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药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模式的创新及实践
- 格式:pdf
- 大小:87.73 KB
- 文档页数:3
制药工程专业策划书3篇篇一《制药工程专业策划书》一、专业背景与现状制药工程是一门融合化学、生物学、药学和工程学的交叉学科,旨在培养具备制药工程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能够从事药品研发、生产、管理等工作的专业人才。
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重视和医药行业的快速发展,制药工程专业的需求日益增长。
然而,目前该专业在教学、实践等方面仍存在一些不足,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二、培养目标培养具有扎实的化学、生物学、药学和工程学基础,掌握制药工程基本理论和技能,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够在制药企业、科研机构、药品监管部门等从事药品研发、生产、管理和质量控制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三、课程设置1. 基础课程:包括高等数学、大学物理、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生物化学等。
2. 专业核心课程:药物化学、药剂学、药理学、制药工艺学、制药设备与车间设计、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等。
3. 实践课程:实验课、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等。
四、教学方法1. 理论教学:采用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等方式,使学生系统掌握专业知识。
2. 实践教学:通过实验、实习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 案例教学:结合实际案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实践教学环节1. 实验教学:开设基础化学实验、专业实验等,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思维。
2. 课程设计:安排制药工艺设计、设备选型等课程设计,提高学生的工程设计能力。
3. 生产实习:组织学生到制药企业进行实习,了解实际生产过程和工艺。
4. 毕业实习:安排学生到相关单位进行毕业实习,为毕业后的就业做好准备。
六、师资队伍建设1. 引进具有丰富教学和实践经验的教师,充实师资队伍。
2. 鼓励教师参加学术交流和培训,提高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3. 建立教师与企业的联系,促进产学研合作。
七、教学设施建设1. 完善实验室设备和仪器,满足实验教学的需要。
2. 建设模拟制药车间,为学生提供实践教学场所。
制药工程课程设计课程建设与实践作者:易学文来源:《科技创新导报》 2013年第29期易学文(四川理工学院四川自贡 643000)摘要:在《制药工程课程设计》课程建设过程中,总结了以往教学过程中的经验和不足,探讨了该教学环节的目的和教学指导原则,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想法,探索了该教学环节的考核形式。
关键词:实践教学制药工程课程设计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3)10(b)-0255-02制药工程专业是我国教育部1998年新设立的本科专业, 是为适应现代医药工业快速发展而设立的专业。
按照《高等学校制药工程专业评估方案》对于制药工程相关实践教学内容及体系的规定,制药工程专业须设置与制药工程相关的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环节等实践性教学内容[1]。
其中课程设计环节不少于2周,2学分,且要独立设置课程。
1 高校制药专业在工程设计教学实践环节的现状目前国内大部分理工学院的制药工程专业,分别来源于生物工程和化(学)工工艺两个方向,目前分别设置生物制药和化学制药两个专业方向。
目前,一些制药工程专业关于制药工程设计的课程设置为《药厂及车间设计》,教学方式为讲授教方式,然后在第八学期直接让学生进入毕业设计环节。
这种课程设置有一定优势,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到有关制药工程设计的一些基础概念和基础理论知识,再结合教师布置的与各种制药生产方式相关的小论文,学生在一定程度上能对各种药物制剂和化学制药工程设计的内容、工作程序、技巧等有一定的掌握。
在毕业环节中,学生可以把在课程中学习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设计当中去,达到一定的训练效果。
但这种教学方式有不足之处。
虽然学生学到的理论知识丰富,但是因为缺乏实际设计操作锻炼,对实际设计当中一些问题没有初步分析能力。
