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色龙_刘法香
- 格式:ppt
- 大小:741.50 KB
- 文档页数:28
《变色龙》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从“变”和“不变”入手,理解奥楚蔑洛夫的性格和小说主题。
2.在阅读中体验并学会逆向思考阅读法。
教学重点:从“变”和“不变”入手,理解奥楚蔑洛夫的性格和小说主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1.今天我们要学习《变色龙》,谁把作者的名字读一下?2.下面看课文注释①,根据以往我们所介绍过的有关知识,你认为对于作者应如何掌握?二、整体感知:变色龙到底是什么?作者为什么要以“变色龙”为题呢?三、研读新课:1.通过刚才的讨论,大家一致认为警官奥楚蔑洛夫与变色龙一样,有善变的特点——变(板书:变),下面请大家迅速浏览一下课文,看看奥楚蔑洛夫一共变了几次?并且用简要的话概括一下这几次变化?2.同是一条狗,三次说是野狗,三次却说是名贵的狗。
课文就是在警官奥楚蔑洛夫对狗的态度变化中,展现了主人公的一大特点———变。
这种变来变去的作风叫什么?(生思考,片刻举手)3.下面大家进一步想一想,除了“变”这个特点外,奥楚蔑洛夫有没有始终不变的思想或行为?4.在这篇课文临结束时,“普洛诃尔喊一声那条狗的名字,带着它从木柴厂走了。
那群人就对着赫留金哈哈大笑。
”请问这群人笑什么呢?为什么笑?笑的具体内容是什么?(1)笑赫留金没有看出奥楚蔑洛夫警官看风使舵、媚上欺下。
(2)笑赫留金开始想得到赔偿费,最后却落个被收拾的下场,也就是事与愿违。
(3)笑将军哥哥家的一条狗比赫留金都强。
一般来说狗咬人是要赔偿的,而将军哥哥家的狗咬了人却不用赔偿,狗的主人地位不同,狗的价值也就不同。
小结:穷人不如富家犬(板书:穷人不如富家犬)。
这条狗为什么受到赞扬呢?只是因为它是将军哥哥家的。
我们可以这样想,将军当了将军,将军的哥哥也就值钱了;将军的哥哥值钱了,所以将军哥哥家的狗也就值钱了。
这就叫做一人得势,鸡犬升天。
(板书:一人得势,鸡犬升天)我们来总结一下,人们一笑赫留金的愿望未实现,反而向反方向发展,二笑奥楚蔑洛夫警官看风使舵,媚上欺下,三笑穷人不如富家犬,四笑一人得势,鸡犬升天(手指板书“穷人不如富家犬”和“一人得势,鸡犬升天”)最后这两点是这篇课文所要告诉人们的深刻的思想内容。
湘美版美术一年级下册《16. 变色龙》说课稿3一. 教材分析《变色龙》是湘美版美术一年级下册第16课的内容。
本课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变色龙的特点,通过观察、分析、实践,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感知和运用能力。
教材以变色龙为主题,旨在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的色彩变化,激发他们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对色彩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但运用色彩的能力较低。
他们在课堂上表现出好奇心强、活泼好动的特点,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变色龙的特点,学会用色彩描绘变色龙,培养学生的色彩感知和运用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践,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美、表现美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注生态环境的观念,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观察变色龙的特点,学会用色彩描绘变色龙。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色彩表现变色龙的色彩变化。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示范法、互动交流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展示变色龙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运用实物模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变色龙的特点;同时,教师示范绘画过程,帮助学生掌握绘画技巧。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变色龙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变色龙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解示范:教师讲解变色龙的特点,展示绘画过程,引导学生掌握绘画技巧。
3.学生实践: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自主绘画变色龙,教师巡回指导。
