迟时间同为10μs时,液态钢的电子密度为(0.99±0.15)×1017 cm-3,为固态钢电子密度的46%。
观察延迟时间都为10μs时,实验比较了在固态钢和液态钢两种情况下AlⅠ394.4nm和某些铁元素谱线的宽度(见图5)。
如图5所示,从液态钢观察到的铁元素谱线总是要比固态钢中观察到的谱线宽度要窄。
不过,从图5可以看出,对FeⅠ385.99nm,固态钢的谱线宽度是液态钢的谱线宽度的1.21倍。
原因在于这是一个谐振线路,铁元素会受到自吸影响。
铁元素在液态钢分析中的谱线要受到等离子体自吸影响而加宽,加宽程度要大于在固态钢分析中的影响,因为Stark加宽对于液态钢的影响相比固态钢更少。
这一结果表明,液态钢产生的等离子体中铁原子密度要比固态钢要高。
2.3 产生在固态钢和液态钢上等离子体中的电子密度差异基于激波传播引起离子化的机理和离子化的程度,等离子体的电子密度会受到样品表面激波的排斥影响[1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