教师布置的课后分组小课题,由于各种因素的限制,学生没有得到很好地锻炼,为了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学生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的问题的能力、逐步形成正确的设计理念;同时,也为了配合国家教育部对制药工程专业的评估,使制药工程专业课程体系设置更加规范,我们需要对现有课程体系作出相应的改革,增加《制药工程课程设计》的教学环节。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制药工程专业建设实践与探索发布时间:2021-10-13T02:08:10.899Z 来源:《工程建设标准化》2021年7月14期作者:陈媛媛[导读] 随着市场经济在迅猛发展,社会在不断进步,我国制药产业的不断转型升级和快速发展陈媛媛身份证号码:41280119870110****摘要:随着市场经济在迅猛发展,社会在不断进步,我国制药产业的不断转型升级和快速发展,对适应社会需求的制药工程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提升制药工程专业建设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对牡丹江医学院制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实践教学、教学方法和手段等方面进行改革与探索,培养具有较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制药工程应用型人才,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关键词:制药工程;社会需求;专业建设引言目前,我国的医药工业发展十分迅速,因此需要大量通晓制药专业知识,又具有工程能力的高级人才。
制药工程专业是涵盖了化学、药学、生物学和工程学的综合学科。
建设制药工程专业要符合学院的转型发展战略,要迎接挑战,不断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以及实验经费的投入,优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从而逐步形成自身的特色,培养出专业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1鼓励学生参与一些教学材料的准备及制作我们利用假期带领学生直接参与药用植物标本的采集及制作的全过程。
植物标本中包含了物种的大量信息,通过标本可以直观地了解植物的形态结构与生理特征,还可利用标本进行植物鉴别,是植物分类研究和植物区系分布研究的重要依据,也是进行植物资源调查、植物开发和保护活动必不可少的资料。
经过植物植株的采集及标本制作的整个过程,学生对药用植物学、生药学、天然药物化学、中药鉴定学等课程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都有了明显的提高。
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爱护植物的意识。
2建立以项目设计为核心的工程能力培养实践毕业设计是学生们在学校的最后一项作业,全程由教师指导,学生独立立项并完成,毕业设计是训练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技能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
制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实践【摘要】制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一直是制药专业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现实中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针对当前实践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针对性的改革方向,包括教学方法的更新和实践环节的设计。
教学方法更新可以通过引入新的教学技术和工具,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实践环节设计则需要更加贴近实际生产,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真正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
本文还对一些成功的案例进行了分析,并总结出经验和教训。
结论部分对整个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实践进行了总结反思,并展望未来,指出了需要进一步努力的方向和重点。
通过本文的研究和探讨,有望为制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和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制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现状分析、改革方向、教学方法更新、实践环节设计、案例分析、总结反思、展望未来1. 引言1.1 制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实践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制药行业的快速发展,制药工程专业已成为众多学子追逐的热门专业之一。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难以适应日益复杂和多元化的制药行业需求,实践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
制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实践,旨在通过更新教学方法、设计实践环节和案例分析,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使他们更好地适应未来制药行业的发展需求。
本文将分析目前制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探讨改革方向,介绍教学方法更新的重要性,介绍实践环节设计的要点,并通过案例分析来展示实践教学的价值。
通过总结反思和展望未来,希望能为制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实践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路和参考。