4.作品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教师给予肯定和指导。
5.总结拓展: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的色彩变化,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特点:身体长、四肢短、皮肤光滑•色彩:绿色、棕色、黑色等•技能:学会用色彩描绘变色龙八. 说教学评价本节课的评价主要从学生的绘画作品、课堂表现、学习兴趣等方面进行。
第6课《变色龙》一等奖创新教案《6 变色龙》教案【教学目标】1.梳理小说的主要情节,了解故事的来龙去脉,把握课文大意。
2.抓住人物的言行举止,把握其心理活动,分析其形象。
3.了解讽刺小说的特点,品析其主要艺术手法。
【教学重点】抓住人物的言行举止,把握其心理活动,分析其形象。
【教学难点】了解讽刺小说的特点,品析其主要艺术手法。
【教学方法】诵读法、探究法。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投影仪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导入一:出示一组蜥蜴图片,引出“变色龙”。
“变色龙”是蜥蜴类的一种,善于变换皮肤的颜色适应周围环境,以保护自己。
俄国作家契诃夫也写了“一条变色龙”,他的名字很有趣:奥楚蔑洛夫。
俄语中,这个词的本义是“疯癫的”。
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呢?就让我们一探究竟吧!导入二:同学们,你们看过中央电视台的《动物世界》栏目吗?你们到动物园游玩过吗?你们见过变色龙这种动物吗?下面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有关变色龙的知识。
变色龙,爬行动物,躯干稍扁,皮肤粗糙,四肢稍长,运动极慢。
舌长,可舔食虫类。
表皮下有多种色素块,能随着环境变化而变成不同的颜色。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小说《变色龙》,请听作者及写作背景的介绍。
(播放音频)二梳理情节整体感知文本,把握关键信息。
探究:请同学们通读课文,用一句话说说作者为何称奥楚蔑洛夫为“变色龙”。
【明确】因为奥楚蔑洛夫在处理案子中五次“变色”,在五次态度转变中,尽显沙皇走狗的丑态。
三分析“变色”经过1.了解“变色”过程,再现判案波折。
“狗咬人”本是街头巷尾平常小事,但奥楚蔑洛夫把它看作一件大事。
请同学们默读第6—27段,思考:奥楚蔑洛夫对案子的双方作出了怎样的判定?他每一次判定案子的依据是什么?请认真阅读文本并做相关标记。
【明确】不知狗主人——严判是将军家的狗——开脱不是将军家的狗——贬低是将军家的狗——称赞不是将军家的狗——判死是将军哥哥的狗——盛赞(判案依据——狗主人的身份)2.赏析“变色”细节。
6《变色龙》导学案【学习目标】1.梳理小说的主要情节,了解故事的来龙去脉,把握课文大意。
2.抓住人物的言行举止,把握其心理活动,分析其形象。
3.了解讽刺小说的特点,品析其主要艺术手法。
【重难点】抓住人物的言行举止,把握其心理活动,分析其形象。
【学习过程】一、激情导入(课件播放视频刘和刚《变脸》)川剧中有一门绝活叫“变脸”,演员能在转身低头的瞬息之间变换出不同的脸谱,令人称奇。
其实,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也有这样一类人,他们不仅擅长“变脸”,而且有时“变脸”之快达到了令人瞠目的地步。
今天,咱们就去认识这样一位“高人”。
(板书课题)二、学习目标课件出示——1.梳理小说的主要情节,了解故事的来龙去脉,把握课文大意。
2.抓住人物的言行举止,把握其心理活动,分析其形象。
3.了解讽刺小说的特点,品析其主要艺术手法。
——学生齐读第一课时三、检查预习(ppt显示)1.作者简介契诃夫(1860-1904),作家、戏剧家,是具有世界声誉的短篇小说大师,与法国的、美国的利并称“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
代表作有《》《》《》,剧本《万尼亚舅舅》《樱桃园》等。
2.字词积累(1)给红色字注音魁梧()奥楚蔑()洛夫筛()子醋栗()咳嗽()下贱胚()子(2)解释词语【魁梧】。
【洋溢】。
【荒唐】。
【伶俐】。
【无精打采】。
【异想天开】。
四、整体感知1.今天我们组织一个街头法庭,审理一个民事案件,请大家观看课文视频,熟悉案情,填写下表。
2.请同学们划出文中关于案件经过的叙述和警官审判的结果,并请小组讨论后,各推选出一名代表,作为法庭人员的代理人,现场审理案件,发言用课文原文、转述或概括均可。
(1)首先,我们请原告代理人进行案情陈述。
(2)其次,我们请证人代理人陈述目击经过。
(3)请审判官代理人进行审判。
请同学进行结案陈词(概括案情大要和案件最终判决)。
五、研讨文本文章中完全没提到变色龙这种动物,为何以“变色龙”为题目呢?六、布置作业留一个思考问题给大家:奥楚蔑洛夫为何要反复改变他的判案结果?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回顾案情上节课我们跟随课文中的人物参与了一次街头法庭的审案过程,请一位同学简要介绍一下经过。