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培养更多优秀的制药工程人才而不懈努力!2. 正文2.1 现状分析当前,制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传统的实践教学方式主要以实验室操作和实习实践为主,存在着教学资源不足、实践环节单一、教学内容滞后等情况。
很多学校实验室设备陈旧、实验内容与产业需求脱节,导致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较为欠缺。
制药工程论文题目一、最新制药工程论文选题参考1、制药工程专业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的教学实践2、地方高校制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状况调查3、制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研究与实践4、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育制药工程技术人才5、制药工程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6、制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7、面向区域经济建设制药工程专业学科的研究与实践8、制药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培养探索9、关于制药工程专业课程设置的设想10、制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11、制药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的探讨12、制药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13、制药工程专业生物化学教学随笔14、制药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15、以教育科研促进制药工程专业课程改革16、产学研基地建设培养创新型制药工程人才17、制药工程学教材的内容和特点18、制药工程专业学科建设的研究与实践19、制药工程专业学科建设的研究与实践20、制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与探索二、制药工程论文题目大全1、新型制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研究2、制药工程专业生产实习新模式的探讨与实践3、对制药工程专业内涵的探讨4、制药工程专业物理化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5、制药工程专业建设实践与发展6、浅谈制药工程专业英语词汇教学7、制药工程专业生产实习的改革与实践8、基于卓越计划的制药工程专业工程实践能力的实践教学改革9、探索制药工程本科专业培养方案新思路10、制药工程专业本科课程体系研究11、药学和制药工程专业开放实验的实践和思考12、面向医药产业培养制药工程创新人才13、在生物与制药工程专业中加强实践教学方法的探讨14、基于CDIO理念的制药工程类专业工程素质培养体系建立与对策15、制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16、制药工程专业药物分析教学改革的探讨17、制药工程本科专业实验课程体系的探讨18、符合GMP标准的制药工程专业实验室建设与实践19、浅议制药工程专业药物分析课程的教学20、制药工程教育与GMP三、热门制药工程专业论文题目推荐1、制药工程学2、制药工程专业实习体系探讨3、制药工程——牛磺酸配合物的合成与应用研究进展4、地方高校如何建设制药工程专业5、校企合作培养制药工程卓越工程师人才的探索与实践6、制药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探讨7、制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中的人才培养新思路8、制药工程专业微生物学教学改革与探讨9、制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10、制药工程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11、地方工科院校制药工程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12、制药工程专业产学结合“3+1”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研究13、制药工程实验一体化课程改革初探14、制药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和内容建设的探索与实践15、制药工程专业微生物学教学改革与实践16、构建设计竞赛平台,培养制药工程创新人才17、农业院校制药工程专业建设浅见18、宽口径教学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探索与实践——以青岛科技大学制药工程专业为例19、制药工程专业认识实习的实践与思考20、制药工程专业发展方向四、关于制药工程毕业论文题目1、制药工程2、制药工程本科专业建设研究3、21世纪初高校制药工程本科专业建设构想4、我国高等院校制药工程本科专业调研5、美国制药工程教育一瞥6、国外高校制药工程专业教育7、制药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与教学实践8、三维打印成形技术在制药工程中的应用9、改革制药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创新人才培养平台10、制药工程专业实验室建设研究11、校企合作联合培养高层次制药工程专业人才12、制药工程专业生产实习模式探讨13、论加速建立现代化中药制造工业的若干制药工程技术问题14、制药工程高等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对策15、制药工程专业产学研教育模式研究16、高层次制药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17、国内外制药工程本科教育课程建设的比较18、制药工程专业生产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9、制药工程学科内涵与本科专业课程设置20、面向21世纪加快制药工程新专业建设步伐五、比较好写的制药工程论文题目1、制药工程专业药物化学课程教学方法探讨2、新形势下制药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3、中药制药工程专业建设特色与发展思路4、制药工程专业认识实习模式探讨5、制药工程专业实习基地的建设与维护6、加强实验教学考核培养制药工程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7、制药工程专业有机化学教学改革探索8、制药工程专业毕业实践教学环节的探索及体会9、制药工程专业药理学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10、制药工程专业毕业论文选题中的几点体会11、制药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模式的创新及实践12、制药工程专业药物化学实验与有机化学实验教学存在问题与课程整合探讨13、高校制药工程专业的学科建设14、加强制药工程专业学生工程素质教育的实践15、多相流和颗粒流态化技术在制药工程领域中的应用16、制药工程专业药理学理论课教学改革探索17、对广西中医学院制药工程专业后期教学的探讨18、制药工程专业药物化学课程建设与教学方法浅析19、制药工程专业药物合成实验教学改革与探索20、中药制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基于CDIO理念的卓越制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1. 引言1.1 CDIO理念的起源CDIO理念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由麻省理工学院、斯德哥尔摩皇家理工学院、丹麦科技大学和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等院校共同提出。
CDIO分别代表“Conceive(概念), Design(设计), Implement(实施), Operate(操作)”这四个英文单词的首字母,旨在强调工程教育应当贯穿整个工程实践过程,重视学生的工程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CDIO理念的核心理念是从工程实践出发,通过团队合作、项目驱动和跨学科学习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工程素养和实践能力。
通过CDIO教育模式,学生能够深入了解工程领域的实际需求,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的技巧。
CDIO理念的提出对工程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引领了整个工程教育领域的变革。
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采用CDIO教育理念,将其融入到教学实践中,以培养更符合社会需求的工程人才。
在制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中,CDIO理念也得到了广泛应用,为培养具备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卓越制药工程人才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和支持。
1.2 卓越制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性卓越制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设是现代制药行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随着制药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市场需求的不断增长,对于具备全面素质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
通过建立符合行业需求的卓越制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更可以为制药企业输送具备国际竞争力的高端人才,推动制药行业的持续发展。
卓越制药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是推动制药企业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的关键。
优秀的制药工程人才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适应行业的发展需求,积极参与科技创新,并能够在新产品研发、工艺改进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为企业带来更大的竞争优势。
卓越制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是提高我国制药产业整体竞争力的关键。
制药工程中的创新思维与实践在当今的医疗领域,制药工程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关乎着人们的健康和生命质量,也是推动医药产业发展的关键力量。
而在制药工程领域,创新思维与实践的结合则成为了突破困境、实现进步的关键因素。
制药工程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它融合了化学、生物学、工程学以及医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和技术。
其目标是研发、生产出安全、有效、质量可控的药物,以满足临床治疗的需求。