第6课《变色龙》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变色龙》教学设计一、教材解析:《变色龙》选自部编版语文教材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2篇课文,精短的篇幅中,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和艺术内涵。
本单元为小说单元,重在引导学生欣赏小说,在梳理情节、分析人物的基础上,理解小说的社会意义。
“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叶圣陶语),而这个例子既承担了落实本单元教学重点的任务,又承担了对学生进行文学审美教育的责任,因此是个很好的蓝本。
二、学情分析:本文的学习对象是九年级的学生,经过九年级上册小说单元的学习,九年级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语言感受力,并且已经学过了几个小说单元,已经能够了解小说的基本要素和小说的主要特点。
同时,学生通过欣赏影视作品、阅读文本对本文节选故事的情节、人物形象,主题思想等内容也有个大体的把握。
因此,组织本课教学时,我设想抓住朗读,以读带品,深入挖掘,同时做写作触点的思考引导,可能更激起学生自动探求的欲望,开启学生的思维,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设计思想:《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明确指出:课程改革的目标是要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
现代教育理念要求教学应当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在本节课的设计中,我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目标,用合作探究与交流的方式引导学生,以此使学生在疏通文本的基础上,联系自身经验,对文本进行个性化解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与人文素养,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四、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习小说通过个性化语言塑造人物性格的写法。
2.分析奥楚蔑洛夫这一人物形象,通过该形象把握“变色龙”的含义,感受其社会意义。
教学重点:学习小说通过对话描写塑造人物性格的写法。
教学难点:分析奥楚蔑洛夫这一人物形象,通过该形象把握“变色龙"的含义,感受其社会意义。
教学方法:1.默读勾画法。
2.角色范读法。
资源与工具:图片示例;背景链接。
第6课《变色龙》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变色龙》教学设计课题名称:《变色龙》学科年级:九年级下册教材版本:统编人教版【教材分析】《变色龙》是契诃夫早期创作的一篇讽刺小说。
在这篇著名的小说里,他用精湛的艺术手法,塑造了一个趋炎附势、见风使舵、媚上欺下、反复无常的沙皇专制走狗形象,具有广泛的艺术概括性。
属于本单元的精读篇目,内容理解难度不大,情节较为曲折,能够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但由于社会背景离现在较远,很容易流于肤浅的看热闹的状态。
因此,要引导学生体会作家使用语言和动作对人物进行正面刻画的特点。
来理解人物性格中所凸显的主题。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阅读积累较少,生活阅历较浅,对外国文学了解较少。
对契诃夫的小说《变色龙》中的讽刺意味还是能够感受得到,但是对于表达和进入到人物的内心进行体验还是有较大难度的。
警官奥楚蔑洛夫善变的深灰背景离学生的生活较远。
学生会在感觉滑稽可笑的同时缺少深层次的思考。
因此,要有正对性的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调动自身的生活体验,去体会人物背后的社会意义。
【设计思路】选择不同角色以第一人称复述课文,梳理情节。
学生以课本剧的形式演绎情节,总结奥楚蔑洛夫形象特点并思考军大衣的作用。
结合背景探究人物的社会意义。
拓展延伸同类型文章,加深主题理解。
【教学目标】以讲述的方式梳理故事情节。
分析具体细节,把握人物形象理解人物的典型意义,探究文章主题【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分析具体细节,把握人物形象难点:理解人物的典型意义,探究文章主题【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2. 讨论法。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多媒体显示川剧变脸视频)变脸是川剧表演艺术中的绝活,它是剧中人物内心思想感情的一种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也是观众非常喜欢的一种艺术形式。
可是在生活中倘若遇上这种善变的人,情况就不太妙了。