然而,随着疾病的复杂性不断增加,传统的制药方法和技术逐渐面临挑战,这就迫切需要创新思维的注入来推动制药工程的发展。
创新思维在药物研发过程中体现得尤为明显。
过去,药物研发往往依赖于随机筛选和经验性的实验,效率低下且成功率不高。
而如今,基于靶点的药物设计成为了主流。
这种方法通过深入研究疾病发生的分子机制,确定关键的靶点,然后有针对性地设计和筛选药物分子,大大提高了研发的效率和成功率。
例如,针对肿瘤细胞表面特定受体的靶向药物的研发,就是创新思维在药物研发中的成功应用。
通过对肿瘤细胞生物学行为的深入研究,发现了一些特异性的受体,如 HER2 等,然后设计出能够特异性结合这些受体的抗体药物,如曲妥珠单抗,显著提高了肿瘤治疗的效果。
除了药物研发,制药工艺的创新也是提高药物质量和降低生产成本的关键。
传统的制药工艺可能存在着能耗高、环境污染大、产品质量不稳定等问题。
而通过引入新的技术和方法,如连续化生产、绿色化学工艺等,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
连续化生产能够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和连续化,减少人为操作带来的误差,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的稳定性。
绿色化学工艺则注重使用环境友好的原料和溶剂,减少废弃物的产生,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在制药工程的创新实践中,跨学科合作也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不同学科背景的专家和学者汇聚在一起,共同攻克难题。
例如,化学工程师与生物学家合作,开发新的药物传递系统;医学专家与制药工程师合作,进行临床试验和药物评价。
这种跨学科的合作能够充分发挥各个学科的优势,产生协同效应,加速创新成果的产生。
制药工程专业实验三维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践摘要:针对目前制药工程专业实验的工学底蕴不足等问题,构建了新的基于“卓越计划”的制药工程专业实验三维课程体系。
该课题体系由基础实验、创新研究实验和药物生产车间工艺设计实验组成,覆盖药物合成研究开发的全生命周期,对提高学生的工程设计能力、工程管理能力、工程经济意识以及科研创新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关键词:制药工程专业实验三维课程体系工程能力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6(b)-0000-00制药工程专业实验课程与药物合成反应、药物化学、化学制药工艺学等理论课程关系紧密,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加深对这些理论课程的理解,还可逐步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勤于思考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1-3]。
制药工程专业实验课程教学的最大误区在于高度类似药物化学专业实验课程,这和制药工程专业成立的背景有关。
1998年教育部首次批准成立制药工程专业,该专业由原化学制药、生物制药(部分)、中药制药(部分)及制剂工程等专业整合而成,主要是应用化学、药学、工程学、管理学及相关学科的理论和技术解决药品生产过程中的工程技术问题,实现药品生产的规模化和质量管理的规范化[4-6]。
要顺利达成制药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必须深刻认识该专业和上述药学专业的不同点,即制药工程专业更注重解决药物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工程技术难题。
那么在制药工程专业实验的教学中该如何体现这些不同点呢?我们在多年的工程化教学中累积了一些教学经验,2007年我校张珩教授主讲的课程“制药工艺设计”获批国家精品课程,2008年我校制药工程专业获批国家教育部首批特色专业,2010年我校制药工程教学团队获批国家级教学团队,2011年我校作为省属本科院校率先跻身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这些为我们构建基于“卓越计划”的制药工程专业实验三维课程体系指明了研究方向[7]。
1 制药工程专业实验三维课程体系的构成元素制药工程专业实验三维课程体系由基础实验、创新研究实验和药物生产车间工艺设计实验三部分组成。
第八届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申请简表推荐学校(盖章):武汉理工大学成果科类:工学申报等次:二等奖一、成果主要创新点1.制定了学校制药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的新标准,建设了企业课程、前沿理论与实验课程、仿真课程、优质资源共享等系列课程,设计了相应的实践教学与质量保障体系。
从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出发,以多途径、多层面实践教育为突破口,聘请企业导师,完善师资结构,完善教学内容;改变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途径和教学场地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途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
2.构建了与制药企业协同育人的新机制,成立教学团队,保障创新教育可持续发展组建了由院系负责人、企业负责人、任课教师组成的实践教育指导委员会,保障实践教育的开展、确保其教育质量。
采用利益共享机制,建设校企合作实践与创新教育基地,构建新型校企协同育人机制。
组建包括企业教师在内的实践教学团队,培养教师梯队,确保创新教育与工程教育可持续发展。
3. 开创了制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新途径,实现教学、科研和实践互动,培养“双能”人才走出课堂,“虚实”结合,开设仿真课程及企业课程,建设校内实习实训车间,将部分课堂教学内容转到校内实训车间和工程实践教育中心车间讲授,并让学生动手操作。
充分利用药学省级重点学科、科研基地、实践平台等,实行“双导师”制,开展多种科技活动,组织多种形式的竞赛,进行不同层面的工程训练,培养具有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双能”人才。
二、成果主要内容概述本成果以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为目标,以校企协同、科教协同为基础,在教育厅和学校共11项教研项目支持下,主要进行了以下改革与实践:①建立了学校制药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的新标准,②建立保障机制,确保以提高创新能力为核心的培养质量;③聘请企业导师,组建包括企业教师、教学名师在内的实践教学团队,培养教师梯队,确保创新教育可持续发展;③重视学科交叉,重构课程模块,改变实验教学的内容与模式,开设企业课程,充分利用科研基地,开设前沿理论与实践课程;④搭建平台,开创实践教学的新途径,培养具有较强工程实践能力的创新人才。
制药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模式的创新及实践祝宏 刘永琼 巨修练 胡学雷武汉工程大学化工与制药学院 (武汉 430073)摘 要 根据制药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结合实际工作经历,依学生现有的专业理论基础所设计,通过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的手段,使学生首次在制药工程工艺设计中,实现了物料衡算、能量衡算、设备选型计算、换热器传热系数校核、有关工程经济的同步联动计算和设计结果的即时动态显示,提高了设计计算精度和设计效率;学生从中深刻领会到制药车间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的基本程序、原则和方法,树立正确的设计理念,取得了满意的教学效果;同时提出加强制药工程专业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关键词 制药工程;毕业设计新模式;计算机辅助设计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应用已经渗透到各学科的每一个领域,那种利用纸和笔进行计算、绘图的历史终将被计算机辅助设计(C omputer Aided Design,C AD)所替代。
C AD就是建立起某种模式和方法,使计算机按照人的意图,去进行分析和计算,作出判断和选择,最后输出满意的结果,它把人类的逻辑推理、学习联想、富于创造性的优点与计算机高速、精确、信息存贮量大的特性结合起来,通过人机交互技术融为一体,从而使两者的优势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用C AD手段来进行车间工艺设计,具有效率高,计算准确,管理数据方便,查找、修改数据容易,绘图快捷和准确,数据与图的联动性强,可动态显示、重复利用、按需打印等普通手工设计无法具备的优点。
目前C AD技术已成为我国企业提高自身技术素质,增强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但目前设计人员中熟练掌握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的不多,所以培养掌握现代设计人才已成为一项迫切的任务,这就要求在组织教学内容时,除了向学生传授常规设计方法内容外,还要加强C AD与分析,增加现代设计方法与先进C AD软件的应用等教学内容,使学生的知识结构符合21世纪人才的需求。
毕业设计是教学计划中最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之一,它的基本要求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用以分析、解决工程、科研、社会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得到工程设计方法和科研能力的初步训练,同时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方法,树立严谨的治学态度、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
毕业设计也是学生即将完成学业的最后一个重要环节,它既是对所学知识的全面检验、总结和综合应用,又为今后走向社会的实际工作铸就了一个良好的开端,优秀的毕业设计可以使学生的设计思路和创新理念得到很好的展现,充分体现设计者对知识掌握和运用的熟练程度,优秀的设计方案还能够推广应用。
就制药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的实践教学而言,各兄弟院校都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可供借鉴,但为本课程配套的C AD设计环节却没有成熟的教学模式可以参考。
因此,根据制药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结合本校制药工程专业教师所具有的实际工作经历,学院对制药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模式进行了探索和实践,初步形成了一套较完整的C AD毕业设计模式。
一、C AD毕业设计大纲、题目与设置原则11C AD毕业设计大纲(1)C AD毕业设计的目的与任务通过本环节的学习,使学生掌握C AD的基本工作程序、原则和方法,掌握制药工艺流程设计、物料衡算、能量衡算、设备选型、车间工艺布置设计等的C AD步骤,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计算机知识和专业知识,特别是用C AD方法解决制药工程车间工艺设计实际问题的能力,从技术上的可行性与经济上的合理性两个方面树立学生正确的设计思想,提高学生计算机编程及运用计算机设计绘图的能力。