俄国著名小说家契诃夫笔下就有这么一个人物,他能在短时间内不断的改变自己的面孔,现在我们就来一起认识认识他吧。
2024年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6.变色龙》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2024年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变色龙》。
具体内容包括:教材第61页至第65页,详细解析契诃夫的短篇小说《变色龙》的文本内容,分析小说的主题思想、人物形象、情节结构及语言特点。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小说《变色龙》的主题思想,感受作者对社会现象的深刻剖析。
2. 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学习运用对比手法描绘人物性格。
3. 掌握小说的情节结构,学会通过细节描写反映社会现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小说中人物形象的分析,理解作者运用的对比手法。
教学重点:小说主题思想的感悟,情节结构的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变色龙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变色龙特性的思考,进而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新课导入:教师带领学生阅读小说《变色龙》,让学生了解故事背景,把握小说的基本情节。
3. 例题讲解:分析小说中主人公奥楚蔑洛夫的形象特点,讲解对比手法的运用。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对比手法分析小说中的其他人物形象。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小说的主题思想,每组派代表进行分享。
六、板书设计1. 主题:《变色龙》2. 人物形象:奥楚蔑洛夫(对比手法)3. 情节结构:起承转合4. 语言特点:幽默讽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运用对比手法进行描绘。
(2)结合小说主题,谈谈你对社会现象的认识。
2. 答案:(1)略(2)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小说《变色龙》的主题思想和人物形象有了深入的理解,但在分析情节结构方面还需加强。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阅读契诃夫的其他短篇小说,深入了解作者的创作风格,提高文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人物形象分析中对比手法的运用。
2. 小说主题思想的感悟。
3. 情节结构的分析。
《变色龙》的讽刺艺术赏析讽刺是否定的艺术,是变形的艺术,是一种常见的文学表现手法,它以夸张、谐趣的方式抨击、揭露社会中的丑恶现象。
讽刺艺术中,想象因素占很大比例,并伴有奇巧的构思。
但首先讽刺艺术必须有理,刻画人物时,必须按照人物的外形、内心世界和本质特征(所表现的性格、思想、身份和特定条件下的状态等)来表现,刻画时应把相关特征围绕着作者的主题立意,加以恰到好处的夸张,让人一目了然作者的观点,感到出乎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它的本质特征是“形不似”而“神似”。
其次,讽刺往往和幽默结合在一起,它类似漫画,是“笑的武器”。
契诃夫是十九世纪末享有世界声誉的俄国短篇小说家,他最善于从日常生活领域中挖掘可笑、可鄙、可悲的典型,并使用讽刺艺术实行深刻剖析与无情揭露。
他的早期小说《变色龙》就是使用讽刺艺术的代表作品,产生了永恒的艺术魅力。
下面我们来初步鉴赏《变色龙》一文的讽刺艺术,并具体分析小说是通过哪些方法来体现讽刺意味的。
(一) 夸张。
小说的情节,人物描写充分体现了这个点。
情节夸张:奥楚蔑洛夫对狗的六种称谓,或赞或骂;五次变色,或喜或怒;四次提到军大衣,或穿或脱……。
人为语言夸张:多用短句,带有很多的感叹词,语气强烈,如“哦、哎呀、天!”且重复使用。
人物神态夸张:一会儿是威风凛凛地“咳了一声,拧起眉头,”一会儿是哈巴狗似的阿谀奉承:“整个脸上洋溢着含笑的温情。
”这些夸张看来不太像生活实写,其实更真实,是有特色、有深度的真实,它用漫画式的夸张入木三分地揭露了奥楚蔑洛夫见风使鸵、阿谀拍马、媚上欺下这个“变色龙”人物的深层本质,极具讽刺意味。
(二) 对比。
在漫画式的夸张的同时,对比也贯穿于整篇文章中,通过对比,突出了人物可笑、可憎的一面,在讽刺中实行了否定。
奥楚蔑洛夫围绕着狗主人的身份的变化,对狗的态度变化无常,前后矛盾,自打嘴巴。
前后的对比,作者不加议论,不动声色,却使奥楚蔑洛夫对沙皇统治者来说是“走狗”,是奴才,对老百姓来说是“疯狗”,是警棍的丑恶形象跃然纸上。
2024年统编语文九年级下册第6课《变色龙》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2024年统编语文九年级下册第6课《变色龙》。
该文选自教材第六单元“人与自然”的第一篇课文。