(2)C AD毕业设计的基本环节①毕业实习时间为4周,详细了解实习车间的生产工艺流程、控制点、主要工序操作、控制方法、操作条件、主要设备的结构、尺寸和性能及工作原理;熟悉实习产品的能源条件、节能措施、“三废”防治及综合利用、实习车间的布置、技术安全、实习车间的生产组织和技术管理情况;掌握实习产品的技术经济指标、实习车间曾出现过和现存的问题、曾采取或打算采取的改进措施。
②C AD毕业设计时间为11周,首先按毕业实习收集的实际生产过程信息,确定生产工艺、绘制工艺流程框图,结合工程实际指导学生查阅所需资料及检索相关规范标准,从技术可行性和经济合理性两方面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
③将采集到的工艺参数、估测经验参数和物性常数分别编入电子表格数据库,编制物料衡算、能量衡算、设备选型计算、换热器传热系数校核和有关工程经济的计算程序模块。
—71—药学教育2005年第21卷第5期收稿日期:2005208202。
作者简介:祝宏(1963-),男,湖北武汉人,硕士,副教授,从事药物合成与制药工程研究。
④绘制随电子表格数据库内容变化、即时显示设备位号变动的带控制点工艺流程图、物料流程图、主要设备的平立面布置图和部分设备的局部配管图,且能动态输出物料流程图中的计算内容,编制含程序计算模块的设计说明书。
⑤设计考核、评定成绩。
(3)C AD 毕业设计的考核、评分方法设计考核的内容含设计说明书与图纸的质量,说明书内容是否完整,文字表达是否简洁、清楚,程序模块能否进行联动计算,工作界面是否友好,可读性、可移植性是否强,设备选型与车间布置是否合理、先进,主要设备总装图结构是否正确,图纸表达是否规范,图面是否整洁、清楚等。
C AD 毕业设计结束后,由指导教师以及相关教师主持毕业设计答辩会,学生分别进行汇报和答辩,这既增强了学生的工程观念,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成绩评定按百分制记分。
(4)C AD 毕业设计要求①针对每个设计题目均编写有设计任务书,规定了设计说明书包括的内容,设计参考资料目录,绘制图纸的要求,给每个学生发1份设计任务书。
②要求学生一律采用计算机编程计算、制图,并进行指导。
③工艺参数、估测经验参数和物性常数必须分别编入电子表格数据库的不同区域,以便学生到实验室自行研究核实。
④除建立电子表格数据库时直接键入工艺参数、估测经验参数和物性常数外,其它计算过程均必须采用引用方式操作。
21C AD 毕业设计题目设置原则所选设计题目均来源于我校教师或毕业生曾经承担或正在主持的工程设计的一部分,这些题目的设置让毕业设计摆脱照搬课本、脱离实际的模式,使之具有真实性,更贴近工程实际,让学生进行“真刀实枪”的设计,调动其积极性,增强其责任感。
二、具体设计实例:年产110吨甲磺酸培氟沙星车间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11C AD 毕业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设计题目:年产110吨甲磺酸培氟沙星车间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
设计时间:11周。
(1)设计内容和要求①按毕业实习中收集的宜昌天仁制药有限公司甲磺酸培氟沙星原料药车间的部分生产工艺资料,合理地调整其部分流程,依相似放大原理,基本按现行医药化工设计规范要求,采用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手段,进行设计工作。
②将收集到的工艺参数、估测经验参数和物性常数分别列入微软的办公套件Excel 中的电子表格数据库,编制其物料衡算、能量衡算、设备选型计算、换热器传热系数校核和有关工程经济的计算模块。
③利用Autodesk 公司的平面设计软件AutoC AD 绘制其生产车间带控制点的工艺流程图、主要设备的平立面布置图、部分设备的局部配管图、典型设备的装配图和物料流程图。
④在微软的办公套件W ord 中编制其含程序计算模块的设计说明书。
(2)设计成果①在工艺设计说明书中,首次实现物料衡算、能量衡算、设备选型计算、换热器传热系数校核和有关工程经济的同步联动计算,提高了计算精度和自动化程度。
②在工艺流程图、主要设备的平立面布置图、部分设备的局部配管图和物料流程图上,首次实现了设计结果的即时动态显示,提高了设计效率。
③工作界面友好,可读性、可移植性强,易被企业一线工作人员掌握和使用,以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
21教师的指导原则(1)强化学生的工程观念在设计中,要求学生从多方案中筛选出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操作中安全的合理数学模型,使学生对所设计的结果具有责任感。
(2)注意能力培养设计的特点是综合性强,要求学生综合应用所学计算机知识和专业知识,利用不同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完成工艺流程图、工艺平面图及设备结构图等的绘制,根据实际情况编写一些新程序或修改某些原有的程序,来开拓思路,进一步完善设计软件。
(3)启发诱导式的答疑由于学生各自基础有差异,设计过程中会遇到一些自己不能够解决的问题。
指导教师在答疑时,对学生的问题不宜讲解得过于具体细致,应采取启发诱导的方式,尽量让学生独立思考,自己解决问题。
31答辩是毕业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组织好答辩对巩固和加深学生设计知识,扩大设计收获具有重要意义,主要采用在多媒体教室进行“公开答辩”的形式;答辩时,学生首先利用多媒体设备,通过大屏幕依次介绍自己的设计过程、特点,然后由学生或教师提问;答辩后,答辩组全体教师集体评分,由参与过该项目研发的教师根据自己的工作经验和理论知识对学生进行讲解和总结,使学生感受到生动的教育。
这种答辩形式,既提高了学生处理综合问题的能力,也是对设计成果的再次拓展和巩固。
三、C AD 毕业设计教学特色与效果11设计课题与生产实践相结合通过与来源于生产实际的工程设计项目结合,使得C AD 毕业设计达到“实战学习”,将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学生通过C AD 毕业设计达到接触新的科学与工程技术的效果,同时获得有关设备与工程技术的最新动态和知识,其设计成果也具有潜在的使用价值。
学生毕业后,能够迅速适应企业与科研机构的需要。
21设计内容中基本做到专业知识与计算机辅助设计知—81—药学教育2005年第21卷第5期识灵活结合整个设计过程完全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做到了“无绘图板、无绘图仪、无描图工序”,实现了“三无设计”,既运用和检验了专业课所学知识,又为学生提供了一种新的设计方法和思路,适应了现代工程设计发展的需要;由于设计应用了计算机,大大缩短了计算时间,教师可用更多时间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31毕业设计与实验的结合学生通过编制工艺参数、估测经验参数和物性常数电子表格数据库,获取设计所需的各种参数,进一步明确工艺参数、估测经验参数和物性常数影响设计结果的重大意义,实现毕业设计与实验的有机结合,既培养了学生工程设计的正确理念,同时也加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实现科研与工程设计双丰收。
毕业设计不同于平时作业,在设计中需要学生做出决策,即自己制定方案、选择流程、查取资料、进行过程和设备计算,并要对自己的选择作出论证和核算,经过反复的分析比较,择优选定最理想的方案和合理的设计。
所以毕业设计是培养提高学生独立工作能力的有益实践,在毕业设计实践教学过程中增设和加强C AD 内容非常必要。
参考文献[1]李铭才.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1996,2:262301[2]李雪梅.中英两国高校计算机课程辅助教学研究[J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4(6):10221041[3]权华.工业设计教学中的计算机应用与研究[J ].甘肃科技,2003,19(10):112121[4]姚佑平.互动式教学在工程制图及C AD 整合教学实践中的运用[J ].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2:812831[5]王萍.利用Excel 进行污水管道水力计算[J ].西南给排水,2004,26(2):362381[6]王华章.利用Excel 表格进行供暖系统计算[J ].暖通空调H V&AC ,2004,4(11):722741[7]宁治全.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回归预测模型[J ].建厂科技交流,2004,31(3):692721[8]刘佳霓.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 ].武汉商业服务学院学报(季刊),2004,2:242251I nnovation &Practice of the G raduation Design P atternfor Pharmaceutical E ngineeringZH U H ong , LI U Y ong 2qiong , JU X iu 2lian , H U Xue 2lei(Schoo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Pharmacy ,Wuhan Institute of T echnology ,Wuhan 430073,China )Abstract :The paper introduces the innovation of the graduation design pattern for Pharmaceutical Engineering ,which has been put into practice in light with the g oal of the discipline as well as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practical professional w ork experience of the faculty in the institute 1F or the first time in the graduation design ,the new pattern ,by making use oftheir theoretical knowledge and the means of C om puter Aided Design (C AD ),enables the students to realize the calcula 2tion ,the immediate and simultaneous dynamic display of the design and calculation results as well as the im provement of calculation precision and design efficiency of pharmaceutical material balance calculation ,heat balance calculation ,type selection of pharmaceutical equipment and s o on 1In the practice of the new pattern ,a satis fying teaching result is achieved by making the students deeply appreciate the basic programs ,principles and methods of C AD in pharmaceutical w orkshop and set up correct design ideas 1At the same time ,the paper puts forward the necessity and urgency of C AD on the basis of the innovation 1K ey w ords :Pharmaceutical Engineering ;new graduation design pattern ;C AD—91—药学教育2005年第21卷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