具体内容包括:课文阅读、生字词学习、课文结构分析、主题思想探讨及写作特色鉴赏。
二、教学目标1. 掌握课文的生字词,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2. 分析课文结构,领会作者通过人物、情节、环境等手法塑造形象的方法。
3. 探讨课文主题思想,培养学生关爱自然、保护动物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分析课文的结构,理解作者塑造形象的手法。
难点:探讨课文主题思想,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生准备: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变色龙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变色龙的好奇心,进而引入课文。
2. 阅读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3. 生字词讲解:讲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帮助学生理解。
4. 课文结构分析:分析课文的结构,引导学生了解作者是如何塑造变色龙形象的。
5. 例题讲解:以课文为例,讲解如何分析人物形象。
6.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方法,分析课文中的其他形象。
7. 主题思想探讨: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提炼出主题思想,进行讨论。
8. 写作特色鉴赏:分析课文的写作特色,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
六、板书设计1. 《变色龙》2. 生字词:列表展示生字词及其词义。
3. 课文结构:展示课文结构图,标注重点情节。
4. 写作特色:简要列出课文的写作特色。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课文中的形象,结合实际生活,谈谈你对变色龙的认识。
2. 答案要求:结构清晰,观点明确,不少于200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否达到,教学方法是否合适,学生掌握程度如何。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动植物,学会关爱自然,保护环境。
推荐阅读与变色龙相关的文章,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2024年初三下册语文《变色龙》课文及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变色龙》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分析奥楚蔑洛夫这个人物的性格特点及社会意义。
3.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奥楚蔑洛夫这个人物的性格特点。
2.分析《变色龙》所揭示的社会现象。
三、教学难点1.奥楚蔑洛夫性格形成的原因。
2.《变色龙》所揭示的社会现象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1)同学们,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是一篇名为《变色龙》的小说,作者是俄国作家契诃夫。
请大家先预习一下课文,了解故事情节。
(2)预习完毕后,请同学们分享一下你对课文的初步理解。
2.课文朗读(1)请一位同学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聆听,注意语气、节奏、情感的表达。
(2)朗读完毕后,请同学们谈谈自己对课文的感受。
3.分析故事情节(1)请同学们复述课文故事情节,注意把握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要素。
(2)讨论奥楚蔑洛夫在故事中的表现,分析他的性格特点。
第二课时1.分析奥楚蔑洛夫的性格特点(1)请同学们结合课文,分析奥楚蔑洛夫的性格特点。
(2)讨论奥楚蔑洛夫性格形成的原因。
2.分析社会现象(1)请同学们谈谈《变色龙》所揭示的社会现象。
(2)讨论这种现象在现实生活中的体现。
3.小组讨论①奥楚蔑洛夫的性格特点对你有何启示?②你认为如何避免这种现象在现实生活中出现?(2)小组讨论完毕后,请各小组代表发言。
第三课时(1)请同学们谈谈本节课的学习收获。
2.作业布置(2)结合课文,思考如何将奥楚蔑洛夫的性格特点运用到现实生活中。
第四课时1.课堂检测①《变色龙》的主要人物是谁?②奥楚蔑洛夫的性格特点有哪些?③《变色龙》所揭示的社会现象是什么?(2)检测完毕后,教师公布答案,对同学们的回答进行点评。
2.课堂小结(1)请同学们谈谈本节课的学习体会。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对《变色龙》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奥楚蔑洛夫的性格特点有了深刻的认识。